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展智慧 校际交流促成长

时间:2024.5.15

教学研讨展智慧 校际交流促成长——记民族中学与同济

中学两校语文教研组交流活动

料峭寒风,丝丝冷意,这一切并没有能阻挡常州西藏民族中学与同济中学校际交流的步伐。12月15日下午,同济中学语文组全体老师在徐校长的带领下来到常州西藏民族中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首先,民中毛丽老师执教《荷叶·母亲》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帷幕,毛老师虽然是新教师,但她教学思路清晰,情感充沛,善于引导,环节像所教散文诗一样似水流淌,达到课堂中师生情感的密切融合,和谐默契;而接下来同济中学申霞老师执教的《窗》一课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亮点频现。步步精心设计,简洁而不简单,轻松而不放松,巧妙过渡自然酣畅,激情评价活力四射,学生的精彩回答更是让人啧啧称赞!可以说这两节课是师生共同展示的激情智慧课堂,让每位听课老师享受其中。

课后,两校的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就两位老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和交流。大家开展了热情洋溢的探讨,上课老师和学生的激情感染了所有的老师,大家的思维也在激情地碰撞着,在探讨过程中时时引来大家一起共同大探讨,现场气氛相当热烈,妙语如珠,同样亮点多多!大家一致反映两位潜心研读文本,读出了文本的深度,也读出了自我的感受,使课堂透出浓浓的语文味,这点值得所有的语文老师学习。

之后,大家还就“语文教育智慧”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语文课堂因预设而精彩,因生成而生动,语文教学需要的智慧并非天生,而是在平时教学中细心揣摩出来的,这就要求大家真正花时间、花力气、花心思去研究教学。在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新三年规划实施之际,学校本着开放的心态和携手共进、合作双赢的思路,与市区多所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学合作研讨。校际间的教研交流,可以让两校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文/徐俊 图/高建英)

洛南县灵口中学举行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校际交流活动

十二月十六日,寒风呼啸,大地凝冰,但灵口中学一早就来了新华、景村、杨村、四皓四所学校的校长和他们学校的语文教师,从教学楼下的两块标语牌子上:“加强校际教研交流合作,积极构建学科高效课堂”得知,是“五校教学联谊会”同课异构活动的第二站

————灵口中学语文学科校际交流。

上午,观摩了景村、灵口、杨村三所学校教师上的三节常态课,中午,观摩了新华中学教师的打造课。观摩结束后对四个班级听课的学生进行了十分钟的教学效果检测,检测结果向参加交流的教师进行了公示,接下来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分别由四位上课的教师说课,五所学校的五位主评教师对每一位说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最后景村中学的赵书

善校长做总评,并提出了语文说明文课堂教学的:“定标、导航、研讨、释疑、评价”五步教

学法。

本次校际交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一是打造课上的精彩,经测评教学效果最好;二是说课评课活动同科教师们本着科学求实、教学研讨的精神讲真话、讲实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得深、说得透,形成了说明文教学的模式。活动中教师的精彩点评博得一阵阵掌声。通过这一活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探索优质高效课堂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语文组12月份听新教师课评课材料汇总

作者(来源):韩彩红 发布时间:2008-12-31

臧云竹:

孙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地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 教材的大胆处理。

教材是范文,在40分钟的一堂课里,如何处理教材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孙老师在设计教案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教材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处理;把妈妈给儿子的账单留出了空白,而且还给账单加上了方框,不仅从视觉上给学生一个无形的暗示,而且从格式上也给学生一个合理想象的提示。所以当她问题一出来,同学们都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样处理教材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进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可见匿藏文本中的某些内容,能给学生留下联想和在创造的空间,在学生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补白,充实情节内容,这在课堂中让学生感受了伟大无私的母爱就在生活中平凡的生活点滴。

2. 德育的渗透。

课文虽然是外国的小故事,但蕴涵的德育却是普遍的,而且从“爱己”到“爱家人”再到“爱人”,这种德育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很清晰,同学们也从课文延伸到家庭到社会,从而达到了课堂德育的教学目标。 3. 教学环节的衔接。

教学环节能看出课堂问题设计的流程是否很通顺,过度是否很自然。这堂课,问题的设计不多,但环节的衔接很自然。

4. 合理有效的追问。

追问,能把学生的初步回答加以深化,能让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变成火焰。所以追问能让学生不成熟的想法加以更完整;既训练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堂课中,孙老师又多处追问,有谈文章内容理解的,有谈想法的,有谈字词含义的等等。这种教学形式值得肯定。

一家之言,浅谈感受。

夏晓燕:

《生命之线》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面对逆境的作品。本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同伴不同的两次登山的遇险经历,告诉我们“生命之线”的深刻含义。以下我就奚校长的这节课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1、奚校长的这节课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一定深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2、教学过程从导入到正音、复述课文有关内容、研读讨论、学生质疑、到畅所欲言,每个环节都衔接流畅,自如,充分体现了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奚校长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利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面向全体,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

3、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手段运用得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整合学科教学,给学生以直观的映象。

4、教师语言准确简洁,示范规范。

5、教学内容是否可以再集中一些,40分钟要解决如此多的问题,而且要求学生有深入的思考,时间不足。 孟艳敏:

