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公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7

《蜀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②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

②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②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诗眼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点拨式教学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 看对联,猜名人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我们今天来学习杜甫怀念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二、明确教学目标: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1.【初读诗文,了解诗人】

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 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参考: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温故知新

1

1.杜甫,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 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部 )。

2.杜甫的诗被称为( 诗史 ) ,他被后人冠以( 诗圣 )的美称。

3.评价杜诗的名句 “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

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 现实主义 )诗人。

5.代表诗歌( “三吏 ” )、( “ 三别 ” )。

6.诗作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 )为主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题材探究: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呢?

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鉴赏要点:

①? 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2、【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感情、韵味

(1)揣摩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听朗诵,然后学生读)

(2)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寻,泪。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3、【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 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问题1、:“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首联句意: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

2

(颔联句意: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问题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明确:自,空)

问题3、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有两层含义①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②欣喜愉悦的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 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手法:景语含情,情景交融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频烦——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雄才大略、生平业绩和 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正是诗人之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尾联句意: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问题4、“英雄”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

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4、【本诗的艺术技巧:】寓情于景 借古抒怀

5、【概括主旨】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此诗很伤感,却自有一种伤感的美。它的美,美在意蕴!

6、【迁移训练】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3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7、【拓展一(炼字)——-分析诗眼意蕴的题型】

(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二)答题步骤

1,解释这个字

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3,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

4,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话,含义最深的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找诗眼

① 山青花欲燃”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明确:① 山青花欲燃”,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炼动词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坚毅挺拔之美,浑圆之美。-------炼形容词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炼数量词

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炼虚词

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在句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词类活用

课堂总结:学习诗歌一定要对诗人的思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多方面去理解诗

4

歌,深入理解其内涵,理解古人的情思,才能领会其意蕴美。诗歌一定要多读,仔细品味。

教后反思:一堂课下来感觉还是相当成功的。当然,学生们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再加上课件尽量用一些直观的图片,提一些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能解决的问题,当堂提问效果也很不错,说明学生学习很用心。整堂课内容很多,只有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才能很顺利地解决所有问题。

5


第二篇:蜀相_教学设计 原版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对于《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教学中不要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本人认为成功的个体阅读首先得复活感性,就诗歌鉴赏而言,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想象、情感、直觉甚至潜意识等,去感受诗人的脉动和心跳,体会诗人用了哪些意象,为什么用这些意象,这样写与诗人及诗人生活的时代有怎样的关联。这样去阅读,读者与作者才能进行心灵对话,阅读过程才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诗歌鉴赏过程中生成的独特体验才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心灵鸡汤、精神元素,学生才能享受到精神的自由交流,思想火花的有效碰撞,从而体会到诗歌的无穷魅力。

教材分析

《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而杜甫被誉为“诗圣”,留下大量诗篇。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教材。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想

《蜀相》是自主赏析篇目,应注重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本课我将采用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步骤一,温故知新,读懂诗人。杜甫的作品必修课本中已学过多篇,学生对杜甫已经有较深的理解,通过“温故知新”这一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情感渴望,让学生“爱读”,同时也紧扣了“知人论世”的单元教学目标。

步骤二,诵读感知,品味诗情。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读懂诗歌的重要途径。学习古代诗文,一定要重视诵读。本环节通过课前自读、课堂齐读和展读的方式,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在诵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 天水市三中 陈炜 1

《蜀相》教学设计

景,从而引导学生步入诗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与诗人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融。

步骤三,涵咏字句,悟出诗旨。本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借助课后第二题四个问题的探究讨论和交流,既能够关注上下文微观语境,又能够探查写作的时间、场合、心态等中观语境,还能追寻作者所处的历史、社会、文化等宏观语境。通过还原语境,让学生“读懂”。因为还原语境就是还原生活,理解语境就是知人论世。学生通过与作品、作者的对话填充作品的艺术空白,以形成“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同时让学生发现并将文本的意义缺损和言外之意加以完形。这样既尊重文本,又充实了文本的意义,同时激发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

