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和策略

时间:2024.4.27

小课题研究是指研究者在迫切需要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小、研究周期比较短,容易操作并且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它具有指向“自我性”、过程“随动性”、时限“即时性”、形式“灵活性”等特点,根本目的在于促使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走进一线教师做小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需提高认识

许多教师把“小课题”与“规划课题”、“重点课题”混为一谈,认为这是学校里少数优秀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没有精力、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做研究。很多教师把“小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隔离开来,没有为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而研究,同时认为这是两回事情,研究课题会分散教学精力,花了力气不一定能有研究成果,最后还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滑,会得不偿失。

小课题研究对一线教师来说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属于一种应用性研究,或者说是一种行动性研究,就是教师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自己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一线教师做的小课题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研究,不一定非得要有创新性、前瞻性,只要通过研究让自己原来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高效,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教师对于小课题研究应该有“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的意识,应该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小课题逐一进行研究并有效解决。小课题要“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小课题要“近”,就是要贴近自己的教学现实,不好高骛远;研究要“实”,就是要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研究要“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出真感受,最后能真正出一些成果。

二需平衡价值

许多教师因为各类先进评比和参加各类组织推荐都有课题研究成果方面的要求,所以一味追求小课题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多而无为,虚而失实,伪而乏真”的现象。很多教师把“小课题研究”等同于课题立项、成果获奖,认为课题不立项、成果不获奖就没有研究的价值,而立项和获奖毕竟是有限的,于是就产生了不要研究的思想,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小课题研究主要是教师开展自已的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作为一线教师对此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自觉投身于比较枯燥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多整理案例、总结经验、深入思考,并及时撰写成论文、案例和随笔,积极投稿或参加各种评比。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体会:前几年经常有课题能在市级立项并获奖,近几年都没有被立项更谈不上获奖,但是笔者依然在扎扎实实地做自己的小课题研究,用论文与案例的形式记录研究过程,在各级教研活动中越来越多地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到后来,一些论文案例在评比中获奖,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坚持做小课题研究,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还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三需抓实过程

很多教师虽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但是没有按照计划开展活动,研究计划、研究活动和教学实践三者严重脱节。很多教师能按照研究计划开展活动,但没有及时收集资料,没有及时梳理存在问题并有效改进,也没有及时总结推广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研究活动,要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性策划与思考。

小课题研究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就是要及时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思考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有效解决。如果能得到有效解决就确定为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如果不能则暂时放一放,当然也可以找其他人一起合作研究或等有能力解决时再研究。(2)学习借鉴、初定方法。就是要学习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同行对于产生类似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策略,从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自己对于问题的方法。(3)尝试实践、及时调整。就是要根据自己初步的成因分析和策略思考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找出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4)总结提升、形成成果。就是要把开展的活动、形成的结论、获得的感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用论文、案例或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成果记录与表述,便于自己在以后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及时反思研究过程,认真分析存在问题,主动学习别人经验,理性思考解决策略,积极实践预设策略,合理调整教学策略,科学总结解决策略,每一环节都必须抓实抓好。也只有抓实抓好过程,才能使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与深刻、分析更加深入与理性、阐述更加自信与自如、视野更加开阔与高远。

四需持续研究

很多教师研究小课题爱追风头、赶潮流,什么热就研究什么,很多时候都不是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之间既没有横向的内在联系,也没纵向的发展连续,缺少对某个方面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层次、长时间的持续性研究,或者没有结合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序、有效的系列性研究,课题研究成了随意的、孤立的教育行为,研究没有深度与广度。

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不是小课题研究的终点,还需要在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学校里逐步进行推广应用。在检验和推广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方法进行必要、及时的完善与提升,甚至对原小课题进行深入的持续研究。近年来笔者对“如何读懂学生”进行着持续性研究。20xx年开始作为副组长兼执笔人参与绍兴市重点课题《引导学生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重点是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并改善学习方式,具体要改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改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尝试学习、体验学习、做数学等学习方式。20xx年开始研究小课题《读懂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重点是要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分析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实施教学方案时充分重视课堂生成并及时调整教学预案,真正做到“理性分析,了解学习起点;精心预设,基于学习起点;重视生成,顺应学习起点”。20xx年开始研究小课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设计的策略》,重点是要“三读”,也称“553策略”:读懂教材是有效设计的基础,关键要“五读”;读懂学生是有效设计的重点,关键要“五读”;读懂流程是有效设计的难点,关键要“三设”。20xx年开始研究小课题《小学六年级数学“预习后教”的策略》,重点是要做好教学三环节——预习思考、反馈交流、巩固提高,预习思考“十要”,反馈交流“五问”、巩固提高“二要”。经过这些持续性研究,

