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时间:2024.4.14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在中国神州大地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这场运动影响深远。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五四运动,但对五四运动所长生的影响却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将发表个人看法—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

在巴黎和会召开的前夕,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正在酝酿着一场大运动,这场大运动与以前的不同,现在缺的,只是一根导火索。?”事实说明他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在巴黎和会上,英法两国把山东半岛的权利交给了日本。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了北京,一位爱国的学生当场撕下衣布,咬破手指,写下:誓死争夺,还我青岛。接着,学生开始罢课,示威游行,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先锋队。北洋军阀派兵镇压学生,并且逮捕学生。当这个消息传到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力支持。随后,五四运动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上海的大罢工推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北洋政府被迫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北洋政府也释放了被捕学生。至此,五四运动结束,但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它领导人民大众展开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又为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运动伟大的新开端,揭开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序幕,也是中国青年运动伟大开端 无私运动唤起了一代人的觉醒:如毛泽东,周恩来。

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商人、工人等的积极响应和支援。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争夺,还我青岛”等口号,充分体现了国人对国家的热爱。五四运动使知识分子认识找到了指导自己行动指导理论:马列主义。认识到了,中国要取得胜利,就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像之前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都失败了,都因为他们都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由此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解放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中国现代化做好了准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又一个新的理论成果,并延续着发展下去,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的建设。党带领着人民,不断的发展生产,朝着“共产主义”社会进军。

二:五四运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9xx年6月5日,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月6日、7日和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罢工工人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上海工人阶级的罢工风潮,迅速波及各

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推动下,工商业资本家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举行罢市。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使经济生活几乎陷于停顿,北洋政府被迫妥协。在爱国心的驱使下,不少的国人开始抵制“日货”,抵制外国的生产工业产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五四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也可以说,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五四运动拥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比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更广泛,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五四运动也使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资产阶级道路无论是改良还是革命,都没有取得成功,没有使民族得到独立,捍卫国家主权。这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的得到传播。在当时形式的推动以及有为知识分子的影响下,一大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已经具有了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新青年》杂志经过五四运动,逐渐变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发表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这极大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同时也为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还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思想。五四运动举起的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绝对统治地位。这时候的有志青年写了大量的文章猛烈地抨击孔孟之说,揭露了三纲五常,忠孝节烈的封建道德,号召青年男女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起到了震古烁今,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的作用,并提出了自由、平等、公平等口号。

五四运动还促进了白话文的兴起。当时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已成为了思潮。白话诗成为了诗界的主体,白话小说在这一时期大量产生,其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并且直接出现了一批职业作家。“政治小说”、“社会小说”、“科学小说”等名目应运而生。后来还出现了乡土小说和都市小说两大流派;左翼文学,这都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发展而来的。不止新诗得到发展,还有很多文体得到了发展,如小说、散文、杂文、戏剧话剧等等。还开始翻译和介绍了西方作品。白话文作品还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如鸳鸯蝴蝶派作品则改穿起了白话的衣装,在市民阶层中有所流传。这些都说明了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创造影响,它使中国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也大大的充实了中国文化。它吸取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文化和文学方面的许多成分,同时也利用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积累的“思想资料”以及某些改革的成果,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去完成先驱者未能完成也不可能完成的历史性任务。白话文的出现不止在文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五四运动还是一次独特的思想文化革命,在宣传新思想上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小说成为新派知识分子暴露旧世态、宣传新思想的有力工具,例如,被鲁迅称做“谴责小说”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受到普遍的欢迎。大批的有识青年都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白话文的出现使得全体人民都能够进行交流,使当时的思想和革命都得到大力的宣传。

这场运动所孕育的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题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

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就是对解决这个历史主题的主体能够产生强大推动作用的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作为跨越世纪的一代人有责任将自己即将送走的世纪中所积累的精神遗产带进新世纪,五四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精神遗产。因此,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第二篇:论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地位


