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 教师版

时间:2024.5.13

2013-2014学年语文必修三导学案 编号:KW08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琵琶行》导学案

编制人:董梁敏 审核人:吴育娜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人生遭遇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对文章有正确的理解。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学会从不同方面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3、激情投入,感受诗人和琵琶女的心情,感受文章的美,丰富自己的情感。

【学法指导】

1、先标出自然段,并将注释的字音标到课文中,再认真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前的序言解读文章大意。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独立、高效完成预习案的内容;思考合作探究案的题目,并能形成文字答案。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我的疑问”处,待小组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帮忙。

4、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带★的题目C层选做。

自主学习·成长自我——预习案

一、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三、写作背景简介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四、正音:

湓浦( p?n )(pǔ ) 铮铮然 ( zhēng) 贾人( gǔ ) 转徙( xǐ ) 迁谪( zh? )......

荻花(dí ) 管弦( xián ) 拨弦(xián ) 轻拢(lǒng )慢捻(niǎn )抹( mǒ) .....

复挑(tiǎo ) 霓裳(ní )(cháng ) 六幺( yāo) 幽咽(y? ) 水浆(jiāng ) .....

迸(b?ng ) 裂帛 ( bó ) 虾蟆陵(Há )( má) 钿头(diàn ) 银篦(bì ) ......

呕哑( ǒu yā ) 嘲哳( zhāo zhā) ....

五、整体感知

1、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交代 时间 、 地点 、人物 和 故事概况 。说明写作的原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 的感情基调。

1

2、把握课文内容结构。全诗可共分五段,请用诗一样的语言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

如: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或 秋夜江边闻琵琶

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3、诗人是用哪两句诗将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

4、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请认真阅读课文,比较诗人和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写出他们的相同之处。 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①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②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两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④两人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由于这几方面的相同,尽管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地位相距甚远,诗人仍然把对方引为同道,由此可体会得到作者贬谪江州,牢骚困顿,郁郁寡欢的心情,也反映出诗人对被损害、被侮辱女性的同情。正所谓“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

5、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

合作探究·智慧分享——探究案

1、请结合文中描写琵琶女的细节,分析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作者善于把握住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来 刻画琵琶女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 半遮面”。 写出了她在生人面前迟疑、腼腆的情 态及其欲出不出的矛盾心理;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写她谈完一曲而要自述身世时, 将语未语、矜持严肃且略有顾虑的神情;令 人心酸的凄怆自述,以及她弹奏琵琶的专注和技 艺的高超,多方面揭示了这位饱经风霜、内心伤痛、满怀忧思的风尘女子形象,刻画得非常深刻 生动。

2、诗人用了几种手法来描摹音乐,请你找出其中的两点,作简要赏析。 (1) 比喻,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些诗句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珠玉相击的声音模拟琵琶这种乐器的音响效果,真是再恰切不过了。人们常以珠圆玉润形容歌声的婉转, “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珠玉,也给人以圆润之感,使人联想到乐曲的和谐。

(2)写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 “满座重闻皆掩泣”等等,都让人感到那琵琶声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像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显然比单纯客观地描写声音,效果要好得多。

(3)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特别是“此处无声胜有声”一句,传导出乐曲休止、间歇时,那种余音袅袅、令人浮想联翩的艺术审美感受,揭示了“有无相生”审美规律,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3、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请你任意找出其中一处,并分析鉴赏其作用。

诗中写景的诗句主要有几处。①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写秋风中的枫叶、芦苇,渲染秋天的冷落萧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伤感凄凉的基调;②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江水无声,秋月无言,以无声衬托有声,充分写出了听众被琵琶曲征服后,为之陶醉、静默回味的场面,且与上述秋景特色相呼应。③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是琵琶女自述际遇,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④ “住在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 ? 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江州的生活环境,住宅杂草丛生,禽兽哀鸣,更苦的是没有朋友知音。诗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也通过这些景色描写来反映,其遭际与琵琶女何乃相似 ! 以上几处写景,看似不经意,但都寄寓了作者的情思,对场面气氛的渲染和情感的抒发,都不可缺少。

2


第二篇:6、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A4)


语文必修三·第6课导学案

执笔人:汪清 校核人:刘忠良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

琵琶行 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

【学习目标】 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

一、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中第二自然段。 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

二、欣赏诗歌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

三、 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教学设想】 四、有疑问的字词句:

一、教学重点是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教学的难点

是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

二、学生根据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处境并熟读诗歌,【阅读探讨】

读出诗的韵律美。引导学生在读懂诗歌的同时体味 一、赏读诗中小序。

诗歌的意境,赏析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1、教师提问:诗中讲述了什么故事?小序交代哪些

三、通过分析琵琶女形象,让学生从失意者的互相内容?

