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间:2024.5.13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解释加点的字

1、廉颇者(用在判断句的主语之后,表提顿),赵之良(杰出)将也

2、廉颇为(做)赵将大破(打败)之(他们)

3、取(攻占)阳晋,拜(封)为上卿,以(凭)勇气闻(闻名)于(在)诸侯

4、为(是)赵宦者令(头目)缪贤舍人(门客)

5、使(派)人遗(送给)赵王书(信),愿以(用)十五城请(请求)易(交换)壁

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商议):欲予(给)秦

7、徒(白白)见(被)欺;

8、即(又)患(怕)秦兵之(调舒)来

9、计(对策)未定

10、求(寻求)人可使(出使)报(回复)秦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11、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出使)

12、何以(根据)知之(他可出使)?

13、臣尝(曾经)有罪,窃(私下)计(打算)欲亡(逃亡)赵走(跑)燕

14、臣语(告诉,读yǜ)曰

15、臣尝(曾经)从大王与燕王会(相会)境(边境)上,燕王私(私下)握臣手曰

16、以(根据)此知之,故欲往(去)

1

17、相如谓(对??说)臣曰

18、夫(句首发语词)赵强而燕弱,而君幸(宠幸)于(被)赵王。故(所以)欲结(结交)于(和)君。

19、今君乃(却)亡赵走燕

20、其(他)势必(一定)不敢留君,而束君归(送回)赵矣

21、君不如肉袒(光着上身)伏(伏卧)斧(斧头)质(砧板)请罪

22、则幸(侥幸)得(能够)脱(免罪)矣

23、臣从(听从)其计,大王亦幸(敬辞)赦(赦免)臣

24、臣窃(私下)以为(认为)其(这个)人勇士

25、宜(应该)可(可以)使(出使)

26、可予不(通“否”)

27、不可不许(答应)

28、奈何(怎么样)

29、曲(理亏)在赵

30、均(权衡)之(这)二策(办法),宁(宁可)许以(来)负(使??承担)秦曲

31、谁可使者(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32、王必(一定,实在)无人(没有合适的人选),臣愿奉(捧着)壁往(前往)使(出使)

33、臣请(请允许)完(使??完好)璧归(带回)赵

34、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名作状,向西)入秦

35、相如奉壁奏(呈献)秦王

2

36、秦王大(形作副,非常)喜,传以(把)示(给??看)美人及左右

37、相如视秦王无意偿(偿付)赵城

38、乃前(名作动,上前)曰:“壁有瑕(瑕疵),请(请允许我)指(指出)示(给??看)王”

39、王授(交给)壁

40、相如因(趁机)持(拿过)壁却(后退)立

41、倚(靠着)柱,怒发(头发)上(名作动,向上直立)冲(冲起)冠

42、使(派)人发(送)书至(到)赵王

43、赵王悉(全部)召君臣议

44、秦贪(贪婪)负(倚仗)其强

45、以空言(话)求壁,偿(偿付)城恐不可得(得到)

46、臣以为(认为)布衣(百姓)之交(交往),尚(尚且)不相(互相)欺,况(何况)大国呼?

47、且(况且)以(因为)一壁之故,逆(违背)强秦之欢(欢心)

48、使(让)臣奉(捧着)壁

49、拜送书(信)于(在)庭(朝廷)

50、何者(语气词,呢)

51、严(形作动,尊重)大国之威(威严)以(来)修(修饰礼仪)敬(表示敬意)也

52、大王见臣列观(一般宫殿)

3

53、礼节甚倨(傲慢)

54、臣观(看)大王无意(心思)偿(偿付)赵王城邑,故臣复(又)取壁

55、必俗急(逼迫)臣

56、臣头今与壁俱碎(形作动,撞碎)于柱矣

57、相如持其(那块)壁睨(斜视)柱

58、秦王恐其破(形作动,使??破)壁,乃辞谢(婉言道歉),固(坚决)请

59、召(召来)有司(对分管某一部门的官吏的称呼)案(通“按”,审察,察看)图

60、指从此以(到)往(那儿)十五都(城)予赵

61、相如度(揣测,估量)秦王特(只)以(用)诈(诡计)佯为(装作)予赵城

62、实(实际上)不可(能)得(得到)

63、和氏壁,天下所共传(传扬)宝也

64、今大王亦(也)宜(应该)斋戒五日

65、设(安设)九宾于廷,臣乃(才)敢上(名作动,献上)壁

66、相如度秦王虽(即使)斋,决(必定)负(违背)约(约定)不偿(偿付)城

67、秦王度(估量)之,终(最终)不可强夺

68、舍(名作动,安置??住)相如广成传(招待宾客的馆舍)

