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1)

时间:2024.4.20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4页到46页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 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学生用小棒摆出的作品。这样编排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在探索乘法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通过学习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乘法的含义是后面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我把知道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年龄小,再加上乘法概念比较抽象,我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选用: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

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一套,卡片若干。

五、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

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二)、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三)、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二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森林里要举行冬季运动会了,开幕式开始了,看,最先出来的是什么方队?接着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鹿?答案有两种2个4相加、4个2相加。学生说出一种后教师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让两种不同的想法展示在大家面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小松鼠方队、小猪方队,算出小松鼠方块队的数目是3个4相加或4个3相加,小猪的数目是3个5相加或5个3相加。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并举出这样的例子,比一比看谁说的长,教师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让学生说得越长越好,假如学生说6+6+6??等学生说完后老师马上抛出问题:谁能重复一下,我就找最积极的同学回答,学生可能说着说着停下来,因为他说得太长只记得加6,却不知道几个6相加,可能有的学生会重复,教师可以趁势利导问你是怎样记住的,学生要想记住必须数一数他说了几个6。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下面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可以说一些短的如:3个2相加、4个3相加让学生轻松完成,然后说一个长的30个2相加,学生会发现再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很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啊”的想法,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2个4相加,可以在2和4的中间写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

读写法。2个4相加等于8,所以2×4=8,也可以写成乘法算4×2=8。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到此第一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最后进行反馈矫正。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处理了练习九的第二题,课前我制作了卡片,并适当丰富内容。采用“开火车”形式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接着处理46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的第一题。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体会乘法的意义和巩固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本节教材在学习乘法的意义时,也创设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情景图,小火车每节车厢坐3人,过山车每排坐2人,摩天轮每个吊厢坐4人??等。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这幅图不能让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而是暗示生活中有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我把这幅主题图安排在这里作为第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直接用乘法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加法改成乘法。这样让学生感觉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真正把数学回归于生活。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三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孩子们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步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七、“诱思探究教学论”在本节中的具体体现:

本节课,我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论”和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创设森林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的图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学习学生不

仅获得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又感受到数学的妙趣、知识的价值。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45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学生:小棒

教师: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大家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一看,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教材p44主题图)

看游乐园多热闹呀,认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坐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一共多少人?

师: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4+4+4+4=20(人) 5个4

2+2+2+2+2+2=12(人) 6个2

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教师板书5个4、6个2

师:你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其他同学你们还知道什么?

游乐园里快乐多,智慧也多,就让我们一起跟“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游乐园的生活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生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乘法。

师:你们看小朋友摆了什么图形?各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跟小棒?(出示例1主题图)

同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有了前面的经验马上会说)

生:左边小男孩摆了4把小伞,每把有5根小棒,右边女孩摆了3个五角星,每个用了10根小棒??

你们真能干,观察得真仔细。

你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摆一组漂亮的图案吗?

注意:每个图形用的小棒同样多哟!

(从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师:你们摆一组图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说出相应的算式。 生:几个△就是几个3相加,几棵树就是几个4 相加。

学生说加法算式,根据回答板书:

3+3+3+3+3+3=18(根)

10+10+10=30(根)

5+5+5+5=20(根)

师:观察比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几个加数都相同。

(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适当指导,让美术作品和数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概括能力。)

2、形成表象。

师: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比一比,看谁说的长。

(为了实现目标,抓住学生好胜心理,说得越长越好。)

生1:2+2+2(3个2相加) 3+3+3+3(4个3相加)

生2:6+6+6+6+6??

师:你重复一下

生:我说得太长,忘了说几个6相加。

师:看来要想记住几个6相加,必须数一数说了几个6 。老师,这里有20个2相加呢?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生:2+2+2+2+2+2+2+2+2+2+2+2+2??

师:用加法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学生小组交流。师小结)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怎样表示更简便呢?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写和读相同加数同时相加的算式的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大量相同加数用加法算式表述确实很麻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更为简便的表示方法。)

3、抽象概括乘法。

师:像这样2+2+2+2??+2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如6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3×6,“×”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

师:乘号像什么?

