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xx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学生答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时间:2024.3.31

宿迁市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学生答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20##42

语  文

一、命题意图:模拟高考,指导复习,查漏明缺,提升能力。

本次考试,试卷命题以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为依据,参照2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考查学生一轮复习的效果,同时查找在一轮复习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明晰二轮复习的着力点与提升点。

整个试卷共七大题18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15分,考查内容包括字音、字形,病句的辨析,材料概括,画外音拟写。

第二大题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选自宋代曾巩的《元丰类稿》,考查对文言知识的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

第三大题为古诗鉴赏,诗歌阅读选用的是唐代杜甫的《悲陈陶》,考点在景与技法,考查的是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

第四大题为名句名篇默写,内容选自《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背诵的初高中篇目及课外名句,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第五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美国作家斯考特?奥洛期基的《朋友》,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六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选的是王蒙的《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以主观题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梳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七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

选择题

第3题

平均得分2.79    难度系数0.69.

总体评价:就答题而言,三点原因中,第一、三点绝大多数考生能基本了解并作出回答(缺核心技术、无安全机制等)。但在第二点上,则表现为概括盲目,扣不住关键内容,大多是提取其中一个小点,以偏概全(如只答“不明”或“盗版”等)。

典型问题:1.学生在答此类问题时,有相当部分是采用提取法,即从原材料(文本)中摘取语句或词语,导致答案不够准确、鲜明。

2.电脑处理此答案时,只注重关键词或中心词,综合批改带来阻碍,在宽松和严准上有一定差距,这是批改过程“产生无效果批改”的主要原因。

3.正确运用“概括”和“摘取(提取)”两种答题要求和技巧的区别在学生中再强化。

教学建议:注重审题,关注题干中“根本原因”关键字眼;

要读懂文本,学会正确分层概括。

第4题

均分3.48分。难度系数0.69

总体评价:1、试题所选时鲜性材料,可读性强,便于学生阅读,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升华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本题考查“画外音”的叙写,要求使用修辞手法,兼以抒情意味浓郁的句子表达,有字数限制,基本符合高考考纲的要求。

典型问题:1.对画外音的考查,各地模拟题都不曾出现,学生对这一考点较陌生。

2.学生使用修辞错误或使用不当,这影响得分。

3.许多学生对材料进行简单地缩写,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4、少数学生用第一人称。

5.个别学生批评李文波的行为。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关注时鲜素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2、强化审题意识,加强审题训练。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8—1题

本题共4分,均分1.67,难度系数0.42,得分率较低。

总体评价:

 “侃然”无一考生译出,体现命题的难点,其余翻译点体现基础。

典型问题:

1.译句缺乏整体意识,不能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译句,如不知补出主语;介词“于”多译为“在”“把”;“顾计”多译成“顾忌”“算计”等;“自任”多译为“上任”“任务”等;

2.译句缺乏灵活性,需直译却意译,需意译却直译,如“及”多译成“像他一样”“和他相比”“和他相提并论”等;“义所在”多直译成“道义所在的地方”;

3.文言基础掌握不牢固。“莫”译成“没有”“不”等。

教学建议:1.回归基础,巩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直译为主的基础上,能结合上下文语境灵活译句。

8—2题

平均分0.9   难度系数0.30

总体评价:考点贴近课本,“所以”、“具”、“预”都是教材中学过的,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上重要实词的积累。

典型问题:1.“所以”解释不对,有较多学生解释为“……的原因”;还有的直接没有解释。

2.“具”解释错误,或解释为“工具”,或解释为“农具”。

3.语句不通,存在病句现象。

教学建议:1.梳理课本中的重点实词的不同义项。2.译文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避免出现前后搭配不当现象。

8—3

平均分1.39  难度系数0.46.

   总体评价: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能考出学生的水平。

   典型问题:“陈枢”没能补出来;判断句没能翻译出来;“致仕、报”翻译不准。

   教学建议:加强文言文翻译训练;在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上做文章;注意核查译句后的完整性和通顺性。

9-1题

平均分1.68  难度系数0.42.

总体评价:本题满分4分,试题难度较大,学生总体答题情况不太好,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答题情况差别较大,有不少满分,也有不少零分

典型问题:1.很多学生缺乏答题思路,没有题型思路,有不少同学将它当成了普通的炼字题作答,更有不少同学没有任何答题思路,只是跟着感觉走.

2.学生答题严重欠缺规范意识,例如答成:首联写了……此为一悲,颔联写了…… 此为二悲;等.语言表达很不到位;或者答成:作者从1,2,3等方面表达了自已的悲伤之情……

教学建议:1.对于一字或一词统领全诗的诗眼题,是典型的诗歌鉴赏题型,但对于这种传统题型,许多同学已经记不清答题思路,什么是诗眼?分为哪几种类型?如何鉴赏诗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典型诗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2.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规范答题的意思.

9—2

    平均分1.42  难度系数0.47.

总体评价:难易适中,学生无审题难度,有话可说;有答题步骤;衬托、借景抒情、渲染是多数学生的答案。

   典型问题:答反衬、乐景衬哀情的较多;第2小点,学生容易忽视;技法名称错字不少。

   教学建议:重视学生读懂诗歌的训练;答题要结合诗句,少一些大而化之的内容。

9—3

   平均分1.01   难度系数0.33.

总体评价:审题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

   典型问题:学生对“史”的界定不清,与情感评价糅合在一起;很多学生不能紧扣诗句内容作概括;不看题目具体设问角度有针对性作答。

   教学建议:注意审题训练;把握评价此类诗歌题型的解答角度。

  10题

分值:8分  均分:5  难度系数0.62.

总体评价:本题考察学生对名言名句的掌握,难度适中。

典型问题:1.错字别字现象严重。如:言笑晏晏(宴宴),吾尝(长)跂而望矣,庶(恕)竭驽(奴)钝(顿),猿猱(揉)欲度(渡)愁攀援(缘、岩),官盛(胜)则近谀,酒酣胸(凶)胆尚(敞)开张,其利(力)断金(筋),其臭(嗅)如兰。

其中“晏”“ 跂”“猱”“攀”有不少同学写了错字。

2.书写不认真、不清楚。笔画不清楚和偏旁不规范。

教学建议:

    巩固背诵的基础上,加强对默写的检查力度,着重针对易错的字。

11题:

平均分1.67  难度系数0.42.

总体评价:题型典型,学生能从多角度作答,得分较高。

典型问题:1.答题多用套话,内容不具体、不完整。

2.错别字较多,如“渲染”写成“宣染”或“喧染”;“铺垫”写成“辅堑”;“基调”写成“激调”等。

3.卷面不清洁,涂改现象严重。

教学建议:1.强调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不能使用套话作答。

2.加强基本功训练,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3.保持卷面的整洁,书写的规范。

12题:

平均分1.75  难度系数0.44.

总体评价:本小题分值为4分,全市均分为1.88分左右,难易度适中,考查涉及小说主旨理解的重点词语的理解。

典型问题:

1.答非所问,未能扣住题干,联系语境,解释第一处“平静”含义,表述失当;

2.未能正确理解讳饰手法,未能理解小说结尾部分的内容,对亚当的死亡及死因理解错误,导致对第二处“平静”理解错误。

教学建议:1.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2.指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方法;3.强化训练,培养题感。

13题

分值:6分,均分:1.55分。难度系数0.26.

总体评价:基本掌握答题步骤,对点答题,前两点涉及较细。

典型问题:1.“欧亨利式结尾”特点不明。2.缺少“分点”意识。3.作用分析不到位。4.字迹不整。

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了解中外文学名人特色;加强审题要求,此题第三点基本无人答出;字迹、卷面问题仍需强调。

第14题,分值6分,均分1.05 难度系数0.18.

总体评价:1.书写较差,答案无条理。2.把题目理解成作用题,情节梳理题。3.总分6分,均分1.3,得分太低。

典型问题:1.本题目为意蕴探究题,很多考生却答“朋友为全文线索,有力的刻画了人物形象”等离谱答案。2.主旨错误理解成“对空巢老人的漠视、战争给人带来心灵的创伤、如何交友”等。3.对情节把握错误,认为是雷直接或间接杀死了亚当。4.答案混乱,不分点作答,只笼统对“朋友”定义大加评述。

教学建议:1.多阅读,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2.培养能根据文本相关情节的交代抓住文章主题的能力。3.加大意蕴探究题型的练习力度,答题要求规范工整。4. 要细审题。

第15题,分值6分,均分3.75  难度系数0.62.

总体评价:本题紧贴考纲,符合教与学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参考答案设计巧妙而规范,特别是第三个答案点:“通过对比”的要求提示很好。

典型问题:1.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答题时没有表示论述思路的关联词语,从而导致扣分。

2. 第三个答案点,部分学生没有概括出要点,而是运用文本中的具体内容。

教学建议:1.教育学生,平时答题时要有规范答题的意识。2.教育学生如何划分层次,学会概括内容。

16题

分值6分,均分1.87 难度系数0.31.

