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文本

时间:2024.4.20

山东乳山杭海盛都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山东乳山杭海盛都居住小区

2. 建设地点:山东乳山海阳所镇东南

3. 项目简介

本工程位于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共分五个地块。其中:二地块为回迁户用地,其余四个地块为开发用地,一期开发地块为六地块。

4. 基地位置及现状

基地位于乳山海阳所镇东南,大乳山风景区中心地带,东临乳山银滩,西临大乳山。南临核电站(待审查),北临乳山市区,规划为居住小区。

基地总体属典型的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地块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基本无污染型工业存在,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尤为适宜居住。

基地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现状基地内多为山地与现状居民住宅。由于基本无高大建筑物遮挡,故对外眺望视线较为开阔,尤其基地东南部海边风光带景色宜人,西南侧的现状山体绿意盎然,因此借景景观资源丰富而珍贵。

基地自然山水条件优越,小区的外部空间要素可概括为“山、河、渠、区”紧紧相依。基地紧邻黄海,石渠穿区而过;小河蓄水形成的永久性水面气势宏伟,体现了北方城市的气魄,形成了“一渠穿区过,小河依山流,小区隐绿树”的景观效果。

二、设计依据

1. 乳山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 1:2000地形图及相关地形电子文件

3. 设计任务书

4.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年版)

5. 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6. 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7. 国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年版)

8. 国标《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9. 国标《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0. 国标《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11.《山东省住宅建筑设计标准》(1997年版)

12. 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13. 国标《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年版)

14. 国家、山东省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三、规划建设目标

基地自然山水条件优越,小区的外部空间要素可概括为“山、河、渠、区”紧紧相依。规划的杭海盛都居住小区充分利用与发扬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把具有城市特色的山、河、渠、区等景观要素结合起来,使之融入整个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之中,将该项目建设成为一个与自然和谐相融,具有北方滨水城市特色的生态住区。

最终要实现的规划理念概括为四字——“水”、“岛”、“波”、“帆”

“水”,不仅能营建贴近自然的居住环境,提升社区整体环境形象,而且丰富了城市的特色景观,延续了城市原有的空间形态。

“岛”,在设计中通过水体、道路系统的引入与分割,从而体现岛的理念,这种模式有利于提升整个社区的品位与档次。

“波”,是水的一种衍生,意味着变化和韵律感,丰富了小区的整体空间构成,也体现着周边自然环境对住区环境的渗透、延续与变化。

“帆”,通过建筑的立面形式、整体造型突出这一元素,使其成为整个小区中具有独特性、标志性的建筑物,同时也作为该片区的沿海景观地标。 

四、规划设计原则

本规划中将着力强调以下几个原则:

独创性原则

充分利用本开发建设基地的特点,结合相应住宅建筑设计与环境规划设计,创造与众不同的、与自然保持良好亲近关系的居住环境作为最大之卖点。

人本原则

整体尺度设定、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通过宏观层面上的总体考虑与微观层面上的各具体细部设计相结合,强调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原则。

生态性原则

在具体各居住组团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强调对自然景观、生态要素的引入,每个组团间的景观不尽相同,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使每个组团都能享受到宜人的景观。

科技化原则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住生活模式有机结合,提升住宅功能质量与环境水平,在确保生活模式宜人的前提之下,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化居住空间。

五、总体布局

1.山东乳山杭海盛都居住区规划结构总体上呈现出“一心、一带、双轴、多组团”的特点。

“一心”——指开敞水面、景观建筑及绿化等形成的景观核心,该中心景观节点将水景资源与各种景观、建筑融为一体,成为之后开发楼盘的一大亮点。

“一带”——指贯穿整个住区的水景渗透带,开敞的带状水景不仅是小区环境设计的亮点,也是住区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它又将整个小区有机地分割为多个组团。

“双轴”——指纵向的城市空间伸展轴、城市空间发展轴。人文景观轴贯穿着多个居住组团、幼儿园、商业以及景观核心,它是联系规划区域与城市之间的主动脉,有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空间伸展轴串联着沿河西岸发展的居住组团、配套服务区、景观空间,它是城市沿河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延续与拓展。

“多组团”——通过区内主要道路系统、绿化、水体等将整个小区有机地划分为多个组团。 

六、住宅建筑设计

本工程共有25栋高层住宅与1栋9层住宅。

1、 住宅设计原则

在住宅单体的设计中遵循了生态原则、时代感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以及艺术原则。

2、 住宅空间布局

住宅沿规划道路及中心河道布置;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住区的整体背景景观,形成统一的城市界面,既有利于形成围合式空间景观,又便于公共绿地与住区内部环境的渗透贯通。

3、住宅户型设计

住宅设计考虑到地域性、消费层次的多样性,并充分研究相对主体客户群的生活模式与生活需求,以旅游地产为主,住宅建筑面积以40-70平方米为主。

房型平面布置上,力求经济实用,以客厅为居住核心,居寝分离,洁污分离;室内布置紧凑,设计尽可能走道短捷,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和舒适程度。

