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烙饼问题》教学的心得

时间:2024.4.5

关于《烙饼问题》教学的心得

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

《烙饼问题》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从现实生活中的烙饼现象入手,提取出一个新的数学问题: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烙饼”虽然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但要提升到数学的高度,探索其中蕴涵的优化策略,从整体考虑,合理安排,突破完整烙熟单个饼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怎样展开教学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全面了解学生,依据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之间的差距,恰当地架设学生探究的“脚手架”,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实实在在地展开。

一、精选特例,有效引导

教师直接抛出一个关于“烙饼”的问题:妈妈正在烙饼,每次锅里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 3分钟。如果要烙 4张饼,至少要多长时间?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4张圆片代替饼,在课桌上比划不同的烙法,很快就发现每次烙两张是最快的烙法,只需要 12分钟就能把 4张饼全部烙好。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烙饼方法后,教师又接着请学生想一想:如果烙 3张饼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呢? 学生一般是先两张一起烙,再烙剩下的一张,他们在动手“烙饼”的过程中,不免有这样的疑惑:怎么烙 3张饼和 4张饼的时间同样多呢?还有没有更省时的方法?

探究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烙好 3张饼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如果让学生研究3张饼的烙法,学生往往认为 12分钟是最短时间,要是没有老师进一步的追问和提示——“还有更短的时间吗?”学生的探究很可能就到此为止;如果循序渐进地按照一张、两张、三张的顺序去烙,学生则会因为一张饼与两张饼用时相同,从而理所当然地认为 3张饼也和 4张饼需要同样多的时间,探究也难以自觉地深入。 因此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起始环节,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对课堂学习所取的作用。本课从烙 4张饼引入,正合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而言,4张饼的最优烙法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相当多的类似的积累,将 3张饼臵于其后研究,学生的疑惑就会油然而生,有了疑惑当然会促使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去尝试别样的方案。可以说,以烙 4张饼作为切入口,是精心选择的一个特例,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时起到指明方向的路标作用,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突破关键,有效合作

充分利用锅里的空间,不让锅里位臵有空闲是节省时间的关键。因此烙 3张饼必须把其中一张饼先烙一个面,拿到一边去,然后和第三张的最后一个面一起烙。实际上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先烙 2张,再烙 1张,但因为有了烙 4张饼的经历,所以就会质疑:3张饼需要的时间为什么不少一些呢?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进一步的尝试,会有少数学生能发现最优的烙饼方案,但大多数学生仍然难有突破。如果此时教师急于将教学推向下一个汇报、交流的环节,那么将会有多数学生的探究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作用的;但如果不提供任何帮助让这部分学生继续尝试,课堂时间又有限,而且部分学生的探究依然会徒劳无功,小组合作的需要因此产生。

众人智慧胜一人,我们不妨以4人为一个小组,1人负责记录时问,另外 3人每人拿“一张饼”在表格中把两面都烙熟,看哪个小组用时最短。

这一表格设计非常直观,为探究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案搭好了台阶,而分工合作的方式,则有效分散了难点。由于每人要“烙熟”一张饼,尽管是在进行小组合作,但毕竟是孩子的心理,他们都不想让自己手上的这张“饼”落后,就会思索怎样让“锅”里的空问为我所用,从而寻找见缝插针、见空烙饼的机会,而这正是打破常规思维的关键。同时,每人只负责烙一张饼,也避免了所烙的面出现重复或遗漏。

这样,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终于找到了最优的烙饼方案

可见,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激发了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三、比较分析,有效概括

发现了烙 3张饼的最优策略,那么烙 5张、6张、7张……的最优策略,对学生来讲就比较容易得出。尤其是 6张饼,既可以2张 2张地烙,也可以3张 3张地烙。当学生出现这些不同的方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案更便捷,进一步体会优化的思想。

在学生有了更多的“烙饼经验”,得出烙饼的最短时间后,教师可以归纳出一个统计表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你发现烙饼的时间与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不难发现除了一张饼需要6分钟外,其余的所用时间都是张数的3倍。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解释原因,从而明确所需时间与每次烙饼的张数是相关的。这样,学生就能从具体的3张饼的最优策略推广到烙更多饼的最优策略,从中了解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各好课是为了上好课,可以说任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把握不当会形成放任自流的局面,课堂的活跃被杂乱代替,

容易迷失教学目标;或者与之相反,教师对学生不敢放开,过多地进行暗示和解释,致使学生用被动的操作替代所谓的“探究”。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必须着眼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组织形式,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层层递进:尝试质疑——小组合作——感知规律——概括规律,使每一步的探究既充满挑战性,又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探究具备成功的可能。


第二篇:烙饼问题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煎蛋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具模拟煎蛋过程,经历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并能寻找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自我介绍

2、 引入吃早餐,煎蛋。

二、 人人参与,探索新知

1、 煎1---3个蛋的最优方案

师:我们今天早上去吃煎蛋了,遇见一个有趣的厨师。(出示课件)

他说:“我得锅一次只能煎两个蛋,两面都煎,每面2分钟!”

煎一个蛋需要多长时间呢?

生:4分钟。

师:具体怎么煎的?

生:先正再反。

师:假如我们的一只手是一个可爱的荷包蛋,你能用手势煎一煎吗?

(正面2分钟,反面2分钟,共4分钟)

师:煎2个蛋用多长时间?

