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惨世界》中信仰的力量

时间:2024.5.15

论《悲惨世界》中信仰的力量

目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序言………………………………………

一 冉阿让知罪………………………………. 1一块面包………………………………. 2一副银烛台………………………………

二 冉阿让认罪………………………………. 1沙威………………………………. 2芳汀……………………………….

三 冉阿让悔改………………………………. 1何塞特………………………………. 2马吕斯……………………………….

三 结束语……………………

四 参考文献……………………

五 致谢……………………………….

【内容摘要】《悲惨世界》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世界”,也是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的缩影。故事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后的遭遇来写,当冉阿让再度偷盗时,却得到圣洁主教全然的赦免和宽恕,唤醒了囚犯冉·阿让的良知,从此他的生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说

1

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冉·阿让因偷一片面包而逃亡,又因一副银烛台生命发生转变,并通过努力成为市长,然而为了心中的信仰帮助需要帮助的贫苦人民,成为他一生永恒的追求!因此,这部小说表面上看是“一片面包引发的逃亡史”,但从深层次看,则是一部“一个人的圣经”! 它是一部始于苦难,终于救赎的作品。它是一部关于爱、恩典与救赎的史诗。真正的史诗不仅有时代,更有人的灵魂。灵魂的波澜壮阔,不逊色于最激烈的时代。这也是为什么,《悲惨世界》开篇,大段描写莫里哀主教的信仰生活——它是开启整部作品的钥匙。雨果将这部构思四十载、完成于晚年的百万字巨著,称为“一部宗教作品”。

【关键词】雨果,悲惨世界,信仰,

序言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文学生涯长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反对暴力、以爱制“恶”。雨果深信灵魂不灭,他曾经写文章竭力维护他的信仰说:“一个人如要永死,那生命便毫无价值。50年来,我用散文、诗歌、历史、哲学、戏剧、小说和讽刺等各种方式来表达我的思想,但我觉得我还没有发表我千分之一的思想。一旦我进入坟墓,我只能说,我已做完了世上的工作;

2

但我不能说,我已结束了我的生命。坟墓不是此路不通的死巷,乃是一条引导前程的大道,正如黎明以前的黑暗。我的工作,正是方兴未艾。人类渴慕永生,即是永世的证明。”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是雨果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其中,《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法国人民被罪奴役,被罪捆绑,被罪毁灭的残酷的现实;他深信唯有上帝的爱,才是医治人类灾难的良方。

雨果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雨果说:“我对神的存在,比我自己存在更觉真实。我深知自己的缺陷,我没有力量抵挡罪恶。但是神在四周围绕我,他在支持我,我们在他里面,我们的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

雨果还说“圣经中的《约伯记》是一本最伟大的作品。”

雨果在地上的一生共83年,在80岁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有了永生的确据。他说:“我发现自己已享受到永生。”他把自己的人生比作一片树林,经过多次砍伐,而新长出来的枝条,不但比旧有的更有活力,而且高耸入云。“艳阳给我热力,土地供应我丰富的浆汁,天堂给我亮光,让我预知未来的世界。”“我越接近生命的尾声,却听得更清楚,就是四周世界那永恒的交响乐,正向我提出邀请,它是那么美妙且是如此单纯。”

他在遗嘱中写到:“神、灵魂、责任,这三个概念对一个人足够了,对我来说也足够了。”宗教(指基督教)的本质就在其中。我抱着这个信念生活过,我也要抱着这个信念去死。真理、光明、正义、良

3

心,这就是神。神如同白昼。我留下4万法郎给贫苦的人们。”他在遗嘱中却只留给他母亲1。2万法郎。他在遗嘱的最后说:“我的肉眼很快要闭上了,但我精神的明眸将一如既往地灿若朝霞。我请求每一个有信仰的灵魂为我祈祷。”无神论是何等的可怜,卑微和可笑啊!因为神乃是明明存在的,藉着所造之物,叫人无可推诿。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一百多年后的今年,通过这位虔诚基督徒文学巨人的信仰见证,我们一起进入他的内心,聆听他内心深处对于信仰的诠释和对神的信靠。

《悲惨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童年时候,以为是一个坏蛋抓好人的故事;中学时代,以为是一篇宣扬阶级斗争的小说;直至今日,才意识到,这是一部关于爱、恩典与救赎的史诗。