不但对“如何读懂学生”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认识,而且对于“如何根据学情进行有效教学”也有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

五需科学总结

很多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及时总结成败得失,往往只是比较机械地开展一些研究活动,很少总结阶段性成果,不重视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往往只是罗列一些开展的活动或感性的经验,科学性和理论性不够。更不重视研究成果的多样化表达,往往只是完成研究报告并去评奖,很少能根据研究结果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也很少写些相关的研究论文与案例并通过投稿或参评的方式与同行交流。

小课题研究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总结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或别人解决相同问题提供借鉴。总结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研究过程的再次梳理与提升,不总结可能很快就会忘记,总结出来可以作为经验让别人共享,还便于以后自己对此问题作进一步思考和提升。教师在总结过程中要做到三点:第一要及时梳理,梳理“自己是怎么做的”,习惯地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会更有效”,以便发现更多的问题,尝试更多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经验。第二要积极写作,将研究过程、改进过程、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和成败得失、教学感悟如实加以记录,可以是论文、案例或随笔,以写作的方式促使自己进行深入学习与实践反思,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条理性和完整性。第三要科学提升,善于从理论层面梳理并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既要有感性的描述又要有理性的思辩,既要有感而悟又要有悟而发,既要有由点及面作发散性思考又要有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挖掘,从而提高思考问题的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

小课题虽“小”,但其价值并不小。如果一线教师在做小课题研究时能做到上述几方面,不但会使小课题研究变得简单,而且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能为以后做大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因为大课题研究可以理解为这样一个过程:先把大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再把若干个小课题研究成果串连与整合,形成大课题研究成果。


第二篇:《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通川区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来源及基本情况

新的世纪充满竞争又需要合作,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此背景下,在市、区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和有关专家的论证帮助下,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于20xx年下期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并上报区电教馆,在区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于20xx年10月正式上报市电教馆,同年11月由达州市电教馆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论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修改建议。课题组根据专家的建议于20xx年12月对课题研究时间方案与计划方案进行了重新调整,上报区、市电教馆。20xx年3月上报四川省电教馆,于20xx年7月立项为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20xx年4月中旬上报中央电化教育馆申请立项,20xx年9月批准立项为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20xx年10月,我校接到课题立项通知后迅速成立了以通川区教育局副局长朱兴平同志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以中学高级教师、通川区实验小学校长黎晓明同志为负责人的课题研究小组,20xx年下期因领导工作变动,课题领导小组组长调整为通川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必进同志,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调整为小学高级教师、现实验小学校长王娅琳同志。同时成立了以达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中学高级教师李雍同志为首的课题指导小组,他们领导、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这些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12月9日举行了《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会,课题研究正式启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也就越来越多地引进了小学课堂教学中,成为当今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 20xx年1月课题组就“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及上网能力的调查”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调查”对我校近千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现状,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20xx年7月,学校网管员、几名课题骨干教师先后参加了“分布式资源管理平台的应用”“基于网络的课程设计”、、“多元智能与合作学习模式”等内容的培训,并动手操作,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和上传课件。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大大地提升了老师们理论水平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本课题的运行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课题实验研究方案,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据集体动力论、交互共生主体教育思想、交往的教学过程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理论和方法等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思想。结合研究的实际情况,课题组确立了以下研究目标: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规律,实现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推进课改学习方式变革,建立教与学新机制,为调动小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学习问题,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课题组选取语文、数学两门学科作为研究科目,采用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叙事研究法对课题实施研究。并确定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8月)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

3、总结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1、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确立了研究活动制度

(1)定期研究制度。每2周一次课题组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研究交替进行,交流探讨理论和实际操作问题。