总体评价:难度系数大,学生得分不理想。

典型问题:

1.审题不准。题目问“为什么说有时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需要回答到“文化符号”与“文化泡沫”两方面的内容及二者转换原因,但学生基本只谈及“文化泡沫”的特征或产生原因。

2.信息筛选不准确或提炼不准确。

3.不分点作答,也有的将相同角度的答案分成两点作答。

教学建议:

1.加强审题指导,指导学生学会从题干的字里行间寻找答题的角度、要点。

2.加强对学生分点作答的指导,既要强化学生分点作答的意识,也要训练学生对筛选到的信息分类合并、提炼、概括的能力。                                                              

17题:

此题分值6分,平均分2.38    难度系数为0.39.

总体评价:答案要点为三点,第一点答对的同学较多,答出寻找措施加强管理的人也较多,但二三两点答出来的较少

典型问题:1.学生从文中寻找原文,但是不会概括.2.审题不清,导致答题思路不清。3.没有全篇意识,往往只想从一节中概括出全部答案。

教学建议:1.高考论述类文本概括能力要求很高,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加以锻炼,不能只做一些原文找出答案的题目,多做概括性较强的文本。

2、文本意识要加强,不能脱离文本胡乱作答。

18题此题分值70分,平均分45.22 难度系数0.64.

总体评价:这次作文为材料作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关键句是“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由此可得出“借鉴”“欣赏”“认识自我”“取长补短”“善于借鉴并转化自己的东西”等。从阅卷过程来看,本次作文能考查出学生的作文水平,对学生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文体选择方面都有所考查。在评分方面基本遵循江苏省的阅卷标准进行,判分上拉开了优生和差生之间的距离,对优秀的作文敢于给分、给高分,对态度不端正、抄袭、思想不健康的敢于打低分。

典型问题:

1.审题不准,如尊重、看待、奉献、感恩、回报等

2.文章立意不深,流于肤浅。

3.学生使用材料单一,不够丰富,泛泛而谈,空洞无物。

4.文体单一,以议论文为主,少有记叙文。

5.标题不当,题目过长或含糊不清。

6.书写不认真。字体太大或太小,潦草、不清洁、错别字等情况严重,尤其是标题中的错别字。

教学建议:

1.加强训练,强化审题意识。

2.规范文体,议论文与记叙文同时推进。

3.强化拟题意识,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4.加强备考,注重素材积累。

加试题

19—21题

总体评价:

1.分值10,均分5﹒7。第20题得分普遍较低,21题得分也不高。

典型问题:

1.、20题将“易安词”写成“幼安词”;

2.21题照抄原文较多,且把“词语尘下”理解成“词语脱俗”之意。

教学建议是:

1.要进一步夯实文学常识,拓宽知识面;

2.加强文言文实词训练,尤其是要训练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22,23—1题

总体评价:

分值10,均分4.8。选择题情况较好,简答题存在一定问题。

典型问题:

1.选择题有漏填、选错书写不清等情况;

2.简答题存在:张冠李戴,混淆历史事件、对诗句进行牵强附会的理解等情况。

教学建议:注意审题及书写规范;要识记十部名著的主要情节。每周要有固定时间学习训练名著知识。

23—2题

分值5分,均分2.6分;

总体评价:优秀学生回答较好,能从自己、他们、社会三个角度作答,少数同学未作答或词不达意,得分差距较大。

典型问题:回答不全面;书写不工整、卷面不清晰、答题无序号、不分点。

教学建议:加强名著内容识记,能清晰把握名著各篇中的人事,并能对号入座;注重规范答题。

24题

分值3分,均分0.7分。

总体评价:得分低,近一半人得0分。

典型问题:不能概括,仍停留在摘录阶段,如整段抄录文中的原例。

教学建议:强化审题能力训练,不可因重视文本而忽视问题本身;平时多做一些提升概括能力的题目训练。

25题

分值6,均分3.76.

总体评价:难度不大,文中可以筛选出答案,得分较高。

典型问题:学生多直接抄写文章原句,没有进行概括总结。

教学建议:加强学生概括能力训练。

26题

分值6,均分3.15。

总体评价: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分数,但答得不太准确。

典型问题:完全抄写文中原句;答题欠条理;书写不工整。

教学建议:加强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不能一味摘抄原句;书写能力要加强。

三、复习建议

1、加大练习的密度。一周可做两次大练习,精心选取题目,批改不过夜。

2、强化作文训练。高密度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作文审题的准确性和立意的快速性。

3、加强小题训练,注意材料的积累(由老师提供)。

4、打造个人的精品作文,提高作文的应考能力。

5、强化个人备课,精讲多练多反思。

数  学

一、试卷整体印象与学生得分情况统计

1.试卷整体印象

本份试卷试题布局结构合理,内容选取精当,突出对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查,六道大题考查内容分别是数列中的求值与证明问题,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圆的方程以及定点问题,函数与导数问题,函数与基本不等式问题,立体几何中的定性证明问题,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问题。其中代数部分着重考查函数、数列、三角等主要内容;立体几何着重考查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及面面关系;解析几何着重考查圆的方程和椭圆性质,难度较大。同时,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其次,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方法角度来看,试题能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没有片面地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具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情况见下表。

2.学生得分情况统计

本次模拟考试是在学生学完高中全部数学课程,在一轮复习结束后,二轮复习尚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对数学基本技能掌握和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的基本状况,同时对学生考试心理也是一次检测。

先抽取宿迁中学两个普通理化班(样本容量105)和两个普通政史班(样本容量102)的学生试卷进行抽样统计,结果见下表。

理化班学生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一)

统计结果:样本平均得分102.15分。

理化班学生附加题得分统计表(二)

统计结果:样本平均得分15.32分。

政史班学生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三)

统计结果:样本平均得分82.36分。

     3.统计结果分析

     从上述统计表中不难发现,填空题中第13题、第14题属于超级难题,难度系数均低于0.2,其中第14题难度系数甚至达到3%,属于无效题。第9题、第10题、11题、12题属于中档题,难度系数介于0.4—0.7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第1—8题属于容易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纯朴自然。填空题三个层次非常清晰,具有较好的导向性与示范性。

     解答题中第20题属于超级难题,难度系数低于0.2,基本属于无效题。第17题、19题属于难题,同时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第15题、16题、18题属于中档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理科附加题中第23题难度系数低于0.1,属于超级难题,第22题属于难题,第21题4选2属于中档题,附加题整体难度偏大。

     从以上对于统计结果的分析来看,整份试卷难度偏大,出现近25分超级难题,导致均分非常低。全市理科数学均分85.13分,附加题均分17.71分;文科数学均分62.28分。同时,整体试卷区分度非常好,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

二、高三后期复习教学的几点建议

1.反思当前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学生得分情况分析与答题状况的了解,我们认为我市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在浅层次上反复做,重复做一轮复习的工作,二轮与一轮复习的区别不大,没有体现二轮复习教学的专题性、探究性、综合性;二是基本上是以考、以练代替高三二轮复习,教师对于高考的研究力度、厚度、深度不够,缺乏前瞻性;三是备课组或教师个人在选题、讲题方面缺乏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往往就题讲题,课堂教学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学生缺少吸引力。

2.展望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中要做好的几件事

结合本次模拟考试情况以及全市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的精神,我们认为高三二轮复习中要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在内容选取上应该厘定高中学段的核心知识,借助高考试题编制问题串为载体,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帮助学生在制高点上思考,做到俯瞰全局,探寻数学问题的源与流,做到融会贯通;二是在课堂学习方式上要深挖洞、有选择、纵向地贯通,课堂思维容量大,以师生互动,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三是利用周周练或月考方式,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夯实数学“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四是开设好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注重总结解决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形成系统的解题套路,提升灵活应变能力以及新情境下的迁移能力。

     3.高三后期复习教学的时间安排建议

     结合各地经验以及本市实际情况,建议时间安排如下:一是4月初至5月初,进行二轮重点专题的突破与提升,普通班级尤其要突出三角、数学应用题、解析几何等专题;实验班级适当加强函数与数列专题的研究与拓展;二是5月初到5月底,进行第三轮高考模拟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与技巧,维持好良好的竞技状态;三是6月初,注重回归教材、回归错题本、回归做过的试题,进行反刍、消化与整理。

英  语

一、总体印象

本次试卷从总体上看难度较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与20##年的江苏高考英语卷相似。江苏高考英语卷已度过3年平稳期,与上海、浙江等自主命题试卷相比,难度偏易,今年是否适当微调?这份试卷从高标准应对出发,“取法乎上,得其中”,对备战高考的高三师生来说,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试卷分析

(一)听力

听力话题丰富,选材比较新颖,能够围绕学生生活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测试。话题涉及度假、交通、旅游、生活、问路、预订、减肥、购物、英语学习等很多方面。从学生做题情况看,正答率低于40%的题目分别是:2、3、5、6、7、9、10、12、14、18共10题。

(二)单项填空

考点覆盖较为全面,分别为:冠词(21)、动词(22)、时态(23、30)、非谓语动词(24、29)、同位语从句(25)、情态动词(26)、动词短语(27)、特殊句式(28、34)、连词(31)、虚拟语气(32)、介词短语(33)、口语(35)。

从教师“教”这一头看,单选题中有10题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应该掌握,分别是21——28题,以及33和35题。29、30、31、32题语境略显复杂。尤其是31题,考查情态动词和连词的综合运用,前一句中的can表示“有时会”。34题属陷阱题。

从学生做题看,正答率低于40%的题目分别是:29、30、32、33、34共5题。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是一篇叙事文。讲述桑迪飓风后,Bradbury和其他护士救护孩子的紧张而感人的过程。文章有一定难度。

正答率低于40%的题目分别是:39、45、49、50、51共5题。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A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极度焦虑症是由一般焦虑发展而来,及其起因和特点。文章难度中等偏上,试题难度适中。

B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使用Snap Shot程序裁剪图像的方法,文章难度中等偏上,试题难度较适中。但62题正答率只有24%。

C篇属科普类文章,介绍小行星和成因及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偏难,试题偏难。其中63、64题正答率只有48%、38%。

D篇属夹叙夹议类文章。讲述一个父亲因宠物狗不听话而产生放弃念头,与女儿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文章偏长,但难度及试题难度都适中。但68题正答率只有22%。

(五)任务型阅读

任务型阅读文章文章偏难。主要讲述人类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个性特点决定人的不同表现的研究。10题的正答率均低于60%,相对好一点的是75、81,正答率分别为:51%,53%。

(六)书面表达

这是一份结合图片理解的开放度比较大的书面表达,从图片理解到提出建议都需要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因此,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其区分度肯定很大。平均分13.35.

