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现四大乱象

时间:2024.5.9

银行理财产品现四大乱象

股市变成了“无底洞”、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楼市遭遇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在资本市场如此震荡的背景下,为了安全起见,刚刚从股市、楼市撤退下来的资金大量涌入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市场。但“资金大转移”也让理财产品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各家商业银行争相推出多款理财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抢滩市场,“多”、“乱”二字已成为目前理财市场的典型特征。此外,一些银行在销售时,游走于政策的边缘线,理财产品市场又呈乱象丛生之势。

一、信托类理财产品“变相”放贷

在监管部门严控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贷款规模、对信托理财产品给予“压缩”警示之时,一些银行却“顶风作案”,力推信托型理财产品。

“目前我行正在发售××信托类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2%,销售日截至×月×日,欲购从速。”这是某银行理财提醒短信。客户肖小姐表示,最近信托类理财产品很多,好像每家银行都在卖这类产品。据普益财富统计显示,5月28日至6月3日,各银行发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共38款,比前一周增加7款,市场占比为21.23%。

所谓的信托型理财产品,其运作原理是银行将其信贷资产,通过信托公司转化为理财产品向客户发售。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这样的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通过信托的方式,专项用于替换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或向企业新发放贷

款。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研究员太雷表示,由于研究、经验不足,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在结构类理财产品方面处于劣势,所以中资行更青睐风险较小的信托类产品。

不过,信托理财产品获得银行青睐的最主要原因则是,今年以来一系列紧缩资金流动性的宏观政策让银行“钱包”收紧,加息即通胀预期又让投资者对存款缺乏兴趣,银行开始另辟蹊径。太雷表示,信托类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不计入信贷资产,可以规避监管。在今年信贷规模趋紧的环境下,信托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仍会保持高速增长。

据了解,多家开发商直接走贷款通道屡屡受阻,很多银行通过信托贷款的方式,用理财产品将资金引到房地产领域。这已成为不少银行贷款以外盈利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开发商曲线获得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

为了扩大信托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许多银行把收益率高、稳健性好作为此类产品的最大卖点。工商银行某支行理财客户经理介绍,近日发售的信托类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受益人是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当问及风险时,该经理表示,一方面除非企业破产出现本息全无的状况,这种大型国有企业几乎不可能走上绝境;另一方面是国家批复的贷款,出现差错,国家会“买单”。 记者还注意到,一些信托类产品出现高收益、低风险的状况。如光大银行推出“套餐计划”,4月期信托类产品年化收益率3.08%,风险等级仅为一颗星。该行工作人员解释道,银行拿出40%做存款,60%才会进行投资,稀释

了风险。不过,这类理财产品通常都属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

二、非保本产品仍口头承诺保本

一般来说,购买银行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多数是稳健型、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小的。但记者发现,在震荡市中投资者的心理底线就是实现保值,而银行理财市场中的保本保收益产品数量却骤减,取而代之的是浮动收益类产品快速扩容。

记者走访京城多家银行后发现,多家银行都力荐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如果客户不咨询,理财经理根本不会拿出保本型产品的宣传册。“银监会明确规定,理财产品不能轻易承诺保本,一般保本的理财产品都是超短期,没风险且低收益的。不如您买点浮动收益型产品,也没风险,赚得还多。”多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这样告诉记者。

建设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保本理财产品宣传页上的是预期年化收益率,购买金额乘以收益还要除以12个月,这样还不如存款来得划算。“你可以选择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年轻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大,收益也比较高。”

究其原因,北京银行某客户经理透露了实情。“理财产品的初衷本来就是钱生钱,保本型收益率过低,不如存银行,特别是加息预期临近的时间点下,购买非保本型,看似有一定分险,但我们是拿银行信誉做担保,过往产品还没有出现赔本买卖,一般收益率都是现在的预期收益率,如果高出预期收益,这部分不会返还给客户,银行会自行收纳。”

但值得注意的是,被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的口头承诺保本的情况仍然存在。早在20xx年1月2日,银监会发公告《公众理财应避免走入五大误区》,提示公众理财不等于储蓄,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口头宣传不等于合同约定。而多家银行依然对记者强调,“银监会不允许承诺保本,但我们投资的方向不是比较稳健的票据、债券市场,就是得到政府支持的国有企业”。更有银行工作人员担保,“我们从20xx年发行的这类理财产品,没有达不到预期收益的”。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被预期收益率和销售人员的介绍所迷惑,尤其是一些银行发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的信贷理财产品,尽管银行会对贷款项目风险进行审核,但这类产品仍有亏损本金的可能,投资者一定要了解产品的风险等级。

太雷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从20xx年才开始发展,法律法规仍不是很完善,这也导致一些银行工作人员销售行为不规范,投资者应注意保护自身利益,必要时留取录音等证据。

三、为抢客户银行“出位”拆台

随着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银行之间互相拆台、抢占客户的现象近来变得异常激烈。

记者昨日走访某股份制银行首体支行时发现,客户经理桌前的小牌子把主推的“增盈型天天理财”产品同别家银行的同期产品做了比较。其中清楚写着该行的“增盈型”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85%,而工商银行的同期产品收益率

