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0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活龙坪乡中心小学 高华

学习本课时,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知道“矛”“盾”两个字分别是古代的兵器,然后让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习。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内容,所以我请学生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发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结合的句子,接着再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说,我相机指导学生品味了“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语来理解。最后再抓住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

另外为了学生理顺文章的顺序,我反复地研读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它们的优点是什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这个想法怎样产生的呢?因此,我就让学生在同伴中互相说一说。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发明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发现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考,想到了发明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发明了坦克。当我再读文本时,发现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其实就是对课题的很好的诠释,也蕴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从这句话入手前后勾连。那么,如何引入这句话呢?这时就想到了这四个词语,在词语教学中引出这四个词,“同学们,文中有一个句子,

把这四个好词语都用上了,请大家找一找,认真地读一读”。这样的衔接自然贴切。学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复习时,还让学生默写了这句话,以突出这个重点句子。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集体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马上也说了一些。如带灯泡的钢笔,带音乐声的拖把等等。这样学生通过学文后可以在生活中去寻找类似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学以致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篇: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

执教者:奉化市莼湖镇尔仪小学 王盛军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如何把长处集合”,从而发明了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分三部分叙述。叙事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清楚,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教学时应紧紧扣住这些现象展开。

二、教学目标

1.运用“象形、会意识字”等方法,学习“持、坦”等6个认读字,会写“矛、盾、集”3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固然、坦克”等词语,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语境中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固然”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能读通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通过对重点句段语言的揣摩、理解、内化,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篆体激趣

1.认识象形字、会意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小礼物,你要不要?教师媒体出示小篆体——日、月、水

问:大家收到礼物了吗?

媒体出示字的演变过程,并解释:这些字都是象形字,我们能从字形上看出它最初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礼物有意思吗?

教师媒体出示小篆体——明、林、采

媒体出示字的演变过程,并解释:这些字都是会意字,我们能从字形上看出它是什么意思。喜欢这些礼物吗?喜欢就请笑纳,没有笑就表示不要哦。

(二)认字揭题,设疑激趣

老师再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字(矛 盾)?

(媒体出示“矛”的图片)大家看,像不像?

(媒体出示“盾”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盾。

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写。

“矛”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这是一个开关,古代中国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矛”字的一撇同学们也很容易忘记,那一撇是矛头下的流苏,看起来美观,还可以辟邪。

(边说边板书: 矛 )(“点”和“撇”加红)

“盾”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边说边板书: 盾 )(“目”字加红)

再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集合)

这节课上我们要说的是矛和盾的集合。(补全板书)

“矛”和“盾”是两种不同的武器,他们怎么会集合呢?怎样集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了解。

(二)读通课文,检测字词

1.借助生字注音读通课文,有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字词分类检测

(1) 持 钻 戳 刺

①读准平翘舌音,尤其是“戳”不能读成平舌音。(自己练读,学生领读,齐读)

②看看这几个词是哪一类词语?(动词)既然是动词,咱们就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吧!

③这里有两个词意思相近,谁能够准确地读出来?

④老师看大家第一个动作不好做,咱们就把这个动词请进句子中去。请你读读这句话,想想该选择哪个意思。

给出“持”在字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读读文中的句子,选择正确选项。 ( 附:持:a拿着,握着 b支持,保持 c主管 d控制 e对抗 )

⑤小结学法:我们理解词语,有时可以做动作,有时还可以放到句子中去感受,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

(2) 坦克 履带

①读准字音(齐读)

②结合图片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履带”

大家知道履带干什么用吗?因为坦克是个笨重的家伙,安上履带,能让轮子不陷进泥土里,从而开得既快又稳。

(3)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大显神威

①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读课文不仅要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者一小段话,你会吗?

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看着屏幕的提示,试着说一说。

发明家手(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遭到对方猛烈( ),他用盾( ),还是( )。后来,他受到启发,把矛的( )和盾的( )( ),发明了( ),在战场上( )。

(自由练说;指名学生试说;同桌对说。如有学生用到课文中的词语则给予表扬。)

(三)潜心会文,品词嚼句

1.师:我们知道,每一种东西的发明,都是伴随着发明家一次次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请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发明家在与朋友比赛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找到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

(2)交流: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指名读读这句话,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境。

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抓关键词帮助理解,练习朗读)

我们来模仿一下。我就是发明家的朋友,大家觉得我该拿几支矛?怎么刺? 你能不能用朗读带给我们这种感觉?

? 雨点般:从雨点般可以看出什么?

