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反思风格:

时间:2024.4.9

论哲学的风格

2004-09-13 09:51

--------------------------------------------------------------------------------

哲学的智慧有如大海,深不可测,引无数爱智者遨游其中;哲学的难题如险峰,高耸入云,引无数勇士竞相攀登;哲学的语丝如春风,似春雨,沁人心脾,发人深省??用散文的语言来描绘哲学是容易的,而要用学术的语言来定义哲学则非常困难。哲学本身不是一潭不动的死水,而是喷发智慧火花的喷泉,生生不息,不断推陈出新。从哲学的视野,哲学的角度,到哲学的方法,哲学的内容等等,都在不断的变化。

那么,哲学真的就不可捉摸了吗?当然不是。不论哲学如何变化、发展,它总有一些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哲学本身万变不离其宗之处,这就是哲学的风格。

一谈起哲学的风格,人们总会不由地联想起古代先哲们的形象。当然,几乎每一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至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之间风格上的差异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的风格则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与哲学本身的特点有关。哲学本身就是一门让人难以定义的学科,每个哲学家对哲学的定义都各不相同,这与每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所研究的范围、所使用的方法等等都有关系。

当然,难以表述并不是不能表述,作为人类文明的积淀、人类智慧的结晶,哲学自有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哲学的反思风格:

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活动,或者说,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式。所谓反思,就是对思想的思索。“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是人类思想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其中构成思想是人类全部认识活动的思想维度,而反思思想则是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反思思想是哲学的价值与功能的体现,对此,黑格尔曾作过这样的论述:“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如果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他能思维’这话是对的(这话当然是对的),则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用。不过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所以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第38页)。黑格尔还指出,哲学思维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自觉其为思想。

与“构成思想”的思想维度不同,哲学反思的直接对象是思想,而不是思想的对象。把反思同“思想”和“思想对象”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当哲学企图坚守自己的固有领地的时候,即哲学直接地把“自然界”、“社会”或“思维”作为自己的对象的时候,它越来越感到自己“无家可归”:当哲学被“驱逐”出它的全部世袭领地之后,它却真正实现了“四海为家”。这就是因为:“思想”,是关于世界的思想,人们正是在“思想”中才能达到对世界的把握、理解和解释:“反思”,是对思想的反思,关于世界的全部思想都是哲学反思的对象。因此,在哲学反思中,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成为极为重要的反思对象。通过对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的反思,人类就能够在哲学的层面上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世界图景,并从而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反思活动作为哲学的基本风格之一,自然也就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从哲学的发展史看,哲学的反思主要表现为七种方式:本体论的反思方式;观念论或认识论的反思方式;概念论的反思方式;实践论的反思方式;语言论的反思方式;存在论的反思方式;文化论的反思方式。不同的反思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哲学风格,各种哲学流派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反思方式不同。当然,哲学的反思方式还会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对旧的反思方式的超越,

创造新的反思方式,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之一。

2.哲学的超验风格:

所谓超验就是超越经验,哲学的超验性就在于哲学对一般经验、常识、甚至科学的超越。虽然哲学的最终来源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并且在最终的意义上也要经由人类实践的检验,但哲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却正在于它的超验性。哲学的超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一般经验事实的超越。从对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的分析来看,在原始人时期,人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直观地认识世界,通过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地产生“解释”世界的冲动。按照科学哲学家赖欣巴哈的论证,“解释”的冲动即是“概括”的要求:“概括”则是“把有关系的因素从无关系的因素中分离出来”,首先形成的是以“共同经验”为内容的知识——常识(《科学哲学的兴起》,赖欣巴哈,商务印书馆,第9页)。然而,人类理论思维方式的形成,却是以系统化的概念体系去描述和解释经验世界为标志的。这种用以描述和解释世界的系统化的概念体系,它所表述的已不是既定的、直观的经验事实,而是用以解释经验事实的关于“本质”、“共性”、“规律”、“必然”的认识,是一种关于“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种“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是关于超越经验对象的、并用以解释经验对象的知识,因而是一种源于经验、但又超越经验的知识。哲学和科学作为人类理论思维的基本方式,都具有这种“超验”的特性。