12月4日下午,我分别听了田林二中刘静老师和我校孙宁漪老师的《妈妈的账单》一课。两位老师的课,都十分回归语文本色,没有硬性进行德育教育。

刘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刘老师让学生把文本当作剧本,通过选取镜头,设计场面,训练学生分析文本、筛选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整体构架了精巧结构的同时,她也不忘进行细枝末节的点拨,对作者的用字及用字背后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引导。好的课,还要有朗读。但这种朗读必须建立在学生真正有所领悟的基础上。所以,刘老师并没有在开始就给予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而是在课程进行大半、学生有所感悟时才开始朗读,那样做的效果就更加好了。课程接近尾声时,她预留的问题终于“登场”:把材料上标题空白之处填写完整。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刘老师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点拨,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由文本升发开去,思考自身的亲情之爱。

孙老师的课,另辟蹊径,从材料上就引人注意——她有意识地遮掉了妈妈账单的内容。在教学流程中,设计妈妈的账单成为了本课的一个重点、亮点,由此可以考察学生对文本对主体的理解。学生大多根据自己的想象,为妈妈设计了一份数额巨大的账单,虽情有可原但也说明了他们对文本内涵的不理解。孙老师并没有受到影响,而是合理提点,让学生思考原文中妈妈账单背后的深刻内涵——母爱的无私无价。又通过朗读,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同样的,她也不忘在细微处见精神,通过对一些词语的分析深刻理解文意。她的板书也简单精炼:“母爱→爱母→爱人”层层递进,值得赞赏。

两位老师的课,都是在深度解毒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都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情准确定位了教学目标。让我受益匪浅。

李晓红:

听了奚校长的这节课,我想这节课执教者所呈现的魅力是一般“教书匠”无法企及的,他是有别于“教书匠”这个称谓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课的设计再到课堂的展示,他所展示的课堂魅力让我们深深的折服。首先,在人文主义的传承上,这节课体现的非常具体深入,因为这篇文章有一个小的主题叫做“面对逆境”,对于这一主题的挖掘,奚老师运用了“文本研习”的教学手法,可以说奚老师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上,文本研习手法的运用是比较成功的。在奚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大都能够比较深入的理解主题,整堂课,余老师以“生命之线”为切入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在这一点上,奚老师有自己的风格和亮点,就是运用优雅的举止,清新的语言,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毫无压力的进入语文教学的情境,思维也更加活跃。其次,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如执教者在上课伊始,先展示了四幅登山者的画图,这四幅画面中最令人醒目的是一条绳索——生命之线,这样的做法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适时地调控了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调整了课堂气氛,使得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乐于参与。最后,智慧练达,妙语珠讥,显示了一个语文教师的优秀素养。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这么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执教者深知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他的教学语言是那么丰富、睿智,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而且使在场的每一名听课者都深有教益。这样的课是我们都乐于听,乐于学习的。

季雯:

听了两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生命之线》,对自己的教学很有启发,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收获。

1、龙琼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流畅”。在她的课堂中处处可感受到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非常自然,几乎做到了“无痕”。她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衔接,有时她会运用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登山运动的艰险,然后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寻找“常人无法经受住的痛苦”的句子;有时她又会适时引入短片,从“良好的经历”过渡到“那次不愉快的噩梦”,从而“揣摩西蒙当时内心的活动”。

2、奚云斐老师的课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他的博学和儒雅给当时听课的所有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最后拓展部分,老师引用余纯顺等人的事例,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加深了学生对于本文的主旨的理解,让他们明确了一个人要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让有限的生命散发出熠

熠光彩。一个知识渊博,能侃侃而谈的语文老师,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最向往成为的,也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3、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设计了表格,这能非常直观地帮助学生快速熟悉课文内容。

4、两位老师也都非常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如概括、评价、迁移等。龙老师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进行写作迁移训练:揣摩西蒙当时内心活动,并分层次写绳子割断前后的心理活动;奚老师则因为所教班级学生能力比较强的缘故,对他们的概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用文中一句话概括两次登山遇险的经历相似之处”,最后板书上师生共同用一些词语高度概括为:被困高山、身受重伤、一筹莫展。奚老师还引导学生从情感上概括出文中人物陷入了“绝境”、“绝望”,后来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出了获得生的希望的主要原因是:我的坚强意志、团结互助生死与共。

总之,两堂课都让我学到了不少。

孙宁漪:

这次的主题是语文学科德育的渗透,语文课中本身就蕴涵了很多的德育因素,如有的介绍祖国的改革巨变,地大物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要在恰当的时候,找到学科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同课异构也就是同一节课的内容,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我觉得这样的一种形式是教育理念更新的最好体现,也能对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我今天执教的课文是《妈妈的账单》,虽然这篇课文从字数上说比较短小,但其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整篇文章的构思却是值得去研究的,“母爱”是个永久的主题,因为与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能呼吸自由空气,大创前程,母亲教会我们做人,让我们懂得责任与处世,但是,面对这样的母爱,很多学生认为是理所当然,用冷漠的态度接受着母亲给我们的爱,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没有一个契机让孩子们懂得去感激,也让我们的家长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所以我选择了这篇文章。但面对这样一篇短小却让人感动的文章,怎样去教学呢?我做了以下思考:

