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教学反思

时间:2024.4.30

苏幕遮教学反思

篇一:苏幕遮>教学反思

这次很荣幸能参加青年教师高效课堂大奖赛决赛,这次比赛流程分为五分钟说课和二十分钟空堂上课。在课堂上我遵循学习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 运用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 鉴赏周邦彦的《苏幕遮》,从而进一步 提高 学生的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由于对这种比赛方式不太适应,加上评委老师都是专家,我的压力挺大的,所以在备课时很有点紧张,上课时也没有完全放开,上课时教学思路不太清晰,教态也没有平时上课自然,甚是遗憾。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没有制作课件和运用影音设备创造课堂氛围, 导致朗读环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我这是一堂传统的品读课,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步骤和作业布置,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本来是想上一堂朴实的语文品读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由于没有学生的参与,加上我自己的紧张,结果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品读诗歌语言环节,我参考其他教案设置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本首词内容和情感的鉴赏,现在看来那几个问题的难度不大,没有质量,以后还是要自己深挖教材内涵,设计好每个程序。

我对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一直不太满意,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高。此后一定努力提升文学素养。 争取上好每一课。

篇二:苏幕遮教学反思

教材教什么,怎么教,应该算是语 文老师的职业终极问题了。我相信没有标准、完美的答案。套用句俗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学习提高。今天张教授、周老师真真实实把我们的问题和我们的目标展示了出来。许多问题我们在每天的教学中不是没意识到,只是没有去深想,没有去总结,更没有从理论上研究分析。听完讲座我反思了最近的教学,录下比较有代表性的一节和大家讨论,真诚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

《苏幕遮》是高中新课改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之部·第三单元 ----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一首词。这已经是本单元第五首讲读课文。诗歌朗读的几个要点、步骤学生已基本掌握。

一、导入 春天来了,万物萌发,校园里也开满了海棠花、樱花、迎春花??甚至不用走出校园在同学们的周记里我就已经看到了那绚烂的春景。再过一些日子池塘里的荷花也会傲然开放,到时同学们一定要大展拳脚好好露几手哦。其实鲜花美景引发我们的情思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是古今相同的。有“词中老杜”之称的北宋着名词人周邦彦就写过一首吟咏荷的词《苏幕遮》,广为流传。今和大家一起来感受它。

二、初读正音 同学默读这首词,注意读音,停顿、节奏。同学放声齐读这首词,注意读音,停顿、节奏。读音和节奏上不正确的老师做指导。

三、再读解意 同学对照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有疑问举手提出。(本来这个环节我只想让学生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意思即可。然后再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词中>写景的优美意境和对写法写思乡之情。但结果学生在理解诗意时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正是我想和同学分分享的地方,于是我就临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就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完成了赏析,下面的内容就是我调整后的实际教学情况。这也算是预设和生成的一个小课例吧。)

篇三:苏幕遮教学反思

周二上午,和六(5)班这群多愁善感的孩子们一同经历了《苏幕遮》的课堂六十分,尽管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但留给我的却是一种异样的感觉。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当时还是懵懵懂懂。这几天,自己一直在琢磨和反思,也有幸和善于“挑刺”的冯老师交流,渐渐明白这种异样的感觉缘于自己的教学预设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脱节,缘于自己的课堂引导不到位。

还记得那天上午,我上第二节课,于是就在第一节课来到教室准备和孩子们联络一下感情。六(5)班的孩子个个能说会道早有见识,也听陈老师说起他们已接触过词,但总认为是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上。孩子们很热情,一下子就熟络了。为了摸清他们学词的起点,我就在角落里找了个不太声响的男生来读这首词(这首词已提前一晚发下了)。这一读,不仅读出了词的节奏和韵味,也读出了词人的情感;这一读,也把我给读惊了:试教了好几次,孩子们学词都是原生状态——处于零起点的,初读时没一个孩子能读到这个层次的。我不敢相信,就再请了几位来读,结果让我不得不相信。只记得当时笑着说:“孩子们,你们都读到这份上了,那下节课我就没什么可教了。”

