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大本)

时间:2024.3.31

格言联璧 清·山阴金缨

一、 简介:《格言联璧》系清代山阴金缨(字兰生)先生所辑录,其著述中尊道贵德,在修身养性

格言类作品中,实属上佳之作。《格言联璧》分为学问、存养、持躬(附摄生)、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吉、悖凶几类课题,阐述中不离“德”和“道”,与老子《德道经》的精神颇为相合,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无所不包。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为修身教育之本,使人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道德人生志向,成为于家、于国有用之人。本篇所论每一条整理内涵丰富,广博而精微,祖先圣哲的聪明智慧和无限期望尽在联珠妙语之中,对培养道德人生观教义深远,老少咸宜,故在此推荐此文。选录时我们对原文做了少量修订。 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

二、 正文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尚需读经。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

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天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鱼离水则鳞枯,心离经则神索。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 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 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存养类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慾如水,不遏则滔天。

◎惩忿如摧山,窒慾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慾如防水。

◎心一模糊,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

◎古之学者,在心上做工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以和气迎人则乖戾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执当矫之以圆,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奢当矫之以俭,忍当矫之以慈,贪当矫之以廉,私当矫之以公;放言当矫之以缄默,好动当矫之以镇静,粗率当矫之以细密,躁急当矫之以和缓,怠惰当矫之以精勤,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持躬类 ◎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利,生贪饕病;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

◎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诿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言行拟之古人则德进,功名付之天命则心闲,报应念及子孙则事平,受享虑及疾病则用俭。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贵莫贵于无求,贱莫贱于多欲;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明莫明于体物,暗莫暗于昧几。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危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苦我以境,吾乐吾神以畅之。

◎护体面,不如重廉耻;求医药,不如养性情;立党羽,不如昭信义;作威福,不如笃至诚;多言语,不如慎隐微;博声名,不如正心术;恣豪华,不如乐名教;广田宅,不如教义方。

◎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不愧父母,不愧兄弟,不愧妻子,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

◎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慎言动于妻子亲友之间,检身心于食息起居之际。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温良者戒无断。

◎勿施小惠伤大体,勿借公道遂私情。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

◎惩忿窒欲,其象为损,得力在一忍字;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心忙; 闲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难消之味休食,难得之物休蓄,难酬之恩休受,难久之友休交,难再之时休失,难守之财休积,难雪之谤休辩,难释之忿休较。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走坂,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

◎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重,信不足则多言,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理不足则多辩,情不足则多仪。

敦品类

◎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 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

事,即非泰山北斗宏仪。

◎ 丈夫之高华,只在于道德气节。

◎ 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

◎ 立朝不是好官人,由居家不是好处士;平素不是好处士,由小时不是好学生。

◎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 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 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持己以正,贵有圆通不回执之权。

◎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 到处伛偻,笑伊首何仇于天?何亲于地?终朝筹算,问尔心何轻于命?何重于财? ◎ 亲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 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谨家规,崇简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

也;广田宅,结姻援,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 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

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 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济宗党,广束脩,救荒歉,创办义举,济人

利物,此用财也;靡苑囿,教歌舞,奢燕会,积聚珍玩,赏目悦心,此伤财也。用财者,损而盈;伤财者,满而覆。

◎ 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当嗜慾,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

也;规利害,避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养身者,啬而大;惜身者,羶而细。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自己做事,切须不可迂滞,不可反覆,不可琐碎;代人做事,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琐碎。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

◎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见事贵乎明理,处事贵乎心公。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接物类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著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酒谑,慎勿形言。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丝毫放宽,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 旁观而论人短长,抉隐摘微,不留些须余地,试思己受其毁,未必能安意顺承。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以无心息天下之争心。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以仁义存心,以勤俭作家,以忍让接物。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施在我有余之惠,则可以广德;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交。

◎古人爱人之意多,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今人恶人之意多,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小人亦有好处,不可恶其人,并没其是;君子亦有过差,不可好其人,并饰其非。 ◎小人固当远,然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和。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生惟酒色机关,须百炼此身成铁汉;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

