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名言

时间:2024.5.4

钢琴家名言

练习是伟大的魔术师,它使看来无法演奏的乐曲得以演奏,并使它变得容易,得心应手。 ——车尔尼

如果你问我,怎样成为好的钢琴家,那么你先告诉我,练了多少音阶。

——车尔尼

音阶练习是很重要的,或者不仅是为了训练手指,也是为了训练耳朵对调性 的感觉,对音程的了解,以及对钢琴总的音域的理解。

——霍夫曼.约瑟夫

基本功练习包括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哈农等,这些内容每天要练习,要持之以恒。在练习时,音色要有颗粒性,音乐要有连贯性;每个音之间都要有一定的倾向性,指尖的感觉敏度、力度、速度、颗粒性以及音色的各种变化,都可以通过基本功的练习,把手指、手腕、手臂的运动配合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方法。

——朱工一

要真正熟悉键盘,每日的音阶练习是不可少的功课。由西方文明发展出来的音乐,大部分是建立在调性上(二十四个大小调)的,所以熟悉每个调性及音阶,乃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也是为未来排除技巧恐惧感所做的最好准备。

——露丝.史兰倩丝卡

音阶、和弦、琶音的学习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这些练习,学生才能掌握那些基本规律。——钢琴作品结构中的种种变化形式都是这些规律发展而成的。

——尼古拉耶夫.里安涅德

练习音阶和琶音必须坚持不懈,这些技巧都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技巧。一直竖起一只严格要求的耳朵就等于永远有一个可靠的训练手的良师在旁。

——玛格丽特.朗 必须认真地练习所有的音阶。——罗伯特.舒曼

学习技术必须耐心、刻苦,并持之以恒;没有技术,艺术就不过硬,就没有风格,没有特性。练习曲、音阶、琶音、和弦等常是非常货真价实的,不能骗人。 ——帕德雷夫斯基.简 和弦能增强音程的感觉,弹奏的力量与稳定,并训练手在钢琴上的合适位置

。 ——柯尔托.阿尔弗莱德

钢琴的技能训练就是尽可能地使手指弹出最高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并使手具有能力弹奏各种因指法或各调在键盘上的特殊排列而极为困难的经过句。

——戈多夫斯基.利奥波德

我从来不喜欢练习,但当我开始练琴时,首先慢练十分钟的音阶,倾听弹奏的声音,每一个音都会产生回应,它给我动力,我一生将坚持这样做。

——克里本.范

德国钢琴家巴克豪斯说:“应该强调音阶、琶音及巴赫作品的练习。每天都练半小时以上的音阶、琶音,但都要加上表情。只练那些旋律动听、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是很有害的,不能认为只把技术上困难的地方练好就是达到了目的了。即使是最简单的乐曲,要做得完美也是困难的,也要多加练习。”

智利钢琴家阿劳说:“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每天练习三小时的基本练习,十四岁以后改为练习曲的困难部分。他认为每天练习的时间应随着每个人的体力、精力而定。最重要的是身体不觉得疲劳,提倡要身体放松,精神集中地演奏音乐。”他还强调“在初学阶段必须进行很多的技巧练习。”

西班牙女钢琴家拉罗查说:“练习好音阶、琶音是必须的,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弱点,需要而有所不同。练习和弦是要用很慢的速度来弹,把手放在键盘上感受它的扩张。”她主张手小的学生应时常做一些手指伸展练习的动作。

法国卡扎德絮说:“练习时要弹得很慢,不用踏板,听清乐曲中的每个音,然后用?心?来弹奏。如果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如八度就找一些八度的曲子来练。


