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文档

时间:2024.4.30

培养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用。”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只有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课题研究的前两个阶段,我们注意引导了学生 敢问、会问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方案如下:

一、 创造条件、敢于质疑。

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是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办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让学生警觉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学生好奇、但不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有这样一个关于犹太人善问的例子:犹太人崇尚创新。他们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在许多犹太人家庭,大人对放学的孩子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以此来鼓励孩子多思质疑。

二、结合方法,适当引领

“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教学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特别要注意培养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要逐步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还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多提供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教师要在关键时刻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

三、小组合作、积极研讨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积极参加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不但要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更要多动脑筋,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再想一想,把弄明白的道理在组内得到充分交流,然后讲给教师和同学们听。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就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要保证学生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思考集中在学习的知识点上,这样既可在范围上加以控制,又能确保提问的质量,从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价值。


第二篇: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20xx年8月)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并且从敢问到善问,提高质疑能力和质疑水平,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提倡鼓励和精心引导的过程。

1. 创设激其情,引其疑的情境。

2. 对比生疑。

3. 以谬生疑。

4.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疑。

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找不到各方面完全一样的人。但在现代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面临的是一整班的学生,为了教学的效率就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整齐划一,统一进度,这也是传统教学,应试教学的弊端和由来,目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便是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教师应当根据对学生兴趣、能力、技能、知识、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的观察和了解,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反对用统一的要求和制度来规范所有的学生,抹杀学生的个性。

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怎么办?

上传: 曾建英 更新时间:2013-1-7 10:11:46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等原因,普遍存在着上课经常做小动作的不良行为,如:玩铅笔、尺、橡皮、纸巾之类的小物品;咬手指,咬笔杆;用手或笔敲桌子;用脚踢椅子;折纸飞机等等。这些行为不仅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而且破坏了课堂秩序,往往引起上课老师的点名批评、大声斥责或处罚,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学习的进程,甚至为其他儿童提供不良的行为榜样。

针对以上现象,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矫正低年级小学生做小动作的行为,使这一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过长期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种矫正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较好。

一、暗示法

暗示是指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每个学生都有个性,有些学生经常做咬铅笔、敲桌子、摇椅子等小动作纯粹是出于无意识的,并非有意破坏课堂秩序。如果当众点名批评他或大声训斥他,很可能会伤了他的自尊心。这时可用暗示的方法。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矫正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 。

暗示法可以是肢体暗示,如教师可以边讲话边故意走到做小动作的学生身旁,或用手碰碰桌面,或突然终止讲课,用目光向他示意,使其引起注意,停止小动作行为;也可以是言语暗示,如点名请他读课文,或不直接点名,只说第几组的学生注意专心听讲,或利用课堂调控用语,师:“睁大眼睛——”生接:“认真看。”师:“竖起耳朵——”生:“仔细听。” 读课文前训练学生唱儿歌:“打开书本,左手按书,右手指字,眼跟字跑,字字过目。” 写字前,教唱写字歌:“腰挺直,头放正,纸放平,两脚分。笔要拿稳认真写,一尺一寸记得清,写字时候要安静,要安静!”这样,沉迷于做小动作的学生受到暗示,会立刻领会老师的意思,停止做小动作,将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来。

二、 激趣法

学生上课时做小动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果在教学中通过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将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使小动作大大减少。如:我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时,首先媒体出示一幅会动的卡通小猫图,让学生跟小猫打招呼。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特别浓厚,正在做小动作的学生也“刷”地一下把目光转向了屏幕。大家纷纷向屏幕上的小猫挥着一只只小手:“小猫,你好!”“小猫,欢

迎你!”揭示课题后,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此时,有几个学生可能认为这个问题其他学生一定会回答,自己考不考虑无所谓,所以又做起了小动作。此时,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带着刚才的疑问有目的地看。使做小动作的学生重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来。大家都被生动形象的课文动画深深吸引住了,连平时最好动的学生也睁大眼睛专注地看着动画,生怕漏看任何一个情节。所有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对象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做小动作的现象。