三、结果分析

(一)听力

听力还是反映出学生进入听力的准备状态不好,和听后的信息综合上能力较弱。如第2题考查职业,需要学生综合信息“Now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rely on me for legal advice, I’d rather have an office of my own.”与lawyer相匹配。第5题是数字题,需要综合“check in at 12:30”和“see you at the airport half an hour before your check-in.”得出12:00.另外几题主要是问路和生活细节。

(二)单项填空

单选题错误主要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语境分析能力薄弱,难点还在时态、非谓语动词、三大从句和特殊句式上。正答率低于40%的题目分别是:29、30、32、33、34共5题。如:29题,题干为:Carbon dioxide is said        the earth twice as quickly as previously feared.四个选项分别为:A. to be heated; B. to be heating; C. to have heated; D. to have been heated.学生在理解上主要存在主动和被动,以及动词不定式的时态。本句的意思是“据说二氧化碳正在以原先担心的2倍的速度使地球变热”。强调的是现在的状态,因此用进行时。

30题时态题的解题关键是“整个下午在练习画画”的结束时间不是现在,因此不用现在完成时或现在完成进行时。

32题的意思是:我说汤姆傻仅仅是开玩笑,谁会想到他会当真。表示对过去的虚拟。

33题是考查介词词组。

34题是陷阱题,表面上看是倒装句,其实是only 引导主语,不倒装。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的错误主要存在于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和局部信息联系能力不强。具体体现为语境选词能力薄弱。

有5题正答率超过60%,43、43、46、52、53. 有5题正答率低于40%,39、45、49、50、51,其他10题在40%-60%之间。错题低于40%的大多是语境题,其中45题,joint(共同的)学生不太熟悉,51题monitor表监控,学生不太熟悉。说明词汇的掌握不能只满足于基本含义。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由于语篇的难度偏大,学生的综合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由于理解能力不到位而出现解题错误。只有4题正答率超过60%,分别为:60、61、65、66.

B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使用Snap Shot程序裁剪图像的方法,文章难度中等偏上,试题难度较适中。但62题正答率只有24%。主要是学生的读题能力欠缺。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及阅读理解中出现图表等时,要把它当成增进理解的需要,而不是可有可无。

C篇的科普类文章是学生阅读和理解上双重难题。其中63、64题正答率只有48%、38%。而这两题都是推断题,说明学生的综合推断能力有待增强。

D篇属夹叙夹议类文章。文章偏长,但难度及试题难度都适中。但68题正答率只有22%。本题是猜词题,其实也属于信息综合推断的一种。

(五)任务型阅读

任务型阅读文章文章偏难。主要讲述人类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个性特点决定人的不同表现的研究。10题的正答率均低于60%,相对好一点的是75,正答率分别为:51%。

排除文章难的因素外,任务型阅读的语境题以及词变化还是学生的难点。

(六)书面表达

本次作文开放度比较大,学生在构思和组织语言上呈现出无话可说现象。另外,学生的书写不够工整、规范,语言表达欠准确且丰富性不够。许多低分作文都是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四、后期教学建议

大多学校一轮复习接近尾声。一轮复习时大多是以模块、单元的顺序进行,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但到二轮复习时,目的应适时地转化到提高能力上来。

㈠提高词汇的活用能力

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巩固后,对词汇的掌握处于大概、差不多状态。但也正是这“大概”、“差不多”会让一些优等生和边缘生难以取得突破,进而产生的结果是:单选题、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得不到高分或预期的分数。为此,在下一阶段要从提高词汇的活用能力入手,以区别、联系、组块、运用等方式活化词汇。

1. 筛词

对《江苏英语考试说明》中的词汇进行进一步筛选,让学生每天都有任务,从头到尾进行过滤,把不熟悉或掌握不到位的词滤出来,强化背默和理解记忆。对冲击名校的可让其适当拓展到四级词汇。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检查,除默写外,可以用填空、选择等方式。

2.区分

对词形相近、意义相近、用法相近的词进行整合,形成选择题或任务型阅读题目,让学生体验词汇应该掌握的程度,从而自我加压,形成有效识记、巩固的好习惯。

3. 联系

针对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文章中的派生词不加注释的特点,在词汇学习时要强化词汇的派生训练。学一个词得一串词。还可通过训练任务型的微技能进行巩固。

4. 组块

组块即把词汇以词组、句子、搭配、表达的方式形成“知识群”。因为词汇的孤立记忆只能满足于单纯识记难以内化成运用型知识。如果把常用动词的用法归纳一下,并以例句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记忆,效果会更好。重点词汇一定要以词组和句子的形式进行意义记忆。

5. 运用

如果能以话题的方式让学生串词记忆,不但能提高词汇在文章中的理解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大有帮助。

㈡提高语法的相通能力

应该说学生经过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对语法的理解已做到心中有数。但在语境中的准确运用能力不一定就强。因此,后期应从理解的角度提高语法的触类旁通能力。

1. 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的转化训练。

2. 强调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分训练。

3. 连词和介词的句式转换训练。

4. 虚拟语气和陈述加虚拟的转换训练。

5. 名词性从句和定语从句的转换训练。

通过以上训练,让语法在学生心中“活”起来,效果会更好。

㈢提高阅读的解题能力

阅读是有一定技能可循的。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阅读,而不帮助学生分析和归纳,学生一方面会减弱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力得不到真正提高。为此,建议:

1. 完形填空的分类解析

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语篇的前后联系和语知的活用能力。对占大多选项的语知活用题要重点讲解小意群的“左右逢缘”,即选词依据是搭配,还是递进,还是转折等。教育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前后联系题应注意前后照应的字眼。同时还要选择不同文体进行针对性训练。

2. 阅读理解的技能提高

阅读理解的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深层信息判断、词意句意猜测、文章组织结构等题型的解题能力可采取分类指导和集中突破两种方式。

分类指导指对不同题型可选择一些针对性素材加以训练。

集中突破指定时对各种题型进行综合训练。

3. 针对不同文体组织材料

可组织难度适中的科普性文章和议论文;难度偏难的记叙文和说明文;长度稍长的新闻报道和文学体裁等。选材要尽量做到新颖。

4. 针对考查重点的任务型阅读

任务型阅读主要考查主题信息和支撑信息。因此,对主题信息的把握训练和支撑信息的分列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对主题词、词形转换、大小写等还需进行分类训练。

㈣提高书面表达的高分策略能力

书面表达不是写得好就能得高分的。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写文章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给改卷老师看的。因此,书写是第一道关;其次是首尾段尽量没有低级错误;第三是要点全,表达顺畅;最后才应考虑文章的出彩。

对书面表达的训练除了从题材和体裁两方面考虑外,还应从题目的开放度上进行由浅入深构思训练。本次书面表达充分说明学生的想像力不足,不知如何组织语言。

㈤提高听力的心态平稳能力

听力的前5题是做好听力的关键。因为学生一做题时往往会紧张,因此建议剪切一些前5题的录音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对学生容易出错的数字题要教育学生边听边记。后期还应选择一些不同读音,题材广泛的材料加以训练。另外学生听后还应回归阅读材料,找出错因,启示以后学习。

物  理

       一、试题分析

1、试题概览

    2、试题简析

本试题从知识覆盖、难易程度、各项分配比例来看,都与以前模考相差不大,具有非常明显的南通特征。考题从知识要求上来看,都很简单,很常规,没有需要奇法方可解决的问题,这符合高考要求,也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考题在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科技发展这方面,尽一切可能之能事,对准当前学生最薄弱的环节,穷追猛打,不留喘息之机,单选题的前4题与多选题的第1题,全是联系实际的应用分析,对于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来说,处理这些题问题不大,但对于社会知识极少,综合分析、灵活应用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致命打击,南通命题在考前两用之际,出此重手,基于什么考虑?其实知道南通教学生态的人很清楚,此时的南通学生,几乎已经尽历可见的各种题,常规题已经无从挖掘,而基于他们对高考的研究,决不愿去挖掘超过高考要求的内容,当前学生差什么?差联系实际,那就利用本次考试,引导未来的教学向这个方向求突破。