第二篇:钢琴家


 李斯特(Franz Liszt)   肖邦(Frédéric Franccedilois Chopin)   里赫特 (Richter, Sviatoslav)   霍洛维茨 (Horowitz, Vladimir)   鲁宾斯坦 (Rubinstein, Artur)   布伦德尔 (Brendel, Alfred)   肯普夫 (Kempff, Wilhelm)   瓦尔特·吉泽金(Walter Gieseking)   阿劳 (Arrau, Claudio)   吉列尔斯 (Gilels, Emil)   巴伦博伊姆(DanieI Barenboim)   博列特(Jorge Bolet)   齐夫拉(Georges Cziffra)   阿格丽姬 (Argerich, Martha)   李云迪( Li Yundi )   基辛(Yevgeny Kissin)   郎朗(Lang lang)   佩拉西亚(Murray,Perahia)   马克西姆 (Maksim Mrvica)   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 )人称“世界钢琴王子”   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   沈文裕(Shen Wenyu)   王羽佳(Wang Yujia)   吴纯(Wu Chun)等编辑本段当代世界十大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  1.阿图尔·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   阿图尔·鲁宾斯坦 (Artur Rubinstein,1887-1983),美籍波兰钢琴演奏家。自幼学琴,十二岁即在柏林举行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约钦协奏,后在汉堡、德累斯顿等地经常登台,十四岁到华沙演出,深受波兰著名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赏识。19xx年到巴黎和伦敦举行独奏音乐会,19xx年赴美举行四十多场音乐会,轰动一时,极获成功,跃入优秀钢琴家之前列。   鲁宾斯坦生来赋有灵敏的十只手指,读谱能力之强也是超群的。他的演奏充满炽热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流利洒脱而又布局严谨,有时又细腻而富于诗意。其演奏细腻而富于诗意,流利洒脱而又布局严谨。曲目极为广泛,尤以演奏肖邦和勃拉姆斯的作品见长,弹奏法国和西班牙作家作品也有其妙处。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2.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美国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美籍俄罗斯人。很早就显露音乐天才,先后师从俄罗斯和德国的演奏大师,集俄罗斯学派与德国学派之大成。19xx年到柏林、巴黎举行旅行演出,获很大成功。19xx年赴美,一举成名。之后定居美国。曾停止演奏达十二年之久,19xx年,在卡内基大厅举行重返舞台的独奏音乐会,轰动世界乐坛。   霍洛维茨的演奏技巧辉煌而潇洒,音乐更趋向深刻完美,表现手段更丰富。有的乐评家认为,他的钢琴音色如同七种基本颜色,可以调出各种不同的色调,从而表达各式各样的思想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现出乐曲的内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很像一位熟练的编辑,能把乐曲作者的“错别字、漏字”等失误加以订正,使作品达到完美无

缺。他的演奏曲目相当广泛,尤以弹奏肖邦、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斯克里亚宾等名家的作品见长。斯维亚托斯拉夫·杰奥里索维奇·里赫特  3.斯维亚托斯拉夫·杰奥里索维奇·里赫特(Sviatoslav Teorisovich Richter)   斯维亚托斯拉夫·杰奥里索维奇·里希特(Sviatoslav Teorisovich Richter,1915-1997),前苏联钢琴家。自幼随父学习钢琴,少时即显露出优异的钢琴即兴作曲才能。19xx年起,在奥德萨歌舞剧院任音乐指导,19xx年首次公开演出,19xx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19xx年获全苏演奏家比赛一等奖。四十年代常在苏联各地巡回演出,五十年代后又曾前往欧美各国表演。19xx年获前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他还是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名誉博士。   里希特的演奏以技巧纯熟、构思深刻、富于鲜明的戏剧性表现力著称。他演奏曲目非常广泛,从古典派到浪漫派和印象派乃至现代派,几乎无所不能。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手指的坚韧性,像前苏联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许多作品中那尖锐的连续强音,只有里希特的双手才能够演奏出作者所要求的那种宏大气势。他从不沉溺于乐曲,而是通过自己的透彻分析,完美、细腻地表现音乐,对于乐谱中极其细微的音符,他都能维妙维肖的加以表现。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  4.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xx年1月5日生于奥地利的维森堡,19xx年在意大利波尔萨诺获布索尼大赛奖,从此开始演出生涯。上世纪50年代为Vox公司录制大量唱片,声誉鹊起。他的唱片屡屡获奖,是古典音乐专辑中销量最大的。19xx年,Philips公司因发行他的唱片满百万张而授予金唱片奖。他在世界各大都市演奏全套贝多芬奏鸣曲。此外,他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著述家,不仅写文章,还出版了两本书《音乐的思考与再思考》(Music Thoughts and After-Thoughts,1976)和《音乐响起》(Music Sounded Out,1990)。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  5.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1937-),英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19xx年7月6日出生于前苏联的高尔基城,阿什肯纳齐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乐学校学习,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9xx年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二等奖,19xx年在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皇国际钢琴比赛中获金质奖章。19xx年曾并列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次年定居冰岛,现住英国。19xx年他被聘为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后改名为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他也是伦敦皇家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和他们演奏以萧斯塔科

