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养生箴言

时间:2024.4.13

静心养生箴言

一、学术源流

箴言:静为躁君。(春秋·老子《道德经》)。

语译:人的心神安静是克服躁动的生命主导因素。

箴言: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十六章》)。

语译:尽可能使心灵神思空虚和排除杂念,一心维护清静,使精神情绪安静恬淡而不为非份之想所躁动。

箴言: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道德经》、《千金翼方·引语》)。 语译:常使心态保持恬淡清净的状况,不作非份之想,人的神气就自然充满,这就是养生的人最佳的健康长寿之药物。

箴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道德经·第十二章》)。 语译:过多的各种彩色炫耀和观赏常可使人眼花缭乱甚或失明,过度的高音声乐多可使人耳鸣耳聋,过多的膏粱厚味饮食常可使人肠胃不舒爽而生病。

箴言:见素抱朴,少思寡欲。(《道德经·第19章》)。

语译:养生的人定要具备恬淡朴素的心神意识,尽量排除非份的杂念和欲望。

箴言: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庄子·天道》)。

语译:心神要恬淡清静,不争名贪利,不为不能做的事。

箴言: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仝上)

语译:水平静无波如镜则更清爽明彻,人的精神心智更要养成如水镜这样清明。

箴言: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①,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仝上)。 注释:

①俞俞:音yu,读虞。平安貌。

语译:心神安静则无非份的作为,??无非份之想则常心身康乐愉快,所谓心身平静安乐者是与经常忧虑和患得患失是不能共处的,所以平静无为的人常能健康长寿。

箴言: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庄子·刻意》)。

语译:心神纯粹天真而无非份的杂念,一心维护心志的恬静而无贪求的杂变,处世恬淡而无过激作为,但亦应随社会人文的正常变化和自然的时令更迭而作出主动反应。

评述:老庄的无为养生思想是强调静心安神。庄子继老子静以养心的思想而发展了静心中当顺时而运动的进步思想。

箴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语译:心神恬静淡泊,不为非份之事,亟力保持元真之气,使精神情志静而安守平淡,这样养生的人病邪就无法人侵致疾了。

箴言: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语译:内养心神而无非份思想杂念,整日以恬淡愉快作为养生要务,以达到自己心安理得为目的,这样就可身形四体不受病邪干预,精神情志也无耗散,则人体寿命常可延长。

箴言: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淮南子·原道训》)。

语译:人的养生常保持心神的清静无杂念,这也是天地间生物的本性。

箴言: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语译:人的心神、情志和精神,如能做到恬淡清静且日能充实的则可因而健壮,如每日躁动不安且损耗多的人则易因而衰老。

评述:上述几节说明:人心神安静乐观,则精神专一而不散,形神一致,因而长寿。因人与自然息息相通,故神气如顺自然则清静而正,悖逆自然则躁动不宁,故四时调养心神也很重要,神气的静躁与生命的壮老密切相关。因身形的孔窍是精神的门户,故制约孔窍以静心神,可常保健康。

箴言: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成。??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三国时·嵇康《养生论》)。

语译:人的身形是靠心神主持的,心神也需要身形来生成。??故养生的人常是要修养品性以保其心神,安实其心神以保全身形的。??善于养生的人,还多能做到喜爱与憎恶不显藏于情感,忧愁与欢喜也不常留止于心意内,对这些七情都恬淡平静而无多感受。??这就真正地做到了清静虚无、泰然以对,很少私心和非份的欲望,且深知名誉地位多可损污德性,故对之常予忽视而不去钻营,也并非是心想得很而强制其禁欲。‘

评述:以上几节箴言,多鲜明地表白了形神互资、互养的养生之道,只有这样的“形神相亲,表里俱济”,才能保健、益身、长寿的。

箴言:和心,少念,静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语译:心神平和,少有非份之念,恬静无忧虑.可先免去扰乱心神、违逆人性的一些麻烦事。

箴言:心与目皆不离我身,不伤我神。(司马承祯《天隐子》)。

语译:心与眼都离不开我身,也不可使之耗伤我心神活动。

箴言:慎动,??人之性常静??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便闭塞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正养此心,使之常清常静,常为性情之主。(明·万全《养生四要》)。