为1.4%,招商银行“日日盈”产品收益为1.55%。

银行间理财产品的纷争已经摆上了桌面,这无疑会加大同业间的矛盾。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种宣传手段能否帮助其挑选到盈利性最强、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对此,业内人士持否定观点。太雷表示,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宣称的预期收益率不一定都能实现,专业人士在评价信托型理财产品时,通常要考虑产品投向的行业现状、前景,对比以前的数据资料,计算其违约率等;在评价一款结构类理财产品时,也需要考虑挂钩标的物、挂钩模式,如单向型、区间型等。银行单凭预期收益率招揽客户容易给客户造成误导。

太雷提醒投资者,目前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了阶梯型收益,即投资者的收益与其购买的规模有关,比如投资者拿5万元购买一款理财产品,能获得2%的收益率,花50万元则有可能获得2.2%的收益率,投资者应对此予以注意。

除了同类产品之间相互“出位”竞争外,各家银行也致力于所谓的理财产品推陈出新。例如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就在近期推出了一款医保专享理财产品。该行某客户经理表示,理财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创新是首要的,如果稍不注意,出现和其他银行一样的雷同产品,会对销售带来很多麻烦,也证明该产品是失败的。

但银行大打创新牌也引起了一些问题。某银行主推的“套餐计划”,包括两款人民币产品及美元、港元产品各一款,但问及投资去向时,该行工作人员

却含糊其辞。

业内人士称,目前银行理财市场产品盲目创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时有发生。 该人士指出,为了获取市场份额和业务收入,一些商业银行未经前瞻性研究和市场调研就盲目模仿国外产品,结果出现仓促上马后大面积浮亏的现象。

四、隐藏风险要点忽悠投资者

在一些银行网点摆放的彩色精美宣传资料,风险提示并不醒目,且不明确。尤其是一些银保产品,风险提示的字号远远小于宣传收益的字号,有的说法含糊,并未明确预期收益不能作为承诺。

比如一位未购买过理财产品的客户,打开宣传页看到的都是可以放大字号的预期收益率有多高,一时糊涂就忽略了其存在的风险。只有当投资者要求看更详尽的资料时,客户经理才会另打一份内部共享的某款理财产品资料。华夏银行“增盈型”理财产品详细资料中,风险提示就有11条之多,宣传页上却仅仅有一句“理财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同时,客户是否有提前终止合同的权利在宣传页上只字未提。记者还注意到,在某一产品宣传页上明确表示,不收取认购费用、申购费用、赎回费用或手续费。某银行客服经理透露,“银行不是不收取手续费,只是给客户看的资料里,预期收益率是已经刨除手续费的收益,所以当客户提及时,自然会说不收取”。

事实上,购买理财产品是一种投资行为,与存款截然不同。银行的理财产品依附于特定的市场条件和产品结构,与市场紧密相连,不仅存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还有本金风险。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结构金融研究室王增武表示,产品的销售适用性原则要求产品销售人员需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在卖者有责的前提条件下才有买者自负。“但银行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如销售终端报喜不报忧的片面宣传手法,只讲产品的高收益和高流动性,而忽视产品的潜在风险;再如销售终端出手为安的销售心态,只顾眼前的销售,而不管后期的跟踪服务。”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个人客户对理财产品的知识还普遍缺乏,甚至有人将从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与在银行存款视为同样的行为,认为都有银行的信誉做担保,没有风险,必然经不起“忽悠”。

提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近期股市的低迷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再度受到广大投资者追捧,各家银行也争先恐后地推出自己的“香馍馍”。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到底有多少猫腻恐怕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 投资者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都是银行的业务,但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银行理财、基金理财,还是保险理财,都是一种理财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很多惧怕股市、惧怕基金的投资者义无反顾地大手笔投入银行理财产品,发生亏损后却无处申“冤”。

无论银行的营销人员把他们的产品说得多么“天上有地上无”,适合的才是

最好的。这里的适合不仅是要适合投资者的自身情况,更要与当下的市场环境相适应。那些营销人员口中所谓的“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客观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投资者切勿拿着真金白银去检验营销人员的一面之词。

有意思的是,基金股票的负收益很少有人去投诉,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诉却从来不绝于耳。根源就在于银行理财产品严重不透明,而监管部门需要解决的就是让投资者们对自己所投资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再“雾里看花”。


第二篇:银行理财产品


一、银行理财产品概念

银行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就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来看,除了投资门槛外,对公理财产品与个人理财类产品区别不大。一般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保证,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新股申购类产品、银信合作品、QDII产品、结构型产品等,也是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说法。

二、银行理财产品分类

银行理财产品近些年来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在类型上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有人民币理财、外币理财、保本保收益理财、保本浮动收益理财等,在期限上也是从7天到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不等,从各个方面满足了客户的投资需求。具体说来,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两种分类方式:

第一种,按标价货币分类,银行理财产品分为外币理财、人民币理财和双币种理财三类。

所谓外币理财,就是指只能用除人民币以外的外国货币来购买的理财产品。外资银行在外币理财的发行上表现十分活跃,这主要是由于外资银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外国市场比较了解,且产品创新能力较强。外币理财按币种的不同,又可分为美元理财产品、欧元理财产品、澳元理财产品等。其中,今年以来,受澳洲加息政策的影响,相比其他外币理财而言,澳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表现出了明显优势。今年2月份,3个月期的澳元理财产品平均年预期收益率为2.55%,6个月期的为5.2%。而3个月期美元理财产品的平均年预期收益率为1.06%,6个月期的为2.1%。外币理财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渠道,但是,这需要投资者在购买外币理财时,对其产品设置及投向市场有一个清楚地了解,否则,投资者很可能亏得血本无归,今年以来,这种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人民币理财,是指只能用人民币购买的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虽然起步晚于外币理财,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从20xx年的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到20%,发展为20xx年的市场占比近90%。这一方面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预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资银行已经逐步认识到理财销售这块“大蛋糕”的吸引力,积极投入到理财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中去。目前,我国的人民币理财根据投资方向的不同,分为债券型、信

托型、新股申购型和QDII型。例如,债券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是指主要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等产品。由于其投资标的主要为信用等级较高债券、短期货币工具等,因此是风险最低的银行理财产品之一。

图表 1:人民币理财产品分类

银行理财产品

双币种理财,是指以人民币和外币共同作为购买货币,并分别按照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的方式运作,到期分别以人民币和外币支付收益的理财产品。或者,以人民币作为投资本金,将此本金产生的利息兑成外币并以外币理财模式运作,以外币返还本外币理财的整体收益的方式,也被称为双币种理财产品。

第二种,按收益类型分类,理财产品又分为保证收益类和非保证收益类两种类型。

其中,非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按照是否保证本金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两种类型。从字面上看,这些理财产品也是容易误导投资者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会着重分析其风险点。

例如,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乍眼一看,既能保本又能保收益,对投资者来说好像不用承担什么风险,其实不然,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都会被要求签订一份投资协议,很多投资者也没有仔细阅读就直接签名了。这时候一定要当心了,很多理财产品的合同条款中都会有一条叫“银行有权提前终止合约”的条款,这也是保本保收益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所在。假如银行提前终止合约,本应该一年到期的理财产品,半年就到期了,这时投资者获得的收益率也有一年期的收益率变成了半年期的收益率,收益减少一半。除此之外,投资者还会面临将手里的闲置资金进行再投资的风险。因为投资者需要花时间去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即便找到了合适的投资项目,投资者又要考虑新项目面临的风险。资金都是有时间价值的,尤其对于大额资金的投资者来说,这样来回折腾既损失收益又浪费精力。

对于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而言,从字面理解也很有诱惑性,起码可以在保证本金的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获取最大收益啊。其实,这类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的。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又被称为“结构性存款”,它是由普通存款和衍生产品组合而成的,它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衍生产品这一部分,收益是与汇率、利率、债券、一篮子股票、基金、指数等金融市场参数挂钩的。投资该类理财产品需要投资者对衍生产品部分所挂钩的标的物有足够的了解,如果在不清楚地情况下就盲目买入,最后投资者的收益率很可能大打折扣或者颗粒无收。即使投资者对挂钩标的物的走势判断正确了,其收益率也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该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对其收益率的影响也很大。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可分为区间累积型、挂钩型和触发型三类。拿区间累积型来说,它是指银行会先确定最高、最低的年收益率并设置利率参考区间,根据利率、汇率、指数等标的物在参考区间内运行的情况确定收益率。因此,即使产品设计者对某一挂钩市场走势判断正确,但假设参考区间设计的幅度过于狭窄,一旦投资标的物的表现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扬或下挫,直接跳开该设定区间,则会直接影响实际投资成果。

对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而言,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且不保证本金安全,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该产品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银行发行的主要理财品种。目前,常见的是一些打新股、类基金等产品。该类产品既不承诺保本,也不承诺保证收益,风险不言而喻。

三、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品牌

现在各大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品牌,主要面向高端客户群体,向他们提供

更细心周到的理财服务。这些理财产品品牌有中国银行的“中银理财”、中国农业银行的“金博士理财”、中国建设银行的“乐当家理财”、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中国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中国民生银行的“非凡财富”、中信银行的“贵宾理财”、兴业银行的“自然人生理财”、广东发展银行的“真情理财”、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诚信理财”、深圳发展银行的“天玑财富”等等。

四、银行理财能力受制“风控能力”

部分银行虽然在发行量、收益能力等方面有不错的成绩,不过由于风险控制能力的削弱,以及信息披露的不及时,导致最后在理财综合能力的排名上有所下滑,难以维持在发行量等方面的优势。

风险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银行对于市场的把握度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也是各大指标中银行最不容忽视的指标之一。上半年度的房市调控、信贷紧缩等政策,除了是市场的规范需求外,一方面,就银行来说,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的需要。部分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由于相应风险控制措施的缺失,难以避免排名下滑较大的尴尬局面。