◎宇宙之大,何物不有?使择物而取之,安得别立宇宙,置此所含之物?人心之广,何人不容,使择人而好之,安有别个人心,复容所恶之人?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善处身者,必善处世;不善处世,贼身者也。善处世者,必严修身,不严修身,媚世者也。

◎爱人而人不爱,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谨焉。

◎大恶多从柔处伏,须防绵裹之针;深仇常自爱中来,宜防刀头之蜜。

◎惠我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仇,引我为不善者大仇。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仇莫深于不体人之私,而又苦之;祸莫大于不讳人之短,而又讦之。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欲胜人者先自胜,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待人三自反,处世两如何。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两惠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两怒无不成之祸。

齐家类

◎勤俭,治家之本;忠孝,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经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知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

◎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善毋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竭;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明。

◎问祖宗之泽,吾享者是,当念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吾贻者是,要思倾覆之易。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吾谓昨日以前,尔父尔祖,皆前世也。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吾谓今日以后,尔子尔孙,皆后世也。

◎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小处不能调理,未有能治大者;亲者不能联属,未有能格疏者;一家生理不能全备,未有能安养百姓者;一家子弟不率规矩,未有能教诲他人者。

◎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诲,故不以骄败;子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

◎雨泽过润,万物之灾;情爱过义,子孙之灾。

◎安详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第一法。

◎人一心先无主宰,如何整理得一身正当?人一身先无规矩,如何调剂得一家肃穆? ◎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大学问。消得家庭中嫌隙,便是大经纶。

◎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治家忌宽,而尤忌严。居家忌奢,而尤忌啬。

从政类

◎善体黎庶情,此谓民之父母;广行阴骘事,以能保我子孙。

◎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

◎严以驭役而宽以恤民,极于扬善而勇于去奸。

◎刑罚不差,刑罚中教化。

◎刑罚当宽处即宽,黎庶皆上天儿女;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

◎天非私富一人,托以众贫者之命;天非私贵一人,托以众贱者之身。

◎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平日诚以治民而民信之,则凡有事于民无不应矣;平日诚以事天而天信之,则凡有祷于天无不应矣。

◎毋矜清而傲浊,毋慎大而忽小,毋勤始而怠终。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居官廉,人以为百姓受福,予以为赐福于子孙者不浅也;曾见有约已裕民者,后代不昌大耶?居官浊,人以为百姓受害,予以为贻害于子孙者不浅也;曾见有瘠众肥家者,历世得久长耶?

◎以林皋安乐懒散心做官,未有不荒怠者;以在家治生营产心做官,未有不贪鄙者。 ◎在家者不知有官,方能守分;在官者不知有家,方能尽分。

◎君子当官任职,不计难易,而志在济人,故动辄成功;小人苟禄营私,只任便安;而意在利己,故动多败事。

◎职业是当然底,每日做他不尽,莫要认作假;权势是偶然底,有日还他主者,莫要认作真。

◎陷一无辜,与操刀杀人者何别?释一大憝,与纵虎伤人者无殊!

◎官虽至尊,决不可以人之生命佐己之喜怒;官虽至卑,决不可以己之名节佐人之喜怒。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易风俗者,当困其所易而渐反之,毋强矫其所难。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察吏者何?无求于吏则吏察矣。

◎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道才。

惠吉类

◎以镜自照见形容,以心自照见吉凶。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勿谓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勿谓一言可轻也,须知有前后左右之窃听;勿谓一事可忽也,须知有身家性命之关系;勿谓一事可逞也,须知有子孙祸福之报应。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身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作践五谷,非有奇祸,必有奇穷;爱惜只字,不但显荣,亦当延寿。

◎仁厚刻薄,是修短关;谦卑骄满,是祸福关;勤俭奢惰,是贫富关;保养纵欲,是人鬼关。

◎造物所忌,曰苛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执拗者福轻,而圆通之人其福必厚;急躁者寿夭,而宽宏之士,其寿必长。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一点慈爱,不但是积德种子,亦是积福根苗。试看哪有不慈爱底圣贤?一念容忍,不但是无量德器,亦是无量福田。试看哪有不容忍底君子?

