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

时间:2024.4.7

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

摘要:

茶文化起源与中国。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中国的茶文化同时也贯穿在中国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它的足迹伴随着中国的成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又赋予了中国茶文化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内涵。

关键字:

茶,茶的种类,茶与健康,茶文化,历史,发展

正文:

中华民族是发现、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悠久的产茶历史,辽阔的茶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精湛的采制技术,形成了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中国名茶。这些茶具有自然的、诱人的、独特的色香味形和茶对人体特有的功效。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几种中国名茶:

绿茶:绿茶属不发酵茶,品质特征为“清汤绿叶”,不仅有良好的口感,还可以让饮茶者观其形色,获得美的享受。中国传统绿茶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闻名,而且有显著的医疗保障效果,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乌龙茶:最有名的是冻顶乌龙。其品质特征为外形卷曲成半球形,色泽墨绿油润,冲泡后汤色黄绿油亮,香气高有花香略带焦糖香,滋味甘醇浓厚,耐冲泡。

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光彩砂绿,整体外形似蜻蜓头、螺旋体、田鸡腿。冲泡后汤色金黄冶艳似琥珀,有自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白茶:白茶白色芽毫多,汤浅黄,毫香显,毫味重。按芽叶嫩度和鲜叶的茶树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贡眉三种。白毫银针纯为毫芽,不带梗蒂,肥壮长大,形状如针,色泽银白,香气清鲜,毫香浓。汤浅杏黄色。白牡丹、贡眉(寿眉)外形毫芽多而肥壮,叶张肥嫩,叶态平伏舒展,叶缘垂卷,叶面有隆起波纹,叶尖微翘、芽叶相连而稍并拢。叶面色泽灰绿、墨绿或翠绿,叶背银白色、叶脉微红。香气毫香浓显,滋味鲜爽醇厚清甜,汤色橙黄明亮。叶底匀亮,灰绿到黄绿,梗及叶脉微红。白牡丹毫芽特别肥壮长大,两叶抱芽,遍披白色茸毛,毫香特显,滋味醇厚,品质胜贡胥。

黄茶:黄茶的初制基本与绿茶相同,只是在干燥前后“闷黄”,掌握适当程度的非酶性氧化。据测定简单儿茶素的含量及其降低百分率与绿茶相差不大。

花茶:它采用干燥的茶叶(茶坯)与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混合窨制而成,属清香型花茶。一般说来,凡窨花量大、窨花次数多的就香气清高持久。不过,在窨花量、窨花次数和工艺技术相同的情况下,成茶的品质还与所用香花的花期有关。一般,头花(霉花)所窨的香气较低淡,伏花所窨的香气高浓,秋花所窨的在上述两者之间。上乘的茉莉花茶,条索紧细匀整,色泽绿而油润,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醉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柔软嫩黄。

黑茶:黑茶的鲜叶一般较粗老,在干操前或后堆积,充分进行非醉性氧化。除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较黄茶略多外,各种儿茶素的含量都比黄茶少,降低百分率都比黄茶多。因而

使黑茶的香味变得更为醇和,汤色黄红,干茶和叶底的色泽都较暗揭。黑毛茶精制后大部分再加工成紧压茶,少教压成婆装茶。还有用硒青加工成紧压黑茶。

红茶:品质特点是红汤、红叶、味甘(红,实为黄红色),干茶色泽偏深,红中带乌黑,。红茶分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三种,品质特征各异。

茶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将近500种。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黄嘌呤、黄酮类及甙类化合物、茶鞣质、儿茶素、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钼、锌、硒、铜、锗、镁等多种矿物质。

至于茶在防病和治病方面的作用,我国古书中就有很多记载,也为现在国内外医药界所肯定。如茶叶对于防治痢疾、肠胃炎、肾炎、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癌症、白细胞减少和辐射损伤等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如茶叶特别是绿茶的抗癌作用。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始于神农,兴于唐宋,各朝代都有有关名茶的著作。而无论是产茶区还是非产茶区,茶文化的创造与传承都经久不衰。

深奥的茶文化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思想和精华,与儒、道、佛的理念是息息相关的,儒家之礼,佛家之养,道家之闲,在茶的氛围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茶道的环境也一定要清雅幽静,亭台楼阁,松间竹下,茶室庭院,使人陶醉其中。人们通过品尝茶和欣赏茶艺的过程,感受和体验茶所带来的美妙意境,从而使修身养性,身心开阔,达到强身健体,净化心灵,预防疾病的作用。有学者说:?茶道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历史上有众多名人对茶都有特殊的偏爱,乾隆嗜茶成癖,曾风趣地说出戏语:?君不可一日无茶?;孙中山以茶代酒,他对祖国茶叶评价颇高;鲁迅饮茶着迷,他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如今,由于社会的发展,茶道的形式、手段、社会环境和对象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人们想通过茶事来获得心 灵效应或人文观照,有必要对茶道作与时俱进的认识。即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去感觉和体验茶能给人带来的愉快和精神上的感悟,如人们通过茶而进入美妙的理想意境及体会,并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应该过多地讲究、追求形式。这就是本文强调的,与茶道相联系的茶的意境,它能体现 茶道精神,顺应当代茶事的时代要求。