在厨房、卫生间设计上综合考虑现代生活用品设备的布置,厨房中按操作程序布置厨房器具与冰箱机位,同时设置排烟道,集中处理厨房内排出的油烟废气;在卫生间内也将便溺、洗浴与洗漱、洗衣作合理的安排。

在满足山东省“住宅设计标准”的前提下,提高住房的得房率,使小房型住宅同样具有舒适性和功能合理性。

4、住宅剖面设计

高层住宅层数为20~30层,每层层高2.9米。其中首层室内外高差0.3米。高层住宅均设地下室储藏间,每栋高层住宅均能与车库相连通。

5. 住宅建筑造型与色彩

所有住宅布局无纯北向房间,既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又使住户拥有良好的观海视觉关系。

高层建筑单体采用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造型,突出建筑的挺拔与稳健。立面用色主色调为蓝灰色系,强调块面组合和强烈的虚实对比,在绿树碧水的映衬下凸显自然魅力;并组合窗户、空调百叶等细部的雕琢,通过金属百叶、一层独立庭院等细部精心设计,创造出富有时代感的建筑形式,使之端庄而不失亲切,精致而不繁琐。

七、公共建筑设计

1、会所

六地块中心景观地带设一座滨水2层会所,供居民休闲健身之用。结合水景、绿化、景观小品等,有利于产生良好的借景效果。融文化、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

2、商业设施

本工程在每个地块沿街设2层沿街配套公建,设置物业管理、社区配套等用房。可塑造丰富多样的立面与造型,与住宅群体共同塑造山东乳山杭海盛都居住小区良好的空间景观形象。

3、教育设施

山东乳山杭海盛都居住小区规划人口26628人,小区内部设置幼托1处,在综合考虑服务半径的合理性的前提下布置在四地块北侧,并在幼托周围场地布置儿童活动设施。基地周围有中小学一所,可以服务于小区住宅区范围。

4、市政公用设施

在靠近小区的出入口区域设置垃圾中转站,地下车库设置配电站、换热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八、地下汽车库设计

本地块采用地上停车与地下集中停放相结合的手段解决停车问题。

沿街配套公建的停车利用公建前的广场作为地面停车位。

住宅部分地下车库分区域集中设置,地下车库于绿地下集中设置,其出入口临近小区出入口,使大部分居民家庭车辆在小区出入口处即进入地下车库,同时通过设置多个垂直的步行出入口缩短居民泊车后入户的步行距离。

九、卫生防疫与环保、环卫

经分析,由于地块特征与建设内容,本工程高层住宅之间建筑间距不小于30米。

本小区产生的住宅厨房废气通过管道送至屋顶进行高空排放。住宅生活污水近期经过处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远期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考虑到降噪问题,对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用房,采用隔音门,墙面与顶面贴吸音材料。将水泵房结合地下建筑布置,并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小区沿主干道布置绿化设施,以隔离、遮蔽、减弱周边道路噪声对住宅的影响。

规划垃圾产生量为1.2kg/人·d。垃圾成分以厨余有机物和废品及包装材料为主。按服务半径60-80m设垃圾收集点。采用垃圾分类收集的方式,根据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及方便居民的原则,于小区主要道路旁设废物箱,废物箱的形式应与小区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垃圾收集后分运至小区垃圾房。结合小区次入口设垃圾房一处,作为小区垃圾收集的终点,垃圾收集后由街道环卫车统一运往江桥垃圾焚烧场。小区内主要道路每25m设废物箱,废物箱的形式应与小区的建筑风格相协调。

高层住宅电梯均远离卧室设置。地下汽车库出入口设置隔声屏。垃圾收集点及箱变位置均考虑避免对住宅造成不良影响。所有机房,设备布置均满足必需的操作距离。风机箱,空调箱,冷热水设备均设减振吊架或减震机座。出入风机房的风道上均设有消声器;风机前后均设有软接头;风道选用低速系统,以降低噪声;风机尽量选用低噪声风机。

消防水池水定期作适当处理,防止因长期不用使水质变坏,影响环境。

十、消防设计

消防设计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为设计依据。

1. 每个组团作为一个消防单元,结合消防泵房,设消防水池,水池容量应满足用水量最大的一幢建筑消防用水。消防车可便捷进入各住宅组团。

2. 小区内形成消防环道,车道的宽度皆不小于4米,并连接小区各出入口。

3. 各高层皆有至少一条长边直接落地,并有充足的消防登高面(及硬地)符合要求。高层住宅单体每单元设一座封闭楼梯间,24层住宅每单元设剪刀楼梯两个,每个自然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4. 消防给水水源取自城市自来水管网。凡公建部分按规范要求需设自动喷淋系统的场所均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计流量30L/s。

5. 高层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10L/s,公建部分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为15L/s。高层及公建部分各层均设消火栓灭火系统。设有消火栓灭火系统的建筑外均根据其设计流量配置一定数量的水泵结合器。屋顶水箱内贮有10分钟消防用水18m3。

