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感悟

时间:2024.4.5

道德经感悟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阐述了“道”和“德”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我从道德经选一些我有感悟的篇章,说一说我自己的理解:

1、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理解:万事万物的生长原则上苍都已然放在了每个生命体的体内,或含于事物运转规律之内。你看,植物只需按照本来面目生长,就能很好的生活。不需要增加外力。生死都是如此的自然。不悲不喜。而人类有了心智,逃避或主动解决令自己感到不喜欢的东西,战争就是肆意夸大了这种不喜感的终极结果。

成功而弗居也。是因为圣人每一刻都是活在这个当下时刻,既已阻断了心理时间上的过去和外来,只享受当下这刻,又何谈功过。

2、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理解:这句话太经典了。原文的翻译是: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和所有的宗教和灵修的目标可谓不谋而合。所以我说大道相通。万物都回归了本跟,就无所谓了悲喜。生命就长久了。也就没有危险存在。这种危险就算发生,也是自然规律中的危险。比如地震等,是人力无法阻止的。是来去自由的。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理解:这句话其实用思维是很难理解。要靠经验的沉淀,再回归本心才能体悟到。注意是体悟到,不是理解到。有仁义,就有不仁义。有孝就有不孝。关于对立的观念老子前面也讲过。对立的出现就意味着有了分别心。佛教里管这叫分别心。而万物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每个人就是这样。任何强加的概念和定义都是有偏颇的。只有让它回归到清澈如水的本来面目,才是真的。而这个面目本就是那样,无附带任何的对立。

4、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理解:老子怕读者又用思维去思考,再次提出了道的形象。而道表现出来的是德。关于德的论述道德经下半卷中随处可见。其实论述德也是为了道。因为德的样子人们是可以看得

到。但是你看得到不一定学的像。得道之人能做到的,你学是学不来的。你只能顺着德去找道。这个道不在外面。就算拜访了再多的大师高僧,研习再多的理论也不一定能得到。那些理论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你必须沿着手指的方向自己去看月亮。

而月亮一直就在那里,只不过你不去看罢了。德是道的外在体现。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理解:老子在这里讲到了活在每一刻的重要性。这不是单纯的一点点努力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心态。过程在每一个当下里去做,结果是按自然规律走的。想跨越自然规律的必然遭致毁灭性的后果。


第二篇:道德经探玄之感悟


道德经探玄之感悟

老子的《道德经》可谓之中华文化之珍宝,从古至今有多少哲人圣人来研读,而最终没有人能够真正真实准确的来解释《道德经》。这也是至今为止人们仍然在研读其中奥秘的原因之一,老子告诉我们《道德经》很简单,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哲人圣士以及今天的我们觉得其玄之又玄呢?

《道德经》虽五千言之多,但它告诉我们的哲理奥秘远远不止文字表面意思,而是站在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下的多层蕴意。研究《道德经》的人们会发现,老子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行道”。“道法自然”=“道是自然”,让我们按照自然进行行为。而“道”又是一个无时间无空间无宇宙范围的概念,“道”将一切存在统御在其中,“道”中不存在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无的概念。即我们常言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有存在都生于无。相反的,这“道”又统御着万物。所以万物一切存在都要遵循道。我们要按照道去行事。

道是自然,按照自然去行为。自然在《道德经》里面又是规律的意思,可以说自然是一个系统,我们去行为时要遵循这一系统的规律,否则事物会受阻而向相反方向发展。我们去行为时,还要掌握好“度”,掌握好中和之态,不能“过”。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乐极生悲,都是事物发展的过快或过度了,才造成人们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如果我

们使我们行为的状态处于中间的中和之态,那么事物的发展就会呈现为最佳状态,而不会向下一个阶段发展成为终极之态。

行道,怎么去行,有什么标准,《道德经》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意义,即无私的奉献。为了他人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了社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奉献自己的同时自己又得到了发展,这就是人生的意义。这一点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以真实的态度去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当今社会的众多人们无非是离老子的“道”越来越遥远罢了,有几个人能真正的去“行道”呢?所以无数的圣哲们乃至当今的人们无法去解释明白《道德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应用到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就是“行道”,不去行,又怎么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呢?光行而不去遵循自然的规律系统又怎么能取得相应的结果呢?《道德经》玄妙就玄妙在人们只是观光而不去实际的行为,所以永远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研习《道德经》只是能够知道其中所讲的一些道理,而将这些道理应用到实践中后所产生的效用无从证明,这就是我们没有“行道”的结果。为了能够取得奥妙之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并研习《道德经》,真正去“行道”,体会其中的玄妙之感。

更多相关推荐: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摘要作为一部国学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是这样的一个复杂的存在一方面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后世间红尘中的崛起与再生提供了开辟道路和净化环境的有力作用另一方面它又让我们回归本质用最初的视角看待生活促使人们找寻最...

道德经感悟

道德经感悟08旅游080108030张丽霞易乃万经首道为百家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思想的点睛之笔读道德经首先要抛弃主观偏见不要进入所谓价值观的判断而要从哲学的高度去理解要从积极的角度去探求如果你认...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2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

《道德经》感悟

道德经感悟道德经感悟之一学道一日悟道千里得道一滴翱翔万里道德经感悟之二大道无言大道无形大道无际道之高深救人于水火道之莫测挽人于险危道德经感悟之三大智若愚大慧若钝智者心存仁义怀柔天下腹藏锦秀慧者知天地之变明万物之...

道德经感想

浅谈道德经读后感想张秋香07思政1班30号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这无疑是对老子高度的赞誉的确老子作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样老子被奉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然而...

道德经感悟

对道德经的感悟很早就听过中国有本很神奇的书叫做道德经今天有幸在老师的带领下真正走进了这本书我感觉收获颇多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是老子思想所处的智慧高度和对自然的领悟及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宏观视角对事物发...

感悟道德经之前言

感悟道德经人生有许许多多不如意的地方当烦恼来临时人们总是不能理性的去对待某些事情的时候常常会做出很多让我们后悔的事或独自伤悲或怒火中烧或自暴自弃如是等等皆因人们不识道德不明白这个世间本身就是一个无常的世间而我们...

老子道德经感悟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乃辩证的世界观万物之妙徼从无原始状态中反复认识它从有现实反复考证你对它的认识和定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乃辩证的方法论既涵盖了唯物论辩证法的核心又高于它们简而...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读道德经开卷第一句话就让自己有很多感悟常追寻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策划未来多少美丽的风景在被现实冲破的心烦意乱现在才知道自己太固执太僵硬为了不存在的轨道而伤心无力真正的轨道真正的未...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其实在道家著作之中我最先接触的是南华经很是喜欢其中的超凡脱俗之意沉湎其中妄图把那些污浊的尘土气洗涮掉可谓年少不知事一心向逍遥但随着年长却发现因果为经尘缘为纬经纬编织成网早已将我缚束带着镣铐跳舞感觉实...

道德经感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