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

时间:2024.4.7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3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4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5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6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3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4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5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6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7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8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9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20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7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8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19课时

智达实验学校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上课时间:   总第 20课时


第二篇:音乐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

教案

第 一 课 童 年

教学内容:

一、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二、表演《摇啊摇》《小酒窝》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犹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在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四、流畅地唱好《摇阿摇》《小酒窝》,有感情地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重点:

一、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三、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听辨音的高低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教学光盘

课时准备: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复习学过的知识,复习学过的歌曲。

教学目的:巩固上学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上学期学习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难点:

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磁带、粉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1.提示坐姿、情绪

2.长音练习 (1=C-D lu)

要求:各母音的口形要正确,律上行打开嘴巴,下行注意气息支持。

三、复习旧歌

1.<<粉刷匠>> 边唱边表演。

(1)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情绪。(诙谐 欢快)

(2)集体用正确的情绪表演唱一遍。

2.<<小燕子>>

(1)请几位同学说说歌曲的情绪(优美地)。

(2)集体有感情地演唱一遍。

3.<<小小牵牛>>

(1)教师提示歌曲情绪。

(2)集体跟音乐表演唱一遍。

四、复习旧知

1.音阶

(1)请一位学生说说音阶排列的顺序。

(2)大家一起跟琴唱一唱。

(3)看老师在音乐小台阶上写出音阶。

(4)集体看黑板上五线谱中的音符:认一认 并唱一唱。

2.音乐符号与记号

(1)小节 小节线 终止线

(2)反复记号 反复跳跃记号

(3)延长音记号 连线 (延音线.圆滑线)

五、介绍本学期学习内容

1.翻看目录

老师介绍本学期学习的歌曲,欣赏等内容。

2.提出本学期的学习总目标和要求。

(1)提高整体音色、整齐程度,认真进行发声练习。

(2)加强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视唱能力。

(3)学会正确使用竖笛,并掌握基本演奏方法。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多种手段表现歌曲内容。

3.自由翻阅课本。

六、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童年的回忆》

二、表演《摇啊摇》

教学目标:

一、《童年的回忆》《摇啊摇》等作品,犹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在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一、听音乐,进行表演,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二、通过编创与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具准备:琴 录音机 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长音练习 (l=C-D lu)

2.弹性练习 (I=C-F Iu)

要求:双手扶小腹部,感受腹部用力的感受,声音短促有弹跳感。

3.母音练习 (I=C-E a.o.i.u)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初听歌曲一遍。(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学生将听觉与视觉合二为一,从图形谱中了解旋律进行的状态。

3、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从中感受音乐进行速度的快慢与欢快、甜美的关系。

4、生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自己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向大家说说。

5、从小白兔、乌龟的行走速度对比中讲解速度记号的“快”与“慢”,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兔、龟比较,引出“中速”。

6、再听音乐,由学生自己完成音乐的排序号及填空(速度、情绪)的书面作业。

三、表演《摇啊摇》

1、边看书上的插图,边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2、教师范唱,学生试着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3、四小节一句跟琴模唱曲调,要求唱得连贯流畅,象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

4、跟教师的伴奏,学生试着把歌词填进曲中。

5、听录音。(进行即兴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自由选择两种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用滚动式敲击三角铁,即用金属棒在三角铁内滚动。

按强拍打击三角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由选择。

也可两者兼有之地演奏,如在长音处用。 。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小酒窝》

二、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我们多么幸福》《小酒窝》等作品,犹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三、流畅地唱好《小酒窝》,有感情地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重难点:准确听辨音的高低,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力。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长音练习 (I=C-D Iu)

2.顿音练习 (I=C-F Ii Ia)

3.母音练习 (I=C-D a.o.i.u)

二、表演《小酒窝》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

2.听范唱录音伴奏,老师演唱。

提问:请大家仔细听,我唱的两句歌有什么不同(教师范唱a、b两句,各4小节)?适时提示:歌词、节奏、曲调。听老师唱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个音吗?

3、学生模唱曲调。

4、歌词跟唱。

5、学生基本唱熟,请相邻两同学在“呀子喂”处相互按节奏拍拍手“ ”以加强节奏感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编创其他节奏型,来表达喜悦的情景。

6、排练表演唱《小酒窝》,进一步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强化审美情趣。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听音乐。

2. 教师简介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3.复听。

(1)分别请两位同学朗读歌词。

(2)集体跟琴默唱歌词。

(3)请同学们轻声哼唱歌曲。

4、问: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1)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象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2)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3)生活在21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

5、 编创与活动

再次聆听,要求学生:当你听到歌曲高潮时(兴高采烈)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希望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聆听,切勿人云亦云。

四、听辨练习活动

1、这个练习为下节课学习“3、5、6、”音高作听觉铺垫。

2、本练习是二年级听辨音高的复习与提高。

3、不要求学生唱唱名,而是用lu进行听辨模唱,以提高学生对音高的听辨记忆。

4、教师在“3、5、6”三个音中作两个音的旋律音程听辨训练,如“3 5;5 3;5 6;6 5;3 6;6 3等。

五、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草 原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听音乐,编舞蹈,故事,发挥想象力。 能力目标:边聆听音乐,边从中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的魅力。