在各大银行中,风控能力较强的前两名是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信息披露,是一个银行实力的又一佐证。尤其是作为一些上市的商业银行,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越发的重要。

在20xx年上半年度银行理财产品的排名中,部分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发行信息、运行信息和到期信息的披露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这些银行在理财能力综合排名的名次。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前三位: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

五、银行理财产品更趋于短期化

由于近期股市已有触底反弹迹象,加上下半年‘通胀’‘升值’等市场因素的影响,部分投资者为了股市获利以及规避市场短期风险,会把资金选择性地流入到银行理财市场,但是这类资金肯定都会选择短期产品,只有充裕的流动性资金,投资者才有可能在下半年的市场中不断套利。

伴随股市与楼市短期套利机会的到来,部分投资者面临资金闲置与随时出击的困扰,银行针对这类投资者专门研发推广了1天、3天、5天或7天等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必然是高于银行的活期存款的,所以,这时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必然成为他们的首选。在利率风险、股市机遇、通胀预期、楼市转向等市场形势不明晰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投资应该更加谨慎,银行的短、平、快的理财产品不失为一个理智的规避风险的手段。

银行理财产品

六、20xx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收益指数和景气指数继续上行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景气指数只是于20xx年底在信贷新规政策影响下出现过大幅回落,而后由于对敲贷款式信贷产品的运行流畅,银行理财产品景气指数出现了新一轮的上涨行情,目前已接近历史高位。观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收益指数可以发现,除在20xx年5月和20xx年1月两个时点出现过断点外,其余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几乎呈一路上涨态势,主要原因在于CPI高企和不断增强的加息预期。定存利率、CPI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值得后期进一步研究。分类收益指数的主要特点有:第一,稳健型产品的收益指数普遍上涨,如信用类、利率类和汇率类指数等;第二,高风险型产品的收益指数普遍回落,股票类产品的收益指数更是大幅下挫22.22%,主要原因在于挂钩标的价格走势的起伏不定和涨跌各异。

图表 2: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指数表现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一)发行主体特点 20xx年上半年,82家商业银行共发售产品3989款。发售动力最高的为中国银行;市场规模最大的为农业银行;超额收益率最高的为遵义市商业银行,

银行理财产品

最差值表现最好的为南昌银行;多样化程度最高的为中国银行;到期产品收益水平最高的为花旗银行;可赎回产品占比最高的为花旗银行;可质押产品占比最高的为北京银行;有23家商业银行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高达100%;总体排名最高的为中国银行。

1.发售动力:前五名依次为中行、交行、华一、招行和工行

就产品的发售动力而言,20xx年上半年的产品发售表现出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首先,上半年总体发售动力表现最好的前五名依次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华一银行、

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其中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产品的发售方面保持了很高的连续性,从上半年度各个月份来看,这两家银行几乎每个月均在前五名榜单中占有一席之位。其次,通过和20xx年上半年产品的发售情况比较,20xx年上半年共有27家银行是首次统计到有产品发售。其中26家为城市商业类银行,另外1家为外资的法兴银行。值得一提的是华一银行在这半年中产品的发售比较积极。但客观而言,华一银行的产品数量虽多,但产品的信息透明度不高,而且产品的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同样,20xx年上半年共有10家银行退出了产品的发售市场,其中有3家外资银行,7家城市商业类银行。第三,共有37家商业银行的发售动力排名下降,齐商银行和顺德农村商业银行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其中有25家城市商业类银行。相反的,有17家银行的发售动力排名有所上升。其中包括5家上市股份制银行,3家国有控股类银行,7家城市商业类银行和2家外资银行。农业银行的上升幅度最大,由去年同期的第46位,跃升至今年的第10位。

2.市场规模:前五名依次是农行、工行、中行、交行和建行

从市场规模的排名情况来看,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市场规模的前五名被国有控股类银行所垄断,拔得头筹的依旧是农业银行。虽然农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市场中的份额较小,但募集资金规模巨大。20xx年上半年农行发售的122款产品,有120款公布了募集规模。募集规模最小的产品,募集金额也在1亿元以上。粗略统计,农业银行在10年上半年的总募集规模达到了3千亿以上。另外,20xx年上半年有38家银行公布了产品的募集规模,总募集金额达到了6885亿以上,募集规模最小的也在千万以上,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并非所有的发行机构都公布募集金额数据,也并非所有的产品都有募集金额的相关说明,故上述统计说明仅限于已公布数据。

3.收益能力:超额收益率前五名依次是遵义市商业银行、南昌银行、哈尔滨银行、滨海银行和南充市商业银行

就新发产品的平均超额收益水平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其一,占据超额收益前五名的银行均为城市商业类银行。作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的新秀,城市商业类银行的客户辐射范围较小,理财产品品牌效应远不及一些国有控股和上市股份类银行。所以其给出的预期收益率偏高,一定程度上压缩自身的利润空间,削足适履来吸引投资者。超额收益排名居首的遵义市商业银行仅发售1款信用类产品,该款产品预期收益为6%;其二,10年上半年共有12家商业银行的排名有所上升,其中齐鲁银行的表现较好;共有31家机构排名有所下降,其中恒生银行的表现较差。

