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别录

时间:2024.4.20

格言别录

——《格言联璧》录写

弘一法师编订

学问类

? 凛闲居以体独。不动念以知机。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

过以作圣。

?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 为善最乐,读书最佳。

?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

此哉!

?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执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

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 何为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存养类

?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时候浑厚以养

大。

?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 刘直齐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 不为外物所动谓之静,不为外物所实谓之虚。

?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坤的经纶,自临深渊薄处得力。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 谦退,是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

法。

?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

才见涵养。

?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功夫只是在个定火。

? 陈榕门云:定火功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

则梦寐恬。

?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

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谿刻,当矫之以浑厚。

?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骤雨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

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济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不可对人言。

?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所怒,信不足则多言。

?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倖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

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也。

?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终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乐。

?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人,则寡过。

?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 ?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敦品类

?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 ? 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处事类

?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

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

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功夫得力处。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接物类

?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

亦且解怨。

? 何以息谤?曰,无辨。何以止怨?曰,不争。

?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 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之所以共争也。我一人拒之,则怨萃于我矣,

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

也。

?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 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 轻言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历,则善之大戒也。

?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激之,而不怒者,非

有大量,必有深机。

?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 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如何,又当尽长善救夫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

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 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

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使人敢怒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

?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

诚,色温,气和,词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如仇,彼亦趋死如鹜,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 哲人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 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

也。

?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 喜时之言多失信。盛怒之言多失体。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 刘直齐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

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着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

人不暖。

?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著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毋形

言。

? 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鸷,皆由于此。

?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点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

自献诚。

?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 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若乐道人善。

?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过分明,一切贤愚好丑都包容得。 ? 精明,需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

故目中所摒弃者众。

? 吕新吾云: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个

不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容。

?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容者,纵之或自化,毋苛

刻以益其顽。

?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任一恕

字。

?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 凡为外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 今人见人敬慢,则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惠吉类

?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悖凶类

?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第二篇:格言录


格言录

林则徐先生十无益格言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七、為富不仁,积聚无益。八、劫取人财,布施无益。

九、不惜元气,服药无益。十、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青年守则

一、忠勇為爱国之本。二、孝顺為齐家之本。

三、仁爱為接物之本。四、信义為立业之本。

五、和平為处世之本。六、礼节為治事之本。

七、服从為负责之本。八、勤俭為服务之本。

九、整洁為强身之本。十、助人為快乐之本。

十一、学问為济世之本。十二、有恒為成功之本。

司马温公处世十条

一、诚实以啟人之信义。二、乐易以使人之亲我。

三、虚己以听人之教我。四、恭己以取人之敬我。

五、自检以杜人之议我。六、自反以杜人之罪我。

七、容忍以受人之欺我。八、勤俭以补人之助我。

九、量力以济人之求我。十、尽力以报人之任我。

警世格言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但日有所损。

富贵家不肯从宽,必遭横祸,聪明人不肯宽厚,必殀天年。 势可為恶而不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

善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一件;终日行善事,须防错一件。 格心之道-汉郡稽太守朱买臣

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小饮末乱性。忍气免伤财。

贵自勤中得。富从俭裡来。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养性多成仁。吃斋重费心。人愿学积德。閒非口莫开。

修道真君子。行义是忠臣。安分真自在。守己乐神仙。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世人守此诀。灾退福重来。

吕鹏博

天下事,安能尽如人意,须戒动怒,怒时每有过分之言。人生不顺之境,十居八久,惟有耐心处之而已。扰其境也,而不扰者心也;心不為境扰,则境难扰,终亦无如吾心何!人惟不能自治其心,一遇拂逆之事,輒生烦燥,精神脑力,所损良多。古语云:烦燥者,伤身之利器;忍耐者,成功不二法门也。

韩愈-治家格言

大丈夫成家容易。士君子立志不难。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閒。

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自在。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裡无惊。

