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笔

时间:2024.5.9

听课随笔

——听《加减法速算》一课后的思考

一、场景回放:课开始,教师边描述,边显示一课标价是199元的圣诞树。

师:“如果你是小明的妈妈,那么该怎样付钱?请你用桌上的学具纸币,试着放一放”,师:“小组可以讨论”(四人一组)。

现象1、不少组似乎并没有什么讨论,也没有什么尝试,就直接找了一张100元面值的“人民币”。现象2、有一个小组,他们先去尝试寻找能组成199元的各种面值的纸币,结果,仅几秒钟就放弃了这种尝试。

师请同学汇报。生:“我是用两张100元的纸币,总共付出200元,找回1元(边展示边解释)。师:“为什么会想到付200元呢”?生:“因为200元与199元最接近,师:“你们都是这么放的吗”?生:“是”(异口同声)。师又出示一个两层的蛋糕模型。师:“小明和妈妈又看到一个价格为298元的蛋糕,这次小明吵着要自己付钱,那么他又该怎么付钱呢?请你替小明想一想”。

现象3:学生没有出现不同方法的,几乎青一色的用了三张100元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了两个小组的学生汇报。生:“我拿出3张100元,总共300元,找回2元。师:”为什么想到拿300元呢?生:因为298最接近300元。教师呈现第三个任务:“妈妈看中了一件价格为497元的衣服,而小明看中一双价格为168的鞋子,要一起买下来,将要付多少钱”?

师:“怎么算,有几种算法?”生在练习纸上算。

现象4:多数小组几乎是立刻就开始列出算式并进行演算。而小组内的讨论或争论,也多集中在“还可以怎样算“上面,师拿着小黑板请同学板示后并将小黑板挂在大黑板上。这时讲台前出现这样的算法: 1、168+497 2、168+497 3、168+497 4、168+497

=665 =165+(497+3) =200+497-32 =168+500-3

=165+500 = 697-32 =668-3

=665 =665 =665

5、168+497 6、168+497

=200+500-3-32 =168+500+3

=700-3-2 =671

=665

师要求各小组的学生看着算式,并说出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算式是简便的?交流回报时,师突出第5个算式中,为什么要“-3-32“?生:“分别把168写成200,把497写成500,所以应减去多加的部分,就变成“-3-32”了,师:“这种方法怎么样?”生:“太麻烦了?”师(同时取下这块小黑板)。师:“第③个算式为什么要减去32?”生:“把168写成了200所以要-32”。师也取下这块小黑板,师:“再看第①个算式中,很明显,这是口算出来的(拿走这块小黑板),这样黑板上就留下第②和第④两个算式了,看看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师小结:第②和第④个算式比较简便的,而且我们都是把一个接近整百的数用整百的数来计算。现象5: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没有回到原

来的情景之中,而且也再没有使用这些代用的“人民币”。 接下来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多次强调前面总结出的“经验”——“多加了要减、少加了要加”。

二、对案例的剖析:

从我对现场观察来看,教师设计的生活情景似乎并不能真正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首先,对生活中一个标价为198元或298元的物品,在付款时并不一定就是要拿出整数200元或300元,这要依据实际的情景而定;其次,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评断198或298最接近达到整百数是200或300,这又显得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设计一个这样的情景:要购买两件标价分别为198元和296元的物品。大概要多少钱?学生就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先假定这些标价分别是200和300元,于是,将这两个数合并,就是要估出的价格,这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当需要给出准确的钱数时,他们就会在已经估出的500元里面减去多给的(2+4)元,整个过程不是我们按部就班的小“碎“步地去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性的活动去“悟”、去归纳的。

同样地,当教师又给出这样的情景:“要购买两件标价为198元和203元的物品,大概要多少元?”我们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在估算时,它和前面的问题是“同构”的,结果是一样的,也是500元。当需要给出准确的钱时,所采用的策略也是相同的,就是在“尾数”做一些“增减”,如何增减,这就需要有良好的数感来支持,可能这正是本节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联系生活再想一想,当我们拿了一张定额的“代价券”(如果是500元)到超市购物(这种代价券往往是一次性用完的)时,你首先用的策略是什么?可能就是“估算”,除非你的口算相当好,于是,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估算往往是这种“速算”的前提,而且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技能。