69、乃使其从者(随从)衣(名作动,穿)褐(粗布衣服)怀(名作 4

动,怀揣)其(那块)壁,从径道(小路)亡(逃走)

70、引(延请)赵使者蔺相如

71、未尝(曾)有坚明(坚定明确)约束(遵守约定)

72、臣诚(实在)恐见(被)欺于(被)王而负(对不起)赵

73、间(名作状,从小路)至赵矣

74、且(再说)秦强而赵弱

75、大王遣一介(个,有轻视的意思)之使至赵

76、今以(凭借)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77、赵岂(怎么)敢留壁而得罪于(引出动作的关涉对象)大王乎?

78、唯(希望)大王与群臣孰(通“熟”,仔细)计议之

79、而(转折连词)绝(断绝)秦赵之欢(交情)

80、秦王饮酒酣(尽兴)

81、窃(私下)闻赵王好(爱好)音(音乐),请奏(弹奏)瑟

82、秦御史前(名作动,上前)书(名作动,写)曰

83、窃闻秦王善(善于)为(演奏)秦声(乐曲)

84、请(请允许我)奉(捧)盆缶秦王

85、不如因(因此)而厚(优厚)遇(招待)之,使(让)归赵

86、卒(终于)廷(名作状,在朝廷上)见相如

87、毕(完成)礼而归(使??归)之

88、相如既(已经)归,赵王以为(认为)贤(才能出众)大夫

89、使(出使)不辱(受辱)于诸侯

90、秦亦不以(把)城予(给)赵,赵亦(也)终(最终)不予秦壁 5

91、其(这)后秦伐(攻打)赵,拔(攻下)石城

92、明年(第二年)复(又)攻赵

93、秦王使(派)使者告赵王,欲(想要)与王为好(和好)

94、会(盟会)于(在)西河外渑池

95、欲毋(不)行(出行)

96、廉颇蔺相如计(名作动,商量)曰

97、示(显得)赵弱且(而且)怯(胆怯)也

98、与王诀(诀别)

99、度(估计)道(路上)里(里程)会(盟会)遇(礼节)毕(完毕)还(回来)

100、以绝(断绝)秦望(奢望)

101、因(趁势)跪请秦王

102、相如请(要)得(做到)以(把)颈(脖子)血溅大王矣 103、左右欲刃(名作动,杀)相如

104、左右皆靡(退却)

105、于是秦王不怿(高兴)

106、相如顾(回过头)召御史书(名作动,写)曰

107、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名作动,敬酒或献礼)

108、秦王竟(完毕)酒(洒筵)

109、终(始终)不能加(把??施加)胜(胜利)于赵

110、赵亦盛(多,大规模)设(部署)兵(军队)以(来) 待(防备)秦

6

111、秦不敢动(行动)

112、既(已经)罢(结束)

113、以(因为)相如功大

114、我为(担任)赵将,有攻城野(野外)战大功

115、而蔺相如徒(只不过)以(凭)口舌为(立下)劳(功劳) 116、且相如素(本来)贱人(出身卑贱的人)

117、吾羞(以??为羞)不忍(甘心)为(成为,这里是“位居”)之下

118、宣扬(扬言)曰:“我见相如,必辱(羞辱)之”

119、不肯与会(见面)

120、相如每(每逢)朝(名作动,上朝)时

121、不欲与廉颇争列(位次)

122、已而(过了些时候)

123、相如引(调转)车避(躲)匿(藏)

124、于是舍人相与(一齐)谏(提出意见)曰

125、臣所以(??的原因)去(离开)亲(本家族新属)戚(本家族以外的亲属)而事(侍奉)君者(用在判断句中的主语之后,表提顿)

126、慕(仰慕)君之高义(高尚品格)也

127、廉君宣(公开地说)恶言(极不友好的话)

128、恐惧殊(特别)甚(过份)

129、且(即使)庸人(普通人)尚羞(以??为羞)之

130、况(何况)于(对)将相乎?

7

131、臣等(们)不肖(无能)

13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比??怎么样)秦王?

