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课后练习

时间:2024.4.20

过秦论导学案

知识目标

1.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的思想。

2.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背景资料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在作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统一了六国。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用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年王朝很快结束了。

一.预习部分

(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合从( )缔交 赢粮而景从( ) 因利乘( )便 万乘( )之势

宁( )越 宁( )有种乎 乐( )毅 翟( )景 墨翟( )

召( )滑 累( )召不应 鉏耰棘矜( ) 矜持( )

度( )长絜大 度( )德量力 内立法度( ) 逡( )巡

崤( )函 黔( )首 锋镝( ) 流血漂橹( )

瓮牖( )绳枢 氓( )隶 一夫作难( ) 膏腴( )

藩( )篱 蒙恬( ) 铦( )于 蹑( )足行伍

谪( )戍 鞭笞( ) 囊( )括 隳( )名城

(二)解释括号前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1)秦孝公据( )肴函之固( ) (2)君臣固( )守以窥周室

(3)内立法度( ) (4)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 )遗策

(5)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 )其兵( )(6)秦无亡( )矢遗镞之费

(7)秦有余力而制( )其弊 (8)追亡( )逐北

(9)因( )利乘便 (10)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

(11)延及( )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

(12)及( )至始皇 (13)百越之君,俯首系( )颈,委( )命下吏

(14乃使( )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5)却( )匈奴七百余里

(16)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

(17)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18)铸以为( )金人十二

(19)然后践华为( )城,因( )河为池

(20)据( )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21)信( )臣精卒陈利兵( )而谁何

(22)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 (23)才能不及( )中人

(24)斩木为( )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25)行军用兵( )之道,非及向( )时之士也

(26)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 )长絜大,比权量力

(27)一夫作难而( )七庙隳,身死人手,为( )天下笑者

(28)秦孝公据肴函之( )固 (29)君臣固守以( )窥周室

(30)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 )心

(31)当是( )时也,商君佐之( )

(32)于是秦人拱手而( )取西河之( )外

(33)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 )地 (34)会盟而( )谋弱秦

(35)以( )致天下之( )士 (36)当此之( )时

(37)此四君者,皆明智而( )忠信

(38)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 )众

(39)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 )属为( )之( )谋

(40)尝以( )十倍之( )地,百万之师,仰关而( )攻秦

(41)然而( )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42)然秦以区区之( )地,致万乘之势

(43)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 )语矣

(44)九国之( )师逡巡而( )不敢进

(45)秦无亡矢遗镞之( )费,而( )天下已困矣

(46)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 )赂秦 (47)享国之( )日浅,国家无事

(48)奋六世之( )余烈,振长策而( )御宇内

(49)南取百越之( )地 (50)以为( )桂林、象郡

(51)乃(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 )守藩篱

(5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 )报怨

(53)于是焚百家之( )言,以( )愚黔首

(54)收天下之( )兵,聚之咸阳

(55)铸以( )为金人十二,以( )弱天下之民

(56)据亿丈之( )城,临不测之渊,以( )为固

(5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 )谁何

(58)始皇之( )心,自以为关中之( )固

(59)始皇既没,余威震于( )殊俗

(60)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 )子,氓隶之( )人,而( )迁徙之徒也

(61)蹑足行伍之( )间,而( )倔起阡陌之中

(6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 )景从 (6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亡秦族矣

(64)陈涉之( )位,非尊于( )齐、楚、燕、中山之君也

(65)行军用兵之( )道,非及( )向时之士也

(66)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 (67)过( )秦论

(三)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 ) ②孝公既没( )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⑥倔起阡陌之中( )

⑦赢粮而景从( ) ⑧百有余年矣( )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⑩威振四海( )

(四)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 西河: )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于是: )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 )

(五)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 )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2.因

①因遗策( ) ②因利乘便( ) ③因河为池( )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②追亡逐北(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 )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 )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 )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 ) ②致万乘之势( )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 )

③商君佐之( ) ④聚之咸阳( )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 ) ②及至秦始皇( )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 ) ②追亡逐北( )

11.度

①内立法度( )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12.遗

①因遗策( )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②宽厚而爱人( )

(六)词类活用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

(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5)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8)深谋远虑( ) (9)履至尊而制六合( )

