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

时间:2024.4.13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xx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当代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古诗类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古文类

《千家诗》《诗经》《孝经》《易经》《论语》《礼记》《尚书》《春秋》《战国策》《老子》《庄子》《韩非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 《大学·中庸》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吕氏春秋》《楚辞》《忍经》《金刚经》《资治通鉴》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格言联璧》 《百家姓》《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六韬·三略》《百战奇略》《龙文鞭影》《呻吟语》《幽梦影》

《传习录》《智囊》《曾国藩家书》《世说新语》《对联》《闲情偶寄》《梦溪笔谈》《随园诗话》《文心雕龙》《笑林广记》

历史类

《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

其中《文心雕龙》和《龙文鞭影》是教导后人如何行文下笔的,对古文的研究很有帮助。《对联》和《格言联璧》则更像是古文语法。

另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杨氏之子》,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伯牙绝弦》和小学六年级下册中的《学弈》、《两小儿辩日》


第二篇: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 ——《烛之武退秦师》

2.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烛之武退秦师》

4.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

6.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荆轲刺秦王》

7.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荆轲刺秦王》

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荆轲刺秦王》

9.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荆轲刺秦王》

10.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荆轲刺秦王》

11.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荆轲刺秦王》

12.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荆轲刺秦王》

1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荆轲刺秦王》

14.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荆轲刺秦王》

15.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荆轲刺秦王》

16.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鸿门宴》

17.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 ——《鸿门宴》

18.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鸿门宴》

19.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鸿门宴》

2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鸿门宴》

21.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鸿门宴》

22.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鸿门宴》

23.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鸿门宴》

2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鸿门宴》

(二)古今异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 ——《烛之武退秦师》

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

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 ——《烛之武退秦师》

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 ——《烛之武退秦师》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烛之武退秦师》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烛之武退秦师》

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烛之武退秦师》

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烛之武退秦师》

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 ——《烛之武退秦师》

11.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烛之武退秦师》

1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荆轲刺秦王》

1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荆轲刺秦王》

14.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荆轲刺秦王》

1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荆轲刺秦王》

16.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荆轲刺秦王》

17.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荆轲刺秦王》

1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荆轲刺秦王》

1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荆轲刺秦王》

2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荆轲刺秦王》

2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 ——《荆轲刺秦王》

2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或者谦称自己) ——《荆轲刺秦王》

2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荆轲刺秦王》

2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利用某种名义或力

量) ——《荆轲刺秦王》

2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

《荆轲刺秦王》

2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荆轲刺秦王》

27.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荆轲刺秦王》

28.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荆轲刺秦王》

29.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荆轲刺秦王》

3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 ——《荆轲刺秦王》

3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鸿门宴》

3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鸿门宴》

3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鸿门宴》

34.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鸿门宴》

35.沛公奉卮酒为寿(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鸿门宴》

36.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嫁娶的事) ——《鸿门宴》

3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鸿门宴》

3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鸿门宴》

39.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鸿门宴》

4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同前) ——《鸿门宴》

41.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鸿门宴》

4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鸿门宴》

43.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鸿门宴》

4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鸿门宴》

(三)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 ——《烛之武退秦师》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烛之武退秦师》

3.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

4.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烛之武退秦师》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6.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国,指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

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薄弱) ——《烛之武退秦师》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烛之武退秦师》

9.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烛之武退秦师》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烛之武退秦师》

11.既东封郑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烛之武退秦师》

1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 ——《烛之武退秦师》

13.阙秦以利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 ——《烛之武退秦师》

14.与郑人盟 (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烛之武退秦师》

15.因人之力以敝之(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衰败) ——《烛之武退秦师》

16.以乱易整,不武 (乱、整:形容词用作名词,散乱之师、严整之

师) ——《烛之武退秦师》

17.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荆轲刺秦王》

18.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 ——《荆轲刺秦王》

19.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荆轲刺秦王》

20.樊龄期乃前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刺秦王》

21. 又前而为歌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刺秦王》

2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荆轲刺秦王》

23.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荆轲刺秦王》

24.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荆轲刺秦王》

25.皆白衣冠以送之(白: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荆轲刺秦王》

26.士皆垂泪涕泣(涕:名词用作动词,哭) ——《荆轲刺秦王》

27.发尽上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荆轲刺秦王》

28.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荆轲刺秦王》

29.(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荆轲刺秦王》

30.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

告) ——《荆轲刺秦王》

31.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刺秦王》

32.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荆轲刺秦王》

33.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绝: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荆轲刺秦王》

34.非有诏不得上(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荆轲刺秦王》

35.断其左股(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轲刺秦王》

36.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轲刺秦王》

37.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宴》

38.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鸿门宴》

39. 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占有) 《鸿门宴》

40.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鸿门宴》

41.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鸿门宴》

4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门宴》 ————————《荆——《荆——《鸿门——————————《鸿

43.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鸿门宴》

44.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鸿门宴》

45.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鸿门宴》

46.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鸿门宴》

47.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鸿门宴》

4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鸿门宴》

49.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鸿门宴》

5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鸿门宴》

52.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鸿门宴》

53.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鸿门宴》

54.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鸿门宴》

5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鸿门宴》

56.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动词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鸿门宴》

57.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用作动词,偏过) ——《鸿门宴》

58.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鸿门宴》

5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鸿门宴》

6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鸿门宴》

61.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鸿门宴》

6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细谨:形作名,细小的事情;让:动作名,谦让) ——《鸿门宴》

63.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鸿门宴》

64.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鸿门宴》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也) ——《烛之武退秦师》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 ——《荆轲刺秦王》