生:4分钟。

师:能用手演示出来吗?

生:用手势演示。(正面2分钟,反面2分钟,共4分钟)

师:好的,两个蛋一次就煎完了,用了4分钟.那煎3个蛋怎样煎最

快呢?

(1)你认为需要多长时间呢?动手煎一煎,验证自己的猜测。

(2)学生板演,(要注意选择不是最优的方案板演)教师记录。

(3)还有更省时的方案吗?这口锅每次可以煎两个蛋,可是现在这

两次(画出来)锅都是空着的,怎样才能不空锅呢?再次验证!

(4)一生板演,师记录。

师:共用几分钟?这种方法为什么节省时间?你给你的同桌煎一煎,再交换。(不空锅)

(5)师我也想试一试,谁来帮帮我,(贴好后)只煎熟某个鸡蛋的一面,就换上其他蛋继续煎,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生:“单数法”、“交替法”、“两次烙熟法”(选一种,)

师:这些名字都很形象,你喜欢那个就叫哪个名字吧!我就先叫它“交替法”吧!最短用时是6分钟。

2、蛋的个数是双数怎样煎最省时

煎4个蛋最短多长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巡视)有方案的请举手)

生:先煎两个正面??

师:简单一点,你就说你先煎几个蛋?(2个)两个一组多长时间?(4分钟)然后呢?(再煎两个)接着说又用多长时间(4分钟)接着说一共用了?(8分钟)那我们简单的记做4(2个+2个)可以吗? 煎6个蛋最短多长时间?你打算几个几个的煎呢?(两个两个煎)用多长时间?(12分钟)怎么算的(每次4分,三次12分)那我怎么记录

生:6(2+2+2)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只能两个两个的煎吗

生 :三个三个的煎

师:那在生活中真的煎蛋你喜欢哪种煎法,为什么喜欢?

生:方便

煎8个蛋、10个蛋、12个蛋。还用在摆吗?为什么不用了呢? 总结规律(蛋数是偶数时2个2个煎最省时)

3、蛋的个数是单数怎样煎最省时

煎5个蛋最短多长时间呢?同桌两个人用你的1—5号蛋煎一煎。(巡视)有方案了就把手举起来。就简单地说先煎几个用多长时间?

生:先煎两个4分钟,再煎3个用6分钟,共10分钟?

师:怎样记录?

生:2+3

B 7个蛋、9个蛋、11个蛋分别最短需要多长时间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 总结规律(蛋数是奇数时其中三个采用最优煎蛋法其余的两个两个煎最省时)

四、拓展应用

1、用所学知识个以下几个事例提合理化建议。

3、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的事例呢?

2、分享管理时间小秘方。希望我们都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有效率的人。

3、请大家用学的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班级同学有秩序的走出教室。

更多相关推荐:
《问题背后的问题》心得报告

读问题背后的问题心得要求1体现阅读重点2突出阅读感想3逻辑清晰在工作中的案例

问题背后的问题QBQ 读后感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了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问题以后我深深的体会到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组织能力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理看起来QBQ不过是怎样去提出好问题避免错问题但...

读《问题背后的问题》心得体会

提高个人责任意识从我做起读问题背后的问题心得体会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上午好前天我花了两个小时读完了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通览全书几乎不见华丽的词藻也没用喋喋不休的说教语言朴实无华内容深入浅出事例短小生动道理却发人深省...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书中写的是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个人责任就是个人力量的实践是每一位默默领导者日常生活的自我实践人的意识是企业运行好坏的关键...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这本书所讲的核心是如何提高责任意识是一切问题背后的问题这里的责任意识主要是指个人责任意识这本书并非是一本晦涩的探讨责任意识的理论研究读本而是具有极高可读性和建设性的以简单事例说明深刻道理的书...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篇一问题背后的问题gt读后感我们经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读了这本书后我的感受是观念决定一切有时观念小小的差别就会整个影响事情的发展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每一本好书都会给人带来很多思考我从以下几个方便谈...

问题背后的问题

问题背后的问题推荐文一原来是组织气候的问题在求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被灌输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不该推诿塞责我们也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和态度但是在组织日常运作中我们却又经常看到听到这样的现象业绩不好怪景气差营销活动达不...

问题背后的问题(The

問題背後的問題TheQuestionBehindTheQuestion心得報告乙班洪政秋34號問題背後的問題TheQuestionBehindTheQuestion的作者約翰米勒JohnGMiller從生活故事...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原来是组织气候的问题在求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被灌输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不该推诿塞责我们也都认同这样的观念与太度但是在组织日常运作当中我们却又经常看到听到这样的现象业绩不好怪景气差行销活动达不到效果公司给的资源不...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有效解决背后的问题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史永安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与以往那些教条化的管理类丛书不同此书读来感觉收获颇多书的作者约翰米勒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从一个咖啡馆服务员的故事讲述了自己的...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读了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被它深深的吸引虽然书很薄讲述的内容很简洁但反映的问题很大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名银行工作者读完以后对于其中体现出来的团队精神特别感兴趣我们的工作也是以部门形式运作当一个团...

读《问题背后的问题》有感

读问题背后的问题有感答案就在问题之中让我们行动起来在事情还不严重时就把它处理好问题背后的问题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组织能力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态...

问题背后的问题心得(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