6. 室外沿小区主要道路每隔100m设室外消火栓。

7. 消防用电设备供配电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装置。消防用电回路采用耐火电缆。公共建筑及住宅公共部位,设火灾自动报警及灭火联动装置,以及紧急广播系统。

8. 商业公建的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均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9. 地下车库按每4000 m2设一个防火分区,并在规定疏散范围内设疏散楼梯。

十一、无障碍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充分考虑居住区无障碍设计。在小区道路、公共绿地、单元出入口处、公共走道、小区会所及公共建筑相关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十二、安保设计

小区内设置住宅对讲及防盗报警系统,住宅采用对讲机------电动门锁形式。门口机设在入口处。住户分机设置在住户入口处。部分组团入口可加设IC卡。住户院子内设置防盗报警控制器,并在阳台、窗等部位设置入侵探测器或预留安装入侵探测器的接口,报警信号接至小区安保中心控制室或值班室。

十三、节能设计

1、建筑

(1)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建筑物外墙及屋面的保温性能,外墙60厚聚苯板,同时使用密封性与保温性好的铝合金窗及中空玻璃(沿城市道路)。屋面采用保温隔热处理,保温材料为60厚挤塑聚苯板。

(2)建材选用上,采用轻质内隔墙,减轻建筑总重,节约结构构件的用料。

2、给排水

(1)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二冲水配件。(2)所有水泵采用低能耗型水泵。(3)本工程室内给排水管采用塑料管,减少水头损失,减少能耗。

3、电气

采用节能光源及高效灯具,并有自动调控,自动点灭控制,尽可能利用自然光源。

十四、人防设计每个人防单元面积≤2000平方米,平时为汽车库。人防设计由建设方委托人防设计单位专项设计。

十五、竖向设计

本基地规划范围内地势起伏较大,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规划中根据地形的现状情况来设计道路走向,保证场地地面坡度以及基地车行道的纵坡不大于6%,以形成合理的排水方向。主要建筑用地地面设计高程高出场外地面至少0.30m。根据规划道路的走向,形成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总体趋势。

威海市黄家夼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威海市黄家夼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概况

1. 区位与环境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市域三面为黄海环绕,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的大连市隔海对峙,西与烟台市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城市结构,蓬勃发展的经济,已使威海成为国内外令人瞩目的城市。1997年威海被联合国命名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范例城市之一”。

本次规划地段黄家夼居住小区位于威海市中心区西南部,东起古寨东路,西至古寨西路,南抵环山路,北达烟台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0多公顷。小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区内最高海拔70米,最低海拔26米,总体地形趋势南高北低。区位条件较好,与老城区毗邻,交通便利。小区西南处自然生态保护较好,山林浓密,水体清澈,空气清新,是一块独具风格,风景宜人的宝地。

随着中环路的建成通车、烟台路改造工程的竣工,该地段的区位条件进一步提升。本次规划立足城市形象的塑造,擦亮“住在威海”的金字招牌,力求将该小区规划建设成高标准生态化示范小区。

2.现状分析

黄家夼小区的北、东、西三面的道路均为城市干道;目前已规划确定基地北面烟台路红线宽度为50米,东面古寨东路红线宽度为30米,西面古寨西路红线宽度为40米;而基地南面道路为威海市内环快速交通性道路环山路,其在本地段中有一处隧道横穿基地南部山体。基地内部业已形成一定的路网格局。其中,寨田路横贯小区中部,成为基地内部东西向的主要道路,而南北走向的潍坊路和新寨路两条道路也已经形成,已规划确定了断面形式。

基地现状用地主要为黄家夼旧村、威海建设集团机械公司、威海玻璃纤维厂、啤酒集团库区、田村建筑公司、金谷房地产开发公司、鲸园房地产开发公司、孙家滩建筑公司、4809厂仓库、市开发仓库、市房产装饰公司等十几个单位。其中,有相当的保留用地,包括基地中部山脚处以及基地东部沿古寨东路一侧已建成的若干住宅和单位;同时,沿烟台路一侧,由于烟台路的景观建设,现有后退其道路红线不足30米的建筑除少量保留外,大多数均予以拆除;另外,基地西南部沿古寨西路处威海市酿造厂由于为新建建筑,近期内保留,远期考虑将其搬迁。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年版)

4.《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5.《威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威政发〔1999〕66号)

6.《20##年威海市第三次规划委员会纪要》

7.《威海市黄家夼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8.1:500现状地形图及其电子文件。

9.国家、山东省、威海市有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

三、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住宅建设——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小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21世纪新型居住小区。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

1.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

 小区规划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融汇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区位,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田园居住环境。

2.注重规划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区。住宅设计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开发要求,设计出多系列、多户型住宅,以满足不同的居住需要。

3.引入物业概念提高小区的方便性

规划根据物业管理需要确定组团规模和服务设施内容。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保安、清洁、绿化、水电、家政等方面推行规范化服务,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4.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

    充分考虑人车分流,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小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标志性建筑以及组团、院落、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5.留有改造余地增强小区的可持续性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6.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7.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期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规划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区和功能布局。同时面向住宅消费市场,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近期与远期的有机结合。