1. 如何将这样一个学生熟知的主题变得更加有感染力。

2. 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之教学更加有效。

3. 如何在前人已经挖掘得很透彻的基础上,更加有新意,更加符合学科德育的主题。

4. 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老师的个性特点。

思考其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帮助,他们牺牲了很多的休息时间来帮我磨课,给我提了很多的建议,他们的鼓励,他们的点拨,让我灵感涌现,所以作了如下设计:

1. 在朗读中感受母爱,并对教材做一定处理,通过展开合理想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引起思维冲突,在情感上有很大的冲击。

2. 由传统母爱主题延伸为爱人,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并充分利用原有的教材,让学生自己修改原课文内容,从而体味到爱母,爱人的自觉性和重要性。

3. 从母亲特殊的教育方法引申到做人方面,使课文主题得到延伸和深化。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如怎样浅文深教,怎样设计问题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等,这个过程是困难的,但也是充实和幸福的,因为让我在教学上更加成熟。

严宁一:

自离开中学后就再没听过化学课,数年之后,再次踏入化学课堂,作为一名听课者,聆听了张珏老师内容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课,看着学生们对于亲手操作化学实验的跃跃欲试,不禁回想起当初作为学生时,恐怕也十分喜爱动手活动较多的物理、化学实验课吧。

听张老师的课,最深的感受便是作为一名教龄才几个月的职初期教师,教学流程脉络清晰,从导入到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再到实验的操作,新知识的归纳总结,课堂操练等,整堂课围绕教学目标,逐步实施教学环节。

此外,幻灯片的使用也是本堂教学的特点,与文科教学往往会存在预设限制生成的弊端相比,理科教学活动中恰当的幻灯片教学可以大大节省教书板书时间,从而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提问“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CO2?”时,屏幕上一下子显示出9个化学方程式,在逐渐筛选的过程中,又将不适合在实验室操作制得的方式隐去,老师轻轻一点,不用满黑板的书写。当然,幻灯片的使用也是一把双刃剑,提高效率同时也要求教师备课充分,每一步的显示都了然于胸,才能在恰当的时机出示提示或者答案。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热情的呼应令我羡慕不已,同时也在思考,因为有兴趣而喜欢,因为喜欢而去钻研,如此学习,何愁学业不能精进。所以在钻研教材、埋头备课之外,我也要努力思索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手段。

夏红芳:

十二月四日,终于挤在人堆里有幸听了奚校长的课《生命之线》。听完之后,很有点什么想说一说。 首先,奚校长的导入就与众不同。在出示好六幅和登山有关的图片之后,问学生:“在这几幅画面中,哪一个登山用具最显眼?”学生回答“绳索”,之后,顺利引出课题“生命之线”。这样的开场白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接着又在屏幕上出示了一张表格,建议同学们用其中的要素比如“时间;地点;同伴;同伴对我的态度和行为等”复述我的两次冒险。学生在这样的提示下,很快就把这些要素组合成一段文字,复述环节也顺利通过。

最精彩的可能还是课的最后环节。当理顺了“生命之线”精神层面的意义之后,奚校长用七分钟的时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自己的语文素养。我被校长的滔滔不绝和对文本的拓展和延伸折服了。从杨利伟到余纯顺到《老人与海》中的圣迪亚哥到阿波罗的遇难,让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一般的我们的老师对文本挖掘到生命的深层含义之后文章就算结束了。而奚校长用自己的深度和厚度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的最深处。这一点,恐怕是我们值得思考和反思自己的。“生命之线”到底有多长,我想答案就在校长的课里。希望以后还有机会都听到这样的课。

汤毅明:

《妈妈的帐单》记叙了彼得向妈妈索要报酬的经过,在妈妈无声的教育下,彼得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与博大,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了自己“以金钱衡量感情”的错误。

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学设想从两方面来设计,其一,从故事情节的铺垫、展开高潮结局入手,梳理情节与品味词语同时进行。其二,思考,妈妈的和彼得的帐单有什么不同?然后,一步步按部就班的教下去。但是,孙老师把两者兼而有之,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把预习中的资料、感悟带到课堂上来讨论交流。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其次,在深入理解课文时,把妈妈写的那份帐单的内容遮掉,让学生揣摩,思考“妈妈的和彼得的帐单有什么不同?”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写出来,讲出这样写地理由并讨论达成共识。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亲情和金钱哪个更重要的认识。加上妈妈的帐单在原文中零芬尼,给学生的震撼是巨大的。懂得了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与博大。再次,又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词句的理解上有的方矢,在作业的安排上有所选择,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深切的爱,在行文中通过巧妙的构思,独特的叙述视角展现。教师也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在课堂上,让学生领略了文学艺术的震撼力。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文以载道”。

韩彩红:

12月4日,经过认真准备的几堂语文课如期开课。几位语文老师既能着眼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能无痕贯彻生命教育的理念,课上得大气、精彩,着实让人佩服。

