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在课前 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0

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

科学课教学的点滴反思 ——马银花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是这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连续担任了几年的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几年中的得与失时,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直以来,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时光悄然而过,在边学边教中曾困难重重,我都毫不退缩的去面对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积累了点滴教学经验,当然还有很多的遗憾。我知道教育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一、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二、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敢问,爱问。

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1、从课题上质疑,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五年级

科学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问学生:生物的生存需要什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为更好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做了铺垫。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教《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我问:同学们老师从山里为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师打开用报纸包着的土),千万别小看这些土壤,俗话说:宁要黄土,不要黄金。不信?学了这节课咱们再理论。你知道关于土壤的哪些知识?还想了解有关土壤的哪些知识?(生自由口答,老师随机评价引导)是啊,土壤妈妈养育了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那她是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生:土壤里有水、空气、动植物需要的营养??),你认为土壤中还会有些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的交流把本课的重点、难点都体现出来。3、从矛盾之处质疑,在科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自相矛盾的结论,这其实是孩子思维过程的表现。作为老师,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这些矛盾,让孩子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在《磁铁的力量》一课中,学生拿着磁铁兴致勃勃地靠近不同的物品,填写实验表格。在汇报的时候,同学就毫不客气地争论起来:原来有的学生发现硬币可以被磁铁吸引,但有的学生却发现不行。我没有急于给学生答案,而要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比较轻重等方式来判断这两种硬币的质地是否一样,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这时,学生没有刚才的急躁,而是饶有兴趣地认真对比和思考,后来,他们得出结论:它们的质地不同,所以有的可以被磁铁吸引,有的则不行。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在这次小风波中,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思考?学生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要多观察,多思考。还有的学生对磁铁的问题十分感兴趣,表示在课后要继续做实验。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发现科学活动的许多材料都能从生活中获得,“科学从生活中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科学素材随处可见,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1、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

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2、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第斯多惠就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亦具有重要意义。3、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这对于儿童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十分关键。从中习得的科学过程与方法,对于儿童参与生活中与科学相关的问题解决与决策,是个重要的基础(与科学知识同样重要)。4、由于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这 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新的探究情境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新的理解,产生出新的意义,正所谓“温故知新”。5、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交流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而上述这一切,是我们几十年追求的科学与民主这一国民精神的基石。这种思维与存在方式应当从孩童时代抓起,否则就只能产生出一批批盲从、独断、不宽容的人,他们在理智上必然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批判性。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自行探究、学会汇报交流,那么科学探究就更有序更有效,学生就能更切实地自主探究、亲历科学了,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回顾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对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


第二篇:关于集体备课与课前说课和教学后反思的研究


《关于集体备课与课前说课和教学后反思的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歌乐山小学课题组

本课题是国家级科研课题《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的一级子课题,由总课题研究的实验点校歌乐山小学承担研究。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历时两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缘由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在进入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等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教师认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使得课堂呈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场面,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广大教师也出现了不少的困惑:新课程的理想课堂究竟是什么?如何在新的平台上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这些问题自上而下没有现成的答案,还需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研究,去求解。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目前,广大教师普遍认同的奋斗目标是:在课改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教师。教师的成长绝对不能离开课堂,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课,我们倡导备课需要有创新。集体备课就是一种创新形式,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举措。说课,同样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近几年来“说课”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深入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探索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正日渐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简捷、有效的途径。而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反思性教学已成为一种潮流,其实质是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让教师学会教,学生学会学。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发展就必须学会反思。

3、课堂教学优质化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优质化有着这样的一些标准: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堂应让学生主动参与;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尊重个体差异,课堂教学是完整的人的教育。要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我们认为教师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教师群体智慧结晶,需要教师在课前“预演”诊断,需要教师教学后反思校正与再实践。

(二)理论依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在其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同时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微格教学论。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提出的,微格教学又被称为“微观教学”“微型教学”“小型教学”等,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微格教学实践中,课堂由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评价人员和记录方式等组成,所用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在正式上课前,教师要做一简短说明,以便明确训练的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思想。

3、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是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形成影响。

二、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与实验,使集体备课与课前说课和教学后反思的教研更加灵活,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

自主决策、反思和研究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坚持了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 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课题研究的成果要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2、方向性原则。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的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3、合作性原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和外界的帮助。调查分析、计划设计、实验操作、结题总结等都要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课题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必须坚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遵循学习——实践——认识——再实践规律,实现研究目标。

5、实用性原则。课题研究要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或问题,做到“基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

6、创新性原则。重视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发现新的规律,获得新的教学理念。如研究中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并及时交流总结,追求最佳教学创新实效。

7、发展性原则。新课程是动态发展的,教学实践也是无止境的,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必须是不间断的,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三)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的内容。