4.最差值表现:前五名银行依次为南昌银行、哈尔滨银行、恒丰银行、齐鲁银行和遵义市商业银行

20xx年上半年,最差值表现最好的前五名银行依次为南昌银行、哈尔滨银行、恒丰银行、齐鲁银行和遵义市商业银行,均为城市商业类银行。南昌银行和遵义市商业银行各只发行了1款产品。同比表现来看,共有10家商业银行的最差值表现排名有所提高,其中天津银行去年同期排45,今年升至第7位,表现较好。共有31家商业银行的最差值表现排名有所降低,其中恒生银行的表现较差。恒生银行的超额收益和最差值指标排名下降幅度最大,主要原因在于恒生银行上半年共发售了9款结构类产品,其中有8款产品因信息不明无法进行评价,一款可评价产品的超额收益和最差值表现较差。

5.信息透明度:23家机构产品的信息透明度达100%

就发行主体的信息透明度而言,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其一,2010上半年有23家银行产品的信息透明度达100%,其中上海银行、西安市商业银行等2家商业银行连续五月的信息透明度为100%,法兴、花旗等9家银行上半年有4个月份的信息透明度为100%。产品信息公开程度较高,产品说明书较为规范。其二,从同比表现来看,共有28家机构的信息透明度排名有所下降,其中恒生银行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其发售的9款产品中有8款产品信息不明,从而导致其产品透明度大幅下滑,共有10家机构的信息透明度排名有所上升,其中江苏银行的表现较好。

6.流动性指标:有14家银行所发产品设置了提前赎回权;北京银行的可质押产品比率最高

20xx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流动性指标排名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首先,81家发售机构产品的总体平均委托期限为0.6年,较09年上半年的0.81年,缩短了0.21年。有15家银行的平均委托期限在1年以上,期限最长的为湛江市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都在1年以内,其中广州市商业银行产品的存续期最短。其次,上半年共有6家银行设置了质押条款,就82家发售机构来说,这个比例相当小。其中,北京银行的可质押比率高达100%。最后,本月有14家商业银行对其在售产品设置了提前赎回条款,花旗银行的可赎回比率最高。

7.多样化程度:前五名依次为中行、工行、光大、汇丰和交行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多样化程度呈现如下两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其一,多样化程度排名的前五名中,有3家国有控股类银行。1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和1家外资银行,中国银行的多样化程度值最高,为100%。可以看出,国有控股类银行在产品的投资方向,产品的投资币种方面较为全面,覆盖面较大。其二,有19家商业银行的多样化程度排名有所提高,其中汇丰银行的上升幅度较大。有26家银行的多样化程度排名有所下降,其中有5家机构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产品的投资方向较去年上半年相比较为单一,致使其多样化程度明显下降。

8.综合排名:前五名依次为中行、交行、华一、农行和南昌银行

总体而言,20xx年上半年综合排名的前五位依次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华一银行、农业银行和南昌银行,而20xx年上半年的前五排名情况是泉州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和重庆银行。与20xx年相比20xx年上半年国有控股类银行占了综合排名的重头。除交通银行之外,20xx年榜单内的其他四家银行均被替换出局。其中中国银行在10年上半年的各月表现都比较突出,半年中有4个月均排在综合排名榜单的首位,原因在于中国银行单个指标信息全面且均表现不俗。综合排名后五名的商业银行依次为恒生银行、大庆市商业银行、昆山农村商业银行、齐商银行和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这五家商业银行的市场规模、超额收益表现和信息透明度水平较低,拖累了整体排名。

(二)理财产品特点

1.基本分布特点

20xx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共发售产品3989款,平均期望收益和平均最差值分别为2.49%和1.88%,到期产品2227款,到期产品的平均名义到期收益为3.01%。

总体而言,较20xx年上半年而言,20xx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新发产品数量同比大幅上涨,增幅为86.23%,短期产品、利率类以及混合类产品是产品数量暴增的主要增长点。期望收益和最差值分别上涨了32个基点和20个基点,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后五个月连续的负利率逼迫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然而,20xx年上半年到期产品的名义到期收益较20xx年同类指标的跌幅明显,跌幅达61个基点,主要原因在于短期产品数量的增多且短期产品的年化收益水平较低。

图表 3: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时序图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1)资产主类特点

普通类产品中利率类产品一枝独秀。20xx年底,监管机构连续推出两则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监管,导致信贷类理财产品在20xx年初大幅缩减。为满足商业银行的融资需求和进一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商业银行将理财业务的重心落脚于利率类产品,上半年在售的3989款产品中有2039款为利率类产品,位居榜首。其次是混合类产品的发售数量,混合类产品多以投资方向不明的组合管理类产品为主,此类产品的潜在风险我们已在前面多期报告中予以提示,期望能引起监管机构和发行主体的共鸣。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监管机构禁止商业银行购买自身成立的信托计划,但并未限制购买由它行信贷资产设立的信贷产品,所以上半年中后期“对敲”信贷资产模式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一种时尚,并成为信贷类理财产品发售的一种主要方式,从而成就了信贷类理财产品第三名的较好成绩。