教学内容: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

教学重难点:边聆听音乐,边从中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一、 导入新课 :

二、 欣赏《草原放牧》

1、聆听《草原放牧》。

2、教师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草原放牧》是协奏曲的第一部分音乐。

3、分段欣赏《草原放牧》,初步感受一种风格的两个主题的不同性格所表达的两种不同情绪。教学时可听一段议论一段。听听,议议。

4、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并用图形表示。

5、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将对两段音乐的感受即兴编舞进行表演,表现出草原小姐妹的活泼可爱的形象。

学生分两组:一组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6、把主题曲调让学生多听几遍,并要求学生能记住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族音乐的风格。

7、初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8、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9、复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情景,编讲故事《草原

巡逻兵》。

10、学生自由结合编故事。

11、以《草原巡逻兵》作背景音乐,为学生讲故事作衬托。

三、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简单介绍民族乐器“笙”的性能。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上课情况。

五、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草原上》,听音乐,编舞蹈,故事,发挥想象力。

能力目标:唱准确3、5、6的音准。

情感目标:继续感受草原的魅力。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表演编舞,编配伴奏。

教学重难点: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钢琴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曲《草原上》。

1.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 配上与歌曲相关的VCD,看后说出自己对蒙古族的了解。教师简介歌曲: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聆听说出对歌曲的感受。

4、跟着音乐即兴表演,表达自己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5、由于这是一首上下句的8小节短歌,在几遍范唱的聆听下,学生对歌曲已到了相当熟悉的程度,让孩子轻轻地跟音乐哼唱。

6.凡是带有色块的小节,要求学生视唱,即首小节“3 5 6 -”这是学生学习了mi、sol、la 三音后在歌曲上运用的实践。

7.做游戏《开火车》:听辩与唱准“3、5、6三个音。学生按节奏一个紧接着一个,没有听唱准的学生要重点指导,使其跟上大家的水平,做到大面积质量的合格,打下扎实的听觉基础。唱音高时还应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学生三五人自由结合,用已掌握的 3、5、6 三音即兴编自已的歌。教师把学生编的曲子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积极鼓励表扬学生的创作热情。

9.在中速、悠扬的歌声中,要求学生根据插图及录像带等资料开展联想与想像,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10.边唱边即兴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11.还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自行编配,进行各组评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入情?

12.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己的表演。

三、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在参观蒙古大草原的一系列活动中,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唱好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情感目标: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连线、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装饰音。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一)课前律动

让学生跟着《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做蒙古族骑马的律动进教室,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听一听 激发兴趣

听筷子击出的节奏,启发学生联想:听!是什么打击的声音?

(三)跳一跳 创设氛围

师:筷子不仅是生活用具,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它还可以作为道具来跳舞呢!

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伴奏带,教师带领学生跳“筷子舞”。

(四)看一看、说一说

1、师:筷子舞是我国蒙古少数民族所特有的舞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呢?

2、蒙古族到底是个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师播放课件,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背景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激趣导入 丰富体验

导入:蒙古大草原真美啊!今天就让我们组成一个旅游团,去游玩一下“蒙古大草原”吧!

1、师: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骑马、射箭、摔跤)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参加他们的那达慕大会呢?

2、师:那就得学会蒙古族人会做的事。(为动作搭配相应的节奏。)

师:在这些动作的下面有一组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哪些动作交朋友?

挤奶 摔跤 射箭 骑马

哒哒 哒哒 哒哒哒哒 刷刷 刷刷

嘿—— 嗖嗖 嗖—

3、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作出响应的声势表演。(表演时,用《我是草原小牧民》旋律伴奏,让学生和着音乐节拍作出表演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形象。)

三、新歌教学

导入:

草原人民不仅能歌善舞、会骑马、射箭、摔跤,也能唱得一曲好歌。在大草原上一群蒙古族小伙伴正唱着欢快的歌向我们走来了,不信,你听!(多媒体播放蒙古小牧民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的情景,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他们的歌声美吗?你们也想和蒙古族孩子一起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放牧

时的情景吗?哎!想去可没那么简单,小牧民悄悄的告诉老师,要去必须带去你们最优美的

歌声,你们有信心吗?那我们赶紧准备吧!(出示歌谱《我是草原小牧民》)

1、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学生欣赏 )

2、出示歌谱。教师分别指出歌曲中的连线、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和装饰音,并且范唱。

师:原来是草原上的小牧民来迎接我们了。同学们,你们想和小牧民一起到大草原上歌唱吗?

小牧民说了谱子中有几个小秘密,让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并解决吧!

(学生用“lu”音模唱歌曲的旋律,同时学会唱连线、附点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装饰音。)

3、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小牧民在歌曲中都为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呀?谁来为我们读一读啊?

(学生说说歌词所展示的美景及心情。)

4、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歌词。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小牧民这种开心、自豪的心情好吗?

5、请学生唱歌词。

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跟小牧民一起放声歌唱吧!

四、歌曲处理 创作表现

1、根据歌曲情绪作强弱的处理。

师:同学们,你们从歌曲中的哪句感受到了小牧民欢乐的心情?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来演

唱?