走出教室,我开始为自己不早点和孩子们接触而后悔,也为接下来足足六十分钟的课而担心。诵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贯穿各个环节,从“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韵味”直至“读出情感”、“读出意蕴”,在层层深入中读透词心,可孩子们似乎都一步到位了,该怎么调整教学预设呢?混混沌沌地过了十多分钟,也理不出个头绪来,就走上讲台,准备将教学进行到底。

不出所料,上课伊始,孩子们在初读时就掀起了教学的高潮,不但读得有滋有味,还声情并茂。那个女孩边读边做手势,到后来情不自禁地闭上了眼睛,完全沉浸在词的意境里。也许是被孩子们那投入的样子给蒙住了,初读环节就草草收场。现在想来,正如老师所说,可用自己预设的“字正腔圆”的要求来指导,这样他们可能会静下心来好好读这首词。另外,指名读时那个女孩语调偏上扬,本想指出,可想到是初读就没说,想通过自己的范读来感染他们,但从后来的诵读来看,孩子们的语调都偏上扬。可见,该及时引导。

在“读懂词意”和“读出词情”环节中,功底深厚的孩子们侃侃而谈,大量引用相关诗词来助读,尤其是对于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更是情不自禁地吟诵,时不时地引用。从课堂来看,孩子们读得很投入,说得很精彩,可是不是真的融入词的意境了呢?

我觉得未必,因为孩子更多的是在展示自己积累的诗词,而不是真正地潜心入境来理解这首词的意蕴,这也是自己引导不到位造成的。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而这点点滴滴的遗憾让我学会思索。


第二篇:《苏幕遮》说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幕遮》说课稿

怀宁县新安中学 孙敬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周邦彦的《苏幕遮》,现在从以下七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周邦彦的《苏幕遮》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第三首词,这个单元要求运用“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方法鉴赏诗歌。《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 ,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大量的古诗词,也掌握了一些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已经能感悟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并且我们已经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学习了《将进酒》、《阁夜》、《虞美人》,因此在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揣摩文中的精妙语言。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改理念,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技能 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吟咏诗韵,体会诗词的情感美 。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为:

重点:诵读指导,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难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据此本课教法和学法确定为:

①诵读讨论法 ②提问点拨法 ③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文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以下教学内容:

(一)、回忆导入:(先请师生一齐回忆学过的有关荷的诗文,师总结)

(二)、诵读感知,初步赏析。

1、学生自读词文,揣摩词人感情变化。

2、指定两名学生演读,学生互评、教师评点。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4、学生自读并反复揣摩。

(你认为每句中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该重读,为什么这样处理?)

5、请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教师总结: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语调,停顿、节奏。

6、有感情齐读。

7、这首诗的上下片内容分别是什么?(设计意图:从总体上把握词的内容和结构) 1

(设计意图,在诵读中领悟词人的情感变化,从整体上把握本文主要内容和情感,并且力求共同提高师生的朗诵能力。

(三)合作探究,品味诗词语言魅力。

问题1:词的上片写景,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问题2:找出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六人一小组,组内讨论,代表陈述讨论结果。(以下讨论话题的次序在课堂生成)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自己的赏析活动更活跃更丰富,更能体现出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独特个性。)

问题3:词的下片抒情,你认为哪些字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先讨论,后交流)(设计意图:从细微处揣摩作者情感)

问题4、作者想起了故乡的谁?这种表达思念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师追问)“五月渔郎相忆否?”是从哪个角度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师补充: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曲笔”的写作手法。)

问题5: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握词的主旨)

问题6:齐诵全词。(设计意图:古语道:“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提高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问题7: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情与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练习二)(设计意图:分析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周邦彦的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念故乡和故乡亲朋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婉约。

(五)、拓展提高

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结合“因声求气”的方法来鉴赏[唐]白居易《长相思》

(设计意图: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授之以渔”,并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学以致用。为强化学生对“因声求气”的方法的掌握,我就设置了一道练习题。)

(六)、课外作业:

背诵这首词;

完成《导与练》同步作业中范仲淹《苏幕遮》赏析题。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巩固所学知识,实现了能力的迁移)

七、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的板书,这个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领会本本词的内容,结构、艺术特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效果。)