★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19xx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已经过去了170年的时间。这170年的中国近现代史,如果以19xx年的五四运动为界限,大体上可以分为前80年和后90年两个时段。这两个时段的历史情况是大不一样的。

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革命,从1840年就开始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爆发前的80年里,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于粉碎帝国主义灭亡或瓜分中国的图谋、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失败了。

而在五四运动以后的9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的斗争虽然仍有曲折和反复,但是从根本上说,走的是一条上坡路:经过30年的奋斗,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又经过60年的努力,一个极度贫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综观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四运动确实是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关节点,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历史起点。

毛泽东在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所写的《五四运动》一文中指出:这个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中,他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论述了知识分子走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的极端重要性。稍后,他更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著作中,进一步对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意义作出了深刻的论述,着重指出,正是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五四运动是怎样为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作了准备的呢?

首先,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五四以前,在一个长时间里,中国先进分子曾经虔诚而热烈地向西方学习,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给他们上了严峻的一课。对于资本主义幻想的破灭,推动他们去探求中国的新的出路。

正是通过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的实践,人们对挽救祖国危亡的途径开始有了新的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原先是个典型的欧化派。五四前夕,他也曾经说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美国总统威尔逊称得上是“世界第一大好人”。但在得知有关巴黎和会的消息之后,他的看法就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他揭露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不值一文的空话”;要求得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非全世界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五四之后不久,他即开始批判“金力主义”。到19xx年夏天,他开始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随后并着手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工作了。 正如当年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资本主义一样,五四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如果说,五四运动开始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还只有李大钊这样个别的人物,那么,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先进分子中有许多人就经过对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比较研究,逐步地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了。

其次,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分子考虑创建新的革命政党的问题。

五四以前,在中国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国民党及其前身中国同盟会。在五四运动中,孙中山虽曾对学生斗争表示过同情和支持,一些国民党人也参加过这场斗争,但他们并不是它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19xx年8月,孙中山在会见全国学联代表时,“对于五四运动再次给予肯定”,“但是,他认为学生手中没有武器,只能游行示威,而北洋政府用几挺机关枪就可以镇压成千上万的学生。他说,我要给你们五百支枪以对付北洋政府,如何?”

那么,究竟什么人是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呢?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陈独秀。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这大概是因为,陈独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许多青年知识分子,为这场斗争造就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同时,他在运动中发表的评论,包括他在《北京市民宣言》中提出的主张,对这场斗争的深入发展,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同时,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骨于也不是国民党人。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 产 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北京的邓中夏、翟秋白,长沙的毛泽东、蔡和森,天津的周恩来等。他们是这场斗争的主要领导骨干。

正因为如此,蔡和森在19xx年回顾当时的情况时说: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过国民党,它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个趋势很可以说明国民党“不能领导革命了,客观的革命势力发展已超过它的主观力量了”。“故此次运动中一般新领袖对于国民党均不满意”。成立新的革命政党来领导人民的斗争,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再次,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共 产 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列宁说,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中国,在五四运动以后,这些条件逐步具备了。首先,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有了发展。五四前夕,产业工人达到了二百万人以上。在五四运动中,他们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就为成立共 产 党提供了阶级基础。其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五四运动则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就为成立共 产 党提供了思想条件。再次,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实行与工人群众的结合。这就为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为什么会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呢?这是因为,在学生运动遭到反动当局镇压的时候,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一个美国新闻记者在观察运动发展的情况时就曾经说过:“在战争结束后来到上海的新时代中,苦力崛起而为这个新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兴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急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这对于这场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看到了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

正因为有了这种认识,在五四之后,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到工人群众中去,成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自觉行动。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

这样,五四运动就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了解到工人阶级的疾苦和他们的要求,把自己的立足点移到了他们的一边;一部分工人认识了本阶级的历史使命,具有了阶级的觉悟。在这个基础之上,中国产生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这就为19xx年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发生两年之后,中国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 产 党就在工人最集中的城市上海诞生了。这决不是偶然的。