语译:养生之道,在运动身形时也要谨慎适当,??人的性命常需静养??心神常清静无躁则神气安和,神安则生命精神意志都安和,用此常静的方法养生,则人健而长寿,至老死也无大病。??如心思过劳则心神不安,心神不安可引起精神心智皆处于危难状态,此可使人气血皆闭塞阻郁不通畅,身形因而大受伤损,这样的养生法则常可出现灾害。??故正确地保养心神,使它常清静平和,常为人性命情志的主导则人可长寿。

评述:明代万全氏承老庄静神的养生思想,并进而提出“慎动心静”的摄生论点,将我国古代儒、佛、道三派的养生观汇一为“正养此心”为主导。此足见善养生者宜善养心神之重要。但人们应知,静心与动形都必兼重而不顾此失彼,才是养生之正道。

箴言:精神内守,则身心凝定,而无俟①”于制伏之强,如今之静功也。??主理以求静??主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正思虑以养神。(李梃《医学入门·保养说》)。

注释:

①俟:音si读侍、等待。

语译:精神意识守护于体内,则人的身形与心神合凝而安定,这就不需要让心神与身形谁来制伏和强迫谁了,如现今的静养功就能做到这一点。??所谓主理,就是心理以正道无私欲则可达致淡泊清静,有了这个理作主,则人的非正当的欲望消失故心神清静爽快,这就是不强求清静而能自静的作法。??也即是无私或少私的思虑用以养神静心的道理。

箴言:养静为摄生要务。??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为死灰,方为养生之道。(清·曹庭栋《老老恒言·燕居》)。

语译:心神虽主静,但非绝对的静,而是少私少欲,多为正为公的摄生之静。??人的心神意识不可能不动用,好似它是已枯槁的木或烧成的灰一样,而人的心神却需要少私寡欲的静,这才符合摄生之道。

评述:清代曹庭栋养生家在继承前人的“心静”养生思想的前提下,主要认为,心神不用不动是不可能和很难做到的,但须动而不妄动,而须专一不杂,用之不过,这也具有静的含义。曹庭栋的对心静的这一认识的发展,从理论上更合逻辑,从实践上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二、理论特色

1.心主神司生命

箴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春秋战国·《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语译:心对人有何功用?心是人身形脏腑的如君王统治臣民一样的器官,生命中所表现的精神情志和明智,都是由心所出。

评述:古人认为,心主血气的运行衍化,故能产生精神情志等活动以统帅身形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效用,故《内经》中喻之为君主之尊,而为人生命的主宰。中医的理论认为,心神虽由人体精气(先天的父母元气和后天的饮食谷气)所生,但又反作用于精气而主司性命。按现代唯物辨证法来认识,可理解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但精神意识产生后又可反过来促进物质(人体身形)的生化和演变。

箴言:虽神由精气所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明·张景岳《类经·卷一第三》)。

语译:人的心神虽由先后天的精气所生,然而所以能统帅精气而为之主宰并反映出各种不同的运动功用的,则又在于人身形中的心神所驱使。

箴言: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故神凝则气聚,神散则气消,若宝惜精气而不知存神,是茹其华而妄其根矣。(明·袁黄《摄生三要·存神》)。

语译:要使精能蓄聚就得先能养气,要能养气就在于先能有心神生存,故心神对气而言,犹如母之生子。故心神凝静则气才可聚,心神耗散则气亦随消失。养生者若只知视精气为宝贝而不知静存心神,这就好比是只爱惜草木的花卉而忘记或忽视了树根的固本,此无异于舍本逐末的愚笨。

评述:此箴言进一步形象地阐发了,心神是人身形精气的根本之养生道理。

箴言: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春秋战国《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语译:心神主司人精神明智则人的身形脏腑都安康,用这种方法养生则多无病而长寿,直至自然死亡也无多病害。??若心不能主司精神明智,则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都易受到危害,因血气脉道闭塞不通,故身形将大受伤损,以这种方法养生则没有不会遭遇到祸灾的。

箴言: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内经·素问·经脉别论》)。

语译:人的心神之气如果是素质勇健的,则气血畅通而无病;如果是素质怯弱的,则常可因滞着而生病。

箴言: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内经·灵枢·本脏篇》)。

语译:人的意志,可以驾驭精神,收摄魂魄,适应气候的寒温,和调情绪的喜怒。??故心神意志平和则常精神专注集中,魂魄不消散,悔怒等七情不亢进,此则人的五神脏就不会受病邪的侵害了。(神、魂、魄、意、志等可参阅前注)。