结构类产品占比是一降再降。在售3989款产品中仅有137款股票、商品和汇率结构类产品,仅占产品总量的3.43%。受累于股票市场的跌跌不休和新股申购的破发连连,发行主体很少设计挂钩内地上市公司股票的结构类产品,多发挂钩港股、美股和台股等上市公司股票的结构类产品,更是很少发行曾经风靡市场的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42款汇率类产品多为挂钩美元兑欧元、澳元和日元汇率的区间和看涨型产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挫,从而也导致部分看涨欧元兑美元汇率产品到期实现了最低收益,在理财市场上引起了不小波澜。在售的20

银行理财产品

款商品挂钩结构类产品

中,有12款为黄金挂钩结构性产品,其中有10款为看涨结构,有2款为看跌结构。如前所述,黄金价格目前已处于历史高位,未来走势将直接影响这12款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表现。

信用类产品的投资价值最高,原因在于发行主体在信用类产品几乎都嵌入了发行主体的信誉做担保。由于多数利率类产品都设计了保息条款,所以利利率产品的风险水平最低。股票类的风险收益水平均高于其他类产品的相应指标,再次体现了股票类产品高风险高收益的固有特性。

(2)发行主体特点

国有控股银行新发产品总量超过股份制银行发售产品总量。一般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售动力和创新动力都远远高于国有控股银行。然而,20xx年上半年的表现却有所不同,国有控股银行以1548的新发产品数量位居产品发售总量的榜首,主要原因在于系列产品和开放式动态管理类产品的发售。城市商业银行有迎头赶上的态势,外资银行仅发售134款产品,且多为结构类产品。

城市商业银行产品的投资价值最高,因为该类银行的融资成本较高,所以他们发售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较高,风险水平较低。城市商业银行产品的投资价值明显高于国有控股银行,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高风险的结构类产品降低了产品的投资价值。外资银行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依然较高,但外资银行到期产品的名义到期收益率却明显高于其他三类银行,这表明虽然外资银行的部分产品录得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但也不乏有较高收益的产品,从而推高了外资银行整体的名义到期收益率。

(3)其他方面

人民币产品数量最多,澳元产品风险水平最低。人民币产品占据理财产品市场83.30%的市场份额,绝大多数由中资银行贡献,后面依次是美元、港币、澳元等投资币种产品的发售数量。20xx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欧元类产品58款,远低于去年同期该币种产品的发售数量。澳元产品投资价值的主要原因在于澳元的基准利率远高于其他投资币种,但如今想起澳元在20xx年的过山车式表演,依然让我们不寒而栗。

短期产品较多,收益率曲线呈正常的上翘型。受高流动性需求和加息预期影响,理财产品市场多发期限3个月以下的短期产品,1年期及以下产品几乎占理财产品市场总量的96.46%强。期望收益率和名义到期收益水平基本呈正常的上翘型,但1年半至2年和2年以上产品的名义到期收益率明显低于其他期限产品,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期限跨度内多为高风险高收益的结构类产品,部分低收益到期产品平滑了产品整体的收益水平。

非保本类产品的期望收益率最高,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风险水平最低。区间型产品的数量最多,其主要构成是利率挂钩结构产品,且由于该类产品多为保息浮动收益型产品,这也成就了该类产品的高投资价值。除111款看涨型产品外,理财产品市场还发售了7款看跌型产品和2款波动型产品。

2.主要创新盘点

20xx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可谓是暗流涌动,表面上风平浪静,水底下却波涛汹涌。风平浪静主要表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20xx年以来并无重大创新和明显转折,而波涛汹涌则指监管机构不断加强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监管并一度叫停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售。这也预示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可能需要“转变银行理财产品增长方式、调整银行理财结构。”

投资方向的主要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对敲”信贷资产的信贷理财产品,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稳得利”第4期信托投资型产品的投资方向为国有控股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商业银行存量信贷资产转让项目或新增贷款项目以及企业信托融资项目,首现“交叉持贷”型产品。第二,国内股指期货概念产品的推出,如光大银行发售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交易标的沪深300指数相联结的股票类产品。第三,首先挂钩国内黄金价格产品,如中国农业银行发售首款挂钩“上海黄金交易所9995黄金价格”的结构性产品。第四,再现石油挂钩产品,自原油价格由历史高位回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少有设计石油挂钩的结构类产品,工行发售的20xx年第1期“珠联币合”ZL1001产品有望打破这一僵局,再现挂钩WTI原油价格的区间型结构类产品。

产品设计结构的主要创新有:其一,多结构混合产品明显增多,如20xx年1月东亚银行首发既有看涨结构又有区间结构的牛熊双赢系列产品等。其二,首先多维看跌型产品,如花旗银行发售的“1年期挂钩3种货币汇率美元票据”产品。其三,双向产品的发售,即对同一标的而言,既设计看涨型产品,又设计看跌型产品,可以让持有不同投资理念的投资者购买,作为提供交易的做市商,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而言可以赚取双份手续费,且有可能无需承担任何损失,如汇丰银行发售的三个月货币挂钩澳元结构性投资系列产品。