苏幕遮 周邦彦

触景 生情

燎香图 烦闷

鸟雀呼晴图 欢快

雨后风荷 欣喜

梦人芙蓉浦 思乡

2

《苏幕遮》教学设计

【原文】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吟咏诗韵,体会诗词的语言美 。

.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诵读指导,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①诵读讨论法 ②提问点拨法 ③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先请大家一齐回忆学过的有关荷的诗文,师总结)

自古以来,“荷”就是文人骚客钟爱的景物,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高洁品格。朱自清带着淡淡的忧愁看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那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杭州特色广而告之。还有,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咏荷名作------《苏幕遮》。

二、诵读感知,初步赏析

1、学生自读词文,揣摩词人感情变化。

2、指定两名学生演读,学生互评、教师评点。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4、学生自读中反复揣摩。

(你认为每句中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该重读,为什么这样处理?)

5、请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

教师: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语调,停顿、节奏。

学生1:“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

学生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 学生3:“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

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3

学生4:“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

学生5:“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

要充满深情,格调轻柔,突出如梦如幻的感觉。

6、有感情齐读。

教师总结: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读音,停顿、节奏。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

情绪变化:烦闷----欢快-----欣喜----深情

语调变化:低沉-----轻快-----悠长---轻柔

节奏快慢:稍慢-----加快----连贯----放慢

音调高低:低-----------中-------低

7、这首诗的上下片内容分别是什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三、合作探究,品味诗词语言魅力。

问题1:词的上片写景,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沉香 鸟雀 初阳 风荷 水面

问题2:找出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六人一小组,组内讨论,代表陈述讨论结果。(以下讨论话题的次序在课堂生成)

a、“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呼”“窥”字的作用。

学生6:鸟雀叽叽喳喳的鸣叫,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呼”字非常有神采,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学生7:词人循声望去,看到鸟儿们一大早就已经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了。“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b、“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这几句描写了荷塘怎样的美景?请有散文化语言加以描述

学生8: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着。

(2)师: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你能说说它妙在何处吗?

学生9: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

学生10:这两句词炼字功夫了得。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

“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极富动态美。

c、“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4

学生11: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梦字,点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问题3:词的下片抒情,你认为哪些字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先讨论,后交流)

学生12: 遥:距离家乡那么远,怎能不想家呢?

久:作者离开家太久了,所以乡愁很浓。

旅:旅居、客居之意

问题4、作者想起了故乡的谁?这种表达思念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师追问)“五月渔郎相忆否”是从哪个角度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13: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换位思考,拓展了词的时空,使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师补充: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分析这首诗的反写手法.作者宦游在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作者却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设想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曲笔”的写作手法。)

问题5: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词的主旨)

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问题6: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情与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练习二)(设计意图:分析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见景生情,“风荷”是引起词人思乡的纽带,而思乡的梦中又是“芙蓉浦”和“风荷”,情中有景。构思精当,浑然天成。

齐诵全词。

四、课堂小结

周邦彦的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念故乡和故乡亲朋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婉约。

五、拓展提高

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结合“因声求气”的方法来鉴赏这首词.鉴赏文字不少于200字。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赏析提示: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在明亮的月光下,年轻的女子,凝望脚下着悠悠的流水,遥望着远处绵绵的群山,孤独无助的身影,充满了哀愁憔悴面容。思女的形象朦胧而又仿佛很清晰。

词的上阙连用了三个“流”字,写出了水的蜿蜒曲折,悠远绵长,也酿造了一种低徊缠绵的情韵。“吴山点点愁” 为本阙点睛之笔。“汴水流,似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如果没有后边“吴山点点愁”,则没有任何意义。而有了“吴山点点愁”,那悠悠的流水仿佛也就蕴含了绵

5

绵的思念与哀愁。下阙连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与强烈。“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归”了吗?“休”了吗?没有,只是一个空想,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月明人倚楼”。诗人运用浅显流畅的语言,和谐舒缓的音律,以“恨”写“爱”,巧妙而又明了地勾画出了思女形象,表现出了思女复杂的感情。特别是那悠悠的流水和交接的月光,更烘托出了无限哀怨忧伤的情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深、词义蕴藉的特点

六、课外作业

背诵这首词;