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到封《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体味到作者的感情。 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

四、方法:诵读感悟 探讨 鉴赏 事。

五、 安排2课时。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

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

第一课时 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

【学习目标】 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

一、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理清全文思路,分析本诗结叙事诗。

构特点。 二、听配乐朗诵,整理诗歌结构。

二、鉴赏诗中高超的音乐描写。 学生诵读诗歌,概括每段内容,教师归纳:

【自学引导】 1)江头送客闻琵琶

一、重点字词: 2)江上聆听琵琶曲

1、字音 ① 邀见歌女

嘈杂(cáo) 嘲哳(zhā) 贾人(gǔ) ② 演奏名曲

憔悴(qiáo)荻花(dí) 江渚(zhǔ) ③ 听者陶醉

湓浦口(pén) 六玄(yāo) 铮铮然(zhēng) 3)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 荻花(dí) 虾蟆陵(há) 呕哑(yā) 4)同病相怜伤迁谪

2、词类活用 5)重闻琵琶青衫湿

歌以赠之(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诗) 三、诵读诗歌,鉴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二、《琵琶行》中的名句 教师提问:全诗写琵琶女演奏写了几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次: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暗写、略写)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沉醉(明写、详写)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衫湿”——伤悲(明写、略写)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第一曲:悲凉、伤感]:

三、文学常识。 思考: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 “歌”“行”“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作用: 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

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 1 -

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间接描写、虚写 [第二曲:雄浑、激昂、大气] 江心聆听琵琶曲,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

思考: 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我们能否发现琵琶女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教师点拨:“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琵琶声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春时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年轻的她色艺超群,名噪京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银瓶乍破水浆迸”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高涨,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轻别离”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也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怒控诉!

拓展: 《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

[第三曲:凄凉、悲伤]

思考:本节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时,用了哪些手法?

正面描写:描写其演奏过程。 1)运用比喻、通感、博喻

A、形容乐声急骤粗重 B、形容乐声急切清细 C、形容乐声清脆圆滑 D、形容乐声宛转流利 E、形容乐声低回不畅 F、形容乐声低沉停顿 G、形容乐声激越雄壮 H、形容乐声戛然而止 2)描摹声音:“嘈嘈、切切、间关”等。更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

3)叙议结合,妙语点睛,曲中带情 。 侧面描写: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通过听众的反映、环境气氛来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人与琵琶女虽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两人遭遇的感觉相似,同是盛极而哀的“天涯沦落人”,两人虽是偶遇却似知已。诗人在第四段细述浔阳城的环境特点,虽未指斥朝政,却语语不满,字字牢骚,如此来表达郁闷悲愤的心情,这恰好说明了为何诗人能够深悟琵琶女所谈之曲。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她在思何?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同情她,她亦怜惜诗人,两人感情相通、相互了解,“更坐弹一曲”,“凄凄不似像前声”,溶进了他的遭遇不平的愤懑之情,而诗人听曲如听诉自身遭遇,在极富感染力的乐曲中,他泪湿青衫,任情奔溢。 四、关于课文结构,我的问题与思考。

【文苑寻宝】 一、关于白居易:

1、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子少傅,去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

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 2 -

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2、诗歌主张。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三、《琵琶行》中出现的成语:

1、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2、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3、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4、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5、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6、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7、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

落”。

8、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9、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10、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11、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12、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意谓一见如故。 【夯实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 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C.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5、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 3 -

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相逢何必曾相识!”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二、再读诗歌,分析诗人和琵琶女形象。

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么共同点?