上《妈妈的帐单》一课的分别是田林二中的刘静老师和园南中学的孙宁漪老师。两位老师都能从各自任课班级的教学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虽然是同文章却上出了各自的风采。刘静老师立足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通过“彼得”前后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妈妈帐单”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孙宁漪老师重点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要求学生合理地补写母亲账单的内容,通过两份帐的对比,进而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从而学会更好地去爱别人。两位年青的老师以堂课为阵地都体现了学科德育的有效性,突出了本次研讨活动的重要主题“校际联动背景下”学科德育的探讨。

上《生命之线》的几位老师更是善于挖掘文本的显性育人因素,立足文本,在品读文章的语句上下工夫。通过

学生沉浸文本,圈划表现主人公身处绝境却不气馁的有关语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与体会,由感知文本到

感悟文本,最后理解“生命之线”的深刻含义。特别是奚云斐校长的这堂课,深受专家们的好评。奚校长他自

己也说道:“参加同课异构,自己非常重视,先后四次备课、五次修改”,足见其备课的扎实、有效,富有一定

的深度。奚校长的课堂语文味浓厚,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多作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己不断修正自身的答案,充

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得,学到知识、学到方法。德育目标的融合自然,没有标

签的痕迹。不但引导学生要珍惜生命,还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让生命绽放绚丽的色彩。奚校长

的良好教学风格和教师魅力给我们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受益非浅。

王义贞镇中学语文衔接课研讨会评议记录

来源: 安陆市王义贞初级中学 作者:匿名 发表日期: 2010/1/13 9:54:04 阅读次数: 500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评议记录

整理者:刘春华

时间:20xx年10月28日星期三

地点:王义贞镇中学会议室

参加人员:

魏宗涛(课题领导者);陈建敏(语文课题领导者);刘春华(语文课题主要负责人);陈传凯(语文教研组长);罗德金、王艾雄(授课者);参加的初中语文老师还有:胡晓静、姚丽萍、张伶俐、李爱玲、孙桂玉、郭艳玲、蒋建华、孙茂林、李剑;参加的小学老师有:郭远忠、李锡莲、朱秀萍、李菲。

一、魏宗涛讲话

1、阐述本课题的意义

2、概述“衔接课题”实施的基本情况

3、对本次评课提要求

总的要求是结合课题计划,结合课标要求,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来点评今天这两节课。具体来说,小学教师应该思考的是,学课标的心得,学中学教材的体会,听课后的心得,今后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去做?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学的语文学习。中学老师则应该考虑,小学生到中学来后,知识的掌握、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你们对小学语文老师有哪些合理化建议?中学老师、小学老师该如何更好地合作?

二、授课者说课:(具体见教学设计)

1、罗德金

2、王艾雄

三、老师评议

1、郭远忠

今天听了罗老师、王老师的课,我收获颇多。首先课堂流程自然流畅。两位老师设计的环节大致有创设情境,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赏读,拓展迁移等环节。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情绪的调动都做得很好。在这里我想谈谈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是如何做的:首先我们比较注重字词教学,即使预习中要求学生学了,课堂上还强调。接着会有整体把握,深入课文理解,体会文章感情。在理解课文时,大都也是从朗读中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当然,我们在教学中对迁移拓展抓得不够。

2、李锡莲:

这次来初中听课收益不少。像罗老师的课,设计合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学法指导比较到位,指导性比较强。读课文,品佳句是亮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对发散学生思维大有好处,值得学习与提倡。

3、朱秀萍

很感谢,有了这次学习机会,真的很难得。因为能力不够,我评不出什么来,那就说说,我学到了什么吧。像我平时的教学,总是讲得太多,让学生去读,去说的时间很少。以前我总认为学生能力有限,不会读,不会悟,现在我明白了,不是这种模式不好,是我们做得不够。王老师的课,选的是鲁迅的作品,很有难度,我上语文课最怕的也是鲁迅的作品,现在小学六年级换了新教材,有一个单元都是鲁迅的文章,我还真的不知怎么办呢。王老师的范读很成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这里我提个问题:钻研教材时,我们老师是不是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如果我们是学生,我们该如何理解。

4、李菲

这次来镇中学学习,很荣幸。这两位老师各有特色。罗老师亲切自然,王老师激情满怀。具体来说,罗老师以记叙文的六要素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浅显,避免学生畏难的情绪的产生;理解文章,重点抓住“分歧”来突破,设想较好;品析语言也不错,能够抓住学生的回答深入下去,教学机智就产生了。但是否考虑一下“散步”为文题的好处呢?王老师的课抓住一个“情”字来实施,先用歌曲激趣,点燃学生的感情;接下来极有感情的范读,是课堂的亮点;抓住笼罩全文的感情来体会文章的感情,继而推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情”一字贯串,课堂流程自然流畅。是否考虑结合时代背景来引导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呢?毕竟鲁迅写作的时代与现在有远的距离,学生理解不了。读了课文学生会不会产生

这样的疑虑:作者对踏坏弟弟风筝之事为什么背负这么大的精神包袱呢?

