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20xx年,我终于有机会登上“禹翼杯”教学竞赛的比赛场地上,不是以摄像师的身份,而是以选手的身份登上舞台,让我倍感激动。这次我上的是《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这是科学四年级下册二单元《溶解》中的第一课,是孩子们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化学实验。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看似非常简单且学生在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如糖、盐等物品会在水中“化掉了”,但要真正的了解溶解的概念也是很不简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组内的老师们就建议我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自己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建立溶解的概念,按照这一思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开始的导入环节,我播放了《小驴过河》动画片,这样一下子就提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于是我顺势引导小驴背上的盐袋为什么变轻了呢?学生们通常会说:“盐在水中化掉了” 这时,我便抛出疑问:“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提出课题。

接下来就是第一个观察活动:“观察食盐与沙子的特点”。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要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食盐与沙子本身的特点,如颜色、颗粒大小、软硬程度等,让他们对这两种物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为后面的食盐、沙子放入水中后发生的现象进行铺垫,并能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接着便是进行搅拌实验,在活动之前我请一位同学猜一猜它们加入水中后可能会发生哪些现象,设下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同时进行实验的操作演示,操作完成后,再次请学生提出操作过程中的注意要点,这样就能为学生建立了一个严谨的操作态度。观察完成后,学生都能观察到食盐颗粒能在水中消失不见而沙子不能,并且能描述它们在水中的变化,最后通过学生的汇报总结得出溶解的概念。

第二个观察活动是:面粉在水中能否溶解。面粉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物质,它在水中能不能溶解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面粉在水中既不像食盐那样颗粒消失不见也不像沙子一样都沉淀在杯底,最后得出一个模糊的结论:面粉在水中一部分溶解,一部分不溶解。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我提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过滤实验”,过滤能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能被分离的就是不能在水中溶解,不能被分离出来的就说是可以在水中溶解。通过观察后,发现面粉能被过滤出来,得出结论: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

这一课中最大的难点就是过滤实验的操作,原因有二:一是过滤装置不好组装。传统的过滤装置不太适用于小学生操作,其中的操作难度已经超过了四年级的水平,如果教师来演示的话又不能很好的让学生来体验过滤的过程;二是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传统的过滤装置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在过滤时间上需要的时间太长,因为面粉颗粒会附着在滤纸上堵塞滤纸。针对这两个原因,我对实验器材作出了改进与简化:利用广口瓶代替烧杯,将漏斗套在广口瓶上,这样的组装就非常的简单方便;为了能让其过滤时间加快,我在滤纸之上多加了一层纱布,这样在过滤时大量的面粉颗粒会先留在纱布上而不会堵塞滤纸,从而使过滤时间加快。

一位学者说过:“课堂永远都是一个不完美的艺术。”没错,这堂课中我也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学生汇报中,我总喜欢重复学生的话,虽然前几次的试教中蔡组长已经给了我建议,但还是没有更改过来,其实只要给予恰当的评价或鼓励就可以了;时间把握不合理,前面简单的沙子和食盐实验用的时间长了一些,关键的面粉和过滤有些显得时间不够;提问方式不够简练,导致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指向性,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等。

最后,我要感谢组内同事们的信任与帮助,让我有机会登上了这样一个非常大的舞台展示与磨练我自己。感谢蔡平华组长每次都争取时间过来听我的试教课;龙思思和陈翠琴老师为了让我有更好的状态试教,特意留出班级;何鑫老师帮助我改进教具,拍摄教学视频;李志敏老师、黎明主任不断的鼓励我,并在课后研讨中提出我教态上的不足等。我想我是幸运的,能够在科信组这个大家庭中得到帮助,让我成长,即使最后的课堂呈现中还留有遗憾,但我并不沮丧,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需要进步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篇: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学反思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学过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开门见山 猜测并统计“一杯水”、“多少” 设计实验 实验 分析数据 总结

本课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参考了网络上其他老师赛课的教学设计。由于之前没有上过该内容,所以直接采用了那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但实际试教了两个班,均未完成教学任务,存在的原因分析:

1. 学生对“一勺”没有统一,有的舀半勺,有的舀满勺;

2. 学生对水的量取方法不规范,导致误差较大;

3. 教师设定的小组实验时间不合理,根据赛课教师的课设定时间为8分钟,

但实际教学时,10分钟都不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课后,我亲自做

了该实验,并计时,我尝试了舀满勺。由于盐颗粒小,这样能保证每一

次的盐量基本一样,在该实验中,50毫升的水溶解5勺盐就用了12分

钟,越到后面,溶解速度越慢,1勺约等于3克,那理论上就是6勺,

那至少要20分钟,这样下来,一节课根本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我真不知

道赛课老师是怎样让学生在8分钟之内完成实验的。

所以,我将50毫升的水换成了20毫升,理论上是第3勺不能完全溶解,

那么在第2勺时,溶解速度就会很慢很慢,这需要耐心。计算了下,做

完实验要10分钟,加上领器材等,15分钟够了。

同时,在亲自实验时,我发现对学生如何判断实验是否完成是非常重要

的: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当看到食盐颗粒不再变小变少时,说明食盐

不能再溶解了,此时记录,实验完成。不过这是个难点,给足学生时间,

目的是让学生耐心实验,也能从中发现量越多,溶解越慢。

一. 科学教学观

科学课堂是一个尊重实证、讲究逻辑性、严谨性、正确性的课堂,是一个在不断的修正中进步成长的课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 关注自身表达的逻辑性、严谨性、正确性;