三、带来的问题和思考

1、“加减法速算”的问题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案例中教师创设想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购物经验,感受这种速算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要用到的,通过“算法多样化”的交流,来掌握“加减法速算”的一般方法。通过案例的分析可看出,学生这种已有的购物经验,在今天的学习中并没有起着什么作用,没有能有效地支持学生的“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说面对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用钱经验不能向今天的“加减法的速算”的方法上转变,没有产生积极的正效应作用,昨天生活中的花钱经验没能唤醒来构建今天的数学现实。如算158+203,数学中可以把203看做200,然后再加上少算的3元(分两步进行的),而生活中的付钱很明显不是这样的,是要根据当时身上带的钱的情况等多种因素来抉择的。因此,我们认为对“加减法的速算”的形成是源于知识内部的结构上来分析的。也就是说学生的数感的灵敏度与估算意识和能力是支撑学生这节课学习的这要经验。如具有良好的数感和估算能力的学生看到诸如103、98这样的数,马上会判断它们在数序中的基本位置,因此就会立刻想到100这个数,从而有效地进行下一步的运算。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

去发展学生估算能力和数感,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估算能帮助我们较快的作出策略或行为的抉择,使学习变得更为主动。面对一个运算问题,人们需要学会的第一是要迅速判断它是否需要计算;第二要能判断出是否需要作出精确地计算;第三才考虑到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2、支撑这种活动的,是程序性的知识成分多些,还是策略性的或经验性成分更多些?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是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两件分别标价为198元和298元的物品时,我们会采用什么样的行动呢?我想,我们是不会去用“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的经验的。实际上,情景和习惯才是真正抉择我们行为的两大要素:当您手上没有足够的零钱时,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递上5张100元面值的纸币。可是当您手上可能会有足够的零钱时,可能你的性格和习惯就成为了你采取行为的要素了。因此,在这里,试图想依据经验来形成给定的的算法是不可信的。只有通过发展学生 数感,才能真正摆脱那些所谓的图示(实际上是人为的 记忆符号——“多加了就减去,少了就加上”)。面对诸多的算法,我们不应将多样化放在一个算法的平台上来考虑,而应将多样化放在一个思考的平台(从估算、速算、数感的角度)上来考虑。也就是说,教师对上述六种方法的取舍上,应多关注算法的策略上。如,案例中教师认为算法③,也是属于“太麻烦”一类的,于是没有和学生“商量”就“将小黑板拿下”了。问题是,如果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65和494可能会是什么样呢?至少用这个方法可能会

遇到退位减的!更需要值得思考的是算法②和算法④,虽然他们在形式上是差不多的,可是,只要我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两种方法显然属于两个不同的思考水平层次。如果说算法④还可以看作是对直观经验依赖的话,那么,算法②则已经完全摆脱了对直观经验的依赖,依靠的是良好的数感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最后的感悟:唤醒学生的经验,让经验真正来支撑数学学习。

经验对儿童的学习,既有积极促进作用,也有对学习产生消极的负效应的。例如,数学概念中的“垂直”与日常经验中的“垂直”在语汇上较为接近,儿童就往往会将“垂直”的理解为就是“竖直”的状态。儿童对“线”、“直线”等的认识,就常常会自觉地依靠“棉纱线”这样的经验来支持。因而对“无限”这样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就比较困难。 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儿童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意义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往往可以看到有些实际情景下的活动并没有很好地支撑学生对数学规则的理解。例如,在最初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时候,有教师安排了一个利用币值购物的实践活动,即给学生一些不同币值的货币,并呈现标价有单价的若干货物,要求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准确知道自己最终要支付的币值。许多学生能顺利完成这些任务,却又没有能真正获得对小数法则意义的理解。究其原因,,可能是没有很好地构建活动本身与规则意义理解之间的联系。那么,不同币值的购物活动与规则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数位对齐”是小数加减法的一个重要规则,而儿童在经验中是知道“分与分相加”、“角与角相加”以及“元与元相加”,并能认识1.15元就是1元1角5分。因此,面对教师呈现的

诸如1.41元、1.65元、2.13元等商品的标价,学生会通过将这些单价的意义转换为“元、角、分”的意义,然后去购物活动,再将结果又转换为用小数表述的意义。因而活动本身并没有支持对“数位对齐”的理解。但是,如果呈现给学生完成各种购物活动。再让学生将这种货币的表述方式转换成为生活中常见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即以小数来表达,然后将完成活动的两个不同运算过程进行比较,学生可能就会比较容易建立对“数位对齐”意义的理解。

Reth在《教和学的教育心理学》中认为:“只有当经验向信息过程转变时,我们才能依靠经验来学习。但是,“也有一种阻止进一步经验的造成强烈印象的作用”,因此,“生活经验可能对我们有阻碍作用,也有促进作用”。在教学时我们要理性地分析所学内容需要儿童的什么经验来支撑?儿童具有的经验究竟对所学内容起着什么作用


第二篇:听课随笔


听课随笔

听了三小两位英语老师课感触颇深。

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演能力。

2.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生生互动,进行对话交流,

互相检测。

3. 授课方法灵活例如用小故事引出家庭成员单词.在单词教学中又注

重方法.