四、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抓住威海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面向二十一世纪,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将黄家夼小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与品牌效应的现代化居住小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展示威海新形象的窗口。

1.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

    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达到旅游用地环境标准。

3.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小区。

4.高水平的规划管理

加强小区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五、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本规划以人为中心,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构思要点

20世纪后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人文主义的设计主题重新兴起,使得建筑环境的营造方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本案力求在合理安排各类建筑的同时,使小区布局与人的关系体现出韵律感,在有序中求变化,体现秩序之美。

本案规划设计,融合自然山水的意境及几何构图手法。主要围绕“提琴”“山水”的主题展开。将建筑空间、道路空间、步行空间和水体空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性、连续性的空间体系,形成“环山、流水、绿网、城市、家园”五个核心要素理念。

方案概念构思:“新型都市协奏曲”——大提琴造型的演绎

l 以大提琴造型进行演绎,用琴体形式构筑小区的规划结构,演奏新型的都市居住协奏曲,创造富有生机、韵律的现代居住小区景观。

l 以琴体结构、波浪式路网及建筑形态创造出动感流畅的韵律来隐喻威海海洋文化。

l 小区东西向的主干道寨田路及其两侧的小区公建带构成“提琴”的骨架;

l 小区弧形的环状道路系统构成“琴体”的边缘;

l 小区东西两区的两个公建中心分别构成“琴体”的中心空洞;

l 小区南北步行主轴线构成“提琴”的横向“琴弦”;

l 以“音阶”的概念来演绎阶梯状建筑形式,由北至南因地形原因建筑所处台地逐渐递增,以最南部的山体为背景,形成丰富的居住小区景观意向。

2.规划结构

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停车、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作为适当的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根据确立的规划设计立意的出发点,规划采用小区——住宅院落二级结构形式,从而形成“青山绿水入琴间,一横两纵曲环连;指状绿脉通五处,三端双心现四线”的规划格局。

l “青山绿水入琴间”:“青山”指小区南部的山体;“绿水”指基地南部山体中的现状水库;“琴”指小区整体规划的琴体结构。用这一句诗概括了本案自然条件的充分运用。规划在自然山体、水体与小区人造景观的融合中寻求创新点,由南至北将风景优美的青山绿水通过规划的南北步行主轴线引入小区中心,从而形成开阔的景观视廊,将自然美景融入人工环境,使其与小区内部规矩的步行几何轴线形成鲜明的对比。无疑,此设计意图将大大增加居住小区的卖点,同时也通过此活跃要素的加入,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完美居住意境的实现。

l “一横两纵曲环连”:“一横”指横贯基地中部的寨田路。“两纵”指基地南北走向的两条现状道路,分别为潍坊路和新寨路。“曲环”指环绕连接小区的环状路网。这一句概括了本规划对于小区道路交通系统的具体设计。在协调好现有保留机动车道路“一横两纵”的同时,用弧形的波浪式路网结构将整个小区联系起来,真正做到顺而不畅;同时,将此环状结构与现状地形相结合,与小区步行系统一起,共同构成小区琴体结构的轮廓,从而在保证基地交通顺畅的同时,加入景观塑造的元素,并局部考虑人车分流,保证居住环境的安全和宁静。

l “指状绿脉通五处”: “指状绿脉”指基地南部山体的规划手法,由山顶处形成一制高点,同时由上至下引出五条步行登山路径,形成指状脉络。此登山途径的选择充分遵循了对景及布局均衡的原则,使南部自然山体的利用更加充分,在前者青山绿水引入小区步行主轴线的基础上形成更完备的规划理念。

l 三端双心现四线

“三端”指基地入口或尽端的三处重要节点,分别指小区北部步行主入口(南北主轴线的北端)、南北步行主轴的南端(位于南部山体)以及位于小区东部的南北轴线南端的节点。

“双心”指位于小区中部的东西两个公建中心节点,即小区西部的会所处中心节点和小区东部的沿街商业中心节点。“双心”的规划结构一目了然,从而充分克服了基地中部现状建筑分割小区的不足,使整个基地形成两个中心统领全盘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使公共设施的分布在区位上处于均衡,从而实现居民的方便合理的使用。同时,“双心”在建筑造型上的优势也为人流视线的集结及引导创造了条件。基地中部的会所建设具有标志性用途,另外也充分满足了人流集散的要求,而东区中部的商业设施同样成为东区的重心所在,形成了整个街区的东部视觉焦点。规划以“双心”为重点,构筑颇具特色的商业街区空间,进一步突出其地位的重要性。

“四线”指连接“三端”和“双心”的步行或道路景观轴线,同时也是整个小区规划结构的主体框架。

其中,位于小区西部的南北向步行轴线为基地的景观主轴,它通过一系列收放结合的空间序列,将人流由外引入小区,并通过带状步行线路的指引,将视线引至小区中心绿地,配以绿地中的水面,使中心绿地、公建中心与自然水体山体相结合,共同形成了居住小区内部丰富的环境构成要素;最后则沿此轴线的延伸方向,通过一系列水面、铺地、绿化的引导,行至轴线的终结景观点----自然山体景观节点,从而达到了景观控制的高潮。

