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别录(6集)

时间:2024.4.20

(六)

观众朋友大家好,接着上一集我们讲到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的《接物类》,这一张强调的是,把我们以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在接物方面,下面三条是清朝学者,张梦复先生临终时对子孙的教导,也是对我们后人的教导,可说是他一生修养的总结,教我们在和人交往时,要学习谦虚忍让,不能意气用事,希望帮助后人少走弯路,免除灾祸忧患,尤其对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好我们看这条格言。

格言别录6集

这句格言张梦复先生所说的是能够忍

受小的欺凌,就不致于招惹更大的灾祸侮辱,面对一切微小的不会平待遇,或者利益分配有所冲突时能够退让,不和人争蝇头小利,才不至于遭受更多损失,我们们在现实中,很容易看到无论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甚至国家种族这间往往只是一句话的不和,一件极小的事情不能忍受,酿成许多惨剧,招来了杀身之祸,牢狱之灾,财物的重大损失,国家的动荡不安,教训惨痛,当事人往往会后悔莫及,面对别人的横加欺辱,障碍打击,乃至一切貌似不公正的处境,我们能够忍让接受,不予计较才能化解纠纷,消灾免难,这需要肚量,更需要智慧,首先大小要辨别清楚,知道怎么取舍,眼前的名

利享受,个人的一己之私为小,一切大众的福祉,自己的德行提升,才是大利,人有了更高的目标追求,自然对小的名利的争执容易放下,古人道满招损谦受益,谦虚忍让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帮助我们成就道德涵养,得到众人拥护赞叹,带来更大的福报,聪明人又何乐而不为呢。

格言别录6集

着我要占便宜,便宜是天下人都要争取的,我一个人得到了,别人就会失去,众人的怨

张梦复先生接着又说,任何事最不能想

恨就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怎么能够安然享用呢,我一个人失掉便宜,众人对我的怨恨就消除了,反而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表面上看,终身失掉便宜,其实就是终身得到真正的大便宜,这是我几十年阅历领悟,总结出来的经验,一定要遵守,千万不能疏忽啊,我们看一看张先生,真是无比的慈悲啊,将一生所学的合盘托出,殷切叮咛,临终还不忘帮助后人,我们怎么能够不认真思考,切实遵行呢,财富地位是一般人共同的追求,然而人的贪欲没有止境,利益都是有定数的,并不是人人都能求到的,如果心里常常存有占便宜的念头,用无休止的贪欲,追求有限的名利,患得患失,心随着物欲奔驰追逐,情绪被外物控制,不能自主,于是就

有了得失悲喜,也就已经先失去了恬然自在的乐趣,如果为了争名夺利,损人利已,不择手段,产生竞争,乃至斗争,招来众人的怨恨报复,自己防不胜防身心疲备,哪里还有便宜可言呢。

格言别录6集

这一段格言是张梦复先生教诲的第三

段,从正面阐述了忍让的作用效验,他引用了古人的话说,终身让路给别人先走,自己也没有减少,一分一寸道路,这是比喻形容,让是不会有损失的,常言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也就是说因果循环,丝毫不爽,并不是用心机手段,能够改变的,

争不能增加一点,让也不会减少一分,只有断恶修善,才能增长福报消灾免难,所以聪明人懂得,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安于退让不但心安理得,而且增长德行福报,避免无谓的麻烦和灾祸,所以他接着说,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就是说忍耐与谦让,足可以消除无穷的灾祸与悔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切灾祸的由来,都是从不能忍让而来的,能忍让谦下灾祸与悔恨,就可以消除于无形之间,平安是福,这才是最大的便宜,张先生还举出了,自己的亲身体会,他说余生平未当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意思就是说我这一生,没有多受小人的侮辱,只有一个好方法就是能及早转弯回头,这个转

