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

时间:2024.4.20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大全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大全

1、

【原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译文】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要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

2、

【原文】清心释累,绝虚忘情,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学道之工夫也。心清累释,足以尽瑕,绝虑忘情,足以静世;思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朴纯一,足以知天下安乐之法。

【译文】澄清心灵解除思想负担,杜绝忧虑不动感情,少思寡欲,朴实无华,这是学习道的功课。心清纯去除负担,完全可以克服缺点;绝虑忘情,可以安静处世;忧虑欲望都泯灭了,足以成就道业;朴实纯真,完全可以知晓世上的平安快乐之法。

3、

【原文】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译文】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安适。这样常可健康长寿。

4、

【原文】心主血,养血莫先于养。心之不养,而多郁多思,多疑多虑,即日饵良药,亦何益之有。

【译文】心主使血脉,养血莫过于先养心。如果心得不到保养,而是多愁多思,多疑多虑,那么即使每天吃最好的药,又有什么用呢。

5、

【原文】未来之事莫预虑,既去之事莫留念,见在之事,据理应之,而不以利害惕心,得失撄念。如此,则神常觉清净,事常觉简少。

【译文】未来的事不要预先忧虑,已经过去的事不要留恋,眼前的事,按照常理对付,不要因利害而使心忧虑,也不要为得失烦心。如此则神常觉清净而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6、

【原文】养生以养心为主,故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译文】养生应当以养心为主,因为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7、

【原文】养心又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劳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译文】养心又在于专注,凝聚神气,神凝聚则气亦聚,气凝聚则形体安全。如果每天都在劳累、混乱、忧愁、烦扰中度过,神不能安居于心中,则容易衰老。

8、

【原文】君子在蹇则有以处蹇,在困则有以处困,道无时不可行也,不以蹇而蹇,困而困也。

【译文】正人君子和善于养生的人,在困苦逆境中有其对待困境的方法和处置逆境的措施,要行正道随时都可坚持实行,不会因逆境而消极,也不会处困境而疲乏颓废。

9、

【原文】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译文】为人处世,凡事能做到让人一步的态度是很高明的,因为今日让人一步可能即为它日进一步留有机会;待人接物以宽厚是快乐而有福的,因为你方便别人即为今后别人方便你留下了余地。

10、

【原文】将躁而止之以宁,将邪而闲之以正,将求而抑之以舍。于此习久,则物冥于外,神安于内,不求静而心自静矣。

【译文】用宁静制止浮躁,用正气虚化邪气,用施舍抑制贪求。这样做,时间长了,则物欲远离形体,精神平安地在身体内存,不去追求静而心自然而然就平静了。

11、

【原文】自心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译文】自己身上有病自己心里知道,身病还要用心药来自己医治。心情平静时身体也会平静,心里生病就该是身体生病的时候了。

12、

【原文】心是枢机,目为盗贼。欲伏其心,先摄其目。盖弩之发动在机,心之缘引在目。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

【译文】思想是关键,眼睛是盗贼。要想控制思想,首先要收剑眼睛。弓弩是靠机关发动的,思想是被眼睛引诱的。机关不发动,弓弩就不会启动;眼睛不看,思想就不会受引诱。

13、

【原文】人身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起。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属鼻,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

【译文】人的身体有四类病,一是地,二是水,三是火,四是风。风大动,则气息喘急;火大盛,则颈胸壮热;水大积,则涕唾乖常;土大增,则全身沉重困顿。四大各有一百一病,合病则起四百四病。土属鼻,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

14、

【原文】夏三月,此谓蕃莠。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译文】夏季的三个月,正是草木茂盛的生长季节。天地之气交融,万物开花结果;每天早睡早起,不要讨厌充满阳光的一天漫长。使自己的心意情绪没有愤怒,使精华的东西开花结果,让阳气得到宣泄,就像所爱的在外一样,这是与夏降阳盛的环境相适应,养夏季生长的气息的方法。

15、

【原文】四大不顺故病,饮食不节故病,坐禅不调故病。??四大不顺者,行役无时,强健

担负,常触寒热。

【译文】四大不顺所以生病,饮食不节所以生病,坐禅不调所以生病。??四大不顺者,是由于人们劳作无时无刻不强行超过一般所能担负的限度,经常接触寒与热。

16、

【原文】中不正,外淫作。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

【译文】心意不端正,外邪就会侵入身体。外邪侵入身体的人多烦恼和埋怨。烦恼和埋怨一多,疾病就会发生。

17、

【原文】风者,同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柜,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译文】风邪,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始因素。如果心无杂念,意识安静,就能肌肤固密,具有坚强的抵抗力。即使遇到严重的风邪,也不能侵入。

