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龟虽寿》

时间:2024.5.4

古诗赏析《龟虽寿》(一)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文的诗名叫《龟虽寿》。读书要读题目,抓住了题目就算抓住了核心。很多人读书不喜欢读题目,没有学会读题目就等于没有学会看书;如果会读题目了,就相当于快速读书,把厚书读薄了。我们知道“虽”是一个转折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表示转折的。从题目上看,作者本人说了半句话,说了虽然,没说但是,这个“但是”在哪里?“但是”想说什么?话说了半句,还有半句是让人思考、回味、寻找的。到哪里去寻找?肯定是到诗的正文中去寻找!所以,我们把这个“但是”是什么提个问,

第1页共10页

先存放一下。

现在来学第一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这句话意思很简单,似乎把“但是”也说出来了。但是,如果真的把“但是”在这里写出来,似乎也就没什么可讲的了,所以,这里并没有真正地回答“但是”。那么,我们在这里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神龟虽寿?在中国人吉祥图案中,乌龟是一个,白鹤是一个,这是现实中有的。除此以外,还有龙凤、麒麟等等现实中没有的。只能说是现在的现实中没有,龙在过去有没有?这是一个问题;凤在过去有没有?这也是一个问题;麒麟在过去有没有?这又是一个问题。龙且不说了,我们知道的成语比如说叶公好龙、龙腾虎跃都是有的。凤,如果我们学过《千字文》,里面有一句话叫:鸣凤在竹,凤吃的是实心的竹子。关于麒麟,有一个故事:话说当年孔子那个时代,有人打猎,打到一个动物,样子很怪,谁也没见过,谁也不认识。于是就请来孔子问,孔子一看这是麒麟,于是就哭了,说:麒麟啊麒麟,你怎么活在这个时代呢?真是生不逢时啊!

扯这些东西有两个原因:过去的经典中,这些吉祥的动物多有记载,而现在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存在了?为什么只成了传说与故事?那么我们再想想,现在的大熊猫,再过几百年会不会也是一个传说?现在的东北虎,再过几百年是不是也只能在图片中见到了?过去的技术不发达,无法保留凤啊、龙啊、麒麟啊??所以,现在我们见不到只能当成是传说。总之,我是相信的,至于大家相不相信,那就到铁道部问一下吧!

第2页共10页

下面我们说到正题上来。龟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得到的动物,白鹤也是能看得到的,至于若干年以后能不能看到又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要问的问题是:乌龟、白鹤为什么长寿?先说他们的举止,乌龟、白鹤他们的举止缓慢;再说他们的呼吸,从呼吸来看也是一样的。有一个术语叫龟息,意思就是很慢很慢的呼吸。因为动作慢,所以呼吸就慢;因为呼吸慢,所以动作必定会慢。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关系的。我们想想自身,急急忙忙奔跑着,喘气还能够很慢的,这样的人怕是没有的。

我们知道,人的养身有三个境界:上士养心、中士养气、下士养身。什么叫下士养身?说白了就是吃保健品,去公园锻炼,踢踢腿、弯弯腰。再说白了,就是让自己的肉体舒服,所以叫养身。身,就是身体。

中士养气,这气怎么养?现在,我们细细地体会自己的呼吸,全是大喘气。不信,我们拿个表来测一下,都是很急促的。我们再想,心急时,害怕时,有事发生时,气就喘得快。气喘也好,喘气也好,这是最差的养气。中等的叫呼吸,是平缓的、沉稳的。比如说气功,就是这样的。上等的叫气息,有一句话叫气若游丝,就是这个气息。印度的瑜珈功就是属于此类。可以长久不吃不喝,但人没问题。

中国的传统中,有一种说法,说人的气数是一定的。也就是说人的寿命不是以时间来计量的,是以喘气多少来计量的。比如

第3页共10页

说,老天规定一个人喘一万下就死,是以喘气的多少来确定寿命的。喘得快、喘得急,那时间就用的少;喘得慢、喘得缓,时间就用得多。所以就有一句话叫:气数已尽,来表示一个人寿命“O”了。

所以,乌龟为什么活得久、活得长?跟它的气息有关——慢慢地喘、平稳地喘,这就是养气之法。当然,养心之法就是更高明、更高的层次。用《金刚经》的话来讲,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切事不过脑子,见如不见;心不动,心无所住。这个境界,我们体会不到,但我们可以感觉、感受得到。比如说:傻子、呆子,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但是寿命长的很多;再比如:植物人或者说半身不遂,特别是脑瘫的患者,既没有运动,又全身在病中,且到不了气数已尽呢,就是因为心不动。

那么,从养心的角度来讲,人的病又是怎么得的呢?在《圆觉经》里有一句话: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简单的意思是说人的病是因为心的妄执,是因为心里没病找病。比如说,有一类人老觉得自己病了,于是今天开点药,明天开点药。有时去医院看到熟人,问怎么了,回答说来拿点药;问怎么了,回答说也没怎么着,就是感觉不舒服。这个感觉的不舒服,就是经中讲的妄执,老觉得自己病了。宋丹丹的小品中好象有一句话,叫没事找抽型。套用在这里,就是没事当成有事;没病还要到医院里抽抽血、验验便。这真成了没事找抽,没事验便。林

第4页共10页

黛玉葬花也属此例,没病,非要搞个什么花葬一下,非要搞点行为艺术。还有那个学西施的东施,要是真有历史可考,必定不得长寿。原因是什么?没病装病啊!装着装着,就成了假作真时假亦真了。再比如,有些病人不知自己病的时候还好好的,但到医院一查,被告知晚期了,立马就不行了,哎哟哎哟的活不了多久了。所以说这些病都是自己找来的。当心里一执——病者妄执、乱执,这就是病的根源。