维奇和柴科夫斯基为主的俄国音乐;他也是克里夫兰管弦乐团的客席指挥;也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可与美国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霍洛维兹(1904-1989)媲美。录制唱片之多在同代钢琴家中也是少见的。马尔塔·阿格里齐  6.马尔塔·阿格里齐(Martha Argerich)   马尔塔·阿格里齐(Martha Argerich,1941-),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家。曾从多位名师学琴,19xx年在布索尼和日内瓦钢琴比赛会上获奖,19xx年在第七届肖邦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声誉日高。   她的演奏技巧卓越,热情奔放,弹奏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都十分出色。鲁道夫·塞尔金  7.鲁道夫·塞尔金(Rudolf Serkin )   俄罗斯钢琴家,19xx年生于捷克。九岁即在维也纳从名师开始学钢琴,12岁初登舞台演出。19xx年在柏林同小提琴家普修合作演出,从此两人一直精诚合作了几十年。19xx年,塞尔金在纽约和当代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合作演出,一举成功,闻名世界。他的演奏从不追求表面上的华丽,而是以真挚来打动听众。他往往无拘无束地晃着头、踏着脚,边念叨边进行演奏,始终扣人心弦。阿尔图劳·贝内得蒂·米凯兰杰利  8.阿尔图劳·贝内得蒂·米凯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意大利钢琴家,生于19xx年。早年就学于布雷西亚和米兰音乐学院。19xx年,他在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从此名声大震,活跃于国内。二战之后,他在欧洲各地旅行演出,引起轰动。19xx年,他移居瑞士,成为国际上瞩目的钢琴大师。他的演奏具有一丝不苟的求全精神。他得体而适度地控制分寸,把每一个音都赋予充分的表情和生命;他在创造出美好音乐的瞬间,把人们带进了虚幻而美妙的境地。与其说米凯兰杰利是为了做一个忠实的演奏家,以便更好地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才苟求于钢琴,倒不如说他自身就是一位成功的创造家,因为他具有独自的美学观点。弗里德里希·古尔达  9.弗里德里希·古尔达(Friendrich Gulda) 奥地利钢琴演奏家弗里德里希·古尔达(4张)  奥地利钢琴家,19xx年出生于维也纳。7岁学琴,12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研究生。19xx年获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首奖。19xx年在维也纳举行了三次演奏会,并录制了唱片。他的演奏既珍视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传统,又富于时代精神,表现出独有的创造性。他既着力于让现代人完全理解古典音乐,又反对因循守旧的演奏方式,因而尝试着对现代爵士乐的演奏。毛里齐奥·波利尼  10.毛里齐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意大利钢琴家,19xx年出生。早年在

威尔第音乐学院从名师学习钢琴,并兼学作曲。19xx年获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大奖。19xx年以后在欧洲旅行演出,颇获成功。他的演奏风格干净利落、健康明快,没有一点忧伤的影子,给人以力量的感染,他弹出了生活的赞歌,是一位热爱生活的钢琴家。当他演奏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些节奏性很强的乐曲时,其准确无误、独出心裁的技巧,实在令人折服。编辑本段中国著名钢琴家  朗朗   19xx年,17岁的郎朗顶替身体不适的钢琴家安德烈·瓦兹登台,一举成名。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戏剧性的紧急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由著名指挥大师埃森巴赫指挥。开场前,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对观众介绍郎朗说:“你们将从这位年轻的中国男孩身上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果然,当最后一个音符演奏完毕,听众全体起立欢呼,如雷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场成功的临时替代演出,被美国三大报纸之一的《芝加哥论坛报》极度赞赏,赞扬“郎朗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激动的钢琴天才”。令人惊奇、难以置信的是当晚郎朗在拉威亚的独奏厅为音乐家们又一次演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此曲他已两年多未弹,然而他却非常熟练地用1小时10分钟背谱完成。《芝加哥日报》称这是“音乐史上的奇迹”。从此,郎朗与世界上所有的一流乐团陆续签约,开始了他的音乐演奏生涯。中国钢琴演奏家—朗朗(16张)  李云迪   20xx年,18岁的李云迪将空缺了15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纳入囊中,轰动乐坛。他是首位登上美国财经权威报章《华尔街日报》及有日本「时代杂志」之称的《AERA》封面故事的中国钢琴家;他是首位被杜莎夫人蜡像馆挑选为名人蜡像的中国钢琴家;他更是首位与柏林爱乐乐团及日藉大师小泽征师录音的中国钢琴家;他的传奇故事更被国际著名电影监制看中,炮制首部华人钢琴家的纪录电影,影片《新浪漫主义》即将在全球透过各大电视台如中央电视台、日本NHK、美国PBS等等及电影院隆重面世。   刘诗昆   中国最著名钢琴家,办有刘诗昆钢琴中心,多次获得李斯特奖。   殷承宗   一位传奇钢琴家,中国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也是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的主持者和作者之一、权威诠释者。   孔祥东   被西方媒体盛赞为“一个世纪只能出一到两个,真正能激动人心的天才钢琴家”和“一代天之骄子”。中国天才钢琴家—孔祥东(8张)  19xx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与19xx年的西班牙桑坦德尔国际大赛中

