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

时间:2024.3.3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天时(1)不如地利,地利(2)不如人和(3)。”三里之城(4),七里之郭(5),环(6)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21)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⑽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⑾民不以封疆⑿之界,固⒀国不以山溪⒁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⒂者多助,失道⒃者寡助;寡助之至⒄,亲戚畔⒅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⒆君子有⒇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⑴天时: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⑵地利:指适宜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⑷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三里,外城七里

⑸郭:外城

⑹环:包围

⑺池:即护城河

⑻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委:放弃

⑽去:离开

⑾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⑿封:划定的边疆界线

⒀固:巩固

⒁山溪:地势

⒂得道: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失道: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⒄至:极点

⒅畔:通“叛”,背叛

⒆故:所以

⒇有:或,要么 (21)然而:既然这样,那么 译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周围三里的城,七里高的城墙,(敌人)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敌人既然)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守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锐利,装备盔甲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抛弃城池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的流动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坚固锐利。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达到极点,(连)族内族外(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

达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凭借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被族内族外背叛的人。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去打仗就罢了,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亚圣”。他提出要“与民同乐”,要“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简析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二三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解析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

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战必胜矣”的主要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整体把握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很有说服力。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双重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作者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史实和现代事例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5.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6.抗日战争中,共 产 党得道多助,日本侵略军失道寡助

7.拿破仑

【读解】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 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如我们在注释中所引, 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但 他并没有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 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 军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 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开放,要提高自己的国力,让老百姓安居炙业。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那就必然会出现孔子所说的那种情况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各国人士 都来申请留学,申请经商,甚至携带妻子儿女前来申请移民定居 哪里还用得着“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赶也赶不走啊。

(一)关心国家大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二)社会责任感

积小恶必成大恶,积小善必成大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三)政治社会问题道德化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四)追求真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天变不足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第二篇:孔子与孟子的名言


孔子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7.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18.德不孤,必有邻. 1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2.君子周急不继富.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6.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42.食不语,寝不言. 43.寝不尸,居不容.

44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5未知生,焉知死? 46过犹不及.

47.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5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5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5.言必信,行必果.

5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

5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2小不忍,则乱大谋. 6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4.君子忧道不忧贫. 65.当仁,不让于师. 66.有教无类.

67道不同,不相为谋. . 68.既来之,则安之.

6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译文】(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 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

(1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15)“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译文】 “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17)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

更多相关推荐:
孟子的名言名句

孟子的名言名句1彼一时此一时也2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5尽信书不如无书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7人不可以无耻8仁人无敌于天下9仁者荣不仁者辱1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孟子经典名言

孟子经典名录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

孟子的名言名句

孟子的名言名句1彼一时此一时也2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5尽信书不如无书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7人不可以无耻8仁人无敌于天下9仁者荣不仁者辱1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孟子名言

孟子名言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尽信书不如无书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名言大集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孟子名言名句

孟子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济天下孟子尽心上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齐桓晋文之事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孟子名言集锦

孟子名言集锦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

004孟子的名言40句

孟子的名言401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译文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

孟子名言精选

孟子一识记名句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5其进锐者其退速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惟仁者宜在...

孟子名言

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4...

孟子名言百句(六、修德)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

孟子名言

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贫穷...

孟子的名言(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