箴言: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内经·灵枢·天年篇》)。

语译:人的心神如丧失则将死亡,人的心神相得而健常,则生命可存。

评述:由上述几则箴言,可知《内经》很强调心神对养生的重要性,认为神气对生命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且还明确指出,心神在人体还有抗邪防病的效用,认为心神的壮与弱与发病密切相关,故倡导心神既是生命的主司,也是养生的根本。由此可知,人之欲求长寿者不可不注重心神的维护。

2.心神宜清静

箴言:清静为天下正。(《春秋·老子·道德经》)。

语译:天下事包括人的心神只有清静健运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

箴言: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春秋战国·《内经·素问·痹论》)。

语译:心神清静则神气潜藏于内而安,心神躁动则神气易消亡而多病夭寿。

箴言: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嵇康《养生论》)。

语译:如心神失常躁动于生命中,则人的身形常伤丧于脏腑组织间,这好像君王昏庸在上,国家则动乱于下一样。

评述:人的心神只有清静,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神躁不静,对身形是有很大危害的,此因心神静守有助于神气的潜藏,而心神的躁动则可导致神气的张扬、甚至消亡。

箴言: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金元·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语译:人的神志如过度使用则易劳损,神藏于心为心神,它应以清静为养。

箴言: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劳。唯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清·曹庭栋《老老恒言·燕居》)。

语译:心神清静时固然不可乱动,即使有动也不可妄动,这种动也是静的表现。??用心时戒有杂乱,杂乱则分心,分心则动而劳累。唯只有专心致志则虽用心而不劳累,这是因为情志安定、心神凝聚的原故。

评述:在心神要清静内守的认识上,古养生家是逐渐完善和发展的。老子主张心神应绝对虚无清静。庄子虽承老子衣钵主静,但亦进而认识到心神是静中有动而非绝对的静的。故

他提出“动以天行”(心神静中有动,动则是依自然健常的法则行事的)。否则就会如水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静的。从而使后代医家进而认识到,心静是防神用太过而主张神用专一不杂,其中包括神静不用,神用不过等方面的辨证认识。

3.心神难静易动

箴言: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内经·灵枢·本神篇》)。

语译:人的先天与后天的精元相结合即称为心神或神气,随同心神而出入往来的名为魂,与人精气一道出入的谓之魄,能够主司身形的名为心,心神有所记忆的名为意,意愿的存留称为志,因意志而留存的变化名为思,因思念而有长远打算或希求的称为虑,因为思虑而与某事物相处的名为智力。

评述:本句箴言所称的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精神思维和生命活动都属于心神所主,心神主持生命,识万物,理万机,故心神常易动而难静。

箴言: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色神去,凡动静运用纷纭,神无不去。(陈继儒《养生肤语》)。

语译:现在的人作文时心神耗费,作事时心神耗费,好色贪淫时心神耗费,举凡是心神动静运用时错杂失常频繁,则神气没有不耗损的。

评述:大凡酒、色、财、气,俗务频繁,有的人神去则动,如何能静!?

箴言:心如猿,意如马,动而外驰,不易安定。(陈师诚《养生导引术·呼吸》)。 语译:有的人,心如猿猴时动,意如奔马难驭,心神常动而外泄,不易安定镇静而易衰老促寿。

评述:某些人,尤其是有长年生活经验、形气衰弱、精血多耗、神气失养、阅历万千、思虑无穷的老年人,其心神更易动难静。因神气躁动,不仅损神,且耗伤精气,而有损健康。故对这类心猿意马的人、尤其是老年者,要求其清心静神更为必需和重要。

三、静心诸法

1.寡欲少思

箴言:少私寡欲。(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

语译:善养生者多能做到私心和欲望都很少且能力戒非份的私念和嗜欲。

评述:因私心和嗜欲常扰动心神,抑减神气的清静,故须少私寡欲赖以固守。

箴言:志闲而少欲。(《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语译:善养生的人要意志闲静而少欲少私。

