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洋务运动

时间:2024.5.15

论洋务运动

摘要:颇具有影响力的洋务运动在中国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深刻发

掘并了解洋务运动使我们学习近现代史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围绕

洋务运动介绍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相关内容、历史评价来全面深

入的了解、学习洋务运动,同时结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讨论一下它

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洋务运动 过程 内容 失败原因 评价 总结 启示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面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其洋务运动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统治阶级自救运动。 虽然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简介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他们在与外国的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认识到列强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历史背景

1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

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奕欣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此后开始了以地方为主要势力的洋务运动。

代表人物

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

兴起和发展过程

主持和提倡办洋务的洋务派,是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外国侵略者扶植下发展起来的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个派别。但洋务运动的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是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方面。

起初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势力与日俱增。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在朝廷里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䜣和文祥等人,在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其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较大。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看是筹划海防,提出十年内建成几只海军的倡议,重要舰船向英国和德国购买,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海军实力最雄厚,1888年正式成立,拥有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多人。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有选送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 2

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这些留学生回来后,绝大多数成为栋梁之才,热心报国。如詹天佑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唐国安成为著名教育家,曾任清华学堂校长。

涉及内容及成就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

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除创办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重要项目 安庆内军械所 福州部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

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 同文馆

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第二,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使得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3

第三,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既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四,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第五,洋务运动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历史评价

从总体上说,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未能挽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命运和阻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最后,洋务派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但是,洋务民用工业的兴 4

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开平煤矿的煤,除了供应国内各局以外,还投放市场。煤的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侵略。

对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在洋务运动同一个过程中艰难地成长起来的,这主要是受中国近代经济规律制约的结果,对洋务派来说是事与愿违的。但是,洋务运动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随着近代工业的兴建,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在中国社会出现了,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里,也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企业的利润,还吸引了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刺激作用。

总结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工业革命,它加快了中国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体制转变的过程,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他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积累了生产经验,培炎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发展和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除了满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支持者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行为或生产行为,而忽略了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要求与之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由这些相关因素构成的社会结构失去协调性,使某一单一因素的发展失去了各社会因素的配合。” 因此,给我们今后的社会发展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经济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讲,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富”和“求强”的运动。它以创办机器大工业工厂为主要内容,是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洋务运动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263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工人总数34110~40810人,占当时近代企业全部工人数的37.33~41.62%。然而,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古老的民族又失去了一次在经济上乃至政治上腾飞的机会。

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继洋务派人物后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严重缺陷,中国要走上独立富强的现代化道路,需将革命从物质技术层面引入政治思想文化层面。洋务运动的真正历史作用不在于它的正面作用,而在于它的反面作用,即这种反面作用折射出中国要现代化就必须在发展生产力时要进行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时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国民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奋发进取、勇于吸收外国一切先进的文明为我服务的思想。

5

二、军事

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化的生产方法,先后建立起一批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军事工厂,使中国的军事工业从无到有;以军事工业的开展为契机,洋务运动开设了一些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通过西方新的洋枪洋炮的使用,西方近代化的军制与训练方法开始进入中国;同时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新形势下,随着西方近代战防思想的不断介绍,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不断被注入近代化的内容。通过器物、教育与制度层面的互动,洋务运动在物质与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洋务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过程,为日后中国军事近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三、教育

洋务学堂是我国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一些和西方接触较多而且主持洋务运动的官僚按照“中体西用”的办学指导思想举办的旨在为洋务自强运动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类教育机构。它对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洋务学堂形成洋务学堂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许多特征,如办学的基本要素向现代教育转换布新不除旧,新旧并存是洋务学堂的办学特点。正是这种新旧并存使洋务学堂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的同时又具有了现代教育的某些特征。

洋务学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消极影响是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去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

但更多的在教育方面,洋务学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

1 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使传统的书院进行改造。 2 洋务学堂使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3 洋务学堂产生的新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四、政治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由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与现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转换。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链条中不可分割的最初一环,对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洋务派以“西用”固“中体”,延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纲领。主张“中学其体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这种思想的实质在于以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巩固中国的封建专制体制。

(二)洋务运动以“西学”解“中体”,促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固然,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并不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而是以器卫道,捍卫封建传统。但历史进程的按扭一经启动,就会按照历史自身的逻辑向前运行。洋务派们充当了不自觉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工具,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准备了多方面的条件。

启示

反思洋务运动,如果中国的改革仅停留在经济层面,是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进步的,中国的改革仅仅依西方之“用”嫁接到中国之“体”上,是不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的。洋务运动失败 6

了,“中体西用”破产了,却带给中国政治现代化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它对于当今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也有着借鉴意义。

其一,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有制约作用。现代化的各层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没有政治现代化做保证,单纯技术层面的现代化终归要失败。洋务派急功近利,着急于经济现代化,而对自己有一定认识的政治现代化,缺乏实质性的举措,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没有同步进行,从而丧失了机遇。所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其二,认识推进政治现代化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政治改革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牵一发而动全身,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甚至流血冲突。洋务派护“中体”而采“西学”,仅仅是器物层面的变动,就遭到强烈反对,使洋务改革举步维艰。邓小平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做出的重要决策”。所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又要保持稳定,维护大局。

结合洋务运动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今后的发展会越来越有希望。因此,我们勿忘历史,展望未来。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论洋务运动

系别:人文艺术系

专业:法学

学号:9011090326

姓名:徐然然

8

更多相关推荐:
洋务运动

辛酉政变之后由慈禧太后一派掌权那慈禧太后是不是直接等上皇位当起女皇帝来了出示慈禧太后的图片其实她是跟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皇帝是六岁的载淳同治帝在位十三年实际上掌权的是他的生母慈禧太后他在刚刚开始亲政的时候突然死...

洋务运动

第6课洋务运动时间10月13日班级八1地点多媒体教师邢光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说出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能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

6洋务运动

历史学科电子教案1

洋务运动简介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后发起的救亡图存的运动该运动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洋务运动前期...

《洋务运动》测试题

第6课洋务运动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打倒列强D忧国忧民2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废除科举制ABCD3在洋...

6洋务运动

7材料分析答案洋务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朝统治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平煤矿通过创办民用工业就说富强之基从此开始这有点言过其实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它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洋务运动

第6课洋务运动共和县中学吴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和代表人物了解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2能力目标通...

洋务运动之教材分析

四川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第5课洋务运动教材地位分析本课选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是本学习主题的开篇第一课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在面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洋务运动 指导思想

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均需要掌握重点是对这场运动的评价情感态度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学习洋务派敢...

第六课洋务运动练习题

第六课洋务运动一填空题1洋务运动是由派所掀起的一场的运动2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后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这些官员被称为3洋务运动的时间是它开始于4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5洋务...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10余年来已先后举办过六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发表论文一千数百篇出版各类资料专著40余部可谓硕果累累由于研究者注意转换思路开阔视野从而使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提高许多问题的研...

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

洋务运动口号(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