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 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但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原型,新课程教材把它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教学了课本117页例1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在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形成猜想—化繁为简—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梳理方法—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这一过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数学模型。

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中,我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用画图方法模拟实际栽树。由于我把例题的数据改大了,因此在模拟实际画图时发生了矛盾,数字太大,不可能全部画下来或是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

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既培养了数学思想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注重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其后,改变间距,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再次验证,并完成表格,从而发现规律。在用“数形结合”方法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精神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我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归类,出示生活实例,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二是进行变式练习。我设计了6道练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这节课虽然不乏成功之处,但也有许多遗憾。

一是操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画图探究间隔数和棵数的规律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比较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其次是操作方法交待不够清楚,以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出现操作困难,影响操作效果。

二是练习设计不够精。因为希望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呈现给学生,所以没有把握好教学时间。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教学的度,相信学生的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学校:双凤明德小学 教师:葛飞虎


第二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摆一摆:

20米的小路

代表1米

画一画:

活动记录表: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树问题”的教学反思

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本节课着重研究直线上植树的情况。

关于本节课的几点想法:

一、在教材处理上,有效地整合教材,重视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材对“植树问题”共编排了三个例题,将植树的三种情况分开进行教学, 而本节课将例1中的“两端都栽”的条件舍去,不加以限制,创设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发现植树中能够出现的三种情况。同时开放“间隔的长度”,使学生能够经历多次的体验,发现隐含在几个类似问题中的数学规律,为学生理解植树中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提供思维建构的支架。希望能够使学生在整体中加以比较,在比较中促进知识的相互理解,获取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在目标定位上,适当淡化数量关系,凸显学生的认知过程。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儿童的思维就得不 到发展。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况等数学活动,引领学生经历规律的再发现过程,从数学表象(操作模拟)、语言描述(“棵数比间隔数多1”、“棵数比间隔数少1”“棵数等于间隔数”)、数量关系(间隔数+1、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和算术算法四个不同层次和角度实现对植树问题的建模。同时立足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做数学(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思数学(独立思考)、探数学(小组合作探究规律)、用数学(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经历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探究式学习过程。

三、在数学思想上,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数学数学是数学的灵魂。数形结合数学的应用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 为思维发展的生长点,借助数形结合,建立点数与植树棵数、段数与间隔数的对应关系。在例题安排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引导他们把复杂的数据进行简化,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植树问题是一种数学模型,引导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采用相同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将数学方法进行迁移和内化。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保定市厚福盈小学 李金臣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第117—118页。

二、教材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知道 “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况等数学活动,培 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运用规律或研究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规律的获得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 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解决与植树问题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学习单、多媒体课件、小树和小路模型。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什么呢?

教师组织学生认识手中的间隔,并认识它们存在的规律“间隔数+1”

(二)探究新知:

1.队列问题:

出示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学生队伍中存在间隔,通过学生站一站,数一数等形式总结人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再次对应“间隔数+1” 并出示课题。

2.植树问题:

(1)体会“化繁为简”思想:

问题导入:同学们到达目的地,又遇到难题了:在全长126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按怎样的方案植,又需要多少棵树呢?

突出矛盾:数字太大,不易思考,引导学生转换较小的数。

明确思想:当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这就是“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板书:化繁为简)

(2)设计三种植树方案:

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用线段画一画的形式,同桌两人合作设计植树方案。

①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②汇报、展示:

③小结:组织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命名,突出其主要特征。

教师板书: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

(3)探究规律:

①求间隔数: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植树过程中的间隔,总结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再次对应“间隔数+1” 。

在没有植树的棵数时,探究间隔数与全长、间隔的关系。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借助学具、线段图等形式探究规律

a:学生思考并摆学具或画线段或列算式。

b:汇报:

②探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开放间隔的长度:(出示课件)在2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 米植一棵,一个需要 棵树?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要求:

1)自己选择适合的间隔长度,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

2)小组选择一种植树方式进行探究。

3)可以借助摆学具、画线段、数手指或列算式的方式。

a: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b:学生汇报发现规律,教师板书。

c:升华:

三种情况结果不同,但是在求解过程也存在着相同,都是先计算20÷5,这就意味着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是明确间隔数。

d:应用:

老师检查同学们的植树情况,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20棵树时,一共走了多少米?

(三)巩固提升:

1.选一选:

下面每一题相当植树问题的哪一种情况?

(1)音乐中的“五线谱”( )

(2)衣服上的纽扣( )

(3)成语“一刀两断”( )

(4)自鸣钟九点报时的钟声( )

A.两端都种 ; B.只种一端; C.两端不种。

2. 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4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 秒。 3. 小法官:

(1)学校的教学楼每层有24个台阶,老师从1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判断:现在老师走到了3楼。( )

(2)一根10米长的木头,把它平均分成5段,锯一次需2分钟。判断:锯完一共需要10分钟。( )

4.学校一条大路的一边共插了20面彩旗。

(1)如果使两面彩旗中间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2)如果要使两盆花之间有一面彩旗,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呢?无论哪些问题,我们都能用今天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解决,这就是数学的奥秘。

更多相关推荐: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锯木头...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明德小学彭素艳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头都栽两头都不栽一头栽一头不栽等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教学反思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下“数学广角”的内容。新教材的“数学广角”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典型的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植树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植树问题》复习课教案及 教学反思

复习《植树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植树问题中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三种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2)通过猜测、画图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

小学五年级上新人教版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郭海霞植树问题是新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植树问题教学侧重点在解决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教学课例

植树问题教学的研究背景分析一说教材植树问题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的内容教材从情境剪绳子导入引入直线上的植树问题我们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把植树问题分为三种不同情况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一端种一端不种本节课主要解决两端...

《植树问题》微课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微课教学设计执教严玉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二校微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微课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初步感知植树方法的多样化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

20xx-20xx年最新审定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1)》 :教学反思(名校内部资料)

植树问题1教学反思一数学方法的渗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直以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到底能让学生留下些什么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能够单纯的解题重要还是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更为重...

公开课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师尹可生20xx年11月19日课题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理解树的棵数与格数的联系2让学生能正确解决类似问题3渗透数学思考方法和数学相互联系的思...

《植树问---两端都栽》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反思杨红梅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是新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课的设计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亲自让学...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