当然,我们今天说的是龟的气息,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实验:深呼吸,当自己劳累的时候,多做这样的呼吸。这样的呼吸有一种科学的说法,叫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在中国的传统来讲,叫气沉丹田。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呼吸,就是鼻子进鼻子出,好一些的是进到胸腔,然后再出。大家体会一下,睡觉的时候,就是这样状态。我们按照常规呼吸一下,是不是只是感觉到气到胸腔?如果深呼吸,腹式呼吸的话,那就是气沉丹田。只可惜,我们现代人呼吸都不会了,只会气喘。我们现代人呼吸,还要去什么养生馆做。如果我们把这个所谓的深呼吸,腹式呼吸养成习惯的话,那一定会精神一振的。这就是龟能长寿的秘密。

但是,龟的长寿之道毕竟是中士,是养气。所以犹有竟时。这个“竟”怎么讲?用说文解字来讲,这个“竟”,上面是个“音”字,是一个会意字。原始的意思就是说音乐结束就叫作竟。《千字文》里有一句话叫:籍甚无竟。就是没有穷尽、不会停止的意思。再用对称的思维来讲:我们有一个词叫“毕竟”,毕就是竟,竟就

第5页共10页

是毕,毕的意思是完毕、毕业,就是OVER的意思,所以这个竟也是OVER。我们在讲作文的时候,就讲这个对称,如果我们真正领悟,学会对称的方法了,我们就可以把古文学得更好。是功夫成片,收获成片。平时跟大家讲理解对称,功夫成片,收获成片,就是这个意思——学起古文来,不用背,很简单。

这里还有一个地方是需要细品的,叫“竟时”。现在,我们一般的翻译是:乌龟虽然长寿,但也有“龟身”毕业、结业的时候。也就是说龟的身体完成了历史使命,在人世界毕业了,把“竟”当成形容词。但细细地去体会,不完全如此,也可以把这个“竟”理解成动词,竟时也可以甚深地理解为时间停止。或者说,也有停止的那一刻,停止的时间。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什么是时间?时间存不存在?时间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从终极的哲学来看,时间是不存在的。用《金刚经》的话来讲,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从来就没有来过,也没有去过。这就是所谓的时间。同样的,刚才我们学到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就是因为不存在时间,所以三心不可得。时间是唯人的,时间是人为制造的,所以,生命不在,时间就不在;生命在了,时间就存在。我们在文学作品里,会看到过类似的说法:意思是一个人去世了,仿佛时间停止了一样。真正来讲,如果这个人不在人世了,对他来讲,时间确实是没了。

第6页共10页

我们真的要佩服古人的智慧。古人是不以时间来说一个人的寿命的,是以一个人呼吸的次数来定的。前面,我们还讲到了睡觉时的呼吸问题,这里有必要再作一点补充:我们说到睡觉,就可以再深讲,为什么睡了一觉,人的精力就会恢复?睡觉让人精神充沛,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与之相反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睡了一觉,起来反而觉得更累,跟没睡一样。那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并不是睡觉就会恢复精力的,精力不会因为睡了一觉就恢复了,而是因为心不动(激动)、气不喘(急喘)。

在古代,睡觉的“觉”与觉悟的“觉”虽然读法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用佛学的观点来看,人睡觉的时候,是最接近觉悟的时候。当然,如果有做恶梦,则排除在外。因为做恶梦,说明心还有动,大脑的意识还在乱;做恶梦的时候,说不定气喘的比白天还厉害。这就是为什么做了恶梦的觉,醒来还是觉得跟没睡一样的累。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三访孔明的时候,孔明有一句诗叫: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初读这首诗会不会觉得矛盾?怎么大梦还会有觉?为什么说大梦的时候还能觉呢?但如果明白了我们刚才讲的“睡觉的觉与觉悟的觉读音不同,但核心意思是一样的”话,我们就理解这首诗了。就是这个意思——心不动就觉悟!孔明的“大梦谁先觉”,就是讲:在觉(睡觉)中谁先觉(觉悟)。

所以,这里就讲了一个修身大法:要不动心,不乱心;不喘

第7页共10页

气,不急喘。这样才睡得好,真正地睡了觉就有觉悟。可惜我们觉也不会睡了,白天的事还要在见周公的时候再叙述一回。白天累了,睡觉的时候没有觉,所以一觉起来,白睡了。

我们开始说下一句:螣蛇乘雾,终为土灰。什么是螣蛇?跟刚才我们讲的麒麟一样,也是一种曾经存在但现在消失的动物。还有一种说法,螣蛇是龙的一种。龙有三种表现:在天上的叫飞龙;在水里的叫游龙;在陆地上的就成了马。白龙马就是龙的一个化身,也是一种长寿、吉祥的动物。

什么叫终为土灰呢?简单的说,就是竟时了,但还要深究。《千字文》里有一句话叫:四大五常。佛学里有一句话叫:四大皆空。先说四大五常的四大,与四大皆空的四大是一样的。哪四大?地大、水大、气大、火大。什么叫地大?就是人的肉体,也就是硬件;水大,就是人的血啊、水啊之类;气大,在古人看来,气也是人的身体的一部分;火大,是什么呢?比如说人的温度,人的能量。

我们再来说四大五常的五常。五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千字文》里的四大五常,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人,是由物质层面的东西——四大,以及精神层面的东西——仁义礼智信组成的。用佛学的观点来看,人也是有物质层面的东西——四大,以及精神层面的七识组成的。哪七识?读过《心经》的就知道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识就是六识。换句话来讲就是眼识、耳