专属产品进一步普及,如节日专属的“元旦”、“春节”、“劳动节”、“青年节”、“端午节”和“母亲节”专属产品等,再如概念专属的“世博”和“低碳”专属产品,分别为由工行发售的高净值专属“世博相伴”人民币保险复合理财计划ZH1007和由光大银行发售的“T计划”20xx年第十期(低碳公益)理财产品。

计息方式的主要创新有:第一,首现复利计息型产品,中国农业银行近期推出“金钥匙:安心快线”系列低风险产品,该款产品为滚动式开放产品,产品主要亮点在于复

利计息,即所谓的利滚利,1天型产品年化收益可达1.55%;第二,观察期有收益,募集期也有收益,部分发行主体将处于募集期内的募集资金投资于本行发售的开放式产品,以录得高于原来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水平,值得发行主体借鉴;第三,分期支付型产品兑现承诺,光大银行教育理财E计划兑现分期的承诺“兑付三分之一本金,支付第一年收益4.3%。”

除此之外,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亮点:其一,外币开放式和滚动结构类产品的发行,具体案例如中行的澳元7日自动滚续理财产品和深发展银行的聚财宝飞越计划20xx年1号人民币产品;其二,招行“金葵花”空中理财专家——安心回报人民币88号理财计划采用了电话销售的营销策略;其三,中国银行首次尝试公布处于存续期内的中银平稳系列信贷类理财产品的运作情况;其四,招商银行在“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之石油股票表现联动计划产品中设置撤单机制,即允许投资者在认购期内随时撤单;其五,建设银行发售的“周周大丰收”5年期开放式理财产品有两点新意:一是不定期无规则调整预期最高收益水平,二是发行人、托管人和信托财产保管人分属于不同的金融机构,规避了潜在的道德风险;其六,光大银行稳健一号4月15日再度分红,累计分红达1.2元;其七,在负利率和加息预期的双重压力下,各商业银行相继提高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如工行在20xx年4月调高两大系列8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水平10个基点;其八,溢价现象,台州商业银行“稳进账”信托贷款理财计划实现3.28%的实际收益,高于3.28%的预期收益;其九,上市公司购买稳健型理财产品的热情不减,如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称将利用自有资金2亿元购买中国农业银行“本利丰”人民币信托产品。

3.热点透视

漫谈“涉金”产品。受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影响,投资者的避险情绪不断升温,相继购买避险资产黄金,从而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一路上涨,由此推动渉金产品数量的不断飙升。纵观全市场的渉金理财产品,不外乎如下三类:一类传统的挂钩黄金价格结构类产品,有关此类产品的相关叙述已在前文给出,在此不予赘述;第二类是以黄金支付产品的“以金代收”类产品,如深发展银行发售的“金娃娃”20xx年1号人民币产品用实物黄金支付投资者的到期收益;第三类是购买银行理财方可一定价格购买给定黄金的“搭售”型产品的设计理念,如工行发售的20xx年第一期“如意金”复合理财产品三个月款XT1028,发行方规定只有在购买该产品后才可购买该行的“如意金”产品。

信贷类产品的“夜宴”。在冯小刚的电影《夜宴》中将“夜宴”一次刻画为“浮华的盛宴、最后的晚餐、充斥着欲望、阴谋和争夺”,当前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产品的募集资金,都在20xx年中后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

历史最高水平,同样也潜藏着巨大风险。为此,监管机构相继推出较为严厉的监管政策以控制该类产品的发售。但信贷资产依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信贷资产的腾挪转让需求依然较为强烈。为应对监管需求,商业银行相继推出对敲信贷资产和内含信贷资产的组合管理类产品这两个“变脸”运作模式。然而,此类产品的运作丝毫未能分散和规避原有风险,值得监管机构和发行主体深思。

低碳产品和区域产品的“概念”性。全球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需求的不断加大催生一轮“低碳热”。借此东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相继推出与“低碳”概念相关的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其一,挂钩二氧化碳价格等的结构类产品,前期已有商业银行设计类似产品并取得不俗收益;其二,挂钩绿色信贷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如挂钩CDM项目贷款等;其三,纯“低碳概念”型产品,如前述的低碳公益产品等。除低碳产品外,区域类产品是当前理财产品市场的另一“概念”,目前仅有特供特定区域投资的区域型产品和投资特定区域的区域型产品,鲜有设计挂钩区域概念股票的结构类产品,这一空白值得发行主体予以重视。

4.潜在问题评析

低收益一直困扰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资产价格回落引发的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问题自20xx年初以来一直困扰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并延续至今。如20xx年4月6日,深发展银行首次发行双周滚动发行产品“聚财宝飞越计划20xx年1号人民币产品”到期仅实现0.1%的最低年化收益,不免为该产品的滚动发行蒙上阴影;平安银行0808基金优选3号人民币理财产品站起6个月至20xx年9月,到期亏损为-20.7%。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通过设置保本保息条款、警戒线等措施来规避上述负面现象。