,他两度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从而引起世界乐坛的注目;19xx年他成为了美国吉纳?巴考尔国际比赛金奖得主;19xx年他一举获得第五届悉尼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大奖以及四项特别奖。   陈萨   张昊辰   中国新一代青年女钢琴家.   张立夏   谭静雯   刘思彤   吴纯 青年三博士钢琴演奏家吴纯  目前中国唯一获得国际三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演奏家。被欧洲媒体誉为“闪耀在欧洲的中国钢琴之星”。   吴纯,出生于武汉。4岁半开始学习钢琴,8岁获得全武汉市钢琴第一名,10岁获得湖北省艺术人才比赛第一名。13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爱乐音乐学校,并与97年代表湖北省参加香港举办的全国钢琴比赛。 98年年底,收到卡琳娜波波娃教授的邀请,前往乌克兰国立敖德萨音乐研究所深造。在留学期间获得16项国际大奖。20xx年底收到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的亲笔贺信,20xx年3月,应邀担任李赫特(Richter)国际钢琴比赛评委,成为最年轻的国际比赛评委。 20xx年被乌克兰教育部和敖德萨音乐学院评为最优秀留学生。20xx年6月,应克莱涅夫教授(Kharkov.Krainev)邀请,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Solo kiass(演奏家学位,博士),顺利进入克莱捏夫大师班学习。 20xx年6月,在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研究院获得钢琴演奏专业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双博士学位,并正式成为其钢琴系高级讲师。20xx年初,在德国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学院完成钢琴演奏家博士学位的学习。 2009—20xx年,成功在全国多座城市举办个人演奏会并广受好评!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乌克兰敖德萨音乐学院、德国弗赖堡音乐学院等几所海外知名音乐学府聘为特别授权,吴纯博士每年有一定的推荐名额,专业方面得到吴纯 博士认可的学生就可以拿到这些学校的邀请函。编辑本段同名电视剧基本资料  剧 名:特别独幕剧(E24:《钢琴家》)   类型:KBS2周六特别独幕剧   国家/地区:韩国   主演:韩智慧、崔珉豪(SHINee)、赵熙奉   播出日期:20xx年11月28日剧情介绍  独幕剧《钢琴家》讲述一个拥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的天才少年(珉豪饰吴济路)的成长故事,以及与小学的音乐老师(韩智慧饰尹仁纱)之间发生的一段恋情。编辑本段同名电影基本信息  更多中文译名:战地琴人;钢琴战曲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主演: 阿德里安·布洛迪托马斯·克莱舒曼艾米丽雅·福克斯   语言:英语   上映: 20xx年05月24日 ( 法国 )   地区:荷兰 英国 法国 德国 ( 拍摄地 )   评分: 8.5/10( 31548票 )   颜色: 彩色   声音: DTS Dolby Digital   时长: 150

分钟   类型: 剧情 战争 音乐   分级:瑞典:15 英国:15 西班牙:13 德国:12 智利:TE 法国:U 阿根廷:16   香港:IIA 瑞士:12 加拿大:14A   发行公司: Bac Films演员名单  艾德林恩 布罗迪....Adrien Brody   威廉.霍森菲尔....Thomas Kretschmann(托马斯.克莱舒曼)   Joachim Paul Assböck .... Schutzpolizei   Katarzyna Bargielowska .... Wailing Woman 《钢琴家》剧照(15张)  Adam Bauman ....   John Bennett .... Dr. Ehrlich   Andrzej Blumenfeld .... Benek   Paul Bradley .... Yehuda   Joanna Brodzik .... Woman Shot in the Head   Pawel Burczyk .... Polish Workman   Daniel Caltagirone .... Majorek   Zofia Czerwinska .... Woman with Soup   Marian Dziedziel ....   Katarzyna Figura .... Neighbour   弗兰克·芬利 Frank Finlay .... Father 《钢琴家》海报(3张)  Emilia Fox .... Dorota获得荣誉  ◆20xx年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or (奥斯卡最佳男演员)- Adrien Brody   * Academy Award for Best Director (奥斯卡最佳导演)- Roman Polański   * Academy Award for Writing Adapted Screenplay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 Ronald Harwood   * BAFTA Award for Best Film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 BAFTA Award for Best Director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 Roman Polański   * César Award for Best Actor (法国恺撒奖最佳演员)   * César Award for Best Director (法国恺撒奖最佳最佳导演)   * César Award for Best Film (法国恺撒奖最佳最佳电影)片名翻译  中国大陆把“The Pianist”译为“钢琴师”并不确切,无论意译还是直译,都应译为“钢琴家”;正如不能把小提琴家译成小提琴师一样(“师”好像有修理钢琴的意思)。而台湾把它译为“战地琴人”则更荒唐离谱,“琴人”好像是生造名词,而“战地”两字完全是强加的,原文根本没有这个意思。而且以战地记者等习惯说法,“战地”两字给人以随军作战、报道的印象,而实际上这位钢琴家和军队毫无关系,只是浩劫的幸存者。电影解说  关于影片   童年从纳粹的追捕下逃生的经历是波兰斯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整个价值观念。但是长期以来他一直逃避着这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他曾经拒绝了《辛德勒的名单》,因为他认为影片的题材和他的经历过于接近。而十年后波兰斯基终于有了勇气直面那段痛苦的往事并将其通过自己的电影创作表达出来。“这是我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情感上,它不能与我过去的任何作品相比较,因为它把我带回了那个我仍然铭记的时代。” 钢琴家二战期间颠沛流离的生活映射出了他本人的

