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孩子学会倾听-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时间:2024.4.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孩子学会倾听人教版新课标

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①教师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请学生朗读或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指。②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环之中,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表面的灿烂下面是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③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回答结果却是简单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一些明显的错误。……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虽多,但有一点令人深思:孩子们上课“听”了吗?倾听老师、同学乃至自己的心声了吗?孩子们在学习中又“爱听”、“会听”吗?《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且,在第一、二学段目标中就已提出了“倾听”“把握主要内容”“简要转述”“商讨”等要求。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已能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何来上述课堂教学中令人尴尬的现象?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听”是孩子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并且“听”与语言是同时产生的,一个人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首先从“听”开始。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中,“听”是首要的,也是用得最为频繁的语文能力。有资料显示,“听”占人的语言活动的45%左右,几乎与“说”“读”“写”的活动总量相待。看来,教师在忙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还有必要让孩子“乐听”“善听”,学会倾听。

一、唤起注意有意倾听。

长有两只耳朵,就时时刻刻都在听吗?不,既然有“熟视无睹”之说,就难免会“熟闻无听”。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又据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人在集中注意力时,大脑皮层上就会产生“兴奋中心”,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最优势的兴奋中心”。所以只有唤起学生对声音的注意,集中注意力有意倾听,才能准确、有效地接受“听”的各种信息。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声音真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风声、雨声、流水声,笛声、歌声、人语声……是丰富多彩的声音,使大自然充满奇趣,使京腔京韵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使人与人得以沟通交往……如果没有声音,世界将会怎样?枯燥、死寂、可怕……难以想象。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给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张嘴。意思就是要我们少讲多听。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学会倾听,不但能给予他人自信,使自己取得信赖,赢得友谊,也是了解别人的最好的方式。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的倾听者,能从中听到财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听”出来的。著名作家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流露的感受也源于“听”:“谛听宇宙、自然、生活、社会中的各种声音。奇妙的声音伴随着我的人生旅程,心灵的旅程。于是,我感到这些声音有了激情,有了生命,有了憧憬和浪漫,怀念与叹息……有了人生的种种体验。”倾听,提升着人们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科学素养,品质人格。我们怎能不去注意各种奇妙的声音,有意处处倾听,从而走进自然,亲近生活,感悟人生?

二、倾听自然提升情趣。

自然界中充满了语言,花有花言,鸟有鸟语,就是风吧,吹过时有“沙沙”“呼呼”及“鬼哭狼嚎”之别呢。大自然送给我们生动、丰富而又无穷的听的资源,我们怎能不去利用呢?倾听自然,还心灵一片洁净的天空,让阳光、花朵和蝴蝶成为孩子的朋友;倾听自然,消释疲惫,放松心情,让快乐与幸福回到孩子的生活;倾听自然,感知岁月季节的脚步,让生命的情趣溶入孩子的心田。把我们的孩子带入自然吧,引导他们听听四季之声,早夕之声,乃至万物之声,让孩子们在色彩纷呈的自然之声中感悟、辨析、理解、记忆、想象……从而陶冶孩子性情,提升审美情趣。

作家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中写道:“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教学时,学生如果没有倾听自然的体验,是很难体悟到鼎湖山泉声的妙趣的。让孩子聆听草丛中流淌的小溪之声,石缝间跌落的涧水之声,细流汇聚之声,飞瀑急落之声……再来读这段文字吧,读着读着,鼎湖山奇妙泉声才会回响在孩子的耳旁。孩子还会边听边看呢,他们以泉声的“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中看到了泉水正在跃落草丛,路面分流,跳跃前行……。我们的孩子潜力无穷。俞伯牙听出了《高山流水》;欧阳修听出了《秋声赋》,让我们的孩子倾听自然,也一定会听出《小溪流的歌》或《春之声》来!

三、倾听社会感悟人生。

语文课程的重要课外学习资源之一便是社会。社会是个“万花筒”,特别是现代社会,信息高速传递,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报告会、演讲会、辨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经典音乐……社会之声多姿多彩。我们完全可以开展以“倾听社会”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把社会之声变成学生的一部分教材,在倾听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科学素养、品质人格等全面素质,从中感悟人生,充实人生。

倾听社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倾听身边周围的事情开始。家庭争论,邻里风波,集镇的喧闹等无不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注意倾听,再通过记录、筛选、积累,学生才能在作文课上写出《新屋上梁》《鞭炮声声》等佳作,从而感受到生活的节奏,触摸到社会的脉博。

我们还要组织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听的世界”,如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环球世界》等请进班级,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新闻,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感受时代的步伐。我组织学生经常在班里举行五分钟国内外新闻发布会,还在板报上开辟“每日新闻角”,召开主题队会,如《天南地北知多少》等。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到自己与国家息息相关的,“国荣我荣,国衰我耻”。学习《友谊的航程》一文,再听听中国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环太平洋航行的报道,学了《开国大典》,再看看建国五十周年的国庆大典盛况,学生无不为祖国的强盛倍感振奋与自豪。