小说最早的创作灵感,缘于一位叫彼埃尔?莫的农民。在1801年的法国,彼埃尔因为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出狱后生活维艰,那张如影随形的黄色身份证,仿佛永久烙身的该隐记号,将他从整个社会隔绝出去。

倘若思考就此打住,倘若仅仅谴责司法不公,批判使人犯罪的社会现实,《悲惨世界》将是一部描摹外部世界,沉迷于愤怒的作品。书写苦难只为控诉和仇恨,怎能配得起苦难的深重?更宽阔的小说,需要更超越的力量。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1828年,雨果开始搜集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他想让现实中的彼埃尔,与现实中的米奥利斯主教,在他的小说世界里相遇。

4

这就是《悲惨世界》的胚胎。它是一部始于苦难,终于救赎的作品。

本篇论文围绕主人公冉阿让的救赎历程,从知罪,认罪,悔改三个部分来论述《悲惨世界》中信仰的力量。

一 莫里哀主教的信仰

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一个正真的人。这个正真的人名叫莫里哀,是迪涅的主教。也就是他改变了本书主角冉阿让的一生。

米里哀主教因着信仰成为真正纯洁高尚的灵魂,他身为主教却过着清苦的生活,他把自己的“豪宅”让出来做为救治病人的医院,自己搬时破旧的小房子里居住;把自己讨来的“厚禄”用来救助穷人,而致使他的管家兼佣人马格洛大娘整日为了拮拘的生活发愁;他把自己高大舒适的马车变成了救济款,却并没有减少他巡回视察的工作,他只骑着一头小毛驴四处奔走,还诚肯的对那些嘲笑他的人们说:我知道什么事使你们感到丢人,你们一定认为一个贫苦的牧师跨着耶稣基督的坐骑未免妄自尊大。我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老实说,并非出自虚荣。”信仰使他博爱且谦逊。

卞福汝主教接待了一个在痛苦与仇恨中翻滚煎熬的灵魂。并谦和的对他说“您不用对我说您是谁。这并不是我的房子,这是耶稣基督的房子。这扇门并不问走进来的人有没有名字,却要问他有没有痛苦。您有痛苦,您又饿又渴,您就安心待下吧。并且不应当谢我,不应当说我把您留在我的家里。您是过路的人,我告诉您,与其说我是在我的家里,倒不如说您是在您的家里。这儿所有的东西都是您的。我为什么要知道您的名字呢?并且在您把您的名字告诉我以前,您已经有

5

了一个名字,是我早知道了的??您的名字叫‘我的兄弟’。” 这样,苦役犯冉阿让的救赎之路开始了。

完全相信耶稣基督的爱和赦免的莫里哀主教,在后来也完全赦免和宽恕了偷走他银器的囚犯冉阿让,免去了他罪的刑罚,并且再送他一副点亮信仰之路的银烛台。

二 冉阿让的信仰历程

自从心灵受过洗礼的冉阿让离开主教以后,首先他开始对罪敏感,当再次犯罪抢走可怜孩子银币的时候,他十分难过,心生懊悔。并决志从此以后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冉阿让的信仰历程有知罪,认罪和悔改三个部分。本文通过一块面包和一副银烛台来阐述冉阿让知罪的心里过程。然后通过主人公对待一直追捕他的沙威的态度,和对待一名陌生女子芳汀的苦难遭遇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来说明冉阿让真正知道且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并愿意承担一切罪的后果,甚至是担负别人的痛苦,为他人的悲惨境地买单。最后,通过何塞特这样一位私生子的命运的转变和革命党青年马吕斯得救并获得幸福,来证明悲惨世界中何塞特和马吕斯的幸福结局是因着冉阿让伟大信仰的力量,因着他美丽的悔改,所结出的丰盛果实。

1. 知罪

律法叫人知罪。饥饿中偷了一块面包的冉阿让被判五年苦役。在监狱中,他也曾反思自己的问题,承认自己有罪,但又觉得自己的罪与所受的刑罚不平等。也就是说,他无法承担自己罪的结果,罪的结