(矛进攻的快、急。注意帮助学生脱离“多”的误区:有许多支矛向他刺来吗?那怎么会感觉到像雨点一样多呢——进攻的速度很快,看过去就像有好多支矛刺来)。

(朗读练习,读出进攻的猛烈:指名读;男女生比较读;齐读。)

? 左抵右挡:让生在动作演示中加深对“左抵右挡”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矛进攻的威力之大。

我们演示一下,现在你们就是发明家,请拿上书本先当做盾牌吧!我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右、上、下,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头部、腿部??(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

师:请问你刚才在干什么?用课文中的词来说就是——(出示卡片:左抵右挡)

根据对方的进攻方向而不断地改变盾的位置以保护自己,就叫(出示卡片:左抵右挡)。

师: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忙不过来了,快挡不住了??)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难以招架。(板书:难以招架)

(整句朗读练习,读出双方比赛的激烈)

(3)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师引读)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发明家想到什么?

( 板书: 铁屋子 )

②你怎么知道那是发明家的想法,而不是真有铁屋子呢?(如果??就??) ③谁能带上思考问题的感觉读这句话?

(范读、指名读、齐读)

(4)第二自然段段落学法小结

这一自然段分成两部分写,前一部分写——遇到问题;后一部分写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不管是“难以招架”还是“戳不到我啦”,发明家都是处于进攻一方还是自卫一方来想问题的?(自卫)

(1)是啊,只想到自卫。他还想到要怎么样?请快速默读读第三自然段。(进攻)

(2)发明家怎么想到进攻的?

能给“固然”换个词吗?(虽然,尽管)练习朗读。

发明家对自己刚才的想法又有了新的思考,谁能带着思考问题的感觉再来读读?

(提醒学生注意“自卫”后面的逗号,以加强语气)

(3)交流:自卫,进攻,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想法,课文中用哪个词来连接啊?(可是)是啊,我们写文章时,当下面的想法、做法与上面不一样时,也能用上“可是”。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铁屋子虽然能保护自己,但却无法进攻,没有获胜的机会,怎么能和别人去比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发明家,发明家想啊想啊,突然,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2)交流:发明家想到了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伺机板书: 枪口炮口、装轮子、安履带 )

(3)练习朗读这段话

①抓住“对了”、“当然”等几个词指导学生朗读。

② 特殊标点:

课文中说用来进攻的矛是什么?(枪口或炮口)

是啊,一个破折号就是说明了这里的矛是指枪口或炮口。不是真正的矛,怪不得,前面的“矛”字加了个——双引号。

6.铺设阶梯,说话练笔

①同学们,发明家就是这样,遇到“左抵右挡却难以招架”的问题,能认真思考,想到: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里面,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解决了问题,又遇到新问题:可是,这样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不能进攻啦!再想办法,就这样一步一步想下去,做下去,最终发明了坦克!

幻灯出示: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里面,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我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不能进攻啦!

( 板书:坦克 )

②但是,在我们的文章中没有写清楚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要“装轮子”。我们能不能像发明家一样,试着来说一说?(多练几个,明白关系)

幻灯出示:如果我给铁屋子开好小洞,装上“枪口、炮口”,铁屋子就

。可是, 。

③文中也没有写到装了轮子之后碰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了要“按履带”解决问题。我们试着去写一写。

幻灯出示:如果 ,就

。可是, 。

(评价语中要有意识地肯定学生清晰的思路,会动脑筋会思考。)

(四)小结本课,启发下课时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会有什么用呢?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集合了其它东西的长处,又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呢?下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研究这些问题。

(五)整理思路,板书预设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问题 难以招架 蜗牛 乌龟 ? ?

解决问题 铁屋子 枪口 炮口 装轮子 安履带 ?? 坦克

更多相关推荐: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本堂课我在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入手引出了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图片展示...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本堂课我在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入手引出了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图片展示...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向阳峪小学张福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使语文学习的天地更为广阔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东风小学王懿慧学习本课时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知道矛盾分别是古代的兵器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谈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今天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有反思才教得活教得深教得透教得新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使自己在反思中得以...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由于题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课时我采用先出示矛盾两个字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已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学生联想到古代的兵器这时我引导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学习本课时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知道矛盾分别是古代的兵器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习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内容...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前几天讲了矛和盾的集合怎么说这篇课文呢看似简单图文并进但读起来略显晦涩较容易理解却不太深入人心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们就课题来提问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矛是什么盾又是什么矛和盾是...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秦利荣在教学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我是以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导入的课前学生先观看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视频接着交流故事中介绍了那两种兵器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学生们都很积极地说出了自己所知道的内容...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