(10)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1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1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13)过秦论( )

(1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15)据崤函之固( )

(16)自以为关中之固( ) (17)尊贤而重士( )

(18)因利趁便( ) (19)追亡逐北( )

(20)外连衡而斗诸侯( ) (21)会盟而谋弱秦 / 以弱天下之民( )

(22)约从离衡( ) (2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

(24)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25)却匈奴七百余里( ) (26)以愚黔首( )

(27)序八州而朝同列( ) (28)尊贤而重士( )

(七)特殊句式

(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6)谪戍之众( )

(7)天下诸侯已困矣( ) (8)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

(9)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

(10)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

(11)聚之(于)咸阳。(1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

(13)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

(14)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

(15)身死(于)人手。( ) (1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17)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18)崤函之固,自若也( )

(19)伏尸百万 (20)铸以为金人十二( )

(21)金城千里( )

(2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宋、卫、中山之君也。( )

(23)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2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七)名言名句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及至始皇, ,

吞二周而亡诸侯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于是废先王之道,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7)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8)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

(八)翻译句子,有特殊句式请说明。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译: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

译:

3、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译: 。

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 。

5、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 。

6、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译: 。

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

8、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译:

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 。

10、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译: 。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译:

1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 。

二.梳理文本

整体感知

1.按表达方式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明确:①

2.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分别是:

明确:①

文本解读

(一)阅读第1自然段。

1.请学生概括本段意思,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

2.根据提示,用文中句子回答问题

①地理优势句:

明确:

②雄心大志句:

明确:

③内外政策句:

明确:

④成果句:

明确:

(二)分析第2段。

1.请学生简述本段大意。

明确:

2.。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结果怎样?这些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表现:

作用:

(三)阅读读第3段

1.本段大意是什么?

明确:

2.作者先用哪句话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实质?

明确:

3.哪几句写他的对外政策?

明确:

4.哪几句是写他的对内政策?

明确:

5.始皇的理想是什么?

明确:

(四)读第4段

1.陈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身如何?才能如何?兵力如何?武器如何?结果? 明确:

出身:

才能:

兵力: 。

武器:

结果:

2作者写陈涉,突出了陈涉的出身卑微、才能平庸,兵力弱,武器低劣,如此之人,如此之众竟然一呼百应,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亡秦族”,目的是什么?

明确:

(五)学习第5段。

1..简述本段大意。

明确:

2.作者在本段中从那几个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对比?其结果怎样?

明确:①

结果: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明确:

三.随堂练习

(一)文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A.膏腴(yú) 藩篱(fān) 崤山(xiáo) 蒙恬(shé)

B.逡巡(qūn) 锋镝(dí) 蹑足(niè) 墨翟(zhái)

C.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 户牖(yǒu) 棘矜(jí) 赢粮(yín)

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爱珍器重宝饶之地 爱:爱惜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名词作状语,象影子一样。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A.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B.会盟而谋弱秦

C.明智而忠信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秦人开关延敌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B.①北收要害之郡 ②追亡逐北

C.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①从散约败 ②合从缔交

5. 下列“以为”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为桂林、象郡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①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 ②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秦人开关延(迎请,延请)敌。 ④信臣(忠信的大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⑤流血漂橹(盾牌)。 ⑥因河(护城河)为池(池塘)。

⑦收天下之兵(兵器)聚之咸阳。 ⑧履至尊而制(制造)六合(天地四方)。

A.①②③⑤⑧ B。②④⑤⑥⑧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④⑤⑦

7、下列各项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赢粮而景从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振长策而御宇内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C。孝公既没 余威震于殊俗

D。倔起阡陌之中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从用法上考虑,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却匈奴七百余里

C.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外连衡而斗诸侯

A.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0、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⑥/②/③④⑤

1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致万乘之势

C.①约从离衡 ②于是从散约败

D.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12、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①北收要害之郡 ②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C.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辞天下之士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陈涉之位,非尊于齐、中山之君也

1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身死人手

A。余威震于殊俗。 B.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二)课内阅读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nà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4.选出下列短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锄耰棘矜 ②钩戟长铩 ③万乘之势 ④度长絜大 ⑤一夫作难