除了联系实际题型外,高综合度也是本卷特点之一,纵观全卷,几乎没有单一知识点的考查。5题、7题、8题、9题、13题、14题、15题无论是否应该综合与不应该综合,他们都千方百计,逻列综合,有的是情景的组合,有的是时间的接续,有的是空间的凑合,当然还有不同知识的融合,总之,尽一切努力,让题目涉及时空大,包容知识多,思维跨度大,数学处理要求高,能繁不简,能曲不直,一切本着为考生设置陷阱为原则。

    二、各题得分情况

从各题得分来看难度,梯度明显甚好。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最高是76%,得分率高于50%的只有5个小题,1、3、4、5、10,其中第10题还是阅卷从宽要求的结果。得分率低于30%是三个计算题,分别是13题25%,14题13%,15题12%,大多是第一小问得分,有的可能就是得过程分,可见等于综合性较强的题,学生有本能的抵触情绪。

12-A得分率43%,12-B得分率39,12-C得分率33%这是令人吃惊与失望的事,因为这个选修模块基本是送分题,所有老师都很清楚,相信相当一部分老师出用了气力,但结果还是如此。

    三、学生错解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的能力包括能量守恒和结合实际生活参数进行估算。学生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审题过程中把实际问题提取转化为物理模型的能力不足,没有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留意(比如一名高中生体重大约55kg等),同时对于创新型习题显得不知所措。

第2题。本题考查自动控制电路相关问题。本题关于电路工作的原理题干中已经说明,选A难度不大。部分学生对于电路的连接和工作原理模糊,再加上看到此图心生胆怯而失分。

第3题。本题考查受力分析解决共点力的动态平衡问题。本题错选A选项较多,学生主要错误是草率认为正切值二倍就是角度的二倍,其实本题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可以快速的选出正确选项D。

第4题。本题考查知识较多包括汽车功率与牵引力关系、机械能守恒条件、平抛运动规律、超重失重判断。错选的原因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较差。

第5题。本题暴露出学生从图像中获得知识信息薄弱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不足。不少学生分析习惯很好从图像中可以直接得到从O到A电场强度先变大后变小,进而得到电场力先变大后变小,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答案选B。对于其他选项图像斜率分别表示:A为加速度、C为电场强度、D为电场力。

第6题。对天体运动遇到的问题多考查向心力来源、线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关系,学生B、D选项就容易判断,对于C选项由于对开普勒第一定律的遗忘而判断不明。

第7题。本题为电磁感应和受力平衡分析相结合的知识考查。学生没有形成一种思想“所有的运动形式都是由它的受力来决定的,如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要么不受力要么合外力为0,抛体运动要受到和初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恒定的外力等”。部分学生结合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选项BC错误,正确作答AD。对于选择题的处理要教会学生排除法处理相关问题可以一定程度节省宝贵的时间。

第8题。要求能正确分析出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受力和运动过程,结合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多数学生都漏选,失分其主要原因还是对所考查的知识点理解不透所造成的。部分同学没有正确分析出来,选择时往往凭感觉猜测的多。

第9题。考查带电粒子磁场中运动“磁聚焦和磁扩散”相关知识的考查,为原奥赛题改编简化而来,答全对的学生相对较少,本题的模型是在圆形有界磁场中轨迹半径和边界圆半径相等情况下的逆过程。错因是遇到新颖题目不知道如何处理,许多学生做题还是靠回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弱,学生比较习惯做常规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很好地养成。

第10题。第1问学生得分较好,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未读懂题意而做错;第2问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学生连天平的“平”都写成了“秤”了;第3问答案可谓五花八门,但多数学生还是能把甲选出来。

第11题。第1问是电表改装,多数学生未掌握原理,故前面的计算列不出二元一次方成组,从而求不出电压表内阻;第2问连接实物图需要有较好的基本功,大部分学生得分较差,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连滑动变阻器接线柱在那都不知道;第3、4问学生答题较好,得分较高,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做错。

第12题A(3-3)。第1问漏选现象多(可能与教师指导的保守做法有关),特别是C选项漏选较多;第2问学生可能对表面张力能比较生疏而不会做,实际上它应该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相类似,可想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还未掌握好;第3问学生主要集中在第二小问上,不会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求解内能变化时学生搞不清楚这个过程有没有做功。

第12题B(3-4)。第1问基本上AB选项没有学生选,但漏选现象比较多(可能与教师指导的保守做法有关);第2问第一空学生出错很少,第二空错误较多;第3问机械振动学生答题较好,出错律较低。

第12题C(3-5)。第1问漏选现象多(可能与教师指导的保守做法有关),特别是B选项漏选较多;第2问学生得分情况比较好;第3问学生衰变方程出错较多。

第13题。这道题是电磁感应问题和交变电流有效值相结合问题,第1问最大感应电流计算学生处理都很好;第2 问产生热量有部分学生看不出是正弦交变电流,从而不知道用有效值来计算;第3问求瞬时加速度大多数学生丢掉方向。

第14题是考察力与运动和能量问题,此题属多过程综合应用问题,学生整体得分较差。学生在处理第1问B到达下边界MN时速度就不知道应用整体动能定理,导致有不少学生出错。第2问学生在处理整体与隔离的应用上还不到位,出错较多。第3问学生做的很少,做对的就寥寥无几了。本题也暴露了学生审题、解题不仔细,运算能力不强,尤其是含字母的运算。

第15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问题,本题的得分率是计算题中最低,本质上讲本题第1问应该很基础,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根据题意描绘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就可求出ab的初速度。第2问有一部分学生也下手了,但很少有学生能够利用V-t图像来处理的,导致解题无整体性,得分较差。第3问做的同学很少,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能把W=0简单判断出来的,这一得分点就答对了,应让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提倡,以便尽可能的多得分。

四、答题卷面情况

1、  解题不规范  ⑴物理量符号书写不规范:部分考生不用试题中给定的物理量符号进行表达,用其他符号代替试题中给定的符号而不于说明,造成物理量符号混乱。⑵解题过程的书写不规范:在解题过程中对于试题中未给定的物理量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题过程中没有书写得分公式或写错公式。

2、实验题学生显得比较薄弱,特别是第11题实物连接图做的比较差。

3、学生对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分析能力较为薄弱,特别是计算题的14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应用还不灵活。

4、考生知识迁移能力弱。学习平时不爱动笔,看到物理题,动脑想的多,动手做的少。不重视答题规范,题目粗做的多,精细准确做到底的少,不考虑解题的逻辑性。不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只满足于一题的答案。

    五、后期教学建议

1、端正态度  优化教学

⑴狠抓基础:本次考试,宿迁市测算的达B线是42分,比上次又低了3分;这是一个极低的标准,相信更大的范围也好不了多少,物理教学的弱化与无效化,已蔓延到较大的时空范围,在此基础上,谁能把握机遇,拿准要害,逆势操作,达B冲A是很容易的事。当前的教学心态大多是经验主义,凭老印象在教学,课堂效益不高。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有自已的方向要求,不搞一刀切,分层要求,以本为本,狠抓基础,把课本上的一级、二级结论都搞懂、弄通、记牢,这对大多数学生并非难事,甚至于20—30分的学生也能做到。而做到这一点,得个50—60分基本不成问题;因此说以50—60分为目标,反而容易超目标,以120分为目标,往往难达40分。

⑵揪住关键:对于达B困难的学生,除了抓基础、重方法外,抓容易达成目标的关键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当前高考物理来说,与基本能力相关不大的是两部分,其一是实验,实验题真的不难,并可预见,题型易掌控,基础要求不高,只要重视起来,投放时间,从基本原理出发,先弄清几个大纲要求的实验,亲自动手,个个过关,想得通、说得出、能操作、会计算、能分析。然后再对扩展的实验进行原理性开发研究,辅之以适当精选的练习,相信实验18分得12分以上是很容易的;第二易得分点是3—3、4、5系列,这三选二模块,共是24分,考题不可能难,但总是难得高分,原因是不重视,总认为记背就行。其实,认真研究这两本书(绝不会超课本),在初浅理解的基础上注重细节,辅之以精选题型练习,在短时间内得24分中18以上简直的易如反掌!如果这两部分能得30分以上,过B没有压力!