(由学生讨论并作强弱对比的演唱。)

2、教师用手敲击地板模仿马蹄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啊?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吗?

(让学生讨论教师的模仿并尝试着用这种方法自己选择一种节奏边唱边为歌曲伴奏。)

3、教师提供打击乐器响板。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几只响板,谁想来试一试?(一部分学生用响板来模仿。)

4、让学生用自己现有的道具为歌曲伴奏。师:同学们,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模仿马蹄声吗?

5、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为马蹄声编一条节奏啊?老师这里有几组节奏,谁来试一试?

(学生自由组合节奏模仿马蹄声。)

6、学生边唱边舞。

师:同学们,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让我们随小牧民们唱起来、跳起来、奏起来吧!

7、分组进行唱、舞、奏的表演。(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五、拓展教学 延伸体验

师: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你们感觉到草原小牧民

们怎么样啊?

生:开朗、热情、能歌善舞

师:对,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这个民族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内蒙古族,是

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学们想了解更多有关蒙古族的音乐舞蹈以及风土人情,课后

自己可以去收集更多的资料。

师:也请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歌曲、舞蹈唱一唱、跳一跳给家人和好朋友听一听、看一看。

六、下课

学生随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做骑马状欢快的出教室。

第 三 课 友 谊

教学内容:

一、聆听《同伴进行曲》《船歌》

二、表演《噢!苏珊娜》《原谅我》

三、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二、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三、流畅地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听乐曲,学生学画图形谱。

二、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具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光盘、投影仪

课时: 三课时

课型:

第一课时:《同伴进行曲》《噢!苏珊娜》

第二课时:《噢!苏珊娜》《原谅我》

第三课时:《原谅我》《船歌》总复习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⒈聆听《同伴进行曲》

⒉表演《噢!苏珊娜》

教学目的: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

3、流畅地唱好《噢!苏珊娜》。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听乐曲,学生学画图形谱。

2、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具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光盘、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⒈长音练习

⒉母音练习

⒊顿音练习

二、聆听《同伴进行曲》

1、聆听全曲,感受歌曲。

2、这是一首进行曲,经常在集会或队列中进行演奏、播放。教师简单介绍该曲创作背景,

帮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利用图形谱进行教学,边听音乐边看图形谱,以帮助学生理解1与2的对比。

4、复听1、2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用各种手段进行描述,如几个人一起表

演“队列与怀念”,也可以用图画,也可以用语言等。

5、初听3。设问:这段音乐与前两段音乐中哪段相同?

6、复听3,学生画图形谱。

7、完整听全曲,并进行队列变化。

三、表演《噢!苏珊娜》

1、聆听全曲。

2、教师简单介绍乐曲。

3、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

4、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5、教师纠正学生易错的地方。

如:弱拍的附点节奏,教唱时不要过分强调要点到为止(因附点音符的知识还没有教过)。

四、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噢!苏珊娜》

二、表演《原谅我》

教学目标:

一、《原谅我》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二、流畅地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2、学生正确演唱歌曲,唱准节奏、强弱。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光盘、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⒈长音练习

⒉顿音练习

⒊母音练习

二、复习歌曲《噢!苏珊娜》

1、听录音。

2、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节奏。

三、表演《噢!苏珊娜》

1、加入伴奏,分步骤进行。

2、学生编舞,自由结合。

3、无论是唱还是伴奏、伴舞,都必须以对朋友的友谊为表现内容,表达出珍惜友情的心情来才能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4、编邀请舞,教师给基本舞步——跑跳步,其他的舞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创作,集思广义编一段邀请舞。

四、表演《原谅我》

⒈学生聆听歌曲。

⒉教师讲解弱起小节,使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

⒊再听录音范唱一遍歌曲。

⒋曲调的教唱主要通过教师的范唱及范奏。

范唱前教师问:第一、二句的曲调有哪几个音是相同的,有哪几个音是不相同的?比比谁的记忆和模仿最快?以问的方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辨。

从听辨——到记忆——唱谱。

⒌前三句强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不讲时值的理论,而是通过说话的语气强调“我”,达到让学生听出来的目的。因此要唱重一点、稍长一点,来解决附点节奏的这一难点。 ⒍纠正后再进行演唱。

五、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原谅我》、歌曲处理。

二、《船歌》

教学目标:

一、《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二、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三、流畅地唱好《原谅我》。为《原谅我》编新歌词。

教学重难点:聆听乐曲,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光盘、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⒈长音练习

⒉顿音练习

⒊母音练习

二、复习《原谅我》

1、听录音。

2、学生演唱歌曲随伴奏。

三、歌曲处理

1、从标题出发,让学生回想自己对朋友犯了错想要得到朋友原谅时的心情来演唱歌曲。通过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来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使伙伴的友谊更近一层。

2、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3、打击乐器的编配,主要是为了烘托三拍子的强弱节奏,所以鼓的强拍是至关重要的。

4、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编一段新歌词,找同学一起做游戏。

四、聆听《船歌》

⒈初听全曲: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反映的内容。

⒉教师板书歌词,复听全曲,让学生看着歌词聆听。

⒊师生交流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突出伙伴们真诚的友谊之情和欢快的气氛。 ⒋再复听全歌,重点放在合唱部分,要求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他们唱的是同一个曲调吗?

