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5.13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政府职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农村免税后乡镇政府都在探索自身的职能转变,经过几年的探索,乡镇政府在职能转变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一、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

乡镇干部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工作忙。哪一级行政干部没有星期六、星期天的概念,哪就是乡镇干部。然而老百姓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有什么忙,他们是没事找事。不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也说,他们有什么忙的,又不收农业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任务型政府” 特色明显。完成上级布臵的各种任务成了乡镇工作的主旋律。多年来,乡镇工作形成了一种基本定式:随着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任务忙,围着检查考核转。现在催粮缴款的任务虽已解脱,但计划生育仍是乡镇最难也是最忙碌的中心工作,除此外还有许多阶段性工作,如“三个代表”学教、先进性教育、干部作风整顿、“十七大”宣讲、防汛抗旱、维稳、安全生产、合作医疗收缴等等。中心工作加之应付各种会议文件、检查考核,乡镇政府也渐渐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并为此耗费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

2、“经济建设性政府”特色明显。政府直接充当市场主体而从事经济活动。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要实现全民小康,发展农村经济迫在眉急,上级给乡镇政府下达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须提高××元,招商引资须达到××万,为完成这些任务,乡镇主要领导走南闯北,普遍在为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经

济而忙碌。

3、“全能型政府”特色明显。乡镇虽小,其职能却不简单。据一些条例、条款规定,乡镇人代会有1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乡镇党委有6项职责任务。乡镇只有一套人马,基层党组织、政府、人大很难分开,乡镇政府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管,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党、政、社无所不包的全能型的大政府。

二、 乡镇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直接面对群众,大部分乡镇干部都能忠于职守,辛勤工作,为促进一方发展、维护一方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但由于历史的、政策的、制度的原因,乡镇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论学习抓得不紧。由于乡镇工作的特殊性,即工作具体、繁杂,时效性强,大多数乡镇对学习抓得不紧,学习多以“集体”学习为主,方法简单,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存在形式主义

2、工作积极性不高。乡镇干部因编制性质、开支渠道、人员身份等原因,国家干部有“铁饭碗”的优越感,合同制干部觉得自己是“泥饭碗”,有后顾之忧;同样在一个单位工作,有的可以评职称,工资待遇较高,有的不能评职称,待遇低;有的干行政的活,拿事业的工资等等。由于待遇不一样,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不高,一岗多人,推诿扯皮,得过且过,工作效率低下,竞争意识不强。

3、工作作风不实。具体可概括为“四化”:即乡镇“机关化”。调查研究少,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包村形式化。虽然都

建立健全了包村制度,但包村干部一般只做“传达员”,蜻蜓点水转一转的多,扑下身子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少;工作简单化。一些乡镇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讲究方式方法,甚至采用高压政策,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工作被动。形象“非公仆化”。少数乡镇干部下乡时热衷于奔大户富户和村干部,无形中拉大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再加上个别干部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十分反感。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的外在形象。

4、生活待遇较差。乡镇大多数办公经费极为紧张,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差,条件十分艰苦,与县级部门形成了巨大反差。乡镇干部几乎人手一辆摩托车,作为下乡交通工具,但加油钱全部自己掏腰包,成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乡镇因财力紧张无法补贴。

5、社会理解少。乡镇下对群众,上对县级各部门,各项指令性任务、检查和各类考核评比检查很多,乡镇往往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上级评比往往又是“一票否决”,这对乡镇工作牵制很大。另一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政策常有不理解之处,再加上乡镇的具体工作以前更多集中在收费上,农民群众普遍有怨言。另外,一些电视剧中也或多或少地丑化乡镇干部形象,乡镇干部普遍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和委屈感。