⑶放平常心:很多学校临近高考,大量引进外地模拟题,押题卷,整天考考考,练练练,最后是懂的反复做,不懂的没有时间纠正,总效果不是很好!其实,越是到最后,越是要平常心对待,尤是欠债很多的选修课,要紧紧咬住考点,啃一点是一点,要回归课本,回到起点,从最基础做起,从最易得分点攻关!每次考试都是30—40分的成绩,还是瞄准综合题,做综合卷,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任何模拟练习、任何考题,都是考点,而按点学习是不能形成系统的,不是系统的知识是不能化为能力,也是不可提取的。很多学生提到什么都知道,但就是不能用以解题,原因是他记得的是知识点,是分立的若干知识点,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没有把知识转换成能力。

2、精心组织讲练材料,上好每一节课

⑴注重主干知识,强化学科内综合,同时兼顾非主干知识中的重要知识,在适当照顾知识覆盖面的前提下,突出考查物理学的主干知识,其中包括牛顿运动规律、机械能、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等。主干知识是物理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点,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还要加深理解、熟练运用,力争做到游刃有余。

⑵要切实加强实验综合能力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考试中物理实验题,既要考查独立完成实验能力,还要考查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要适当做一些实验题,其中包括设计性的实验题,想一想怎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出所要求的简单实验。从提高能力的角度出发,实验试题将从过去依据课本的应答型试题向设计性的试题转变,进而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转变将使得那些平时仅从应试的角度来学习物理实验的同学极不适应,加之今后实验试题与论述、计算题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使得实验试题的难度相对增大,从而使得许多学生认为实验是物理高考中的一大障碍,不过,高考中的实验试题所依据的原理、方法是不会脱离中学所学的内容的,所使用的器材也不会超出我们所熟悉的器材,复习中尤其要注意能处理实验中的非预期现象,努力提高自己分析综合能力,是能够突破实验试题中的障碍的。一旦我们完成了这一突破,实验试题的解答就会成为我们高考中的亮点。

⑶讲练结合中倡导独立思考和规范性解题,提高表达能力  少讲、精讲、多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多讲些一题多变的高考真题,讲、练、考相结合,注重效益。用基础题来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正确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好针对性的练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具体数字运算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加强解题规范性指导和训练,力争书写清洁工整,语言表述简练,符号运用合理,所列方程准确规范,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⑷加强开放性、叙述性和讨论性练习的作答训练,特别强化图象、图表类习题的训练近年高考图象、图表类问题明显增加,要求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考察不断加强;从近年高考形势看,考察叙述性和讨论性的问题的可能也在增大,应引起注意并加以训练。

化  学

一、试卷的整体分析

试卷结构和题量与2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完全一致,考查内容符合《考试说明》要求,测重对学生“概念理解运用能力”、“语言规范表述能力”、“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高三复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不足的是“计算量”偏大,学生答题需时较多。

二、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1.选择题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16题出现问题是:

ⅰ.只答“增大接触面积”,或回答“增大溶解度”等不规范叙述。

ⅱ.没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将MnO2写成Mn2+,或在产物中出现OH-,方程式不配平,“除去溶液中的Fe(OH)3、AI(OH)3、使Fe(OH)3、AI(OH)3沉淀完全”等。

ⅲ.第(2)中③加入NaF不知作用,看不出除去钙离子;第(3)中不少学生写成NH4HSO4

第17题出现问题是:

(1)  官能团名称书写不到位(出现错别字) (2)反应类型多数考生写成加成反应(3)写不出结构简式,主要是书写出来的结构简式不满足“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的要求,书写X的结构简式少写双键;(5)看不懂目的(6)合成路线很多同学未利用好提供的已知信息,多数不知如何做和如何用流程表示。

如:第一步消去反应的产物中双键位置不对,氧化和加氢还原顺序颠倒,路线设计不简捷,先将卤代烃转化为醇再消去等。

第18题出现问题是:

本题的整体得分较低,大多得分4~8分,主要问题是,反应物Fe3I8判断有误,写不全方程式,不规范,不配平、不约简;实验操作表述不全,通常漏掉“过滤”,回答“冰水洗涤目的”时,多数学生忽略“洗去表面可溶性杂质”这一条,回答“食盐常在出锅前加的原因”时,语言叙述不准确,说成“防止被氧化还原成碘”“防止碘升华”等。关于30%的双氧水的质量和PH变化的问题几乎无人写对,电解总离子方程式写成电极方程式等。还有第(2)小题 ②算错答案,③方程式,PH变化判断不会。  

第19题出现问题是:

语言表述不规范,用“检漏”来代替“装置的气密性检查”,FeCl3 的作用写成“抑制水解”“防止反应过快”“使双氧水分解”等,回答“恒压分液漏斗的作用”、“实验终了的操作”、“溶液的PH”及“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时,准确度较低,因不会分析方案导致计算错误。

第20题出现问题是:

电极反应未写和写了未配平的较多,典型错误有2CO+2e-+O22-=2CO2,2CO+2e-+O2-=2CO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中出现“物质状态未标”、“焓变计算数值错误”“焓变单位错写kg/mol、mol/kJ”,第一空大部分学生会把熵变填上去,但大多会填熵变大于零,但这道题偏偏熵变小于零,这样我们就不给分了。(2)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填吉布斯自由能填小于零的我们就给分,填大于零我们就不给分。(选择80摄氏度的理由不完整,多数丢掉“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方向移动,转化率降低”。压强判断有偏差。

第21A题出现问题是:

答题中出现审题不仔细,没按要求答题的情况,例如题干要求用对应的元素符号答题,有的学生还用字母来答题,电子排布式误写成“外围电子排布式”,化学键数目写成化学键物质的量2mol, 或就直接写2等。具体有元素推断错误较多(1)电离能比较出错(2)化合价求法难度较大(3)晶体硅中硅硅键判断有误,(4)SO2中硫原子杂化和SO3构型判断出错。

四、对下阶段的教学建议

1.认真学习和研究最新《考试说明》、历年高考试题以及省最新的《教学要求》。

   ⑴加强对“知识点(知识内容和范围)、常考点(结合历年高考试题总结高考热点)、能力点(能力层次和要求)、应用点(知识的表现形式以及其中蕴涵的能力要求)和结合点(学科内不同部分之间的综合点)的研究,并关注“变化点”(即《考试说明》中新增加和删减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⑵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命题思想、命题的趋势。研究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同时还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把握命题的趋势和方向。

2.树立“强化主干、突出重点、关注热点、专攻簿弱”的复习思路

对重要知识点要专题复习,重点测练、变式训练;对多个重要知识点,要精编一个典型例题,进行体现基础与能力的整合,同时也体现新高考下的命题思想,使学生加强了整合多个重要知识点的学习研究。科学组织复习,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3.精编习题,加强课堂教学,促成学生复习的高效率

复习注意三个回归(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学生)和三个到位(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

选编题目要注重把科技创新、生产、生活实际的热点与考试内容结合起来,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体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化学习题与试题选编总的基本原则:以低中档题为主。

必须强化课堂教学,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课堂上要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一点动口说的机会,多一点动脑筋思考的空间,多一点动手练的安排,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立“目标为先、习惯为重、指导为主、补偿为实”的复习指导思想。

4、重视讲评课的质量,加强应试指导

高考中学生得分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审题不明,误入陷阱;思维短路,失去信心;化学用语不规范,文字表达不清。

讲评是克服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教师的讲评一定要在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要找准学生的模糊点、易错点,分析错答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复习备课。对平时考试中出现的差错,让学生建错题集,经常翻看“错题笔记”。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反思、纠错,找出错误的原因,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智力性错误,不断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要归类讲评,突出主题性、针对性、变式性。讲评课要以试卷题目作载体,归纳知识、总结规律、分析方法。要将知识有效拓展,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理、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要穿插渗透近几年的相关高考题,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点的命题方式、思路、难度等,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严格规范性训练,降低失误失分。

  提高表达能力,减少无谓失分。考场上竞争的着力点,己从“解题技巧+解题速度”的竞争“细心+规范+思维严密性(思维深度)” 的高正确率竞争。大多数试题看起来很容易解答,解答时也会给人一种很顺的感觉,但容易失误,要做全对、得高分比较难。对心细、习惯好、知识全面扎实的考生有利。每次评卷时都能看到一些考生在多处因为书写不规范、不按要求做答而丢分,这都是平时练习不规范而造成的。这些不规范的习惯要平时严格要求,不使“随意”成习惯。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要力求做到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尽量多得分,不强求自已在难题上得多少分。

从考生的失分情况分析,有相当数量考生是由“低级错误”造成的失分,所谓的低级错误,无非是审题不仔细、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运算能力极弱、答题不合要求等。其中除了部分考生粗心大意造成的以外,大部分都是由于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格、基础训练不落实所造成的。“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习惯成就人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逐步明确这些道理,要加强对学生规范化训练,包括化学用语使用规范、化学实验操作规范,解题格式规范,计量单位规范,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些仍然是化学教学中应常抓不懈的环节。  

生  物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试卷满分120分,其中包括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和非选择题(8题,共计65分),和高考卷结构一致。考查内容包含了高中学习的五本书,考点的分布比较均匀合理,其中考查必修一的题目有第1、2、3、4、5、21、26、27题,共计 29分,考查必修二的题目有第6、7、8、9、10、22、30、31题,共计39分,考查必修三的题目有第11、12、13、14、15、23、28、29题,共计29 分,考查选修一的有第19、20、25、32题,共计15分,考查选修三的有16、17、18、24、33题,共计18分。

总体来说,高三二模生物试卷与高考要求基本相吻合,难度有点偏大,难度系数0.45,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的考查特点,以图形表格题、曲线分析题、绘制曲线图和以实验为背景的试题等形式,考查了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新课标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基本达到了模拟高考的目的。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