三、游戏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 低年级学生还带有很多学前儿童的特征,他们仍乐于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如果长时间用同一方式进行单调的工作,会引起大脑皮质的疲劳,使神经活动的兴奋性降低,难以维持注意,就会不自觉地做小动作。要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不但可以使他们减少疲劳,还能引起学生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穿插一些游戏活动,使小动作被游戏所替代。例如:学习拼音或生字时,我组织学生做“送信” 游戏。(请出一学生当邮递员走出座位去送拼音“信”,大家边拍手边唱:“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来送信。送的什么信?送的拼音(生字)信。”收到信的学生走上讲台,手举卡片,面向大家读卡片上的字,读对了,底下学生齐说:“对对对,就是X。”读错了,底下学生纠正:“错错错,不是X。你收到的信是X。”也可以做“叫号”游戏。(把字母卡片或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编号码,老师问:“一号一号它是谁?”或“XXX是几号?”学生齐声答:“一号一号它是X?”或“XXX是1号。”读课文时,组织学生做“滚雪球”游戏。(请一生做第一个雪球,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去找同伴。其余学生双手做滚雪球动作,齐唱儿歌:“滚,滚,滚雪球,滚到谁,一起读。”接着,第一个学生和同伴一起读,依此类推。)“雪球”越滚越多,参与读课文的人数越来越多,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减少了学生做小动作分散注意力的机率,而且使他们的兴奋点提到最高点,促使做小动作的学生也都想在第一时间加入游戏中去,及时纠正了做小动作的不良行为。同时,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了愉悦的享受,有效地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四、目标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我到学校干什么”“为什么学习”等学习目的的认识十分模糊。教师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克服上课爱做小动作的不良行为。

一方面,通过学生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晓之以理。如:在学完了所有汉语拼音后,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带拼音的读物。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进一步指导他们阅读内容浅显的报刊、书籍,从这些读物上不断习得知识,使学生渐渐懂得:学习是为了长知识、长身体,养成好习惯,长大为国家作贡献。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动之以情。在适当的时侯,向学生介绍社会上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为人类所作的贡献,如:老师教我们学习,医生给我们治病,警察为我们维护治安,清洁工为我们美化环境??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介绍自已的父母、亲戚从事的工作,夸夸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使孩子深刻理解:只有学好知识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类贡献力量。并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对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主动矫正爱做小动作的不良行为。

五、榜样法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的模式,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善于观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树立典型做榜样,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努力。

教师可以经常给孩子讲有关专心学习的故事。如陈毅小时候由于学习很专心,以至于拿墨水来当饼吃;毛泽东小时侯为了训练自己的注意力,经常故意跑到热闹的菜市场去看书;“头

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讲故事不仅使孩子的注意受到激励,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言行。同时教师还应当随时随地在班中树立榜样,如:“某某同学坐得真好,老师看看谁能像他那样。”“某某同学能坚持到现在,没做过一次小动作,进步真大!看看还有谁像他一样。”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时刻想到:我应该向哪个同学学习,受老师表扬。并认识到:给同学做榜样是光荣的事。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时,当学生明白“三心二意”是小猫钓不到鱼的根源后,我又趁热打铁:“想一想,你有没有像小猫那样三心二意做事的情况呢?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用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作反面教材,使学生从中感悟,懂得上课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会影响学习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说周围那些学习非常专心,上课从不做小动作的好榜样,用这种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他们,使他们能够立刻行动,学习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确实,学生纷纷表示要向好榜样学习,特别是那些上课经常做小动作的孩子也强烈希望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六、评价法

一个人良好的行为的培养与不良行为的矫正都不是一天两天短时期内能完成的,而且在实践中会经常反复,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无法彻底克服外界的干扰,不能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障碍,往往会丧失信心,于是,注意力就分散或转移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合理、公正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的行为及时作出评价。评价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对于有爱做小动作行为的学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性的评价更能使他们树立信心,自觉矫正不良的行为。

首先是教师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予以激励性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安静地坐着,注视老师讲课,老师就应对他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如果学生能专心地完成作业,老师就应该立即赞扬他:“你进步真大,作业做得又对又快。”下课后,按表扬与批评的次数适当加分或减分。

其次是同学评价。由班级小干部和部分普通学生组成评价小组,每天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的表现作好记录。教师要启发、引导评价小组的成员应多看到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

再次是自我评价。教师应训练学生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法规。可以每天在经常做小动作的学生的课桌上放张纸,让他对自已的行为表现评分。在实施前,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他们实事求是,不能隐瞒,如发现情况不符,将加倍扣分。例如:按自己课堂上做小动作的次数及程度不同扣1~2分;对良好的学习行为,如能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听讲、主动举手提问或回答问题、少做小动作或不做小动作等,按性质不同加分。一天学习结束后,根据每个儿童所得的分数,分别给予奖励。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都能奖到小红花,上光荣榜,促使他们互相模仿学习。逐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自觉地与小动作说“再见”。