步骤四,比较赏析,加深理解。拓展文本的横向阅读领域,将相关、相似文本进行比较阅读,生成和创新文本意义,让学生“读深”。

步骤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读活”。引导学生参读、借鉴和运用他人的阅读经验,去观照和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从多元的文本意义中得出自己感悟最深刻的内容,匡正一些曲解、误读,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

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其一,诵读教学法。通过声情并茂的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其二,探究法。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对诗歌语言、思想情感及诸葛亮的形象等进行鉴赏。其三,比较阅读法。将大幅作品与其他诗人的诗进行比较,将《蜀相》与杜甫另一篇作品《南征》、进行比较,知人论世,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诗风。其四,读写结合法。通过写鉴赏随笔,提升学生对诗歌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 。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点

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

2.诗歌颌联所表现的意境,“空”、 “自”两字的作用 。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课时安排

天水市三中 陈炜 2

《蜀相》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 读懂诗人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杜甫。(板书:温故知新 读懂诗人)

1、请大家推荐一位热爱杜甫的同学读幻灯片的一段文字,其余同学齐读空格处。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政局的动荡,官场的日趋腐败,使他的理想破灭。饱经忧患的他对人民的苦难有了彻骨的感受:贫富对立,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忧心如焚: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他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三吏”“三别”,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艺术丰富多彩,或雄浑奔放,或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创作成就辉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被誉为(诗圣)。

2、请同学们看注释,这首诗写于哪一年?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这一年前后杜甫的情况?

背景(幻灯片展示):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安史之乱755年爆发,762年结束)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当时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令他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小结:一切文学皆人学;一切文学皆时学。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歌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因此,学诗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基调和时代背景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这对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极为重要。否则,是断难设身处地的体味其中妙处的。】

二、诵读感知 品味诗情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希望大家读准字音和节奏。

2、下面请同学们再推荐一位喜欢诵读诗歌的同学背诵《蜀相》,其他同学听读,准备评价(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一题的诵读提示,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学生可能会从感情、节奏等方面评价,老师要适时评价,恰当引导)。

3、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学生会根据个人的理解答出不同的答案,如“寻”“泪”,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老师适时评价并加以总结)?

明确:这首诗作者表达的是两种情感:景仰之情和惋惜之情。

4、带着这种感情,再次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三分诗靠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朗读吟诵,其实是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像空间,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从而引导学生步入诗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与诗人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融。】

天水市三中 陈炜 3

《蜀相》教学设计

三、涵咏字句 悟出诗旨

请同学们围绕课后第二题进行探究讨论,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究这首诗歌的主旨(本环节应注重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想象、情感、直觉甚至潜意识等,去感受诗人的脉动和心跳,体会诗人用了哪些意象,为什么用这些意象,这样写与诗人及诗人生活的时代有怎样的关联。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每一个问题后面都设计了引导提问的问题,老师可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要求:1、分组探讨交流;2、时间5分钟;3、采用旁注法,形成文字。

问题一: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凭吊,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引导提问:同学们,把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为什么?

适时点拨:题目用“蜀相”,说明杜甫在意的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杜甫当时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再说,“做贤相”是杜甫的志向,可惜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所以选此角度能抒发个人的郁闷和隐痛。这个视角,使“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惜痛之情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圣主良相,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仍然壮志难酬,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的伤痛是不是更深呢?

问题二: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引导提问①有人认为,这两句可以修改为“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描绘出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象,表达了欣喜愉悦的情感。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描绘的“碧草映阶,黄鹂隔叶”的景象,本是种赏心悦目的,..

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杜诗解》。

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引导提问?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是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

适时点拨:在士大夫类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鸣,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却不复存在,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物故人非,观眼前景,思祠中人,再美的芳草也只是应和季节漠然映阶,无所期盼;再是动听的黄鹂的啼鸣,也失去了应有的和谐和惬意。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问题三: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引导提问?颈联上下句的从那几个角度概括诸葛亮的功绩?