第8页共10页

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再加上一识(第七识阿赖耶识)组成。

按照古人的观点来讲,四大——地大、水大、火大、气大,是土归土、水归水、气归气、火归火。什么意思呢?就是物质不灭。地大就是土大,人的生命没有了,那人的肉体、骨头这些东西,就化为土,归为土。人的身体里的液体、血液、水分、口水等将化为水、归于水。所以,这里讲的终为土灰,就是四大中的地大,化为土、归于土。再回过头来看,四大化为土,归于土就是生命终结,时间不存的意思。同样,我们还有一句成语叫:化为乌有。套用终为土灰的话来讲,就是终为乌气。也就是说四大中的气大,化为气、归于气的意思,也是没有、不存在的意思。

阿赖耶识是什么?这个识是第七识。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灵魂。中国的风俗,不是有七七嘛,也就是说,人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七七之后,人的灵魂完全脱窍,肉体才真正的没有。而灵魂这个东西呢,用《心经》的话来讲,叫: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科学家只研究到潜意识,而佛学家认为最深、最根本的意识,就是阿赖耶识——且称之为灵魂,或是本我。这才是真正的“我”。

第9页共10页

第10页共10页


第二篇:古诗赏析《龟虽寿》


古诗赏析《龟虽寿》(一)

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文的诗名叫《龟虽寿》。

读书要读题目,抓住了题目就算抓住了核心。很多人读书不喜欢读题目,没有学会读题目就等于没有学会看书;如果会读题目了,就相当于快速读书,把厚书读薄了。

我们知道“虽”是一个转折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表示转折的。从题目上看,作者本人说了半句话,说了虽然,没说但是,这个“但是”在哪里?“但是”想说什么?话说了半句,还有半句是让人思考、回味、寻找的。到哪里去寻找?肯定是到诗的正文中去寻

找!所以,我们把这个“但是”是什么提个问,先存放一下。

来学第一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这句话意思很简单,似乎把“但是”也说出来了。但是,如果真的把“但是”在这里写出来,似乎也就没什么可讲的了,所以,这里并没有真正地回答“但是”。

为什么神龟虽寿?在中国人吉祥图案中,乌龟是一个,白鹤是一个,这是现实中有的。除此以外,还有龙凤、麒麟等等现实中没有的。只能说是现在的现实中没有,龙在过去有没有?这是一个问题;凤在过去有没有?这也是一个问题;麒麟在过去有没有?这又是一个问题。龙且不说了,我们知道的成语比如说叶公好龙、龙腾虎跃都是有的。凤,如果我们学过《千字文》,里面有一句话叫:鸣凤在竹,凤吃的是实心的竹子。关于麒麟,有一个故事:话说当年孔子那个时代,有人打猎,打到一个动物,样子很怪,谁也没见过,谁也不认识。于是就请来孔子问,孔子一看这是麒麟,于是就哭了,说:麒麟啊麒麟,你怎么活在这个时代呢?真是生不逢时啊!

扯这些东西有两个原因:过去的经典中,这些吉祥的动物多有记载,而现在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存在了?为什么只成了传说与故事?那么我们再想想,现在的大熊

猫,再过几百年会不会也是一个传说?现在的东北虎,再过几百年是不是也只能在图片中见到了?过去的技术不发达,无法保留凤啊、龙啊、麒麟啊??所以,现在我们见不到只能当成是传说。

说到正题上来。龟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得到的动物,白鹤也是能看得到的,至于若干年以后能不能看到又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要问的问题是:乌龟、白鹤为什么长寿?先说他们的举止,乌龟、白鹤他们的举止缓慢;再说他们的呼吸,从呼吸来看也是一样的。有一个术语叫龟息,意思就是很慢很慢的呼吸。因为动作慢,所以呼吸就慢;因为呼吸慢,所以动作必定会慢。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关系的。我们想想自身,急急忙忙奔跑着,喘气还能够很慢的,这样的人怕是没有的。

人的养身有三个境界:上士养心、中士养气、下士养身。什么叫下士养身?说白了就是吃保健品,去公园锻炼,踢踢腿、弯弯腰。再说白了,就是让自己的肉体舒服,所以叫养身。身,就是身体。

中士养气,这气怎么养?现在,我们细细地体会自己的呼吸,全是大喘气。不信,我们拿个表来测一下,都是很急促的。我们再想,心急时,害怕时,有事发生时,气就喘得快。气喘也好,喘气也好,这是最差的养

气。中等的叫呼吸,是平缓的、沉稳的。比如说气功,就是这样的。上等的叫气息,有一句话叫气若游丝,就是这个气息。印度的瑜珈功就是属于此类。可以长久不吃不喝,但人没问题。

中国的传统中,有一种说法,说人的气数是一定的。也就是说人的寿命不是以时间来计量的,是以喘气多少来计量的。比如说,老天规定一个人喘一万下就死,是以喘气的多少来确定寿命的。喘得快、喘得急,那时间就用的少;喘得慢、喘得缓,时间就用得多。所以就有一句话叫:气数已尽,来表示一个人寿命“O”了。

所以,乌龟为什么活得久、活得长?跟它的气息有关——慢慢地喘、平稳地喘,这就是养气之法。当然,养心之法就是更高明、更高的层次。用《金刚经》的话来讲,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境界,我们体会不到,但我们可以感觉、感受得到。比如说:傻子、呆子,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但是寿命长的很多;再比如:植物人或者说半身不遂,特别是脑瘫的患者,既没有运动,又全身在病中,且到不了气数已尽呢,就是因为心不动。

那么,从养心的角度来讲,人的病又是怎么得的呢?在《圆觉经》里有一句话: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