133、不若(如)也

134、而相如廷(名作状,在朝廷上)叱(叱责)之,辱(羞辱)其群臣

135、相如虽(虽然)驽(没有能耐),独(难道)畏廉将军哉? 136、顾(只是)吾念(考虑)之

137、强秦之所以(??的原因)不敢加(用)兵于(对)赵者(用在判断句中的主语之后,表提顿)

138、徒(只是)以(因为)吾两人在也

139、今两虎相(互相)斗(争斗),其(那)势(势必)不俱(一同)生(生存)

140、以(因为)先(形作动,以??为先)国家之急,而后(形作动,以??为后)私仇也

141、肉袒(光着膀子)负(背着)荆(荆条)

142、因(经由)宾客(门客)至蔺相如门(府上)谢罪

143、鄙贱(目光短浅,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胸怀宽广)之至(到)此(这种地步)也

144、卒(终于)相与(一起)欢(交好)

145、为(成为)刎(割)颈(脖子)之交(交情)

二、通假释义: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不”通“否”) 8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三、古今异义

1、壁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出给??看;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2、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古义:走上前去进献;今义:向前行进,进步)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6、明年复攻赵(古义:(事件发生的)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指侍从;今义:两个方位名词)

四、一词多义 秦贪,负其强(动词,倚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动词,辜负,对不起)

负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动词,违背)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动词,使??承担)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动词,背着)

9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动词,派)

使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动词,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动词,让)

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

相如引车避匿(动词,牵、拉,引申为掉转)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副词,白白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副词,只,不过)

大王亦幸赦臣(副词,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动词,宠幸)

五、词类活用

1、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2、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担负,使??承担)

3、怒发上冲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

5、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逼迫”)

6、舍相如广成传(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住宿)

7、乃使其从者衣褐(名词用作动词,穿)

8、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9、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0、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廉颇蔺相如列传

10

11、遗相如奉壁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12、相视而嘻(叹词作动词,发出??的声音)

13、怀其壁(名词用作动词,怀揣)

14、秦王恐破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15、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16、毕礼而归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17、相如前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18、左右欲刃相如(名词用作动词,杀)

19、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名词用作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

20、且庸人尚羞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

六、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臣语曰

(2)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3)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4)秦王坐章台

(5)相如奉壁奏秦王

(6)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7)大王见臣列观

(8)传之美人

(9)欲以击柱

(10)请奉盆缶秦王

11

(11)使归赵

(12)相如请得颈血溅大王矣

(13)为一击缶

(14)不肯与会

2、判断句

(1)秦,虎狼之国

(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表判断)

(3)蔺相如者,赵人也

3、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4、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表被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表被动)

5、宾语前置

(1)君何以知燕王(颖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2)何以知之

6、介宾短语后置

(1)故燕王欲结于君

(2)拜送书于庭

7、固定句式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和??相比,哪一个??;比?? 12

怎么样)

七、名句欣赏

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13


第二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协作方法。

教学设想:

1.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文字、语句上拟采用鉴赏引导下的学生自读的方法,疏通字句。

2.课前布置预习。预习注意:①对照注解和文言文译注资料疏通文句;②划分课文段落层次;③划分“完璧归赵”一部分的层次,列出结构提纲(小标题)。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介绍本文的学习目的。

二、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课文“预习提示”和注释①。

1. 关于《史记》的补充介绍:

本纪(12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如《项羽本纪》。

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如《陈涉世家》

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分三种:

①专传,即一人一传。如《淮阴侯列传》

②合传,有二人合传,也有三五人合传。如《廉蔺列传》

③汇传,记同一类的若干人,篇名中并不举出人物姓名,如《仲尼弟子列传》《酷吏列传》。

表( 10篇):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书( 8 篇):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的发展和现状。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是24 史的第一部。 《史记》的写法和所写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

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简介:

公元前三——四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繁。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务。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

明确:按时间顺序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课文也就自然分成三部分。

提问: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

明确:“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学习这篇课文要始终抓住这个重点。

板书: 完璧归赵—————————诈璧与存璧的斗争

渑池相会—————————辱赵与尊赵的矛盾

廉蔺交欢—————————私怨与国事的矛盾

提问: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全文贯串了怎样的矛盾?