成长体验,可以肯定的说这部电影融入了他个人的感悟。 影片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斯皮曼生于19xx年,从小就显露出钢琴天赋,几年后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xx年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奏会在欧洲音乐界得到高度评价。回国后成为波兰最年轻的钢琴家之一。19xx年,德国入侵波兰,作为犹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他的父母、亲戚相继被送到集中营。他被迫开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帮助下四处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阴影时刻相伴。直到一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被他的钢琴曲打动,决定冒险保护年轻的音乐家。在他的庇护下,斯皮曼苦撑到二战结束。他将这段经历写成小说《死亡的城市》,于19xx年出版。但由于书中描写了波兰犹太人对当时苏联的不信任,遭到苏联查禁。直到90年代,这本书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琴家》在美国重新发行,一举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影片是投资3500万美元的大制作,在捷克、柏林取景。148分钟的长度也是参赛片中最长的一部。可以说这是波兰斯基的雄心之作,不仅寄托了他自己的生命体验,也成为他能否摆脱最近几年低迷状态的一个考验。影片评价  同是描写二战时犹太人艰苦求生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拿了美国最高的奥斯卡奖,《钢琴家》拿了欧洲最高的戛纳奖,外加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名声不相上下。两部电影都是美国资金拍的英语片,都在波兰拍摄,《钢琴家》的一些情节在《辛德勒的名单》里也出现过:犹太社团保护自己的音乐家,党卫军听犹太人弹钢琴等等。乍看起来,两部电影只要拍一部就行了。但看完《钢琴家》,我就是觉得里面有些什么地方跟《辛德勒的名单》大大不同。从技术上说,我崇拜《辛德勒的名单》,但比较影片立意,《钢琴家》远远胜出。   《钢琴家》在二战中华沙的废墟上徘徊了两个半小时,全是悲剧,没有喜剧。   罗曼·波兰斯基使用一种残酷的方式制造节奏。他先来一点悲惨的东西,跟着再展示一点恶劣环境中的人性,然后再来点更惨的。比如先讲犹太区传言德国人要把没有工作卡的人送走,男主角就满世界替家里人找工作卡,后来终于凑齐,但给他卡的德国人或者波兰人却说“这东西帮不了你们”。果然,他们全家都被送到火车站,要运走。就在他要上开往灭绝集中营的火车时,一个犹奸救了他,让他去找地方躲起来。   甚至直到结尾,波兰斯基也不肯温暖一下,我们看到主人公重新西装笔挺地坐在广播电台里弹琴,然后跟着他的一个

