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办学特色

时间:2024.4.27

《开发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办学特色》实施方案

陶冲初中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特色,为了使这一办学特色得到有效落实,真正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本学期,我校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反思自身实践,结合外部经验,坚持在开发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依托学生体育、音乐、书法、英语、阅读方面的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有所长的全面人才,逐步把本校建成教学上的高效益、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

二、实施分析:

此项研究涵盖音乐、体育、英语、书法、语文等相关学科,以下将分学科进行实施分析。

音乐:音乐教育是当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门对小学生行为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要就是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我校是省科技艺术教育示范校,需要承担的大型艺术活动相对较多。多年来,在学校自上而下的积极努力中,我校已培养出一支优秀的舞蹈队和一支成型的军乐队。但统揽全局,能够接受艺术熏陶的只是这一小部分同学,有悖于课标中指出的“面向学生全体”。为了使局部训练变成全员性的音乐潜能的开发,我们将此项研究纳入校本教研之中,力图依托军乐队和舞蹈队的固有成果,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局限于音乐课堂上的唱歌和竖笛等基础知识转变成他们的真正爱好和实践能力。 体育: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参加竞技比赛的运动员,而是通过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来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我校经过深入地考察、尝试和研究后,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不同的年级分别开设跳绳、轮滑、篮球、排球等体育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跳绳是我国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娱乐性,通过抬腿、跳跃、转身等运动,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灵活性。而且跳绳器械简单,便于携带,场地到处都是,简单易行,是一项适合学生进行的体育健身运动。速滑一直是我校的优势,我校是首批省 - 1 -

速滑传统学校。为了保持优势,发扬传统,更为培养孩子们战胜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我校将速滑纳入到校本教研之中。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校将原有的学生自发组织的篮球和排球活动,纳入到校本课程之中,由专职教师任教,将这两种场地限制不多的球类运动丰富为一种学校文化,使其传递着竞争、合作、交流、发展的成长理念和校园精神,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书法:书法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学书法不仅学会了一种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审美情操,通过正确的书写习惯达到手眼脑的配合,心无旁鹜的状态,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均有益处。而且,我校具有五十年的建校历史,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书法熏陶。学校有着一支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大多数教师具有一定的书法知识和书法技巧,其中黄彦平、曲志刚老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基于我校多年书法人文的教育经验,结合柳河县创建“书法之乡”的活动,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希望通过书法这一门艺术教学为载体,服务于基础教育,达到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而开设了书法校本课程。

英语:词汇是构筑语言的最基本材料。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和习惯用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词汇积累和学习方法的基础,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发展后续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单词的识记是学生学习中的一大困难,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单词没有掌握,句子、课文的学习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我校的校本课程中融入了小学生英语单词识记能力的培养,意在教给学生一种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记忆的平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使其始终保持识记单词的兴趣。

语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正因为如此,我校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年段鼓励学生分年级背诵成语、古诗名言、阅读文学名著、广撷精华,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创办学校办学特色。

三、实施内容目标:

1、总体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提高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认识;开展行动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我校的教师成为专业化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2)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彰显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3)通过此项研究,创办学校的办学特色,丰富学校内涵,实现办特色名校的目标。

2、学科目标

- 2 -

音乐:使学生能够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爱唱歌,会用竖笛或口风琴演奏简单的乐曲,会根据所听曲目创编律动,从而实现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目的。

(1)全校成立一个80---100人的军乐队,能够对所给曲目即兴演奏。

(2)学校成立一个60---80人的舞蹈队,能够承担各种大型演出活动。

(3)1---2年级90%学生爱律动,能自己根据乐曲,自己创编动作,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4)1—6年级80%学生爱唱歌,掌握初步发声、视唱方法,学会唱歌。

(5)3---6年级的学生,80%会用竖笛演奏,在演奏中学会音乐基本知识。

体育:通过六年的训练,使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至两项运动技能,使学生学会运动,充满快乐地生活,鼓励学生发展独特的体育爱好,提高运动能力,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就业奠定良好的运动基础。

(1)1—3年级学生学会各式跳绳,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

(2)4—6年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篮球、排球的基本要领,使学生喜爱篮球和排球运动,学会终生受用的运动技能。