明确:全文贯串了互相交织的两种矛盾:一种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一种是廉颇与蔺相如的

矛盾。

一开始,秦恃强讹诈,赵国处境危急,矛盾十分尖锐。廉蔺二人一切为了自己的国家,彼此间并无私人恩怨。而后,随着赵秦间的矛盾几经缓和、紧张、缓和,蔺相如地位的不断上升,廉颇同他的矛盾便日益紧张。蔺的退让忍辱感动了廉颇,二人终于成了刎颈之交,矛盾消除,共同为国效劳,赵、秦间的矛盾也趋隐伏。

四、学习“完璧归赵”部分

提问:(检查预习)这部分可分几层?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可分三层:(板书)

(1)第 1—2段:简介廉、蔺

(2)第 3 段:秦王求璧(事情的起因)

(3)第4—11段:决策入秦 缪贤荐贤(4)

智斗秦王 决策入秦(5)

完璧归赵 毕礼而归 章台刺秦(6)

事情的经过: 迫秦斋戒(7、8)

从者归璧(9)

廷斥秦王(9、10)

五、讲析“完璧归赵”之第一层(也可单独作为一部分)

1.疏通文句

2.讲析

提问:课文的前两段是简介本文的两个主人公。传记的一般写法,是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人物的出身之类。本文开头对二人的介绍与一般传记相同,但读完全文,却又感到其用意不仅如此。还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更重要的是突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以后矛盾的引线。

六、讲析“秦王求璧”(事情的起因)和“缪贤荐贤”一节。

1.指名试讲,疏通文句。

2.讲析

提问:这段在情节的发展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也揭示了秦、赵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引出蔺相如张本。秦国愿“以城求璧”;赵君臣紧急商议,一,“计未定”,二,“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气氛极为紧张。在赵犹豫不定、进退维谷的情势下,引出缪贤的荐蔺相如。从缪贤的引荐,见相如之机智。这是相如出场之前的侧面描写。缪贤的“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一句话,也可作为下文的纲。

七、布置作业:通读全文,疏通文句。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 检查作业:指名口译课文第四段。

二、 讲析“决策入秦”一段。

1.串讲

2.讲析

3.提问:这一段中哪几句是讲出使秦国的决策?

明确:(议后集体朗读)“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秦以城??负秦曲”;“城入赵??归赵”。

归纳:相如决策,解决了赵君臣不能解决的问题,见其智;愿当重任,奉璧入切,见其勇。由此一见其智。

板书: 相如决策————智

一见其智(对话描写)

愿意入秦————勇

三、 析“章台斥秦”一段

1.表情朗读(亦可让普通话好的同学朗读),读出秦王傲慢、贪婪得意的神态,读出相如果断机智,凛然正气,不惜碎玉,以死报国的气势。

2.讲析:相如怒斥秦王有理有节,作者用语言描写表现蔺相如的智勇。“复取璧”见其智,怒斥见其勇。二见其智勇。

板书: 复取璧————智

二见其智勇

怒斥秦王———勇

四、讲析“迫秦斋戒”一段

1.指名试译,然后视情况串讲。

2.在秦王朝廷上,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君臣,蔺相如不卑不亢,以诈对诈,迫秦斋戒,以争取时间。三见其智勇。

板书: 以诈对诈————智

三见其智勇(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迫秦斋戒————勇

五、讲析“从者归璧”一段

1.串讲

2.讲析

提问:秦王第二次接见,场面与第一次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次第二次

地点: 章台 廷(议处国政的处所)

人员: 美人、侍从 九宾(礼待外宾的仪式)

场面如此隆重,烘托出相如的镇定自如,也表现出相如的胜利。

提问:“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暗示对方,璧已归赵,如杀掉相如,有害无利。

提问:在相如的一番“廷斥”下,秦王和群臣反应如何?

明确:“相如而嘻”,发出惊呼,段无可奈何。秦王也只好自找台阶,说“赵王岂??欺秦邪?”最终“廷见相如??归之”。

板书: 相如既知秦国历史,又洞察秦王内心————智

五见其智勇

针锋相对,请就汤镬———————————勇

归纳:以上六个情节,步步展开,层层深入,置人物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刻画其主要性格特征——智勇,写待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一部分的最后两段是交代结果:相如胜利归来,秦王阴谋破产。

提问:完璧归赵以赵胜秦败而告终,原因是什么?