5、刘春华:

我们这次语文活动的中心任务是探讨中小学衔接的。那么如何衔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读方案上的部分文字,包括内容、方法与基本构想。)我还想与在座的语文老师谈点感想,一个语文老师该研究什么?一是教材;二是课堂;三是学生。教材的钻研是少不了的,这个大家也明白,对于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每一个语文老师要烂熟于胸。譬喻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修辞、语法知识、文体知识、文学常识等,像魏书生老师一样,我们语文老师心中应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知识树才好。对于课堂,我强调几点,先是从“整体感知“入手,抓文本的主要事件,主要内容,主导情感,这个大方向不能丢。再者“语言的学习”也很重要。语文就是要学习语言文字的呀,这是个核心问题。语言的学习包括“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及其运用”。课堂上的学习,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其实我们每一节课都是如此,听什么,老师听学生的语言表达,思想流露,情感价值观取向等;学生也听,听什么?听老师朗读指导、语言表达,文章的解析,对学生回答的判断、指引等。说什么?那就多了,对文题的解说,对问题的解答,师生的交流,课堂上的质疑、讨论、争论等,在语文课堂上,除了读,想,就是说了,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想,一边说,这是离不开的。学语文为了什么?还不是掌握与运用!因此落脚点在“写”上,这是最能够考查、评判学生语文素养的了。所以学语文不光要帮学生明白在这一课“写了什么”“有什么”,还要知道“是怎么写的”“下一次我想写,能不能用上学过的词汇、语言技巧、方法等”。

6、陈建敏: 这次评课大家很认真,质量比那一次都高,我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在中小学展开衔

接课的研究,很有意义,不仅是上级领导的倡导,也是我们学生学习现状迫在眉睫的现实需要。就是要通过探讨课的开展,打破原来小学、初中各吹各的号,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让小学老师着眼于中考,初中老师着眼于高考来开展工作,抓好教学。

所以我倡导语文老师做到:

一是,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二是,要有精炼准确的课堂语言。三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课堂预设,提问精要,不能太多太杂,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逻辑性、目的性。不能语文数学化,搞题海战术,试卷一张接一张,练习一摞接一摞。四是,语文老师要加强学习。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语言文字功底,人文素养也要不断积淀,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与我们的学生同步。

对小学的老师,我也想提几点建议,希望我们回去后,把我的意见转告给负责教务的领导。一要提高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的能力。近几年,学生的字越写越好了,这是你们的功劳,望保持,望发扬。二是要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四、魏宗涛总结

这次语文衔接课研讨会开得很圆满,很成功。两位老师认真地总结评述了自己所上的课,中小学老师团聚一起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共识,对老师们应该有所提高,有所触动。当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在座的老师继续努力。

语文评课记录之二

整理者 刘春华

时间:20xx年12月3日 星期五

地点:实验室

参加人员:语文组老师

授课人:何慧、李剑、孙桂玉

授课内容:依次为《答谢中书书》、《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月亮上的足迹》

主持人:刘春华;记录人:刘春华

一、主持人简述活动程序

二、执教者述说上课心得

(一)何慧

我上的是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是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我的设计意图是达到当堂背诵,重点是品味优美的意境、语言;但是由于时间分配不当,最终重点没有突出。不过,通过这节课,我还是有收获的,那就是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了锤炼过渡语,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比较从容的,没有为了赶时间而一味的催促学生。以后我还要在课堂控制方面多加改进。

总之,这节课没有上好,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二)李剑

我上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预习课,主要目标是三点:①字词学习;②感知内容;③谈谈启发。主要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学,以学生讨论学习、合作交流为主。但从效果达成上看,第三点还没有还得及实现,有些遗憾。

(三)孙桂玉

我这一节课上得轻松,学生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热烈,觉得很过瘾。但是抓文本不够,因为上课之前,我总有顾虑,担心把语文课

上成科学课;再者,我的知识储备不足,当学生提到黑洞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二、教师评课

(一)王艾雄:

我先说说自己上的课。因为对五步教学法理解的问题,死扣五步教学法,所以精读部分没有深入,学生反馈就出了问题。

再说说这三节课。这三节课可以说各有特色。何慧的课体现了一个“细”,以读贯穿全文始终,学生应该是有收获的;李剑老师的课,体现了一个“新”,预习课,还没有哪个老师在达标课上尝试过,李老师是第一人。孙老师的课体现了一个“趣”字。总之,这三节课反映出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不足也有:何老师的课教学重点没有突出,教学流程要进一步雕琢。这篇文言文很短,建议老师背下来;另外,挖掘文本不深,这是一篇回信,为什么不用叙事性的语言答话,而用描写性语言描述优美的景致呢?是不是另有深意呢?亦可挖掘一下。

李老师的课,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譬喻说:第二篇短文,作者对两种学说是否定一种学说,肯定另一种学说的??还有,教师的语言简洁而有启发性,但是缺乏情感感染力,声音太低,坐在靠后的学生是听不清楚的。

孙老师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教学机智,没有打圆场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有时候多个人回答,老师就只会“嗯”;不会评价学生的回答,大多就是“好,坐下来”,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说说我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想法。

1、如何走高效之路?目前学校提出了“五步教学法”,不知大家清楚不清楚,五步教学法与“杜郎口”的区别在哪里?如何实现真正的高效?