4. 注重兴趣教学鼓励孩子。

5. 注重德育渗透,例如六年级郎老师的课,让学生说出水的重要性,

出示宣传标语,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第六课时教案示例

课题:Unit Three My friends

教学重点: 学习书写英文字母Ww, Xx, Yy, Zz的大小写和学习拼写单词:boy, girl, friend

教学难点:1. 大写Y和小写x的笔顺,小写y的书写格式。

2. 单词yacht的发音。

教具准备:

1. 写有大小写Ww, Xx, Yy, Zz的字母卡

2. 图片yacht, zebra

3. 单词卡window, watermelon, walkman, taxi, six, yellow, zoo

4.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听写。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四线三格纸,教师随意读出字母Aa-Vv, 学生要在纸上书写所听到的字母。听写完毕后学生要把写好字母的纸交给教师。

2.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认读字母。

3. 复习单词。注:要求听说的单词,让学生看图说单词。要求听、说、认读的单词,让学生看单词卡读单词,并说出中文含义。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学字母Ww。(出示字母课件)

教师分别出示单词卡window, watermelon, walkman, 让学生读

出来并说出中文。

教师问学生这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What letter is this? 学生回答:w。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Ww的大小写。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学字母大小写Ww。教师要告诉学生小写w的手写体要有起笔和收笔。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Xx,Yy ,Zz。

2.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把所学字母Ww-Zz每个写一行。教师在

教室中巡视,及时给学生进行辅导。

3. 让学生听录音带跟读模仿。

4. 学习拼写单词boy, girl, friend

教师分别指着班里的一个那同学和一个女同学说:This is a boy. This is a girl.

教师问:Can you spell the words “boy and girl”? 如有学生能够拼出单词,教师要给与表扬并说:那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拼的对不对,然后出示单词卡。如没有学生拼出单词,教师说:我们学习单词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天我们就来学习几个单词的拼写,看谁学得快。然后出示单词卡。

让学生看单词卡拼读单词。

教师让学生看单词回答:How many letters in this word?学生回答后,让他们背着拼出单词。

书写正确,然后按照单词的拼写把字母写在一起,注意单词的每个字母间要有一点距离。

让学生照板书抄字头,然后每个单词写一行。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Bingo 2.Listen and show

。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叫一名学生在班里走动,站在一名学生的后面。

2.教师举起一张本单元的单词图片。先正确地说出这个单词第一个字母的读音的学生坐下,另一名学生继续在班里走动,继续活动。 板书设计:

Unit 3 My friends

黑板上方:上课前打好的四线三格,在课堂上随讲随写的字母

Ww, Xx, Yy, Zz

Part B Let’s talk 教学设计

——砖埠小学 张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Where are ….? Are they ….? Yes,they are .No, they aren’t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能完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教学重点是句型:Where are ….? Are they ….? Yes,they are .No, they aren’t.

2.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句子:Where are ….?.No, they aren’t

以及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会话。

三、课前准备

1.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VCD光盘。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房间挂图,人物头饰。

四、教学过程:

Step1: 热身(Warm-up)

课前建立评价RoomA and Room B.把两张房间的图片

1、B部分Let’s do学生起立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做。

【设计意图: 用有节奏的Let’s do将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氛围中,既复习了前面B部分的Let’s learn

又可以让学生兴奋起来。】

2、游戏猜物品位置。把钢笔等物品放在不同的位置,找同学蒙上眼睛,其他同学问,他猜测,然后其

他同学回答。复习 on the … in the… near the…等方位的短语用下列句子:

Where is the pen?

Is it on /in/near....?

Yes,it is .No,it isn’t.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习以前旧知识。】

Step2: 新知呈现(Presentation)

1、创设情境呈现新知。

教师拿出一个书包对学生说:

There are many books in the schoolbag.Now ,let’s gass .What are they?Are they English books? Yes,th

ey are .No, they aren’t.来猜一猜, 猜出正确答案:They are storybooks.

2、教读Yes,they are .No, they aren’t.学生用自己的文具进行操练,

3.让学生看到教桌上的故事书,提问

Where are the story books? Are they on the desk? Are they in the desk?并运用Yes,they are .

