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历史

时间:2024.4.27

历史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和印度。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

汉朝至隋朝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和中国古代的“西极石密”和“西国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

敦煌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到印度出产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据季羡林解读,“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 的音译,证明印度制糖术的确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浆,再用火煎煮,成为蔗糖块(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石蜜就是今日的片糖。

唐后来印度的炼糖术有进一步地高:将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炼,并不断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搅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浆中的杂质凝结成渣,原来褐色的糖浆颜色变淡,经过反复的除杂工序,最后得到淡黄色的沙糖。《新唐书》中记载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说明印度的炼糖术在唐朝传入中国。

宋代北宋初期,三佛齐和大食等国贡白砂糖。白砂糖是从石蜜进一步提炼的,呈沙颗粒状态,色淡黄,比石蜜色淡,不是白如雪。

宋代出现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著《糖霜谱》。

制糖成为一门重要产业,糖制品种类繁多,有香糖果子、狮子糖、花花糖、胶牙糖、芝麻糖、锤子糖、杨梅糖等。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记述中国武干的制糖业,开始不知道怎么炼制像巴比伦地区出产的糖那样精美,后来大汗得到来自巴比伦地区的人传授用树灰炼精糖的技术。又说福州地区炼制的糖“十分洁白”。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伊本·白图泰游记》说:“中国出产大量的蔗糖,其质量较之埃及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代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六卷《甘嗜》篇详细叙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

造白糖法:将过冬成熟的甘蔗,用轧浆车榨蔗汁,盛入缸中,用火熬成黄黑色的糖浆,倒入另一口缸中凝结成黑沙糖;另备一口缸,上面安放一个瓦溜(瓦质漏斗),用稻草堵塞瓦溜的漏口,将黑砂糖倒入瓦质漏斗中,等黑沙结定,除去稻草,用黄泥水淋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缸中,漏斗中留下白霜,最上一层约五寸多,非常洁白,叫西洋糖(明代的西洋即现在的南洋)。

造冰糖法:将白糖煎熔,和入鸡蛋清除杂质,待火候合适,将新青竹破成篾片,斩成一寸长短,投入熔化的白糖中,经过一夜就凝成冰糖。

季羡林在所著《中华蔗糖史》说:中国明代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并指出

冯·李普曼(von Lippmann)的《糖史》,没有一个字提到黄泥水淋脱色法。

除《天工开物》外,《闽书南产志》、方以智著《物理小识》、刘献廷著《广阳杂记》、《兴化府志》都有关于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的叙述。证明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

印度是世界甘蔗发源地之一,也是最早发明蔗糖红糖加工技术的国家。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印度一带已有制蔗糖技术。司马彪《续汉书》记:“天竺国出石蜜。”这种“石蜜”就是蔗糖,当初是西域进贡的珍品,只有皇帝、贵族才能享用。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浆,再用火煎煮,成为蔗糖块(梵文sakara)。后来印度的炼糖术有进一步地高:将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炼,并不断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搅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浆中的杂质凝结成渣,原来褐色的糖浆颜色变淡,经过反复的除杂工序,最后得到淡黄色的沙糖。蔗糖”的英文是sugar,据说是来自梵文sakara,中国古代称糖为石蜜,也和sakara有关,因为梵文sakara含有石的含义。敦煌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印度出产甘蔗,可造最上乘的“煞割令”。“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 的音译。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印度制糖术是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的。

中国甘蔗的种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甘蔗只是榨汁饮或直接食用,并未掌握制糖技术。

汉末,中国开始用甘蔗汁制饴,但制作工艺非常落后。印度红糖制造术究竟何时传入中国?有文献记载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但中国真正派人前往印度学习制糖技术的事发生在唐代。据文献记载,唐朝时,为提高制糖工艺,唐太宗专派臣王玄策等去西域学习,并下令扬州地区大面积种植甘蔗,进贡朝廷用于试制蔗糖,所产蔗糖的品味超过西域。《唐书》记:“蕃胡出石蜜,中国贵之。上遣使往摩伽他国取其法。今扬州煎诸蔗之汁于中厨自造焉,色味逾于西域所出”,说明印度的炼糖术在唐朝传入中国。另据传说,唐玄奘在古印度取经求法期间,见当地人都在吃一种像泥巴一样的东西,尝起来很甜,经询问,得知是从甘蔗提炼出来的,遂学习了这种制糖术,带回东土大唐。唐玄奘的《西域记》记:“是玄奘从西域询知其法带回东土的”。印度制糖法的传入对我国糖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以后,中国的制糖技术不断提高,品质不断改进。我们的先人还在印度红糖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消化吸收、改进创新。