另外,位于小区中部、横贯东西的寨田路为小区东西向的交通及景观主轴。规划在寨田路两侧布局小区公建设施,形成小区中部的公共活动空间。规划此轴线以“双心”为端点沿街延伸。在其处理上,突出其舒展流畅的弧形空间背景及简洁的线性建筑界面的运用,力求塑造灵活多变的空间格局,在尽量简洁的基础之上做到舒适顺畅;同时充分考虑节点的设置,做到空间有韵律收放,使人流能在购物的同时欣赏沿街的美景。

除前面提及的两个主要景观轴线外,小区东区南北向的道路构成贯穿小区东部南北的另一重要的道路景观轴线,同时在此轴线的各个节点处进行了空间的放大,使其放大节点构筑成小区东部的若干开放空间,力求位置均衡,从而更好地为东区居民服务。而“四线”中的最后一个轴线则指山体两侧布置的登山线路,它更多地体现在一种为居民运动休闲所服务的基础之上的。

总之,“青山绿水入琴间,一横两纵曲环连;指状绿脉通五处,三端双心现四线”的规划结构,突出了一种以人为本,重视自然的规划理念。它使小区建设在开发土地资源与利用自然景观开发生态资源二者的融合中找到了完美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的途径,也赋予黄家夼居住小区建设以充分的文化性、特色性和生态性特征,使其真正成为居民的“绿之源、水之渊、家之园、人之愿” 。

 

3.用地布局

    根据黄家夼小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配置各类型用地的比例,充分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本着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远近结合的原则进行小区各类用地的规划布局。

   ·住宅布局

认别性与认同感——住宅布局强调空间塑造,强调单体的对称式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内向围合的邻里空间,并且通过步行绿轴串联各个组群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丰富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

小区住宅用地按区位分为三个居住区域,分别为“西区”、“中区”和“东区”。“西区”指潍坊路以西的小区住宅用地,考虑到与环状路网的衔接,规划将此片住宅用地由中间的寨田路作为分割成为南北两部分,寨田路以北主要布置多层住宅,在用地北侧布置了两座小高层;寨田路以南则主要布置弧状多层住宅。“中区”主要指潍坊路以东、新寨路以西的住宅地段,此区寨田路以北为规划的弧状多层住宅,南部主要为现状住宅。“东区”指新寨路以东地段,其规划住宅多与现状相结合进行布置。总之,基地由于受到了现状的诸多限制,住宅布局尽量采用现状规划二者相协调的手法,从而使小区整体的住宅规划格局呈现统一。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结合整个居住小区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规划由小区西部的公建中心延至寨田路东端的商业建筑构成小区东西向的公建带。在小区的西区中心处规划了小区会所以及一处6班幼儿园和部分商业金融设施,在幼儿园以南布置了一所18班小学,进一步开敞了小区中心的视野,力求作到收放有序。小区会所内设卫生站、青年及老年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中心等功能,商业金融建筑内设居民储蓄、邮电和居委会、物业管理等功能;同时,在寨田路沿街布置底层商业设施,形成小区主要的商业服务中心;在小区东部寨田路与新寨路交叉口处布置一处6班幼托;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东区南部居民的生活方便性,克服其距离公建带半径过大的情况,特在东区的南部节点住宅底层处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在小区的东南角处布置一所6班幼托,从而使小区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区服务。

小区根据分区开发及管理的原则,按区位进行物业管理用房或居委会的布局,共规划物业管理用房或居委会6处。小区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院落设垃圾收集点,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另外,遵循布局均衡的原则,在人流聚集处规划了3处公厕,均结合小区公共设施进行设置。

在小区中心绿地附近和新寨路一侧设置小区天燃气调压站、换热站、开闭所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

·市级公建布局

规划在基地北部烟台路红线30米后退范围外布置市级公建,除保留的若干建筑外,特在烟台路沿线布置较高容积率的市级公建,包括宾馆、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因暂无开发意向,规划对其进行边界的限定, 提出控制指标,且在其未来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应留出小区朝向烟台路的步行主轴。

4.空间序列

建筑空间:以弧形的住宅建筑形体为原型,辅以中心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并将建筑空间向周边开敞,形成商业街内部连续完整的建筑立面以及连续顺畅的居住建筑界面。

步行广场空间:线性的街道空间与公建中心广场结合设置,在封闭空间中创造局部开敞的视觉走廊。结合建筑空间的设置,形成广场开敞空间与步行街线性空间的空间序列。

水体绿化空间:将水体从山体向小区内部延伸,赋予其人的灵性,形成收放有序、动静结合,集生态性、观赏性、游乐性于一体的水体空间。

5.群体轮廓

整个小区被环状加一横两纵联系的车行道划分为若干个住宅组群。整个小区的总体建筑轮廓,采用多层和小高层相结合的方式。在景观界面的核心位置和小区北部边缘设置小高层,一方面充分利用建筑间距提高容积率,另一方面在小区北部及中部形成鲜明的景观意向以加强小区的整体感觉;多层住宅主要为5---6层的条式住宅。在条式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住宅组群的一些端头做了分段处理和弧形趋势变化,用降低层数、错位拼接等方式来取得变化,以加强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且与绿化相融合。