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2、“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情。)

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

7、白居易,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他是继世、遭遇与心境。

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他倡导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欢笑;

著有《________》。《琵琶行》 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空船。

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京倡商妇怨

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2)读P40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融融;

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作侧面描写。 凄凄。

〖参考答案〗 :1.C(A.“憔”应读为“qiáo”。B. ----京官谪官恨

“贾”应读为“gǔ”。D.“浸”应读为“jìn”。)2.A3、“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

(B. “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 “翻”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应为“反”。)3、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音乐(琵琶声)。

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4C(A.“衬托??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昂扬”说法不当。B.“衬托??成功”说法不当。D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衬托??凄凉”说法不当。)5C(ABD三种说法 均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与原诗不合。)6、C(“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 思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与语境不合) 7、乐天 香山居士 现实 新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乐府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 三、诵读诗歌,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白氏长庆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1、引导学生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品味景物描写识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和人物情感,鉴赏诗歌意境。首先,让学生含情颂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马青衫湿 读,在学生有了第一感觉时,让他们找出景物描写 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意境,因为诗中写景的句 子是具体可感的,学生大多数可以找出这些句子, 第二课时 此时教师让他们将自己找出来的句子进行想象勾

【学习目标】 画,用更丰富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一、复习音乐描写艺术。 例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

二、引导学生探析人物命运,感受人物的情感,鉴句叙写江边送客的句子,有位学生把它丰富为:“秋赏人物美。 风瑟瑟,浔阳江头伫立着两个神情黯然的人,他们

【阅读探讨】 都无语凝噎,木然注视着茫茫江水中的那轮寒月,

一、导入新课。 他们沉重的心绪如枫叶荻花飘转在寒风中一样”。应

乐曲声声,满腔哀怨,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 该说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将有限的文字恰到好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这种弦外处地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非常契合诗歌的意境。之音,诗人为何能听出? 显然学生在鉴赏诗人笔下景物的时候,已经调动了

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同是天涯沦落人,个人的情感(悲情),已经做到了意(情感)与境(画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 4 -

面、景物)的结合。诗中写景的句子还很多,这些句子或景中藏情,或情景并茂,都可以让学生发掘美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惨、空、绕、寒、悄无言,秋月白”等关键词,让学生联系叙事感触人物在此景下的心情。

2、学生探讨: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成于咏叹。”(《与元九书》)这首诗就是因事兴感之作。阅读诗序,说说琵琶女的琴声为什么会引起诗人的强烈共鸣?

教师点拨:诗人是通过琵琶女弹奏琵琶和听她诉说身世了解琵琶女的经历的。诗人借助琵琶曲这一媒介听出了琵琶女的“平生不得志”,感觉到她心中的“无限事”,听其诉说则更是直接了解到她昔日的风光和今天的落魄。琵琶女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说和诗人有共同点。从序中可读出诗人在长安期间,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参与朝政,忧国忧民,不顾身计,结果落得远谪僻地,无所事事的下场,所以诗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可以说诗人对琵琶曲的描绘正是自身身世的倾诉。

四、我的思考:

试用分析此诗的方法赏析《李凭箜篌引》

【延伸提高】

例1 (20xx年天津,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②③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解析:(1)根据题目便可知本诗的写作内容。“一挥手”正面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音乐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一挥手”的洒脱与“万壑松”的气势对比,写出了蜀僧高超的琴艺。(2)作者陶醉在蜀僧的琴声中,不知不觉碧山已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这两句由景物描写暗示出时间的推移,从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本诗中对演奏者的动作描写,以及对演奏效果的描写,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第二段相近。因此,答好此题并不难。 〖参考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延伸拓展训练】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

邯郸各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8.同意。本句携景入情,朋友刚刚出发,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便想到“日暮片帆何处泊”,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前三句饱涵感情,非常含蓄,末句卒章显志。朋友别离,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这样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9.诗的三、四两句,正面表现诗人思家,诗人深刻思念家人,但在诗中却想像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诗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未加点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一片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此诗

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 5 -

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阅读探讨】 一、“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谁解琵琶语?

二、“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司马青衫 泪为谁洒?

【瞭望高考】

(20xx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

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 6 -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 (1)现在已不多见,便于读者理解;(2)凸现煤油灯“动”的生命意义,(3)为两个温暖的场景蓄势;(4)与后文新奇、眩惑的灯火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在煤油灯中寄托的对温暖的回忆。15、(1)答案提示:写当时灯少,对等倍加爱护。晚上战战兢兢的举灯走的情形呵护着知识、温暖。(2)答案提示:没有祖母温馨的陪伴的我孤寂怅然中,难于找到温情。16、答案提示:第一、二人称兼用,第一人称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叙述是指作者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的笔法。作者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话,把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17、答案提示:跟古人促膝谈心的温暖;祖母嘘寒问暖的温馨;对知识的渴求;全新世界的光影缤纷。〗 【素质提升训练】 ----语言的运用

