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圆圆的沙粒》教案

时间:2024.5.13

《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

洪小淇

教材分析:

《圆圆的沙粒》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决心要变成珍珠,即使在遭到同伴们的不理解和嘲笑后,也坚信自己的梦想不动摇,毅然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的故事。这个童话故事说明了只有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想象沙粒在蚌壳里度过的岁月,体会沙粒志向和毅力。

2、 激励学生学习这课圆圆的沙粒,树立远大目标,奋发前进。

3、 能够正确理解“真诚、嘲笑、坦然、议论纷纷、牢狱”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语气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从这个中心问题中如何领悟“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反差,激趣导课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圆圆的沙粒》(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童话故事是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指明学生反馈

师(总结):简单地说,这篇童话故事讲的就是一颗圆圆的沙粒想

变成珍珠的故事。(板书)

2、师(课件展示珍珠图片):同学们,你们瞧,这是什么? 生:珍珠

师:你们觉得它美吗?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词语来赞美或形容这些珍珠?

生:光彩夺目的珍珠、五光十色的珍珠、珠光闪闪的珍珠……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珠光闪闪的珍珠,同学们再瞧,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沙粒图片)

师:谁再来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些沙粒呢?

生:暗淡无光的沙粒、毫不起眼的沙粒,圆圆的沙粒……

师:而课文里讲得就是这样一颗毫不起眼的小沙粒最后却变成一颗灿烂夺目的珍珠,让我们一起去倾听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二、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课件“我会读”)检查识字情况。

三、 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指导学生学习第1——5自然段。

1、师: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让我们先来自学第1——5自然段。(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沙粒向同伴们说了什么?(请用横线画出来)

同伴们的反应是什么样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这颗沙粒是听了之后又是怎么做的?(请用括号括出来)

2、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圆圆的沙粒说的话?

3、 师:听完之后,你们觉得这是一颗怎么样的沙粒?

4、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你们觉得哪一句更好?(课件出示,对

比读)

生:第二句好,因为从从十分真诚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这颗圆圆的沙粒已经仔细地想好了,下定了决心要变成有用之材,不是随随便便说的。 师:现在,你就是有目标有决心的沙粒,你能把你的想法真诚地告诉我们吗?

师:我听出来“五分真诚”了,谁再来读读?

师:很好,你不仅十分真诚,而且信心十足。大家也能读得这么好吗?

师(引读):一颗圆圆的沙粒(非常渴望变成珍珠,它)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指向屏幕)---

生: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师:老师感受到了这颗圆圆的沙粒想成为珍珠的决心是那么大,那它的同伴们听了有什么反应呢?

5、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读沙粒同伴们说的话?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同伴们嘲笑圆圆的沙粒不相信它会变成珍珠。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嘲笑圆圆的沙粒。 师:谁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同伴们觉得圆圆的沙粒在异想天开 师:同伴们认为他什么事在异想天开? 生:变成珍珠

师:同伴们认为变成珍珠是一件---怎么样的事? 生:不可能的事

师:这叫做--- 生:异想天开

师: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带着你们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一二齐!、

师:这边的孩子和这边的孩子你们此时就是圆圆的沙粒。中间的孩子你们就是同伴们,请站起来。来,你们来面对面地说话,看谁能说服谁。

7、师:同伴们的嘲笑,对沙粒起作用了吗?你们从哪里知道的? 生: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蚌壳里。 师:哪个词最关键?请圈出来。它为什么那么坦然?能不能再找一个关键词?

生:因为它已经下定了决心。

师:板书“下定决心”。它的决心是什么呀?

生:它的决心就是变成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课件出示“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师:当受到同伴嘲笑之后,沙粒却是暗暗的下定了决心,平静地、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此时,同伴有时又有怎样的反映?请读第四段,圈出一个关键词。

生:议论纷纷。

师:它们是怎样议论的?

(生读:啊呀!从今以后,它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

师:它再也见不到美景,听不到声音,多么寂寞呀! (生读:它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

师:“牢狱”在这儿什么意思?指什么?

生:就像把自己囚禁了一样。

师:囚禁在什么地方?

生:蚌壳里。

师:圆圆的沙粒留在蚌壳里还看不见什么?还听不见什么?(激发学生的想象)

师:如果现在你就是圆圆的沙粒,你在蚌壳里会有什么感觉? 师:想象一下沙粒们还会议论些什么呢?(想象省略号省略掉的内容,为课文补白)

师:刚才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这样的场景就叫——

生:议论纷纷

8、师:呆在蚌壳里的圆圆的沙粒对同伴们的议论听得清清楚楚。如果他动摇了,爬出来是很方便的,因为蚌壳开着一条缝。而沙粒它动摇了吗?