6

果和刑罚对于一个罪人来说过于沉重。正如《圣经》说所,律法叫人知罪,却无法使人认罪,和悔过。因此上帝赐下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作为永恒恩典的礼物,叫一切信他的人,不知灭亡,反得永生。

接下来,一副银烛台的故事却真正的感动和改变了冉阿让的一生。这副银烛台在这里代表着,极大的恩典!——这样的恩典里,包含了完全的接纳,赦免和宽恕。正是这样完全的救赎,使冉阿让真正的知罪,并且开始认罪和悔改。

1.1一块面包

一块面包引发的一场逃亡史,一块面包引发对罪和刑罚的思考。 冉阿让为了姐姐的孩子们不至于饿死,他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刑。他不服,他反抗,他斗争,可是他所有的行动反而使他越陷越深,四次越狱不成,刑罚越加越重,最后竟然是长达19年的漫长苦役。

他曾自己组织法庭,自已审问自己。他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无罪的人,犯了一种应受指摘的鲁莽的行为;假使当初他肯向人乞讨那块面包,人家也许不会不给;无论给与不给,他总应当从别人的哀怜或自己的工作中去等待那块面包;所以应当忍耐;即使是为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着想,那样做也比较妥当些。

总之,他错了随后他又问自己:在他这次走上绝路的过程中,他是否是唯一有过失的人?愿意工作,但缺少工作,愿意劳动,而又缺少面包,首先这能不能不算是件严重的事呢?后来,犯了过失,并且招认了,处罚又是否苛刻过分了呢?

他再问自己:人类社会是否有权使一个穷苦的人永远陷入一种不

7

是缺乏(工作的缺乏)就是过量(刑罚的过量)的苦海中呢?他提出这些问题,并作出结论以后,他便开始审判社会,他凭心中的愤怒判了它的罪。

他认为社会对他的遭遇是应当负责的,他下定决心,将来总有一天,他要和它算账。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在监牢里磨练他这武器,并带着它出狱。

有件事说来很可惜,他在审判了造成他的不幸的社会以后,他接着又审判创造社会的上帝。他也定了上帝的罪。

19年的刑罚和监狱生活,没能改变他,反而让他变的更加愤愤不平。出狱后因为持有表明苦役犯身份的黄色身份证而备受世俗偏见的歧视,这时的他已经不再相信人世间还有仁爱与公理的存在。于是在莫里哀主教热情地招待他,并安排他的住处之后,“他蓦地转过身来对着那老人,叉起胳膊,用一种凶横的目光望着他的房主,并且粗声地喊道:‘呀哈!真的吗?您让我睡在离您这样近的地方吗?’他又接上一阵狰狞的笑声,说道:‘您全想清楚了吗?谁向您说我不曾杀过人呢?’”这时的冉阿让桀骜不逊、仇视一切,俨然是一个冷酷、凶恶、充满复仇心理的囚犯。虽然莫里哀主教视他为贵宾,为他提供了自己所能提供的最好的食宿,他并不为所动,仍然起了歹心,在半夜时分偷走了主教家中唯一值钱的银餐具。直到他被警察拦获带回主教家,主教假称银餐具是送给他的,并将银烛台也送给了他,这时他的心灵才有一丝触动。而莫里哀主教的一席话更是震撼了他的灵魂:“冉阿让,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是恶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

8

面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了上帝。”但是19年黑暗的生活并不能一笔勾销,极度失望后的冷漠并非一朝一夕便可以化解。于是在路上,冉阿让仍抢走了一个捅烟囱孩子赚来的血汗钱,并凶狠地吓走了可怜的孩子。“主

教的忠告此时一遍遍在他脑子里回响”,“那种生活和心灵上面有一片和平的光”笼罩着他,“他好像是在天堂的光里看见了魔鬼”。冉阿让的罪恶灵魂被洗净,“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堕落到了怎样的地步”。

1.2一副银烛台

圣洁主教的爱心接待,换来的是家里最值钱的银器被盗,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当警察把逃犯冉阿让再次逮捕,带到主教面前的时候,主教金子般的心,像一道强光照进冉阿让黑暗潮湿的心灵。这些是我送给我弟兄的,他还忘记了带上我给他的银烛台。正是这副银烛台和主教仁慈宽容的行为唤醒了逃犯冉阿让的良知。这样完全的赦免和接纳带给他心灵巨大的震撼,使他知罪。

