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后感

时间:2024.4.27

《爱弥儿》读后感

——我们应当怎样“自然的教育”

《爱弥儿》是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一本经典教育学名著,也是我认为我读过的

最有启发性的教育书籍。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书中

他虚构了一位孩子爱弥儿,并且从爱弥儿的婴儿时代一直到儿童时期、少年时期

一直写到他结婚也成为了一名父亲这个过程中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方法。我之所以

认为这是一本非常启发人的书,在于书中他介绍的并非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反

而用批判的语气指出了传统教育方法的弊端和造成的后果,而且还为我们介绍了

一种“自然的教育”,我认为这本书中“自然的教育”贯穿了全文。看完这本书

后我有很多片段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和启发。下面我来针对

这些片段简单的说一说。

在“婴儿时期的教育”这一章节中,作者写道:

生命开始的时候,婴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还处在沉睡的状态。感觉是他知识

的唯一来源,他什么东西都想去摸一摸、弄一弄。这时,你千万不要去组织他,

因为这样他才能学会用看、摸和听的方法;他才能体会到看和摸的区别;他才

能了物体的冷热、软硬、轻重、大小,从而慢慢感觉到物体种种不同的性质。

我们都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才能懂得远近的概念。因此,应该让孩子

常常走动,使他们学会判断距离。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周末在自然博物馆当志愿者时的一个情景,在自然馆里我

和一位同学负责协助小朋友画自己喜欢的面具,这时我们就看到了不同家长的不

同教育方式。有的家长就全程在旁边陪着孩子一起画、一起上色;有的家长鼓励

孩子自己动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只要是自己做的,即时颜色很不符合常理

也是好作品,重在动手的过程;还有些家长孩子还没画两笔就开始批评这样画不

对,那个颜色不好,最后的结果是把孩子批评的没兴趣了,最后干脆抢过来成了

家长画完的了。正如卢梭的这段话说的一样,千万不要阻止孩子,只有自己去画

了,才能了解颜料的特性,知道自己动手的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孩子的

好奇心时千万不要阻止孩子或者批评孩子,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实践是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唯一基础”只有实践过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概念,即时有些做法孩子做的

是错的,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因为知道了教训才能避免再次犯错,在教育过程

中,我认为重要的不是让孩子一开始就不犯错误,而是记住不犯同样的错误。

大多数人相信洛克的理论:以理性去教育孩子。但在我看来,理性教育只能

教出更傻的孩子。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了道理,那么,接受教育就没有必要了。

洛克的错误是:把目的当成了手段。

我对“把目的当成了手段”的理解是这样的: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孩子犯了

了一个错误,作为老师,我们教学的目的毋庸置疑就是让孩子们从错误中明白道

理和教训,但是在传统教育中,我们确实太过于关注让一个孩子认错了。其实大

部分时间,孩子们及时真的认了错,说出了“这件事是我的不好,我不该怎样怎样”他们也不知道错误的真正原因。孩子就是孩子,要让他们说出超出自己年龄理解范围的话来,那么我们得到的结果只有一个——教会了他们说谎。而孩子还是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的,因为他们没有懂得反思,并且他们知道,只要再次说出那几句违心的道歉的话来,事情就可以过去了。所以此处我要引用卢梭的“三个不要”:

不要对他们进行任何言语教训,让他们从经验中得到教训;

不要对他们施加任何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究竟错在何处;

不要让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为他们还没有善恶的观念,不知道冒犯了你。 "孩子最容易忘记的是简单的说教,记忆最深的是亲身实践”,只有让爱欺负人的孩子真正体会到被人欺负的滋味,他们才知道别人的不好受;正如孩子打坏了家居不要着急为他添置,让他自己感到不方便,下次就不会再做这样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了;而对于不写作业的孩子,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立刻体会到没有及时的练习,考试就是会没有理想的成绩,这比说教有用的多吧。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资,我们一定要在对他特有的天资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他的方法施以教育。因材施教,才能使付出获得回报。令人尊敬的老师,要谨慎啊!去探索大自然吧,去了解你的学生吧,让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生长,仔细地观察它,不要束缚它。

正如之前所说的,最好的教育即时“自然的教育”,那么我想,因材施教就是一种自然的教育方式之一,依据每个孩子自身的、自然的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育,是尊重个体自然性的一种教育方法。所以作为老师,在教育过程的最初阶段中我们要做的不是给孩子施加所谓的道德教育,甚至传授知识的重要性都很小,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用心灵去关注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同时尽可能地让他的心灵只关注快乐和玩耍。找到孩子身上最真的东西并把它挖掘出来,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闪光点。而知识,我们并不是不去教育,而不是在孩子童年的时候进行,因为有些知识孩子长大后自然便会明白了。正如作者所说的“你要明白有舍才有得,童年时期所谓的浪费时间,长大后会加倍地收回来。”