第二、哲学的超验性还表现在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上。人类思维概括和解释的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事物,而且包括整体的世界。哲学思维就是从寻求对世界的统一性解释而萌发和形成的。用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说法,哲学就是一种研究“实是只所以为实是”、“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的学术。而在这种“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古代哲学就已经从寻求现实的因果关系而逐步地转向探询世界的现象与本质的逻辑关系,从而把世界的统一性视为超越经验而为思维所把握的“本体”。研究对象的超验性决定了研究方式的超验性,所以哲学研究所采用的也大多是超验的方法,比如思辨的、逻辑的、辨证的方法等等,都是来自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这也是哲学的超验性的表现之一。

第三、哲学的超验性还表现在对科学的超越。作为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科学和哲学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二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决不能简单、武断地认为谁更高级,把哲学视为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的观点当然是错误的,但轻视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作科学的附庸的“科学主义”同样是对二者关系的误解。因此,哲学对科学的超越应当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最终的目的。我们常说哲学来自于对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这种概括和总结决不是科学成果的简单汇集,而是要从中寻找具有普遍性、必然性、规律性的东西,是对科学成果在理论上的升华。

3.哲学的批判风格:

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种“清理地基”的渴望与要求。人类文化的各种样式,都有构成其自身的根据,也有评价其自身的标准,还有规范其自身的尺度。各样文化样式构成其自身的根据、标准和尺度,可以说是各种文化大厦得以构建的“地基”。哲学的批判,就是批判的反思这些作为“地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进行“清理地基”的工作。这种“地基”的清理工作是无穷无尽的。这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8页)。 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种“带有敬意的批判”。哲学史上的任何有价值的哲学理论,都可以说是带有一种“合法的偏见”——它既有历史的合理性,又具有内在的否定性。任何一种真正需要批判的哲学,都是具有某种哲学史地位的哲学。摩尔顿。怀特在《分析的时代》一开头就提出,几乎20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批判黑格而哲学开始的,而这正

是对黑格尔“加以特别显著的颂扬”,因为他不仅影响了“当今世界最盛行的三大哲学”的创始人,而且还支配了各种“技术哲学运动”的奠基人。哲学是人类的艰难而曲折的自我认识的历史。每个时代的哲学的永恒魅力,并不在于他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了多少财富,而在于它适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人类存在和人类理性面对的巨大困难,以深刻的哲学批判去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人类提供自己时代的“安身立命之本”或“最高的支撑点”,并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提示新的道路。因此,对于以往的哲学,既要解释它的内在矛盾而予以深刻的批判,同时,又要充分理解它的历史合理性而予以“带有敬意的批判”。

(编辑:莫凡)

作者:苏州大学管理学院哲学专业 衡孝庆 新闻来源:光明网


第二篇:“时间的哲学反思”


“时间的哲学反思”学术沙龙综述

20xx年10月13日下午,“时间的哲学反思”学术沙龙在B楼学院会议室举行,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读书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M老师主持。

C老师认为从人类产生以后,现实世界实际上可分为两大部分,这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自然界里,物质运动形式不同,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特性就不同。在人类社会里,作为社会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肯定会有不同于自然界的特性。可以把在自然界中的时间形式称为自然时间,把社会领域里的时间形式称为社会时间。自然时间反映在人的观念上所形成的时间观,我们不妨称之为编年史的时间观,社会时间反映在人的观念上所形成的时间观,我们不妨称之为文化形态时间观。统一的编年史时间观的确立比较容易,“公历纪元”(简称“公元”)作为世界各地纪年体系的统一标准,已经获得了世界上所有文化模式中人们的认同。但是,统一的文化形态时间观的确立却要复杂得多。