弯不是懦弱无能,或者没有原则逃避现实,而是用智慧善巧应对,顾全大局,就如同水一样,水直流遇到障碍物,他就转个弯往旁边流,不受阻碍,水可以根据容器的形状,或方或圆,而它作为水的本质,并不会改变,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比喻君子利益大众,

格言别录6集

“任难任之事”,任是担任担当的意思,“难

任之事”自然是困难很多,不容易承担的事情,“要有力而无气”这句的意思是要有愿力实力智力勇力毅力耐力,而不能任性使气,感情用事,才能突破重重阻力压力,将事情

做圆满,这一句中的“力”不是武力或者体力,而是德行智慧和能力,在内心的蕴藏凝聚,像我们熟知的周恩来总理,在上一个世纪中,几番挽救华夏民族于危亡之际,他靠的就是为中华之崛起的坚定信念和谦虚仁爱,与人民水乳交融,总理的这种德行与智慧,感动着他的朋友,也感动着他的敌人,总理被比喻成同时具有雄鹰的睿智,与鸽子的平和,可以说这一句是“有力而无气”的完美诠释,事情的成功最重要的在于人和,下面一句讲的就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和难以相处的人相处,要用智慧引导,少用言语劝谏,“难处之人”也有很多类型,比如固执己见的,难以听取别人的建议,阴险精明的,让人防不胜防,骄傲自负的,或许气势凌人,怯懦保

守的,也会拒人千里,因为成见怀疑私欲的障碍,在他们面前可能任何言语都很难打开他们紧闭的心扉,说得越多反而适得其反,但这个时候除了用我们的真诚心来感化别人,同时自己也要身体力行,保持与人为善,最难相处的人,也会变成忠实的朋友。

格言别录6集

和人相处中每个人都会有失意,也会有

得意的时候,当我们处于强势要如何对待弱势者,既表现出我们的道德修养也直接影响我们的未来命运,这就需要小心谨慎,有所收敛,曾经有人说,要痛打落水狗,似乎可以快意一时,却难免后患,因此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穷寇不可追也”,对陷入绝境走投无路

的敌人不要逼迫太紧,以免其拼死反扑,背水一战,反而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穷”字在古代汉语中,是指处境窘迫不得志,而不是缺乏财富,贫穷的意思和现代不太相同,这一点也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中应该注意的,“穷寇”就是已经战败,濒于绝境的人,这里是指境遇不好,穷途末路的人,要知道给他们留一条生路,才不至于穷极思变,激出事端,“遁词不可攻也”就是讲,明知道是掩饰的藉口,不要过于攻击,以免其反咬一口,“遁”是逃避回避的意思,遁词”是指人在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其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人往往在自己知道理屈的情况下,为了面子和自尊,不愿当面承认错误,给自己找一些藉口,或者牵扯到隐私,难以启齿不便

公开等情况,都可能回避主题,支吾掩饰,这时恰好说明,对方还有惭愧心,这就是改过的基础,我们应该启发鼓励,成全他的善心,怎么可以不顾别人的感受加以攻击呢,不但会伤害对方,结怨招祸,更显示出自己的刻薄冷漠,损害自己的德行与福报,因此《弟子规》也告诉我们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这两句不但是明哲保身,避免祸患的法宝,也是长养自己仁爱之心的途径,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华文化中,淳朴厚道的人情民风,这正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