(3)1---6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会轮滑,发挥学校校体育速滑的优良传统,打造学校的体育特色,发展学生体育技能。

书法: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这一光荣传统要在小学生身上发扬光大。我们将力图使我校的1---2年级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练习,基本掌握休息位写字法的执笔要领,预防学生近视眼,而且能按田字格写好字。3----6年级学生启动软笔书法,使他们在小学毕业后有至少30%---50%的学生热爱软笔书法,写一手好字,陶冶学生性情。

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掌握单词识记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学期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一次英语单词记忆比赛。

语文: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力争使学生在六年的时间,使每个毕业生能熟练地背诵160首优秀诗文,积累一千五百个以上的成语,阅读百部课外读物。使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

四、实施原则:

1、开放性原则:每一个学科组的小方案从设计到实施到修改是一个完全动态、开放的体系,力争通过多种途径使每个孩子能够选择适应自己的方式,从而持续发展下去,形成自己的特长。

2、全员性原则:每个学科组成立一个学科委员会,学科委员会由一名领导参加,便于沟通协调,学科委员会制定出学科发展计划,而每个学科委员都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3、展示性原则:定期开展研究成果发表活动,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螺旋上升发展。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是我校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力争通过行动研究,促进团队学习和发展。

- 3 -

5、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五、研究方法: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又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对象的。因此,本课题主要依托学校和教师开展研究,采用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的行动研究法。

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20xx年,我校90多人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习。回校后结合教学实际,展开全校大讨论,让教师从自身教育教学出发,认真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探讨学校发展方向与目标。以“以人为本”为切入点,确定了《开发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办学特色》这一主题。

2、明确任务。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学科教研主题。采取主分题形式,把主题按学科分解成5个分题。然后,成立学科委员会,由分题负责人深入到各学科,讨论研究方向、目标。并分年段制订具体目标与知识体系,避免盲目性和实施的重复性。

3、专题学习,提高认识。研究前,做好研究准备,组织教师进行分学科的专题学习,学习与自己研究主题接近的理论经验。查找与本主题相关的资料,并进行筛选,确定研究计划、实施方法、主题教研组,定期召开月例会,畅谈自己对研究的主题的设想、研究的计划、方式及交流查找到的资料,形成相互交流、互相提高的良好氛围。

4、课堂实践,印证预设。课堂是研究过程的主战场,教学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首先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自己的预设进行验证,并形成反思。其次,各主题教研组长深入课堂,与教师共同探讨、印证、反思,以达到预期目标。

5、主题研讨,反思教学。(1)实行月例会制:每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目标、效果等方面展开研讨,探讨在一段时间内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想,取得哪些成果,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该怎样进行。

(2)开展主题研讨课活动:组织召开主题研讨课,结合课例,集体讨论得失原因,寻找其根源。再反思、再升华、再试验。

6、及时总结、生成问题,继续研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客观全面剖析实施过程,总结成功的做法,总结失误之处。预想解决措施,真正达以“预想---试验—总结—再预想---再试验----再总结”。

7、开展展示活动,促成果形成。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促成果形成,以此激励教师研讨热情。

六、实施要求:

音乐:1、制定好唱歌、竖笛的各年段教学目标。

2、保证音乐课课时,把每周的合唱、竖笛演奏纳入音乐课常规训练内容。

3、班主任要保证每节课前的课前一歌,学校给予评比保证。

- 4 -

4、启动音乐教室授课,营造音乐氛围。

5、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早、午、晚时间播放名曲,并配以简介和欣赏点评,使孩子受到音乐熏陶。

6、定期进行汇报演出,为孩子提供展示的平台。

体育:1、制定各年段教学目标

2、在完成国家体育健康标准的基础上,把专项训练要求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定期训练,保证实施。