我们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这个革命的开端,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于这场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因为,工人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是通过它的先锋队共 产 党来实现的,而这场斗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xx年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而自从有了中国共 产 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上述历史情况表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这确实是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和最大收获。

一、历史回溯

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90周年,19xx年4月末,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战胜国的地位被列强藐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非法获取的权益被和会转交给日本,中国人再次受到沉重打击。19xx年5月4日下午,北京13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汇集天安门前,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学生们宣读了《北京学生界宣言》,并决定先到使馆区游行示威,再向总统府请愿,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争回青岛和胶济路主权。最后,这场运动以群众的胜利而告终,这就是一般意

义上的五四运动。在近现代中国群众运动史上,五四运动无疑是应该浓描重写的一个内容,革命领袖们纷纷撰写文章纪念这一伟大的运动,建国后,我国还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隆重地予以纪念。

二、五四运动对中国宪政民主进程的影响

我们一般将五四运动视为一个单纯的青年爱国运动或无产阶级领导的群众爱国运动。事实上,五四运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称谓和解读,我们既可以视其为一个历史事件,也可将其视为一个重要历史进程。作为一个历史进程,五四运动是作为制度化儒学象征的专制政府垮台后,近代以来汇聚而成的民主精神与法治文化的活力的一次集中迸发,是新文化运动的高峰和结果。它高举反传统的旗帜,对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和反思,新文化运动所秉持的科学与民主精神被高高举起,从此德先生和赛先生蔚然风行于中国,民主成为中国社会政治进步的主旋律,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从此具有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基础。作为一个事件,我们永远也不能否认它所彰显的爱国主义激情,但是,当我们将思绪从这段不见硝烟但轰轰烈烈的历史之中拉回时,我们会发现,尽管运动的时间很短,但它更多地体现了两种不同性质文明的交汇与对决,这短短的时间铸就的历史是数千年中国历史上又一道突起的高峰,从此以后,尽管不和谐的声音总是存在,但宪政与民主的呼声在中国社会传布的更为广泛,它表明民主观念在中国被接受和宪政思想的生根发芽,因此,五四精神也成为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所在。

五四运动普及了民主思想,加快了中国的宪政民主的步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五四运动的健将们以他们那知识分子特有的敏锐思维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发展动向,都希望在交汇的中西文化中,从深层面为中国指一条明路。因此,他们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并设计出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方向和路标。众多的思想家为民族病患把脉的结果最后都归结到思想文化层面,民主和科学成为千金良方,从此后,民主成为中国历史不可阻挡的前进方向和政治制度设计的主要价值取向。五四运动对后来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民主精神,民主包含了平等、自由和法治等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五四运动以后,对于饱受封建专制统治之苦的中国人来说,民主是与专制相对应的一种新的政治文明,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精神,是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和希望所在。民主更是一种新的文化符号,不同的中国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内涵有了不同的解读。民主实现的前提是确认法律至上地位的宪政体制的存在。民主本身便蕴含着法治精神,要求实现宪政。中国的宪政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制度和思想文化两个层面,制度层面的宪政进程从满清王朝的末期就开始了。虽然是迫不得已,但满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终于还是迈出了向宪政文明靠拢的第一步。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满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宏大的革命理想几乎是与新文化运动同步地开展。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律先后颁布和开始施行,宪政民主国家的制度框架基本构建起来。但是这些法律大多数没有能够得到有效地实行,宪政制度也被拆来改去。国人早期宪政运动的制度设计所实现的程度,与其所期冀的目标相比,只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国民的思想深处,还缺乏对民主与宪政的正确认知。从文化层面而言,中国对于西方先进的宪政文化的了解要早于法律文本的制订和制度的设立,但在封建专制的思想桎梏下,国民的思想整体上仍然处于冰冻中。五四运动润物无声,它瓦解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冰封,宪政民主思想才得以蔚然盛行,五四运动为中国的宪政民主建设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五四运动提出了“外争主权”的口号,强化了国民对自己主体地位的认知,体现了国民对国家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权理论兴起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它强调的是一国政府的对外独立权和对内最高权。在中国历史上,社会实行家族治理,公私不分、家国相通,国是家族之国,天下是一人之天下。在家天下的情况下,中国本无主权的观念,如果说有主权存在,那也是君主主权,政权存亡,本是皇帝家事,而臣民只是被统治者。五四运动提出的“主权”口号是在满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后的背景下提出的,虽然运动参加者重点是强调国家主权的对外独立性,但通过运动对政府施加压力,使政府改变政策,也显明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体现了主权者的地位。近代以来,虽然不断地爆发群众运动,但太平天国