⒌板书:合唱谱(也可不出谱)让学生凭听觉画出合唱的二声部图形谱。

⒍随音乐用手的划动来表示曲调的起伏流动,表达伙伴们轻松活泼地在驾船在水上划行的情景。

五、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放 牧 教学内容:

1、聆听《小放牛》、《牧歌》

2、听辩“ ”的练习

3、表演《放牛山歌》、《小牧笛》

4、编创与活动:曲调问答

5、音乐知识:la do re及八分音符时值

教 学 目 标:

1.本课与第二课《草原》属同一主题,但作品所产生的地区不一样,《小放牛》等作品主要流传在汉族地区,所以其音乐风格与蒙古族有很大的差别。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民族、地域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在上两课掌握“ ”三音的基础上,学习“ ”三音的音高及八分音符的时值。进行“ ”的音高听辨,并进行即兴问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2、学习la do re及八分音符时值。

3、编创与活动:曲调回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草原上》

边唱边表演

师:通过唱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它唱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三、新歌教学:

1、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2、师:你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

生: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

师: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吧。

师生一起表演。

3、师: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找出不认识的字进行识字教学

齐读歌词

5、跟着范唱轻唱歌词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1 2 3 2 | 1 6. |

四 梨 又 四 耙 罗

唱准一音多字处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跟唱

连唱

注意:“啥”“哟喂”等词都是四川的土语,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地方语言的语调和语气。

6、处理:

再听范唱,学生听后回答:小朋友的心情为什么是喜悦的?(因为是他们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

师:你们会不会将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7、视唱教学:

出示 3 2 1| 2—| 1 2 1 | 6 —|

学生读谱视唱,其余曲调采用跟唱法学习。

四、音乐知识

1、复习mi sol la 边唱边用手势表示。

学习la do re 手势边唱边做。

2、 用手势唱准“6 1 2 3 4 5 6 ”各音的音高。

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

开展小组比赛:教师随意指一个音点一组学生唱,看哪一组学生唱的正确率高。

3、将6 1 2 变成不同时值的音符让学生唱

如:6 — 、6 、6 从而学习八分音符时值——“跑”

用圆点将歌谱中的“跑”点出来。

五、编创与活动

1、唱一唱第一组问答句,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都是由什么音符组成的?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2、教师唱第二个问句,请学生创作答句,提示:用已经学过的六个唱名和三种节奏进行。

3、同桌之间相互问答

指明问答,其余学生进行评价,好的予以表扬。

六、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牧歌》、《小放牛》。

2、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放牛山歌》

要求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三、聆听《小放牛》

1、导入:

师: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高亢的四川儿歌,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

A、教师出示幻灯《小放牛》曲调,教师边弹琴边唱。

B、学生跟琴哼唱,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2、初听乐曲:

问:

A、 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

B、 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

听完后,学生自由回答。

3、听第一段音乐:

问: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关系?

听完后,学生讨论回答。

4、听第二段音乐:

问: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唢呐在模仿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还是第一段主题音乐,但是速度加快)

有必要的话可以再听一边

5、听第三段音乐

问:这段音乐在速度上又有了什么变化?情绪如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6、复听全曲

听完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四、聆听《牧歌》

1、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师:范唱民歌《牧歌》。

学生谈感受(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

师: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

学生用“LU”跟着老师唱《牧歌》曲调,唱时可以看书上的图形谱。

2、请小朋友们听一首由民歌《牧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牧歌》。

初听音乐。

问: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听后学生回答

3、复听乐曲

问: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哪遍高?哪遍低?

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4、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从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对比。 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再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五、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听辨“6 1 2 ”。

2、歌表演《小牧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放牛山歌》

要求: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边唱歌边放牧可真愉快,这不你们看又来了两个小牧童,请小朋友们听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们还是放牛吗?

初听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听后回答问题。

2、师:你们可知道牧笛是怎样吹的吗?那赶羊和放鹅的动作都会吧,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3、出示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 2 5 5 6 6 | 2 6 5 — |

我 把 鹅 群 赶 下 河

注:四度音程要唱准。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跟唱 连唱

4、处理

师:他们兄弟两个在放牧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那在演唱的时候会不会唱得断开呢?(不会),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乐句之间的连贯特别是在最后两个“飘飘落”中间可以换气呼吸。

5、 用愉快的心情连贯地演唱。前面四句请两个学生领唱,一个扮演哥哥,一个扮演弟弟,最后两句一起唱。

6、找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表演唱,可以自己编创动作,教师做适时的指导。

指名表演唱,其余同学评价,好的予以表扬。

7、视唱教学

采用听唱法进行。提出竞争机制:看谁记得快,对最先唱会的学生奖励“聪明星”。

8、分小组视唱、歌表演,并进行评价。

四、听辨“6 1 2 ”

1、师:我们来进行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灵,听得准。出示“6 1 2 ”唱一唱。

2、进行听辨

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弹奏的是下面一个音是坐着不动。 两条曲调分开进行。

3、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4、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的高低。

五、教学反思

第 五 课 妈 妈 的 歌

课型:综合

授课时间: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妈妈之歌》 《鲁冰花》《小白菜》

表演《妈妈的心》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难点: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听辨音的高低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小牧笛》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

2、听录音

师生交流上述问题

3、听录音范唱两遍,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4、跟琴练唱

5、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讲解休止符

6、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要求:看到谱上“0”要休止

师生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理状态?