18、

【原文】智慧者??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译文】智慧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药,是砍伐烦恼树的利斧。

19、

【原文】人得病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

【译文】人得病有十种原因。一为久坐,不吃任何东西;二为饮食没有节制,来者不拒;三为忧愁多思虑;四为疲倦至极;五为淫欲纵情;六为仇恨愤怒;七为忍大便;八为忍小便;九为憋上气;十为憋下气。

20、

【原文】良医治无病之病,故人常在生也;圣人治无患之患,故天下常太平也。

【译文】高明的医生,总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教给人们预防的知识,所以人们经常能健康地生活;英明的君主,总是把动乱消除在发生以前,所以天下能经常太平安定。

21、

【原文】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此六者调理脾胃之要法。

【译文】餐饮进食宜宁可少吃一些切忌吃的太多,宜脾胃有饥感而忌过饱,宜迟缓进食忌食之太快,宜热食忌冷食,宜软食忌硬食,宜分几次吃而忌一顿饱餐(少量多餐),此六宁(宜)六毋(忌)是调理脾胃的重要法则。

22、

【原文】凡食之道,大充伤而形不臧,大摄骨枯而血沍。充摄之间,此谓和成。

【译文】进食的方法,过饱会使内脏受伤,形体不能丰满,过饥会使骨骼枯槁,血液凝滞。饥饱适度,能使气血和畅,体格健壮。

23、

【原文】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

【译文】不饥的时候不要勉强进食,不渴的时候不要勉强饮水。不饥时勉强进食会使脾疲劳,不渴时勉强饮水会使胃饱胀。

24、

【原文】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译文】摄进五味食物,不宜偏嗜偏多,此因多食酸味食物可伤损脾胃,多食苦味食物可伤肺气,多食辛辣之物可伤肝气,多食咸味食物可伤心气,多食甜味食物可伤肾气,这都是依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天然规律而促成的。

25、

【原文】凡饮酒者有十过失。一者颜色恶,二者少力,三者眼视不明,四者现瞋恚相,五者坏田业资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斗讼,八者无名称恶名流布,九者智慧减少,十者身坏命终堕三恶道。

【译文】大凡饮酒者有十过失。一者面色不好,二者力气少,三者视物不清,四者显现瞋怒面相,五者毁坏田业资生法,六者增加患病,七者增加斗殴诉讼,八者使无名声之恶名流布,九者使智慧减少,十者使身坏命终,堕入三恶道。

26、

【原文】饮酒后不欲得饮冷水冷茶,多为酒引入肾藏为停毒水,即须去之。多时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消渴、挛躄之疾。

【译文】喝酒后不要即饮冷水冷茶,否则,这冷液易为酒引入肾脏停滞而成毒水,必须及早除去。此毒水多时必将引发腰膝沉重,膀胱(即俗称的尿泡)又冷又痛,且还可兼患水肿、消渴和腿痉挛难行等疾病。

27、

【原文】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译文】春季的三个月,正是春气发散布陈的日子。天地之间都在生长萌发,万物欣欣向荣;每天晚睡早起,缓缓地在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放松身体,让意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活动;生发而不压抑,给予而不夺取,赏赐而不处罚,这就是顺应春天的气息,保养生发之气的秘诀。

28、

【原文】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

【译文】保养性命的方法是,不要一时行走太久、端坐太久、睡卧太久、注视太久、凝听太久;不要过多饮食、过多喝酒沉醉;不要太忧愁、太哀怨和思念。总之是不要太过分。

29、

【原文】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译文】养生须着重在:一是欲念宜少,二是劳动宜节制过劳,三是不要发大怒,四是戒酒尽量少饮,五是对饮食五味要慎重选用。

30、

【原文】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译文】口要不多讲话,心要少挂念事,肚胃要少进一些饮食,睡眠也不宜太多。按此“四少”养生,自可延年益寿。

31、

【原文】头为诸阳之首。《摄生要论》曰:“冬宜冻脑”;又曰:“卧不复首。”

【译文】头部是人体内各种阳气的会聚之处。《摄生要论》说:“冬天应该使头部受些冷”;又说:“睡觉不要蒙住头。”