A.yōu qín jí ch?nɡ dù xi? nán B. yōu qín jǐ shèng duó xié nàn

C.yǒu jín jǐ ch?nɡ duó xi? nàn D.yǒu jín jí sh?nɡ duó qì nàn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 尊: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兵器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池:水池,池塘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以为桂林、象郡 以弱天下之民

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奋六世之余烈

D.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

17.对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因:因为

B.奋六世之余烈。 烈:威烈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亡:丢失

D.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属:类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始皇之心 自以为关中之固

B.因河为池 因利乘便

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会盟而谋弱秦

D.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以致天下之士

1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之属为之谋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2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选段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势如破竹和巩固政权时的种种措施。

B.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C.从这段文字记叙的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看,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所叙述的秦始皇所实行的政策,说明他不知道与昔日相比“攻守之势异也”,因而“仁义不施”。

21.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22.翻译过秦论中的重点句子。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翻译: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翻译:

(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翻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7题。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 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①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

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

(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tǎng ,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 倨:傲慢 B.当为我具大车一乘 具:准备

C.坐草场火系狱 系:牵累 D.九人,素善捕盗者 素:向来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①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①吾令汝为贷 ②阿母为汝求

D.①公乃持砝码语章曰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 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佳胤任滑县县令时,两个自称锦衣使的强盗突然直入公堂,张佳胤虽然心生疑问,但一时难辨真假,于是判案如故。

B.正当张佳胤疑心渐重时,两个强盗凶相毕露,此时张佳胤对面危难所表现出的从容镇定和过人胆识,成为他智擒强盗的重要前提。

C.张佳胤的计谋主要分两步完成:一是设计叫来了刘相这个关键人物,并暗示刘相成功找来了帮手,二是创造条件使自己的身体摆脱控制。

D.为了增加话语合理性,使强盗更加相信自己,张佳胤不忘“人总会考虑自己利益”这一 常识,时时处处只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

2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 3分)

(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3分)

(3)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4分)

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

(一)字音

zòng cóng chéng shèng nìng nìng yuè Zhái dí shào zhào xiān qín jīn duó duó dù qūn xiáo qiān dí lǔ yóu méng nàn Yú fān tián xiān niè zhé chī nánɡ huī

(二)重要实词和虚词

(1)据:占据,固:作名词,险固的地方 (2)固:牢固 (3)度:规章制度

(4)因:沿袭 (5)制:统率,兵:军队 (6)亡:丢失 (7)制:控制

(8)亡:逃兵,败兵 (9)因:乘,趁着(10)朝:朝拜 (11)及:到,事:战事

(12)及:到 (13)系:绑,委:把------交给(14)使:派遣(15)却:击退

(16)道:制度;言:著作(17)兵:兵器(18)为:做成 (19)为:作为,因:凭借

(20)据:占据,固:名词,险要地势 (21)信:忠信,可靠,兵:兵器

(22)固:形容词,险固 (23)及:比得上(24)为:作为(25)兵:军队,向:先前

(26)使:让,度:量 (27)而:表承接,为:被 (28)之:代词,这样

(29)以:表目的,来 (30)之:助词,的 (31)是:这,之:代词,代孝公

(32)而:表承接,之:助词,的 (33)之:助词,的 (34)而:表目的,来,以便

(35)以:目的,来,之:的(37)而:表并列,又,并且 (38)之:助词,的

(39)为:替,前“之”助词,的,后“之”代词,这些人

(40)以:凭借,之:助词,的,而:顺承,不译

(41)然而:同现代汉语意思,转折。 (42)之:助词,的 (43)而:表修饰

(44)之:助词,的,而:表并列 (45)之:助词,的。而:表转折

(46)而:表目的,来。(47)助词,的 (48)之:助词,的。而:表目的

(49)之:助词,的 (50)以为:把----作为 (51)乃:于是。而:表目的,来

(52)而:表目的,来 (53)之:助词,的。以:表目的,来

(54)之:助词,的 (55)前“以”,介词,把。后“以”表母的,来

(56)之:助词,的。以:用,把。 (57)而:表目的,来

(58)之:助词,的。之,代词,这样。 (59)于:到

(60)三“之”均为助词,的。而:表并列,又 (61)之:助词,的。而:并列,并且

(62)而:表修饰 (63)而:表目的 (64)之:助词,的。于:比。

(65)之:助词,的。及:比得上(66)而:表因果,因而(67)过:责备,指出----过失

(三)通假字

①衡,通“横” ②没,通“殁”,死亡 ③从,通“纵”, “合纵”