总之,尽早矫正低年级小学生上课做小动作的不良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龄越小,不良的学习行为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形成的良好行为也越容易巩固住。要做到不做小动作,得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的小动作行为会渐渐减少,以至于最终自行消退。这样,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做个懂得“享受”的教师

发布者: 李志萍 (发布时间: 2013-7-30 13:52:19)

孟子将“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作为人生三乐之一,杜威曾指出,对教师来说,“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和孩子们在一起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收获便是快乐。是孩子们让我们保持一种青春的心态,让我们时刻都充满着微笑,这是我们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教师在“劳累”中同时拥有别人所难以体会的快乐与幸福。杨启亮教授曾把教师对教育的看法分为四个境界: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与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出于职业良心;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在理想的师生交往中,教师把教育视作幸福的生活。不因教育工作的劳累而抱怨,反而会感到教学随时会给她带来欣喜与快乐。虽然带孩子是很累的,但她们在理想的师生交往过程中,在与孩子真诚、开放的互动中,时时体会到别人所难以预见的种种幸福与快乐。这一切只有当教师真正投入师生交往中时,才会发觉原来教育工作是乐趣蕴藏其中、财富蕴藏其中的。

我们要学会不轻易生气,并且宽容地对待孩子们“可爱的缺点”。 和孩子们交流,您不妨:身体低一点,声音小一点,距离近一点,道理浅一点。

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向社会投放一颗定时炸弹; 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给家庭制造一个悲剧!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从更符合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与他交流,就一定能体会到工作中的快乐。

当教师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时,他会感到自己也成为教育的幸福收获者,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地投入,就会发现,原来乐趣就在这“劳累”中间,幸福就在这“烦琐”中间,收获就在这“平凡”中间。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复习课(55班)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如何上好复习课,不同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教师情绪对学生行为的影响(阮春娟)

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情绪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反映。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积极情绪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容易记住带有愉快色彩的材料,也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使人态度变得和善,也乐于助人,勇于承担责任。消极的情绪则对心理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使人变得容易遗忘,看问题容易悲观,懒于追求,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由此可见,情绪对行为有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积极情绪会产生积极行为,积极行为又会引起积极情绪,造成良性循环。同样,消极情绪与消极行为也会如此循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为自己为他人带来愉悦。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反映,防止消极情绪引起学生消极行为的恶性循环。

对此,教育部多年来一直要求教师要使用规范语言和行为,明确禁止教师不能使用生硬尖刻的语言,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并有地方规定,教师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和同事换时间上课,以免消极情绪影响到学生。

消极情绪引起学生消极行为的产生决不是危言耸听。相同行为特征的两个同学在不同的老师情绪影响下,有着截然不同两种效果。某女同学平时内向胆小,对老师经常体罚学生行为产生反感情绪,造成讨厌老师所教的课、不做本科作业,到学校后又害怕老师体罚,就撒谎说作业忘在家里。老师对学生的撒谎行为没有具体分析和调查,却把未做作业和撒谎两罪并罚,最终导致和家长、学生产生矛盾难以化解,学生被迫转学。案例中,学生不做作业和撒谎是老师生气的外在归因,在此,老师没有分析生气的根本原因,却用体罚等手段来惩罚学生,造成学生一连串的消极行为。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法(55班)

咋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方法呢?只有培养良好读书的习惯才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朱熹说;"读书之发,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阶段要求,制定学习计划。教师要经常督促、引导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达到解决数学中应用题的目的。

调节教学原则有哪些(55班)

调节教学原则有以下几条:(1)教师为主导原则;(2)学生为主体原则;(3)思维为核心原则;(4)训练为主线原则;(5)调节为关键原则;(6)能力为目标原则。

关注计算课中的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36班) 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对同一个计算、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小学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去发现算法,再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算法,然后通过班级集体和老师的力量对呈现的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和优化,使学生感悟算理,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算法,最后把获得的算法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新课标下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的原则 (136班)

1.探究性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形式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可缺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学生理解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变换、推理、设计、欣赏、表达与交流等多种方式,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活的一维世界,并发展其空间观念。

