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

时间:2024.4.20

《道德经》读后感

摘要:作为一部国学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是这样的一个复杂的存在:一方面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后世间红尘中的崛起与再生,提供了开辟道路和净化环境的有力作用。另一方面,它又让我们回归本质,用最初的视角看待生活,促使人们找寻最真实的自我。几千年过去了,《道德经》作为一颗具有强烈生命力的星火,在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枯槁时将其燃烧,而后在熊熊烈火中孕育着中国文化的重生。

关键字:道德经;哲理;大学生;道德

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学习《道德经》,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人们时常品读它,才能更好的对自身的思想道德进行建设,纠正自身的不足,找到并学习其中的为人之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假酒、假奶粉、毒大米、毒火腿;坑、拐、蒙、骗;贪污、腐败等等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时见报道。而前一阵的大学生杀害舍友的新闻也让人不寒而栗,以至于网上戏称“谢舍友不杀之恩”以自嘲。这难道不是道德缺失、人心不古的真实写照么?

所以,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女的诱惑,如何去直面生活中的挫折不满,正确处理在校园中的矛盾呢?我们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汲取睿智,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责!“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

《道德经》首先是一部哲学经典,“并非今日人们所想象所认为的仅仅是一部‘道德经典’”①。概言之,它至少包括“唯物辩证思想、宇宙人生哲学政治理想追求三个方面”②。谈到老子人生哲学,文选德先生在著作中归纳为如下四点,即人要无私,人要容人,人要谦退,人要守柔;谈到老子的政治理想追求,他又概括为憧憬“小国寡民”,主张“无为而治”,希望人间公平,要求简政安民和反对不义之战等。这一些,都与人的道德修养不无关系。

我认为,《道德经》最能代表老子为人和道德修养主张的是第八章关于水的观点。其中多处以水来比喻说明“道”的精深和妙用,甚至水还一度被老子推崇为“道”的象征。在这一章中,老子这样写道: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①

②文选德:《〈道德经〉诠释》第19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文选德:《〈道德经〉诠释》第21湖南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是老子关于水的人生哲学的领悟,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老子明确地告诉我们,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将道与自身融为一体的人,就好比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确,水是善利万物却又不会与物相争的,它乐于停在大家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这就把水人格化了,并推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水向东南流”,”条条江河归大海”。尽管前途艰险,水总是无孔不入,直至到达目的地。即使遇到最强烈的抵抗,它依然会水滴石穿,”守弱日强”,柔弱反而转化成了最锋利的武器。

《道德经》里第七十八章还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③

世界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它却无坚不摧,势力强大。能够为了国家付出自己珍爱的东西,能够为国家甘愿受难受辱才是真正的治国者。就如水的柔弱中含有刚毅一样,具有水一样的善还要有水一样的方法才能真正的遵循“道”来做人和治国。这也是人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这正是持久美德的体现。

老子从“水德”讲到“人德”,既形象又深刻。一方面,江海之接纳百川,大度宽容,故能成为百谷之王;另一方面,水滋润万物却又能安于底下,从不因为给众生提供生命的支撑而居功自傲,反而居处在其他东西不愿呆的低凹之地。各行各业的人又有谁不需要这种“水德”、“人德”呢?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借助”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来提高道德水平。

比如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就必须唤醒内心的道德意识;要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我们要认识到提高道德水平是与同学保持和谐关系、保持个人身心健康、促进个人学习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是营造一个人人讲道德,人人受益于良好道德的社会环境的必然条件。

还有“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注重道德修养的同学,遇事总是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与周围的人关系融洽,学习、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时有人帮助,因而诸事顺利;不注重道德修养的同学,遇事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甚至损人利己,搞得自己人际关系紧张,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总是感到事事不顺。注重道德修养的班级,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其乐融融;不注重道德修养的班级,大家纷争不断,矛盾重重,四分五裂。这些都能够从《道德经》中得出。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说道:“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③ 《道德经》第78章。

是说希望人们做有德、行善之人,才可能得天道的庇护。这也是教导我们要树立正确、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待人以善,不要欺负和干预他人,多行善事,不与人结怨,这样才会得到自然规律的善待,才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和信任。

当然,《道德经》中值得我们品读和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贯穿全篇的“道”与“德”:“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世界原本有天道,即自然界的固有的规律;当人的活动增多,天道无法维持人类的秩序,就需要道德来维持;人心变迁,德行不存,则需要仁爱来继续维持人类的秩序;当纷争加剧,仁爱无用,就出现了道义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最后连义也没有人践行了,只好推行以礼乐治国,规范人与人的关系。

这就告诉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能放松,一放松道德水平就会不断滑,从“道”“德”“仁”的层次降低到“义”“礼”和“失礼”的层次,以至不可收拾,最后招致彻底失败。所以,提高道德水平就要逐步减少私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吃点亏是福”、”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学习《道德经》,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一种共识。中华民族自古以礼仪之邦而著称,提倡“百行德为先”。所以重读和阐释道教圣典 《道德经》,积极挖掘道教的博大精深,才能让道教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才能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才能“神不外驰,心不外思”。