箴言:绝私念以养其心。(明·胡文焕辑《类修要诀》)。

语译:杜绝非份的私念,就可以善养心神,促健康长寿。

箴言:若能清心寡欲,久久行之,百病不生。(明·龚居中《红炉点雪》)。

语译:一个人若能长久地做到心神清静、少私少欲,多可使病痛不发生而体健寿长。

箴言:清静虚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勿顾,非贪而后抑也。(晋·嵇康《养生论》)。

语译:善养生者应做到心神清静、恬淡和平,少私少欲,深知名利地位可伤损品德,故能做到忽视它而不去钻营它,这是心静而不是想追求名利而又强迫去禁止它。深识膏粱厚味的饮食生活可伤害品性,故能做到敢于舍弃而不顾及它,这是心静不贪图享受而不是想享受而又去压抑它。

评述:私心重,嗜欲多,常易扰动心神,破坏心静,故须清静内守,杜绝神气的不必要的负担。明确这点,首要以理收心养心,非贪非欲,才可免强禁后抑而动心耗神。这是很重要的静心的一种措施。

箴言:若不识尽天年度百岁乃去机括①),虽终日闭目,只是一团私意,静亦动也;若识透天年百岁之有分限节度,则事事循理自然,不贪不躁不妄,斯可以却病而尽天年矣。??主于理,则人欲消亡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也。(明·李梃《医学入门·保养说》)。

注释:

①机括:原指弩上发箭的机件,此用以喻治事物的权柄、要素。

语译:养生者若不能辨识其健康长寿的要素,那他虽整日闭目修行,也只是一肚子的私心杂念,从外表看上去似乎恬淡清静,而实际上却心未静而在躁动难安;若已识悟了长命百岁是其心神能节动趋静,则遇到的任何事都能做到循规蹈矩、效法自然的少动多静法则,不贪多、不躁动、不妄为,这样就可以防病治病而健康长寿。??用理智和养生之道来驾驭生命,则可使难消的人欲自消而心神清静喜悦,到这种境界时,你虽不求心神清静它也要自然清静了。

评述:上述几节箴言明显说明:如肥私多欲,心神已妄动难静,闭目养神也起不到静心效用。但如少私寡欲,恬淡虚无,则生趣坦然无躁动,是知以理宁心,则私心杂念易除而神气易静,每使人心旷神怡、却病而长寿。

箴言: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①妄,六者去妒忌。(老子《太上老君养生诀·养生真诀》)。

注释:

①佞:音ning,奸巧诌谀、花言巧语、阿谀奉承。

语译:懂得如何养生的人,要先除六种损害仁德的品性,然后才可以保全性命、益寿延年、度百岁难死。此六害是什么呢?一是要轻视名利,二要禁犯声色之乐,三是对物质钱财不可贪恋,四是对膏粱厚味的饮食要尽量减损,五是根除花言奸诈、阿谀奉承和狂妄自大的品性,六是要除去一切嫉妒忌恨他人的心思。

评述:此六害常惹病伤神夭寿,故六害不除,万箭钻心,神气何能宁静?此诚箴言也。

2.慎养情志

箴言: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春秋·管子《内业》)。

语译:大凡人的生命,必须以欢乐为其主要情志,多忧则生命有失纲纪,多怒则生命有失正常。如常是忧愁、悲痛、愤怒多而喜悦少见,这就谈不上是养生之正道。

箴言:以恬愉为务。(《内经》)。

语译:善养生的人,其情志多是表现为恬淡愉快的。

箴言:和愉??性有以乐也。(《淮南子·傲真训及诠言训》)。

语译:人的情志多应是平和愉悦、情性常是快乐的。

箴言:安神宜悦乐。(明·高濂《遵生八笺》引《孙真人铭》)。

语译:情志喜悦愉乐有助于心神的安静。

箴言: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春秋《内经·素问·举痛论》)。

语译: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神气和顺、情志畅达,营卫之气也得以顺利流通。

箴言: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明·胡文焕《内修要诀》)。

语译:人在喜笑的时候,常感到自己年少了一些;人在苦恼的时候,常觉得自己也衰老了一些。

评述:上述的这一组箴言,都指出,人要喜笑乐观。因为情由神发,主司于心,故静神养生的首要方面,是情志乐观,可安定神气,也有助于排除杂念邪思,它不仅可“乐而忘忧”,还可流通滋润神气,营卫和调、情志畅达,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而去病。故乐观可静心神。