32、

【原文】寒欲渐著,热欲渐脱。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

【译文】天气转冷了要渐渐加衣,天气转暖了要渐渐脱衣。从腰腹部以下至足踝处常得使之感到温暖,胸脯以上至头部常得使人感有凉意,但凉意不应是变成冷冻感,温意亦不应使变得燥热不适。

33、

【原文】冬日温足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乃圣人之常法也。

【译文】冬天足部宜使感温暖,头脑部位使感有凉意,这样可避免感冒或发生骨关节病;春秋两季则头脑和双足都要使感到有凉意。这是善于养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为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所常采用的方法。

34、

【原文】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

【译文】耳朵不把听力用到极限,眼睛不长时间地观看,坐不坐得很久,睡不睡到身体感到疲倦。

35、

【原文】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着体成灾咎。

【译文】坐着睡着都要防风从脑后袭来,脑内被风吹入人活不长。如再加上醉饱之后躺在风中,风一吹入身体就会成灾病。

36、

【原文】凡旦起,勿以冷水开目洗面,令人目涩失明饶泪。

【译文】凡早晨起身,不要睁开眼睛用冷水洗脸,否则会使人眼睛干涩,损害视力,多流眼泪。

37、

【原文】乱意睡眠??于梦中失精。

【译文】睡眠时想入非非??会在梦中遗精。

38、

【原文】一心睡眠有五善事。何等五?一者无难睡苦,二者睡易觉,三者睡无恶梦,四者睡时痒神来护,五者睡觉心易入善觉观法。

【译文】一心睡眠有五种善事。哪五种呢?一是没有入睡难的痛苦,二是睡眠之后易醒,三是睡中不会有恶梦,四是睡时有善神保护,五是醒寐后心容易进入善良觉悟,向往真理。


第二篇:古代名人养生秘诀


古代名人养生秘诀

人有三宝,乃精、气、神。现代医学证明动静无节、思虑过度则亏精、损气、伤神,对身心大为不利。这里我们了解一下古代名人的养生诀窍,相信会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发。

苏东坡

苏东坡的四味“长寿药”实际上是强调了情志、睡眠、运动、饮食四个方面对养生长寿重要性,这种观点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当日张鄂向苏东坡征求养身方面的建议,苏东坡答曰:“养生长寿古方,药有四味。”于是乎苏轼当即挥毫泼墨。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陆游

陆游是我国的长寿诗人,长寿而目力不衰,特别在他年过耄耋以后还能“孤灯对细字”,实是奇迹。究其原因,他的长寿秘诀不外乎两个方面,中青年时期的锻炼:“少年学剑白猿翁,曾破浮生十载功。”参军游宦,十年走万里,骑射行猎为常课,《春感》一诗即追述了他壮年时候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 长期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日常活动内容多样,他有诗云:“古人在山林,射自事樵汲。我虽迫耄期,勤慎亦在习”。诗中表明了“勤慎”的养生观点。所谓“勤”,就是适当的活动,“慎”,当是良好的言行修养。

李世民

养生百字铭:李世民的养生百字铭总结了人要想活得愉快和幸福,饮食起居、为人处事中,应遵循如下守则: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少杯不乱性,忍让免伤财。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善处真君子,刀咬是祸胎。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安分身无辱,是非口慎开。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书法养生: 李世民是个书法迷和书法家,他对习书曾有这样的名言:“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习书时,心要完全静下来,排除一切杂念,

达到思想高度集中。习书的姿势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延缓身体不退化的锻炼方法。 葡萄酒养生:葡萄酒被古人称之为养生酒,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自督造。大臣魏征擅长酿制葡萄酒,他曾亲自写诗称赞魏征酿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乾隆

乾隆当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这与他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而饮用各种长寿药酒,则是他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据《乾隆医案》记载,乾隆帝最爱喝的养生药酒为龟龄酒和松龄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壮阳补肾、养气、健身,而后者则是活血行气、健脾安神的良药。

曾国藩

养生首在养心:养心莫大于寡欲 曾国藩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他还用“静坐”的方式养心,即使在战事危急,事务繁忙的时候仍每天坚持不懈。 节制饮食: 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少食”、“素食”、“清淡”。日常生活多以素食和蔬菜为主,“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吾夜饭不用荤,以淡汤炖蔬菜一二种”,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