(2)定期总结制度。课题组成人员在自己分担的研究范围内,要勤分析、勤总结,每学期至少完成专题总结(案例、论文等)2篇。

(3)、后勤保障制度。凡是课题研究需要使用的资源,课题组无条件优先使用;凡是课题研究活动需要的经费,学校优先考虑。

(4)、做好实验期间的检测,收集数据,不断调整、深化实验研究。

(5)、科研处直接指导,统一管理,统一安排活动。

(6)参研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上好实验课及制作课件。

2、强化学习培训,提升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积极搜集相关资料。首先是在课题研究实施之前就认真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其次,利用网络的便利,积极收集课题研究需要的相关理论,比如, (1)集体动力论:(2)交互共生主体教育思想:(3)交往的教学过程观:(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理论和方法等,并组织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组织了主研教师参加了成都盐道街小学等网络课程交流,并积极到省市听课学习,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对所从事的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xx年上期和下期分别邀请了省电馆研究室主任袁红,市电教馆研究室主任邓旭辉,及区电教馆的领导、专家们到校就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理论及研究活动的指导。同时根据各级专家的论证及指导建议,我们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崭新的教学环境——创设情感氛围或创设问题情境,创造更多合作时机与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思维,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努力构建一个充满张力、生机与灵气的课堂。

自课题研究启动以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认真参加市教科所、区教研室举行的各种培训,对每次培训参研人员都要交流学习心得,并写好学习总结。与此同时,课题组每个月定时进行理论学习,学习资料通过网上下载以及订购的教育科研方面的杂志。通过集中学习活动,让

参研教师了解目前国内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新动向和新成果,从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避免出现重复研究;通过学习来提升参研教师的理论素养,让老师们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并让每位成员根据研究中一些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通过研讨课来进行分析总结。

3、运用调查、叙事等研究方法了解实验班级学生学习现状。

在本课题实验初期,由数学课题组自行设计了问卷调查,主要从学生学习现状、老师信息媒体使用情况、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开展情况以及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五个方面,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总共有10道选择题,对实验班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发出64份,收回有效问卷64份。统计表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时间大部分都在10分钟左右,积极参与的有41人,占总人数的64.1%;喜欢合作学习的有26人,占总人数的40.6%。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处于中等偏差,而老师平时很少使用信息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由于长期在老师满堂灌的影响下,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喜欢老师讲授的学习方式,只有少数同学觉得合作学习好;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也比较差,只注重了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

在学生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调查方面,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出的五、六年级三个班部分同学,共一百三十名同学。发出与收回的问卷均达到100%,无一遗漏。统计表明:学生家里拥有电脑的人数达到41%,家里能够上网的同学占拥有电脑总人数的94%,其中用来查找资料的占38%。但在所有会用网络查找资料的学生中能自主、熟练的使用网络的仅占38%,知道怎么用网络工具来查找资料的占53%,还有8%的学生不知道怎么运用网络来为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服务。约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希望老师经常要求他们通过电脑来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料,都认为这样做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部分同学认为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对统计结果分析后我们发现:第一、同学们普遍的计算机基础都还不错,基本操作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对要求稍高的网络方面的要求还有些难度。第二、具有网络操作能力的同学很多,可以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大家,提高整体的网络操作水平。第三、就同学们现有的计算机基础和网络操作水平来说,完全可以胜任我们下一步要开展的合作学习研究活动。第四、教学工作或研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多设计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案例或学习活动,让同学们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4、加强对实验班教师和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为了让实验班教师能更好借助信息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课题组计算机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对老师们进行了windows 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处理电子表格EXCEL、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矢量动画制作软件FLASH,以及使用QQ聊天功能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收藏文件,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课件,邮箱的申请及使用,网页的简单制作等培训,并把培训的相关内容收集成册,形成了校本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实小教学常用信息技术培训手册》。促进了参研教师的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学生方面,实验班充分利用每周两节的信息课,加强对学生的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电脑操作知识并能利用网络搜索有用信息。

5、实验班常规课和课题研究课相结合,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学校常规课是实施课题研究的基础,研究课是常规课的升华和再创造。研究课取得得成果必须回到常规教学活动中去验证,完善、推广。用课题研究来保证常规教学得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两者的有机结合使推动平常教学工作的活水源头。因此,我们把研究实施的重心放在了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来提炼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通过半年的实验研究,实验班的合作意识得到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上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讨论,当一个人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同学们也会寻求帮助,让其他同学来帮忙;二是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以前课堂上虽然老师要求同学们合作学习,但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该怎样合作,只是做做形式,而现在同学们在合作时分工明确,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噪音控制员在每个小组都各选了一名,当需要合作时,组长就召集小组成员给他们进行分配任务,这时每个人都有事做,真正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让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三是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在每次合作学习时,老师评价都是把整个小组作为评价对象,并通过评选合作小能手、优秀小组来激励同学之间、小组间相互竞争,让小组成员感受生活在小集体里就要为团队争光。