1、集体备课——思维碰撞实现优势互补。新课程条件下教师集体备课可采取哪些方式,应如何组织。

2、课前说课——浓缩精华的课堂预演。教师课前说课与评议活动如何实现常规化,以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机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反思的实质,主体,内容和表达方式等。通过案例剖析、展示与交流,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习惯与能力的形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养。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参研教师在角色定位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普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同时在备课、上课、反思等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变化。

1、加强理论学习。在研究实验过程中,我们每学期的每学月都安排出专门的时间,组织教师对一些教育教学专著进行选择性学习,学习其对我们而言具有现实指导作用的篇章;在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中,硬性规定必须先学习一篇相关专业刊物上的、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文章。为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理论知识,课题组从有限的教育科研经费中,拿出钱来让每位参研教师购理论专著,订专业杂志,让教师课余研修,提升专业素养。

2、加强专项培训。对于市区级举办的与校本教研有关的各类培训,我们都尽量调整任课情况,按排出教师参加,进修校举办的各学科教材分析,教研活动,我们每次都安排任课教师准时参与。在本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先后请进修校综合部、初教部的领导与教研员到校,分别对语文、数学和综合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我们解决有难度的问题,给予解答,同时组织任课教师听他们的讲座,让教师得到专业引领。在校本培训方面,李颖副校长参加沙区“目标教学沙龙”活动以及参加区“教科研中心组”会议后,都把相关内容,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区教研员杨兴放把参加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所接受到的理论、新观念、新方法、新信息等也对教师进行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也在各自所在的教研组进行了专题讲座。

(二)实践探究,培养能力。

课题研究是由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教科室安排管理,教研组组织实施,教师参与,这样形成了一个层层负责、上下互动的网络。我们知道学校、课堂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理所应当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基地,我们坚持“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思想,立足课堂, 走“基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的路子, 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实践探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能力。

1、改革备课方式。根据我校教师的具体任课情况:平均周课时19.4节,除体育、音乐、英语专职以外,其余教师都至少任教两门学科以上的教学。教师得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调查得知,备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应付。于是,一方面,我们倡导简化烦琐的书写和机械的环节设计,强化思维的过程,解放教师的思想,扬弃形式主义的做法,提倡“活页备课”、“电脑备课”,甚至在与教材匹配的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教案书上修改、内化也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提高课堂效益服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去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实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我们研究课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强调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强调集体教研的能力。通过研究和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模式:

收集问题 确定主题 集体研讨 形成个案 回归课堂 反思优化 资源共享

2、课前说课。我们认为,集体研讨后形成的个案在回归课堂前,先进行说课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反映出教学思想、方法以及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我们通过研究和实验,得出了课前说课的结构图如下:

3、教学后反思。我们倡导教学后反思要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在教学后进行反思,是具有批判性的。对执教老师而言,它是自我反思,是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

教学行为,学生反应、

教学问题等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对参研教师而言,它是互助反思,是教学结束后,对课堂从总体到细节的带一定批判性的研讨,通过分析、总结、提炼和建议,达到共同提高专业素质,改进教学实践,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理论水平的目的。我们在研究与实验中,构建了如图所示的教学后反思模式。

四、研究的成果

(一) 形成了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我们通过两年的探索实验,对校本教研制度从责任人,本校教研对象和主体,管理系统,学习要求,活动要求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加以了建设,并不断完善。

(二) 建立了集体备课、课前说课、教学后反思的模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集体备课与其它子课题组的方式有所不同,并非由教师集体完学科全部内容,而是基于众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集体研讨。课前说课与教学后反

思,是在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上我们研究实验所取得的经验,再创而成。(三种模式见前图)

(三)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在实验研究的两年时间里,我校学生不足400名,就获区级以上各种奖励122人次,各年级每期的综合质量检测各项指标均名列歌乐山学区前茅,在20xx年秋期的区级质量监控中,全区获得“优秀”的学校有四所,我校就是其中之一。

(四) 锻炼和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科研能力。参与课题研究的都是来自一线的任课老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在科研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他们学到了一些科研的基本方法,基本途径,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提高了教师的参研能力。我们共收到教师撰写的论文、经验总结、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研究成果110余篇,教师的成果参评获区级以上等级奖42篇;课题组编写校本教材《摇篮》一套共6本,获区课改成果二等奖;课题组与《今日教育》杂志社共同编辑出版了学校成果集《耕耘》,该书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纬虹副院长作序,并以《今日教育》20xx年第8期出版。

(五) 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两年的实验研究,使我校在“科研兴校”的道路上又大跨了一步。区学科校本教研现场观摩活动3次在我校举行;教师118人次获区级以上奖励;学校选送2名教师参加重庆市级骨干培训,5名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有2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1名区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1名区首批骨干教师;学校获区级以上奖励34项,其中“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体”“区课改先进集体”便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五、问题与思考