完成《导与练》同步作业中范仲淹《苏幕遮》赏析题。

【板书设计】

苏 幕 遮

周邦彦

触景 生情

燎香图 烦闷

鸟雀呼晴图 欢快

雨后风荷 欣喜

梦人芙蓉浦 思乡

【教学反思】

这次很荣幸能参加青年教师高效课堂大奖赛决赛,这次比赛流程分为五分钟说课和二十分钟空堂上课。在课堂上我遵循学习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鉴赏周邦彦的《苏幕遮》,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由于对这种比赛方式不太适应,加上评委老师都是专家,我的压力挺大的,所以在备课时很有点紧张,上课时也没有完全放开,上课时教学思路不太清晰,教态也没有平时上课自然,甚是遗憾。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没有制作课件和运用影音设备创造课堂氛围,导致朗读环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我这是一堂传统的品读课,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步骤和作业布置,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本来是想上一堂朴实的语文品读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由于没有学生的参与,加上我自己的紧张,结果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品读诗歌语言环节,我参考其他教案设置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本首词内容和情感的鉴赏,现在看来那几个问题的难度不大,没有质量,以后还是要自己深挖教材内涵,设计好每个程序。

6

我对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一直不太满意,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高。此后一定努力提升文学素养。争取上好每一课。

7

更多相关推荐:
苏幕遮7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五探究一个潮湿的夏天绵绵的雨打湿了季节也打湿了心情词人捧着一颗潮湿的心无处安放谁能烘干这颗潮湿的心呢不是鸟语不是初阳就是这风荷1怪不得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强焕曰美成词抚写物态...

《苏幕遮》教学反思

苏幕遮教学反思苏幕遮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的一篇宋词由于本课在语言意境上一直都是大家所欣赏的所以讲解本课的重点放在了鉴赏词句上导入还是传统的介绍作者本身及写作背景本打算花5分钟左右但由于补充了太多课外的...

高二语文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二教学重点1朗读指导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四过程与方法1合作...

小学音乐噢 苏珊娜 反思

听噢苏珊娜一课反思9月27日早上我到隆山小学听陈蕾老师上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噢苏珊娜听了这个课我感触颇深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陈老师的这节课是既有歌唱又有表演还有娱乐为一体的音乐课教学过程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鼓励学...

噢 苏珊娜 反思Microsoft Word 文档

噢苏珊娜教学反思林芮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的乡村歌曲情绪比较活泼欢快苏珊娜是一个美国的小姑娘这首歌是由她的好朋友送给她的由于这首歌曲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歌词比较拗口再则这首歌曲当中有弱起拍切分节奏因此学习歌曲成了...

《哦,苏珊娜》教学设计

哦苏珊娜教学设计哦苏珊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流畅的演唱歌曲哦苏珊娜2通过模仿创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跳邀请舞牛仔舞提高音乐表现力3通过学唱歌曲懂得珍惜朋友和伙伴之间珍贵的团结友爱之情教学重点流畅的演...

苏珊娜 教学反思

噢苏珊娜教学反思万德镇中心小学赵鑫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反思苏珊娜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

三年级《噢!苏珊娜》教学反思

三年级噢苏珊娜教学反思三年级噢苏珊娜教学反思噢苏珊娜是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中的一首美国乡村歌曲情绪为中速活泼欢快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旋律轻快流畅歌曲即表达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又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

《噢!苏珊娜》教学反思

噢苏珊娜教学反思噢苏珊娜教学反思噢苏珊娜是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中的一首美国乡村歌曲情绪为中速活泼欢快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旋律轻快流畅歌曲即表达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又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

噢!苏珊娜教学反思

噢苏珊娜教学反思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的乡村歌曲情绪比较活泼欢快曲调素材精炼易唱易记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现了对朋友的真诚的情谊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对本节课我有以下一些反思一成功之处噢苏珊娜整堂...

《噢,苏珊娜》教学反思

噢苏珊娜教学反思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反思苏珊娜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

《苏武传》教学反思

苏武传教学反思永顺一中杜碧英苏武传是高一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文章篇幅很长文句较拗口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最后决定以分析苏武形象为主引导学生感受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在上课之前做了大量精心的准...

苏幕遮教学反思(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