三、乡镇政府的财政困惑问题

财权上收,事权下移是目前乡镇普遍存在的现实,取消农业税以后,许多地方都把财权上收了,如 “乡财乡用县管”,这种规定对控制基层的支出,

防止新债务的产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比较突出的是造成财权与事权的脱节。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在财权上收同时,事权却在下移,与此相适应,治理责任也在下移。如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市场体系的培育,以至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安臵等,主要是靠地方政府运用自身财力来努力实现。这种上级富、下级贫,上级责任轻,下级责任重的现实延伸到乡镇一级,使其陷入到了空前的困境。


第二篇:乡镇职能转变调研报告


乡镇职能转变调研报告

在乡镇工作多年以来,从不断的学习积淀、思想的转变到不断的适应和发展,我深刻认识到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农村工作从过去的“催粮要款、刮宫引产”转变为贯彻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科学指导生产技术,向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从“政令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过去的“强制干预型”变为“引导型”。乡镇职能的转变对基层组织在思想认识、干部管理、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乡镇职能转换的主要情况

(一)解决“干什么”的问题,明确工作职能。乡镇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三农”工作和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担负着稳定一方社会,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群众的职能。二是贯彻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指导村委会开展工作,积极推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实行乡村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提高群众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三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宣传、咨询、生殖保健、奖励扶助等服务,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四是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维护社会安

全稳定。五是在低保救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承担农村社会保障责任。六是领导和协调各企事业单位发挥业务职能,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七是保障乡村两级组织正常运转,开展财务集中管理、核算、转移支付等功能。八是完成好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加强干部管理,激发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在干部中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报岗,公开竞聘”的上岗办法,根据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特点,设立农业农村、安全生产等工作岗位,由干部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主动进行报岗,然后在乡村两级干部会议上公开述职,由全体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公开投票选择上岗人选,使干部都能分配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上。通过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全体干部的具体工作职责,杜绝了推诿扯皮、责任不清、工作岗位错位交叉的不良现象,使“能上能下”成为主题,激活了干部职工的流转。

其次是创新激励机制,严格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实际制定了干部考勤制度、干部学习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干部包村工作制度、计划生育工作奖罚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奖罚细则,将干部职工的工作情况与绩效工资、奖金福利相挂钩,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干部在圆满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后,进行通报表彰,并按照制

度予以相应的经济奖励。对于出现延误工作,未按时完成任务和造成不良影响的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罚。激励机制的完善极大地增强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杜绝了乡镇干部经常跑班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由街道党工委提出,在全体干部中开展争创“复合型、服务型、创新型、主动型、勤政型”新五型干部活动,针对每位干部存在的问题,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一对一进行帮助谈话,诫勉干部进一步完善自我,积极投身工作,培养全体干部立说立行、言行一致的工作态度。同时街道党工委明确指出了“四个做到”,即:要求党员做到的,村干部必须先做到;要求村干部做到的,街道干部必须先做到;要求街道干部做到的,班子成员必须先做到;要求副职领导做到的,党政“一把手”必须先做到。

四是在村干部的管理上,实行40%绩效工资制,每年均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分解下达的任务指标,制定考核细则,由班子成员组成工作组对村干部进行年终考核,并邀请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进行评议,对于在考核评议中前十名和单项工作突出的行政村均予以经济奖励。考核评议居末位的或主要工作被一票否决的村集体,村干部不仅会被扣减绩效工资,而且必须在乡村两级干部全体会议上作表态发言。这一办法有效解决了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三)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激发活力的干部任用机制。坚持把“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这一机制长效化,不断完善和创新激励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工作责任,打造一流业绩。

二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驻村工作机制。班子成员包片负责,驻村干部具体实施,制定了《干部驻村工作制度》,使驻村干部从原来的“催粮要款、刮宫引产”转变为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生产技术的指导员和致富信息的传递员。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排查和调处矛盾,定期调查研究,问计于民,了解群众所需,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措施。

三是引导村民自治,实现快速发展的农村民主管理机制。在农村综合管理上,既要遵循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要求,但也不能完全放开,而是将过去的“强制干预型”变为“引导型”,通过政策宣传、村两委领导、党员示范、典型带动、项目推动等方法,保持农村发展民主化、法制化和可持续化。