第二篇:听取《道德经》讲座有感


听取《道德经》讲座有感

乌尔科中心校:董丽梅

9月27日,在学校会议室听取了尼尔基一中范永胜老师针对《道德经》的视频讲座,受益匪浅。正如范老师所说,大道,可以说出来,就不是恒常的大道了,许多道理是用心去领会的,也就是同一本经典不同的人理解起来是不一样的,下面我就针对本次视频学习,浅谈两点体会。

一、 “无”与“有”。

第一章中有这样的内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中提到了“有”与“无”,按我们正常理解有与无应该是一对反义词,但这里所说的“无”是指的大道,而“有”则是由道而产生的万物。这可以用一句成语来解释“无中生有”,也就是先“无”然后才能“有”,同时也阐明了从无到有的自然规律。“无”还是一种境界,一种虚无的境界,一种无法描绘的广阔,所以有“虚怀若谷”的成语。说到这里范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青年觉得自己很有学问“恃才放旷”。他想拜当时的一位圣贤为师,却不肯放下姿态。圣贤为其倒茶,已经溢出来了还在倒。青年人提醒“已经满了。”圣贤接过话茬:“你都已经满了,我还能教给你什么呢?”生活中,往往越浅薄的人越觉得自己了不起,而越渊博的人越觉得自己需要充实。所以我国

自古就有“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句,还有“欲速则不达”、“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的至理名言。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中使我懂得,放下姿态,心胸开阔才是为人之“道”。

二、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句话13个字道出了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人离不开生活的地球,地球离不开其运转的宇宙,而宇宙是有运行规律的,这种规律是自然的,不是随意改变的。我个人理解所谓“道法自然”,就是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刻意地去改变。尊重客观比主观武断更有说服力。老子的学说主张“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不是不做为,而应该是劝诫统治者顺应天道、民心。这种理论同样适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老师,当我们面对学生时,是不是也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应以我们的主观认识去改变学生、塑造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自己的生命历程,用自己的体验去开启自己的心智,我们只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引领者,而不是指路人,我们没有权力让任何人按我们指定的路前进。

《道德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蕴含的道理很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学习。就我个人而言,很愿意深入地去解读《道德经》,它将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更多相关推荐: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读道德经开卷第一句话就让自己有很多感悟常追寻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策划未来多少美丽的风景在被现实冲破的心烦意乱现在才知道自己太固执太僵硬为了不存在的轨道而伤心无力真正的轨道真正的未...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常言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在浩瀚的宇宙里恒河星系变化无数万物衍化层出不穷在中国秦岭一带那里山峦迂回曲折云雾飞卷奔腾令人遥想起天地之间的灵气汇集于终南之巅山上有台其名楼观传说是老子著德道经之处老子所说道是...

《道德经》读后感

读道德经有感计科80王林森20xx012317道德经阐述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主要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道的部分是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德的部分是老子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老子对道德的理解在首章首句就阐述得非常清晰明显气势磅...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这无疑是对老子高度的赞誉的确老子作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样老子被奉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在2...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其实在道家著作之中我最先接触的是南华经很是喜欢其中的超凡脱俗之意沉湎其中妄图把那些污浊的尘土气洗涮掉可谓年少不知事一心向逍遥但随着年长却发现因果为经尘缘为纬经纬编织成网早已将我缚束带着镣铐跳舞感觉实...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这无疑是对老子高度的赞誉的确老子作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样老子被奉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然而...

《道德经》读后感

从道德经得到的启示摘要道德经一部千年前的作品一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智慧被人人津津乐道老子在书中阐述了自然的法则包含了许多的优秀品德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揭示对于当今浮躁的社会老子的思想或许可以指导我们体会到不同的生活关...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宋其昌道德经这本由老子著作的经文短短五千余字便道尽了世间种种其内涵丰富语言简练包含了很多对于人生对于人的自身修养的看法人们便是穷尽一生也难以完全悟透其中真意当然道德经其中蕴含的道理并没有那么简单现实...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2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小时候总是可以听到老师家长教育我们要多读书多做事但儿时的我只顾着玩有好多知识都没有掌握而大学后很荣幸选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这门课同时这也是我第一次读道德经因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便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图...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学号20xx221111110050姓名李子妍欲言其言先言其人老聃通称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太史公司马迁考证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在当时老子即是一个颇有声望的智者...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前些日子与朋友小聚正好听朋友介绍道德经心血来潮就趁业余时间拜读了老子的道德经开始还难以走进慢慢地却有了一种拨云见雾柳暗花明之感老子以他博大精深的见解以他虚怀若谷的气魄向世人阐述了怎样为人处事怎样进行...

读道德经读后感(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