四、倾听课堂学会学习

著名音乐指挥家卡拉扬曾多次指挥庞大的乐队,演奏了令千万听众如痴如醉的优美乐曲。据说卡拉扬能在几百人的合奏中,听出一根小提琴弦发出的不和谐音符。卡拉扬真是“善听”!如果说学生学习的一篇篇教材是一段段旋律,那他在课堂上的一次次学习实践就该是一个个音符。教师要把握好这一个个音符,引导学生倾听课堂——倾听老师、同学乃至辅助教具之声,在“听”中理解,“听”中想象,“听”中评析,提高“善听”的能力,“听”出卡拉扬的“耳朵”来。

1.“听”中理解

能否全面准确地理解“听”的内容,标志着一个人“听”的能力的高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各具特色,富有内蕴的语言,通过语音技巧和情感处理的读,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言技巧方面,如,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我把保罗所说的:“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这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分别强调了“我哥哥”“送”“圣诞礼物”这几个词儿,学生可以听出自豪、炫耀、珍惜等不同的情感。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快把握住了保罗为有这样的哥哥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也从侧面感悟到保罗的哥哥“想着别人”“给予别人”的美好内心。

提高“听”的理解能力,还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恰如其分的情感处理。教学《郑成功》时,我高昂激越地读第5自然段,带给了学生激烈的战斗场面;欢快喜悦地读第6自然段,带给了学生热闹的欢庆场面。确实,教师的读有自豪、愉悦、激动、悲伤、低沉之分,学生才能在倾听中感悟、理解,产生共鸣,升华感情。

2.“听”中想象

由“听”而再现形象,进行联想或想象,对于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作用巨大。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听”中想象的能力,方式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如听诗歌诵读,让学生听想画面或补足画面。听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幅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农村生活图景便在学生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学生补足展现,学生怎能不入情入境呢?

通过听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听想感觉,并把感觉形象化,也不失为培养“听”想能力的有效方法。课文《月光曲》中有一段描述《月光曲》内容、意境的文字。听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由听而想,如闻其声:《月光曲》的旋律由轻柔舒缓而节奏渐强有曲折,最后高昂激越……。听《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水面上。”“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学生感觉到了老天鹅浑身散了架般的痛疼,感觉到了老天鹅的气喘吁吁,更感觉到了老天鹅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听《林冲棒打洪教头》,学生从评书味儿十足的朗读中再现了人物形象,更感受到了古典文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CAI教学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恰如其分地运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想能力效果显著。教学《黄河的主人》时,多媒体课件展现的滚滚黄河浊浪排空的气势,及惊天动地的波涛轰鸣声,给每个学生的视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听想中学生为黄河的惊险壮丽而动容,更为漂行于波峰浪谷中的小小竹筏而惊叹——手握竹篙的艄公真乃黄河的主人!

3.“听”中评议

“听”中评议是促“听”手段,也是测“听”方式,是“听”的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专心听话,并在听话过程中辨析他人说话的意思,用词是否连贯有序等,并在听完后发表意见进行评议,如对他人说话的错误进行更正,对疏漏的内容进行补充,对简略的地方予以扩展等。

口语交际课为学生提供了“听`评”训练的良好时机,平时的阅读教学更是广阔的“听、评”空间,教师要把握好每个学习可能,培养学生的“听、评”能力,提高学生“听”的品位,提升学生“听”的灵魂,在“听”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学生初次“听评”,很可能不会“听”,也不会“评”,教师的示范指导很必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侧耳倾听,或频频点头,或微笑,或疑惑,以专注的神情去影响每个学生。评点时,教师可用“我从他的话中,看到——听到——”及“我听出了他的这句话真精彩,因为他说……”等语言去引导学生知道“听”要抓要点,抓感觉,还要多赏识,少挑刺,力争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提升情趣,感悟人生,学会学习!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驰骋质疑 享受问难-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驰骋质疑享受问难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驰骋质疑 享受问难人教版新课标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示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独立思维的重要性。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他们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呢?

一、尊重情感,使学生有“疑”敢“问”

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这样做——

1.营造“敢问”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幼稚肤浅的还是超乎要求的,教师都应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营造良好的生疑发问的气氛。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或粗暴否定,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其生疑发问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思维发展。

2.留出“敢问”的时间。

教学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思考空间,不管是开始上课、课后练习,还是在课中,老师讲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重点、难点、关键处时,鼓励学生提问,真正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空间和时间。

3.创造“敢问”的条件。

要让学生敢问,教师必须改变课堂原有的教学行为,摒弃呆板的“师问生答”现象,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敢于提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研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就能使课堂变成学生乐学的“学堂”,而不是教师包办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驰骋质疑享受问难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替的“讲堂”。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好“问”

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但由于小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没有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其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对此,我们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研究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想,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心欲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起他们乐问的兴趣。具体的做法如下:

1.树立“好问”的信心。

小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中难以“生疑”的原因有很多,如:胆小、紧张、或受知识经验的限制,难以生疑发问。因此,老师要针对不同情况,运用鼓励、表扬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好问”的信心。

2.激发“好问”的兴趣。

教师要做有心人,可以把班上的学生每四人分为一小组,优差生搭配,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问题提得好就可以得到加分。以此调动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运用成功机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每周评出最佳质疑手,给予表扬。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质疑手,并正确地解答别人的问题,他们就得读熟、读透课文。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真正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3.创设“好问”的情境。

为了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创设使学生“好问”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认知冲突,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他们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获取成功的机会。

4.唤起“好问”的思维。

儿童天生好奇,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在面对陌生现象时会尽力去找出原因。教师可以常问:“为什么事情会如此地发生?你能推测一下下面的情节吗?”“这种说法是不是真有道理?”“是不是可以提出相反的看法?”一次次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驰骋质疑享受问难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让学生深入思考,大胆提出疑问,多方猜想。

三、授其方法,使学生生“疑”善“问”

当学生“敢问”、“好问”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质疑问难”就不能只停留在原地,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生疑善问的方法,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

1.据课题质疑,激发探知欲望。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或蕴含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若引导学生据题质疑,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师板书课题后即可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林冲、洪教头何许人也?林冲为何棒打洪教头?又如何棒打洪教头的?学生学习的欲望被激起,兴味盎然。

2.据重点词句质疑,发挥主体作用。

阅读,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去探究作者或优美、或朴实、或华丽的词句背后所隐藏的内涵??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阅读中紧抓非悟不可的重点词句进行质疑,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疑中自主,疑中创造。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流露出孩子内心对母亲的复杂情绪。教师可紧紧抓住这句话,让学生质疑。有学生问:这儿为什么用“竟然”这个词?“我”为什么心里很难过?于是,在解疑的过程中,一位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3.据反常之处质疑,培养创造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文有许多反常之处,若能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创造自我个性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我觉得课文最后一句话写得不太好,难道这笑声到了住地就消失了吗?”对于这样的质疑,老师适时引导,生成出了下面这精彩的一瞬:

师:哦?(很惊异)了不起,敢于向课文挑战!老师向你学习!既然课文出错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帮作者改改课文!

师:你真能干,和老师想到一块儿了!那怎么改呢?

生:(思考了一会)把最后一句话的句号改成省略号。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驰骋质疑享受问难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师:(向他跷起大拇指)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成为一名大作家的!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改成:“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生:我觉得还可以改成:“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4.据课尾质疑,启发创造想象。

对于“文已尽、意未绝”的文章,可以用质疑的方式将其“意”演绎开来。这需要帮助学生对刚习得的知识进行梳理,整体把握,全面思考,从而巩固学习成果。这种质疑可启发学生联想,组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迁移。记得以前在教学《狼和小羊》结束时,一个学生突然问道:“那狼最后吃掉小羊了吗?”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环境及人物的性格特点等让他们想象,只要结果合理都行。此时的质疑问难达到了整堂课的高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据“留白”处质疑,引申课文内涵。

课文中往往有一些地方是作者独具匠心而留下的艺术空白,这些“笔未到而意到”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每每能成为激发思维、驰骋想象的益智因素。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这里质疑问难,当他们通过反复咀嚼、品味课文“留白”处所造成的朦胧美时,会产生无限的意趣,这对刺激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想像力、培养创造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例如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课文《乌鸦喝水》中的这个句子:“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教师出示这个句子,又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这一句进行朗读比较,启发学生质疑。小朋友问:为什么说乌鸦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小朋友说:乌鸦不是马上就想出办法来的,而是想了好长好长时间。又有小朋友说:乌鸦想了很多很多办法,想到一种,觉得不行,又想另一种办法,一直在动脑筋,很认真地想。老师推波助澜:是呀,多不容易啊!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只口渴的乌鸦,看着旁边的小石子,会想到哪些办法呢?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被打开,有的说用石子砸,有的说用小石子堆成斜坡,让瓶子斜靠等等,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磨砺中、完善中,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驰骋质疑享受问难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顺从、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一年级语文的主要任务是拼音和识字教学识字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教学中不分重难...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论文旭日小学李佳怡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造成弊端原因分析1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体验未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灵感使得作文缺少血肉难以真正体现生活的内涵2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受阻缺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难以...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范文发布佚名时间20xx222142800来源京翰教育中心录入hong人气191文字大小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课改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彭以琴目前,正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创设灵活多变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尝试和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一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新课堂教学论文_-_新新课改悟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些许思考

新课堂教学论文新课改悟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些许思考要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首要的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内容提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一激...

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谈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谈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摘要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运用同形联系识字法析字会意识字法形近比较识字法自主识字法随文阅读识字法等为学生学好语文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灵人格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首页首页gt学习gt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Date20xx0107170941FromhttpgdfybbscomfanwenBy广大范文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简介课堂提问的理论初探及其应用体系的建构艺术有效地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