④弊,通“敝”,疲惫 ⑤ “何”通“呵”,喝问 ⑥倔,通“崛”,崛起

⑦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有,通“又” ⑨抗,通“亢”,高

⑩振,通“震”,震动

(四)古今异义

①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在这时 ③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五)一词多义

1.固

①险固,坚固,地势险固,形用作名 ②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沿袭,动词 ②趁着,介词 ③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丢失,损失,动词 ②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灭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统率,动词 ②制服,动词 ③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军队,名词 ②兵器,名词

6.策

①策略、计策,名词 ②马鞭子,名词

7.致

①招引、招纳,动词 ②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的,结构助词 ②这,指示代词 ③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比得上,动词 ②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制度,名词 ②量长短

12.遗

①遗留下来,动词 ②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吝惜,动词 ②爱护,尊重,动词。

(六)词类活用

(1)-- -(8)名词作状语 (9)----(13)名词作动词

(14)形容词作动词 (15)--(18)形容词作名词

(19)动词作名词 (20)--(27)使动用法 (28)意动用法

(七)特殊句式

(1)---(3)判断句 (4)---(7) 被动句 (8)---(15) 省略句

((16)—(18) 宾语前置 (19)—(21) 定语后置 (22)—(24)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七)名言名句

(1)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3)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4)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7)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8)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八)翻译句子,有特殊句式请说明。

1、 译:在这时,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2、译: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作为边境上的屏障来守卫,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六国的士兵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3、译: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销毁兵器,锻铸把它们做成了十二个金属的人像,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省略、定后)

4、 译: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缉查盘问过往行人。(宾前)

5、译: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认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是方圆千里的坚固城池,是子孙万代称帝称王的基业。(判断)

6、译: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介后)

7、 译: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作户枢的贫家子弟,是农村的下层人,是被征发的一类人。(判断)

8、 译:(他)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

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进攻秦国。(省略)

9、译: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像影子似地跟着他。

10、译:被征发戍边的人并不是比九国军队强。(判断、介后)

11、译:个戍卒发难,宗庙就被毁掉了,子婴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为什么呢?(被动、省略)

12、译:这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判断)

二.梳理文本

整体感知

1.明确:(1)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

(2)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

2. 明确: (1)兴起的过程(前三段)

(2)灭亡的过程(第四段)

文本解读

(一)阅读第1自然段。

1.明确:秦孝公崛起扩张。

2. ①地理优势句:据??固;拥??地;君臣固守

②雄心大志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

③内外政策句:内??;外??

④成果句:拱手而取

(二)分析第2段。

1. 明确:惠文,武,昭襄继续扩张

2.。明确:首先招纳天下之士,合纵结盟;其次写出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各有所长;最后写九国之师军队强大,最后的结果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作用:①反衬出秦国的强大

②含蓄地指出了秦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仁政”,这种“仁政”得到秦国后代君王的继承,所以到了势力如此强大的地步。

③间接地为中心论点的提出作了准备。

(三)阅读读第3段

1.明确:秦始皇奋六世余烈。

2.明确: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明确: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4.明确: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明确: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四)读第4段

1.明确:

出身: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

兵力: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武器:斩木为兵

结果:亡秦族

2明确:作者通过这些内容为下文议论做铺垫。表现出了秦始皇由攻转守变化的关键:仁义不施。

(五)学习第5段。

1. 明确:秦灭亡的原因

2.明确:①领袖的地位,②指挥作战的能力,③部队的素质,④武器装备

结果: “功业相反”。

3.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三.课后练习

(一)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C(A项中的“崤”应读“yáo”, “恬”应读tián。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í”。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2.答案:A(爱,吝啬,吝惜)

3. 答案:A.(均为名词作状语)