3、定期开展比赛活动。如:跳绳比赛、拍球比赛、传球比赛、垫球比赛等。

4、保证学生课间活动的基础上,保证中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下午的大课间活动。

5、保证活动所需的各项体育器材。

书法:1、在1—6年级开设书法课

2、启动书法教室,营造书法氛围。

3、启动书法特长训练班,培养书法特长生,以点促面。

4、成立教师书法协会,定期举办书法沙龙。

5、定期开展书法作品展览活动。

英语:1、保证英语课的课时。

2、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

3、每学期召开一次识记英语单词比赛

4、定期开展英语教师教研心得交流活动

阅读:1、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大宣传力度。

2、班级成立图书角

3、每年4月23日为读书节

4、上好读书见闻交流课

5、建立阅读评比台

6、下发推荐书目,号召学生每天读书20分钟。

7、期末评选读书之星,进行表彰。

8、评选书香家庭,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七、实施保障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相关学科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 - 5 -

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八、评价方法:

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活动成果评价

九、实施步骤:

2008.9――2008.12:学习,讨论,形成共识,制定研究计划,

设计研究方案

2009.3――2009.11:开展行动研究

2009.12:实验中期评估,修订研究计划

2010.3――2010.7:实验的第二阶段

2010.9――2010.12:结题,展示实验成果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 长:柳 梅 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蒋德梅 负责具体实施,材料整理,评价检测

组 员:辛志伟 音乐组全体教师

黄彦平 丁启伟 周平

张大伟 体育组全体教师

姚向华 英语组全体教师

于维国 宋芳颖 鞠金莉 全体语文教师

十一、预期成果:

1、类型 题目 作 者

论文 《诵读经典,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蒋德梅

《音乐课中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探索》 辛志伟

《加强书法训练,构建学校书法特色的研究》 黄彦平

《小学生英语单词识记方法初探》 姚向华

创建体育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张大伟

其他 汇报课 (分学科) 各学科相关人员

书法作品集

学生汇报影音资料

- 6 -

- 7 -


第二篇:《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


重庆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课题组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面向21世纪的城区小学。建校80多年来,学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学生多方面成功,重视人文素质、科学精神的培养,力求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走出了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教育教学和德育实践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荣获万州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万州区德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20xx年9月申报的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十一五”科研课题“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获得批准,现就开题进行报告。

一、关于选题

1、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地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学校德育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德育工作效果来看,和所要期望的目标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提出《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这一课题,力图通过开发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有所创新,构建起“学科课程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专题活动教育、学校文化教育”等教育资源多元互动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实现认知启德、体验立德、文化冶德的目的。

2、市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德育课程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是受到重视的。特别是在国内,从事该内容研究的单位及个人较多,近10年来,引起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基础教育发达地区学校、科研机构的关注,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在19xx年曾对“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浙江某小学曾对开发学校德育实践课程进行了探索;天津市某中学曾进行了《学校德育特色形成机制的研究》的等实验与研究。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德育研究从德育理论到德育实践均能有所突破,探索并构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德育新模式,对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自我做人能力,完善学生品德,升华学生人格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事如何通过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综合、协调发展,构建学校特色的研究尚属首次。

3、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通过构建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开

发德育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吸收一切先进的研究成果,同时,由于是具有规律性问题的研究,能够辐射推广到更多的学校,影响周边地区的德育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

二、研究条件论证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校长、教导处主任、少先队大队部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其中不少成员多次承担国家、市、区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组负责人林美君具有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和课题管理经验,所从事的市级的科研课题已经成功结题,并在课题评审中受到好评,课题成果获得重庆市电教馆科研课题类三等奖。

课题主研人员曾多次获市、区赛课等级奖,基本功竞赛等级奖,撰写的论文60余篇获国家、市、区级奖或发表,10余件课件获市区级奖。这支队伍是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队伍,能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

我校具有较高档次的教学硬件和软件,建成了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加入了城域网,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有图书10万余册,开辟了德育实践基地,完善了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大队部活动等,配有数字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大屏幕彩电、录像机、摄像机、数码相机、DVD、VCD、刻录机等,还购买了成套的德育教学软件,参研教师都配有P4多媒体计算机。