3.教师应具有四种意识

第一应具有探究意识,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教学方法,受到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第二应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双翼,科学教育只有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第三应具有“STS意识”,新课程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尤其倡导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适当地渗透STS教育思想,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第四应具有“人文意识”,新课程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

有效应用在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136班)

有效应用是“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当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需要运用所学的方法进一步地去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而选择和呈现的数学问题的层次性、针对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将直接影响刚建构起来的数学模型的有效解释和应用。

首先,有效应用要注重层次性。由于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并且又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练习必须突出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并适当拓展,让全体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其次,有效应用要突出应用味。“应用题”失去了“应用味”,也就是失去“应用题”的灵魂和价值。所有的问题都具有浓郁的生活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136班)

1、必须将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

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社会背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用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才具有丰富的内涵。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把概念教学置身于现实背景中,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

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2、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概念的建构需经多次反复,经历“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

(1)利用多种形式引出概念,激活学生概念建构的兴趣。

数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以通过猜想或实验、游戏或故事、自然现象的例举或蕴含概念的生活实例引出概念。由于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形式基本上属于低级阶段,老师一般可不直截了当地给出要建构的概念,这样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2)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独立实验、思考、解构的空间。

这是概念建构的重要过程,不能在教学中忽略或形式主义地走过场。当学生在头脑中等你老师传递信息时,往往会机械地在头脑中划出一块来将获取的信息原封不动地储存起来,而概念建构的正确导向应该将信息与原来的知识结构和实验结构相互发生作用。在充分的自由实验中,去发现、感悟、提炼出新信息。在充分实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逐渐缩小原有知识结构与概念本身的差距,在建立新概念结构的同时,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3)在交流讨论中,多向完善概念的重构。

交流、讨论是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建构的最重要的过程,一个班集体是以学生个体为主所组成的。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这前头脑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相关的知识和相关的生活经历与实践经验。学生个体生活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通的。可能有的学生了解或掌握的是与这个数学概念相关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有的则是简接的知识,甚至有的学生与概念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一点也不具备。作为一个数学概念,它不是象语言所表达那样抽象,其内涵是丰富的,要想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建构,就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理解把握,直到建出结构。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老师给出几个讨论方向,引导学生朝着这些方向去交流讨论,让学生各自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辨析,相互批判性地吸纳,在讨论中使自己的思维从模糊到走向清晰,从偏向走向完整,从错误走向正确,这样对概念的建构,远比听老师抽象性的讲解,学生强迫性的记忆要好得多。

3、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解题,是培养学生解题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如通过基本概念的正用、反用、变用等,培养学生计算、变形等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概念的能力。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讲究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把它们真正弄懂、记住并会使用,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概念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第二次与生活的联系是一种自觉与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概念的具体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工作,以确保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为最终的“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3 小学数学作业2

提交者: 张雪田 (提交时间: 2013-7-23 23:09:53) (136班)

“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方面,结合认识整数、分数、小数等知识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数感,更重要的是结合认数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具体的认数活动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探索整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一年级教学《认识11~20各数》,我设计了如下四个层次的认数活动:

第一层次──体会单个计数的局限性。让学生往空白计数器的个位上一颗一颗地放珠子,当放到10颗珠子时,珠子已和计数器的铁丝差不多高了,然后再接着放珠子进行数数,等放到15颗珠子时,珠子掉下,学生拾起来又重新放,又掉下??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意识到,个位上能放的珠子是有限的,从而引起认知冲突,产生解决新问题的内在需要。 第二层次──体会“要用一个代表多个”。让学生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之后,针对新问题进行讨论,逐步寻找到简便的办法,即用一颗珠子代表多颗珠子,并进一步得出为了交流和表达,通常用十位上的一颗珠子代表个位上的10颗珠子,叫做“满十进一”。

第三层次──操作中理解“满十进一”。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分别表示9、10、11、13、16等数,在动手操作中反复体会“满十进一”,充分理解十进制计数的规则。

第四层次──操作中体会“退一当十”。在学生多次操作计数器,熟练表示0~20各数之后,将这一过程倒过来,让学生用计数器表示20~0各数。当表示19时,强调从十位取下