运动是在中国传统的革命轮回之内的夺取政权的斗争,义和团运动也只是以反洋教为招牌对外国人的嚣张行为予以打击,两者都没有提出主权问题,所以,它们与中国的宪政民主进程并无必然的关联。相反,五四运动反映出参加者甚至全社会对于国家主权归属的重新认识,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开花结果和皇权思想的彻底没落,也是中国社会政治传统由皇权向民权转变的标志,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宪政思想传播的结果,在这一运动中,国民的主体地位极大地得到彰显。

五四运动以街头游行示威的形式对政府的无能进行抗议,开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先河,尽管在运动中有烧毁赵家楼和殴打章宗祥等暴力情节,但这并不能抹杀五四运动在民主宪政发展史上的地位,因为任何群众性运动都有失去控制的可能,在群情激奋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即使在今天有组织的群众运动中也常有这种暴力情节出现。但就五四运动而言,它摆脱了传统的起义、暗杀等暴力方式而是以街头游行示威的方式进行,是一种政治民主表达的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当然,政府的退让也说明民主的精神,至少民主作为一种潮流在当时已经在社会上占有重要地位。

民主是宪政的基本价值追求,宪政是民主实现的基本方式。五四运动是一次思想运动,极大地扩展了宪政民主思想,为中国共 产 党的诞生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宪政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四运动对中国宪政民主进程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传播的民主思想,浸润着民族的心灵,同时,它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久远和丰富的。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希望蓬勃如昔的五四精神能给我们今天的民主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

更多相关推荐:
五四运动的口号英语怎么说

五四运动的口号英语怎么说今天是五四运动90周年的日子在19xx年的5月4日北京的爱国学生发起了反对卖国贼和反动政府的示威游行抗议巴黎和会上列强操作的结果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

五四运动的口号英语怎么说

五四运动的口号英语怎么说今天是五四运动90周年的日子在19xx年的5月4日北京的爱国学生发起了反对卖国贼和反动政府的示威游行抗议巴黎和会上列强操作的结果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

五四运动的口号英语怎么说

五四运动的口号英语怎么说今天是五四运动90周年的日子在19xx年的5月4日北京的爱国学生发起了反对卖国贼和反动政府的示威游行抗议巴黎和会上列强操作的结果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中国近代史课程论文授课学期20xx学年至20xx学年第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职教师资班学号20xx1320xx78姓名陈科全秦严韦纤纤姚元娇吴婷李炆霖刘耿生任课教师交稿日期3月10日成绩阅读教师签...

五四运动同步练习

登陆21世纪教育助您教考全无忧五四运动同步练习1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

10五四运动知识点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一五四爱国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时间19xx54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3运动中心地前期地点北京后期地点上海主力前期是...

五四运动教材提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 产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等史实初步认识到中国共 产 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从网上获得与五...

五四运动讲义

五四运动一导火线19xx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外交遭受挫折是指19xx年的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战胜国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签定的二十一条归还被日本所夺取的原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为什么遭受挫折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的...

五四运动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五四运动教案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探究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要口号主体结果性质及历史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

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设计

五四运动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五四运动的口号(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