明确: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天水市三中 陈炜 4

《蜀相》教学设计

引导问题?历代文人有不少人赞美诸葛亮,比如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

攻。”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诗题和作者的生平理想思考。 适时点拨:老师揣摩可能有以下因素: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辅佐皇上,使之成为堪与历史上的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男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其二,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让杜甫担忧。因此,他瞻仰诸葛祠,着力强调的正是诸葛亮的“贤相”风范。

问题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引导问题?诗句里的“英雄”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

适时点拨: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 引导问题?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适时点拨:《唐诗钞》中就有这样的批注:“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杜甫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实际上也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比如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清人邵子湘评论这首诗的后四句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理,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小结:诗言志,诗歌其实是作者心志的外显。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对内心有了梦想、思索、困惑、迷茫、觉悟、感慨、痛苦、喜悦……凡此种种,积蓄日久,必有一吐而后快的冲动,于是诉诸笔端、化为文字。读这些文字,与文本对话,本质上也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渴望听懂作者心声,渴望做作者知己的精神追求。

四、比较赏析 加深理解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杜甫的这首《南征》,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对作者的了解,任选一个角度比较一下这首诗与《蜀相》的异同。(投影)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 君恩: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

背景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天水市三中 陈炜 5

《蜀相》教学设计

异:《蜀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对壮志难酬的英雄的叹惋之情,而这首诗表达的是渴望报效国家可是疾病缠身的矛盾心情。

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乐景衬哀情,这首诗中“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也是。

?两首诗都写到了“泪”,《蜀相》中“泪满襟”,这首诗有“沾襟”之说。

?风格相同:沉郁顿挫。“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表现国家安危,关心生民疾苦的主题。“顿挫”是指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感情深沉阔大。

【设计意图:比较赏析,多方探求,多方体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促使学生对诗文的感悟,从而更深入地解读作品,认识作者。】

五、读写结合 扩展延伸

课外作业:学习诗歌,我们应养成摘抄、点评的好习惯。

1、我们可以就所学的某首诗歌进行赏析,写评点或随笔。

如:(1)乐景衬哀,倍增其哀——谈“空”“自”的表达效果;(2)寻找“对接点”——借古抒怀诗探微;(3)因“寻”生悲,悲由“寻”来——“寻”之妙用管窥。

2、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与作者对话。

如:(1)为诗人拟对联、拟颁奖辞;(2)选取一个角度,进行专题研究;(3)多角度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写散文、诗歌等。

下面是仿照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为杜甫拟写的颁奖词,让我们共同欣赏,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写出更好的文字。

他,生于唐朝,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用他如椽的巨笔和现实的态度,留存下那一段腥风血雨的记忆,他因此被尊为“诗史”;

他,来自民间,亲身体验了流离之苦,以他沉郁的诗风和忧民的情怀,确立了他在诗坛上的颠峰地位,他因此被尊为“诗圣”。

他,心系苍生,慨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胸怀天下,高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就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杜甫杜子美。

六、总结

今天我们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了杜甫的《蜀相》,相信大家对杜甫其人,对这首诗会有新的感悟。我们国家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养育了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民族。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让我们在读诗中,提高文学素养;在读诗中,拥有优雅的生存状态。

七、板书设计

天水市三中 陈炜 6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教学仅仅是公式公理的解说与运用其实不然数学课堂也有其自身特的魅力以下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一明确数学思想构建数学思维随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各个学科间的知识...

一堂数学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一堂数学公开课的教学反思泾县二中何俊峰八年级上学期我准备的公开课的课题是沪科版八年级上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考虑到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我在备课时想到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直观的演示尺规法作线...

数学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公开课的教学反思菊泉中学郭银笑本节公开课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程与配套问题教学目标是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学的重难点是能准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统计宋门学区军王小学齐省芬20xx41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回顾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

一节数学公开课的课后反思

一节数学公开课的课后反思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每次上完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提升自己...

公开课 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福州市敖峰小学郑鹤凌我在完成这节课后有以下一些收获观察物体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quot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quot我们面对的是少年儿童是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他们1和谐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现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一教师对教的反思1教学前的反思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反思一初中数学课堂gt教学反思在中心学校组织的人人讲quot我最满意的一节课quot暨quot金牌quot教师评选活动中我听了本组每位教师的课也参加了十几次的评课活动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我学到...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相反数》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相反数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课堂实录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师请同学们自己找出一条理由将4343分成两组生1我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师简单地说就是将符号相同的...

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