四是内涵丰富的便民服务机制。主动定期公开党务、政务信息,提供方针政策、致富信息、法律法规等咨询服务,依法开展行政许可。

五是驻办事处各企事业单位实行双向管理机制。各单位在业务上受其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行政上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班子成员分工的不同,

负责具体联系和监督管理,并通过对企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工作实效进行考核、人大代表评议以及与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协调沟通来进行节制和领导,指导各单位开展便民服务,发挥业务职能。

(四)解决“干成什么”的问题,推进全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准确把握乡镇职能转变的趋势和实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核心,全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得到彻底扭转,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三、在乡镇职能转变方面的建议

1、实施机构改革,整合行政资源,从县到乡镇建立归口统一,职责明确,能够衔接顺畅的机构,解决职能交叉错位、缺位的问题。推广在乡镇干部队伍管理和农村民主管理方面的典型经验。

2、在拓宽服务范围的同时,强化乡镇一级的职能权限,减少在农业农村综合管理中制定规划、落实资金和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掣肘。

3、建立乡镇干部学习培训机制。一方面是能够走出去到先进地区或农业农村发达省市考察学习,不断拓宽乡镇干部的视野,更好地服务“三农”。另一方面,针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对乡镇干部进行轮训,使

乡镇干部在把握政策方向、熟悉法律法规、适应乡镇职能转变进程等方面有效提高。


第三篇: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范文及格式2

我省太行山区脱贫致富的一个有效实践

——平山县“万人搬迁迁扶贫工程”成功范例

校学生会

在我省太行山、燕山深山区的一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方式落后、社会发育滞后,人口与土地、人口与自然矛盾十分突出,普遍存在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等“五难”问题,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非常困难,常规扶贫措施收效甚微,这些地区是扶贫开发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彻底解决这些地方群众的出路问题,我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探索扶贫移民搬迁的路子,实践证明,扶贫移民搬迁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从20xx年起,把移民搬迁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四大扶贫项目”之一,认真抓好落实。20xx年省政府又把扶贫移民搬迁列入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省扶贫办、发改委和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河北省农村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实施意见》。20xx年初,河北省人民政府又颁布实施《河北省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08—20xx年)》。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进扶贫移民搬迁工作。

据统计,仅从20xx年到20xx年,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069.7万元,完成了10311户、37374人的搬迁任务。扶贫移民搬迁项目的实施,切实解决了移民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发展经济门路大大拓宽,经济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使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达到了群众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良好效果,成为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亮点。

平山县作为我省太行山区扶贫移民搬迁任务较重的县,多年来,一届政府接着一届干,思路清晰,真抓实干,探索和总结了一条扶贫移民搬迁的成功之路。平山县位于冀西太行山区,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即便到了本世纪初,该县仍有贫困175个,贫困人口11.5万人,其中人均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8万人,625元一820元的低收入人口3.5万人。从20xx年开始全县实施“万人搬迁扶贫工程”,截止目前,全县投入并整合各类资金1.25亿元,搬迁人口3191户,10126人,使一大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善,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

展,引起多方关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一、实施“万人搬迁扶贫工程”的起因

平山县“万人搬迁扶贫工程”是县委、县政府多年来扶贫开发政策的延续,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积极探索。最直接的原因是19xx年和19xx年两次特大洪灾在乎山县的领导干部中引起的震动。在这两次洪灾中,全县因灾死亡104人。对人民群众生命的痛惜和生存环境的关注,推动了一次全县范围的特困人口生存状况摸底调查。县委、县政府组织带领扶贫、民政、发改、财政、公安、土地、水利、交通、卫生、教育、电力等十几个部门,深入平山县最偏远的山区乡村调查了解情况。此次调查历时3个月,行程2000多公里,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全面掌握了平山县特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在全县24个乡镇,717个行政村,1042个自然庄,45万人口中,涉贫的有13个乡镇,121个行政村,257个自然庄,总户数3191户,总人口10126人。这些贫困村人均耕地3—4分,大多是坡岗旱岭,草帽田,地处偏僻,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人均收入不足500元。主要表现在水、电、路、讯、医“五难”问题上:

(一)人畜饮水困难。全县共有9个行政村,8个自然庄,涉及525户,1635人。饮水最为困难的是北冶乡清风村的榆林会自然庄,全村26户,116人,只能靠2个水窖吃水,遇到干旱,水窖无水,只能到5里外的河沟取水。大部分村庄为季节性缺水,旱季需到3里外的地方挑水,缺水时间最长的达半年以上。

(二)用电困难。全县共有8个自然庄,涉及36户,98人。主要分布在王坡、孟家庄、杨家桥三个乡镇。王坡乡的冷泉村萝卜夹自然庄、沿庄村马圈沟自然庄、二青炭马沟自然庄,孟家庄镇北坪村西沟自然庄、杨家桥乡河西头村的黄毛沟自然庄在20xx年前没有通电。

(三)交通困难。全县有4个行政村和27个自然庄不通公路或路况极差,涉及449户, 1510人。其中有19个自然庄,211门,不仅不能通汽车,甚至不能通行三轮车。还有个别自然庄的出路,只是一条羊肠小道,连自行车也不能通行。

(四)通讯缺失。多数贫困村,由于地处偏远,缺少电话、手机等现代化通讯手段,电视收视困难,信息闭塞。

(五)就医困难。居住在大山里的上万群众,看病就医困难。很多村庄都是医疗白点村,不仅没有卫生室,连个乡村医生也养不住。多年来,这些贫困村始终没有摆脱“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不到10%的人口享受着全县80%左右的救灾粮、救济款,迫使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对特困人群实施搬迁的决策。

二、实施“万人搬迁扶贫工程”的原则和基本形式

搬迁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经过多次摸底,反复论证,平山县逐步制定并完善搬迁原则,即: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鼓励搬迁,迁留自愿;区别情况,分类安置;政府补偿,自力为主;指令安排,项目扶持。这个模式主题明确,内容全面,切合实际,便于操作。

据了解,该县对特困户实施搬迁的具体方式主要由以下几种:

(一)自然庄向主村搬迁。考虑到行政区划与当地生活习惯,主村有接受能力的应以此 方式为主。在整个搬迁工程中,这种方式最受群众认可,搬迁人数达到1917户,6211人。

(二)异地“插花”安置。插村安置是将人口较多的自然庄及行政村的群众分散转移至生存条件较好的乡村。安置地点以平山、回舍、岗南、温塘、大吾等平原、丘陵区乡镇为主。这也是一个重要形式。平山县以这种方式安置217户,665人。

(三)异地搬迁建安置小区。在土地宽广的乡村选址征地,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土地开发及饮水、交通、电力、通讯等项配套工程,建设安置小区,将34个自然庄的群众集中搬迁安置。目前投资2507万元共建6个小区,安置搬迁群众1053人。

(四)几个自然庄合并建新村。古月镇玉皇阁村原有42户,125人,分散在6个自然庄, 集中搬迁建了新村。东回舍镇新升村也是由深山区4个乡镇,11个行政村的37户,146人集中迁建。

(五)本乡镇内“插花”安置。由所在乡镇负责将一定数量的搬迁户安置到本乡镇条件较好的村。

(六)迁居县城。对愿进入县城的,政府在农转非、购房、经商、办企业及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