格言别录6集

施恩惠给人怕的是,一开始很丰厚,引

发对方的欲望,后来减损欲望不能满足,恩惠反而变成了仇恨,就前功尽弃,刑罚约束不能先前宽松,以后严厉,就会约束不了招来怨恨,这两句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大到治理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对子弟的教育,对下属的管理,可以说都离不开这个原则,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贪图安逸享乐的习性,本来就很深厚,所以成功的教育,都是教人克服欲望,控制烦恼,如果一开始很宽松,不能严格要求,就会引发对方的欲望,助长恶习,养成习惯之后,再想控制就很困难了,所以有人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是很有道理的,尤其待人,起初的分寸把握,往往决定以后的交往成败,恩威之间要有智慧判断,才能发挥正面效果,防止弊端,现代社会的家庭矛盾增多,导致了很多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和犯罪率的提高,父母与子女反目成仇的例子屡见不鲜,仔细追究根源,都是和一开始的溺爱有着密切的关系,欲望膨胀自私自利,把别人的付出看作理所当然,没有感恩心不知敬畏,习性养成之后,再想要约束调整,那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当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自然你要付出别人更多的努力,想要改变这些坏习气,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回归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圣贤人的智慧与德行,自然社会家庭也就和谐了。

人际交往中恩与威是貌似不同的两个

方面,“威”是界限是原则,“恩”是亲和是仁爱,都是不可缺乏的,前面一条指出不善运用的弊端,提醒我们避免,这一句从正面教导我们正确把握,上句先讲“威”,“善用威者不轻怒”,善于运用威德的人不会轻易发怒,轻易发怒正暴露出自己涵养不足没有自信,别人反而没有畏惧心,自然不会尊重恭敬,本想要树立威信,却反招来轻视,真正的威严是从道德而生,道德隆重的人,待人谦卑和满怀正气,恭敬严谨,自然具有震慑力量,令人不敢放纵无礼,也就是所谓邪不侵正,不

格言别录6集

怒自威,以德服人,才是善用其威,下句讲,“善用恩者不妄施”,善于运用恩泽的人不会随便施与,施恩给人要根据情况,恰到好处,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即使一杯水,也会让人永远感恩,《了凡四训》中说,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所以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如果没有原则,随着自己的性情喜好,随便施恩,就难免会出现像前面一条格言所说的,“恩反成仇前功尽弃”,佛门有一句话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说的正是这种没有智慧的妄施恩惠,不但不能帮助别人,反而让接受的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爱之反成害之了,而无论是用“威”还是用“恩”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大众调柔身心,提升得行脱离苦难,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这样存心才是历

代圣哲教化的本意,则恩威能够积功累德,无往不利。

格言别录6集

修养身心最重要的就是断恶修善,首先

可改正自己错误的言行思想,帮助大众最重要的也是要帮助别人改过行善,提升道德修养,这里上边一句是帮助自己改过提升,告诫我们听取意见时要注意的,下一句是教导我们帮助别人改过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方面,首先要把错误的去除,我们的善和帮助,才能纯净圆满,轻易相信一面之词,不经过调查核实,就随便发言评论,是听取言论的大忌讳,这里“听言”是专指听取劝谏的言论,

乐于听取别人的劝谏和建议是美德,但是也不能急躁,一概采纳,听人讲话传达信息,要持保留态度经过慎思,明辩证实无误,才可以相信,《弟子规》也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否则也可能被人误导,或者被人利用,而无意中伤害到他人或者团体就会事与愿违了,所以不可以轻易听信一面之词,特别是讲到别人的是非,不能轻易发言,不审是非,独断独行,这样做容易冤枉好人,这是听话的大忌,要努力戒除才能避免错误,激发人改过向善,本是好意过于严厉反而会成为劝勉人行善的大忌,激励别人改恶归善,首先要出于真诚的关怀爱护,根据对方的接受程度,把握时机,善于巧妙的运用方法,引导感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

果,如果是出于厌恶嫌弃的心理,态度急躁激烈,刺激他的自尊,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增长他的烦恼,越刺激反弹越厉害,《弟子规》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所以责人向善不能以激烈的方式,这是大忌,即使本来是希望他好,因为方式方法不对,得到的却是反效果,一般人往往会好心办坏事,误以为好人无好报,看到先哲这句话我们才知道,其实啊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格言别录6集