7、有感情地演唱。

8、学唱歌谱

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四、聆听《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 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

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唱。

4、复听

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

学生交流

5、再次复听

学生看歌词跟录音轻轻哼唱,体验母亲的深情。

五、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妈妈的心》

三、《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导入: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伴奏。

师:我们把这个故事编成歌来唱好吗?

2、出示歌词,请小朋友们选一段歌词试试编一编,可以小组讨论后派一个代表唱一唱,其余学生评价一下。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旋律,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范唱录音,学生交流。

3、你能用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吗?

听录音,学生自由表演。

4、再听录音,听后说说是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5、用“Lu”哼唱曲调。

6、放录音,轻声哼唱。

7、这首歌曲是小朋友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因为劳累而睡着了,于是把桌子当成摇篮,边摇边唱,说明小朋友怎样?

师: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和表现夜晚的宁静,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 用深情、轻柔的声音,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8、看歌词,问: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9、学唱歌谱

10、拓展

师:看到妈妈工作得这样辛苦,我们除了给妈妈唱摇篮曲,还应该怎样做?

四、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三、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1、师: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完后说一说这两首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2、师生交流

师: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人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遍。

3、复听这两首歌曲。

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师: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4、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再次复听,在心里跟录音哼唱。

师生讨论演唱形式。

5、师生小结: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听辨音的高低

1、复习“ 6 1 2 3 5 6 ”

要求:边做手势边唱

2、教师弹奏以上六个音让学生听辨,一一找到图上相对应的卡通人物。

3、按卡通人物的高矮大小,把音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唱准。

学生板书

其余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在书上

用手势唱准“ 6 1 2 3 5 6 ”的音列。

五、教学反思

第 六 课 四 季 的 歌

课型:综合

授课时间: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樱花》 《雪花飞舞》

表演《四季童趣》 《捉迷藏》

教学目标: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音乐创作带来无限的生机,本课四首作品反映了少儿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地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唱唱自己编的歌,更是其乐无穷,这就是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

教学重难点: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

自制乐器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1.这首带有通俗歌曲风格的少儿歌曲在演唱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不要按小节或音节为单位进行学唱,不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2.可反复多次听范唱录音带,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在这基础上再随教师的伴奏学唱。演唱时要表现出天真活泼的童趣,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引发学生进入角色,注意强弱的力度变化,让学生以发自内心的喜悦唱出对生活的热爱。

3.分组编制回旋曲:

分组编制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动作,可以是小品,也可以是造型、舞蹈等。然后以《四季童趣》为主部A,组成回旋曲式:A→春→A→夏→A→秋→A→冬→A。

4、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这是一个按五声音阶创作4小节短曲的作业,它的要求有两点,即在的范围内,包含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组合,因此其范围非常宽,可以是五声中的任何一个调式,节奏变化更是多样无比,课文中例子的羽调式仅仅是一个说明而已。

2.编歌活动强调即兴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不要加以限制,符合要求的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樱花》

1.先介绍樱花。问:

(1)樱花的形状与颜色?(2)什么季节开花?(3)是哪一国家的国花?

2.先欣赏合唱曲《樱花》,初步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可以让同学小声随录音哼唱,熟悉曲调。

3.再欣赏器乐曲《樱花》,在复听前设问:

(1)歌曲的旋律出现几次?

(2)每次出现的速度是否一样?

(3)能听出每次的主奏乐器吗?

(4)每次出现表达的情景你能描绘吗?

4.复听后师生讨论。

5.小结:

四季中的日本一景——春。

二、聆听《雪花飞舞》 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2.初听乐曲。

问:(1)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到雪花在飞舞的情景吗?

(2)怎样的曲调代表“雪花”,你能哼一下吗?

3.复听乐曲。

设问:高音区的音乐代表什么?低音区的音乐代表什么?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4.复听乐曲。问:能听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同吗?

5.小结:

四季的另一景色——雪。

三、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捉迷藏》

1、三拍子的歌曲,流畅地唱好强弱弱节奏感是至关重要的,不然就不能表现圆舞曲的特征。其基础是熟练地唱好曲调,唱出每小节的强拍,这样每小节第一拍的附点节奏也自然地唱好了。

2、在熟练的基础上,用稍快速度来演唱,就能达到流畅。但由于很多处是一字一音,所以对吐字清晰的要求较高。

其要领是:开口不要太大,声音靠前,这样才能表达清楚。

3、在伴奏熟练的基础上与歌曲合作。可以分组交换进行,如A组唱、B组伴奏,然后交换。还可加舞蹈伴舞,一切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二、自制乐器:“碗琴”

1.课前先通知学生每组带五个相同质体的器皿,教师也准备几组器皿,上课时供学生选用。

2.在器皿内注入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器皿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要求把五个器皿发出的音高组成do、re、mi、sol、la。

三、教学反思

第 七 课 钟 声

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

2、唱准音高。唱准自然音列,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3、初步感受圆号、小号等铜管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唱好本课歌曲。