(七)投亲靠友。对亲友能帮助找到搬迁地点的,不论县内外,均给予支持和帮助。

(八)敬老院安置。对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由所在乡镇负责安置至乡镇敬老院。

三、实施“万人搬迁扶贫工程”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搬迁政策。本世纪初省里对移民搬迁政策还没有统一制定时,平山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一是对搬迁户给予建房材料补偿,3人以上的每户5000元;2人以下的每户3000元。特困户在原有基础上可每户增补500—1000元。二是对接收安置村按每人不低于3000元的项目资金给予扶持,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搬迁户的建房工作由接收安置村负责组织协调,帮工帮建。四是搬迁户与当地村民在宅基地、责任田、用水、用电、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同等的待遇。五是搬迁中需要各职能部门办理的各种手续,由各有关部门负责,免除一切费用。六是搬迁户的住房安置应充

分利用原有的学校、仓库等集体设施,也可购买农产旧房。七是凡有条件搬迁进县城的,政府负责协调购买住宅和商业用房,并转为城镇户口。八是迁出地乡镇要切实负责,搞好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工作。随着省移民搬迁补助政策的变化,我县对搬迁户的补助标准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搬迁方式。20xx年以前,平山县在搬迁形式上主要采取了自然庄 向主村搬迁、本乡镇安置、异地安置、建安置小区等四种形式。20xx年又突破了政府指令性安置为主的做法,实行了搬迁户与安置地自由对接的方法,政府做好协调服务。群众往哪里搬、建不建新房完全尊重搬迁户意愿,因村制宜、因户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一种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搬迁户、安置村的积极性,加快了搬迁进度,提高了搬迁效果。

(三)实行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

一 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主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民政、扶贫、计委、财政等14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县人大、县政协将此纳入重点视察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和实地考察。县四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搬迁安置乡村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带头为搬迁户捐赠款物。二是建立齐抓共管的落实机制。县委、县政府年年将此纳入重点工作和政府承办实事,并作为对有关乡镇和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包村包户责任制,明确奖惩,定期督导,限期完成。三是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组织县直部门、厂矿企业和全县公职人员积极捐款捐物,并为搬迁群众提供车辆装备,帮助他们修建新房。

(四)拓宽多方筹资的筹措渠道。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必须有可靠的资金保证,打破资金短缺这个瓶颈,是扶贫搬迁工程顺利实施的重中之重。在扶贫搬迁工程中,平山县就明确了资金筹措的思路。当时县财政仍然是吃饭财政,单靠政府出钱力不从心。靠多条腿走路,拓宽筹资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适度集中政府专项资金。将扶贫、以工代赈、救灾、水利等专项资金进行适当集中,捆绑使用,统一用于安置费用。按项目资金对安置村给予扶 持,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积极筹措社会资金。搬迁户的搬迁补贴资金由县直各单 位分包负责,广泛发动单位干部职工捐款捐物献爱心,全程负责搬迁户的搬迁安置。仅20xx年,县直各单位捐献搬迁户的补贴资金就达100多万元,全部直发到搬迁户手中。各安置乡镇除妥善做好宅基地、责任田落实工作外,还全力筹措资金、粮食、衣物用于安排搬迁户的临时生活。三是发动群众集资。一方面动员搬迁户树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思想,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筹措建房资金。

同时为了减轻搬迁户建房的资金压力和负担,接收安置的乡村主动组织当地干部群众为搬迁户建新房出入出力。四是争取上级支持。由于“扶贫搬迁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保护省会饮用水源、防灾减灾救灾等项目密切相关,经过争取,各行业单位共投入扶持资金3350余万元。