“君子”“小人”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用道

德修养来衡量人高下的一个标准,无论是善

人还是恶人,没有人不愿别人称赞他是“君子”,也没有人高兴被人称作是“小人”这也就是说明人人都有羞耻之心,向善之心,这也就是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说的,致良知,《三字经》讲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却有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堕落为“小人”这其中很少有人自甘堕落,多数是受到环境影响,一时迷惑,做错了事情,不能得到谅解,于是越陷越深,难以回头,其实“君子”和“小人”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善于引导小人也能回头做“君子”,处理不当,“君子”也可能变成“小人”,面对别人的过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改变他的命运,这一段就是教导我们这个道理,前人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就是说如果有人受到别人

的言语刺激而不发怒,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宽宏大量,心胸开阔涵养深厚的真君子,另外一种必定是心机很深的人怀恨在心,虽然当时没表现出来,却另有意图,以后得志,曾经得罪过他的人恐怕就在劫难逃了,与人为善不但成就自己和他人的德行,也可以免除以后的祸患,实在是比严厉指责更有力量。

这段格言就是说处理事情要留有余地,劝善千万不可以竭尽直言,这是讲凡事都必须要留有一些空间,才有缓冲的余地,不至

格言别录6集

于直接冲突,引发矛盾,特别是责备别人希

望他向善,忌讳把话说死说尽,比哪说你如果不改过,以后我就不和你来往了等等,这样一来有可能好意也会被曲解,反之应该检讨自己的说话方式,下面讲:责善之言,不可不慎,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劝人改善,要顾及他人的面子,看他人能接受多少,接受到什么程度,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合的方法,必须慎重的体会和观察,比如喜欢抽烟喝酒的人,直接劝阻戒掉可能不接受,反而会变本加厉,就失去了劝导他改过的本意,那么我们可以旁敲侧击的说明抽烟喝酒对人体的危害,每天用酒精和尼古丁侵蚀着父母给你的身体,如果你是个孝子,不忍父母为你担忧和伤心,难道你还不应该戒掉吗,下面一段格言将会讲到劝人为善的一些具体方

法,希望我们共同学习和提升。

格言别录6集

说,劝善首先要看对方的接受程度,还要尽到长善救失的责任,不能指责他的忌讳,不要尽情数落他的过失,不要针对个人,不要过于严峻,不要长篇大论,不要重复唠叨,如果犯了这六条忌讳,即使言论中正,也不能算善于劝谏了,我看“其人何如”是智慧,正确的观察判断,了解对方的程度与根机,才能有正确的做法,“尽长善救失之道”是我们的存心出发点,也是和对方沟通交流的基

这段格言是吕新吾先生说的,意思是

础,这里的“长善救失之道”的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无指摘其所忌”是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他的隐私,“无尽数其所失”是保护他的尊严,不至于陷于自责懊悔,执着过去的错误,而失去改过的勇气和信心,“无对人”是说我们的心态要公正,不能有偏见成见,应该针对事情本身的错误举一反三,避免重犯,而不应该进行人身攻击,才能起到“长善救失”的作用,“无峭直”,“峭直”是严峻刚正,我们的态度要柔和婉转,表达出真诚的关怀爱护,对方才容易接受劝导,“无长言无累言”是讲话的艺术,点到为止,让对方有反省的空间,有谁会希望自己的过失,常常被人记在心里,挂在嘴边呢,一件事的

成功,不仅要有美好的愿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果违背人情事理,就会像这里所说,“非善道矣”方法不对,“善”也就不算圆满了。

格言别录6集

该避免的忌讳,都是就事而论,这一段格言是总结前面几条,从正面理解其中的道理,吕先生接着又说,谈论评价别人,要存三分厚道,不但自己可以远离灾祸,也给他留有余地,可以遮尽别人过失之路,有触动他悔悟改过的机会,并且能为他保存名誉,就像天地承载万物一样,这句里的“浑厚”是指心地淳朴,敦厚的意思,“非直远祸”的“直”字, 前面几段格言为我们指出劝善论人应