生:像错号,

生:像拼音“×”

生:“+”变斜就是乘号(师及时肯定)

师:数学家也这样写,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记忆和理解)

4、教学乘法的读写。

师: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3×6=18读作3乘6等于18或6×3=18读作6乘3等于18。

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相信你一定会。

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个体在思维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 “做”的活动中诠释乘法意义,过程简单明了,操作指向明确,可以说,学生大脑中一定能感知乘法意义,同时也建立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三、拓展练习

1、师:再回到游乐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

生??

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

4+4+4 4个8相加

8+8+8+8 3个4相加

3、独立完成P47“做一做”,练习九第3题。(做后说一说)

4、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给同学们说一说。

5、布置家庭作业:

回家后,观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好好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数学。]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3=18

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反思:

(1)以往的教学,我把“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在对 “乘法意义”抽象结语的概括与理解上。把乘法定义作为教学重点,事实上,学生能把抽象的结语背得滚挂烂熟,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却十分肤浅,本次教学,我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这个中心,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同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敏锐发现其中蕴含的乘法。整个教学,为学生构建了参与的平台。

(2)注重数学学习自主性

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索,讨论与交流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篇:分一分1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羊泉完小 陕卫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能用涂色、折纸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写、读、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准备】

师:水彩笔、展台、课件。

生:标有序号1、2、3的纸各一张、直尺、铅笔、1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分食品情境感受1/2,初步感知分数意义。

师:听说我们305班的同学个个聪明能干,淘气和笑笑想请我们305班的同学帮助他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请看大屏:

老师读题,提问:桌上有些什么食品?

生:四个苹果 两瓶水 一个蛋糕

师:如果把这些东西分给淘气和笑笑,你们认为怎么分最公平?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他们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师:谁来帮他们分?

老师边说边指导学生分,把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两个,把两瓶水平均 分给两个人,每人一瓶水。

师:现在还剩一个蛋糕,你认为怎么分才公平?(还是要平均分)淘气和笑笑分别能得到多少呢?

大屏出示分蛋糕的情景,老师边说边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一半。 师:苹果每人两个,可以用整数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蛋糕每人一半,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一半用一个什么方式表示呢?

师:你知道1/2表示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准确完整叙述: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2来表示。也就是,淘气分得的一半占整个蛋糕的1/2,笑笑分得的一半也占整个蛋糕的1/2。

师:一半,数学上就是用这个1/2来表示,这个数叫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像1/2这样的分数朋友。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感受分数1/2,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分数 ,现在刘老师想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手巧,请你在1号纸上找到1/2,涂上颜色,标上1/2。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样做的?

师:那另外一部分呢?

小结:图形形状不同,涂色部分大小也不一样,但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练习:出示课件

我们来看下面图形哪些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

师:在什么情况下能用1/2这个分数表示呢?

引导学生说: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能用1/2表示。

(三)、涂色感受1/4、2/4、3/4、4/4,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了不起,你们还想了解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师:请你在2号纸上找到1/4,涂上颜色,标上1/4。

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我们来看这几件作品,同样都是正方形,因为折法不同,这些涂色部分形状也不同,但只要是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板书

师:那剩下空白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呢?(3/4)板书

如果老师在这一份的基础上还涂上一份,应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2/4)板书 如果老师把这三份全部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占整张纸的多少?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4/4)板书

强调4/4也就是1.

师:同学们刚把正方形的纸对折一次可以找到 1/2,对折两次可以找到1/4、3/4、4/4。现在请同学们注意,我要出个难点的,看谁能答对?对折三次平均分成了几

份,可以找到那些分数呢?再对折一次平均分成了几份,又可以找到那些分数呢?

练习:课件大屏显示:下面涂色部分能用那个分数表示?