箴言: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春秋·《内经·灵枢·本神论》)。

语译:人的情志须常多喜悦欢乐,这是因喜乐可以安神定志,而心神最怕的是神气焕散而不能内守。大愤大怒则常可使心神迷惑而不能主事以致心乱而多病。

箴言:喜怒过多,神不归室。(《彭祖摄生养性论》)。

语译:喜悦与愤怒太多也不好,因为它都可使心神表达不正常。

评述:这一组箴言指明喜乐虽有助心神安静,但过喜频喜却适得其反,故主张人的情志宜喜与怒调和节制,太过则亦可扰动心神,使神气耗散而不藏,躁动而不静,故《养性延命录》主张“少喜少怒”,而《养生论》则把“喜怒不除”视作养生五难之一。老年人因气血虚衰,性急易怒,更宜节调喜怒而免暴病。故和喜怒是慎养情志的第二大法。

箴言: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内经·灵枢·天年》)。

语译:60岁的人,心气开始衰弱,并常为忧愁悲怨所苦恼。

箴言:积忧不已,则魂神伤矣。(《彭祖摄生养性论》)。

语译:一个人的情志如果经常忧愁累积,则常伤损其心神魂魄而失健。

箴言:多愁则心慑。(南梁·陶弘景《养命延性录》)。

语译:如一个人多愁善感,不堪忧怨,则心神之气减损而弱。

评述:这两句箴言指明,悲忧之人,易躁伤神气,尤以老年人,更易因忧悲伤心,故这些人都宜怡情悦志,保养神气。故去忧悲也是慎养情志的第三法则。此外,由于好恶发于神,言笑出于心,故重视嗜好与厌恶之情,调节言笑频度,也常可使心神清静。

箴言:怵惕”思虑则伤神。(《内经·灵枢·本神篇》)。

注释:

①怵惕:音chuti,戒惧、惊恐貌。

语译:戒惧惊恐、思虑重重则常可损伤神气。

箴言:切切所思,神则败。(《彭祖摄生养性论》)。

语译:思虑频繁,心事重重,神气常易衰败。

箴言:少思虑以养其神。(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语译:因为多思伤神,故宜做到少思虑,少作非份之想,这样就可保养心神。

箴言:人之致思发虑,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语译:人的启思维发忧虑时,每启一种思维,须出一份神气;投注一种虑念,须出一份神气,此如同分火一样,火种愈往下分时则火油愈干愈少而火气也愈分愈小,因之神气愈往下分时则亦精气愈衰竭心神也愈衰损。

评述:上三节箴言,指明思虑也是神气的效用。少思虑则心神平和,多思虑则心神耗散。故养生家主张“少思虑以养其神”。当然,心神是要思考的,这里所指的思虑少,是指不要过份的思虑,也不要非份的思虑!老年人因血气衰弱,心力不济;故更当量力而行,尽量减少不必要、不正常的思虑。所以,此第四法所指的节制思虑也是静心的养心手段之一。

3.耳目静抑

箴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不见可欲??心不乱。(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三章》)。

语译:多种颜色的事物、光怪陆离、看多了可使人眼目模糊难辨;多种声音的传导、五花八门、听久了可使人两耳高低难辨。??故不(或少)见不(或少)闻可(不)引起过份思欲的东西??人的心神才不会为之混乱失静。

箴言: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春秋·庄子《庄子·在宥》)。

语译:不看非份的事物,无听非份的声音,谨保心神的安静恬淡,人的身形将自然完整健康。

箴言: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孙思邈《千金翼方·养老大例》)。

语译:养生长寿的要诀是,耳不听非份的声音,口不讲非份的言语,身不作无益的乱动,心无非份的思念,这些要点都有益于健康长寿,特别是对已老之人。

评述:上几节箴言指出,耳目是心神接受外来刺激的感官,其功能也受心神主司和调节,故耳目清静,则心神内守不劳;耳目躁妄,则心神烦劳不宁,故无视无听的静养可静心神。句中所云“无视无听”,老庄的原意,虽较消极难行,但静耳抑目,善养生的人多是可以做到以避免一些不良刺激对神气的干扰而致保健长生的。

