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时间:2024.5.8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

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字词:拟定、勋鉴、奔赴、踌躇、黯然 平平安安

光荣殉职 狂轰滥炸 原封不动 情不自禁 自我安慰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主席在电文稿中的批语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同学们,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这段父子情呢?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痛苦?

三、自读自悟,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句子。

2、交流感受:

⑴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⑵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喃喃”“紧锁眉头”)。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3)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

“眷恋”,可以换哪些词,眷恋与这些词有什么不同?主席眷恋什么? ⑸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踌躇什么意思?(犹豫)他在犹豫什么?听听主席内心的独白。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是两种不同的想法,男女生分别读一种想法。

师:是的,朝鲜战争中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不可能将他们一一回国安葬,主席必须带好这个头,把岸英葬在朝鲜,为老百姓做个榜样,更何况朝鲜人民也将这些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希望他们能埋在朝鲜这块土地,所以,这样做也能增进两国的友谊。可是,主席那时毕竟已经是一位年近60的老人,他的5位亲人已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如今他最心爱的孩子又离他而去,他是多么的不忍心呀。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主席宽广的胸怀。

指导朗读这一段。

难怪,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引读下文)——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转”、“指”、“示意”,没有任何的话语,三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却感受到了主席的黯然神伤。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师: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也痛苦,伤心,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

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五、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

广西省桂平市南木镇和社小学

陈石华

通信地址; 广西省桂平市南木镇和社小学

邮政编码:537226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

勋鉴: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多用于政界、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生命。

踌躇:犹豫不决。

黯然:昏暗的样子,心情沮丧。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设计意图:从整体把握文本,初步感知,了解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品词析句,感悟伟人胸怀

1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 “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

地喃喃着.”

学生讨论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出示百度搜索资料: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朗读,评议。

出示百度搜索资料: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 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课前在百度网上收集的资料中有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

出示百度搜索资料:毛主席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

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 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 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出示百度搜索资料: “ 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出示百度搜索资料: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设计意图: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毅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1,播放百度搜索的视频凄美音乐,让学生随着凄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

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出示百度搜索资料:

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

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目光中流的眷恋。”

(2) 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出示百度搜索资料:

心理描写:“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随文练笔,升华感悟

1、读拓展资料:其实 ,这早已不是毛泽东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牺牲,毛岸英是毛主席一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第6位亲人。(前五位是堂妹毛泽建、妻子杨开慧、二弟毛泽覃、大弟毛泽民、侄儿毛楚雄)而当他的最心爱的儿子毛岸英,向父亲主动要求去朝鲜,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当时中南海里的许多人都来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得到的回答只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1951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

更多相关推荐: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篇一青山处处埋忠骨gt教学反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每每念及毛泽东主席的这些诗文胸中总会不由自...

青山处处埋忠骨_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若羌县第一小学王莉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年级五年级教师刘廷美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教...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辛寨镇鲍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王沛传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从课文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如何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的变化怎样表现人物性格描写在本文中我们可略见一斑如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这是一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林冬艳)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北仑区实验小学林冬艳一教材解读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认识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认识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辛寨镇鲍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王沛传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一揭示课题释题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七律长征和开国大典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来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板...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