格言别录6集

在这里用作副词和只字意义相同,非直就是不但不仅的意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语言的演变,中国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谓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圣先贤知道,宇宙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法分割,互相依存,人是宇宙的缩影,顺应自然规律,学习大自然,天地生长万物的美德,才能发挥人的潜能,回归自性共同缔造和谐的生活空间。

前面学过了劝人为善时需要避免的误

区,以及其中的道理,接下来这段格言,则是直接教我们正确的方法,这段格言比较长,这段格言比较长,可以分成几个小节,首先讲凡是劝谏别人不能直接指责他的过失,必须先赞他的长处,人心在喜悦的时候,就容易理解别人的善意,接受劝告,而在愤怒的时候,则难以接受别人的劝说,这就是人情练达皆学习问,体察入微是从真诚关怀而来的,下面切入主题,讲劝善的正确态度和效果,善于感化别人的人,心意诚恳,态

度温和,情绪和缓,言辞委婉,包容他的缺点和过失,想到他的能力和智慧,也有达不到的地方,我们要体察他的苦衷,然后根据事情本身讲解劝说,寻找适当的时机和他沟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必定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诚恳而乐于接受,因投其爱好而欢喜,感动于督促责罚的宽厚,为自己的不成材而惭愧悔过,人不是无情的木头与石块,一定没有不愿长进的,最后一句是从反面归结,再三叮咛说,我如果嫉恶如仇,让他无地自容,就可能会自暴自弃,不惜同归于尽,即使想要改过自新也难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长善救失,宽容仁爱,才是成功的秘决。

格言别录6集

谈论他人的过失,应当推究他最初的发心,或许有他不得已的地方,不能只是拘泥执着在表面的行迹,以成败论英雄,择取他人的善行,应当根据他实际的行为,不必向深处追究,他的动机是不是真实,人的本性是纯净纯善的,所谓善恶是非,只是习性被污染,所以我们的念头在刹那转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也就没有绝对的善人与恶人,由于每个人能力知识不同,福报的大小不一,外部环境的差别,即使发心行善,事情并不一定会成功,甚至事与愿违,损害到别人的利益,这时我们要看到,他最初的善念,体谅他的困难,而不能一味责备,那就成了落井下石的小人了,不但障碍别人改过

修善的发心,也有损于自己的德行,折损自己的福报,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也,意思是说对于世道人情,只向淡薄的地方苛求,说到人心只想恶的方面,这是自私而刻薄的念头,不是长养厚德的方法,有人鼓吹说人性本恶,不但是不了解事实真相,甚至是不了解自己,埋没自己的真心,徒然暴露出自己无知浅薄,今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冷漠冲突,人心没有依托,家庭团体不稳定,战争频繁,正表现出这种言论,对社会以及人心的负面影响,经历了动荡迷茫之后的中国人,现在是回归古圣先贤教诲,回归本性本善的时候了,我们怎么能不感激,像吕新吾先生这样代代承传的仁

说出来,受到别人的侮辱而能不动声色,这里边意味无穷,也会得到无尽的利益,“觉人之诈,受人之侮”并不是不知不觉,而是觉察觉知,把对方的企图手段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甘心情愿,欢喜承受,这是智慧,而能“不形于言”“不动于色”,这是德行是涵养是胸襟,曾经有一个精明人,常常藉口投资,去欺诈一位长者,一天他走后,长者对来拜的好友说,某人今天又来骗我,你看到他没有,好友才知道原业老人家心里清清楚楚,

格言别录6集

古圣先贤说,能够觉察别人的欺诈而不

包容是为了感化他回头,这种宽容实在比当面揭穿更有力量更有智慧,人在社会交往中,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群往来,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界,这些都是我们磨练提升的地方,在这里边增长经验智慧,充实道德深化涵养,没有一个人不是我们的老师,古往今来有智慧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能够对一切境界泰然处之充满感激,不会怨天尤人,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有无穷意味”,现代西方心理学家也知道,世上没有偶然发生的事,任何事情都有的前因后果,欺诈不能改变因果,侮辱也不能伤害到对方,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真正伤害到自己的其实是怨恨报复的念头而已,明白因果道理的人,在境界中逆来顺受,不但德行提升,福报也会不知