这副代表着恩典和信仰的银烛台在冉阿让近二十年的逃亡中,银烛台始终是他首先放到逃亡行李中的。主教把银烛台交到刚刚假释的冉阿让手上时,是叫冉阿让用银烛卖钱而能好好重新过活。但显然冉阿让没有这么做。那对银烛台上有蜡烛,主教把指引灯火一并交给他,这对烛火就在冉阿让的生活中燃至生命尽头。

摆在刚刚假释的冉阿让面前的无非两条路——因冤屈而压抑不住的报复心,因被拯救而重燃的回馈心。银烛台本是他第一条路的资本,但是他点燃了第二条路的途径。把象征着莫里哀主教信仰的银烛

9

台化为自己信仰前进的动力和明灯,时刻指引他前面的方向。银烛台把他从报复的渊薮边缘拉回,让他回到真善美的循环。

2. 认罪

小说通过主人公后来对待一直追捕他的沙威的态度,和对待一名陌生女子芳汀的困难遭遇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来说明经历过银烛台恩典后的冉阿让真真正正承认自己是个罪人的事实。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切罪的后果,甚至是担负别人的痛苦,为他人的悲惨境地买单。

2.1沙威

一个,是无情冷酷,格守职责的执法者.

一个,是被真善救赎,继而为真善赎罪的逃犯。

对于沙威的形象,雨果在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沙威的人脸有一个塌鼻子,两个深鼻孔,两大片络腮胡子一直生到鼻孔边,初次看见那两片森林和那两个深窟的人都会感到不愉快。总之,一副凶恶的凌人气概。他的外貌与他的个性很符合,他是毫无人性的警犬,为了维护食肉者的反动秩序,随时张开血盆大口,去吞噬善良困苦的贫苦人。他那狰狞的脸孔上,深沉的目光注视着猎物,眉宇之间的固定皱纹,就是冷酷残忍生涯的烙印。

与主人公冉阿让对比,沙威这个人是作者塑造的很鲜明的可以憎恨的人。他嗅觉敏锐,心肠冷硬。在他眼中,犯人是不会悔改的,也无需关心他们犯罪的缘由。他要做的,只是依旧法律逮捕他们。冉阿让曾经为了外甥免于饥饿,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砸碎了面包店的玻璃窗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可是他越狱,因为他还得养姐

10

姐的孩子,他得出去挣钱。可是他越狱几次都被抓回来,还被加刑,最后坐了十九年牢。可是沙威对人家的苦难生活丝毫不同情。在冉阿让当了市长,而他又巧合地当了市长的警卫时,他认出了冉阿让,对他耿耿于怀,于是在商马第事件后,他对冉阿让紧追不舍。在冉阿让要去接一个孩子让她和奄奄一息的母亲见最后一面的情况下,沙威都要抓冉阿让,这个人多么不尽人情!可是在旧社会像他这种心狠手辣冷血动物的政府走狗数不胜数,而沙威正是他们的有力代表。他的很多行为都会让大多人认为他没有人性,他就是专制的国家机器里的一个齿轮.

就是对待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冉阿让会救沙威,一个苦苦追捕了自己几十年的人?为什么冉阿让对于这样一个一心要将他绳之于法的人,称他是忠于职守的人?并对他的死,表示惋惜。

这一切的原因在于,冉阿让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是个罪人的事实,并且愿意承担罪人所应当承受的一切刑罚。

2.2芳汀

一个与主人公原本素不相识的女人,并且在碰到身为市长的冉阿让时,吐唾沫在他脸上的人,正是她的悲惨境地,受到了主人公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同样为了人类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他也是受人辱骂,唾弃,甚至杀害,然而在十字架上,他依旧请求上帝赦免这些人的罪。正是这样源于耶稣基督的爱和赦免的力量,使冉阿让不但原谅她,而且承担起了抚养她的私生子的义务。也正是这样圣洁的信仰的力量,使冉阿让不但承认自己的罪,而且也