“晋息存款”的汇率风险。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近期连续发售时间阶梯型的港币理财产品,将1年的投资期限按季分为4个付息期,前两个付息期的收益为0.3%,后两个利息期的收益为0.46%。发行主体有权在规定时间可对该款产品进行提前赎回,且当提前赎回事件发生时,发行主体将用美元支付投资者的本息收益。如此以来,产品潜在投资币种港币和收益支付币种美元之间的汇率风险。

“名不符实”和“貌合神离”现象值得关注。“基金计划”高现金比例引发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名不符实”现象的殷鉴不远。近期,中国银行发售的多款结构性产品的投资方向却为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国债,央行票据,国开债,进出口行债和农发债等高信用金融产品及债券回购等金融衍生品,而与挂钩标的相关的金融衍生品无关,着实令人顿生疑惑,也不免让人联想起“为发结构类产品而发结构类产品”的怪圈?

(三)简短总结

全球经济经济复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迪拜崩盘、高盛涉嫌欺诈、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构成了20xx年上半年金融市场发展的主旋律。具体而言,20xx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全球经济复苏向好的一片欢呼声中,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股票市场也全线飘红,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迪拜崩盘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全球金融市场走势旋即转入第二阶段,受投资者避险情绪不断升温影响,避险资产黄金价格不断飙升,美元走强,风险资产价格大幅回落,全球股票市场普跌。在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其中基本金属价格的下跌幅度较为明显。

全球金融市场的演变,尤其中国政府实施的隐紧缩货币政策和史上最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整政策的推出,都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构成了巨大冲击,主要表现有:第一,受中国政府宏观调控影响,国内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出现了结构性不足现象。为实现其信贷资产的腾挪转让需求,中资银行大量发后信贷或“隐信贷”类理财产品,成就了理财产品发售数量的高增长。第二,在前期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传导机制影响下,国内CPI居高不下,已连续五个月大于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水平。为避免负利率现象,商业银行相继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从而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收益指数节节高升。第三,挂钩权益类资产价格的结构类产品占比一降再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动力略显不足。

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信贷类产品的频发也积聚了巨大风险:第一,收益不达标现象频发,虽然信贷类产品的收益类型为非保本浮动,但该类产品一般都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然而近期理财产品市场频发的收益不达标现象值得关注。第二,循环贷款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对当前频发的开放式滚动产品而言,这种现象尤其值得关注。第三,信贷类产品“变脸”。针对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问题,监管机构也相继出台政策予以监管。为规避监管,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对敲信贷资产”的信贷类产品和内含信贷资产的组合管理类产品,而这并未能消除信贷类产品的潜在风险。监管机构也注意到了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并欲禁止信贷类产品的发售。然而,信贷资产毕竟占据商业银行资产的较大比重,如何在“堵”和“疏”寻求一种平衡?是监管机构应当着重思考的一门艺术。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农业银行银行理财产品调研报告

银行理财产品调研报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20XX级金融6班闫**20***056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个人对所增长的财富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与运用,越来越多成…

银行理财产品调查报告

银行理财产品调查报告调查人:XX班级:11级投资一班时间:20xx年5月13日背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胀压力仍然存在,银行存款利率偏低,股市没有明显牛市迹象。那如何使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呢?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

银行理财产品调研报告

银行理财产品调研报告学院:经济学院班级:10金融小组成员:银行理财产品调研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个人对所增长的财富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与运用,越来越成为人们…

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

金融工程课程设计姓名蒋晗学号0910911121所在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专业班级09金融一班指导教师王进日期20xx年06月02日目录一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历史回顾3二人民币理财产品概要3一银行理财产品分类4二银行...

20xx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行业研究报告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

我国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我国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人民币理财产品调查地点网上调查以银率网为主参考其他各大银行网站资料调查方法数据资料整理对比总结调查内容1人民币理财产品类型及风险的演变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

20xx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研究报告

20xx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研究报告20xx11794546来源智慧财富浏览次数541内容简介20xx年182家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万款超过20xx年的32万款计划募资金额为463302亿元全年平均预期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报告(20xx年29期)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报告本期导读20xx年29期07月27日08月02日理财市场近期相关报告固定收益周报基金理财周报信托市场报告机构宏观视点聚焦券商集合理财周报投资理财周报市场聚焦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银监...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报告(20xx年15期)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报告本期导读20xx年15期04月20日04月26日理财市场近期相关报告固定收益周报基金理财周报信托市场报告机构宏观视点聚焦券商集合理财周报投资理财周报市场聚焦银监会日前下发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内容提要综合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有如下特点理财机构类型多样理财产品种类繁多监管制度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高素质理财业务人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低20xx年以来我国尽管面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回落...

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

金融工程课程设计姓名蒋*学号***所在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专业班级09金融一班指导教师王*日期20XX年06月02日一、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历史回顾自2002年以来,中国存款利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股市等投资工具低迷…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报告(20xx年02期)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报告本期导读20xx年02期09月05日09月09日市场聚焦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向理财周报表示超短期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一种满足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其本身无可厚非作为监管部门不会叫停此类产...

银行理财产品报告(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