(五)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万人搬迁扶贫工程”从决策到成功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 就是参与此项工作的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带着对人民群众强烈的感情全力以赴做工 作。省市扶贫等部门领导多次深入到县乡村检查帮助扶贫搬迁工作,先后投入资金3050万元。主管副县长韩晓瑞是个年逾50的女同志。在几年的搬迁工作中,翻山越岭走遍了所有的搬迁村庄。县民政局长刘联平在山区乡镇工作过多年,对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极为熟悉。积极争取优惠政策,筹措资金保证扶贫搬迁工作的顺利实施。县扶贫办副主任付树芳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并对负责验收的搬迁项目严格把关,不徇私情,保证了搬迁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古月镇玉皇阁村村长梁元元把全部身心放在了搬迁上,组织户主开会50多次,带头垫资,找亲朋好友借钱,预拨建房材料,把6个自然庄实施整体搬迁,建设了一个功能齐全、居住舒适的搬迁小区。正是有了一大批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感情的基层干部,扶贫工作才能得到有效地推进,取得不俗的成绩。为动员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搬迁工作,平山县组织工作细致,协调联动,深入到村,落实到人。通过动员会、现场会、制作专题片、组织群众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实施这一工程的目的、意义、政策标准及工程实施中的先进典型。使搬迁扶贫这一民心工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四、实施“万人搬迁扶贫工程”的效果和意义

改变特困人口的生存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最根本的是改变他们的生存生活环 境。生存生活环境改变不了,一切就无从谈起,这就是“万人搬迁扶贫工程”的意义所在。

(一)有利于特困人口观念的更新。由于特困人口集中生存在深山区,信息闭塞,也阻挡 了特困人口观念的更新,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步伐。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精神扶贫、文化 扶贫,没有观念的解放,帮助他们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因此,必须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从交通、通讯、文化等设施的改善人手,实施换脑子工程。观念改变了,思想意识更新了,我们的扶贫工作才是找到了最佳切入点。因此,搬迁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

(二)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平山县的特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最落后、最偏僻的深山区,自 然条件恶劣。由于贫困,多数群众抗击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到旱灾口粮难

以保证,饮水更加困难;遇到洪灾,耕地被毁,且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淤积的危险,生命安全经常受到威胁。发展更无从谈起。同时,在小康建设的进程中,其他地区的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平山县东西部差距不断拉大。因此,首先要改善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而搬迁是最有效的方式。

(三)有利于特困地区生态平衡。由于贫困,特困地区人口流失现象严重。年轻一代稍有头脑的采取种种形式往山外跑,致使特困人口老化现象非常普遍。观音堂乡磨子沟年龄最小的也在50岁以上,许多自然庄多年来没有结婚迎娶。人口结构的严重失衡,使这些贫困村庄缺乏生机,与外面的世界反差极大。由于贫困,为保证基本的生存,只有上山砍柴垦荒,甚至乱砍滥伐,以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林木逐年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如果实施搬迁,对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非常有利。

(四)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平山县的特困人口所在地都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这里的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过重大贡献,党和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他们尽快富裕起来。通过扶贫移民搬迁,使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收入得到明显提高,并增添了强大的发展后劲。北冶乡清风村、东沟村,孟家庄镇的石板村,平山镇的北白楼新庄子。这些村搬迁前人均收入不足600元,搬迁后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北白楼新庄子32户 就有28人外出打工,3人开大理石矿,2人搞养殖和加工业,平均每户有一个外出挣钱的。赵怀保一家搬迁前由于洪灾伤亡2人,房屋财产全被冲光。搬下来后,筹措资金上了一套锯细木板设备,每年收入1万多元,人均增收2000多元,大家齐夸党的政策好。

五、问题与建议

平山县成功实施“万人搬迁扶贫工程”,为我们改善和解决特困人群生存状况开辟了一 条新路,给我们很多启示,对全省实施《河北省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08—20xx年)》有积极借鉴意义。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顺利实施,需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土地问题。实施搬迁后,搬迁户的口粮田、宅基地、责任田还需要很好的解决,但就目前的土地政策而言,困难甚多,影响了搬迁户安居乐业,脱贫致富的进度。

(二)资金问题。尽管平山县为搬迁资金尽了很大努力,上级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但就 搬迁安置的补偿标准与实际所需费用相比,差距很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搬迁进度。

(三)搬迁户与当地群众的融合。由于观念、行为习惯,包括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搬迁户 与当地群众的融合难度较大,需要引起各级干部的注意。同时,搬迁户占地和生