我们重点对难度系数低于0.4的反映的问题比较突出的题目进行分析。

第4题,难度系数0.22,在批阅的6950份试卷中,选A的1256人,选B的1230人,选C的2049人,选D的3293人。图中纵轴的名称标错了,但基本上对学生做题的影响不大。没有选B的学生,对该实验过程中是否要使用血球计数板搞不清,选C的学生和选正确答案的学生相当,学生判定叶表皮细胞浸润在蒸馏水中会发生膨胀是错的,说明学生对质壁分离的原理没有真正弄懂。D选项确实有迷惑性,学生知道细胞液的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但忽略了“大多数”这样关键词。该题得分率如此低,出乎大多数老师的意料。就其原因,一是学生没有做过实验或做了实验也是马马虎虎,对一些问题满足于“大概”、“也许”、“差不多”,二是学生审题不仔细,题目没看完,答案就出来了。

第6题,难度系数0.34,在批阅的6950份试卷中,选A的675人,选B的1507人,选C的1439人,选D的2384人。选A的学生,对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结构似是而非,图中的A只是碱基,腺嘌呤和五碳糖结合,形成腺苷。对于DNA基本结构的问题,老师和学生都是认为是老生常谈,缺乏对相关知识有深刻明晰的了解。选B的学生,对DNA复制的过程不熟,只是模模糊糊记得是氢键解开,但到底是哪里的氢键,则不能准确判定而导致失分。选C的学生,对转录过程需不需要DNA聚合酶搞不清,其实是没有弄清DNA表达的过程。没有选D的学生,对聚合酶和连接酶的基本知识都是处于模糊状态。

第7题,难度系数0.4,在批阅的6950份试卷中,选A的356人,选B的2763人,选C的1612人,选D的2185人。学生主要错在C、D两个选项上。此题的答题情况反映了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不熟悉,对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没有真正弄懂,也反映出学生对实验的基本要求没有真正理解并能在具体的解题情境中运用。

第13题,难度系数0.36,很多学生选了C答案,说明学生对人体血糖调节的过程没有真正搞明白,对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也是似是而非。而那么多学生没有选D,反映出学生对于胰岛素的化学成分这样简单的问题,没有搞清楚,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第15题,难度系数0.3。在批阅的6950份试卷中,选A的2038人,选B的2047人,选C的1507人,选D的875人。学生答错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看懂模型所表达的含义,该题的模型看起来确实不那么容易,但从选项看,主要还是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二)多选题部分

第21题的答题情况反映出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场所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是生物学的核心知识,应引起老师高度重视。当然,苏教版教材对于呼吸作用的不同阶段的具体场所没有说明,这也是导致学生丢分的重要原因。

第22题,很多学生选B项,说明学生审题不认真,学生漏选D项,反映出学生对基因表达等知识没有很好掌握。

第23题,学生选了D项,漏了C项,一是表明学生对模型表达的含义不能很好地理解,二是表明学生对人体激素调节和基因表达知识掌握吧够好。

第24题,很多学生选了C、A项,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胚胎移植的知识比较模糊,对于该技术的基本程序和要求都没有搞明白。

第25题,很多学生都选了B或C项,表明学生对腐乳制作过程及相关原理弄不清楚,有的连一些常识性的知识都没有掌握,而这部分的教学要求并不高。

(三)非选择题部分

第26题的(2)、(3)小题,题目并不难,第(2)小题多数学生审题马虎,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就答题,导致连常识性的问题也答错。第(3)小题只要稍作思考,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但答错的学生特别多,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严重不达标。

第28题的(1),得分率那么低,难度系数,这是不是我们老师在进行该节教学时没有涉及此知识点。

第30题的(2),难度系数0.03,答对的学生很少,反映出学生对于遗传图谱中遗传方式判定及相关基因型的确定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32题的(5),难度系数0.04,暴露了我们教学中忽视实验教学的致命问题,老师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不好,导致一些基础题丢分。如28题第一问,其实就是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很多学生答不出来。

2.粗心大意,审题不仔细。如26题第二问题目中要求填的是色素的颜色,有许多学生填成是色素的名称了,再如第33题第二问题目规定至少答两种,有些人就只答一种,还有就是第31题的第三问,有的学生就填漂洗或染色一个步骤。

3.图表类试题的解题能力还不够,失分较多。如第27题的第二问,很多学生把铜绿囊藻的最适温度写成35摄氏度了,包括两者在一起培养哪一种占优势很多学生判断错误,原因是没有看清楚坐标图中两种藻类的纵坐标的数值是不一样的,还有第32题的第三问,题目要求从图2分析回答,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图解得到答案,其实只要注意横坐标是温度,分析不同温度下的影响,就不难得到答案了。

4.答题时语言叙述不规范,结果描述不全面,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特别表现在答案要求是用较多文字表述的题目中,如第28题的第二、三问的第二个空。还有第29题三、四两问等等。

5.学生基本素质欠缺,有较多错别字出现。如反馈的馈写成“溃”,高压蒸汽灭菌的“汽”写成“气”等。

四、教学建议

1.对照《考试说明》,查漏补缺,既要夯实基础,又要突出主干

以后教学中仍要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尽管一轮复习中一再强调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但从二模评卷的情况可以看出,基础知识不牢仍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考试说明》,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查漏补缺,对没有掌握好的内容开展补缺性的专题复习和题组训练,清理知识盲点。同时要把握重点主干知识,适当照顾冷点,使复习目标更具明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再次出现不会写生物学术语、写错别字等问题。

2.重视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重视学生读写的规范性,提高表达能力,减少由于表达不清或规范性不够而造成的丢分。考试中的答题规范和语言表达能力来自于平时的规范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模棱两可、不规范的语言要有严格而明确的要求。 另外网上阅卷的问题,平时要训练学生规范地使用答题卷,在指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字体写清楚,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3.加强图表类试题的训练

生物图表题是用来考查能力的一种主要题型,它包括直方图、概念图、模式图、结构图、装置图、流程图等,因此常以图表材料为背景,要求利用所学知识对图表信息进行分析作答,从而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及分析表达能力。平时在练习及考试中加大对图表题的训练,一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读懂图、理解图,找出图中的隐含条件,明确图像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及获取回答问题所需的知识;二是充分利用图表所给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规律,通过知识迁移,对图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实现图像和问题的转换。

4.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从近几年高考卷看,实验题新的题型,是高考题中的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的训练,对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清楚的思路,尽让学生做完课本的实验,遇到的实验题型就临阵不乱。

5.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辅导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高考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对高考备考复习及高考临场发挥的影响不可小视。不少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好,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考试时沉着,冷静,思考问题细心,严谨,实现了超水平发挥,结果成绩优良,如愿以偿地跨进了满意的大学。所以有人说: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这是不无道理的。

政  治

一、学生答题情况

根据客观题数据分析,学生错误较多的集中于第7题、第9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9题、第21题、第25题、第27题、第29-31题。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真正掌握。如第13题B项,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而非法制。第19题D项,学生看到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往往只想到中华民族精神,而不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会直接排除D项。对基础知识不理解的如第7题,涉及对有限责任的准确理解,以及区分判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如果学生只是记住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则会出现选择困难的问题。第9题,涉及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学生如果只知道给定公式中的几个变量,而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变量的选取,则会无法下手。第14题,涉及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如果学生只记住党的执政方式而不真正理解的话,同样会选错。

2.审题不仔细。如第29题,很多学生都看懂了漫画意思,直接选择了C项,而忽视了题干中的辩证法角度限定。

3. 材料不理解。如哲学题第30题和第31题,均为引文型选择题,要解答首先要理解引文的大概意思,再理解题肢的意思,最后做准确对应。而学生恰恰在前两个环节上均存在不足,正确选择当然困难。

4、时政学习欠缺。如第1题、第2题反映出时政复习存在一定问题。平时教学过程中,没有多组织学生关注时政、联系实际,或将知识教学与时政教育当作“两张皮”;不能只在考前简单地要求学生大量机械背诵时政要闻,不作重点引领,不作适当分析,学生掌握也不到位;当然有的教师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缺乏敏感性。

根据主观题数据分析,各题具体分值如下,第34(1)总分4分,均分1.29分。第34(2)总分8分,均分3.31分.第35(1)总分6分,均分1.33。第35(2)分6分,均分2.27。第36(1)总分4分,均分1.21。第36(2)总分8分,均分2.51。第37题3小问,每题总分均为6分,第(1)问均分为1.7。第(2)问均分为0.84。第(3)问均分为2.24。主观题全市均分为16.7分,难度系数0.31,试卷难度大。综合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可以看出,主观题整体有较好的区分度,只有35题第(1)问,37题第(1)问,37题第(2)问区分度不佳。

造成学生得分偏低的原因在于如下几点:

1.审题错误。如34题第(1)问,材料一中两幅图之间的逻辑关系未理解,造成误选B。即使有同学选择A,大部分人也未能准确写出“供求影响价格”,另不结合材料的也很多。如34题第(2)问,多数同学能抓住企业这一主体,答出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要点,但往往忽视劳动力这一关键词,造成丢一半分。35(1)有一部分同学从经济、哲学角度作答,审题不清,范围偏差,仅仅在回答外交政策的内容,忽视了对《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综合探究的掌握,35(2)学生问题较多,反映基础知识掌握不好,造成不应有的失分。体现在哲学原理表达不全,只写世界观或只写方法论。更多学生世界观与方法论不能准确对应。材料分析时不用政治生活教材中的观点答题。36题第二问审题出现偏差,答案缺少针对性,题目要求围绕两党制组织答案,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偏重于答“三权分立”。 37题第一问中的观点主要是弄清节约和抑制消费的关系,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阅卷看,学生没能理解题目意思,而是从书本上回答,生产对消费的决定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相关知识。37题第(2)问学生审题存在偏差,只看到社会发展规律,想到哲学角度,而忽视了文化成因提示的文化角度,造成漏答文化要点。另外不少同学对题目意思理解有误,认为社会发展规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本题社会发展规律实质为哲学第十一课的框标题,包含原理较多,所以学生只从狭义角度进行理解,出现了偏差。