Y老师指出,人类对时间的感知是通过技术实现的,技术的发展变化带来的是时间感知的变化。日晷、漏刻与钟表带给我们的时间体验是不一样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对时间的体验和感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古人用“一袋烟的功夫”来描述时间,这表现出时间体验的绵延性来;现代人用钟表,如原子钟来刻画时间,体现了时间体验的精确性来。这种变迁究竟意味着什么?他认为,随着时间计量的精确性增强,现代人丧失了古人对时间的那种原初的体验,丧失时间体验的丰富性。古人形成了自然的时间概念,把握到了时间的绵延性,形成了“悠闲”的时间体验;但现代人过分地追求时间的精确,形成了“紧赶”的时间体验;

C新汉老师补充到,时间体验的背后是对生命有限性的体验,而对生命的体验是与对存在的认识是密不可分的,现代人对生命的短暂性感受越来越深。

硕士生WG却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对生命的体验越发迟钝,他说当我们将双手放在轻轻流淌的河水中,感受河水从指间流过;当农村的小女孩将柴火慢慢放进灶膛,感受燃烧的火焰,那种对生命的体验远远超出了一个将双手放在键盘上,徜徉于网络游戏的人对生命的体验。

M老师通过对赵刚教授的《反全球化该召唤出什么样的知识与政治——“慢社会学””的一个初步勾勒》解读指出,无休无止的快节奏生活给现代人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心灵的焦灼、精神的疲惫、职业的枯竭以及健康的每况愈下。这些“和时间赛跑的人”终于发现,眼前的“快”已使自己迷失了生活方向,使自己离健康的生活和生命的本质越来越远。于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开始在他们中间流行——就是弃快从慢。但是,弃快从慢并不是做事不讲效率,并不是去选择懒惰,而是在生活的快与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其实,“慢”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平静与从容的心态。

WG认为,在我们思考问题的概念框架中,存在着三种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即常识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维方式。与此相对应,时间可以分为常识的思维方式视域中的时间(例如“一袋烟的功夫”),科学的思维方式视域中的时间(例如“三小时五十五分十七秒”)和哲学思维方式视域中的时间(例如“时间是标志物质运动持续性的哲学范畴”)。

L老师指出,以往我们对时间观念的理解,过分强调时间是标志物质运动持续性的哲学范畴,而忽视了时间在人的生命意识之中存在的透视性研究。其实,从物体性角度来谈论时间观念

只不过是一种对时间观念的度量而已(简称为物性时间观),这是不等同于时间观念的。从西方哲学对时间概念研究的传统来看,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第十章),到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再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直强调对时间主体性向度的认识,例如柏格森认为时间是意识的延续。唯物主义的机械观无法把握到时间与人的生命、生活的联系,而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的时间观,遮盖了时间所体现的生命意义,实际上错误地表达了时间观念。在后工业社会,闲暇成了财富的象征,成了对生命价值的体认。因此说,时间不是一种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利用或去研究的客体之物,而是一种与每个人生命连成一体的意识共现。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具有正确性的时间观念恰恰是在艺术或创造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把握。

Z老师接着L老师对闲暇的认识,指出闲暇时间的重要性。她通过对德国哲学家约瑟夫·皮珀的《闲暇:文化的基础》一书的介绍和解读,指出,与不会工作相比,现代人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会休息,人们象陀螺一样疲于应付生活中的种种,而无暇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她借约瑟夫·皮珀的话说,闲暇是文化的基础,是一种沉思默想的能力、一种内心的无忧无虑、一种平静,是有条件和机会去体验生命的存在和价值,思考人之为人的意义;闲暇并不等于空闲,也不等于懒惰,懒惰是人与外物的不协调,而闲暇意味着人与自己、人与外物的协调一致,意味着挖掘出生命最本真的东西,意味着内心与外物的自由。