另外,在住宅建筑形成的多层轮廓作为背景的前提下,公建带形成与其体量及高度上的对比,使整个小区的核心部分能切实成为统领全区的景观重心。

六、道路系统规划

1.交通体系

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道路设计与住区内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整体道路交通系统以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为框架,同时,宅间道路和步行道路有机结合,使二者自成体系。

规划注意协调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种交通方式的关系,小区通过周边式环状道路和步行轴有效地将汽车交通和步行交通分离开。依据居民出行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状况设置小区出入口,均匀地分布于小区北部、东部及西部。

小区道路分三级:小区级主路(寨田路:红线宽18米,车行道12米,人行道各3米;潍坊路:北段红线宽14米,南段宽10米;新寨路:北段红线宽14米,南段宽10米),组团级道路(宽7米),宅间路(宽3米),区内道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能够杜绝穿越性交通。

小区车行道路格局即上文中提及的“一横”、“两纵”和“一环”。通过小区内部环状的曲线路网构成小区车行交通的主体,再通过宅间小路将车行交通引入各户。步行则主要通过小区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沿“绿轴”可就近通达居住地,避免人车混行给居民带来的干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小区无障碍设计。

小区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小区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小区景观。

    2.停车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小汽车的日异增长,充分考虑停车场库的安排。根据居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按每户0.5个停车位进行规划布置。

主要方式是:

·住宅底层停车:小高层和部分多层住宅采取底层架空的形式用于小汽车停车及自行车、摩托车停车。

·路边停车:结合小区入口及组团路的周边式布局,避开主要人流方向,安排外围沿路停车位。就近安排来访车辆的停车问题。

·宅间停车:利用住宅组群之间的消极空间组织停车。

·中心绿地地下车库:在中心绿地处布置地下停车库。

·利用绿化用地和居住用地设置地下、半地下停车场。

规划区内自行车按每户1部计,采取与住宅相结合的停车方式。

七、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1. 总体设计思想

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规划,本规划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以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群绿地,使各个组群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将山体绿化、中心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小区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

2. 绿地系统

小区绿地采用核与轴、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形成小区中心绿地——宅间绿地二级绿化系统,从而使绿地更均匀地接近居民。小区中心绿地座落在小区南北两部分的枢纽处,绿地内布置小区中心广场,包括表演台、各种活动场地、娱乐设施及喷泉、凉亭、架空柱廊等建筑小品,并以此为核心向外扩充,使周边绿地自然地延伸到建筑底层,使建筑、绿化、娱乐设施与居民的活动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小区居民最适宜的娱乐、休息和交往场所,充分体现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

小区绿地规划具体可分为三种形式:院落绿地、步行绿化空间、山体绿化。三者共同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小区绿地系统。

院落绿地:重点为儿童及老年居民服务,内设儿童和老人活动及休憩设施。绿化以草坪为主,配以灌木、少量造型优美的乔木。

步行绿化空间: 适宜小区内所有居民及游客使用。它既是小区空气清新的“绿肺”、客厅,又是小区构图的中心。在小区南北两部分的交界处设置中心广场,广场内设喷泉及雕塑,周围配以花坛、座凳及花架等设施,成为小区的主要公共活动及景观中心。

山体绿化:作为小区大的空间背景,既是景观核心,又是绿化系统的重心所在。

另外,小区内绿化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面广量大的小区绿化,不应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树种选择应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为原则,少量采用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可搭配低矮的灌木和花卉,把不同等级的绿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绿化有机整体,尽可能的减少噪音污染;同时运用墙面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手法,既起到隔音效果,又能减少外墙吸热,保护外墙墙面,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在其他部分布置垂直绿化: 1)部分山墙两层左右以下部分,加以墙面绿化。2)住宅建筑南北退台处,结合退台,进行屋顶绿化。3)地下车库顶部平台部分,进行屋顶绿化,使其为住宅间居民休息游憩的又一良好环境。

3. 景观系统

 我们把小区建设提升到景观艺术的高度来进行综合规划,规划尊重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力图体现小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小区的室外环境进行研究和处理。运用对景、借景手法将公共建筑、住宅、绿地、道路广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借鉴我国传统造园手法,步移景异,通过不断变化的景观序列形成“田园”风貌。

 小区景观规划以中心绿地为核心,以十字相交的“绿轴”和“道路轴”为骨架,形成贯穿小区南北的步行视线通廊。在通廊方向安排绿地、雕塑及小品,保障从小区各出入口及活动场所对小区内主要景点有通透的视线联系,再由一系列的空间变化及景观序列的推进,将小区内部的绿化景观与外界紧密结合,同时也将南部山体的美景引入小区以增加景观规划的向山性,再加上步行带两侧建筑高低错落,绿树掩映,亭台楼阁穿插其中,从而共同形成了一幅有着江南风韵的风景长廊。