11

愿意像耶稣一样将别人的过犯担负在自己身上。

从芳汀的故事来看,可以说明冉阿让的认罪是彻底的。

3. 悔改

小说通过何塞特这样一位私生子的命运的转变和革命青年马吕斯得救并获得幸福,来说明因着冉阿让悔改后所产生伟大的信仰力量,结出了像何塞特和马吕斯这样幸福和希望的丰盛果实。

3.1何塞特

何塞特,一个私生子。如果没有主人公冉阿让的出现,她毫无疑问的会重演她母亲芳汀的悲惨生活和经历。小说的开始也描写来了童年时候的何塞特,是一只不会唱歌的百灵鸟,叫她百灵鸟是因为她像一只小鸟一样瘦弱。不但瘦弱,而且一直承受着德纳第一家人的虐待,承受着没有母爱和家庭的悲惨现实。这样的一个可怜的孩子,她的盼望和梦想在哪里?一直盼望着来接她的母亲,然而随着芳汀的死,这样一个小小的希望也破灭了。如果没有冉阿让这样一个被信仰充满力量的人的出现,相信对于芳汀和何塞特来说,这个世界就真的是悲惨世界了。

雨果的成功就在于,他的信仰塑造了,莫里哀主教和冉阿让这样活生生的充满了希望和力量的人物形象,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物形象的存在,这个悲惨的世界,变得不再悲惨。

就这样,当小说里的何塞特和冉阿让相遇的时候,她的幸福生活就开始了。先是从悲惨的境地里,被解救出来。后来一直受到主人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他温暖的怀抱里,何塞特出落的俨然成了

12

一副公主,千金小姐的模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后来竟然成了德纳第夫妇女儿羡慕无比的对象。

何塞特,因着她的美丽和高贵的举止,夺得了英俊青年马吕斯的爱慕的心。但是,如果没有养父冉阿让的舍命相助,恐怕这对有情人也难成眷属了。

同样是人,都有感情。冉阿让明明知道,芳汀恋爱后心里的变化,但是因为对这个与自己相依为命了几十年的养女的依恋,使他真的不舍得放手他宝贝的女儿。最终,他忏悔在上帝面前,愿意为了女儿的幸福,放弃自己自私的感情。在危难关头,冒着生命危险,把亲爱女儿何塞特所爱的年轻人马吕斯拯救出来,送回家中。等他养好病后,又成全了他们的婚姻,并把自己一生劳苦挣来的积蓄,全部作为嫁妆给了何塞特。就这样,冉阿让把自己辛辛苦苦养育了几十年的养女,风风光光的嫁给了她喜欢的人。

何塞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因为爱,一个出生卑微的人,也有改变的机会。因为爱,一个本来被遗弃的女孩,也会变成高贵的公主,最终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

我们不得不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改变生命的信仰。

3.2马吕斯

原本把一切希望寄托在革命上的青年马吕斯,为了自由,为了所谓的正义,真的抛开一切走上了战场。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然而,作者雨果的本意却非如此,他要让马吕斯,经历死里复活奇迹。

13

参战的革命党人都牺牲了,身负重伤的马吕斯却被仁慈的主人公冉阿让从死人堆里拖了出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后,把他从下水道里背了回来,拯救了他的生命。

并且在马吕斯病好后,把自己心爱的女儿何塞特嫁给了他。在赔上贵重的嫁妆的同时,冉阿让告诉了马吕斯,自己是囚犯的事实。却隐藏了自己拯救他的事情。

婚后,马吕斯由于对冉阿让的偏见,不准何赛特和养父来往。直到,有一天,来要钱的德纳第无意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后,马吕斯非常羞愧。他从来没有想过囚犯冉阿让就是市长本人,而且他给女儿的嫁妆都是通过自己劳动得来的。更没想到的是,冉阿让竟然就是将他从死亡中拯救出来的救命恩人!

在冉阿让奄奄一息的时候,在他无比思念他的小何塞特的时候,作者安排马吕斯带何塞特赶来看他——相信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因为上帝知道他的孩子冉阿让的思念,要满足他的愿望,让他走的没有遗憾。

马吕斯先生,您原谅我了?太好了,你们来看我了。我又看到我的小何塞特了。看到这里,我的泪水已经忍不住了。多么谦卑的人啊!多么善良的心那!在这样一颗经历了信仰考验的心里,没有骄傲,没有怨恨,没有指责。相信此时的马吕斯,比我们更加感动,这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啊?救了我,却遭到我的仇恨,应该请求原谅的是我啊!这是怎样的爱啊?我们一定要接您和我们一起生活,我们需要您和我们在一起!这是马吕斯和何塞特最后的呼声。

14

看着桌上的银烛台,冉阿让把它托付给这个世界上他最宝贵的孩子。这是点燃他信仰的银烛台。他满足的,幸福的离开了世界。走向了另一个永恒的美丽国度!