明确:秦诈璧靠的是势,相如存璧靠的是理。

秦王理屈——气馁,相如理直——气壮。

六、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讲析第三部分

1.串讲

3.划分情节提纲

赵王赴会

渑池相会 会上斗争

“为好”结果

二、讲析“赵王赴会”一段(15)

1.“其后??杀二万人”,这是“完璧归赵”的余波,“渑池相会”的先声,赵国失地,折兵,形势险恶。

2.齐读:秦王虽处劣势,段由于廉蔺之计,抗秦态度坚决,并做了周密部署,这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

1.廉颇留守

赵国部署 2.相如相从

3.三十日不还,立太子为王(国不可一日无主)

这一段交代背景,制定对策,寥寥数笔,具见廉、蔺胆识。

三、讲析“会上斗争“

1.学生试译

2.讲析:秦 王: “酣”“令”——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秦御史: “前书”(不召而书)——见其预谋

相 如: “前(曰)”,“前(进缶)”,“跪”——显出机智

秦 王: 不许——不肯——不怿——为一击缶(被迫无奈)

3.集体朗读:“秦之群臣曰??为赵王寿”

提问:索十五城本来是秦“为嬉”的本意,作者为什么写待简略?

明确:(1)秦王受惊,余悸未消,战局已乱;(2)“左右皆靡”,前车可鉴,群臣何敢妄为?也就不必多费笔墨。

归纳:渑池会上,相如面对群秦,以寡胜众,以宾夺主,由变动变为主动,处处见胆,句句见智,作者把人写活了。

4.串讲“为好结果”,分析从略。

四、讲析“廉蔺交欢”

1.串讲

2.划分情节:

矛盾发生(17、18段)

廉蔺交欢 矛盾激化(19)

矛盾解决(20)

3.(矛盾发生、激化分析略),讲析“矛盾解决”

提问:矛盾之所以解决,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这个基础,课文中用了哪句话? 明确:“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五、归纳:

全文三件事,表现了两重矛盾(秦赵、廉蔺),前一个矛盾的发展结果,导致后一个矛盾的爆发;后一个矛盾的解决,又服从前一个矛盾斗争的需要。这样写,人物形象逐步饱满,

主题思想逐层深化,从而在勇士效果上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发人深思。

六、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五段。

第四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上课时作业

二、讲析

提问:作品是用哪些表达手段,从哪些不同侧面来表现相如的思想性格的? 明确:

(1)缪贤荐贤,从侧面显示相如的机智;

(2)秦王求璧,先写赵国君臣拿不出主意,是反衬下文相如一言以决的胆识;

(3)廷斥秦王,秦王设九宾礼仪的隆重召见,侧面烘托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

(4)渑池会上,相如置工人安危于不顾,为的是维护国家的尊严;

(5)廉蔺交欢中,相如处处忍让,显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的高贵品质。 提问:课文以相如为主,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全文在写相如时,或明或暗地提到了廉颇,同样提出了他在赵国的地位,表现了他的性特征。

第一,开头就说他“以勇气闻于诸侯”。强调突出了他的勇。文章最后写他负荆请罪,固然是受蔺相如爱国精神的感动,也是他自己对祖国的一片忠心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第二,作者介绍廉颇是“赵之良将也”,一旦国家形势紧张,赵王立即“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突出表明了廉颇既举足轻重之势,又不同于常人。渑池相会一段,对廉颇的描写更为明显,正是他的“盛设兵以待”,秦才不敢动的。

第三,作品还写了他的智谋,如第二段,是“廉颇蔺相如计”、敦促才成行的。后来又是他建议“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也正是他给了相如以强大的后援。他的性格极为爽朗,开始居功自傲,后来又负荆请罪。

三、全文作业练习(可作为学案使用)

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臣等不肖( ) 2.刎颈之交 ( ) 3.广成传舍( )

4.缪贤舍人( ) 5.见臣列观 ( ) 6.相如虽驽( )

7.臣语曰 ( ) 8.使人遗赵王书( )

9.睨柱 ( ) 10.秦王不怿 ( )

㈡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1.秦璧西入秦 ( ) 2.秦御史前书曰 ( )

3.且庸人尚羞之 ( )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5.归璧于赵 ( ) 6.怒发上冲冠 ( )

7.舍相如广成传舍( ) 8.左右欲刃相如 ( )

9.大王必欲急臣 ( ) 10.秦王恐其破璧 ( )

11.毕礼而归之 ( ) 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 )

㈢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 指示 古义: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戚 古义:

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古义: 左右:古义:

㈣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 ( )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4.大王见臣列观 ( )

5.徒见欺 ( ) 6.以勇气闻于诸侯 ( )

7.何以知之 ( ) 8.而君幸于赵王 ( )

㈤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

1.请奉盆缶( )秦王 2.相如闻( )不忍与( )会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4.(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5.今君乃亡( )赵走( )燕

㈥下列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1.拜:叩拜、授官

①拜( )为上卿

②拜( )送书于庭

2.见:看见、接见、被、受、显现

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

②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

③才美不外见( )。

3.徒:步行、党徒、部下、同类、白白地、空、只/不过

①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 )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②召令徒( )属曰??