(四)、了解生活中的分数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分数

2、出示课件学生看大屏了解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

五、整体感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像1/2、1/4、、3/4、4/4等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师:我们认识了解了这么多的分数,你会写吗?(以3/4为例,联系图说:先写中间的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4表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最后写的是3表示涂色部分占4份中的3份)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分数各部分也有它相应的名称。

分数的读法。

六、学生创造分数

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涂一涂写出适当的分数。

七 、闯关游戏

八、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像1/2、1/4、3/4、4/4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分一分(一)》说课稿

羊泉完小 陕卫兵

一、说教材。

《分一分(一)》一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与描述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及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二、对学生状况的分析:

我们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一些量;但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大半等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他们的年龄决定了其认识事物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他们好奇心强,渴望认识新事物,喜欢尝试,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分、折、涂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方法实施教学。

三、教法与学法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猜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应把握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自主学习的素材,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等,让学生在自主的教学活动中理解分数、体验分数。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转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动

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活动一:帮助淘气和笑笑分桌上的食品,提出怎样分最公平?引起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突出平均分这一关键

1、让每个学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2个

2、接着是把两瓶水,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瓶?1瓶

3、最后通过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每个同学得不到一个蛋糕,(一半)该用哪个数表示呢?给学生留下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镜,也使教学从整数很自然的过渡到分数,由整数不够而用分数表示是符合数的扩展规律的。

这个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但是,“一半”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还使学生知道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引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像1/2这样的分数新朋友课题。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活动二,在不同形状的图形上找到1/2,涂上颜色,标上1/2。

让学生拿出图形通过对折,折出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建立1/2的表象,通过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表述是怎样找到1/2的。

(设计意图: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活动三:涂一涂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涂一涂,进一步体会到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个心形图形、半件衣服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四:通过让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找到1/4,从而认识2/4、3/4、4/4、等分数. 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够得出这样的经验,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虽然折法不同,但是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可以用1/4表示。

在此基础上,老师演示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表示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可

以找到1/2,对折两次表示平均分成四份可以找到1/4、2/4、3/4、4/4、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再对折一次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找到哪些分数呢???探索出1/8、2/8、3/8、4/8、1/16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新分数的理解。

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呢?目的使学生清楚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你知道吗?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让学生知道用

分数可以表示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最后得出:像1/2、1/3、1/4、2/4、3/4、等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并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写法、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三)、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让学生自己创造分数这一环节,孩子们在认识了解分数的基础上,既发挥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又让孩子们感受了成功的喜悦。闯三关练习设计力求做到了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针对性强,并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

《分一分(一)》教学反思

羊泉完小 陕卫兵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节课我主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的具体实例—分苹果、折纸、涂色等,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演示,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知道分数的作用,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上完这节课,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如下:

本节课中,我利用书中素材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畅所欲言、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唤起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结合;重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课中,我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课中,我注重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安排拓展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从自己身边、从教室内外寻找分数,尽可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对学生的学情预测还不太到位。上课前我认为:虽然学生是第一次认识分数,但是在生活中有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一些分数,即使不一定理解分数的意义,但有一定的体验。因此,在理解“平均分”的时候,我想学生应该很快概括出来,但事实上,学生没有完全概括出来,在老师强调后,有所改变。

2、对课堂的安排不够合理,节奏有些过慢,有些环节浪费了不少时间,从而导致本课的关键、重点内容强调得不够。

3、对分数认识的个别环节处理还不够细。如在“认识1/2”中“把一个蛋糕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个?”这一问题中,如何理解“半个”或“一半”的含义是引出

1/2的关键,在学生直接说出用1/2表示后,没有过多的让学生考虑用画图、小数等方式表示,在最后引出“像1/2,1/4,2/4,3/4,4/4,?,都是分数”这一分数的描述性语言后,应该让学生多说说2/4,3/4,4/4的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在孩子创造出分数后,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说说创造分数的过程。

我想在以后教学中,理解教材要结合整个教材体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只局限于一节课、一个单元、一册教材。同时,更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师生互动,使师生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双方都得到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新课程人教版三册第44页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学情分析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与小白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师彭涛通过数学组教师的交流与讨论后由我来执教这一节课我觉得也是给我一次煅练的机会经过这次的教学后感受颇多现反思如下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这个内容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乘法的初步认识gt教学反思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茶店子小学邓丰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青岛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安排在第...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宜君县城关二小岳党爱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获得加减法知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越秀区水荫路小学周海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64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西师版一情境导入植树节那天明明和他的同学一起在植树瞧课件出示P2页的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再请学生汇报师板书学生一般会采用一棵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张莉莉丹凤县竹林关镇张塬小学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设计思想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