6、明确研究目标,认真总结成果

根据每期研究的内容,课题组扎实开展每月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每期制定计划时,都明确了要研究的内容,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计划确定一个研究的内容,结合研究的问题上一节研讨课,上完以后认真进行反思,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建立原始资料应有相关目录。以本期为例:课题组已经收到研究反思、总结及相关论文共计44篇,其中语文26篇,数学18篇。学期结束时,采用原始资料收集---主研教师提炼提高---形成主研个体成果---课题组再提炼再提高---形成课题组阶段成果的基本流程对研究的内容作分析总结,提炼出了课题组阶段性成果。

三、阶段研究中我们取得的初步成果

1、初步探索了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的基本途径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小学生因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了强烈的表现欲望,自制力差,学习不踏实。

(1)教师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观察,并给他们指出,让他们找到自我“反省”的切入点,并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观点的基础上,不断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2)教师要训练学生控制合作学习中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怎样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在别人的意见和见解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

(3)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

如:在学习“闰年、平年”时,数学子课题组张让府老师设置:“小红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红的哥哥小林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林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个学生马上产生质疑:“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同学们围绕这个同学的质疑,又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网站,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观察、发现和交流知识的环境,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利用网络探索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由此展开争论和辨认,各自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同学们都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同学的正确意见,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增强智慧,从而培养合作能力。

2、通过信息化环境创立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努力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富有创新及想象的空间领域,活跃学生思维,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减轻学习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彻底放松、心境平静,精神上得到鼓舞;提供充足的时空环境,让学生拥有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人人参与,使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营造热情的帮助环境,要求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创设真诚的激励环境,适时适当的激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如:我们课题组黄虹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的《向往奥运》一课时,课前她给学生提供了部分相关的网站,并指派学习小组先从网上搜集了大量有关奥运会赛场的图片。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建立期本节课学习的“资源库”。教学时老师重点设计了“图景激情感”这个环节,帮助学生感悟作者对奥运精神实质赞美。通过一张张生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最具有权威的体育盛会,并真切体会到奥动赛场上虽没有刀光剑影的比拼,虽不是烽火漫天的战场,但那成功的笑容,那失败的泪花,都真的那么令人心醉,那么令人神往。学生的心弦触动了,再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利用课前建立的图片资源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理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相互碰撞,学生们内心的兴奋、自豪、激动、骄傲,自然化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设计这个环节一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并通过图片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二是让学生体会句子背后隐藏的内心世界,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我们通过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激烈的奥运会赛场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20xx年的神往。但又不单纯是感受,学生欣赏图景的过程,实际是他们对情感进行再升华的过程,交流意见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小组的成长也同时得到了良性的发展,看到孩子们一张张自信的脸,我们欣慰了。

这一环境的创设,将本来与学生隔得远的奥运赛场拉近了,触发了学生每一根激情的神经,就好像身在奥运赛场。这就是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给课堂教学注入的活力,给实验者教学带来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一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氛围里学到知识,学生还主动与知识、情感牵手,顺利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为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3、细化信息化环境,明确研究手段

经过课题组的讨论,结合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我们拟定了信息化环境的初步概念。即:以现代电教设备、校园局部网、多媒体网络课室以及能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学习互助化、活动合作化等为教育信息化

环境。信息化环境实现的基本方式:

(1)、教师在课前利用网络等技术手段,收集、准备对课堂有用的资源:如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课件等;建立主题网站、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论坛主题等。

(2)、教学前、教学中信息化环境的具体体现方式为:课件、主题网站、论坛、博客或聊天室等。

(3)、教师在课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充分展示教学中需要的资源,用以阐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解决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利用主题网站及论坛、聊天室等资源辅助教学。

(4)、学生在课前能够根据教师对学习的预习及准备要求,自主地运用计算机、网络工具收集、整理、拓展学习内容、准确地归纳出与主题相关资源,配合教师给出的论坛及聊天室主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地运用前期收集的资料进行合作学习中的探讨工作,能够根据要求运用计算机对教师的要求及时进行反馈。

4、明确了合作学习中合作问题的设置原则

在我们每学期开展的电教研究课活动中,无一例外的都有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但在具体的实现中却流于形式。经过探索我们发现,在设置合作问题的时候我们只要遵循了以下原则,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难度。在设置问题时,不要害怕学生找不到答案。有的老师出于这个目的,把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差不多不经过脑子就可以找到答案,也用来合作讨论。这根本就没有意义!也是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所以应当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