1颗珠,用个位上10颗珠替换它,然后从个位上拿走1颗珠,使学生了解这是“退一当十”。从10到9时,再次进行操作体会。

以上教学设计,我自认为不同于一般的认数教学流程。在这四个层次的活动设计中,我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与讨论交流,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内在需要,体验“满十进一”和“退一当十”的变化过程,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本质。在这样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中,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和探索,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观察、操作、试验、讨论与交流、抽象与概括、推理与验证等数学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2013 小学数学作业1提交者:张雪田(提交时间2013-7-6 23:46:24) 创设情境提高思维能力(136班)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直观情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E路点滴(学会了解学生)(136班)

发布者: 张雪田 (发布时间: 2013-7-6 23:46:47)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经历、个性、情感以及不同的学习成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各方面充分地去了解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所以我们要学会了解学生。

一、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会表现明显的年龄特点,首先老师平时要多学习心理著作或相关资料,相对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年龄特点,进一步了解学生,比较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行为哪些是正常的,哪些又是非正常的。

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要很好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表现。我们必须对学生家庭有全方位的了解,包括学生的父母的文化程度,管教子女的习惯方式及效果,家长的爱好及个性特点,家庭经济来源与经济状况。了解这些情况后,就能很快地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

三、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只要研究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平时,我们要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要等到学生出了问题,才去找他们谈话,谈问题也不必太集中,场合也不必太正式,既要以倾听为主,又要适时引出话题,说得越随意,就越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实际。

四、多观察学生

如果想要好好地了解学生,那么,在平时的课堂中就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表现,如同样的优秀生,有的信用十足,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活泼乐观,有的却比较内向,遇到问题容易退缩,还有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有相当好的成绩,但他从不注意别人的感受,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就要指导他多关心别人,该怎样去关心别人,要让他懂得,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五、利用作业和测试去了解学生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只要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我就会用简短的鼓励语言,来让学生充满自信。通过平时的测试、问卷来全面了解学生。

其实,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们不仅要通过这些办法了解学生,在了解问题后,更重要的是找办法解决问题。

E路点滴(新型教师好形象)(136班)

发布者: 张雪田 (发布时间: 2013-7-6 23:47:14)

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一位好教师的形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框架。在以素质教育为主,大力推行新课程的今天,一位好教师的形象是怎样的呢?教师又该以怎么样的形象来面对这一新的挑战呢?

1. 精湛的教育艺术是学生关注教师日常工作的焦点,而它又更多地聚焦在两个问题上: 一是“尊重”与“平等”。传统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而现实要求我们教师走下管理殿堂的宝座,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我们自己认为“为学生好”的所有做法都是可行的,都能为学生所接受,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新时期的学生,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我们距离一两个时代,我们不少教师失败在我们的好心行为不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造成教育的无奈和尴尬,学生并不需要不平等上的好心行为,不需要远离他们时代的苦大仇深的疾风厉雨的教育和忆苦思甜式的老掉牙的劝说。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平等,才能催生新的感动和唤醒。 二是“亲近”与“沟通”。学生在师生亲近与沟通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在学校,教师成为学生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把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需求”转移到自己的老师身上,由此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与肯定,甚至只是默默的关注和静静的陪伴。这时,师长般的引导,朋友般的交流,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由于长期职业倦怠患上了“教育冷漠病”而把自己的热情层层封锁。“一句话,一辈子,一杯酒,一生

情”再次说明心灵对话的神奇功效,学生需要心灵鸡汤。现代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感情与感情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共振。

2. 过硬的教学技能

现在的学生要求我们的教师是“全能型”的,他们知道的你要知道,更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应变各类知识的能力。我们是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我们从几十年前我们的老师那里传承来的知识,我们又无私的不变的倒给几十年后的现在的学生,我们从几十年前的老师那里学到或者捡到的教学方法现在又毫不知疲倦的重复,现在的学生怎能承受,学生知道的尝试的一些知识总量说不定比我们知道的还多,所以,我始终认为如果我们改变现状很无奈,那就尝试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3. 健康的个性形象

学生十分喜欢健康、开朗、活泼、幽默、自信的老师,欣赏老师的漂亮得体,气质高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孩子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我们走进课堂,要知道是游走在几十个生命组成的原野上,需要我们的是一种健康和清洁。所以,我们教师从爱美开始,从崇尚真和善开始,在学生面前永远展示出自己的健康和独特的个性!