W老师以现代市场经济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理论背景,指认了在经济学原理下的时间是对生命的体验、时间必须现时把握、时间的相对价值性,介绍了现代经济学对时间的把握方式以及现代概率与统计方法对时间的哲学意义的把握。硕士生WG提问到,依靠现代概率与统计方法,能否把握到时间的哲学意义?能否把握时间体验背后的对生命的体验?对此,L老师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样的提问是不恰当的,因为现代经济学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设计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概率与统计方法,这方法是不用怀疑的,而值得怀疑的是经济学中的时间观念是一种物性概念。WG回应到,诚然如此,但是科学的方法能否把握时间的哲学意义呢?L老师认为,事实上,W老师的发言已经涉及到时间的哲学意义,即一种近代哲学以来所提倡的物性时间观,而硕士生WG认为W老师的发言已经涉及到时间的哲学意义与科学的方法能否把握时间的哲学意义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大家对硕士生YJF提出的如何认识时间的精确性以及时间的体验等问题,也进行了热烈讨论。M老师、Z老师还就一位硕士生提出的“如何处理生活中快与慢的关系”、“如何把握闲暇与进取的平衡”等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她们认为如何面对和处理个人生活中的“快和慢”、“进取和闲暇”等还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当然,生活中并不是说要一切以慢为目的,而是要有计划、重效率,掌握好工作与休闲的节奏,更好地活出自己的光彩来。体会到慢的心态,心里有闲暇的意义,就可以时常考虑一些关于人性的问题,不至于在“赶时间”中丧失自我。并且这种思考可能是持续一生的,不是几天就可以完结的。

整个沙龙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飘溢着智慧的芬芳。最后确定下次的沙龙内容依然是“时间”系列,主题是“音乐与记忆”。

更多相关推荐:
TRY哲学反思

TRY哲学有感第一次听TRY哲学是从胡东芳老师课堂上了解到的简单来说就是Doyouhaveatrytoday今天你尝试了吗只有尝试了努力了才是成功这就是TRY哲学的实质所在胡东芳老师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的理...

生活与哲学教学反思

生活与哲学教学反思姚明圣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喜欢用旧教材与新教材对比这是很正常的事也是认识和研究新教材的一种表现在此谈谈自己对生活与哲学的一些认识与教学体会一新教材的遗漏与不妥之处1一个新课标中出现但教材却漏掉了...

现代技术的哲学反思

科学技术哲学课程论文010910706梁啸宇现代技术的哲学反思航空技术的发展与反思航空的基础理论是空气动力学航空技术是综合高技术在理论和设计的基础上材料技术是关键电子技术是灵魂航空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

生活中的哲学反思

生活是我们不断在得与失中前行玫瑰虽好攥在手里也会将你的手扎的鲜血淋淋属于自转的那一篇应该是最为珍贵的需要把最真挚的感情投入其中所以需要更多地时间去酝酿彼此灵魂与性格的几个交织在一起随着岁月的积累这种联系逐渐的紧...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

哲学教学反思

哲学教学反思哲学如果远离了生活就会只剩下抽象深奥与枯燥对学生而言无异于一种折磨而在教学中把哲学时刻与生活相联系发挥哲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就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启迪智慧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每一节政治课都会...

对现代科学的哲学反思

对现代科学的哲学反思读混沌与秩序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内容概括在生命科学中所获得的进展已经在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方面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对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系统和自组织的深入研究已被纳入科学世界因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卓越贡...

转基因技术的哲学反思

转基因技术的哲学反思余冰川政法学院想政治教育20xx级1班051210294摘要转基因技术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探索转基因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医学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和维持生...

关于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论文

关于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姓名刘雪学号09级英语2班20xx03101229关于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论文内容摘要论述人生价值的涵义和基本内容和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什...

车祸泛滥的哲学反思

车祸泛滥的哲学反思自然辩证法通讯20xx年第5期当代文萃20xx年第6期转载生存是人的本能这种本能提升为一种社会属性就是对安全的需要在现代社会里安全需求已经以契约形式制度化为人的生存权bodyrights如果有...

我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哲学思考

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哲学思考摘要对于沉迷网络的大学生我们应充分认清问题的本质首先知道网络对我们学生的正面影响同时认清负面消极影响在认识到的同时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去帮助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影响对策我...

小议古代哲学反思的反思

小议古代哲学反思的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及政治影响巨大知识界讨论问题必引徵五四奉为圭臬以为真理不可易但是很多热情激烈的五四观念其实经不住客观和认真的考查王元化先生在关于五四再答客问中中肯地指出...

哲学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