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1]

时间:2024.4.20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思路

(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本课主要叙述近代中国是怎样由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教材大字部分用了800多字宋体字精选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上述过程。它少而精,简而明,突出了鸦片战争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这一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①英国与中国贸易逆差,借机从事毒品鸦片贸易;②走私鸦片让英国牟取了暴利,给中国带来灾难;③林则徐严厉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战败;②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③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2.难点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理解一个“沦”字,沦者,淹没,沉沦、没落之意,中国好比停在海上的一艘大船,在猝不及防的英国强盗的炮火下受伤了,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开始下沉。其次,分别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独立,实质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等都受帝

国主义国家控制奴役,仔细观察五处通商口岸和香港岛的地理位置,不难发现,这是英国掠夺中国原料和倾销工业品的据点和通道。清政府军事上处于劣势,几乎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半封建”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随炮火接踵而至,并占有一定成分,但清政府(中国)仍保留封建剥削制度,维护其腐朽统治。

关于这一内容,依据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英国侵略者阴险和凶残的史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归纳: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形式上虽然是独立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受到外来干涉,紧闭的大门已被打开;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由一元趋向多元。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醒学生注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有一个渐进过程,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开始,教材叙述这一内容时,“逐步”一词要特别注意。以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了解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程度的进程:开始──加深──完全沦陷。

(二)教学方法

1.分组学导,自学讨论法。

“分组学导”教学模式为济南市区课题组所创,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一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七年级新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科学的、实用的。

2.教学渗透点。

①学生分小组研读“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并归纳成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查阅“鸦片战争形势图”,进一步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

②分组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让学生获得只有国力强盛,才不致于受欺凌的认识。

③分小组讨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历史材料说明问题,形成知识迁移能力。

(三)教学资源

1.“课标”内容标准。

2.教材及《中国历史地图册·》

3.教学挂图和《中国国耻大事记》中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

4.教师提供与“鸦片战争”历史相关的资料。

(四)板书(略)

三、教学过程: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原料和市场

2.中国:政治的腐败,财政亏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闭关自守。虚骄自大

二.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三.战争经过:

四.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高一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第二篇: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

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更多相关推荐: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及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材分析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宣汉县圣灯中学符美珍以往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总是按照课文的编排顺序从鸦片战争的原因讲起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农村初中的孩子信息闭塞他们对于鸦片的毒害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无法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重大...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作者张书亮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

鸦片战争教学案例与反思

20xx20xx上学期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与反思萨木于孜乡中学校政史地组赵阳20xx年12月31日鸦片战争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

对鸦片战争的反思

对鸦片战争的反思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战争起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在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过这个战争是否存在避免的可能或者是如若统治者英明神武敢于以平等的...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江口中学张金惠我星期一上了鸦片战争一课后感受颇多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感受鸦片战争一课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内容含量多知识信息量大因此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动态地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教学...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反思一鸦片战争gt教学反思这堂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因时间有限出现以下不足的地方给学生探讨的时间不够充分没能较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够关注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没有做到对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激...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二能力目标通...

我的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及反思李娟一教学目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识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列举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教学...

《鸦片战争》课堂教学案例的反思

鸦片战争课堂教学案例的反思历史组韦柳艳关键词教学案例问题对策摘要通过鸦片战争课堂案例分析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对策和建议鸦片战争课堂教学案例第一节鸦片战争重点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前夕的...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反思反思一鸦片战争的烽烟gt教学反思本课是八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课因此在导入语的设计上我主要体现上下册衔接兼本书导入功能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过程我主要采用提问启发诱导设疑等思维训练的方式...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