尽管“教育部课改专家、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罗星凯在对重庆课改实验区进行调研后认为,课改实验阶段,重庆教师教学行为有了新的提高。教师由课改初期由兴奋到困惑的心态,转为由探索到反思,课改初期的疑问在随后逐渐找到了答案。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在专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提高。课改引导教师实实在在地关注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思考什么;实实在在地关注后进学生,展现出专家型教师的风度。”但不可否认,我们学校的教师与此评价尚有很大的差距。仅本课题研究,我们就存在着以下的困惑。

(一)关于时间与教师问题。我们学校由于地理条件等原因,生源逐年下降,造成班额小,按师生比配备的教师,必然任课的学科和每周任课的节次都多,不

少教师表示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教育科研,甚至出现过无人主动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

(二)关于集体备课问题。我校同年级同学科的任课教师通常只有两人,有的年级只有一人,集体备课怎样才更加全面和有意义?跨年级的学科集体备课,通过何种形式才能收到实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关于课前说课的问题。目前的课前说课,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在研究课、观摩课、开放周所上课等场合坚持进行,对于日常教学中,课前说课的督促检查怎样安排人选来坚持落实?一直还是我们的困惑。

(四)关于人人参与的问题。“不求人人拥有课题,但求人人参与”许多学校都有着这样的口号,但一所学校,教职工的分工不同,素质也不相同,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是否现实?是否让一部分人获取间接知识或者经验更有效?

附:主要参考文献

1、总课组,《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方案》,20xx年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吴永军,《校本教研: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制度》,《江苏教育》20xx年11月。

4、茆琛,《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课改催生“研究型”教师》, 新华网重庆1月22日。

(执笔:歌乐山小学 杨兴放)

更多相关推荐:
教研活动反思

教研活动反思在这次教研活动中自己有诸多的感受通过自己精心梳理一下有这样几点感受一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通过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看看一项项活动中上公开课的老师他们对教材的处理教学的调控情感的投入等方...

教研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吴寨完小卫素芳本学期经过中心校周密部署教研活动分别成立了低段混合组高段语文数学组教研内容是你所带年级的科目教研实施自探加共研周前预演课的教学活动教师们轮流讲课人人参与经过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使我们...

教 研 活 动 反 思

教研活动反思这种集体教研的方式新颖独特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对于我这种青年教师来说这种方式的集体教研活动更能让我得到锻炼与成长下面具体谈几点我的感受第一这种教研活动让我得到了锻炼在这次教研活动中...

数学教研活动反思

数学教研活动反思姜欣欣20xx12数学教研活动反思姜欣欣本学期在学校教务处的安排与指导下我积极参加了数学教研组的两轮听评课活动认真做好笔记和听评课记录在活动中我除了自己提供了一节校公开课还听了十几节优秀数学教师...

教研活动反思 张艳利

教研活动反思吴寨完小张艳利本学期,我中心校举行了多项教研活动。对这些活动有诸多感受,这些感受并未随日子的悄悄流走而淡逝,却如同杯中香茗一样渐渐沉淀,积在心中。梳理一下,有这样几点:感受一: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

期末复习课教研活动的教学反思(穆恒莉)

期末复习课教研活动的教学反思河东大地小学穆恒莉期末的复习一直让我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想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不仔细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

实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及听课反思

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活动总结新乐市实验小学数学组张改欣为了更好地对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的推广及实施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在石家庄市教科所杨主任的指导下从规范入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反复实践活动加强了...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研课(教案设计、实录、反思)

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提高课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6小节感知本文的结构特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壮阔2自学生字新词认识本课生...

关于集体备课与课前说课和教学后反思的研究

关于集体备课与课前说课和教学后反思的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报告歌乐山小学课题组本课题是国家级科研课题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的一级子课题由总课题研究的实验点校歌乐山小学承担研究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历时两年研究取得...

小学英语主题教研活动反思

主题教研活动收获反思我们英语组主题教研活动的观课维度是教师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每位教师都精心准备了一节公开课听课教师每听完一节课教研组长都召集起来针对课堂评价这一维度展开点评我们在这一主题研究过程中思维碰撞激烈研讨...

曙光路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反思

曙光路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反思为了创造性地实施语文新课程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效益结合本校实际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如何利用人机交互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主题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分五步层层推进学习研讨...

05学年下初三第九周教研活动反思

05学年下初三第九周教研活动反思天河中学王惠文本周教研活动主题是如何收集并使用写作材料两个老师准备充分发言的内容对与会老师的启发都相当大平常一到写作文听得最多的是同学的抱怨又是作文叫我写什么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年...

教研课反思(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