不觉增长,何况保持心平气和,常生欢喜心,当下就“有无限受用”呢,不但不应该怨恨,实在应该庆幸感激才是呀。

格言别录6集

前面几段格言,我们学习的都是教人,

要宽宏厚道这是善德,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尺度分寸,过犹不及,善于把握调整,避免其负面影响,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条就是教我们各种品行性格,都要调节归于中道,不能偏颇,此中分寸有大学问,“宽厚者”指心胸宽大,品德淳厚的人,可说是一位仁人君子,但是“毋使人有所恃”, “毋”本意是没有,主要用于副词,

表示禁止,不可以的意思,“恃”是依赖冯藉的意思,多带有贬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宽厚的人要有原则,能够把握大局,不能让人有所仗恃,放纵妄为,就不但不是爱护他,反而是害了他,“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意思是精细明察的人要能够体谅包容,不要过于苛刻,让人无立足之地,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水无鱼,就没有生机,人无朋,就孤立无援,苛责别人最后是苛刻了自己,因为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鸷处,行事言语过分激烈,让人无地自容,敢怒而不敢言,就是折损阴德的地方,阴鸷就是阴德,指做利益别人的事情,不炫耀自夸不求回报,反而回报会更加丰厚,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为可以积累福报,培养善

念,所以中国人,历来重视积阴鸷,道家还有一篇《文昌帝君阴鸷文》几百年来广泛流传,详细讲到修积阴德的方法,折损阴德就是折损自己和儿孙的福报,如果逞一时之快,给别人带来隐痛,给自己埋下了祸根,这就是谚语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哪里是真的精明呢。

格言别录6集

自已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

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第一,“清心”是保持内心恬静,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杂念的意思,这就是儒家修身的主要功夫,清净心生智慧,想要成就世间事业,同样需要专心一意,杜绝杂念,常言道忧能使人老,杂念多

欲望多的人,往往容易烦躁不安,身体多病,心地清净,也是保持身心和谐,健康的关键所在,清心对我们这样重要,怎么样才能保持这种恬静安详呢,《大学》开章就讲到修身的根本在于格物,也就是格除物欲,和物欲格斗,财色名食睡是最普通的五种欲望,完全避免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是不能沉迷贪恋,甚至纵欲放任,这样人的智慧,就会被蒙蔽,各种过失罪恶,都从这里产生,没有不堕落的,认识了物欲的危害,我们才肯格除放下,即使不能一下子放下,也要逐步减少淡化,渐渐就会体会到其中的真实乐趣,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人与人交往中,许多灾难都是因为言语不谨慎,有意无意,伤害别人,

结下冤仇,以致冤冤相报纠缠不清,甚至造成人群的冲突,伤害国家社会,言语对人的影响这么大,口的过失又最容易犯,难怪孔子那么重视讲话的艺术,把言语列在教学的第二位,而修身是涉世的基础,心地清净真诚,自然容易减少言语的过失,而讲话谨慎,也容易保持内心的清静安宁,只有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一帆风顺,修心为本,慎言为先,实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格言别录6集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这半句的意思是一切恶行没有比,放纵自己欲望更大的,人一

旦放纵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就会为了满足无止镜的欲望,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一切的恶事都是从自己的一个私欲开始扩张,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多少王朝的覆灭,都是从末代帝王的纵欲贪求开始,唐玄宗雄才大略,励精图治时可以开创开元盛世,后期放纵私欲,却带来安史之乱,大唐王朝几近倾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无法估量,自己也落得晚景凄凉,悔恨不及,“祸莫大于言人之非”这半句的意思是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议论别人的是非,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包容,不愿别人谈论自己的过失,可是却喜欢讲别人的是非,却是一般人都容易犯的,尤其是背后的议论,伤人更深,无念经