2、唱准 4、7、1音高,唱准do—do,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3、二声部和谐。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自制图谱卡。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钟声叮叮当》。

第二课时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聆听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编创与活动 第三课时表演《美丽的黄昏》,单元总复习。

第 一 课 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唱好《钟声叮叮当》,并用轮唱形式表演“黄昏钟声”的情景。

2、唱准 4、7、1音高,唱准do—do,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3、二声部和谐。

教学过程

一、核心知识

表演《钟声叮叮当》。

二、问题情境:

导入:图片出示欧洲教堂。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见过吗?互相交流。

师:有的小朋友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过,你能说说在教堂中经常发出什么声音?互相交流。 师:音乐是怎样表现的呢?听音乐,学生谈感受。

师:你会用动作表演吗?学生自由做动作(撞钟,身体左右摇摆)

三、活动设计: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澳大利亚民歌《钟声叮叮当》。

出示歌词,让学生说说歌曲与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师生讨论

2、听录音,注意演唱顺序。

3、学唱歌词。

a、 轻声跟唱。

b、比较第一段结束句与第二段结束句的不同处。

4、连唱,用流畅的声音,连贯地唱一遍。

5、学唱歌谱。

a、教师范唱,学生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个“4、7、ⅰ”。

b、学唱歌谱第一、二句c、 教师画图形谱。

d、第三、四句由学生自己画图形谱自学识谱。

e、连唱f、 用流畅的声音,连贯地唱一遍,注意起伏,并在“v”处换气。

g、 加固低音do sol唱一唱 h、低声部练习,先唱谱后唱词。

i、 二声部合起来,注意聆听另外声部,使二声部和谐。

四、预见点拨。

在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用活泼有趣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分层训练:音乐知识。

1、按教师手势唱do、re、mi、sol、la。

a、 按音阶唱b、打乱顺序唱。

2、学习fa、si、do

在音乐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5位朋友,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认识另外三个朋友。

出示4(fa)学生跟唱,教师介绍4和3、5是邻居,做一做手势,请小朋友回忆哪首歌曲中有“4”这个音,唱一唱《哦,苏珊娜》《原谅我》。

出示7(si)学生跟唱,介绍4和6是邻居,唱一唱6、7,做一做手势请小朋友回忆哪首歌曲中有“7”这个音,唱一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出示“1“学生跟唱,介绍它和”7“是邻居,唱一唱6、7、ⅰ,做一做手势。出示音阶图,边做手势边唱。

出示视唱曲:

2/4 1 3 5│6 6 5│6 ⅰ 7 6│5 —│1 3 5│6 6 5│4 4 3 2│1—║

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师生接唱——连唱——指名学生唱。

六: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2、编创与活动: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教学过程:

一、核心知识

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聆听《灵隐钟声》。

二、问题情境:

1、导入:你们去过寺庙吗?学生说说庙里的情景。

师:你们听到过庙里的钟声吗?请你用声音模仿一下。

学生自由模仿

介绍杭州灵隐寺。

2、放录音,学生听引子部分——钟声。

师: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吗?学生讨论。

3、看书上谱例学生哼唱。这样的曲调你听见过吗?

再次聆听乐曲主题音乐,学生边看谱例边听边哼唱,边思考听了这曲调,想象这是哪里的场景?

4、师:在寺庙里除了听到钟声,还有什么声音?你觉得如何加上木鱼伴奏呢?老师有一个好方法,想不想试一试?

练习用弹舌模仿木鱼声,随音乐用弹舌模仿木鱼声为乐曲伴奏。

5、欣赏全曲,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6、小结: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点,特别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很多人前往聆听。

三、活动设计:

1、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

2、初听全曲

问:你能否听到钟摆的滴答声吗?学生讨论。

3、出示:ⅰ5 3 5 ⅰ 0 5 │ⅰ5 3 5 ⅰ│

唱一唱主题曲调

4、问:A、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B、你能想象宫里的情景吗?

5、复听全曲,师生交流。

6、再次复听。

每当主题曲调出现时,边哼唱,宾合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四、预见点拨:

让一部分不愿意表演的学生进行评价,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五、分层训练

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出示:3/4 Χ — X│X — X│X X X│X— 0║

学生拍打节奏

教师范作——学生分组试编——展示——师生评价。

六、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重点、难点:

1、表演《美丽的黄昏》。

2、单元总复习

教学过程

一、核心知识。

表演《美丽黄昏》。

二、问题情境:

导入:黄昏的晚霞美吗?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

三、活动设计:

1、听录音,学生谈感受。

2、听音乐,学生说说是几拍子的?放音乐,学生试拍。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拍打。

3、师:这么优美的音乐,你会用动作做一做吗?放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

4、跟着录音轻唱。连唱,注意及时、敏捷地换气。

5、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说说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分组讨论

速度 表达的情绪

稍快 轻松、愉快

中速 宁静、美妙

稍慢 低沉、压抑

6、轮唱。聆听录音学生感受。

将学生分成二组,甲组先开始唱,唱至2时,乙组从头开始唱

教师指挥,学生轻唱,要求学生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又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的歌声。 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有感情地进行三部轮唱,注意三拍子的韵律。

