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4.4.27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体验发现和创造过程;对知识间内在联系进行反思,促进知识的同化与迁移;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思维品质;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一、激发反思动机

反思是一个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的支持。因而,有无反思的动机非常重要。教学中要在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在教学中可以经常问学生:“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你的方法好在哪里?”等等。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

例如:教“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学生经过反思由“通常情况下这样做”,立刻想到什么是特殊情况,特殊情况下又怎样算。学生经过反复研究,当然就能找到特殊情况是“乘数末尾是0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遇到这种情况什么时候的0可以不用乘?什么时候的0必须乘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很快就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了。再如教学“四边形”时,让学生用量角器来测量每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再算出它们的和。

学生通过测量知道了这几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这就促使学生反思:是不是所有四边形内角和都是360°?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究竟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自觉地进行反思,得出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这一规律。

二、抓住反思契机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形成概念。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 1

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反思,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反思。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等。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教师可分下列几个阶段为学生创设反思的机会。

(一)学习新知前反思

学习新知前反思指向于未来学习,是对准备学习新知识进行的反思。它是建立在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学习结果的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的。如在给四边形进行分类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所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进行回忆、总结,然后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进行分类:

(二)学习新知中反思

学习新知中反思指向于当前学习,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

我听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节课,教师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探索一:出示下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怎么能够各分出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形状有什么关系?面积是多少?

探索二:在学具中选出两个三角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三角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结合探索一,你能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探索三:现在有一个三角形,你能说明你的计算方法对它也是适用的吗? 当学生经历、体验了不同的探索方案后,再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学习有什么启发?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从而获得统一的有价值的数学模型,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这些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

(三)学习新知后反思

学习新知后反思指向于过去学习,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如认识了“分数”后,教师可让学生反思:分数是怎样得出来的?学了分数有什么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系统反思,促进学习能力、 2

思维能力的提高,推动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使反思伴随着自身学习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反思能力。

三、教给反思方法

反思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自我反省,是学生自我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使学生形成数学反思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一)自我提问

教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自我总结

当某个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寻求思维规律。如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我就“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学生得出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得出来的结论。这样,它的教育价值在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题方法。

(三)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自我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方式,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如教学“平行和垂直”时,我先让学生画出平面内两条直线会形成的图形,学生画出了很多:

画好后我让学生分类,有的认为分2类,有的认为分3类、4类、5类??各说各的道理。这时我没有作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说法,看看最后谁能说服谁。

结果,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认为按“是否相交”来分比较合理。这样,学生不仅理清了思路,巩固了知识,而且在辨认中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把评价和反思结合起来, 3

学生就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如果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定会使数学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养成反思的习惯

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协同的过程,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课堂外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如果教师能不断总结并付诸实践,一定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1.建立学习档案:给自己建立学习档案,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如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

2.听课反思: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从教师讲解中反思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

3.解题反思:对问题解答后的结论的正确性的检验或提出疑问;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佳解法。

4.数学日记: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反思习惯的措施,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都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它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把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积极地对其实施监视、控制和调剂,并逐步使这种反思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从中体验和认识有关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目前,我们数学课堂上仍然是更多地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听不到学生的发问。课堂上的提问仍然是教师“独占鳌头”,学生充当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观点是相悖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以及以往的经验来设计的,缺少灵活性、新颖性、相对的针对性。这种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丧失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既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又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参与者、创造者,就需要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为学生问题意识提供有利素材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它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缺乏实践经验,对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更难以提出问题了。这就产生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之间的矛盾。学生最直接、感性的认识就是听老师讲范例,然后做“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枯燥无味的错觉。这种机械学习会造成学生思考能力减弱、惯性思维等现象,逐渐地失去在学习中思考质疑的能力。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蕴含着许多有意思的问题。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让学生学会观察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因此,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活中必须的数学” ,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设计教学方案中创造性活用教材,更多地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我一般都不采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找”教学素材。例如在教学整除时,可以在原教学内容上作一些拓展,可通过设置一些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整除变为生活问题,如某校一年级的四个班在校知识竞赛中各自获得45、60、34、80元的奖品,学校要求各班把奖品分给各班5名表现最优异的同学,所有的班级都能采取这个方案吗?通过让学生从对生活问题的分析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轻松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自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也产生了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好奇,发生了 兴趣,那么他的努力就会达到惊人的程度。”一切的发现和探索都源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前提。依据数学学科的认知特点和学科规律,借助媒体、设备或工具来传递教学信息,丰富数学教学课堂死板的教学模式。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 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玩好动、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爱看动画是儿童的天 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造数学情境“串联”数学知识,创设优美的动画“表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在低年级运用教具学习"凑十法",通过摆小棒等操作,学生容易领会新知识,学起来也富有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随之展开思维活动,自然使全体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很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动手操作也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 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可放手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正方形纸,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发现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长度相等。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