小区环状道路自由曲折,形成丰富的道路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沿路建筑错落有致,广场、建筑空间开合有序,形成小区主要景观界面。小区的中心绿地通过水面、绿化、小品、铺砌和花木合理组织搭配,形成开阔、明快、活泼的公共空间,吸引居民前来休憩娱乐,成为整个小区景观的高潮点。组团绿地由建筑围合成不规整几何形,布置草坪、灌木、柱廊、坐凳、花坛及凉亭,令居民享有稳定、平和、高雅的休闲环境。另外,以住宅院落为单位,构筑不同主题的活动场地,以花坛、树木分隔空间,或大或小,或分或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半公共空间。

 在住宅单体设计中,建筑形式以坡屋顶为主,利用坡顶的大小不同,长短变化或互相穿插的组合,错落有致地勾勒出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同时院落间也应采用相互变化的色调,配以装饰处理和绿色的树木、蔚蓝的天空、共同形成统一变化的有机整体。

环境小品的内容广泛,从指示标牌、休息亭廊、水池、雕塑、灯柱、灯具、围墙、花坛、座椅、儿童游戏器械到一些市政设施等,它们的设计应融功能性、装饰性、趣味性为一体,对小区景观的形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八、 物业管理

住宅建设能否成为优秀产品,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应该使物业管理观念提前介入规划。考虑到分区物业管理的需要,规划可将公建分配至各地块进行开发。同时,根据先进的物业管理经验,在规划中已经充分考虑到居住的安全性、空间的私密性,各个住宅组群均形成较强的领域感;分区设置管理用房,共设置物业管理房或居委会5处,负责各区的管理、保安、传达、收发、信报、小卖等功能。在各个出入口处设置门卫,加强进入宅间车辆的管理,仅仅允许紧急情况下的车辆驶入。组群之间的联系都可以通过步行绿化系统来解决,保证小区环境人流的单一性,给居民提供安全宁静的居住环境。另外,小区公建中心为小区居民的公共活动提供了舒适方便的条件。此外,应提高小区的科技含量,对小区进行智能化信息管理,以加强小区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九、管线综合

(一) 给水排水规划:

1、 给水规划:

(1) 小区用水量确定:

① 生活用水量:

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额为250升/人.日,居住小区规划人口规模为12343人,时变化系数K=2.0,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3085.8M3/日,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Qh=71.4L/S。

② 公共建筑用水量:

根据规划小区中公建设施的数量,规划确定公建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15%计,则Q=462.9M3/日,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10.7L/S。

③ 消防用水量: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数为一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升/秒。

④ 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水量:

规划小区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水量按其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Q=354.9M3/日。

综上所述,得出居住小区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为Q=3903.6M3/日,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86.2L/S。

(2) 水源、水质:

本规划小区从烟台路城市供水管网引入小区,满足规划区用水量要求。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3) 水压:

本规划区利用黄家夼高位水池解决压力不足问题.

    (4)消防水量为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一次,每次10升/秒,并用消防水量与规划区最高时用水量之和校核管网。消防采用与生活管道混合供水方式。火灾发生时,管网最不利点应满足0.1Mpa充实水柱。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在主要交叉路口,必须设置消火栓。

    (5)管网布置:

从烟台路引入给水管道,黄家夼水池现状容量500m3 ,标高81.0米,规划扩建原水池,水池容量需达到4000m3 ,规划区内主管网环状布置,给水主管道管径DN400。

2、 排水规划:

(1) 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 污水规划:

本规划区生活污水量为:最高日3122.9M3/日,最高时72.3L/S。

(3) 污水管线布置:

依据规划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地形条件,沿南北方向设污水主管道,沿东西路方向设污水次干管,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最终排入烟台路现有污水管。

    (4)雨水规划:

① 雨水量:

根据威海市暴雨强度公式,进行雨水水力计算:

q=600(1+0.8lgp)/t0.55   (L/S.ha)

雨水量Q=W.q.F(L/S)

其中:重现期P=1年

     t=t1+mt2

         地面集水时间:t1=10分钟

         延缓系数:m=2.0

         径流系数:w=0.6

         管内雨水流经时间t2(分钟)

         汇水面积:F(公顷)

② 雨水管线布置:

规划区南侧设截洪沟以拦截山体洪水,排洪沟接入现状河流,规划区内道路下设雨水管道,根据地形坡度沿南北路设雨水主管道,东西向设次干管。雨水最终排入烟台路雨水管。

(二) 电力电讯规划:

1、 电力规划:

小区规划总户数3857户,其中规划户数2127户,电力负荷按8KW/户,同时系数0.6,公建15W/ M2,则小区规划用电负荷为18991.6KW。

小区中规划一处开闭所,开闭所进线从35KV塔山站和田村站引入,开闭所内设两台630KVA变压器,另外根据负荷要求下设7组箱变,每组箱变由两台800KVA变压器组成。现状住宅由原变配电室供电。