10、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 ,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3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田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参考答案〗:戏剧社⑤ 文学社③ 摄影小组①解析:考查语言准确、鲜明、得体。①“现面目” “留旧影”,表现了摄影的特点。②写学术研究。③“妙

句”“毫端”表明是创作。 ④是说书信。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形象的卸除了演员的特点。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在20xx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美轮美奂的大型文艺晚会。《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______;《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世界共襄》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祝愿。

(1)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1分)

_______改为_______

(2)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A.描写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

B.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

C.吹响了“潮平浪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

D.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

〖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能用来形容文艺晚会,可以用丰富多彩。 误区警示:对成语的把握不到位,望文生义,没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就可能照成无用。 答案:示例:“美轮美奂”改为“丰富多彩”。 (2)解析:本题考查了语言的衔接。对本题的解答要紧扣上下文。因为前文《相约上海》是欢快的歌舞,所以不能用“描写”可以排除A项,也不能用“吹响”或“勾勒”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因为是世博会,所以B项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最合适的。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设置了迷惑项,考生如不能把握前后文就做不出正确选择. 答案:B〗 12、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1)最近,我又回到白云湖,时值初夏,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育的是莲藕,因为它_________。 ①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大湖之内,碧波荡漾,一望无际。

②大湖之内,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环湖大堤,

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 7 -

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

③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④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D[分析] 第一段文字是一个描写性语段,描写的对象是白云湖,在所填文字中,①按照从大堤到湖心再到大湖之内的顺序,描写合乎观察逻辑;②的顺序则不合观察逻辑。第二段文字是一个议论性语段,议论的中心是育“莲藕的原因”。③对莲藕的描写顺序不当;④的描写顺序合理。 13、下列各组对话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参考答案〗 C 解析: A用语不礼貌;B“府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D用语不看对象 14、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4分) 〖答案示例〗1、(标准答案参考)“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让我们走进宝山,去欣赏他们的璀璨与绚丽吧。2、(解析者提供答案参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红楼梦》诗词文质兼美。今天我们将对它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分析1、点明鉴赏《红楼梦》诗词;2、号召学生积极参与;3、尽量使用《红楼梦》中的诗词。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

“文物”惠存着。

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参考答案〗 D [分析] ABC均是敬辞,只用于别人对自己。 16、下列各句,最得体的一句是( )

A.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B.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给你扎出血来了!”

D.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

〖参考答案〗 D [分析] A句“不耻下问”不能用于自己。B句“匹夫”所用的对象不当,“匹夫”指一般平民,而“董事长”、“总经理”不在一般百姓之列。C护士的用语不看对象和场合 【我的教后反思】

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 8 -

更多相关推荐:
学案教学总结[1]

学案教学总结郭万生学案教学在我校开展近一学期以来其利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感受颇深我始终坚持着使用学案教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与参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互助及自主学习的...

教学案改革年度总结

八年级数学组教学案改革年度总结各位领导你们好在各位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王校长的直接领导指挥指点参与下我们八年级数学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案的改革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摸索和探讨教学案的改革已见成效现将这一年改革过程向领...

学案导学总结

我对学案导学的认识李艳霞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个人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

学案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高垴庄中心学校学案教学改革工作总结本学期我们高垴庄中心学校全面贯彻郊区教育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教研室关于推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转观念重课堂抓落实求实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案导...

导学案和教学案设计要求

导学案和教学案设计要求一导学案各板块的内容要求学习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可测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表现程度不能缺学习目标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学习重难点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具体学情等因素统筹兼顾分别...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实践总结

学为中心教为主导课堂改革学洋思区域整体提升学太谷转观念推改革提质量促发展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总结单位红寺乡教委文寺小学姓名何彦学日期20xx年12月12日16转观念推改革提质量促发展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李君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要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新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

浅谈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

浅谈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英语新课程标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也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的课...

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教改课题阶段性总结

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教改课题阶段性总结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数学组苏同安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

第1章 复习与小结(教学案)

第1章复习与小结教学目标1复习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2进一步掌握各个知识点在数学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弄清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的含义学会逻辑联结词的用法会用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描述数学命题会写出有关命题的否定教学...

集合内容的小结与复习教学案

第一章集合内容的小结与复习第一课时上饶中学付群跃手机号189xxxxxxxx教学目标总结归纳出集合的有关知识能理解集合所表示的含义能运用集合的表示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有关集合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探究和...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总结学案

必修一重点总结一第一单元重点108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108单元大题解析第一课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各三点分封制的作用加...

导学案教学案总结(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