执故。简单的意思是说人的病是因为心的妄执,是因为心里没病找病。比如说,有一类人老觉得自己病了,于是今天开点药,明天开点药。有时去医院看到熟人,问怎么了,回答说来拿点药;问怎么了,回答说也没怎么着,就是感觉不舒服。这个感觉的不舒服,就是经中讲的妄执,老觉得自己病了。宋丹丹的小品中好象有一句话,叫没事找抽型。套用在这里,就是没事当成有事;没病还要到医院里抽抽血、验验便。这真成了没事找抽,没事验便。林黛玉葬花也属此例,没病,非要搞个什么花葬一下,非要搞点行为艺术。还有那个学西施的东施,要是真有历史可考,必定不得长寿。原因是什么?没病装病啊!装着装着,就成了假作真时假亦真了。再比如,有些病人不知自己病的时候还好好的,但到医院一查,被告知晚期了,立马就不行了,哎哟哎哟的活不了多久了。所以说这些病都是自己找来的。当心里一执——病者妄执、乱执,这就是病的根源。

龟的气息,不妨做这样的实验:深呼吸,当自己劳累的时候,多做这样的呼吸。这样的呼吸有一种科学的说法,叫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在中国的传统来讲,叫气沉丹田。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呼吸,就是鼻子进鼻子出,好一些的是进到胸腔,然后再出。体会一下,睡觉的时候,就是这样状态。我们按照常规呼吸一下,是不

是只是感觉到气到胸腔?如果深呼吸,腹式呼吸的话,那就是气沉丹田。只可惜,我们现代人呼吸都不会了,只会气喘。我们现代人呼吸,还要去什么养生馆做。如果我们把这个所谓的深呼吸,腹式呼吸养成习惯的话,那一定会精神一振的。这就是龟能长寿的秘密。

但是,龟的长寿之道毕竟是中士,是养气。所以犹有竟时。这个“竟”怎么讲?用说文解字来讲,这个“竟”,上面是个“音”字,是一个会意字。原始的意思就是说音乐结束就叫作竟。《千字文》里有一句话叫:籍甚无竟。就是没有穷尽、不会停止的意思。再用对称的思维来讲:我们有一个词叫“毕竟”,毕就是竟,竟就是毕,毕的意思是完毕、毕业,就是OVER的意思,所以这个竟也是OVER。我们在讲作文的时候,就讲这个对称,如果我们真正领悟,学会对称的方法了,我们就可以把古文学得更好。是功夫成片,收获成片。平时跟大家讲理解对称,功夫成片,收获成片,就是这个意思——学起古文来,不用背,很简单。

这里还有一个地方是需要细品的,叫“竟时”。现在,我们一般的翻译是:乌龟虽然长寿,但也有“龟身”毕业、结业的时候。也就是说龟的身体完成了历史使命,在人世界毕业了,把“竟”当成形容词。但细细地去体

会,不完全如此,也可以把这个“竟”理解成动词,竟时也可以甚深地理解为时间停止。或者说,也有停止的那一刻,停止的时间。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什么是时间?时间存不存在?时间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从终极的哲学来看,时间是不存在的。用《金刚经》的话来讲,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从来就没有来过,也没有去过。这就是所谓的时间。同样的,刚才我们学到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就是因为不存在时间,所以三心不可得。时间是唯人的,时间是人为制造的,所以,生命不在,时间就不在;生命在了,时间就存在。我们在文学作品里,会看到过类似的说法:意思是一个人去世了,仿佛时间停止了一样。真正来讲,如果这个人不在人世了,对他来讲,时间确实是没了。

真的要佩服古人的智慧。古人是不以时间来说一个人的寿命的,是以一个人呼吸的次数来定的。前面,我们还讲到了睡觉时的呼吸问题,这里有必要再作一点补充:我们说到睡觉,就可以再深讲,为什么睡了一觉,人的精力就会恢复?睡觉让人精神充沛,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与之相反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睡了一觉,

起来反而觉得更累,跟没睡一样。那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并不是睡觉就会恢复精力的,精力不会因为睡了一觉就恢复了,而是因为心不动(激动)、气不喘(急喘)。

在古代,睡觉的“觉”与觉悟的“觉”虽然读法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用佛学的观点来看,人睡觉的时候,是最接近觉悟的时候。当然,如果有做恶梦,则排除在外。因为做恶梦,说明心还有动,大脑的意识还在乱;做恶梦的时候,说不定气喘的比白天还厉害。这就是为什么做了恶梦的觉,醒来还是觉得跟没睡一样的累。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三访孔明的时候,孔明有一句诗叫: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初读这首诗会不会觉得矛盾?怎么大梦还会有觉?为什么说大梦的时候还能觉呢?但如果明白了我们刚才讲的“睡觉的觉与觉悟的觉读音不同,但核心意思是一样的”话,我们就理解这首诗了。就是这个意思——心不动就觉悟!孔明的“大梦谁先觉”,就是讲:在觉(睡觉)中谁先觉(觉悟)。

所以,这里就讲了一个修身大法:要不动心,不乱心;不喘气,不急喘。这样才睡得好,真正地睡了觉就有觉悟。可惜我们觉也不会睡了,白天的事还要在见周

公的时候再叙述一回。白天累了,睡觉的时候没有觉,所以一觉起来,白睡了。

我们开始说下一句:螣蛇乘雾,终为土灰。什么是螣蛇?跟刚才我们讲的麒麟一样,也是一种曾经存在但现在消失的动物。还有一种说法,螣蛇是龙的一种。龙有三种表现:在天上的叫飞龙;在水里的叫游龙;在陆地上的就成了马。白龙马就是龙的一个化身,也是一种长寿、吉祥的动物。