其次是合理。有些内容根本不需要设计成合作学习,直接找同学举手回答就可以达到教学效果,设计成合作学习后,只一小会儿就可以完成任务,结果也让同学们装模作样的在那里讨论。这是假合作!怎么判断问题设置是否合理?很简单,学生必须要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才能完成任务,就说明你的问题设置是成功的。比如统计。我校张洪老师在教学《统计》的时候设置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统计出纸盒里几种颜色的玻璃珠数量。问题很简单明了,但实现起来很困难。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注意数几种颜色的玻璃珠,也不允许一种色一种色去数,时间不够!这就迫使学生要动脑筋,怎么才能最快的数出每一种颜色的玻璃珠?这个时候,分工合作的必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小组内每位同学只负责一种颜色,最后大家一起汇总。这样一来,合作这一活动就体现得非常完美!

再次是组织。分组后,有个很重要的步骤,要给每个小组指定或推一位组长,或发言人。如果没有组长,那么,在随后的活动中,整个小组会因为没有带头人而变成一盘散沙,当然也就会影响到活动的开展。通过观察对比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如果每个小组都没有组长,那么,最先得出结果的那个小组内肯定有一个善于组织和协调的同学。同样,如果一半的小组有组长,另一半没有,那么有组长的小组开展的活动效果,以及学习效果普遍比没

有组长的小组要好。所以,不管是老师指导下的分组,还是学生自发的分组,有一位组长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是评价。积极的、鼓励式的评价,在课堂上是催化剂,这已是公论,不需要再赘述。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对表现好的、完成任务快的同学或小组作评价,忽略了未完成任务的同学或小组。在一次研究课活动中,我们作过一次尝试。在其它小组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我们不是让未完成任务的小组停下,而是建议大家一起给他们加油!在大家的鼓励下,他们最终完成了任务。虽然这堂课因为这件事耽误了教学时间,但是,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对弱势的关注与评价同样重要。

5、初步明确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经过一系列课题研究课活动的开展,以及参研老师们的反思、总结,我们发现要开展好信息化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要达到以下的五点基本要求:(1)、合作问题的合理设置(2)、合作过程的全面指导(3)、合作时机的准确把握(4)、合作时间的准确界定(5)、合作结论的灵活评价(6)、合作成员的有机搭配。

四、阶段研究中我们取得的初步效果

1、加快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更好地保障课题实验工作的健康开展,学校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完善了校内信息化环境建设,装备了多媒体教室两间,多媒体演播大厅一间,电子备课室一间,中心机房一间,建立校园网络和校园广播系统。同时搞好了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开展了全校教师的课件制作大赛。完善了学校网页。为实验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了老师们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许多教师已能独立制作精美复杂的课件。课题研究以来,我校教师自制课件就达一百多个并汇总到学校资源库。特别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逐渐具备了承担课题研究的能力。

2、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为了推动课题研究,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了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课题实验中的引领作用,让他们勇挑担子,力求在实验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听互教和对话研讨活动。至今为止,黎伟、张让府、黄虹、贺茜、秦苏静五位实验研究成员,先后上了校内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共计12节。并撰写课例反思、实验总结论文10余篇,其间先后邀请了市、区级教育教学专家到校指导、点评,共同探求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新手段、新策略,通过实验研究,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做到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中展开学习,展开讨论,真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自信。”

承担了本课题研究的袁光忠老师在一次数学实验课后,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同学很喜欢老师借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80%的同学很喜欢共同收集资料和信息,选择“一般” 的仅占5%-10%。学生都一致认为信息化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更生动,有趣。

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1)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重难点。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难点是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识,当多媒体出示“9时55分”的钟面时,往往会出现三种答案:① 10时55分 ② 9时55分 ③ 10时5分。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动手拨钟,请各小组推选发言人说理等,有效地突破该教学难点。

(2)精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从而轻松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探究明理的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开放题目。如:比较两个分数5/9 和6/13的大小。容易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通分母,一种是通分子比较出大小。师问:还有其它方法比较5/9 和6/13的大小吗?引起探求的兴趣。经过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组织交流得出以下几种方法:① 5/9>1/2 6/13<1/2所以5/9>6/13②5/9-6/13=1/117>0所以4/7>5/11③ 5/9÷6/13=64/54>1所以5/9>6/13??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合作学习技能还较低。