2.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表达的逻辑性、严谨性、正确性;

3. 对“这样做”要说明原因,以培养学生尊重实证而非权威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老师要求 / 建议 / 提醒大家这样做”适合在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后提出,以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教师应该对“要求 / 建议 / 提醒”作简要的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总之,科学课堂应该尽量避免强加建议的情况出现。

4. 教师应该有清晰的大局观念:一堂课能以掌握学生的前概念开始,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最后还能组织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回顾整个探究过程,并进行思考总结。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呈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形式,这样类似螺旋式的教学方式更能帮助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反思,自我学习。

二. 教学内容中值得注意的几点:

1. 片段一: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

分析:本节课是探究课,用“学习”不恰当,不能体现平等交流,尊重课堂实证的科学课观,建议将“学习”改为“探究 / 研究 ” ,同时科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应有意识的注意自身用语的科学性。

2. “我们十个 2 小组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的话,需要统一什么?”

预设:统一 “ 水量”和“多少”的单位。

实际:学生没有回答上。

教师处理:师:我们给水定个量吧,多少呢? 20 毫升,怎么样?

分析:这样的处理体现的是教师权威而非实证精神,长此下去,学生会依赖教师的建议,不爱自己动脑,因为反正想了,等会儿老师都会给建议的,又体验不到动脑的成就感。

处理方法:针对这样的情况,有效的引导非常重要。

a. 教师可以用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反问:“这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杯水又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咦,同样是一杯水你的回答怎么不一样呢?”、“那看来我们有必要对······进行统一。”

b. 对于 20 毫升的选择,教师应告知原因。

c. 对“多少”的界定,本节课用的是勺,但最终要落实到“克”,并告诉学生“克”才是人们统一使用的单位。

3. “一勺盐是什么样的”

实际:学生选择平勺,并说出了理由,但教师建议用满勺。

分析:量越少误差越小,这是选择平勺的最关键的理由。

方法:用玻璃棒的一端轻轻弄平。

4. “怎么做这个实验?”

实际:教师陈述了实验步骤,然后又详细陈述了实验中的 5 大注意点。 分析:这样做抑制了学生的思考。

方法:教师可在学生思考了实验方法后展示简单的实验步骤(文字 / 图画形式),然后问学生:“做这个实验时该注意什么”或陈列出 5 大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教师应该有这样一个观点:实验操作和重要,实验方法同样重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出可行的实验方法更重要。当学生答不完整时,教师再适时补充。

5. 实验分析环节,应适时告知科学家们作出的实验结果,孩子们会因为自己的成果与科学家的想接近而高兴好久,长此下去,孩子会越加喜欢探究。

6. 板书 我们的猜测

1.50 克

2.10 克

3.60 克

4.40 克

其中的“ 10 克”的猜测是有原因的,其他 3 种没有原因。对此教师未进行板书注明,在最后修正环节也没有进行处理,没有将“在预测前应该注意前提 / 统一量”这一知识点落实。

方法: a. 对有理由的推测进行板书注明。

b. 在回顾修正阶段时,可这样问学生:

:“···在家做了实验,他发现 x 毫升的水能溶解 10 克食盐,现在根据我们的实验解释,你能不能说出大约多少毫升水能溶解 10 克食盐,在 y 毫升的前提下,他的猜测对了吗?给他掌声。老师也相信,···现在心里满满是成就感。” :“大家在算算,多少毫升的水能溶解 50 克食盐”。(师板书出来)

:“在——情况下,这些答案也是正确的,但他们是凭空猜测的。”(师可以反问这些学生是否有猜对的成就感,以此来加深学生有依据的推测的重要性和对一杯水定量研究的必要性的认识)

7. 对数据的分析不到位。教师应该备不同数据的分析,并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组织注意几点

1. 引导学生回答时面向大部分同学。

2. 要求学生听课时的坐姿:面向老师。

3. 下课时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作简评。

更多相关推荐: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9月29号四年二班的同学带着期待的心情跟我一起准备做溶解实验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兴奋和好奇在上这一堂实验课之前我就了解了一下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放进水里会慢慢化掉而把沙放进水里...

四年科学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如看到糖和食盐等化到水里的情形但要真正弄清楚溶解的概念也并不简单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建...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执教范杰英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如看到糖和食盐等化到水里的情形但要真正弄清楚溶解的概念也并不简单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本节课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将直接影响本单元余下的内容课前我的预设将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溶解的现象并通过观察能够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从而为后续内容...

方雪云《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附教学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分别放入水中时发生的现象2能使用简单的过滤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2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3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

生活中的科学说课稿嵩峰中心小学夏秀芳大家好我叫夏秀芳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生活中的科学来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实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重点2能用过滤的...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上课教师陈海霞指导教师林振德邱丽鸳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在这一课中学生要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去发现食盐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3温度和气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编写日期执行时间总序第

学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有些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有些物质却不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2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淀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溶解现象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