爱弥儿的知识不多,但他都属于他自己的,而且,没有一知半解的成分。在经过透彻了解一些事情后,他明白了,虽然有许多的食物是他目前无法了解的,但将来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有更多的事物是他永远也不能了解的;还有无数事物是任何人都不能了解的。

了解完“自然的教育”在最初阶段应做的事情,那么就要到了传授知识的阶段了。这段话让我想到,有些我们在上学阶段学到的知识现在也许都已经忘了不少,因为那些公式定理之类的我们为了考试背下来的东西到现实的生活中也完全用不上。但是类似圆是怎样画出来的、土壤泡在水里会出现的分层现象这样的知识我们却记得非常清楚。这说明了两点,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比结论重要,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孩子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思维开阔,头脑聪敏,能够随机应变。其次,学习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我们要找到最直观的方法来让孩子学习,这样孩子们得到的知识才是经过透彻的了解的,没有一知半解的成分在里面,自然也会记得牢固。

通过何为自然的教育,在教育的不同阶段我们应该进行哪些类型的自然教育这些方面我简单探寻了一些作者要向我们表达的新的教育理念,最后我想,自然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帮助孩子顺利的成长、使他们生活的更有意义,最后我想

以卢梭在全书开始部分写下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人终归是要死的。所以,我们的重点不是预防孩子的死亡,耳饰教育他们如何去生活。生活的意义并不等同于年龄的大小,关键在于对生活的感悟。有些人虽百岁而终,如果生活没有意义的话,也是空活一世,生命的长短也就变得毫无价值可言。


第二篇:《简·爱》读后感


你以为我穷,不漂亮,就没有感情吗?

如果上帝赐给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于离开我的!

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

可上帝没有这样做,

但我的灵魂能够同您的灵魂说话,

仿佛我们都经过了坟墓,

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内心的,为数不多。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读过一遍《简爱》后的我,有幸在文学鉴赏的兴趣课上,欣赏到了电影版的《简爱》。

喜欢看这些老片子的另一个原因是,能从这些片子中感受到很original的老欧洲贵族文化气氛,这种气氛在现在的影片中,是感受不到的。即使是反映同一主题的.一个时代的电影,文化老片子中无处不在的original让你深深的着迷。

那个时代贵族的清闲和优雅,即使是社会最底层的贫民,也是服装整洁,知书达礼这就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这些都是现在的电影怎么刻意也刻意不出来的.优雅, 来自于文化的沉淀,不是一代两代的文化能够沉淀下来的,这种气质和财富无关,是纯粹的文化沉积,一个有这样 文化沉淀的人即使沦落成乞丐,他也会优雅地去乞讨,这就是曾经的贵族.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 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罗切斯特先生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认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和那颗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心灵,使得罗切斯特 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流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虽然我觉得小说最后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肤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爱,毕竟在当今社会,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 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的共鸣。

《简爱》就是这么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更多相关推荐:
《爱弥儿》读后感

读爱弥儿想到的久闻爱弥儿文笔异常优美感染力极大传说康德每天不管天气怎么样都要按时散步以致当地居民根据他路过自己门前的时间来对表但他只有几天扰乱了时间表那是爱弥儿扰乱了他平静的内心他还说爱弥儿得读几遍因为初读时受...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沈亚萍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提出一...

《爱弥儿》读书心得

爱弥儿读书心得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

爱弥儿读书笔记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读书笔记之爱弥儿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罪过很沉重的一个词久久浮现在我的脑海在本书中卢梭通过其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

爱弥儿读后感及相关研讨

爱弥儿读后感及相关研讨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

《爱弥儿》读书心得

读爱弥儿有感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影响深远其他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王永兴崔黄口中学爱弥儿读书笔记一本书概况刚开始读爱弥儿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所有关于具体教育内容的东西用笔画出来它所宣扬的自然的教育是那么的符合自然的天性可是越划越觉得不对劲读完上卷...

《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写于1757年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全书共分为5卷爱弥儿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

专题三: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爱弥尔读后感卢梭主要著作间的关联思路任何一个学者他的思想主张不可能是孤零零的一定与他的成长背景兴趣与专长比如洛克曾经学医精通医术所以他的教育漫画中非常重视儿童的体质许多关于身体养育的论述生活时代背景政治立场...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姓名刘利清学号11106015028班级11英语5班卢梭的爱弥儿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

爱弥儿读后感(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