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带答案

时间:2024.3.19

高二163班语文 制作人:原美云

兵 车 行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化的特点。

作者生平和本诗的创作背景

1、关于作者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 组诗“三吏”: 、 、 。

“三别”:、、。

2、创作背景:见课本第27页。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写出几句我们学过的杜甫的名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二、赏析诗歌内容

1、请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2、 诗歌展现出哪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我们犹如听到哪些扣人心弦的诉说?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看到的画面有咸阳桥头悲惨送别图、田亩荒芜健妇犁耕图、青海头上苍苍的白骨。似乎可以听到“行人”的怨言、冤鬼的哭诉。 悲惨的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悲切的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

第 1 页

高二163班语文 制作人:原美云

3、造成这一切苦难的根源又是什么?

“点行频”,频繁征兵的意思。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4、这是一首古体诗,它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并说明全文的基调是怎样的?

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

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5、请概括各段的内容。

(1)送别场面

(2)征夫控诉,天怒人怨

(3)悲惨生活

6、找出诗歌的诗眼。

7、“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最高统治者的强烈抗议,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

8、试对“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进行一定的评析。

先翻译,其次分析四个动词,再口述场景,最后加入作者情感。

连续的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的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集中展现了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也表现了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9、“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回答。

原因是“武皇开边意未已”。

10、“租税从何出?”与哪一诗句照应? 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照应。

11、诗人在诗中说: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这里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诗人描写这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的目的是什么?

第 2 页

高二163班语文 制作人:原美云

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下句是哀叹之辞,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而不是封建意识的真正改过。

12、文章结尾写到苍苍的白骨、冤鬼的哭诉对全文有何作用?这里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哀怨的鬼哭与悲惨的人哭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也呼应开篇,诗人饱满的激情得到充分发挥,唐王朝的罪恶被揭露得淋漓尽致。

5、前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依你看,这首诗中的警策应是哪两句?并说说理由。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两句,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可以概括本诗主旨;且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显示了诗人的勇气,应视为诗中警策。

6、第三段“君不见”之后描写战场景象,作者怎样使之具有更广阔的内涵? 历史,以历史推证现实,同时增加了批判的深广度。

随堂练习:

1.注音

) ( ) ) ) ( )

2、解释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哭声直上干云霄: 役夫敢申恨: 行人但云点行频: 去时里正与裹头: 禾生陇亩无东西: 信知生男恶:

3、翻译下面句子。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第 3 页


第二篇:兵车行 2


兵车行 (课中案)

一、导入新课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石壕吏》中的诗句。杜甫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

二、 回顾作者

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作者。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曾居住在长安城难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因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有《杜少陵集》。后世称其人“诗圣”,称其诗“诗史”。诗歌风格沉郁顿挫。终其一生分四个时期:

(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代表作《望岳》,创作的准备期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陷贼与为官时期:45-48岁,代表作《月夜》、《春望》、“三吏”、 “三别”等,创作的现实主义高峰期

(4)漂泊西南时期:49岁以后,代表作《登高》、《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四、课件展示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不幸。朝廷打了败仗,就大举征兵。百姓没有肯应征的,朝廷就到处抓兵,类似现在电影里的抓壮丁。于是就出现了百姓生死离别的情景。本文记叙的就是作者途中的所见所闻。 五、赏析课文

歌行体的诗歌长于叙事,本文主要记叙了亲人送别征夫和征夫对诗人的倾诉。 1、学生自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送别场景。 车马声:兵车隆隆,战马嘶鸣,诉诸听觉

弓箭在腰:从视觉角度,说明队伍整装待发,就要被押送前线。

“爷娘妻子走相送”,他们送的是什么人?青壮年劳力,家里的顶梁柱。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异于塌天大祸,所以都扶老携幼,奔走相送。我们可以想象征夫的爷娘妻孩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呼喊寻找自

1

己亲人的情景。类似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日寇进攻闸北,百姓纷纷逃难,陆振华和何书桓去接依萍母女的情形。