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还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对折,再将相邻的两条边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学生通过操作,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结论。这种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定期将学生带到课堂外,做一些调查研究、测量绘图、统计分析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咏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鼓励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螺丝钉、石块);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自己家到学校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阴影长度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定期的户外教学可以维系学生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实现从好奇到热爱,从激发思考到主动思考的飞跃,从而真切地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创设和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求异、质疑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元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鼓舞学生,不断改进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让学生研究圆锥体的高有几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有的学生认为只有一条,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有无数条。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正确,因此教师要培养其问题意识时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评价,保护学生的探求积极性和思考热情。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进行必要的辩论,最后形成一致的认识:圆锥体只有一条高。这样,学生就不会被老师的快速评判挫伤,还能在讨论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动作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手段。有些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会说不出话来,教师需要耐心等待,并给予鼓励,如“别着急,慢慢讲”或者“还没有想好,是吗?”。对待思考得不正确的学生,要肯定其优点,敢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思考,并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如“很不错,你已经非常接近答案了”或者“你现在思考越来越积极了,老师相信下次一定会表现得更好”等,也可以轻轻拍拍学生的头、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增强思考的信心。

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仍然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鼓励中引发学生敢于思考、发掘善于思考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应启发、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可采用联想、猜测等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从全新的角度大胆探索,在积极探寻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如在教学“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时候,思考“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成宽为2分米的长方形,长是几分米”这样的题目,有几种方法?学生很快能找到两种解法,然后从已有解法继续启发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好奇、好动、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好习惯。通过开展热烈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解惑。

参考文献:

[1]邓竟红,数学教学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4).

[2] 王延奏,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J].校长阅刊.2005,(5).

[3] 方会云,运用发展性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华商,2008.

更多相关推荐:
浅谈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摘要反思通常是指人对自身的思考是一种对认知活动的认知是人们的一种积极的探索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并逐渐...

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杂志培养反思意识在反思中生成智慧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乡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员张兆730914反思是总结成功经验整改存在的问题是进一步做好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来说反思不是一种面向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

反思意识

认识分数教学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春游过吗小宁和小红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这是他们在休息从图中能看出他们带的食品有哪些分别有多少个吗2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小组讨论3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在数学上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教师要具有反思的意识

教师要具有反思的意识十分繁忙的日常工作使有的教师可能以没有大段的时间为理由而推迟通过教育科研促进专业发展实际上用于反思的时间不仅是指在教学工作中挤出的额外时间对于反思更为关键的是把教学工作本身看成是学习的过程反...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摘要现代教育理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之一在于学会反思在学习中反思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这种学习理念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反思氛围在课堂...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反思

lt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gt教学反思麻坪初级中学朱朝旬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如此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

如何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

如何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

刑法诉讼中国社会科学深度检视——反思意识的启蒙

中国社会科学深度检视反思意识的启蒙尹晓兵前言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世界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使人们不断探索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并且试图给出自己的解释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从纵向...

《1元几角的认识及使用》教学反思

1元几角的认识及使用教学反思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差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要使他们学好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对他们实施课堂教学呢我平...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角的认识教学内容初步认识角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分析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3在创造性使用...

角的认识课后反思

角的认识课后反思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因此整个课...

反思意识(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