什么叫终为土灰呢?简单的说,就是竟时了,但还要深究。《千字文》里有一句话叫:四大五常。佛学里有一句话叫:四大皆空。先说四大五常的四大,与四大皆空的四大是一样的。哪四大?地大、水大、气大、火大。什么叫地大?就是人的肉体,也就是硬件;水大,就是人的血啊、水啊之类;气大,在古人看来,气也是人的身体的一部分;火大,是什么呢?比如说人的温度,人的能量。

我们再来说四大五常的五常。五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千字文》里的四大五常,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人,是由物质层面的东西——四大,以及精神层面的东西——仁义礼智信组成的。用佛学的观点来看,人也是有物质层面的东西——四大,以及精神层面的七

识组成的。哪七识?读过《心经》的就知道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识就是六识。换句话来讲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再加上一识(第七识阿赖耶识)组成。

按照古人的观点来讲,四大——地大、水大、火大、气大,是土归土、水归水、气归气、火归火。什么意思呢?就是物质不灭。地大就是土大,人的生命没有了,那人的肉体、骨头这些东西,就化为土,归为土。人的身体里的液体、血液、水分、口水等将化为水、归于水。所以,这里讲的终为土灰,就是四大中的地大,化为土、归于土。再回过头来看,四大化为土,归于土就是生命终结,时间不存的意思。

我们还有一句成语叫:化为乌有。套用终为土灰的话来讲,就是终为乌气。也就是说四大中的气大,化为气、归于气的意思,也是没有、不存在的意思。

古诗赏析《龟虽寿》(二)

继续讲《龟虽寿》,这首诗是年前讲的,只讲了两句一直没讲完。

今天我们讲第三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前面我们讲到本诗的题目是《龟虽寿》,有了一个“虽”字,而“但”字没讲,我们要是明白这个但是后面的东西,就算是把本诗读懂了。前面两句话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这两句话是虽然的“虽”,而本句慢慢地就过渡到了“但”字上来。

骥——这个字好理解,就是名马、良马的意思。关于马的品种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中有过相应的介绍。前不久讲过一篇作文《假如我有一匹马》,对此也作了相应的介绍,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有关马的知识。

在《假如我有一匹马》这篇作文中,有关良马的知识比较多。大体是这样的:

好马配英雄。马总是与英雄脱不开关系的。曹操的坐骑叫绝影;关公的战马叫赤兔;秦琼胯下一匹马,叫黄骠。

与马相关的,就是关于马的故事了。老马识途的故事,从小就听说了。刘皇叔马跃檀溪、关公千里走单骑、徐庶走马荐诸葛、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想必都是不陌生的。

项羽的坐骑乌骓,与它的主人一样不肯过江东,是一段佳话。可是赵云的马在长坂坡从陷马坑中一跃而起,丝毫不逊刘皇叔的的卢横跃檀溪,为什么却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呢?

传说中汉文帝有九匹名马: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称九逸。如果我有一匹马,我就叫它满弓或是离弦吧。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我的那匹马,想让它走得慢一些、缓一些,让征战的将士好好地睡一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的那匹马,想让它能稍等一刻、从容一些,让将士再多饮一杯出征前的美酒。这是不是一种奢望呢?那就等“匣里金刀血未干”的将士醉卧沙场的时候,静静地守候,用马革陪着这些英雄埋于青山白漠之中吧。奢望吗?

陪护在唐三藏左右,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再驮回一卷卷沉沉的经书的,那是白龙马。有这样的一匹马,那是极大的奢望吧?

那,假如我有一匹马,我能不能用这匹马,送昭君出塞?迎张骞归来?让我有一匹马吧,哪怕我不是马上的英雄,而是那足下的马夫。想想,还是算了吧,这也是不小的奢望。于是,有一些灰心。坐望长城,饮马黄河,也不敢想了。但是,假如我真的有一匹马,我最想的,还是在“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里“快走踏清秋”吧!当然,这也是奢望。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名马无数,历史人物总是与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现在有一句成语叫龙马精神,在古人看来马就是龙的化身。龙有三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在天上的叫天龙,在水里的叫游龙,而在陆地上的就是马。所以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就叫作白龙马。龙马精神,实质指的就是龙的精神。龙的精神就含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含有了一种勃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本诗用马来喻意,就是用龙来喻意。这一点我们要体会到。结合前文提到的神龟、螣蛇,加上现在提到的龙马都是一些向上、积极、进取、长寿的象征。

什么是枥呢?就是马槽,就是说,良马伏在马槽,但志不在此,而是志在千里。为了让大家品味这种马的精神,我们还可以来学一首杜甫的诗: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特别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好品种的马是可以托死生的。这就是马的忠诚的一面。

志在千里——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不难理解。以前我们在讲诸葛亮的《诫子书》的时候,讲过这个“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高远。”这个“志”,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就是:士之心。什么是士?简单的来说就是优秀的人。“士”是十分之一的意思。过去选拔人才叫取仕。就是从十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个人——有品德的人。选出这个人之后就送到国家设立的学校,读书培养,书读出来了,先进行选拔,然后当公务员,叫

取仕。这是本意。引伸的意思,这个“士”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一个优秀的人的心——理想,就叫作志。

我们接下来讲,什么叫千里之志?在庄子的《逍遥游》中,那个鲲转化的鹏就有千里之志。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简单地讲,这只大鹏在化鸟之前是一种叫鲲的鱼,经过多年的修炼,突然有一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怒而飞。原文中的怒,不是愤怒的怒,而是一个通假字,通“努”。就是一努而飞,猛力一腾,就变化成了一只鹏,这只鹏大得不得了。要从北极飞到南极,当这只鹏在飞的时候,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有蝉与小的鸟看到了就取笑它说:“你看我决起而飞,一会儿飞、一会儿停,想飞的时候就抢,不想飞的时候就随时可停。哪像你这么傻,还要飞九万里到南方?”