朋友去临时战俘营寻找那个最后救他一命的德国军官。这里来了压轴的一笔:他们始终没有找到,直到德国人在五十年代死在了苏联的战俘营里后,人们才终于知道他的名字:威姆·豪森菲德上尉。这短短一行字幕,却带出了二战结束后仍然无处不在的冷酷现实:各国各层政府官僚接到报告却不努力寻找,苏军报复性地虐待德国俘虏,等等等等。   在波兰斯基看来,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灭绝人性的地方,所谓人性,只是天知道什么时候灵光一现,当不得真的。真人真事  ★《钢琴家》是奥斯卡唯一亮点   一双修长、优雅的艺术家的手,在键盘上潇洒地起伏、流动,肖邦那令人沉醉的小夜曲,随着电波,穿过凝重的波兰上空,抚慰着那些被迫在眉睫的战争而绷紧的心。纳粹德国的飞机、大炮声越来越近,艺术家的手在倔强地飞舞着,音乐在试图压倒隆隆的炮火声……但它终于被一颗炸弹淹没、窒息了。   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y)用艺术的美丽揭开了纳粹血腥屠杀的序幕。这部描写二战时一位波兰犹太艺术家幸存经历的电影《钢琴家》(The Pianist),风靡了欧洲,震撼了美国。它被法国、英国电影协会都评为“年度最佳影片”,并获坎城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23日又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改编等三个重要奖项。《芝加哥论坛报》评价它是“一部史诗般的杰作!”《洛杉矶时报》赞誉说,“《钢琴家》达到了伟大的程度!”   《钢琴家》并不是虚构作品,它是根据波兰钢琴家斯兹皮尔曼(Wiladyslaw Szpilman)的纪实回忆录改编,像《辛德勒的名单》一样,是个真实的故事。   ★《钢琴家》的真实故事   斯兹皮尔曼的父亲是小提琴家,姐姐是律师,哥哥是喜欢文学的英语教师,母亲是家庭主妇,他是波兰国家电台音乐部首席钢琴家,在战前的华沙已相当有名气。这是一个典型的犹太知识份子家庭。他们也像无数的波兰人一样,不相信德国人会真的入侵,就像911事件之前,美国人绝不相信有人会用民航飞机撞毁两座世贸大厦一样,人类的天真是永恒的。   在德国军队已攻占了华沙之后,斯兹皮尔曼全家还在争论,到底把家里那点现金藏到哪里,姐姐说应藏到花盆里,父亲要把钱塞进提琴盒,那位酷爱文学、喜欢幻想的哥哥则坚持放在大厅餐桌上,覆盖一张报纸,理由是最显然的地方反而最安全。但他们绝没有想到的是,纳粹占领波兰后,迅速要求所有犹太人戴上标志,把50万犹太人赶到只能住20万人的隔离区(ghetto);不仅他们的一切财产都被没收,而且一场种族灭绝的屠杀开始

了。   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改编奖的电影,真实地再现了斯兹皮尔曼书中记载的那些他亲眼目睹的人间惨剧:在隔离区中,家家户户都提心吊胆,不知哪一刻会被枪杀。有一天全家正在吃晚饭,突然纳粹的警车来了,手持冲锋枪的盖世太保冲上了隔街的楼房,他们全家挤在窗户前,惊恐地看到,对面一家犹太人也在晚餐,纳粹军官喝令他们站起来,其中一位做轮椅的老人由于病体和惊恐,怎么也站不起来,于是他被连人带椅一起从窗户扔了出去。老人和轮椅在半空中才分开,然后摔落在石头街道上。被带到楼外的十几个犹太人,被喝令沿著警车的光束奔跑,在半途中,突然全部被射杀……   如此疯狂的屠杀每天都在进行,据《钢琴家》原书,一个瘦弱的犹太孩子,正在大街上走着,忽然遇到了盖世太保,他由于恐惧和紧张忘记了按规矩给这几个德国兵脱帽致礼,立刻被一枪打死。不仅如此,人们还被饥饿和疾病吞噬著。在1941到19xx年的那个冬天,在隔离区里仅是死于伤寒病者,每月就达5000人。   斯兹皮尔曼全家在隔离区近三年之后,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一起,被集中到火车站;没有谁知道下一步的命运是什么,虽然毒气室的说法已有流传,但人们仍不相信。钢琴家的哥哥居然还在看牛津版的莎士比亚。在烈日暴晒和惊恐等待中,一个想乘机发财的孩子竟兜售糖果,斯兹皮尔曼的父亲凑了全家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块糖果,把它切成六份,每人一块,这成了全家“最后的晚餐”。   铁罐车终于来了,在纳粹枪托的殴打下,拥挤的人群被塞进了运载牲畜的车箱。在上火车的一瞬间,一个被纳粹雇用的犹太人警察突然把斯兹皮尔曼从人群拉出来。斯兹皮尔曼挣扎著要回父母兄妹身边,他高喊着:“爸爸……”但那个警察实在是怜惜这位全波兰知名的艺术家,死死地按住他,喝令他快点逃离,保住自己的命。斯兹皮尔曼在书中写道:“父亲向我走了几步,犹豫一下,站住了。他脸色苍白,嘴唇发抖。他试图微笑一下,但是无奈地、痛苦地举起了手,向我挥动著告别,犹如我要走向生命,而他则在坟墓边向我致意。”父亲和全家就这样永远地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失去家人之后,钢琴家被强迫在隔离区做苦工,那双弹钢琴的纤细的手,要去挖土、砌墙,做杂役。有时在结束劳役收工的路上,看押他们的纳粹士兵随意从队伍里拉出几个人,然后用手枪一个一个地把头颅打开花。惊恐的犹太人还在大街上被强迫跳舞、唱歌,供纳粹娱乐。他们让拄著拐杖的瘸子跳,让最胖的和最瘦的、最高和最矮的、