三、课题界定

德育概念:德育概念的界定大体可归为四类:一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

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xx年8月一版》;二是学校中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为目的的那一部分教育工作(《教育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xx年6月一版);三是旨在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价值观的教育(《教育大辞典·教育学卷》(增订合编本)19xx年顾明远主编);四是德育是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教育(《“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指南》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19xx年1月)。这四类界定各有特定内涵,但相对比较后一界定更加科学、准确、简洁、明了,所提出的“五大要素”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为条件,是一个较完整的德育统一体。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校为本的课程的开发,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简言之,校本课程就是我们老师和学生身边的课程。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以培养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主要目标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他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小

学德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力争体现以下特征:生活性、实践性、过程性、整体生成性。

学校德育特色:学校德育特色的界定较多,较具代表性的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德育风貌或教育风格。这里所讲的“独特”,不能仅理解为是学校这个整体中的某个教育要素的个性体现,也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是“你无我有,你有我精”,而是指学校整体的个性,它是学校整体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个性风格或个性风貌。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通过开发《小学德育校本课程》,构建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

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教育生活化理论

教育生活化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强调教育活动既关心学生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我人格的完善;强调教、学、做三合一。

2、现代德育价值观

现代德育认为德育的本质是在于使个人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德育要促进个人道德社会化,要引导人去建构个人的完满的道德生活,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与崇高。

3 、新课改理论

课程内容必须及时反映时代的进步;必须贴近生活。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就必须发挥学校、教师乃至于学生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作用,体现出现代课程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

4、道德教育实践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行为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行。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实践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道德生活,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主体道德教育观

道德是贯穿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个体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必须通过独立自主的、积极主动的理性思考后作出道德选择。儿童是道德的主体,而不是道德的容器。

6、道德心理发展及相关理论

人的品德是在一定心理背景下和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德育离不开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指导。在德育的过程中,充分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道德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进行教育。

五、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题力图通过开发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有所创新,构建起“学科课程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专题活动教育、学校文化教育”等相互作用、多元互动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实现认知启德、体验立德、文化冶德的目的,将学生培养成“拥一颗真爱心,成一个礼仪人,有较强生存力,怀强烈责任心”的健康小学生。

(二)具体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德育活动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

2、学生成长目标: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

3、学校发展目标: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形成德育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德育特色。

4、课题成果目标:

(1)开发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课程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专题活动教育、学校文化教育”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编写相关的教学建议、教学参考设计等。

(2)构建起关于学校德育资源“相互作用、多元互动”的学校德育活动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方式。

(3)积累相关的学校德育活动案例,作出相应的解读。

(4)编撰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经验论文、专集。

六、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德育管理研究

①学校德育的高效组织机构建立与运行的研究(包括学校德育的领导体制、计划安排、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

②学生德育活动管理的研究。

2、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在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板块进行探索: ①德育认知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研究。

A、《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育的研究;

B、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序列训练、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系列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教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系列教育等德育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的研究。

②德育体验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研究。

A、《成长的足迹》的开发、教学建议的编写、典型案例的收录等方面的研究;

B、学生专题教育活动、实践教育活动的研究。

③ 德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研究(对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校园环境布置、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特色文化等方面道德教育隐性课程的研究)。

3、评价体系的研究

①班级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的综合性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的研究。 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方法与措施

本课题总体上以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坚持课题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际工作为目标,强调研究与行动相结合。具体研究措施如下: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掌握一些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实践活动。

2、发掘学校特色文化。完善校园广播、校园电视;丰富学校网站德育内容,加强对学生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等的熏陶和教育;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充分挖掘学校八十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学校文化,广泛征集校史资料、优秀杰出校友事迹材料等,激励、教育在读学生。

3、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指导全校教职员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搞好学生的“心育”工作,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4、办好家长学校,抓好家庭教育。通过学校讲座、辅导、咨询、(年级、学校、班级)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引导家长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教育子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5、坚持不懈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6、重视德育课程建设。组织研究教师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成长的足迹》、编写教学建议;根据教学反馈,适时修订校本教材。根据学生及学校实际,精选传统德育内容,形成德育课程体系。

7、创设良好的德育工作环境。

8、加强课题资料归档工作。

9、加强研究过程管理。定期举办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经验交流、阶段总结等专题研究工作;制定并落实好主研员、协研员职责。