E路点滴(教师自身修养)(136班)

发布者: 张雪田 (发布时间: 2013-7-6 23:47:35)

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包含情感的空间,班级事务繁琐,管理难度大,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做好工作。

在学习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身修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尚,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这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二)睿智,学高为师。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教学的高超技艺,和谐感人的师幼关系,无不显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之光。

(三)技能,技高为师。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的统一起来,二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从操作和应用,三要有创新精神,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四)形象,身正为师。教师每天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自身形象深入孩子的心灵,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力量,还要有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幼儿。

我觉得学习不能是暂时的,也不能是强迫的,只有不间断的进行业务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E路点滴(我研修、我进步、我快乐!)(136班)

发布者: 张雪田 (发布时间: 2013-7-6 23:48:04)

在进行继续教育网上学习的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学习,或10分钟,或半小时,有时全身心投入进去不知不觉就已经一个多小时了。通过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我解决了很多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师德修养塑造、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相长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明显提高,在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通过继续教育网平台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相互切磋、相互指点,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

通过这次网上学习,我真正明白了知识必须得从一点一滴中积累,这次学习机会真可谓难能可贵。我通过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网上发帖回帖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

我们进行网上继续教育学习目的就是要有实效。我根据公告里的学习计划要求,坚持每天都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内容,把课程学习、发帖交流、撰写日志互相穿插,保证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近段时间,通过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完成了一门必修课程的学习,在网上可以尽情地向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名师学习,在学习中,我还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根据网上提供的一些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与途径。每次学习之后,都有茅塞顿开之感,我自认为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创造与革新的过程,因此我们一定要会学、善用。继续教育学习课程里有丰富的知识讲解,我每次学习完之后,都会在大脑中闪现出许多思考: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同发达地区学校教学上的差距。通过实践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我刻苦钻研以求更大程度的吸收这些知识,结合教材所需,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现实化,让自己不断进步,争取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继续教育网络研修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网络研修学习会助我们乘风破浪,飞向成功的彼岸。

我研修、我进步、我快乐!

作业的社会实践性

社会实践性作业就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或乡镇等教育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同时验证和实践课堂、教材学习所得。

教师设计这类作业要力求体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实践活动。既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和自主能力,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接受教育。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就可以让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等等;学了《数的组成》让学生探究商场里的商品为什么都包装成一包一包、一盒一盒和一箱一箱的原因;学了《认识钟表》后让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学习《统计》后让学生统计道路上车辆通行情况??这样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一位教师在教学了《赵州桥》后布置的作业

1.找一找家乡的古老的桥梁,比较这些桥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找一找家乡(或查资料)现代先进的桥,访问、查询、记录有关资料。

3.比较现代先进的桥与古老的桥。

4.开班会讨论交流:你对桥的认识和对未来桥的设想。

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协作的精神,也为学生提供了—个发挥想象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精神。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小结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谁都知道。但是做到坚持不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又是难之又难,这几个学期我们在中心校工作方针的引领下,对于此项工作我校也做了点工作,下面我就我校的一些做法与各位领导及各兄弟学校进行商讨。希望…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活动总结

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体会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体会今天听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课后感慨颇多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经验总结

新汶办事处实验学校我们深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因此我校始终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放在重要的位臵,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认真解读本学科的学习习惯培养项目和要求,…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更应该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月份我主要在课前预习、阅读积累、规范书写、及时复习四方面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俗话说,十根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齐…

小学学习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学习习惯培养工作总结福山区西关小学我们五年级级部认真落实学期初制定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计划,依照工作目标的要求,在教务处的工作部署与指导下,组织全体五年级教师建立并完善了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经验总结

如何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我们深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因此我校始终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放在重要的位臵,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认真解读本学科的学习习惯培养项目…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赵金哲同是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习效果较好有的学习效果较差呢众所周知这里面除了智商外还和学习习惯有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关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建议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修改稿一年级二年级1上课前把需要用的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摆放整齐2听到上课铃声马上进教室抱臂坐好等候教师上课3学习使用普通话4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课和同学的发言不说话不做小动作不随便翻书本不玩文具...

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意见与措施

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意见与措施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和各阶段具体要求一良好坐姿听讲时要求学生挺胸抬头身坐正手放下向前看不说话不交头接耳不左顾右看二学会倾听教育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随老师问题思考不走思...

中小学生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中小学生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具有重大的影响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有728的学生都认为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讲座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11月29日我有幸听到北京教育学院胡松年教授主题为的精彩讲座胡教授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精彩的案例分析不时博得在场一线教师的阵阵掌声胡教授把他多年来在一线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和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引起我们这些年轻...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