◎形若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声若平,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德若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显名。

◎施必有报者,天地之定理,仁人述之以劝人;施不望报者,圣贤之盛心,君子存之以济世。

◎作恶事,须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

◎吾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吾本薄德人,宜行积德事。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愈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矣。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心保国家。

◎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悖凶类 ◎倚势欺人,势尽而为人欺;恃财侮人,财散而受人侮。

◎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儿孙;空中造谤者,造的是本身罪孽。

◎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

◎机者,祸福所由伏,人生于机,即死于机也;巧者,鬼神所最忌,人有大巧,必有大拙也。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未免灾及其身;设阴谋,积阴私,伤阴骘,事事皆阴,自然殃流后代。

◎积德于人所不知,是谓阴德;阴德之报,较阳德倍多。造恶于人所不知,是谓阴恶;阴恶之报,较阳恶加惨。

◎为恶畏人知,恶中尚有转念;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谓鬼神之无知,不应祈福;谓鬼神之有知,不当为非。

◎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

◎于福作罪,其罪非轻!于苦作福,其福最大!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 ◎仁人心地宽舒,事事有宽舒气象,故福集而庆长;鄙夫胸怀苛刻,事事以苛刻为能,故禄薄而泽短。

◎毋以嗜欲杀身,毋以货财杀子孙,毋以政事杀百姓,毋以学术杀天下后世。

◎毋执去来之势而为权,毋固得丧之位而为宠,毋恃聚散之财而为利,毋认离合之形而为我。

◎荆棘满野而望收嘉禾者,愚;私念满胸而欲求福应者,悖。

◎罪莫大于亵天,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

◎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深险。 ◎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

◎当厄之施,甘为时雨;伤心之语,毒于阴冰。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邀福。

摄生类

◎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上却病法。 ◎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常运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经以养灵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心神欲静,骨力欲动,胸怀欲开,筋骸欲硬,脊梁欲直,肠胃欲净,舌端欲卷,脚跟欲定,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毋以妄心戕真心,勿以客气伤元气。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木有根则荣,根坏则枯;鱼有水则活,水涸则死;灯有膏则明,膏尽则灭;人有真精,保之则寿,戕之则夭。

更多相关推荐:
《格言联璧》

引言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格言联璧清金兰生先生编述处...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格言联璧》读后感

格言联璧读后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宋词描绘了好大一幅金戈铁马荡人心肠剑气纵横的画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唐诗尽展战国豪侠的快意豪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格言联璧-处事类

格言联璧处事类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格言联璧清金兰生...

读《格言联璧》

读格言联壁闲来无聊去档案室借阅了金缨的格言联壁认真的翻阅了一遍当读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句居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字面上来讲确实觉得这番言辞相当的迂腐可是仔细想想它所阐述的道理却很值得我们借鉴和遵行静坐常...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山阴金先生姓金山阴人清代学者真实姓名和生平不详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按当时人的阅读习惯分为八类从个人家庭到社会...

解读格言联璧12

解读格言联璧12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警世人们书的重要性人要树立终身读书学习的信念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有意义解读格言联璧13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线是说读书贵在能有疑问...

格言联璧之摄生(附)

格言聯璧清金蘭生先生編述攝生附慎風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寡嗜欲戒煩惱是從吾心上卻病法譯文注意風寒節制飲食是從身體上預防疾病減少嗜好欲念是從心理上預防疾病少思慮以養心氣寡色欲以養腎氣勿妄動以養骨氣戒瞋怒以養肝氣...

格言联壁

格言联璧清山阴金先生山阴金先生姓金山阴人清代学者真实姓名和生平不详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按当时人的阅读习惯分为八类从个...

格言联壁

引言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格言联璧清金兰生先生编述处...

解读格言联璧36

解读格言联璧36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有才能而性情舒缓的人一定是大人才有智慧而心平气和的人方为大智慧解读格言联璧37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是说脾气切忌旺盛心志切忌满足才能切忌显露所以人们要控制自己的脾...

格言联璧(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