2、形式上的活跃是不是好课?课堂上要不要留点时间给学生静静的思考?这二者之间如何处理?

3、教师的基本功有待提升。

4、课堂语言应该锤炼。

5、预习课如何做到有效?大家还要摸索,要动脑筋。

(二)姚丽萍:

我把九年级语文老师的意见汇报一下:这几课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何慧的课对教学各环节轻松自如的把握,值得学习。李剑最大的优点是沉稳干练,语言简洁,没有废话。孙老师很富有激情。

我还有点建议:何老师课堂环节还可以压缩一下:读—译—品如何?孙老师语言要简练,提问太多,譬喻说:问学生这是什么?意义不大。李老师预习内容太多。

(三)刘春华

刚才各年级代表对这几堂课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说得很好。我想再从整体上概说一下。

这几节课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何慧老师的课很实在,不论是解题,朗读指导,还是翻译,背诵都落到了实处,注重了基础学习,夯实了基础,在考试的时候是很会吃亏的。李剑老师的课上得平稳,是他平

时课堂真实反映。他放手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能力,又注重教师的引导,有放有收,主导与主体都能够兼顾。孙老师的课以“激趣”为突破口,整个课堂学生比较活跃,爱学乐学,兴趣盎然,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纵观几节课,有如下共同点:教师教态自然,教学流程设计明朗清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点拨引导有一定实效。

但是白玉有微瑕。这几节课也有不足:

课堂结构有待优化。譬喻何老师的课,如果着手围绕重点去优化一下课堂结构,可能效果更好。孙老师有一个“品味语言”环节匆匆掠过,也是这个原因。李老师一再追学生抓紧时间,要快,要快,就可以考虑一下:哪些地方该删减,余下的下节课处理,或练习弥补。

文本解读还要深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加强,研读文本是教学的基础,自己不研读是预设不出有价值的课堂来的。最好是先不看参考书、教辅书,自己读:考虑如果我是学生,我的兴趣点在哪里?困惑点在哪里,我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在此基础上读参考书、教辅资料,可补充自己认识不深入的地方。当然节节课这么做不现实。那么我们能不能每月做一次,至少过关课做一次。

教学策略还需要变通。在教学中,我们都会使用“提问”这一手段。但是很多时候会遇到无人应答的尴尬。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提问有问题。该怎么问?能不能找到好的切入点,一问而动全篇?巧问,是需要老师的智慧的。讨论也是老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一般遇到学生答不上时,大部分老师都会使用。可是为什么学生热热闹闹

讨论了,还是回答不上来,或者是答案不能达到我们预想的目标呢?我参入到其中看了看。要么给学生的时间短了,学生没有来得及交流,只是听其中的一两个学生说说,要么几个人不开腔,急急忙忙找资料??这样看来,有些讨论价值并不高。像孙老师在“质疑想象”环节,让学生讨论,这就没有必要了。其实,教学手段、教学策略还是需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变通的,例如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能不能指引着学生读读相应文段,或是换一种提问方式,搭搭桥,做一下铺垫。

最后说说语文组今后的打算。

1、明确方向。九年级抓备考,教学围绕“中考备考”努力,现代文课堂阅读力求体现中考的训练点进行;文言文要深钻文本,步步落实。七八年级抓五步教学法。学校的五步教学法是“学生预习——点拨指导——分层运用——交流展示——小结提高”。根据学校教学改革总思路,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将语文课进行变形。我们将语文学科分为三类:预习课、新授课、练习课。变形为:预习指导——交流展示;点拨指导——交流展示;练习巩固——交流展示。这种模式,不是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而是我们学校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之后的革新,是在总结杜郎口教学思想,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摸索出的一种新模式。

李老师上了一节预习课,交流展示贯穿整个课堂,这是对的。学生的回答、演讲、讨论、质疑、评价、口头作文、朗诵等都是展示。其实预习课还可以摸索其他的教学方式。能不能放得更多一点,交流展示更自由点,适当利用黑板呢?

何老师、孙老师上的是点拨引导、交流展示课。“跟我们传统课一样嘛。”有的老师这样想。我说为什么不行?传统的东西不能一概抹杀,好的就该继承并发扬。只要能发动学生多活动参入到学生中来就行。

练习巩固课,练习要精选,最好在20—25分钟内做完,当堂展示用时15分钟,留5分钟小结。当然这就理想状态,有很多时候25分钟完成不了;所以要分层设计;某些同学做A级,某些同学AB做级,某些同学做ABC级。

2、提倡大家相互听课,随堂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

3、作文教学要落实。

4、放开手脚,彰显个性。

20xx年12月4日

【拉拉河中学: 尹志文】

这次西南片语文教研会,我是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加的。教研会会集了九校语文精英,他们都是经过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了迥异的教学风采,他们与学生协调沟通的能力,顺畅的教学流程,精湛的点拨技巧,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外延拓展和课堂掌控能力都值得我反躬自省,虚心借鉴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设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染这三项指标,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在研读文本时既要能“钻进去”,和教材亲密接触,要能情有所动,思有所发,真切地触摸、感悟作者的内心,文章的灵魂,还要能“跳出来”,广征博引,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下高屋建瓴地审视文本,这样语文教师才能与作品、与作者、与学生间架起心灵的桥梁。王宇良老师的这一课基本诠释了这个教育理念。