多动、习劳: 他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他每天坚持饭后走一千步。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女、儿媳,要亲自种菜、养猪、织布、下厨,不要随便使唤奴仆。出门要多走路,少骑马坐轿。他在家训中说:“劳则寿,逸则夭。”他的儿子曾纪泽少年体弱多病,即命其每日早晚各步走五里路。坚持日久,便转弱为强。

早睡、早起: 曾国藩说:“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早起可以振奋精神。早起,是曾氏祖辈几代的传统家风。在他的教导影响下,家中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他手下的幕僚、将领无不效法,没有一个敢睡懒觉。 正确对待医药: 他认为医药能“治病保身”,但也能“致

病伤身”,要正确对待医药。他主张“病来即药,病去即止”,他很推崇精神调养和食物调养,常购人参、鹿茸、阿胶之类补品熬粥食用。

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贵族名门,自幼研习老庄的哲学和养生学思想,熟读被视为中华民族养生保健知识的经典著作——老子的《道德经》。在他早年所作《遂初赋》中即抒发心志:“余少慕老庄之道,仰其风流久矣。” 老子教世人以“长生久视”之道,提出了“寡欲以养心、清静以养性、无为以养行(形)、结善以养德、啬精以养气、修道以养神”的养生思想和方法。王羲之实践老子的养生思想与主张,他顺应自然,恬淡寡欲,遵道养生,获益良多。

齐白石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成名后,向他拜师学画的人每天都不断,有时会影响他的工作和学习。于是齐白石就想了一个方法。一天,他在自家的大门中间写了"心"字,表明当天的态度和心情。写好后有三个拜师的学生来到门口 ,一个聪明的学生看到门上的心字后马上就走了,另外不理解的两个学生上前敲门,结果却被齐白石家人拒之门外。 第二天,三人又登门拜访,发现门上换了"木"字,聪明的学生立即敲门,受到齐白石老人热情的接待,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门中写心是为闷!心情不好也! 门中写木是为闲!收弟子正好也!说真的,是不是“一日不教闲过”。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原文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译文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

古代养生格言

古代养生格言01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译文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

古代养生格言

古代养生格言01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译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

健康养生格言

健康养生格言一老子说适者有寿仁者无敌二人一生应做到20岁习惯好40岁指标正常60岁无病80岁不衰老100岁至150岁是人的正常寿命100岁以下死亡都是病死的三人的健康因素比例遗传15外界环境17医疗8个人生活方...

养生格言

養生格言20xx1102111436转载标签杂養生堅持走路寬心笑之歌增夀歌過好古稀生活舜出收集1基本吃素坚持走路遇事不怒劳逸适度毛泽东2人生不过几十年成败荣辱在眼前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乐最值钱王文启3树老怕空人...

十大中医养生经典格言

十大中医养生经典格言1事贵预防医治未病别等渴了再去挖井别等要上战场了才开始磨刀也别等病了再去治疗预防第一啊2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肾水脾土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犹如树根对于大树一样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务必...

养生格言、

1吃饭七成饱穿戴适当少耐点饥和寒益寿又延年这就应验了千古之名言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2有的人活着为了吃饭贪图享受贪图好吃有的人吃饭为了活着即好吃味鲜又要注意营养保健健康长寿多给祖国做贡献3早饭好而少午饭厚而饱八九...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出处论语微子大意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清白提示一个人应当具有自己的人格恪守做人的准则而不能在强权的压迫下屈服孔子在论语中所列举的微子伯夷叔齐等人就是保持自己清高...

古代廉吏格言警句

古代廉吏治家故事书诫训子唐朝宰相房玄龄世代居官其父房彦谦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他对房玄龄说人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房玄龄继承其父素俭清白的家风深得皇帝李世民器重任宰相15年之久位高权重其女...

中医养生的格言与谚语

中医养生的格言与谚语20xx1015193018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明高濂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龚廷贤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王文禄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胡文焕说说笑笑通...

养生格言、谚语

养生格言谚语近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每天四点至四点半播放养生大讲堂节目结束时送听众一句格言或谚语朦胧中记下一些这些格言和谚语是人们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关于健康长寿的经验总结听后感觉不仅学到了养生知识同时体会到...

中医养生格言

养静为摄生首务养生以不伤为本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养生之方首先节欲已饥方食未饱先止饱食损寿饱生众疾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目的也是少摄入热量爽口物多终作疾所伤为所爱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贪求感官享受...

古代养生格言(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