活,对接收地的群众,也有一些利益上的影响,如何补偿,也应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做到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还需要下大力气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建议当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谋划,积极推进,进一步做好搬迁扶贫工作。搬迁扶贫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有近期目标,更要有长远眼光。改善特困人群的生存状况,应该从工程开始就考虑到搬迁群众的致富问题,搬迁与开发治理相结合不失为一条较好的途径。在平山县,特困人群居住的很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在实施搬迁扶贫的同时,平山县就开始积极探索搬迁工程与矿产开发、绿色产品生产、旅游开发相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矛盾,实现了合理置换。但从整体上实现搬迁与开发治理有机结合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

(二)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指导搬迁工作,整合资源,完善政策,实现最佳配置。“平山经验”对太行山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些成功做法值得借鉴。我们应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太行山区扶贫力度,发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关注扶贫工作。同时,搬迁不单纯是一个扶贫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实现搬迁与防灾救灾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拼凑,而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高效整合。如果不与防灾救灾结合,就显得势单力薄,只有与防灾救灾结合起来,才能“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财”,顺势而为,进一步实施搬迁工程。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搬迁工作的新途径。希望省市有关部门在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上给予有力指导和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倾斜。“万人搬迁扶贫工程”,推动了平山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是,由于当时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滞后,资金缺乏,尤其是安置小区,房子盖起来后,通水、通电、通路还需要一大笔资金,一些必需的基础设施由于资金缺口较大,难以顺利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从平山县实施此项工程的过程来看,如果搬迁伊始就较好地实现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可能效果会更好,少走弯路。

本文为石家庄经济学院20xx年度大学生科技活动周民生调研课题《关于****的调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MS18。

课题负责人:***,男,石家庄经济学院学生会主席、06级本科生,Email:******。 课题组成员(限填前5名):***、***、***、***、***。

指导教师:***,男,石家庄经济学院**学院副教授。

更多相关推荐:
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范文及格式2我省太行山区脱贫致富的一个有效实践平山县万人搬迁迁扶贫工程成功范例校学生会在我省太行山燕山深山区的一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方式落后社会发育滞后人口与土地人口与自然矛盾...

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范文12月x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一行赴同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湖南省发改委、“两型办”、政府研究室等部门就“两型”建设的推进…

调研报告范文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大学生调研报告题目重庆市彭水县水污染现状调研区域重庆市彭水县姓名张敏指导教师高瑞娟系别工商管理学院专业连锁经营管理时间20xx212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院团委制重庆市彭水县水污染现状作...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20xx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方案范文39库整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

调研报告范本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状况调研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组摘要本报告对中央政府采购以及26个省直辖市政府采购信息的公开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可公开获取的协议供货成交价格中央国家机关批量集中采购的成交价...

基层调研报告范文

基层调研报告范文基层gt调研报告gt范文一7月9日至7月13日根据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意见由张某某沈某某丁某某秦某某陆某某组成5人调研小组在组长张某某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调研提纲上的有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

调研报告的范文

调研报告的范文gt调研报告的gt范文一为了改造提升玉林城区各大专业市场重塑玉林商贸形象促进玉林商贸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由区建设局牵头工商gt税务派员参与组成建材市场调研工作组于11月25日27日...

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范文及格式3解决城市拆迁中商户利益受损问题的建议***学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做到“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省委书记张云川指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赣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章江和贡江的环绕下,这里处处显示出山的秀气和水的灵气。与带队老师和其他队员一起,我们对赣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对于长期待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的我来说,此次调…

整理精品调研报告范文及格式3

。。。。。。。调研报告范文及格式3解决城市拆迁中商户利益受损问题的建议***学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做到“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省委书记张云川指出推进社会主…

调研报告的写法及范文

调研报告的写法调研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研报告关于的调研报告调研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3篇3篇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3篇3篇企业调研报告范文一按照关于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查问卷工作的通知组部发年号要求我们对照调研提纲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

政府调研报告范文(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