他对写作背景和体裁的深入介绍,引导学生对题目的准确解析,对课文中关键语句的解读,对文章写法的修辞作用的阐释,对字词教学板块的把握和重视说明他在课前能够走进文本,这样做既能引领学生把握教材的主旨,又能帮助学生深入透视文章的内涵,同时兼顾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和训练,使整节课水到渠成地按照教师的意图走下去。这节课美中不足是由于学生没有课前预习时间而被字词教学板块占用的时间比重稍大,以致于四十分钟内没有完成教学设计。但是瑕不掩瑜,对字词教学的重视也让学生满载而归地结束了这一课。

“闭门推开窗前月,投石冲破水底天”。这是一种教学境界,教师若能亲吻文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让课堂教学熠熠生辉,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红石中学:陈志强】

5月12日,充满激情的一天,九位教师,各显其能,九节语文课,精彩纷呈。

《伟大的悲剧》,张晓娜老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特别是精心绘制的探险路线图,清晰了然,让人颇感震撼,又深感遗憾,真切理解了这场悲剧的伟大。庞淑梅老师的柔声细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模仿“感动中国”为斯科特写颁奖词,既结合了现实生活,又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同时也是一次练笔,可谓一举三得。孙颖老师教学环节的小标题让人眼前一亮:出发准备——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旅途赏景——做一个有心人;挑战困难——做一个探险家,意图明确,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牟耀光老师能够让学生自己展示字词积累的成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要有充分的准备,扎实的积累,可以说是“双丰收”。

几位教师带领一群新结识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探险之旅”,在“旅程”中,她们使学生收获了勇敢,懂得了集体主义精神的可贵,更品味到了诚信的魅力,这是一次精神上的探索之旅。

《敬畏自然》一课,高虹老师的为人的爽利,语言的精炼,令人印象深刻;张春生老师的沉稳干练,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颇为敬佩,俨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张淑芬老师以可掬的笑容,亲切的教态打动了每一个人,让人感受到课堂轻松的氛围;王伟老师以他的自信与激情赢得了学生的心;王宇良老师的诙谐幽默,开始便点燃了学生的热情,轻松之中,完成授课。

几位老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又共同带领大家重新、审慎地认识了一次大自然,真正理解了应以何种态度、方法去对待大自然。

美玉难免无瑕,一节好课也难免有些许纰漏,就这几节课再挑挑刺: 1. 做为语文老师,读写的基本功很重要,有读音错误之处。

2.课堂之上学生是主体,有的课堂学生的调动不够。

3. 重点要突出,时间必须把握得当,否则难免有“跑偏”之嫌,仓促收尾。 以上为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春暖花开之时,一次教学研讨之旅,收获颇丰,希望今后,我们西南片经常组织一些教研活动,相信我们语文教师的整体水平定会更上一层楼。

【一面山中学: 刘芳】

非常荣幸,此次被学校派往大阳中学参与评课。听了九节课,获益匪浅,精神上仿佛受了一次洗礼。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不能说是评课,只能说是再一次作为学生去学习。现就本次听课归纳为以下几点感受。

一 .各位授课老师教态自然、大方、精神饱满。每堂课上不只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学生言行的楷模。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干脆利落,不冗杂。女老师声音甜美,语言亲切,语速适当。男老师堂音淳厚,充满激情。给每位听课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 知识把握准确,充分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敬畏自然》一课,知识点多,文章不好理解,尤其是哲理性语句多,学生不容易掌握。但各位

老师却做的很好。例如大阳中学的张春生老师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之后再对重点语句做精要分析,并适当加以拓展,深度挖掘到位,激发了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热情,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 应变能力强,处变不惊,充分体现了各位老师的自身素质高。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很多时候都不是我们所能预测的。遇到突发情况该怎样处理,是否处理够好,这些都能考察老师的教学经验是否丰富。影壁中学的张晓娜老师讲授的《伟大的悲剧》一课,提到了斯科特登上南极时发现了阿蒙森插下的挪威国旗,张老师叫学生谈此时的感受,学生很诚实地说:如果是我,我就会拔下挪威国旗,再插上英国国旗。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时张老师马上引人本文关键:正是这样,才能突显出斯科特的高贵品质。一句话就把斯科特的诚实守信的品质突显出来了,比原来的枯燥概括效果更好。

四. 准备充分,课件质量高。一节成功的公开课需要作课者大量地查阅资料,精心准备课件。在本次的九节课中,每位老师都做到了准备充分,尤其表现在课件上,精心、精致、精湛,恰到好处地服务于本节课,而不是累赘和花样。体现了各位老师的务实精神。

五. 缺点和不足。在本次听课中,总体感觉很好,但也不乏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一些老师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听课热情不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不够,提问学生的面积不够,致使有的课比较安静,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以上是我听了九节课之后的感受,见识浅薄,敬请指正。

