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

时间:2024.3.31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

化学组  关俊艳

 教学目标:

1.       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2.       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       明确溶质、溶剂一定时,固体、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解决办法: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以学生理解,借助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溶解度的概念,强调其四要素。

过渡:在不同温度下,某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那么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通过表格法或曲线法表示。

【提问】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哪种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使用频率更高?为什么?

【学生表达】

【过渡】溶解度曲线较为直观,在曲线上可读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不仅如此,在同一坐标系中可画出多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学生讨论交流】1.通过列表法可获取的信息,曲线法可以吗?

2.除此以外,溶解度曲线还能提供哪些信息?

【学生表达】

1.    明确物质在任意温度下的溶解度。

2.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强弱。

3.       判断物质的溶解性。

4.       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5.       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6.       交点表示此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链接中考】

1.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____________

(4)图中A点表示                                   

(5)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                                         

2.下列措施能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

A.增加水的质量         B.把硝酸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C.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D.升高溶液的温度

【结论】溶质、溶剂一定时,固体物质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

【过渡】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生活链接】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人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结论】气体物质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思考】

夏天,天气闷热时,鱼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呼吸?

【精心回顾】

【课堂小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质、溶剂一定时,固体、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整体思路清晰,问题设置层次性较强,教学效果较好。

2.       本节课注重了对学生的鼓励、调动和评价,但激励措施有待进一步改进。

3.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思考如何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第二篇:《溶解度》教学设计


《溶解度》教学设计

【摘要】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溶解度》这节课为我们展示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面几个专题的学习中,学生接触了一些试剂,比如稀硫酸、盐酸等,它们都是溶液。本章专门安排学生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溶液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下一章将要学习酸、碱、盐,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因此,要明确告诉学生,本专题的内容在整个初三化学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学生一定要系统地掌握好本专题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溶解度是溶液的基础知识。在溶液的学习对于经常遇到的易溶、微溶、难溶等现象做出比较明确的解释。也为过滤、结晶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2. 了解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并能查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3. 常识性介绍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情感目标:

1、培养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知识的科学态度

2、培养内、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能力目标:

根据溶解度曲线,查阅物质的溶解度,并能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

本节课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含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例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溶解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是很容易的。

【教学策略】

教法和学法:

1、本节课从饱和溶液的概念出发,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的对比,采取讨论的形式,运用联想、对比方法,总结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的比较方法,得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2、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溶解度曲线的特点,使学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含义,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边讲边练,小循环,快反馈。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当堂得到巩固。

通过教师启发、实验、质疑、点拨,学生思考、观察、讨论、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手、脑、口并用,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

1、本节课属于新授课。

2、课前准备,将全班同学分组,选好组长;多媒体课件。

3、教学思路:

复习提问:

1、什么叫饱和溶液?什么叫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在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

引入新课:

2、平时生活中,如果衣服上沾有油污,你是如何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3、实验探究:

10克蔗糖 0.1克熟石灰

10ml水 10ml水

2克食盐

10ml水 10ml汽油

[探索问题]:

(1)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2)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度是否相同?

(3)物质的溶解能力跟什么有关呢?

小结:由此可见,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和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下才能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大小。

学生对于“一定的温度”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对温度对物质的溶解性影响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规定“在100克溶剂里”常常缺乏感性的思考依据,对此教师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思考。例如,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性大小吗?如果都用同样的一杯水,

你能判断吗?当学生理解对溶剂友谊规定的数量之后,教师就可以明确指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100克溶剂为依据,这是人为规定的。以上用学生的经历所能接受的事实来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些科学规定的意义加深理解,对枯燥的数字接受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

4、(1)引导学生得出确定物质溶解度的前提条件

分析定义的4个要点: 条件 温

状态 饱

标准 百

单位 克

学法指导:温、饱、百、克,缺一不可。

【问题】

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1.5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并将以下各量对号入座。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20℃ 21.5克 100克 121.5克

【反馈练习】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了23克食盐,则食盐在20?C时的溶解度为23克。

2、在20?C时,100克溶液中含有溶质23克,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3克。

3、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克,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克。

4、在20?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克,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克。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时 >10 >1 <1 <0.01

的溶解度(克)

(3)溶解度曲线

【引入】可用实验方法测出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在水里的溶解度,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可表示出任一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小结】请学生仔细分析所展示的图,找出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NaNO3、KNO3等

2)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如NaCl。

3)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减小。如熟石灰。

【练习】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M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温度为t1?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当温度为t3?C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

(3)C可能表示哪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体溶解度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

1、气体溶解度表示方法与固体溶解度表示方法相同吗?

2、气体溶解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归纳(见课件)

5、【本结小结】(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3)气体溶解度

反馈检测: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应用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加强巩固与扩展,我精心设计了以下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既学习知识,又发展能力。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6、布置作业:P148第6题

7、板书设计:

单元3 溶解度

一、溶解性

二、固体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定义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

3、溶解度曲线

三、气体溶解度 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推荐:
《溶解度》教学反思

溶解度教学反思20xx年3月16日由我们所经历的溶解度教学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整合后所体现出来的优势是明显的不仅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

溶解度教学反思

溶解度教学反思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因此初中老师要...

溶解度教学反思(陈静华)

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是按照五校联合体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把工作重点定为探索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联合体计划以此为主题由五所学校共同承办跨署际交流的教学展示周活动应该说和上一次的...

溶解度教学反思---郇翠霞

溶解度教学反思郇翠霞20xx年2月21日下午第二节课我讲了溶解度我把重点放在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上了忽略了溶解度概念的形成致使学生对溶解度的四个要素把握不全因而不能很好的理解在郑主任和孔老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认真...

溶解度教学反思

溶解度教学反思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因此初中老师要...

《溶解度》教学反思

溶解度教学反思溶解度教学反思溶解度本节课以了解饱和溶液涵义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围绕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两个要素大胆取舍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亲历探究过程...

初中化学“溶解度概念”的教学与反思

龙源期刊网cn初中化学溶解度概念的教学与反思作者何如涛来源化学教学20xx年第03期摘要通过对溶解度概念教学的设计和反思认为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验对比纠错解题等实践活动中形成概念加深理...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20xx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12《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教案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一回顾预习与交流知识框架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中的能力叫做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2在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该溶质的能继续溶解的叫做该溶质的3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反思篇一溶解的快与慢gt教学反思我上了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本课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本堂课基于对溶解的快与慢这个问题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让学...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反思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溶解的快与慢教学反思昨天我在桐乡崇德小学执教了溶解的快与慢一课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觉得有许多地方在设计和教学中有不足之处应该反思一下反思一课堂容量在当初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基本按照教材的...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内容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2科学探究设计怎样加...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本课教学活动可以设计两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探究搅拌能加快溶解的速度的实验方案探讨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探...

溶解度教学反思(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