4. 答案:D

5. 答案:D

6.D 7.A 8.D 9.D

10.A 11.C 12.A 13.B

14.B 15.D 16.C 17.A 18.D 19.C 20.D 21.D

22.①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

②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守在要害的地方,盘问过往行人。

③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

23. C(系:拘系)

24. C(A项,①以致;②表目的B项,①连词,表递进;②连词,表修饰。C 项,①②都是介词,替。D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却。)

25. B(①劫持尚未真正发生。②向对手示弱,防止强盗骤然加害。③欲擒故纵,获得强盗更加信任。④表现刘相不明真相。⑤设计摆脱高章的控制。⑥一般处理程序,危险已经解除。)

26. D(张佳胤不仅仅靠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同时也靠站在自己表面的利益上来打动对方,因为对利益的考虑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常识,这样对手才会觉得他说的话合理,从而更加相信他。)

27.( 1)你们谋取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的缘故而看轻我自己的 生命呢?(3分,“所图”“奈何”“轻”各1分)

(2)等我们这些人骑上马离开,就把您释放了。(3分,“俟” “党”“释”各1分)

(3)高章稍微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争相冲上前去,张佳胤趁机逃跑脱身。 (“就”“竞”“间”“走”各1分)

更多相关推荐:
《过秦论》读后感

过秦论读后感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这是一篇见解深刻的文章上篇先讲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等接着笔锋陡转写秦始皇自以为这个有...

读《过秦论》有感

读过秦论有感这篇文章记叙了秦朝由兴盛到灭亡的过程却没有写想象中由兴盛到灭亡的精彩故事而是重墨叙写了秦国的势力之大和强势的行为简叙了陈涉地位之卑微率疲敝之卒击破了强大的秦国作者贾谊有意将秦国的强盛与败落拉近距离好...

过秦论赏读

贾谊过秦论拓展赏读一艺术鉴赏千古奇作奇在何处过秦论三奇赏析西汉初年天下初定政论界掀起了一场总结秦朝灭亡之因指陈秦政之弊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过秦遂成为西汉政论中老生常谈钱钟书语诞生了一大批过秦的文章贾谊的过秦论便...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个人读后感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掀翻一个世界自是千古一帝20xx年7月28日到8月25日在上并结合图书观看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全共47集上部24集下部23集被深深吸引谨以此文作为第一次观看后的感想并希望运...

论文读后感

1网上精品课程系统论文读后感我们小组要做一个网上课程展示及讨论的网站因此我找了此论文它介绍了网上精品课程系统应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学生管理资料管理课件管理系统包括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包括信息公告...

论文读后感

问题是什么怎样提出的怎么解决的主要结论和贡献中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读后感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是以往供应链整合与绩效的关系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性有时甚至是相反的结论通过对以前理论的分析如...

论文读后感

知识产权法与公共利益探微读后感私有是工具性的有限的公有是最终结果这句话老师在第一堂课中讲解过结合知识产权法与公共利益探微这篇论文使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公共利益目标寻求知识产权人的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

经济论文读后感

ltlt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gtgt读后感20xx物电学院电子2班马力在当今的投资市场上沃伦巴菲特无疑是财富和成功的象征是当之无愧的世纪股神他以100美元起家靠着非凡的智慧和理智的头脑在短短的40多年时间里创造了...

No Name Woman(文章读后感)

SummaryofNoNameWomanThisarticleportrayedaChinesewomanwhowaspregnantababywhodidntbelongtoherhusbandandthisbehaviorbr...

论文读后感

论文读后感姓名班级学号前言我读的论文题目是现代女性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这是一篇发表在兰州商学院学报上的期刊论文一研究背景目前在我国女性消费者心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女性消费者可以说是市场中最为活跃...

体育论文读后感

读后感转眼间四年就要毕业了在大学期间我也只剩最后一个任务就是毕业论文在确定论文题目后应指导老师的要求看了接近二十篇体育方面的毕业论文对我的感触很大对我论文肯定有很大帮助我选的论文题目是浅析乒乓球球发球技术教学要...

毕业论文读后感

读论体育运动与现代女性时装的演变有感影响女性着装风格与促使女性时装演变的因素很多却从来没想过时装的发展会与体育的发展有关今天看了一篇关于论体育运动与现代女性时装的演变的一篇论文才了解原来体育运动的发展大大的促进...

过秦论读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