【大阳中学:支德红】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真正的教学应具有以下特征:高水平的思维,知识的尝试,与现实的联系,大量的交流,以及是否为学生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所以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一)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富的课;(四)常态下提课,

即平实的课;(五)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因此我觉得,本次教研活动的九节课,基本上可以说是常态下的,有生成性的,有待于完善的课。

《敬畏自然》是一篇立意新奇、情理兼融、极能开启学生思考和遐思的好文章。而授课的五位教师也各有千秋,各显其能,为语文的教研提供了一块丰饶的沃土,引起听者的深思。

杨木林中学的高老师,以一段形象直观的视频资料,让同学们了解大自然的喜怒无常,直接走进文本。一面山中学的张老师以其亲切和蔼的教态,感染了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红石中学的王老师,那精彩的对联示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拉拉河中学的王老师,则对文本有了精辟、深刻的见地,耐人寻味,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精彩,此处就不一一列举。

而我校的张春生老师的课,则完全体现了我校语文课堂的基本模式。首先,他以5.12汶川地震纪念日为契机,师生互动,为死难者送一句祝福的话,深情导入,使学生进入情境,引导学生对自然有所感悟,然后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观点,并且齐读,加深印象,在局部赏析的环节中,他能将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向学生学生重点强调,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可谓本课的一个亮点,在拓展创生的环节中,拟几条以“敬畏自然”为主题的标语,向人们呼吁,这是能力的提升,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引导,使之潜移默化地吸收文章的观点的手段,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整节课,思路清晰,处理简洁,重点明确,有一定的创意,学生也应该会有良好的收获。

总之,这次教研活动,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上好常态的语文课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掀起了语文教研的一个新高潮,让我们借这股春风,在语文教研这块沃土上,勤奋耕耘,不断收获着一个又一个惊喜。

【杨木林中学:钱乃生】

5月12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东丰县西南片语文教学研讨会在大阳镇中学成功举办。会上,奇葩朵朵异彩纷呈,语文教学彰显生机。以其深远影响,成为一块不朽的丰碑,铭刻在我们的心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者驾驭教材的超凡能力,实际展示了语文教学的丰硕成果,渗透了教研员的心血,九位教师的才艺展示,倾一腔热血,为东丰西南片语文教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为营造语文教学良好氛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奇葩之一是评价极具创新精神,不是分数的量化,而是师生课堂效果质的评价。考虑周密,评价具有操作性,较以往的评价独树一帜,别开生面,为之拍手叫绝。

奇葩之二是教案规范,体现了课改精神。

奇葩之三是语文教学现代化,一扫一支笔一本书三寸舌,大家说的陈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新颖别致充满诱惑的教学方式,拓宽学习途径,让师生咂舌不已。 奇葩之四是精彩的导入,让师生一石激起层层浪。

奇葩之五合作探究与学生能力提高兼收并蓄,协调发展,达到最佳效果。教者师者风范,准确切入,方式灵活,点拨适当,学生成为课堂主角,都彰显了语文课堂教学勃勃生机。

奇葩之六合理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学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奇葩之七、八……

奇葩朵朵,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满园春色生机盎然。在我们欣赏美好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区区的缺憾。这里白璧微瑕是难免的。有的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如课堂语言规范的问题,普通话普及与提高问题,都应引起我们时刻注意,不能掉以轻心。

让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全体同仁手挽手,肩并肩,为语文教学园地增一丝新绿,添一分光彩,让我们东丰西南片语文教学园地永远是春天,永远异彩纷呈,永远彰显无限生机。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为了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的“整体优化、系列操作”,以形成教学教研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有序化,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始终落实县教育局的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学…

20xx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太平小学校教研工作总结20xx7为了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的整体优化系列操作以形成教学教研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有序化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小学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学校教研工作总结本学年,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主要以中心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为参考,认真贯彻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上级文件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科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教研室工作总结本学期来,教研室在学校领导下,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围绕教研先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力…

学校教研活动工作总结1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南皮县冯家口镇石佛昝学校我校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改为主,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用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校本教研,使我校的校本…

初中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山阳初中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一学期来,我校教务处、教研组在教育办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坚持“特色求生存,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研为基础,…

中心学校教研工作总结(2)

东山乡中心学校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教研活动总结本学期在县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之下我中心校坚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深化课题研究强化队伍建设强化质量监控优化常规管理开展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的实施水平提...

20xx.1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北关小学教研工作总结20xx20xx第一学期本学期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主要以教研室教研工作计划为参考认真贯彻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上级文件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科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学生发展为...

20xx至20xx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0xx至20xx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结美良中学在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实施中我校始终站在教研兴校的高度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培养年轻骨干教师为目标并在不断学习和实践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教学...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20xx

20xx20xx学年度巨浪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在齐齐哈尔分局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校本研训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校本培训是以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本校教师为对象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这种...

六下教研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我们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毕业班的实际情况开学初我们反复酝酿制订出了行之有效教研组计划这学期我们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基本能按计划进行活动一解读教材取长补短新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太多太...

中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坚定不移的走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路子努力更新教育观念紧跟课程改革步伐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认真抓教学常规和各项教学教研计划取得了一些成绩...

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总结(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