老人和孩子配对。他们在拼命地跳,因为只要倒下,就会被欣赏这种恶作剧的德国兵打死。   当50万隔离区里的犹太人被一批批拉去奥斯维辛,最后只剩6万人时,斯兹皮尔曼被波兰地下音乐家反抗组织营救了出来,躲藏到一个公寓里。这个空荡的房间里竟有一架钢琴,已在隔离区里渡过三年,第一次见到乐器的钢琴家欣喜若狂,但他不敢弹奏,怕有人发现他藏在这里。坐在钢琴前,他遏住自己的欲望,只是默忆乐谱,做模拟演奏,让起伏的双手,在键盘上空挥出无声的音符,飞翔在想像的自由世界……   在做苦工的时刻,在废墟搜寻食物的日子里,钢琴家从没忘记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双手。正是这种有一天还要弹琴、还要回到音乐世界的信念,使他坚强地活下去。在朋友无法送来食物的日子里,他曾靠一条面包,维持了整整10天的生命。后来他躲到残墙断瓦、四处浓烟、几近空城的一个楼区。从残存的碗柜中,他寻找任何可充饥的东西,曾靠用过的浴池水,维系生命。在那个被毁灭的楼区中,他是唯一的像鬼魂一样存在的生命。   在经历过无数次险情,全都奇迹般地躲过灭顶之灾,终于熬到苏联红军进攻波兰的19xx年底时,有一天,钢琴家正在全神贯注地试图打开一个发现的罐头,忽然听到声响,一转身,一个德国军官站在面前。他顿时觉得一切全完了。在追问下,他承认是犹太人,是个钢琴家。这个德国军官把他带到一个有钢琴的半倒塌公寓里,让他弹一段。他用那双被战争摧残得已僵硬的手,再次流畅地奏出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   令他惊讶的是,那个德国军官既没枪毙他,也没有带走他,反而帮他在废墟般的一个阁楼中找到更安全的藏身处,并几次给他送来食物。当苏联红军逼近华沙,那位德国军官最后一次来看他时,不仅给他带来食物、报纸,还把自己的军大衣留给他御寒,因那时华沙已进入严寒。斯兹皮尔曼不知怎样感激这位德国军官,只有告诉了自己名字和在波兰电台工作的信息,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回报。   最初从电影中看到这个情节,以为是导演改编时增加了一个人性闪光的结尾,就像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虚构的那个警察最后人性复归一样;这是艺术家对人类的一种希冀和理想。但随后读了《钢琴家》的原著才得知,这不仅完全不是艺术虚构,而且原书比电影描述的更加详细、感人:当钢琴家几乎无法相信这个军官的善意,问他是不是德国人时,他回答说,“是。我为发生的这一切感到耻辱。”然后他们握手告别。后来他每一次送食品来的时候都鼓励钢琴家“要坚持住”。在最后一次,钢琴家

问他:“我在这里能躲过(苏联红军来后)街上的战火吗?”德国军官回答道:“如果你和我都熬过了这地狱般的五年,那就是上帝的意愿让我们活下去。”他不仅带来了很多食品,留下军大衣,还带来一条鸭绒被。   这位德国军官不仅救过这位钢琴家,还救过其他犹太人。他后来被苏联红军俘获,关进苏联集中营。他在被关押时给妻子写过信,提到几位他救过的犹太人名字,其中就有斯兹皮尔曼。但由于德国军官被关在苏联,虽然钢琴家找到波兰政府最高官员,恳求帮助寻找这位德国军官,但波兰当局说他们无法干预被关到苏联的德国人。   这真是一个荒诞的人间惨剧:在经历了将近六年、九死一生的磨难之后,最后由于这位德国军官的帮助,钢琴家得到幸存。但这位德国军官却在被关进集中营六年多后,由于帮助了犹太人而被折磨致死。因为他说救过犹太人,激怒了苏联人,认为他撒弥天大谎,反而把他摧残死了。   后来据考证,那位令人尊敬的德国军官名叫:威廉·霍森菲尔德,19xx年死于苏联设在西伯利亚的战俘营。   ★《钢琴家》的胜利   在这之后,钢琴家才和德国军官的妻子联系上。在新版的《钢琴家》一书中,列了几页这位德国军官在战争期间寄给妻子的战时日记。如果说电影“钢琴家”是近几年来我看到的最好电影之一的话,《钢琴家》一书同样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令人感动的书之一,而这本书中最让人震撼的是这个德国军官的日记,他当年的思考简直超过许多今天的所谓知识人。他不仅反对纳粹,同时早就对发生在苏联的红色暴政有清晰的认识。我在这里仅摘录几个片断:   “这里正进行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性的屠杀……法国的断头台,苏联的秘密警察都无法与之相比。……这是一个政权教给那些本来不会伤害别人的平民这样去做的。我们所有人都在犯罪……我们不能被饶恕。谎言是所有邪恶之最。所有恶行都由谎言开始。我们一直被灌输谎言。公众一直被欺骗,没有一张报纸不说谎……工人们都跟著纳粹走了,教会沉默不语,中产阶级吓得不敢有任何表示,知识份子同样。在过去十年来,任何个人都无法自由表达任何意愿。对那些谎言制造者必须以武力制服。”   这位真实的德国人的故事,更使我坚信,人绝不是以种族分类,无论在哪个种族中都有人性的美丽和人性的邪恶。斯兹皮尔曼的这部纪实作品早在19xx年战争一结束就写出了,并在次年出版,但书很快被波兰当局查禁。因为他的书不仅写了纳粹的残忍,同样描写了乌克兰人、立陶宛人做纳粹帮凶的残暴;还有那些向纳粹出卖犹太人