(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 秦王》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鸿门宴》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 (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 门宴》

(7)亚父者,范增也(……者,……也) (8)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9)此亡秦之续耳(……) (1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宴》

(1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 宴》 2.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 之武退秦师》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于郑伯言”) 秦师》

——《荆轲刺—— ——《鸿门宴》——《鸿 ——《鸿门宴》 ——《鸿门宴》——《鸿门宴》 ——《鸿门——《鸿门——《烛——《烛之武退

③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 ——《烛之武退秦师》

④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 ——《荆轲刺秦王》

⑤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荆轲刺秦王》

⑥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

秦王》

⑦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

王》

⑧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

刺秦王》

⑨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

王》

⑩贪于财货(应“于财货贪”)

⑾具告以事(应“以事具告”)

⑿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应“以沛公言具”)

⒀长于臣(应“于臣长”)

⒁得复见将军于此(应“于此得复见将军”)

(2)宾语前置

①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

②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

秦王》

③籍何以至此(应“以何”)

④大王来何操(应“操何”)

⑤沛公安在(应“在安”) ——《荆轲刺——《荆轲刺秦——《荆轲——《荆轲刺秦——《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鸿门宴》 ——《鸿门宴》————《荆轲刺——《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⑥客何为者(应“为何”) ——《鸿门宴》 (3)定语后置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 ——《荆轲刺秦王》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 ——《荆轲刺秦王》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荆轲刺秦王》 3、被动句

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秦王》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秦王》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4.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退秦师》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武退秦师》

③(烛之武)许之 ④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曰:…… 武退秦师》

⑤敢以(之)烦执事 师》

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秦师》

————《荆轲刺——《荆轲刺——《鸿门宴》 ——《鸿门宴》 ——《烛之武——《烛之——《烛之武退秦师》——《烛之——《烛之武退秦——《烛之武退

⑦(秦伯)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

⑧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荆轲刺秦王》

⑨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 ——《荆轲刺秦王》

⑩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 ——《荆轲刺秦王》

⑾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 ——《荆轲刺秦王》

⑿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 ——《荆轲刺秦王》

⒀每念(之)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荆轲刺秦王》

⒁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 ——《荆轲刺秦王》

⒂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 ——《荆轲刺秦王》

⒃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荆轲刺秦王》

⒄皆陈(于)殿下 ——《荆轲刺秦王》 ⒅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宾语) ——《荆轲刺秦王》

⒆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荆轲刺秦王》

⒇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

21比(于)诸侯之列 ——《荆轲刺秦王》

22为(吾)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23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鸿门宴》 24毋从(之)俱死也 ——《鸿门宴》 2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鸿门宴》 26则与(之)一生彘肩 ——《鸿门宴》 27竖子不足与(之)谋!

28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29加彘肩(于盾)上

30沛公军(于)霸上

31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宴》

32卫士仆(于)地

33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34毋从(其)俱死也

3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36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宴》

5.固定结构

(1)失其所与(结交的同盟者)“所“字结构形式:所+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

(2)将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

王》

(3)岂可得哉(“岂……哉”,表反问,“怎么……呢”)

刺秦王》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荆轲刺秦——《荆轲

(4)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 ——《荆轲刺秦王》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 ——《荆轲刺秦王》

(6)孰与君少长(“……孰与……”, “……比较……哪一个……”) ——《鸿门宴》

(7)何辞为(“何……为”,反问句,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鸿门宴》

(8)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宴》

——《鸿门

更多相关推荐:
粤教版 必修五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鸿门宴》知识点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宋海龙邮箱:duyu0226@163.com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3…

20xx高考一轮复习《张衡传》文言文知识归纳及练习(生用)

20xx高考一轮复习《张衡传》文言文知识归纳及练习五、一词多义1.辟⑴连辟公府不就⑷闻弦歌而知雅意⑸附庸风雅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2.形似酒尊3.一时收禽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2.举孝廉不行3.公车特征拜郎…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12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景翳翳以将入(景,通“”)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眄庭柯以怡颜(怡:)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2鸢飞戾天者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3经纶事务者古:治理,筹划今:政治规律…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3、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

20xx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20xx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弯曲…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则孔子【人物介绍】孔丘(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仲由(前542-前480…

独特 文言文 求职信 范本 原创

求职信敬之阁下滇中之文化春城之盛华滋余之仁心从师十数余载参古今之典籍以益友为吾之模故得修吾才智凝于心阅华夏南北之广博历世事炎凉之多艰增吾之所见修吾心得君有意募处长吾方知以到展露之时阁下操业之多繁睥睨此书信吾实甚...

校本二20xx年新课标二文言文及作文

泰州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校本化练习二班级姓名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

古文式的追悼词

致悼词草稿尊敬的诸位嘉宾乡亲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20xx年11月8日我村德隆望重仁慈博爱热心公益众亲敬仰的老前辈陈大盛同志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晴空霹雳天地同泣陈大盛同志终其一生与人为善以德为本乐于公益殊堪褒扬公元1...

11岁小学生写文言文

11岁小学生写文言文走红六七岁能读诸子百家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近日株洲白鹤小学六年级小学生余晗睿写的一篇文言文作文火爆网络读者们都被惊呆了株洲的一些校长们看到这篇作文后也纷纷点赞他是如何写出这样的文章...

小学经典诗文朗诵稿

经典古诗文诵读之春夏秋冬开场白男合敬爱的老师女合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男合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女合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甲乙男女合穿城小学四三班经典古诗文朗诵现在开始第一篇春之歌甲男春天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春天孕...

文言文(5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