革命使人看到死亡,正确的信仰却可以使人走出罪恶,走向光明!这才是真正美好的希望!在悲惨世界的续集里,有人写到,马吕斯后来成了一位真正的信徒。

在革命中,他看到的是死亡,在信仰的国度里,他经历了死里复活的奇迹,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三 结束语

所谓信仰,就是值得信靠仰望的。《圣经》告诉我们,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雨果找到了,所以可以写出《悲惨世界》这样经久不衰的文学巨著;莫里哀主教找到了,所以可以改变冉阿让的人生;冉阿让找到了,所以让悲惨世界里充满了希望。愿天下每个宝贵的灵魂,都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份正确信仰!

15

更多相关推荐:
《悲惨世界》名言(中英对照)

1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2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3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4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

浅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浅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L39analysedupersonnagedeJeanValjeandansLesMisrables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教师职称德法语言学院法语20x...

《悲惨世界》中的基督教人道主义

悲惨世界中的基督教人道主义再析冉阿让内容摘要本文试从宗教的角度分析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冉阿让为观察点得出冉阿让的人道主义来源于基督教带有明显的救赎痕迹和他自主自觉的维护不断地追求这一高尚品格关键词人道主义...

悲惨世界的矛盾冲突

浅析悲惨世界的矛盾冲突悲惨世界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具有包罗万象的雄伟气势它以滑铁卢战役为序幕以复辟时期为背景在空间上跨越贫民窟修道院战场法庭监狱通过叙述社会底层受难穷人的命运描绘了一幅悲惨世界的图景作者在对黑暗的社...

论《悲惨世界》沙威的悲剧性

论悲惨世界沙威的悲剧性沙威这个角色一直贯穿全书每当冉阿让正要开始自由简单的生活时候沙威就会跳出来打乱这平静的一切就因为冉阿让是个苦役犯这真的是一个极其讨厌的角色书的前部分表现沙威追捕冉阿让的铁石心肠只知道盲目服...

悲惨世界中酒店主人的歌词翻译

悲惨世界中酒店主人歌词英汉翻译MasterOfTheHouseMybandofsoaksMydenofdissolutesMydirtyjokesmyalwayspissedasnewtsMysonsofwho...

悲惨世界的剧情简介

悲惨世界的剧情简介贫苦的冉阿让休杰克曼HughJackman饰为了挨饿的孩子去偷面包结果被判处19年的苦役出狱后走投无路的他偷走了收留他过夜的主教的银器潜逃被警察捉回主教声称银器是送给他的使他免于被捕主教的言行...

悲惨世界剧情版和电影版的不同

悲惨世界剧情版和电影版的不同设计学院工业设计20xx30030059刘砾相比于音乐剧电影版删除了德纳第埃一家把焦点如激光对准阿让和沙威的冲突影片以阿让被神父收留过夜开场而他砸橱窗偷面包被判做苦力二十年的背景情节...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创作长达30年的辉煌巨著不仅具有史诗般的恢宏气势而且因其贯穿始终的博大精深的人道主义思想成为西方文学史上一部十分重要有深远影响力...

论《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

邯郸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学生宋翔指导教师刘聪颖副教授年级20xx级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系部中文系邯郸学院中文系20xx年10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刘聪颖副教授的悉...

从《悲惨世界》中谈谈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中雨果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小说里写出quot本世纪quot的历史之流迂回曲折起伏跌宕的巨变并且在全部历史景象与过程的中心安...

论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形象

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摘要冉阿让的爱不受时空限制是无止境的源源不断的他的爱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赏赐也不是不痛不痒的关怀而是在侍候中的同甘共苦并在侍候中成全对美和善的追求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的一切不幸这是作者想要告诉...

悲惨世界中的名言(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