于是庄子就总结: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这一段全是至理名句。小智不及大智,小年不及大年。智力低的人理解不了智力高的人。活不了太久的,理解不了活得很久的。这就是千里之志。

我们从曹操的诗里也能读出庄子的味道来。所以讲,一个优秀的人,不仅要立志,而且要立大志、长志、远志。但是我们还要认识到,千里之志,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本诗中讲的,马的千里之志与《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之志是没有区别的。

我们再来讲下一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刚才我们讲到了“士”,现在提到了“烈士”。这个烈士,不像现在我们理解的,是去世的英雄。刚才讲“士”是优秀的人,那这个“烈士”,就是优秀中的优秀。用对称的思维来讲,烈士就是英雄。“英”怎么理解?英就是花中的精华,雄就是强劲有力的意思。两者

合起来,英雄就是人才中的人才,能人中的能人。理解了英雄,我们就好理解烈士了。这个“烈士”的“烈”是一个形容词,简单来讲就是才干强烈的人、理想强烈的人、愿望强烈的人,这就是烈士的意思。

“暮年”好理解,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天,青壮年叫作晨、叫作朝阳,暮就是太阳落山的时候。有一句词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暮年,就是人生中最后的一缕阳光还存在的样子。天要黑了,但还有最后一丝光亮。还有机会,还有希望,所以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抓住最后的机会。否则,老眼昏花,有心无力,只有知天命的份了。

“已”就是停止的意思。这个时候雄心不变,壮心不停。说到这个,就想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张衡《归田赋》里的。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大家有机会可以去读一下《归田赋》,我们在这里就只讲这两句。

蔡子指蔡泽,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燕国人。我们知道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最有名的是苏秦与张仪。有一句话叫:“三教九流为一体。”这九流中,其中一流就是纵横家,他们四处游说,靠三寸不烂之舌来打动各国君主。唐生就是唐举,是一个有名的相士。换句话来讲,就是算命大师。

当年蔡泽四处游说不得志,受到了非常大的冷遇。感蔡子之慷慨,意思就是说,蔡泽当年不得志受到冷遇,壮志未酬,心情不平。于是有一天去找唐举,唐举就嘲笑他说:“我听说圣人不相面,先生以圣人自居,怎么也来看命算卦呢?”蔡泽看出唐举在调侃,所以也郑重地说:“富贵功名,我知道怎么得到,但我不知道的是我的寿命。请先生为我看一看,相上一面。”唐举相面后就讲:“先生之寿从今以后,还有四十三岁。”于是蔡泽大喜,就来到了秦国,当时叫入秦。因为秦,地处西域,是边远地区,是属于西部大开发的地区。蔡泽后来凭不烂之舌打动了秦昭王,于是秦昭王就拜他为客卿,取代了名相范睢。

这个故事在史记中也有。这个故事与寿命有关、与壮心有关、与暮年有关,也算是对本诗讲解的一个注脚吧。

古诗赏析《龟虽寿》(三)

今天我们接着讲《龟虽寿》,大家再把全文看一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在开始讲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本诗的题目是《龟虽寿》,大家要注意这个“虽”字,既然有“虽”,就代表有一个转折句。既然是转折句,那么是在哪里转折的呢?换句话来讲,我们知道“虽然”与“但是”是联用的。现在我们要考虑,这个“但是”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呢?这是我在讲课前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全诗作一个简单的翻译:虽然神龟长寿,虽然螣蛇乘雾,虽然老骥千里,虽然烈士壮心不已,但都是有盈缩之期的,都是终将归土的,终将化为乌有的,终将要OVER的。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但是”放在此处是否较为妥当?如果将全诗分为两部分的话,如果前面都是“虽然”的话,那么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但是”。

我们首先要从关系上明白,今天讲的是“但是”,那就说明进入了另一个次第、另一个层次,说明进入了本诗的另一个深意。通常我们会这样讲:你虽然很好,但你不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你工作很辛苦,但你还没有全心尽力。转折的关联词所表达的重点,就在于“但是”后面的句子。因此我们也可以讲,今天要讲的部分应该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或者说是诗人的重要主张。

我们回到正文: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先简单地来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的寿命并不只是由天来定的,并不是老天爷说了算的,并不是由上帝决定的。我们随文入观,去体会文字的生动性,就别有一番味道。什么是“盈缩”?“盈”是充盈的意思,“缩”是萎缩的意思。我们知道,婴孩啼哭的时候,气是充盈的。婴孩怎么啼哭、怎么撕心裂肺地哭喊,嗓子也不会坏,因为孩子的宗气是充盈的。我们有谁见过老年人、上了岁数的人嗷嗷大哭?不是因为老年人不想嗷,而是因为没有能力、没有宗气嗷了。所以岁数大的人的哭声是嘶哑的、沙哑的。“盈”就是充盈、丰满、充足的意思,而“缩”就是萎缩、退后的意思。所以,“盈缩”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有了多少、进退的意思。年少的人相对于年老的人是充盈的,逝去的人相对于活着的人是萎缩的。我们从形象上理解了“盈缩”,再来体会“盈缩之期”的意

思就更明了了,即:寿命的长短不只是老天决定的。如果用艺术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这样的:青春与年老,生命与死亡,上帝说了不算!