箴言:心b能役神,神亦役心,眼者神游于宅,神归于目而役于心,心欲求静,必先制眼,抑之于眼,使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明·张介宾《类经》)。

语译:人体之心能役使神气,神气也可役使人心,眼能视物是因神气的游动至此而使然,故神气归于眼目而受制于心。如心欲求清静,必须先使眼不妄视,眼目受抑不妄视,则神气归结于心,心清静则心神亦因而清静不妄行了。

箴言: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致,心亦至焉。(清·曹庭栋·《老老恒言·燕居》)。

语译:人的心脏,是神气的居宅。人的双目,是心神的窗户。目光所能见到的地方,心

神也随目光而至。

评述:此二节箴言指明,耳目清静之于神,其中目视尤为重要。此说明目视能累心动神,故静神先必抑目。虽然,开目不能不视,张耳不能不听,但目不妄视非份之色,耳不妄听非份之音,则神气自可安宁清静。

箴言: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养老大例》)。

语译:当人活到50岁以后,阳卫之气日渐衰弱,损耗与日俱增,心神活力也渐减退,对以前的事善忘,对以后的事多处理欠当,每日起居生活多感懈怠无力,计算和授受也多力不从心,视听功能也常减弱不稳定。

评述:此节说明,老年人过50岁后,多心神衰退,目视不明,耳听失聪,如再加妄视妄听,则常烦劳心力,躁动神气,更有损健康,耗散心神,故更宜注重保养。

4.习练静功

箴言: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内经·素问·上古天真大论》)。

语译:善养生者常习练静功,使精气内外交流,独立练功守护神气。

箴言:人之学养生,曰打坐,曰调息,正是主静功夫。但要打坐调息时,便思要不使其心妄动,妄动则打坐、调息都只是搬弄,如何成得事。(明·万全《养生四要》)。

语译:人习养生,其措施一是打坐,一是调息(调节呼吸),这都是习练静功的功夫。但在打坐调息的时候,一定不要使心神胡思乱想而躁动,如心躁动则打坐、调息都只是做样子、是一种自欺的做作,这是不能保健长寿的。

评述:静功是一种静神和调气的养生方法。故静神实为练气的初阶和基础。常炼静功,有清静神气使之内守的效用。实质上,静功有练意和练气的两大目的,是远古静坐、吐纳、调息、服气等法的综合发展。练意即调心,可调理精神,使神气入静。

5.顺应四季变化

箴言:动而以天行。(春秋《庄子·养生大法》)。

语译:心神的活动要顺应自然界四时变化的规律。

箴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去玄改亥)疟①,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乎,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②,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③,奉生者少。(春秋·《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注释:

①(“痃”去玄改亥)疟:(“痃”去玄改亥)音jie读皆,痃疟即指间日疟。

②飧泄:飧音sdn读生,夕食谓飧。飧泄指饮食引起的腹泄。

③痿厥:音weijue读委决。指手足萎弱无力而不温的病证。

语译:春季三个月,是万物去旧生新的时节。此时天地皆生气蓬勃,万物也荣盛欣欣。此时善养生的人应根据春天生发的时气,入睡晚但起床早,起床后在庭院中散步,头发松披、身形放松,使思维生生不息如春气的生发,以生为主不事斩杀,以给予为主不有夺取,以赏赐为主不(扌告)罚戮。这种顺应春季的摄养,即是如春一样是养“生”的措施和理法。如违背这一做法,则将耗伤应春的肝脏,夏季将本暖而变为寒,因之使奉献于夏季的茁壮成长者减少。

夏季三个月中,是万物生长繁殖秀丽的时节,此时天地间的生发之气交融,万物华茂壮实。此时,人也应顺夏长之气而晚睡早起,不厌烦日光,并使情志尽量少怒,使身形的精英茁秀成长,使气孔开放旧气得以外泄,好象对身外之物有所偏爱一样。这就是对夏气的顺应,使身心长壮充实的养生措施。如违背了这些理法,则易耗伤应夏令的心脏,至秋季则易发疟病,使秋收减少,至冬季则易生大病。

秋季三个月内,是万物经春夏生长繁殖后容貌收成已平定的时节。此时秋天肃杀之气急起,地气是秋高天气明爽的转变。善养生的人宜顺应秋气变化而早卧早起,闻鸡起床,使情志安宁,以缓和秋令肃杀的气候,而收敛神气使之内守,如秋气的容平,情志也宜内敛,使