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主题的轨道,有时合作学习教师引领者方向易偏离失控,习惯性地以旧有的教学方式去指导学习。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从而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也给我们的研究老师提出了挑战,但我们欣慰的是,通过努力,我们已经从课堂教学中教师刻意转化预设的角色中走出来了,给学生创造出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氛围,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宽松、和谐中合作学习,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大都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灌输,这造成了学生不愿主动去思考和探索问题,习惯于依赖老师给出的答案来学习。然而在合作学习中,这种老师给出问题再自己解答的情况不再出现,而学生又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这就给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如何运用信息化环境来解决这个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思考合作学习中老师根据情景设置的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们课题组开展的研究课中,贺茜老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在给拼音找汉字朋友的活动中,她让一部分同学拿着拼音的卡片,另一部分拿着汉字的卡片,打乱了顺序,再让同学们来找,最后让找对了的同学来领读。另一个命令传递的环节,则调动了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怕自己出借,所以非常认真,最后的效果也很好。虽然这个学习环节不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的一个合作学习活动,但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合作学习的操作方式,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讨如何来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3、课题研究课与常规研究课切入点的把握

课题研究课与常规研究课的区别与统一,这是我们在一开始准备课题研究课的时候就在考虑的问题。到底怎样的课题研究课才能充分体现与切合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探索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还是就在现有的常规研究课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却非易事。首先,教学内容。课题研究课的教学内容,我们不要求是单一的教材,可以是任何内容,一条教学中总结出的规律,其它版本教材中的内容,这些都可以作为研究的教学内容。而常规研究课的教学内容,绝不能脱离我们现在正在使用教材版本,也不能脱离教材里的内容。其次,教学方式。在我们课题组的设想中,课题研究课应当是全新的,或包含有新观念、新操作的教学方式。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设备来开展教学,并将之应用到合作学习中去。而常规研究课则不需要具备这些要素,只要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可以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再次,教学目标。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学活动的目标我们认为应该是首先以本阶段的研究目标为最后目标,然后才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如何区别并把握好课题研究课与常规研究课,这对整个课题组来说都是一个不太好掌握的难题。在已经上过的课题研究课活动中,我们运用网络课件、让学生查找网络中的知识来为教学服务,这也只是一个尝试,还需要课题组的进一步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再思考:

1、教师如何把握自己的引领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如有的教师事先没有明确学习任务,也没有操作的指引或示范,就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进行网上浏览搜寻,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2、优化小组合作,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采取何种合作方式更科学,更合理。

3、在合作学习之后,如何反馈学生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学生信息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碰撞。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如何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

4、开发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网站的技术水平与人力跟不上,学生电脑陈旧,使得教学环境难以实现虚拟化,师生交流仍受时空的限制。

更多相关推荐: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小课题研究报告范例1

嘉兴市区南溪路绿化现状20##届##指导老师:##研究方案1.研究背景嘉兴已成为省级文明城市,现正在紧锣密鼓地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而道路绿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植树造林搞得热火朝天。但…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结题报告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但约定俗成的大体结构是:1.标题。要求简明扼要反映研究主题。有三种表达式:⑴点题式,即用研究课题的名称作为标题,研究内容、范围、对象和方法一目了然;⑵概括式…

课题研究报告 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负责人指导老师所在单位通讯地址内容摘要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

创新研究小课题_研究报告范例

圆柱在抽动纸张上运动规律的探究李权赵敏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演示实验室上海20xx92摘要本文介绍开展研究型学习的一个实例通过定性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开展现象的物理分析培养学生理论分析能力通过半...

小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报告开发区中学李华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题研究计划——小课题研究报告开发区中学李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

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课题研究报告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

汽车小型空压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方案设计(20xx年发改委标准案例范文)

汽车小型空压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方案设计20xx年发改委标准案例范文编制机构博思远略咨询公司360投资情报研究中心研究思路关键词识别1汽车小型空压机项目可研2汽车小型空压机市场前景分析预测3汽车小型空压机项...

小课题研究报告单

小课题研究报告单学科课题负责人小课题研究报告单1小课题研究报告单2小课题研究报告单3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怎样讲评中考复习试题每种试卷的讲解方法都有利弊但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及研究得出结论因疑而解的方法是最适合学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现阐述如下第一种方法即传统的逐题讲解该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后进生有机会逐...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如何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更有效八柳树学校岳学慧课题研究背景在课改的热潮滚滚而来之际我们不能只是喊喊口号作作样子流于形式要想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祖国的希望我们必须从观念上更...

小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小课题研究进展报告后庄小学我校小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确立即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基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已进行了一学期现将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一进展情况九月初我校确立了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小课题并着手于研究以班级为...

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