四、预见点拨:

在学唱歌朴实,注意纠正每个同学的不足,不要赶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其他的同学。

五、分层训练

1、学唱歌谱。

A、教师范唱B、重点唱一唱第一乐句前六小节,并画图形谱。

C、学生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D、连起来唱E、进行轮唱。

2、选择三角铁、串铃、小鼓、双响筒在“叮咚”处伴奏。

分组尝试——分组展示——学生评价。

用三角铁在“叮咚”处伴奏。

六、归纳提升

复习《钟声叮叮当》

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七:教学反思

第 八 课 丰 收 歌

教学目标:

1、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这一形式也最能充分体现音乐的社会性。在丰收时刻,人们往往会载歌载舞,尽情抒发他们喜悦的心情。

2、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知识。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自制图谱卡。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桔梗谣》。

第二课时聆听《丰收歌》、《丰收的喜悦》、复习《桔梗谣》。

第三课时表演《圆圆和弯弯》。

第 一 课 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这一形式也最能充分体现音乐的社会性。在丰收时刻,人们往往会载歌载舞,尽情抒发他们喜悦的心情。

2、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核心知识

表演《桔梗谣》。

二、问题情境。

1、复习《小乌鸦爱妈妈》。

2、新歌教学:

(1)、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少数民族不仅物产丰富而且能歌善舞。下面,老师做几个动作,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A、 教师做西藏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B、 教师做新疆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C、 教师做蒙古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D、教师做朝鲜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师介绍这是朝鲜舞,想学吗?

(2)、放录象,学生试着跳一跳。

(3)、你觉得刚才这首歌曲怎样?学生谈感受。

你能听出是三拍子还是二拍子吗?学生试拍。

(4)、听录音,学生打三拍子。

(5)、揭题:《桔梗谣》。

出示图片,教师介绍,桔梗是朝鲜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三、活动设计

1、学唱歌曲。

A、 放录音,学生轻唱。

B、 找一找喜欢唱的乐句及提醒同学们应注意的乐句。

C、 重点练唱:

第二乐句,唱好符点处;

第四乐句,唱好连线、符点处;

第五乐句衬词3;

最后一句,连线处。

D、连唱

2、这首歌讲了什么?你觉得应怎样唱?

3、用欢快的情绪唱一唱,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4、学唱歌谱:

(1)、出示卡片1前4小节,教师范唱。

(2)、学生随教师的教棒点谱学唱,边唱边拍节奏(2——3遍。

(3)、出示卡片2后4小节,方法同上。

(4)、1+2完整唱一边,唱好前八小节。

(5)、把3、4、5、6四张卡片由学生组长抽签,各组一张卡片在组长带领下自学。

四、预见点拨

在进行艺术处理时,不要过于强调声音怎样怎样,让学生明白,唱歌是感情的宣泄。乐谱学习,一定要扎实,不要走过场。

五、分层训练

1、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辅导抽到卡片5的一组。

6 5 6 1 6 5 ︱6 5 6 1 6 5︱1 1 2 ︱1 — — ︱

要求:声音轻,不影响其他三组的学唱。

2、各组汇报自学情况:由组长带领唱本组的卡片,全体学生点评。

3、把卡片集中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教师指挥,各组接唱。

4、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

5、学生齐唱。

六、归纳提升

1、分组表演。

2、配上伴奏完整表演。

3、小结,师生再见。

七、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桔梗谣》的乐谱演唱。

教学过程:

一、核心知识

聆听《丰收歌》、《丰收的喜悦》、复习《桔梗谣》。

二、问题情境:聆听《丰收歌》。

1、导入:每当春节人们会怎样?学生讨论。

2、师:人们开心时,会用歌舞的形式表达,粮食大丰收了,会怎样呢?

在北美有一个国家叫丹麦,(出示图片介绍)丹麦人民更是豪放开朗,能歌善舞,下面请小朋友听一首丹麦歌曲,请你看书上的歌词和插图,你能想象丹麦农民庆丰收歌舞的场景吗?(欣赏《丰收歌》)

3、师:如果你被这一快乐的场景所感染,请你也一起来参与,体验一下丰收的快乐,大家随音乐跳起来唱起来好吗?(再次聆听《丰收歌》)

4、师:你还学过哪些欧洲歌曲?学生讨论。唱一唱,跳一跳。

5、师:朝鲜族人民为了欢庆丰收跳起了长鼓舞,请小朋友按A(《桔梗谣》)——B(《丰收歌》)——A(《桔梗谣》)表演。

放歌曲录音录音,师生互动。

6、《丰收歌》是谁演唱的?自由讨论。

师:我们在第五课欣赏过的《妈妈之歌》《小白菜》是谁唱的?

生:自由回答。

师:人的歌唱声部分类主要分为三大类,你能总结吗?试着总结。

师:小结,人声分类的基本知识。

板书:人生分男声、女声、童声。

师:你能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歌曲名字吗?学生讨论。

三、活动设计:聆听《丰收的喜悦》。

1、导入:刚才这首歌表达的是丹麦人民欢庆丰收时喜悦的心情。下面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听后说说是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

2、播放第一段录音,听后学生讨论。

师:你能用舞蹈动作表演一下吗?