肺气清爽。这都是人对秋令收敛之气的顺应,是人体摄养收藏之道的正常措施。如违背了这些做法,则易使应秋令的肺脏损伤,冬季多发饮食不宜的泄泻并影响到冬季的闭藏减少。

冬季三个月中,是天地间万事万物关闭收藏的时节,滴水成冰地面坼裂而不要扰减阳气的时节。善养生的人此时宜早卧晚起(即次日晚点时候起床),以等待迟出的阳光。此时人顺应冬季的闭藏,宜使情志内藏潜守,好像自己有私藏的意思,也好像己已有收获,应远寒趋温,使皮肌收敛不泄,以免神气外泄而减夺。这即是人体顺应冬季闭藏时令而内敛神气的养生之道。如违背了这些措施则可使应冬令的肾气易受伤损,至明春易发手足萎弱冰凉的病,也使明春奉献生发之气也将减少。

评述:此节表明,随着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冷暖变化,形成了万事万物生、长、化、藏的自然规律。故善养生的人也应顺应此一年四季的变化,除脏腑阴阳气血等作相应的顺适外,其神气精神情志也应作相宜的适应而确保其精神内守的状态以促其保健长寿养生之道的顺利完成。

箴言:饮食者养其形,起居者调其神。??顺四时起居法,所以调其神也。(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摄生论》)。

语译:人进饮食是为了营养其身形,起居早晚是为了调节其神气的清静。??上所介绍的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起居方法,其目的主在调节其神气,使之能清静而内藏。

评述:上二节箴言甚可说明,人体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而调其起居衣食,目的在使心神清静而身形健康。

由上可知,静神思想始于老庄,续于秦汉,后代历有补充和发展。因心神主司生命,宜清静内守,不可躁动妄耗。古代养生家多主张:静神可从1.寡欲少私,2.摄养情志,3.耳目静抑,4.习练静功,5.顺应四季变化等措施人手以保持心神精志宁静、身体康健而长寿。

更多相关推荐:
养生名言:养心胜于治病!

人的养生养心胜于治病只要宁静处世不为世俗名利所动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之中必然有利健康对症下药自然能药到病除唐代著名禅师无际大师91岁无疾而终生前曾为世人开列十味奇药慈悲心一片好肚肠一条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

修身养性名言

贤人争罪愚人争理沉默是对诽谤最好的答复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蠢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好人看别人不好是因为自己的修养不够

修身养性名言

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间宝车百乘也是有愁有烦高官厚禄也是每天上班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欢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荣华富贵也是过眼云烟钱多钱少够吃就好人丑人美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老公晚...

人生重要的是要学会修心养性

人生重要的是要学会修心养性学习借鉴多位老师高人的观点整理而作池朝兴引言当今时代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神州处处太平盛世时时可见歌舞升平但是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从现实存在到意识形态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

修心养性心灵成长的秘诀

修心养性心灵成长的秘诀邓会学1所谓逍遥不是四处乱潇洒而是让心灵进入到一种自由和快乐的状态中去忘记那些难以忘记的烦恼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将会时时觉得自己始终是轻松和坦然的2好多人信仰太苦特别老是被迫承认自己有罪这是不...

爱心格言

杨雅丽爱心格言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生负责

省一级幼儿园教师爱心格言

幼儿园教师爱心格言1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们的好朋友2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3关爱童心感受真爱欣赏童趣4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信5书本学习是体验别...

有关爱心的名人名言

有关爱心的名人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就是需要关心的人温世仁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温世仁爱是美德的种子但丁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

有关爱心的名言

有关爱心的名言警句1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2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梵高3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泰戈尔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5没有无...

有关爱心的名言警句

有关爱心的名言警句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2爱不贵浓而贵长3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焉而亡4爱人不以理这是害人恶人不以理这是害己5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6心心相印的人在悲哀之中必然会发出同...

爱心名言

爱心名言感谢是爱心的第一步西谚爱是美德的种子但丁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英莎士比亚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

爱心名言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2爱不贵浓而贵长3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焉而亡4爱人不以理这是害人恶人不以理这是害己5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6心心相印的人在悲哀之中必然会发出同情的共鸣莎士比亚7...

养心名言(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