2. 基础不牢。如35(1)考查今年新增考点“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很多学生准备不足,不知道该答什么。很多学生将其等同于“我国的外交政策”,得分非常低。35题第二问学生在作答时,未能很好的理解矛盾分析法的内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区分不清,回答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较多,但是题目中并未体现,在组织答案时,原理、方法论和材料不能完全的匹配。36题第(1)问,考查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学生不陌生,多数能答出一些。但漏“三权分立制名称,分立的要点”分的比较多,很多同学不结合材料丢分。36题第(2)问,考查美国的两党制,学生也很熟悉,多数能答出两党相互抬杠扯皮、相互牵掣,两党制实质等,但漏答要点的情况或者罗列大段知识,不结合材料的情况也很多。同时也发现有不少学生竟然不知道这一重要内容或者未复习,此题空白,非常可惜。37题第(3)问多数同学对政府和公民有一些知识储备,答出了公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等要点,但很可惜的是,学生漏答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公民应坚持权力与义务相统一原则。说明学生的知识套路还不够全面。

3. 答题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答题语言不规范。如34题第一问大多学生在说明选择的理论依据时,陷入了自己的语言,很少能明确的写出“供求影响价格的”并且缺少对材料的分析。35题第(1)问很多学生只是抄材料,缺少知识点语言。二是不按题型答题。如37题第(1)问为评析题,应运用全面的观点进行分析。但从答卷来看,很多同学不能用辩证观点看问题,没有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另外学生答题不规范的现象很多,如答题口语化,分析问题角度不正确,从政治、哲学、文化等角度乱答。三是书写不规范。36题第一问学生缺少从材料中提取考点信息的能力,口语化严重,书写潦草,答题不完整甚至出现相当多的空白卷。36题第二问答案缺少条理性,想到哪儿说哪儿,给阅卷增加难度。

总结学生答题失分情况,可以归纳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不扎实;应试技巧技能不足,规范答题不够;综合运用能力如对热点材料的阅读能力、设问理解能力、答案组织能力方面较差。

二、后期教学建议

1.再落实书本和《考试说明》相关考点。能否真正抓好落实,不仅是衡量教师素质和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试金石”,而且直接关系到复习工作的开展和高考的成败。因此,下一阶段在复习的各个环节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考试说明》相关要求。

    2.关注时政学习。政治课教学只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会生机盎然,充满时代活力,对学生才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老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发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能力。

    3.再抓基础知识。得基础者得天下,这已为多年高考实践所证明。夯实基础,不等于简单的死记硬背。在“一轮”复习中,师生已做好知识的梳理、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较、澄清一些相近和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做到了基本观点明确,主干知识清楚;因而下一阶段在此基础上,复习要有适度的坡度,要加强循环复习,引导学生建构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训练中对试题的选择更要兼前顾后或用综合练习让学生反复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牢固。

4.创设精致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必须实行精致教学、有效教学。为此:要精致备课:教师应将备课的着力点放在对教材和《考试说明》的研究上,放在对重点、难点、考试热点的如何突破上,放在对资料的广泛涉猎和综合筛选上,放在对学情深入了解上。要精致课堂: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打造精致课堂,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要优化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减少无效、低效的教学环节;要教考对路、以考定教,精讲精练,对那些考试说明中没有要求的、不符合江苏高考实际的、旧的过时的东西,坚决不讲。精致练习:练习不是越多或越少越好,不是越难或越易越好。精致练习关键在于练习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符合高考实际,是否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5.培养学生能力。能力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在应用中得到发展的。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做人道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会动脑思考,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自己去探索自然现象、分析社会现象的奥秘。要帮助学生把问题与观点相结合,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能力。

      6.严格规范答题。注意书写与答题格式的规范性训练,培养思维的有序性、流畅性,养成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对提升政治成绩是十分有效的。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要点意识,强调答题的中心语、关键词;要把解题的方法和一般规律性的东西作为常规要求,贯穿在课堂和练习之中严格要求,不断强化,使答题规范成为学生的答题习惯。对一些不能按规范要求答题的关键学生或边缘生,要实施盯人战术,从多个方面做工作,不断督促他们规范答题。

      7.加强教研管理。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第二阶段更要强化集体备课。

总之,二轮复习的“教”------多练精讲,举一反三:提升课堂效益,培养应试能力;二轮复习的“学”------多做善思,触类旁通:拓展思维空间,优化答题方法。

历  史

一、试卷分析

试题依据考试说明,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和内容,以考查学科能力和历史素养立意,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符合高考要求、对高三后期复习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题目设计新颖,图文并茂,题型多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创设了新情景新材料,以此考查学生对所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分析,理解能力。非选择题设问简洁,指向明确,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层次性,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

同时试卷能够联系社会时事热点问题,时代感强,现实与历史交融,也是这份试卷的另一特色。比较典型的是第20题,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入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学生答题分析

    就试卷而言,满分120分,题型上和高考基本吻合,试题考查点五本书全覆盖,难易度中等。学生解答方面,选择题4、5、10、18题错误率较高,非选择题上21、22题失分较多。总体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新高考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创设了新情景新材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是材料解析题,因此,能否获取材料解题有效信息就决定了最终的成败。如4题 “无不习闻之”、“不识字”、“较儒、释、道更广”;第8题“抗战”、周的身份及献金人数等等,这类题目由于学生有效信息把握不准,错误率较高。再如21题考察唐代三省六部制,第三问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变革的主要因素这一问得分普遍较低,这反映学生迁移知识能力差。

2.概括、综合能力不强:如21题中第2问“分析唐代官僚体制运行方式的利弊”在根据材料分析归纳时不能准确到位;同样本题的第3个问在主要因素方面,三个材料归纳三个因素。而在非选择题方面,只要是诸如“据材料分析归纳”类似题型,学生在解答往往是词不达意或丢三落四,失分现象严重,学生在概括、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存在差距。

3.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在选择题方面,如第7题北伐战争相关知识的考查;第15题德意志联邦制的考查;第16题二月革命等等。在非选择题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只要是涉及到“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不知所云,如21题三省六部制组织形式部分内容,24题“变法措施”;对于史学理论概念的理解学生也存在很大问题,这突出表现在第5题,对于“社会转型趋势”的深刻理解,学生错误率非常高。第2题西汉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考察,第12题《十二铜表法》,第13题荷兰海外殖民扩张,第15题德意志1871年帝国宪法等均是考查教材的基本史实、基本结论,要求学生识记这些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对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中以能力立意的题目也占较大份量,尤其是考查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这与考试选拔性功能是相吻合的。

4.审题不清、审题不到位:如23题说明的是20世纪20年代,理论与实践方面,部分学生没注意时间的限制和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解答;19题主旨是戴高乐的政策学生审题偏离了题意。18题中时间的限制1948-1970。不少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审题,导致不应该出现的失误,如看错题目要求,误解命题人的意图,不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条件限制词,不能筛选要点,确定不了答案要点,所以答题时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第5题最符合社会转型是什么,好多同学选择A项,忽视经济是根本。还有在做材料题时,不看材料,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和关键句。写到哪算哪,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答案杂乱无章、重复、啰嗦,欠简洁。

5.小论文题型的答题模式不得要领,观点不明确或缺乏明确的观点,论据不充分,论据与论点不能有机结合进行论述。22题即为此类典型题目。

6.语言口语化较多,历史素养缺乏。表述不规范,不会用历史学科语言,不会用书面语言,而是用口语回答问题。

三、后期复习备考建议

二模以后的这段时间,要引导学生系统复习主干知识,做到线索清晰,要点完备;对与社会热点联系的内容,要抓住与教材关联的知识,思考其现实意义有哪些;注意查漏补缺。

1.细心研读考试说明及近年来的高考真题

   依据考试说明,明确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针对性。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一些新材料、设置新情景进行教学。根据新高考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立意鲜明、背景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弱化教材,跳出本本等的命题特点,老师平时要对考试说明中四大目标、十二项能力,逐字逐句品味,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指导有方。尽量和学生一起“下水做题”,在做题中才能体会到命题人的意图,理解其价值取向,作答的逻辑及要点,特别是小论文题型。我们常说要:“纲在脑中,标在心中,书在胸中,题在手中”。

2.注重培养在新情境下有效提取信息,进行知识建构的能力

   新高考非常注重利用材料提供新情境,考查知识建构能力。新情境载体包括图表、考古资料、报纸、研究著述等。因此,复习备考中,一要注重训练学生适应新情境的能力;二要培养阅读能力,有效提取并提炼信息,让学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一定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论述,以充分的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加强结合材料分析史实的能力;三要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不要机械照搬教材知识)。