3、欣赏全曲

你能听出全曲在表达丰收的喜悦情绪中有什么变化?听后讨论。

四、预见点拨

不要固定、局限学生的思维。

五、分层训练

1、你能根据全曲音乐的发展变化用你自己的动作变化去表达吗?

再次欣赏 学生表演

2、师:希望大家边听音乐边动起来,参与到音乐中去,把丰收的喜悦表演出来。 再来一次:要比上次更投入。

3、师:你觉得歌曲有几段?每段情绪一样的吗?

六、归纳提升

请你用色块涂一涂。听音乐,学生看图形涂色块。

小结,师生再见。

七、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核心知识 表演《圆圆和弯弯》。

二、问题情境

1、导入: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你能说出这几种圆圆和弯弯的名称吗?下面这首歌曲你听听讲了几种圆圆和弯弯的名称?还讲了些什么?

2、范唱,听录音。

学生讨论。

3、听录音,说说歌曲情绪。

听后学生谈感受。

4、师:这么甜美的歌曲你觉得用什么动作表演呢?

放音乐,学生表演。

学唱歌曲。

放录音轻唱。

说说最喜欢唱的是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还有哪一句不会唱,谁来帮帮他?

重点练唱:

2 5 5 5 5 ︱6 1 2 1 1 6 5︱

圆圆 的 蘑 菇 打 平 伞 罗 注意:切分音和一字两音处

5 5 6 1 1 6 6︱6 5 3 2 2 0︱

圆圆 的粮 囤冒 尖 尖 注意:连线、休止处。

采用听唱法——连唱。

处理:丰收了人们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应怎样唱?

用甜美的歌声唱出丰收的喜悦。

三、活动设计:学唱歌谱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听记曲调比赛,看谁听得最快,最准确。

1、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后试着记。

2、教师弹奏第二、三句,小组讨论试唱,然后听记,校对。

3、教师弹奏第四句,指名学生试唱,然后听记,校对。

4、评比哪个组、哪位学生优秀(给予表扬加分)。

5、连唱歌谱。

四、预见点拨

在进行乐谱学习和用打击乐器伴奏教学时,不要只走过场,要让学生学到音乐实质的知识。

五、分层训练: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1、学生分小组试敲,合着音乐敲一敲。

2、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3、用打击乐伴奏、表演。

4、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六、归纳提升:编创与活动。

1、分组编创歌词。

2、挑选好的编成几段歌词表演《圆圆和弯弯》,载歌载舞庆丰收。

七、教学反思: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来了》教学教案一、设计意图本单元选择的音乐作品有意涉及中外古今,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春天的歌很多,咏春的单元也会多次出现。本单元突出的是寻春找春。“找”是有所发现,有…

音乐教案

音乐活动教案《何家公鸡何家猜》(适中大班)周宇轩活动名称:何家公鸡何家猜活动目标:①理解歌词的内容;②学会熟练的唱歌曲;③可伴随音乐做游戏,锻炼其反应能力。活动准备:音乐伴奏带与歌词内容相符的图片。活动过程:①…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案 - 飞呀飞(一)小鸟飞

20xx—20xx学年度第X学期幼儿园逐日计划单位:佛山市历下区天真幼儿园班级:小(xx)班教师姓名:xxx所在学科:xxx(第xx教研组)二020xx年X月至二020xx年X月主题一:【奥尔夫音乐教案】计划时…

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歌曲《老师再见了》20xx-11-07作者:胡俊萍活动目标:1.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能较有感情的、连贯的歌声演唱。2.通过演唱歌曲,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幼儿园的留恋之情。活动准备:1.谈…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案

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2、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同的表达。教学重点与难…

音乐教案《小小足球赛》

四年级音乐教案《小小足球赛》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指导学生准确、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增强学生的演唱能力与表现力。教学过程:2、引导学生热爱运动、关注健康,养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一、复习《你和我》、《运动…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池塘里的小青蛙(优质课)活动背景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人们自身的感受,都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通过对我班幼儿经验的梳理,我发现他们所关注的春天的事物更多…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模版教学设计标题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主题副标题如果希望在标题中体现教学设计涉及到的活动主题实际任务或作品名称请统一在副标题中体现副标题要注意言简意赅一基本说明2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案节选范例

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课程东方爱婴音乐课程第三阶段选材的原名是奥尔夫音乐适合年龄2岁以上课程简介奥尔夫音乐课程共分为四个阶段通过音符音阶各种音乐知识的系统趣味学习可以让宝宝认识基本的音乐符号为宝宝步入实际演奏作铺垫...

音乐教案《唱脸谱》

音乐教案唱脸谱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

音乐课教案的格式与试讲相关要求

20xx级音乐教育课例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指导教师执教教师一试讲相关要求一教态镇定自然目光和蔼亲切语言要准确清晰流畅二目标全面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目标预设三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结构合理教学过程四设...

音乐教育教案模板

课题课时课型韵律活动课以欣赏为主的活动课以教唱为主的活动课一活动对象活动对象分析可以从思维注意力喜好兴趣方向等阐述二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感受体验音乐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快乐等2过程与方法论目标通过理解...

音乐教案(5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