明代,中国人发明了红糖脱色技术,制造出了白糖,并将白糖制糖技术传回到了印度。明代《天工开物》第六卷《甘嗜》篇详细叙述了用黄泥水淋脱色法对黑砂糖进行脱色的白糖加工技术。中国明代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据说,现在蔗糖加工中使用活性炭脱色,其脱色原理与当时的黄泥水淋法完全相同。明朝发明白糖加工技术后,随着白砂糖向海外的出口,中国的白糖加工技术也通过孟加拉地区传播到了印度。据考证,孟加拉语和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砂糖都叫 cini sakara,意为“中国糖”,是中国制糖术传入印度的证明。


第二篇:第一章糖果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


第一章糖果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

更多相关推荐:
感悟历史 品味人生

感悟历史品味人生历史的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没有人可以使它停下虽然时间已经逝去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来感受那过去的岁月更可以在历史中感悟去品味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历史是人类发展的记录自从人类有了文字人类就开始记录自...

感悟历史

感悟历史重温圆明园世纪沧桑转瞬即过当我们再次回顾历史的时候无数的感慨油然而生或悲伤或庆幸或忧愁或迷惘但我相信更多的是我们对历史更深层次的感悟雨果曾经说过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起...

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

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类似的话只能靠记忆拼凑起来大跃进运动的发生与其说与赶超思想有关还不如说与反反冒进思想有关这句话引起了我的不解19xx年4月毛泽东在听取叶飞的工作汇报时说反冒进的人强调稳妥我们...

在历史细节中感悟历史

在历史细节中感悟历史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历史是生动的历史是由无数个精彩或繁复的细节构成的抽去这些细节就只剩一个苍白的框架和无数乏味的概念生硬的说教失去了它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然而在我们的调查...

历史感悟篇

历史感悟篇中国一为了地区安定中国应负起怎样的大国责任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做好周边外交2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的交流3通过互信机制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二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的变化西汉时江南地区经济...

感悟历史

感悟历史礼县二中初三八班独霞曾今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样永远的东西我不相信现在我找到了一样永远前进的东西历史历史就像车轮永远不会停下每过一个时代车上的泥土会增加然而也会因为欲望和争夺车上的泥土会增加然而也会因为欲望...

走进历史,感悟人生

走进历史感悟人生浅述历史剧表演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主题词学校教育历史剧表演收获论文内容摘要历史剧表演是学校教育的有益途径和组成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应尝试进行历史剧表演历史剧剧本需要认真筛选和彩排通过历史剧表演...

对历史学的感悟

对历史学的感悟历史学是以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历史学意义是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认识人类自身以史为鉴以史为镜让人类从中体会更深认识更深以便改造世界造福人类以下几点是我学习历史学的所想所得第一学习乐...

我的历史教学感悟

关于历史教学的一些感悟榆次四中高媛媛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小则关乎一个学生的高考成绩关乎他的历史素养大则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永远不会进步现在的大学课程中中国近代史已经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由此可见...

明清历史感悟

我眼中的明清最初接触到明清这个概念应该是从背诵唐诗开始的那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一个说法于是小时候的我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明朝和清朝都是以写小说为传世文化的现在想起来也觉着自己的想法...

历史感悟专题

123

读历史的选择有感

读历史的选择有感昌城中心小学五一班庄原今年寒假不经意间我随手翻阅了一本好书历史的选择我被书中英雄人物深深地震撼了本书讲述的是中国共 产 党90年的伟大征程书中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所表现出来的不惜一切...

历史的感悟(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