如现代人喜欢茶的香、茶水的清、茶烟的萦绕,人们因此会在茶中停留,会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茶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如能引导有意识的茶事实践,寻找并获得感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茶事而带来的精神欢愉。正如有人说过:“喝茶是一种行为,在人们心目上的含义却早已不是动作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为一种意境,一种文化。有时候,喝茶是一种享受,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交流更为流利;有时候喝茶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回到自我,也记起过去,还纯真是人的本质,只有在茶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一点惘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出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让你更加清醒,也让你更加从容。对于我们这些不会品茶的茶客,这种意境,就是陶醉。”

茶的意境.是不同时代茶事的共同点,并不断发扬光大。茶文化代表着中国历史的沉淀,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文化,体现了中国如茶般浓郁的人文精神。


第二篇:茶道感悟


茶道感悟

1.茶道--饮茶之道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的"饮茶之道",除《茶经》所载之外,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代朱权的《茶谱》、钱椿年的《茶谱》、张源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茶书都有许多记载。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

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而饮茶之道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而泡茶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正如丁文先生所说,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因此,我们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艺术地泡好一壶茶。也就是说,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道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仪表的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童启庆:《习茶》110页,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诚如蔡荣章先生所说,茶叶冲泡过程“本身也是一促发展表演艺术。

2.茶道--饮茶修道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他们中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 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

禅悟道,间性成佛。道家讲茶道,重在 “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瓯,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儒生可“怡情悦 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 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3.茶道--饮茶即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五灯会元》南岳下三世,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到:'曾到此间否?'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从谂是南泉普愿的弟子,马祖道一的徒孙。茶禅一味,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用修,吃茶即修道。后世禅门以"吃茶去"作为"机锋"、"公案",广泛流传。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诗曰:"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4.茶道是“艺、修、道”的结合

综上所说,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遭、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更多相关推荐:
茶道感悟

茶道感悟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

观茶艺感悟茶文化

观茶艺感悟茶文化为期一学期的茶文化课程结束了有着意犹未尽的感觉喜欢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喜欢茶也是喜欢上课时老师的风趣幽默喜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很开心能够在茶文化课上亲眼看到大益八式的真人表演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进行了...

茶人感悟

茶人感悟初来茶馆便觉一股氤氲气氛笼罩身旁茶馆内灯光柔和陈设典雅可知主人必是气质绝佳之人随后宾客纷纷前来围坐于草席之上观茶桌之物众人对茶具赞不绝口一轮天然黑色圆茶盘斜卧茶桌之上茶盘通透圆润端庄稳重彰显对来客友好之...

人生三到茶读后感

人生三到茶读后感品茶就是品人生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人生有三道茶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代表了人生三种境界凡尘俗世的我们一直都在生活的洪流中奔走不妨静心轻尝慢品人生三道茶让饱含智慧的茶香慢慢浸入我们的...

茶艺茶道感受

茶艺茶道课程感受茶艺与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

再读《三杯茶》有感

胡进清一份承诺改变一生启迪无数人再读三杯茶胡进清我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境一次又一次地来品读这本震憾着我的心灵的著作作者葛瑞格摩顿森CregMortenson因此与村上春树分获20xx年第11届桐山环太平洋图书奖这...

女士品茶有感

读女士品茶有感这篇文章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写的第二篇经济统计方面的书籍感想上个学期的魔鬼经济学带给我很深的感悟而魔鬼经济学则让我领略了不一样的风情在读魔鬼经济学之前我认为经济就是谈论有关股票税务之类的问题然而读完以...

茶道感悟

茶道感悟1茶道饮茶之道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quot饮茶之道quot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的quot...

湖南安化黑茶感悟于宁

玄而又玄湖南安化黑茶感悟于宁青岛书法家篆刻家如今喝安化黑茶的人越来越多了请来一杯安化黑茶已是喝茶之人相当时尚的语言了安化黑茶为何有这样的魅力有人说喝千两如见历史长河悠长回味无穷品饮砖茯倍感妩媚厚润诗情画意尽在其...

看《斗茶》有感——斗茶其实就是都自己

看斗茶有感斗茶就是斗自己近日闲暇偶然看了一部名为斗茶的电影电影虽短却感触颇深斗茶就是斗自己斗茶始于唐代称为茗战宋称斗茶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所关...

茶道艺术感悟

读茶胡珂1059020610级管理工程系营销二班读茶滚热的茶水冲淡了浮世的陈杂本来一个暴躁的下午也因为一杯铁观音而慢慢安静了起来我喜欢这样的样子感受生命中的那些不易觉察的美好如窗外昏蒙蒙的天似有似无的淡雾远处下...

浅谈对茶文化的感悟及认识

茶文化与品味生活论文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姓名学号班级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一摘要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并且扮演者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对我们人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茶不仅种类多而且功效全品茶可以品出茶以外的更...

茶感悟(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