“走”字用的形象(诗歌鉴赏注意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亲人被突然抓兵,又被急促押送前线,所以家人们追奔呼号,去做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寄寓了诗人浓厚的感情。

多少人被抓兵,多少人追赶送别,诗人没有明说,一句“尘埃不见咸阳桥”就形象地概括了。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遮没了,不难想象当时的人有多少。不仅出征的人多,送行的人也多。

送行时“牵衣顿足拦道哭”,这一句动词用得好,连用四个动作。大家想想,这些动作是谁发出的?“牵”是小孩,孩子不懂事,牵着即将离开的父亲的衣服,哭叫着舍不得分开。父母妻子不忍心亲人离开,但又不得不让亲人离开,又怕亲人一旦离开就成永别。一连串的动作最后落到一个“哭”上,勾勒了一幅撕心裂肺的送别画面,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无奈的动作神态刻画得细腻入微。

千万人的哭声直冲云天,震耳欲聋。尘土飞扬、哭声震天都说明受害家庭多,这真是一个社会悲剧。 (学生背诵这一部分)

2、在诗人笔下,车轮滚滚,战马嘶鸣,尘土飞扬,哭声冲天、妻离子散的人间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那这出人间悲剧的制造者是谁?——最高统治者,皇上。作者通过行人之口说出“行人但云点行频”,这句话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的社会根源。 证据何在?学生读第二部分。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汉武帝吗?暗喻唐明皇,即唐玄宗。以汉喻唐,是唐代诗人惯用的手法。如白居易《长恨歌》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事,却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做开头。杜甫在这里虽用暗喻,但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他就不怕脑袋搬家吗?如果是他的好兄弟李白看到这种不平之事,他会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老子我不干了,用辞职跳槽来发泄不满。而诗圣不怕杀头为百姓说话这一点,有点类似现在敢于揭露事实真相的《焦点访谈》节目。 下面我们就跟随杜甫用事实来揭露统治者的罪恶。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数词用得好。“十五”、“四十”说明服役时间长。“去时里正与裹头”,古代新兵入伍须装束整齐,用头巾裹头,象征行成人之礼,而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才表示成人自立。15岁还未成年,这是出征前提前行成人之礼。我们现在服兵役一般几年?三四年。退役后说不定还要安排工作,比如保安、门卫。而征夫们“归来头白还戍边”,“还”,副词用得好,人过四十,头发渐白,刚从前线回来,不料又被派去戍边。这两句还是说征夫无限期地超期服役。天宝年间,明皇昏庸,

战事不断,士兵一批批被押赴前线送死,尚未成年的孩子和头发班白的老人都被征发服役,统治者真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

伤财具体体现在哪里?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口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诗中“汉家”也影射唐朝。“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犁锄,禾生陇亩无东西。”可以想象,连年征战,男丁都上战场了,没有劳动力,千村万落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生产凋敝。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士兵称自己为犬与鸡,在哪种情况下,人会把自己不当人看?重压之下。臧克家的诗《老马》写的就是重压下的农民就是一匹忍辱负重敢怒而不敢言的老马。

从“长者虽有问”起,诗人又推进一层,“役夫敢伸恨”,暴露出百姓长期受到统治者的精神桎梏,敢怒而不敢言,之后又终于说出来。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关西卒未休,大量的壮丁被征发,正是由于上文“武皇开边意未已”造成的。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照应着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禾生陇亩无东西”。所以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前后照应。

这四句话,通过当事人的口述,从抓兵和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了双重灾难。

诗圣把自己的不满、愤恨倾泻在高高在上的皇帝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玄宗不顾人们死活,一心只想满足自己扩张领土的愿望,正因此,才有前面妻离子散、哭声震天的悲惨场面。诗人高适有两句诗“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方寻欢作乐,一方浴血沙场。李约《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一方求雨,一方却担心阴天影响了乐器。杜甫也有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其实,战争的结果比战争本身更可怕:土地荒芜、生产凋敝,疾病、死亡,甚至带给人心灵上的创伤。找出由于战乱,人们心理反常的句子。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封建社会,哪怕现在有些地方,重男轻女的现象还很严重,就是找工作,男同志也比女同志占优势。而诗人却感叹: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却只能命丧沙场 。东汉末年陈琳也有诗“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表现人们的心理与此相同。由于连年战争,导致男子大量死亡,在这一条件下,人们一反常态,而不是重男轻女的观念变了。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