9、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体会同伴们对圆圆的沙粒的不理解和嘲笑,细细品味圆圆的沙粒不放弃自己梦想的决心。

10、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指导学生学习第6——9自然段。

1、(出示课件,播放音乐)师:时光伴着海波逝去了。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走了。圆圆的沙粒也被他的同伴遗忘了。几十年过去了,留在蚌壳里的圆圆的沙粒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写下小沙粒在漫长的岁月里的所思所想。请将句子写在第九自然段省略号的后面。

2、指名朗读写好的句子。

3、让我们在音乐的陪伴下齐声朗读第6——8自然段,感受圆圆的沙粒为变成珍珠而舍弃了许多美好事物的漫长的几十年的岁月。

(三)指导学生学习第10——12自然段

1、师:一个风和日丽春天,采珍珠的姑娘在大海的波涛声中打开一支蚌壳,顿时,珠光闪闪。(出示课件)姑娘惊喜地叫道:“多么美丽的珍珠啊!”现在,你就是那个采珍珠的姑娘,面对这颗闪闪发亮的珍珠,你将用怎样的语气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指名读、评议)

2、师:几十年过去了,已变成珍珠的圆圆的沙粒再一次和昔日的同伴们见面了,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同桌合读第11和12自然段。

3、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面对经过几

十年磨砺变成璀璨珍珠的圆圆的沙粒,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总结:大家各自的见解正是圆圆的沙粒变成珍珠的原因。沙粒有成为珍珠的愿望后,下定决心几十年不动摇,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有用之才。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真不容易呀,历经了困难,历经了几十年,圆圆的沙粒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珍珠(用红色描横线)看着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颗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一颗珍珠的?

(请两个学生起来汇报)

师:说得真好。其实这篇童话故事想告诉我们的道理——(课件出示)(齐读)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

作业设计

圆圆的沙粒终于变成了珍珠,他成功了。他的梦想得以实现,除了他有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还与谁的努力有密切的关系呀?请同学们根据查找的沙粒变珍珠过程的资料,写一篇珍珠与蚌的童话故事,记录下圆圆的沙粒与蚌相伴的几十年岁月中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 圆圆的沙粒

沙粒 同伴

决定变珍珠 嘲笑

认定目标 不理解

变成美丽的珍珠 称赞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课堂上,我准备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书,把多种读书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在读中理解课文,以读悟情,以读促思,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

教学时,能抓住文中的省略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自己的体会理解中感悟故事的寓意,从而得到启示,受到激励。在指导朗读时,能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人物的对话应用什么语气,你认为读什么语气就怎样读,张扬了学生的阅读个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初读课文时,有一生已说出课文所揭示的寓意,对于这一情况,教师没有好的处理方法,只好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在指导学生理解每段的内容、概括段意时,教师引导得过多,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篇:《圆圆的沙粒》教学反思


《圆圆的沙粒》教学反思

启慧小学 洪小淇

《圆圆的沙粒》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的故事。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在备课时我仔细研究了文本,并用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力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体验情感,把握了语文教育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熏陶感染的作用。

教学中我使用了优美的音乐以及有关海边、珍珠的图片,并配以自己有感情地范读、解说,将学生带入到那颗圆圆的沙粒生活的环境中,和它一起感受、体验实现美好愿望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如在教学课文第6~9自然段时,我使用课件中的背景音乐,并配上自己的一段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圆圆的沙粒在漫长的岁月里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体验圆圆沙粒是如何经受时间的考验,最后成为一颗璀璨的珍珠的。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巧妙的完成了第九自然段省略号的教学。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文本。 本课采用的是对话形式,因此角色朗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抓住提示语、标点符号来帮助体验人物的情感,学会使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如课文

第1~5自然段的教学。另外我还采用了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文本。

3、通过标点符号帮助理解词语。

文本中的关键词语、标点符号往往是理解课文的重点和突破口。在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标点符号去帮助理解课文,效果较好。如让学生找标点符号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学生马上根据省略号懂得议论纷纷就是很多人在一起议论了很多话。又如在第十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根据“是他?”中问号去想像同伴们当时说话的语气,学生马上想到了有惊叹、有疑问。

但这节课下来也表现出我在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比如我的评价语和过渡语都不够好,欠缺一种成熟老师的教学机智,我觉得这些都需要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慢慢积累,有些时候的迫不及待造成了老师的越俎代庖,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更多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时间与数学一教学反思1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第一单元乘除法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学生通过经历探索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个别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还可以算但口算乘法的学习方法还待改进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小树有多少棵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乘除法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学生通过经历探索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个别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还可以算但口算乘法的学习方法还待改进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乘除法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学生通过经历探索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个别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还可以算但口算乘法的学习方法还待改进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巨化一小范化冰小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这对于刚进入工作的岗位的我是一个挑战和适应的过程而对于我的第一批学生来说是他们在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这学期他们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唐家岭小学蔡春梅元角分与小数这一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学完买文具后在练习反馈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32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学期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下面我来谈谈这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一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先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表率小...

三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轴对称图形一立足现实活跃思维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6分桃子教学反思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笔算的每一步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将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笔算竖式的每一步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存零用钱”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存零用钱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不拘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程课本中用淘气存钱做载体与学生生活相差较远因此教师改为用学生手中的课本为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研究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本节课还...

三年级数学下册 货比三家 1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货比三家货比三家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整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