谈话内容是真是假,都会给对方造成伤害,甚至挑拨别人的关系,制造不和谐,生活中当我们和一些人谈论别人是非的时候,其实你身处的正是是非之地,有可能灾祸就在此刻萌生了。

格言别录6集

这段举出较难相处的人,教导我们要如

何对待,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则形形色色的人群都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大学校,第一种是“人褊急”“褊”字原意是衣服狭小,后来多引申指人的心胸狭窄见识浅薄,“褊急”就是人的气量狭窄,性情急躁刻薄,在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下,竞争激烈工作压力沉重,人与人之间冷漠猜疑,容易流于心浮气躁,褊急之

人可以说到处可见,面对这样的人我应该“受之以宽宏”,用宽大的心量,接受他容纳他,如果不肯接受他,排斥防范,势必造成对立矛盾,或者受其影响,自己也变成了“褊急”之人,又怎么能希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呢。下面一种也是一般人认为难以相处的人,“人险仄”“仄”是险道侧斜狭窄,人险仄”就是指内心阴险邪恶的人,这里我们通常称为小人,这样的人虽然不像“褊急”之人那么普遍,万一遇到却让人防不胜防没有安全感,或许多数人都会选择回避,然而回避并不能解决问题,要用正确的态度处理,面对这样的人,我们要用坦荡无私的态度对待他,感化他,心底无私天地宽,坦荡真诚可以摧毁一切险阻,感化一切奸邪,这就是邪不压正,即使

对方一时不能感动,也会收敛他的恶习,在无形中减少他的过失,切不可以挖空心思,想要防范,须知防范别人也很累,反而激起对方的怨恨,报复,问题不但不能解决,还会更加复杂,这也就不是一个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所应该做的了。

好,这一集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接

物类》的条目确实比较多,容易有不理解的地方,下来还要做一些功课,主要是联系我们的生活,从中去寻找答案,好我们下一集再见,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推荐:
格言别录

格言别录弘一法师编订学问类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

格言别录(5集)

五各位朋友大家好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半其中的道理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了前面这一类敦品类看似简单只有两条但是真正要明白道理还需要继续揣摩和学习我们下面讲处世类从这一章开始也就是具体告诉我们怎样把圣贤的教...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2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3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繁文,珍藏版)

弘一法师写本格言别錄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儘前行者地步...

格言别录

格言别录格言联璧录写弘一法师编订学问类凛闲居以体独不动念以知机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为善最乐读书最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

格言别录[1]

学问类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何谓至行曰...

李叔同 格言别录

格言别录依格言联璧录写学问类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公人谱六条敬畏於闲居独处之时从中体悟慎独的功夫预测念头初动了知其中因缘果报之事细微的前兆谨慎威仪举止之...

格言别录(7集)

七观众朋友大家好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我们已经讲到了接物类翻看书中的每一条格言都是圣贤的教诲其精华所在是与我们平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好我们继续学习下一条格言这一条格言说的是用季节气象的不同特点作比喻形象地指出对自...

格言别录(2集)

二各位朋友大家好这一集我们继续学习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下面我们要讲的是气忌盛气是有情绪气势表情等不同的意思盛气就是血气方刚浮躁傲慢盛气凌人情绪冲动这些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修养想要成就必须戒除这些心...

弘一法师编订的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编订的格言别录转载学问类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2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3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

格言别录──弘一法师编订

格言别录弘一法师编订学问类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

吉凶祸福转换的原理

吉凶祸福转换的原理20xx1014弘化社悖凶类悖是违背违逆的意思悖凶指违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会带来凶灾这一章和前面惠吉章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修养道德的结果感应书经说惠迪吉从逆凶如影响据查证疑为惟影响影另有作景...

格言别录(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