我们再来讲这个“天”。前不久讲过《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黄”。这个“天”有几层意思:一是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到的天——自然之天。用科学的话来讲,这只能算是大气层,不能算天;二是天空的天,也就是大气层以外的天;三是宇宙的意思,这个宇宙,就包括了已知的与未知的一切物质。以上三者是物质的,是形而下的。第四个意思,是形而上的,就是我们遇到特殊情况大喊大叫时常用的:天啊、妈啊、上帝啊。

那么,这个形而上的东西是不是有?那是一个深层的话题。在本诗中,作者是承认有的。但这个承认,并不是说上帝、老天决定一切,上帝说了不算。谁说了算呢?《国际歌》也回答了:从来就没有神仙皇帝,只有我们自己。儒家讲“自立立人”,道家讲“自助助人”,佛家讲“自度度人”,讲的是同一个意思:天说了不算,自己说了算。当我们能自主的时候,我们就是上帝,就是天。当然,自主也是一个深入的话题。我们可以列些提问,便于大家思考。要自主,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自,或者说要明白什么是我,真正的我是什么?明白了什么

是真正的我,然后怎么样来“主”——怎么样来控制、把握自己,这些都是深入的话题。于是诗的下一句就提出了自主的一个法门: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我们来讲“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简单来讲,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养生,是可以长寿的,是可以永久的,生命之火是可以永不停息的,这是简单的字面意。

什么是“养”呢?《三字经》里有一句话叫:养不教,父子过。“养不教”包括了两个意思,一个是养,一个是教。也就是对孩子既要养还要教,这是家庭的责任。养就是给吃给穿,保证基本的生活。养而不教,给吃给穿不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而不养,是老师,不是父母。做人父母,就要既养又教。养的基本意思,就是给予物质上的条件,这是我们理解养的一个方面。在刚开始讲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讲到了龟的寿的问题,提出了上士养心、中士养气、下士养身的问题。养身,简单来说就是吃保健品,早上踢踢腿、弯弯腰、扭扭胯;养气,简单来说,就是吞气吐纳,学学气功、练练瑜珈;而养心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法门无限。比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讲到淡泊宁静的问题,这都是养的内容。

我们继续讲本文中“养怡”两个字。“怡”是什么意思?怡就是悦,就是和,就是放松。简单地通俗地讲,就是开开心心、高高兴兴、从从容容地活着。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何必不笑着过呢?怡养才能得福。用佛家的话来讲,什么叫怡养呢?就是放下。在《华严经》中有一句话: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简单的意思就是:大小便憋着的时候很难受,如厕更衣之后,净水洗手之时,会觉得无比的舒服。因为身体把垃圾排除、放下了。那么作为人的生命来讲,贪、嗔、痴也如这粪便,只有排干排净才会舒服、才会怡悦、才会消灾灭罪、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换句话来讲,养的最高境界是放下、排净。而与之相反的,是不愿放、不愿排、事事结纠、事事烦恼,那吃再多的人参,也“怡”不了啊。

如何养得有怡、养得有悦?说简单点,就是心中的碳低一些,需求少一些。如果心中的欲望多、需求多,那是怡悦不起来的,或者说那种怡悦是假的、是短暂的。举个例子来说,前不久遇到过一个孩子,缠着家长要买苹果4S,问他为什么要买,回答说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问他跟什么潮流,回答说可以上网听音乐;问他听什么音乐,回答说流行音乐;问他听流行音乐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回答说很快乐;问他不听的时候,不玩手机

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回答说百无聊赖,很烦很燥。可见,所谓的潮流、所谓的音乐就是强心剂、毒品,如果只有靠它才能感到快乐,那一旦失去的时候就很痛苦。这也就是老子《道德经》里讲到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靠感观刺激才能得到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养怡。而我们受蒙、无明太久,不停地需要这些感官的享受、刺激来获得快乐,这样的生活习惯需要警醒。

为什么说养怡与福有关呢?更深的道理我们不去探讨。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过:俭以养德。当一个人心中平淡、素以行之的时候,这个福德就大得不得了。过去的八旗子弟是多么的富有,但用不着三代家就败了。而明了历史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信息:先人的勤俭,会给子孙带来无尽的福荫。《千字文》中有一句话:劳谦谨敕。“劳”是勤劳,“谦”是谦逊,“谨”是小心,“敕”是质朴、检点。用《易经》的话来讲,就是:劳谦,君子有终,吉。换句话来讲,《易经》的意思是:一个人勤奋加收敛,必有终吉,这就是大福报。所以说,养怡或者怡养,是与福有关的,我们求天求地求上帝,不如让自己怡养,必有福报,必有终吉。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古诗赏析《龟虽寿》(四)

昨天我们讲到:“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今天接着讲。

关于“养怡”,我们还要特别地讲,怎么样才能养怡?通过养怡得到什么样的福报?昨天,我们讲到了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家若有时间,可以去翻阅一下四书,可以说养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是精神之养而不是物质之养。比如《论语》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都是养心之法。还有一个词叫“宠辱不惊”,也是这个意思。不管物外的条件如何,心是如如不动的,至少是不惊不乍的,是平静的。

怎么样平静?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中庸》的段落来体会。在《中庸》第十四章中,是这样讲的: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素就是平常,平常就是现状。换句话来讲,就是安于现状。现状是富贵的,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现状是贫贱的,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现状是生活在外国——边远的地区,就做边远地区的事;现状是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很多人会认为,安于现状是一种保守的、僵化的、落后的思想,其实这是大智慧。安于现状其核心的意思,是心要安下,只有心安下才能改变。大家可以完整地去读《中庸》,就能明白中庸的思想是精进的、智慧的、正面的、积极的。换句话来讲,这个意思就是不为外物所动,宠也如是、辱亦如是。只有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而把安于现状理解为落后消极的、无可奈何的,是没有理解养心的真正含义。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养是一种智慧呢?我们再讲一条思路,《中庸》的第十七章是这样讲的: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讲:“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德养非常高了吧?因为舜有这样的德养,所以人们称之为圣人,尊他为天子,他富有四海。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