③徒( )见欺

4.因:依靠、凭借、借助、顺着、趁此、于是、因为

①不如因( )而厚遇之

②相如因( )持璧却立

③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幸:幸运、侥幸、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希望、(帝王的)

宠爱/宠幸。

①君幸( )于赵王 ②则幸( )得脱矣

③大王亦幸( )赦臣 ④幸( )来告语之

6.负:背、载、担负、倚仗、辜负、违背、对不起、背叛、败.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 )秦曲 ②秦贪,负( )其强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 )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 )赵

⑤廉颇闻之,肉坦负( )荆?? ⑥胜负( )未定

7.请:请允许我 、请你 、请示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

②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③诸将请所之( )

㈦文学常识填空。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通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到 时共约 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

“ , ”。

全书体例包括 、 、 、 、 五部分,共 篇。作者 ,字 ,是 朝伟大的 家、 家

和 家。

㈧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

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

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

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

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语句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⑤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练习参考答案

㈠1.xiào 2.wěn 3.zhuàn 4.miào 5.guàn 6.nú 7.yǔ 8.wèi 9.nì 10.yì

㈡ 1.西:名→状向西 2.前: 名→动 走向前

3.羞:动→意动以??为羞 4. 先/后: 形→意动 以??为先(后)

5.归:动→使动使??归去 6.上: 名→状 向上7.舍:名词→动词

安置

8.刃:名词→动词杀 9.急臣:使动,使我急→逼急了我。

10.破璧:使动,使璧破→把璧撞碎。 11.归之:使动,使之归→让他回去了。

12.止臣:使动,使我停止→阻止我。

㈢1.指示:指点给??看; 2.亲戚:父母家人;

3.美人:文中指秦王的姬妾;左右:文中指近臣,近侍

㈣1.D定语后置句 2.A判断句 3.B被动句 4.E介词结构后置句

5.B被动句 6.E介词结构后置句 7.C宾语前置句 8.B被动句 ㈤1.介词,于(给) 2.宾语,这件事;介宾短语的宾语,廉颇

3.谓语,厉害 4..主语,廉颇和蔺相如 5.介词,从;介词,到

㈥1.①授官 ②叩拜

2.①被 ②接见 ③呈现

3.①只是 ②部下 ③白白地

4.①趁此 ②于是 ③借助

5.①宠爱 ②侥幸 ③幸而 ④希望

6.①担负 ②倚仗 ③违背 ④辜负 ⑤背 ⑥败

7.①请允许我 ②请你 ③请示

㈦纪传体 黄帝 汉武帝 300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世家、列传、表、书、130

司马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 思想

㈧阅读

1,A 2.D 3.B

4.翻译

①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②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③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担负理亏的责任。

④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⑤(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⑥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四、教师出示投影,归纳重难点。

A.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B.一词多义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D.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E.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解说: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更多相关推荐: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句子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想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2...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句式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特殊句式总结一判断句: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3我为赵将……………………………………………………判断句4…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_

一通假字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

原创实用《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句翻译练习新疆班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句翻译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4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5何者严大国...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实词负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乃使其从者衣褐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引引赵使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式

a判断句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蔺相如者赵人也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6严大国之以修敬也7且相如素贱人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9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本阅读训练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本阅读练习一阅读负荆请罪几节完成下面的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为上卿任命授官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C且相如素贱人未吃过荤腥D相如引车避匿调转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廉颇蔺相如列传 首轮复习

唐山市第二十三中学20xx高二语文组文言文一轮复习学案二知识迁移拓展延伸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2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重点实...

默写小练习6(离骚廉颇蔺相如列传) Microsoft Word 文档

默写离骚1日月忽其不淹兮惟草木之零落兮2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吾将上下而求索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4长太息以掩涕兮廉颇蔺相如列传1今两虎共斗我所以为此者2廉颇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鄙...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肉袒伏斧质请罪2可予否3拜送书于庭4召有司案图5相如夺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6设九宾于廷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8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9请奏盆缶秦王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案

高三语文晨练20xx1029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A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度估计B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望欲望C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靡退下D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竟酒最后敬...

《廉颇蔺相如列传》,检测题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检测题二编制胡雪平班级姓名组别20xx515一翻译下列语句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3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句(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