是不是真的生女儿好呢?诗人没有说,也不必说。因为如果都生女儿,就无可嫁之“比邻”;即使“犹可嫁比邻”,那比邻之男何处寻呢?由此可见,生男生女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诗人留给读者的思考是深刻的。(找同学描绘。)

2

“青海边的古战场上,白骨遍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这种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新鬼烦冤旧鬼哭”——互文。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结尾阴森的鬼哭和开头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都是皇帝开边未已造成的恶果。人们的思绪从咸阳桥头带到了青海战场,我们可以想象:昨天在青海战场战死的“新鬼”,正是前日咸阳桥头出征的行人;今天咸阳桥头出征的行人,明天又将是青海战场的“新鬼”。

至此,诗人为百姓呼喊的激情得到了充分发挥,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也被揭露得淋漓尽致。

六、艺术特色

1、寓情于叙事之中 2、叙述中前后照应

3、生动的场景描写:开头的送别场面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结尾青海战场的景象,好象是用摄影机拍下的一个全景镜头,用意仍在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 七、结束语

诗圣杜甫的《兵车行》,伴随着隆隆兵车,嘶嘶战马,驶过了十几个世纪,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廊上,矛头直指穷兵黩武的最高统治者,这是对历史最透彻的拷问。 八、课堂练习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战争的?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落笔战前和战后,虚化战斗过程。部队精良却“丧胡尘”,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2)唐代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的诗歌很多,这首诗“用意工妙”,说你的理解。(2分)

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把“河边骨”“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虚实相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更多相关推荐:
行行重行行教学案

教学案古诗二首行行重行行主备王洋审核程鹏时间20xx317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一课时学习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这首诗准确填写名句2找出比喻句赏析表达效果3分析思妇形象学会总结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难点重...

行行重行行导学案

行行重行行导学案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十九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积累生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这首诗过程与方法掌握联想和想象的鉴赏方法通过梳理大意和逐句赏析体味诗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朱昌元执教时间20xx年5月31日班级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一2班师同学们好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在当时的通俗音乐圈里非常有名比现在与周杰伦搭档的词作者方文山有...

《行行重行行》同步练习(鲁人版必修三)

行行重行行练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行行重行行选自古诗十九首初探体裁是南朝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二解释诗句意思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三阅读行行重行行完成...

《行行重行行》教案(鲁人版必修三)

行行重行行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品味文学语言把握文学形象2理解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文本阐发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把握文学形象理解其社会意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女性命运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东汉末年动荡...

中国经典诗词名句精华排行榜

NO1天地山水天地山水1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6青山...

高二语文名句默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专题训练1送者未及返烟波杳悠悠黄遵宪今别离其一2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3酌酒以自宽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4骊宫高处入青云白居易长恨歌5霾两轮兮絷四马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6两...

《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2(唐诗部分)

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2唐诗部分1独有宦游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2忽闻歌古调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3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4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5画栋朝飞南浦云王勃滕王阁6闲云潭影日悠悠王勃滕王阁7春江潮水连...

《唐诗宋词选读》名句

唐诗宋词选读鲁人版名句填充练习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唐诗歌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4李白将进酒5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6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7世间行乐亦...

名句默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专题训练1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2酌酒以自宽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3霾两轮兮絷四马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4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5君王掩面救不得白居易长恨歌6应...

诗歌散文名句默写自主梳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名句默写将进酒120xx江西卷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320xx四川卷420xx届河南模拟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

中华千古名句

中华文化精华千古名句千古名句之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书西江造口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星垂平野阔月...

行行重行行名句(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