3.注重热点和新史学理论的历史教学

当今高考,试题的实践性、灵活性强,往往是通过热点问题进行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时代特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时代命运,运用知识解决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强调以史鉴今,服务于现实。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适当介绍新的史学理论。

4.加强训练,提升解题技巧,培养学科思维能力

要讲练结合,精讲精练。训练题目的设计、选择要规范、要新颖、要灵活,尽量与高考设计特点保持一致。选题要围绕“新材料、新情境、新设计”,多做近年的高考题、模拟题。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依据“注意限制词→找出关键词→ 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找准试题设问和教材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的审题程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尤其是小论文题型的基本解题模式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注意答题和书写的规范,要通过平时的考试和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二模已成历史,高考正向我们走来。友情提醒:注意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愉悦高效备战高考。

地  理

一、答题失误情况及归因分析

27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①在描述云南地形特征时思路不清,不能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地形组合等多角度答题,往往只从某一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②在分析云南森林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时,学生答题针对性不强,没能紧扣“森林资源丰富”这一问题进行多角度答题,如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同时答案口语化问题严重,关键词答不到位。

③第三小问,学生答题情况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进行知识迁移,联系洪灾的防治措施,但存在着一些专业术语答不到位的情况,如监测、预报、管理体系、防灾减灾意识等。

28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①分析上海时尚产业的发展变化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利用图例信息,但没能把图例信息转换成对应的专业术语进行表述。

②在分析模块集群化网络组织阶段发展的主要优势时,学生答题思路不清,不能充分利用图表信息,特别是图中的坐标信息,导致图中信息筛选遗漏。同时不能准确使用地理术语来表达。

③在分析上海市区时尚产业向周边迁移的原因时,不少同学答非所问,没能围绕“迁出”这一问题展开答题。

29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①在分析综合实验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时,学生答题思路不清,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本题可以迁移“珠三角发展优势”这一知识点,从位置、交通、政策、劳动力、市场、地租、环境等多角度答题。同时不少同学没能根据“看分答点”进行多角度答题,往往只答两三点,导致失分较多。

②在分析短缺的主要自然资源时,不少同学首先审题不清,没能充分关注“自然资源”,没能从土地、水、气候、生物、矿产五大类资源寻找答案,而答出了很多非自然资源的答案出来。其次是没能关注到图中信息(两侧为海峡),说明该地为岛屿,从而无法答出“淡水”这一答案。

③在分析对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时,学生答题思路不清, “影响”没能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展开。其次不少同学对“人文环境”理解不够,所以没能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多角度答题。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强,“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其实质也就是产业迁入,可以将“产业迁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进行知识迁移应用到这里。

30题(A题)《海洋地理》的考题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①不少同学记清板块名称,对地理空间把握不够好,板块名称错的较多。

②在答海啸影响时,学生不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同时不能使用地理术语进行表述。

③对于海啸的危害,学生答的总体较好,但容易忽略对生态环境这一角度。

30题(D题)《环境保护》的考题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①在表述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时,不少同学表述范围不准确,要么表述范围过大,如“西北”、“西部”,要么表述范围过小,具体答出省级行政区。

②分析甲地荒漠化的不同原因时,学生答题思路较窄,往往只答出一两点,而没能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方面展开。

③在分析对地理环境影响时,部分学生都没能从“地理环境”五大要素展开分析,即从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五方面展开,所以造成失分。

二、总的错因表征

1.空泛罗列,不踩点,一分不得

许多学生写了很多内容,诸如:“引进技术和外资,开发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行自主创新,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合理开发水资源,实行流域的梯级开发,采取跨流域调水,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发展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以上内容都属于泛泛而谈,多是大话、套话,整治的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区域性不明显,结果是一分不得。

2.就所熟悉的某个得分点深度展开,顾此失彼,失分严重

部分考生在答题卡上只就某一个得分点深度展开,如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类这个得分点上大做文章,凡是他知道的都写上了,如“退耕还林、还草,禁止乱砍乱伐,加强宣传和立法,保护生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生态防护林建设”等,这类考生没有对设问的分值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对其他得分点进行平面分解,只在一个得分点上着笔,只能得一分,顾此失彼,失分较为严重。

3. 空间定位不准,机械套用其他区域整治措施,碰点得分

4.审题马虎,信息提取不到位,造成答题失误

5. 非智力因素造成学生遗憾失分

从答题情况看,部分考生书写马虎、潦草,字写得特别小以及笔误等造成失分,其次是错别字造成失分,这些都十分可惜。

三、后期复习建议

1.构建地理学科知识框架,强化核心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理解

近年来江苏省地理高考主要围绕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如: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文地理环境的几大要素(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构建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同时强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做到“纲举目张”。

2.加强应试方法指导,学会有效审题和答题。如全面审题,充分利用材料和图表中的信息;圈画关键,明确答题要求,进行知识关联,形成答题思路;看分答点,序号化分点表述;专业述语,规范表达等。

(1)厘定解题思路至关重要

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答题思路不清晰,层次不分明,多源于教师解题思路的不清晰,很多老师讲解试题多是:缺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解剖,导致学生答题语无伦次。教师在解题或者试题评讲时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暴露错误答案,矫正解题思路,要长期坚持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和锻炼,学生便可逐渐养成成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答题要点的层次感要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在解题前一定要自己下水做题,如果老师在做题过程中出现要点提炼不到位,层次不分明,学生答题肯定是杂乱无章的,教师在评、讲和解题过程中,不仅自己归结到位,而且要引导学生归结到位,要对答案要点进行排队,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同时,要将答题要点进行类化和可操作、可预见性的提取,防止大而空,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同时要注意使用专业术语。

(3)言简意赅,适当展开

阅卷是一项很紧张很辛苦的工作。部分阅卷老师存在知识缺陷和知识断层,也容易出现视角疲劳现象,这些都要求老师和学生在答题时要强掉要点,高考多是采点给分的,不是文字越多越好,只要要点提炼到位,微观可操作,扣紧题目要求就行了。

(4)强化图文信息提取的专项训练

提取地理图表信息,是学生解题的关键。高考几乎题题有图,每一节课,老师们都要有意识逐一让学生提取地理图表信息,筛选有效信息,进行空间定位训练,然后再顺藤摸瓜,解决问题。

3.多做经典试题

经典试题蕴含精准的答案要点,闵晗成熟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因此要认真分析研究。按照学生先做→展示学习成果→延缓判断→指导规范的操作流程,让学生自己做高考题,自己描绘思维过程,展示思维方法,进行思辩和反思,最后教师再结合高考题参考答案进行有效的规范指导。教师要舍得发时间让学生思考、评价,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解题欲望,这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建议少做题,做经典题。

4.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平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规范训练,坚决杜绝潦草和笔误现象。

更多相关推荐:
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范例

系分论文1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摘要本文讨论企业人事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法与工具的选用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帮助该企业管理好企业内部的人员和人员的活动人事信息管理指的是企业员工从招聘面试到离职退休的全过程涉及的...

系统分析师20xx论文 试题 分析

下午题第1题论大数据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移动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数以亿计的网络用户无所不在的移动设备RFID和无线传感器时时刻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并且需要处理的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另一方面企业业...

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写作注意事项系统分析师在进行论文评估和辅导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考生对于论文的把握得不好并非作者项目经验不足尽管有些是因为项目经验不足造成的也不是写作能力差而是缺乏足够的准备对于系统分析师考试的论文...

系统分析师论文答题技巧方法

系统分析员级下午试题II论文解答方法1论文试题的目的论文试题是系统分析员级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1检查应试者是否具有参加软件项目工作的实践经验原则上不具备实践经验的人达不到系统分析员级水平不能取得系统分析...

20xx年软考系统分析师预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备考20xx年系统分析师考试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特收集整理了20xx年系统分析师考试预测试题答案及汇总以供大家全面复习参加考试的考生认真做过本文的预测试题后将会更加了解考题的思路对提升自己考试通过率...

软考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

IT认证考试资源网gt资格水平考试gt系统分析师gt软考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20xx03070910作者李茂来源IT认证考试资源网浏览1181科目包括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系统分析设计...

系统分析师的论文写作应试技巧

系统分析师的论文写作应试技巧下面是希赛软考学院针对于系统分析师的论文写作应试技巧分析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系统分析师论文试题考什么关于系统分析师论文试题的应试方法有一篇经典的文章系统分析师级论文解答方法笔者当年...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考试要求1具有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的综合技术知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3熟悉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并具有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4熟悉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5熟悉信息...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范例-风险管理

论项目的风险管理1摘要项目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带有风险要避免和减少损失将威胁化为机会我们就必须了解和掌握项目风险的来源性质和发生规律进而实行有效的管理20xx年4月至10月我参加了某集团企业协同办公管理系统项目的...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范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项目组织与项目管理系统1项目组织是某个比项目更大的组织的一部分这些组织包括公司政府机构卫生医疗机构国际机构等组织在项目管理体系文化风格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等方面...

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案例集第一辑(5篇)

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案例集第一辑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案例集第一辑论文1论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的选用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1论文2论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的选用企业集团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3论文3论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和...

系统分析师论文模板多篇

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模板系分论文1论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的选用论文1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摘要本文讨论企业人事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法与工具的选用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帮助该企业管理好企业内部的人员和人员的活动人...

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试题分类分析与(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