的波兰败类。同时也抨击了犹太人本身:那些被纳粹雇用的犹太人“在穿上警服、戴上警帽、拿起警棍的那一瞬间,他们的天性立刻变了,马上焕发出盖世太保精神。”这样的内容当然不被波兰当局容忍。   斯兹皮尔曼的书直到三年前才被重新发现。19xx年底被译成英文后,立即成为畅销书,进入伦敦自传作品前五名,登上《洛杉矶时报》畅销榜,并获“全球犹太人文学奖”。也是浩劫幸存者的犹太导演波兰斯基去年把它搬上银幕之后,《钢琴家》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   《洛杉矶时报》书评家富兰克(Michael Frank)说,“它是传记文学的伟大贡献,是永恒的历史和人类价值的记录。”《华盛顿邮报》评论说,“斯兹皮尔曼的回忆录是一个清晰的声音,升起在这种声音消失的世界。我们幸运地有他这位见证人。”影评家说,“音乐是他的激情,而幸存成了他的杰作。”   虽然《钢琴家》今年没有获得最佳影片奖,但我丝毫不怀疑,它会像《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一样,被列入世界经典影片的行列。   影片开始时,是19xx年9月纳粹进攻华沙,斯兹皮尔曼弹奏的肖邦小夜曲成为波兰电台播出的最后一支乐曲。影片结尾时,是19xx年波兰获得自由后,波兰电台播出幸存的斯兹皮尔曼弹奏的6年前被迫中断的同一支乐曲(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   那双被砖头磨出老茧的手,那双扒开冒烟残墙的手,那双被严寒冻僵的手,那双捧起漂著死蚊虫的水送向嘴边的手,那双从德国军官手里接过面包果酱的手,再次奏起肖邦那轻柔、美丽的小夜曲──它是音符取代子弹,正义战胜邪恶的宣言……

更多相关推荐:
海上钢琴师经典名言

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19xx的哲学观点来源朱利华的日志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Allthatcityyoujustcouldntseeanendtoit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TheendPleaseC...

有关挫折的名言警句

有关挫折的名言警句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郭沫若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种子...

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生活作者托尔斯泰2没有理想就达不到目的没有勇敢就得不到东西作者别林斯基3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象一部没有马达的机床谚语4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伟大的...

有关书的名言警句

有关书的名言警句1书是良药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2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3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4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5书是钥匙托尔...

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

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6...

有关爱劳动的名言警句

有关爱劳动的名言警句劳动是义务是成功的源泉唐海劳动产生灵感蒋秋芳劳动使人树立信心卢冬莲劳动得来欢乐劳动解脱苦境唐莉劳动的果实需要我们自己用双手培育才能获得蒋长秀勤劳的人生活好懒惰的人生活苦杨鹏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

有关运动的名言

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波兰科学家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聪明人治病靠锻炼德莱顿健康是幸福的主要因素锻炼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汤姆逊如果你想强壮跑...

有关爱心的名言

有关爱心的名言1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就是需要关心的人温世仁2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温世仁3爱是美德的种子但丁4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5爱是生命的火...

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

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冯梦龙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墨翟伪装的朋友要比凶恶的敌人更坏普卡利西尔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香约翰雷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张汪玉人家帮我...

关于节水的名言

关于节水的名言1请珍惜宝贵的生命之源水2珍惜点滴珍惜生命之源3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4当你让水白白流掉时我们离干旱又近了一步5水池边不要让流失的水成为后人的泪6水房别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7别再让它伤心流泪请自...

关于人才的名言警句

关于人才的名言警句害怕大雨的只不过是假花而已作者克雷洛夫天生我才必有用作者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高适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作者白居易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作者王安石如果...

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

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

钢琴家名言(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