八、课题研究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德育过程要立足学生的持续性发展,着眼于发挥学生内在的自我约束力量,培养学生确立良好道德行为的自觉意识和自治观念,从而完成他律到自律的德育目标。

2、开放性原则。现代德育是开放的德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要充分发掘学校、社区、家庭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广阔的德育天地,获得传统美德的熏陶,提高道德修养。

3、实践性原则。道德教育的基本特性就是实践性,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各种社会实践的条件,让学生到社会中实践、体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4、教育影响的系统性、一致性原则。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围绕统一的目标要求开展教育活动,使1+2>3。

九、课题研究周期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2月—9月)

1、进行前期方案设计论证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学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方案。

2、深入开展德育科研宣传发动工作,对实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3、完成课题申报及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方案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依据课题的总体构思和各自承担的任务,具体实施,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撰写阶段研究报告、经验论文、个案分析。

3、收集、整理研究资料,举办经验交流会。

4、召开中期评估工作交流会,请专家予以指导。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

2、收集、编印成果材料,邀请专家鉴定。

十、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

1、文字成果:报告类(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教材使用报告、问卷调查报告等)、论文集(科研论文、活动设计、个案集等)、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包括校本教材、教学建议、典型课例、其他德育辅助教材等)、研究过程资料(包括各主题活动方案、阶段计划、总结、“三贴近”德育特色育人方法、学生手抄小报、成长记录袋、各种讲座与报告资料、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资料等)。

2、影像成果:录像、照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十一、组织机构

(1)顾问组: 蒋洪波(万州区教委组干科副科长)

李达平(万州区教科所品德教研员)

何 平(万州区教科所德育教研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林美君

成员:杨 华 张 胜 程克民 江 冰 熊成建 杨春富 骆常礼 蒋伯琴

(3)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 :林美君

总课题组组长 :张 胜

总课题组副组长:熊成建 杨建琼

总课题组成员:骆常礼 樊巧春 杨 雄 龙道江

(4)、子课题组

①认知性德育课程开发研究组

主研员:杨建琼 杨 雄

协研员:向家兰、宋春龙、周小平

②、体验性德育课程开发研究组

主研员:骆常礼 樊巧春

协研员:曾庆芳、张 程、兰浩菲

③、隐性德育课程开发研究组

主研员:熊成建 龙道江

协研员:张誉文、蒋伯琴、杨辉君

十二、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詹万生20xx年第10期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xx年8月一版》;

3、《教育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xx年6月一版;

4、《教育大辞典·教育学卷》(增订合编本)19xx年顾明远主编;

5、《“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指南》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19xx年1月。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校本课程总结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经过将近2年的《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我们在工作中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发现不足、改进不足、反馈,充实,在校本课程得到完善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总结如下,以…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20xx-20xx年度)洪濑第二小学校本课程总结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进行了研究与开发…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校本课程教学总结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承担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quot师德quot规范自己的...

东古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榆中县东古城小学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建设也方兴未艾我校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在实践和...

牌楼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风筝飞进校园师生快乐成长——东宝区牌楼镇中心小学教育创新奖申报材料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风筝文化,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东宝区牌楼镇中心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充分挖掘风筝…

xx小学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xx小学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学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精心…

小学校本课程总结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总结开设主题为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以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挥教学的功能并使之体现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经...

师范路小学开发校本课程经验总结

师范路小学开发校本课程经验总结我校20xx年10月由原东关街小学和东大街小学合并而成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2251人科任教师94名拥有音乐教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美术专用教室图书室等29个专用教室所有的教室...

六坝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六坝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汇报材料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改革课程体系入手提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设计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新的课程门类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

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经验总结

新市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经验总结几年来我校严格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工作要求以认真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抓好校本课程开发实验工作力求以此为突破口创办学特色一切实抓好培训确立全新理念校本课程开发...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总结

培养特长张扬个性享受幸福大岭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特色材料美丽的大岭群山环抱有一方快乐幸福的儿童乐土一百多名快乐的小天使沐浴着文化艺术的阳光这就是大岭中心小学20xx年9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校...

西南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西南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结(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