小区中主要道路下埋设路灯电缆,路灯间距20——30米。

2、 电信规划:

小区共有住户3857户,电话普及率100%,同时考虑公建所用部分话机,预测小区话机数远期将达到期4500部。

规划由烟台路向小区引入市话主干光缆。规划区公建中心设电信机房,电信电缆采用HYV2型,敷设方式为电缆穿PVC保护管地下直埋方式敷设。居民楼设计施工应保证电信线入户,同时设置信报箱,便于通邮。

小区主干线12孔,以敷设有线电视中国联通网通等管线。

(三) 热力燃气规划:

1、 供热规划:

(1) 热负荷:

冬季采暖负荷表:

(2)热源:

规划区内设一处换热站(近期可采用蔬菜批发市场换热站供热),热源为一热电蒸汽。采暖管道采用聚氨酯发泡保温直埋敷设。

2、 燃气规划:

气源近期为管道煤气,远期为管道天然气

每户每日耗煤气1.62M3,规划户数3857户,小区总煤气耗量6248M3/日。

小区中规划一处天然气调压站,从烟台路引入DN200中压燃气管道,经调压后低压输配至用户。

(四) 管线综合规划:

     小区中共有以下几种管线:有线电视电缆、通讯电缆、电力电缆、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供热管、煤气管。

(1) 各种管线在垂直距离交叉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①压力流让重力流管道;

     ②小管径让大管径管道;

③  易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④ 给水管在污水管上面。

(2) 平面布置详见管线综合规划图。

(3) 各种管线间水平间距及垂直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十、竖向规划

规划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在保证地面和路面排水所要求的最小坡度的前提下,结合现状地形尽量减少填挖方量,以降低工程造价。由于基地地势起伏较大,尤其是南部山体的高地势,规划将道路纵坡基本控制在8%以下,以充分缓解地势高差给机动车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在减少填挖量的同时,考虑其二者之间的就近平衡。住宅布局局部采用台地的形式以充分适应地形的变化。另外,住宅底层车库地坪标高也根据其现状标高设置不同高度的架空形式。其余较为平整地块规划平均坡度>0.3 %,人行道比道路路缘石高100—200mm,地块标高高于路面标高0.2-0.3 m。详细各地块规划标高以及道路交叉口和路段纵坡转折点的标高见《竖向规划图》。

十一、技术经济指标

表1        规划用地平衡表

表2      居住小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表3      规划市级公建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表4      建筑明细表

更多相关推荐:
XX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前言2一项目名称2二项目概况2第一章现状概况2一自然概况2二区位条件3三社会概况3四历史沿革4五人文宗教4六资源禀赋4第二章现状分析4一上层次规划相关4二SWTO分析5第三章总则7一规划依据8二指导思想8三...

修建性规划设计合同范本

20xxZSB08编号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合同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发包人甲方设计人乙方签约地点签约日期年月日1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合同发包人甲方设计人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等...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本

高青县湖北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本目录说明书1一规划背景2二规划范围及区位2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2四规划设计原则2五规划目标3六规划结构3七规划布局3八道路系统规划4九绿化景观系统规划4十建筑设计5十一新型技...

修建性规划设计合同范本

20xxZSB08编号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合同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发包人甲方设计人乙方签约地点签约日期年月日1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合同发包人甲方设计人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等...

概念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合同(样本)

概念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合同书项目名称南海天鹅湾旅游区概念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合同编号20xx年旅游发展001号委托方南海市旅游区开发投资有限公承接方南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日期20xx年8月2...

xx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范本)

安徽桐城市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概述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主要由十甲明清街坊院落条石街道三八河及沿岸等组成总用地约为177公顷包括古镇休闲度假区滨水休闲度假区商务会议活动区及入...

修建性规划设计合同范本

编号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合同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发包人甲方设计人乙方签约地点签约日期年月日1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合同发包人甲方设计人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公平诚实信用...

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基底红线)许可申请表-示范文本

示范文本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基底红线许可申请表12

关于设计文件归档管理的暂行规定 - 关于规划、建筑设计成果文本格式的要求 - 修建性详细规划 - 附件5(3)

XX市XXXXXXX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人可自行设计封面版式编制单位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X年XX月XX日XX市XXXXXX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法定代表人关罡技术总负责人谢丽丽郑州大学综合...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汇报(评审)会上的主持词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汇报评审会上的主持词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汇报会参加今天汇报会的有县四套班子在家领导xx县旅游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文化名人和相关单位领导等我这...

赵县刘家庄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赵县刘家庄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合理引导赵县刘家庄村区域改造建设为规划管理和实施提供依据特制定赵县刘家庄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二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西起升华街东至梨香东街南起规...

榕桥村住宅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榕桥村住宅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意图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大学城新区建设的规划要求顺利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落实控规中规定的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要求以促进榕桥村进行合...

修建性详细规划范本(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