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这就是心养、德养的益处,一心养心修德,必定能得到该得到的东西。

昨天群里有人问:“可得永年是什么意思?”要明白“可得永年”,首要明白怡养之福。这里讲的怡养之福,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寿命,不要理解成寿命永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怡养可得福德,福德可以永年。

为了便于大家消化,我们来做一个设想,再来回顾一下诗的前面。前面讲到了神龟之寿,讲到了螣蛇之寿,如果此时,诗人再来讲自己的寿命能超过这两者,想必曹操没有那么弱智。这里讲的是德报可得永年,是真实不虚的,是大智慧的。

什么叫德报?有个词叫“福荫”,就是说有了福就如一棵大树一样,可以荫及子孙,荫及后人。正如夸父追日一样,最后化为邓林,让后人享受荫福一样。那么怎么样养德?或者说怎么样怡养?有一句话,大家是熟悉的,就是《易经》的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整句的意思是说,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就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所以要想造福子孙,就要怡养,就要平静,就要宠辱不惊。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举个例子,就是范仲淹的例子。大家知道他有个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是这样写的、讲的,也是这样做的。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这才是真正的安于现状的表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安于现状、积极进行。用《诫子书》的话来讲,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或许大家知道,他还有一个“划粥苦读”的故事:他居在寺院,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每天的饭食,不要说可口的饭菜,连吃饱也不容易。每天他都煮好一盆粥,待粥冷凝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腌咸菜下肚。成语“划粥苦读”、“切粥割齑”就是源于他的故事。一天,他的一个富有的同学来看望范仲淹。这个同学见范仲淹生活艰苦,回家后就向父亲讲了这件事。同学的父亲就叫人把自己的饭菜单独做出一份,给范仲淹送去。范仲淹婉言谢绝了,说:“我每天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吃了你送来的好饭,贪图享受,怕以后就吃不下稀粥了。”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讲《中庸》的时候提到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安于现状,是说心安于现状,行动上积极进取。为了说明这个安于现状,我们还可以多说两句。还是用《中庸》的话来讲:“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这是安于现状的另一个注解。大体的意思是说,君子之行就跟走远路一样,必当从脚下开始;就如爬山登高一样,必从低处迈步。如果我们心不安,还没有迈步,看着远处的目标,又是急着、又是上火,猴急猴急,火焰山熊熊燃起,啥事也不管用啊!

我们接着讲范仲淹的故事。后来,范仲淹确实当上了朝廷大官,再后来,因为变法的牵连被贬到了苏州,用自己多年的俸禄积蓄,在故乡苏州买了一千亩良田,用收来的租米赈济同族中贫困的人。有人很不理解他的做法,就劝他:你这样做,让子孙后代怎么办呢?他们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怨恨你的。范仲淹说:如果他们真的怨恨我的话,那他们就是太不了解我了,我给他们留下的是更宝贵的财富。什么是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在诗里讲到的怡养之福。晚年范仲淹的生活,在外人来看是很苦的。他还用自己少有的积蓄去资助失学儿童,他去世的时候棺材都是乡人凑钱买的。刚才我们讲,这个苦是外人看来的。而正因如此,历史上看范仲淹的后人一直大富大贵,据说他的后人到现在都还享受着他的福荫。这便是可得永年的一个注解。

在生活面前,我们要讲的是惜福。什么叫惜福?珍惜当下。不要管物质条件的好坏,条件好就好过,条件不好也要好好地过,珍惜当下就是惜福。特别是生活不如意的时候,越是福报大的时候。这个福就像有钱不花、存在银行一样,看上去日子过得苦,其实银行天天在为你付出利息,日久月长,利滚利福加福。因为惜福、珍惜当下,所以必有余庆,必得永年,这是一种智慧。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推荐:
龟虽寿赏析

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全诗十四...

龟虽寿赏析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赏析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曹操155220字孟德我国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

龟虽寿赏析

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全诗十四...

《龟虽寿》《过故人庄》赏析

老当益壮雄心依旧龟虽寿赏析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

龟虽寿浣溪沙赏析

龟虽寿赏析魏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

龟虽寿答案

龟虽寿答案1划分节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2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烈士古义今义不但古义今义3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5比较阅读阅读龟虽寿与观沧海完成习题1用横线...

《龟虽寿》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xx年版这首诗是...

课后古诗词名句积累及练习

课后古诗词名句积累及练习班级姓名一龟虽寿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运...

《龟虽寿》《宣州谢朓楼》《望岳》理解性默写及参考答案

周末作业检测题姓名三龟虽寿专项训练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是2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3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4龟虽寿5寿命的...

观沧海龟虽寿练习题

一观沧海1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让人仿佛看到曹操登山望海的形象的句子2诗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句子3诗中交代观海地点的句子4总写沧海全景的句子5诗中用来形容水波动荡山岛巍然的诗句6让人真切感觉大海无风三...

名句赏析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透过松针之间的缝隙透射在大地上仿...

佳句赏析

星星多么美呀一颗一颗的像撒在蓝布上的碎金子晶莹透亮的星星多有趣呀好像是渔人们撒下的航标被海浪摇得一闪一闪地发亮赏析将星星比喻成蓝布上的碎金子渔人们撒下的航标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星星的多亮将夜之精灵星星繁杂地点缀于巨...

龟虽寿名句赏析(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