No, they aren’t来回答。

教师拿出钥匙来用上面的句型来提问,并让学生回答。

4、小组同学运用自己的文具钢笔,文具盒等仿照:

Where are the keys? Are they on the desk? Are they in the desk? Yes,they are .No, they aren’t来进行

合作操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巧妙的对话设计,联系实际呈现新知,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展现新句型。随后,学生模仿教师做对话,把新句型应用于语篇中,提高了语用能力。合作学习创编简短对话也给有余

力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Step3: 巩固练习(Practice)

1.听音答题。

Where are the keys?

1)Are they on the table?

(A) Yes,they are .(B) No, they aren’t

2)Are they near the phone?

(A) Yes,they are .(B) No, they aren’t

1)Are they in the door?

(A) Yes,they are .(B) No, they aren’t

2.听音正音

(1)教师再放录音,在每句话后停顿,让学生跟读,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在跟读过程中出现的语

音、语调方面的错误。

(2)跟读完一遍后,教师领读。

3.合作共建

小组合作分角色读对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浅至深逐步掌握对话。先听,了解对话内容;后跟读,跟录音读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分角色读,加深对对话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语言交际能力。】

Step4:拓展应用(Production)

1、表演展示

教师准备头饰分三步展示对话。

(1)学生对照课本展示;(2)不带课本展示;(3)脱离课本,自编对话展示。

2、看VCD碟片回答钥匙的位置。主要操练Yes,they are .No, they aren’t

3、帮妈妈找钥匙

教师自制大教学挂图:一栋房子,找一找,Where are mother’s keys? 房子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取下(先制作一栋房子的结构,每间屋子的英文名字贴上去,背后有Yes/No的答案。每间屋子中的物品都可摘下。物品背后有答案,找到画有钥匙的部分即为找到)。学生在猜的过程中,运用语言Are they …

来提问。教师用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来回答。Are they in the study?.....

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对话

Where are the keys?

Are they __________?

No, they aren’t

Are they __________?

No, they aren’t

Are they __________?

Yes,they are.They are ________.

完成后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本部分紧接上面的环节,在操练上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先进行对话的表演展示,再

进行小记者采访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起到很好的帮助。】

Step5: 检测、作业

1、Let’s chant回顾对话。

2、展示评价结果,看哪个小组把家具得全。作为获胜者表扬自己.

3、Homework.背诵对话,并仿写一个对话。

【设计意图:以Let’s do开始,以Let’s chant结束。始终让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板书设计:良好的板书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把本节课的主要句型写在黑板上,同时辅助以图片、简笔画,让学生能清晰,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

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基本能达到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完成要求的基本任务.但是到最后可能由于下

课铃响了,忘了布置作业。这也是一个不小的疏忽。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随笔之一

班主任工作随笔奇台六小王新梅这学期我仍然承担数学教学工作,还担任四年级(2)班的班主任工作。凭经验到了四年级班主任应该松口气了,可没想到这学期让我更费心了。丢三落四,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更多了。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名人格言,也是如此。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醒,给人以…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

高中思想政治随笔

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摆脱困境,达到老师愿意教,学生乐于学,考试成绩好这样一种境界,我认为学校应重视、媒体应支持、教育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当然,重中之重是老师、学生观念的转变。首先,改变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政治教…

20xx.12教育随笔《一切为了孩子》

小7班家长开放日活动小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和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半日生活和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让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家园同步,在幼儿园的统一工作安排下我们小班在12月x日下午开展了家长…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潘集中心校乔良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只有在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美术教学,接触者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

随笔化作文有感

听随笔化作文课有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多年来写作文仍然是学生甚为怵头的事情写作教学也一直为语文教师颇为困惑不知如何教和教什么思来想去只好跟着感觉走随笔化作文正是一条让学...

教师随笔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教育占线上的平凡一员自20xx年7月大学毕业至今我一直勤勤恳恳的工作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正是这句至理名言激发了我对教师这个行业的热情大学毕业后我如愿了考入了奎屯市特岗教师3年来我始终...

抢凳子__随笔化作文教学设计

抢凳子随笔化作文教案三五班张书娥一课前提示用你的眼睛去仔细地观察用你的耳朵去认真地倾听用你的心灵去真切地感受二活动要求1你参加活动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你的心情怎样又有什么收获2作为观众的你不...

英语随笔性作文20xx

20xxGloballycatastrophesofallkindsinvariousformssayearthquaketsunamiandtyphoonhavebeenspringingupinagrowingpacewhic...

随笔教学之我见

随笔教学之我见内容摘要作文教学迫于应试的压力往往背离作文教学的宗旨远离生活的真实和心灵的真实随笔写作是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笔写作提倡真性情新表达独抒性灵务去陈言摒弃造作为学生生命内部蕴含的创造精神...

随笔(20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