有人问我尘世事。摆手摇头说不知。寧可採山中之茶。莫去饮花街之酒。

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却无情之友。贫莫愁兮实末夸。那见贫长富久家。

张公艺-百忍太和

人间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便生灾。暗中再加邻居笑。定规没有好日来。

夫妻因缘前生定。夫唱妇随万事成。百世修来共船度。千世修来共枕眠。

丈夫不可嫌妻丑。妻子切莫嫌夫贫。妻子丑陋前生定。夫家贫苦命生成。

命好不到贫家去。命穷难进富贵门。夫為家门图发达。妻勤节俭助良人。

平心思念姻缘美。等级无分敬如宾。

陶觉

人出巧词,诚以待之;人出厉词,婉以答之;不矜才,不使气,自然

言少。不迁怒,不贰过,自然心安。

王耐轩

人之病,在乎好谈其长,长於功名者,动輒夸功名;长於文章者,动輒夸文章,此皆露其所长,而不能养其所长者也。唯智不言,故能保其长。

曾国藩

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傲為凶德,惰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慎言。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於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阻。

孝顺父母篇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多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

父子原是亲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夫妇好合篇

男子休嫌妻貌丑。妇人不怨夫家贫。贫穷富贵皆由命。夫妇相处要真诚。

刚柔相济两相安。和气家中少祸端。同甘共苦好度日。清寒亦觉有温暖。

夫妻本是前世缘。珍惜短促好时光。夫妇如宾互尊敬。百年连理实非易。

兄友弟恭篇

兄弟本是同根生。莫因小事起争论。手足之情诚可贵。万事皆念骨肉亲。

人生难得兄弟爱。同心协力变成金。谦让尊敬情意长。天伦之乐喜洋洋。

為人当孝孔让梨。桃园结义刘关张。上山打虎亲兄弟。歷代相传美留名。

良朋益友篇

朋友相交宜谨慎。狼群狗党莫相亲。休因酒肉為知己。急难不扶反笑贫。

结交朋友应信实。日久才能知人心。患难之时相爱顾。萍水相逢难知情。

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世间稀。四海之内皆兄弟。留心择友益无穷。

养生歌-清凉散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臺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甚麼龙楼凤阁?说甚麼利锁名韁?閒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捨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傍;或琴棋适兴,或曲水流觴;或说些善淫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覆,世态炎凉,优游延岁月,瀟洒度时光。

更多相关推荐:
格言别录

格言别录弘一法师编订学问类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

格言别录(5集)

五各位朋友大家好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半其中的道理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了前面这一类敦品类看似简单只有两条但是真正要明白道理还需要继续揣摩和学习我们下面讲处世类从这一章开始也就是具体告诉我们怎样把圣贤的教...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2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3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繁文,珍藏版)

弘一法师写本格言别錄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儘前行者地步...

格言别录[1]

学问类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何谓至行曰...

李叔同 格言别录

格言别录依格言联璧录写学问类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公人谱六条敬畏於闲居独处之时从中体悟慎独的功夫预测念头初动了知其中因缘果报之事细微的前兆谨慎威仪举止之...

格言别录(6集)

六观众朋友大家好接着上一集我们讲到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的接物类这一张强调的是把我们以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在接物方面下面三条是清朝学者张梦复先生临终时对子孙的教导也是对我们后人的教导可说是他一生修养的总结教我们在和人交...

格言别录(7集)

七观众朋友大家好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我们已经讲到了接物类翻看书中的每一条格言都是圣贤的教诲其精华所在是与我们平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好我们继续学习下一条格言这一条格言说的是用季节气象的不同特点作比喻形象地指出对自...

格言别录(2集)

二各位朋友大家好这一集我们继续学习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下面我们要讲的是气忌盛气是有情绪气势表情等不同的意思盛气就是血气方刚浮躁傲慢盛气凌人情绪冲动这些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修养想要成就必须戒除这些心...

格言别录 翻译

格言别录格言联璧录写弘一法师编订林奇祥译学问类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翻译茅鹿门说人生活在世上应该多做一点救人济世的事情这样的话被救济的人就会对我非...

格言别录(1集)

格言别录依格言联璧录写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弘一法师莫属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祖藉浙江省平湖县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一官宦商富之家...

格言别录——《格言联璧》录写

格言别录格言联璧录写bbsshowthread510875html弘一法师编订学问类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

格言别录(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