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画垂线人教版

时间:2024.4.21

第二课时 画垂线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P66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2.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明白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教学重点:垂直的画法。

教学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教具:三角板、电脑、投影。

学具:三角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 让学生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1)学生独立作画,教师巡视检查。

(2)投影学生作品,及时评讲。

(3) 说一说:哪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垂线?什么是垂足?在哪里?(学生讲时,教师在作品中指出)。

2、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画垂线的方法。

二、探究新课

1、过直线上的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例2(1)过直线上A点,作直线的垂线.(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

画的方法和步骤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直角顶点与A点重合.

从A点起,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过A点新画出的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指名到黑板上试画过直线上的点的直线的垂线,其余同学在本上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2)练习:过直线上的点作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例2(2)过直线外一点B,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可以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尝试作图,展示几张作品,让一名学生示范画,老师在一边傍述作图方法)

画的方法和步骤: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过已知B点.

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新画出的这条直线就是过线外B点所求的垂线.

(2)练习:过直线外的点作直线的垂线:.

(3)对比两种不同情况下不同画法,找出相同和不同点。

3.理解垂线的性质,建立距离的概念.

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多少条线段?哪一条最短?

(1) 画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师生同步)

(2) 每人画4条

(3)测量每条线段的长度.

(4)你所画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目测,也可以用尺测量)

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只有1条)

说明它很特殊,于是它也有个专用的名字,看书66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引导学生得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实际上距离就是垂线线段的长度.

4.画垂线的应用.

我们可以应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画一个长2.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它们的对边相等,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画的步骤如下:

先画一条2.5厘米长的线段;

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画两条与它垂直的线段,每条线段长2厘米;

把这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同学们在本上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行间巡视,加强指导.

三、作业设计

1、课本第68页第4(1)、(3)题。

2、课本第69页第5、6、7、8题。

教学反思: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4-5页内容,思考:

(1)、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个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乘法和除法混合在一个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回忆:

   第二课时  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

一、   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6页例3内容,思考:

(1)、“半价”是什么意思?

(2)、在这些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课后回忆:

         第三课时 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学习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过程:

一、   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11页内容,思考:

(1)、怎样计算要多派几名保洁员呢?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什么?

(3)、为什么要加括号?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有括号的运算怎样计算?

2、当堂训练内容: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回忆:

                  

               

         第四课时   0 的 运 算                    

学习内容:P13/例6(0的运算)

学习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11——13页内容,思考: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运算?

(2)、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请你说说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当堂训练内容: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课后回忆

单元测试题              

1.填空.

(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 )法,最后一步算( )法.

(2)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4)78与82的商,除585与265的差,商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    ).

  (5)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与14的差,积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    ).

  (6)一个气象小组测得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温度分别是31℃、33℃、34℃、32℃、30℃、35℃、29℃.这一周内的最高温度相差( )℃,这一周内的最高温度平均是( )℃.

(7)把算式改编成文字题.

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 )

(2)比200少2的数是198.( )

(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 )

(4)甲是乙的3倍,乙是丙的2倍,甲是丙的6倍.( )

(5)小数一定比整数小.( )

(6)百分之一比十分之一大.( )

(7)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 )

3.选择题.

(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 )乙数.

 ①>   ②=  ③<

(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 ).

①25×44÷25×11     ②25×44÷(25×11)

 ③(44+25)÷(25×11) ④(44×25)÷(25×11)

(3)下面第一步计算是正确的是( )

①25×18-18+351=25×0+351   

②2569-3400÷25×4=2569-3400÷100

③850-30÷3×10=850-10×10

 ④125×8-346+654=1000-1000

 (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96,那么被减数是( ).

 ①96  ②48  ③69  ④条件不够

  (5)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 ).

①30÷6÷3    ②36÷3  ③36÷6  ④36÷6×3

4.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14×6=    80÷16=    62-5×6=

45×3=    540÷9=    (15+8+22)÷3=

90÷18=    180×4=    750÷(20-15)=

(2)计算下面各题.

1080-3500÷250+346      2010÷15-11×12

(487+2884÷28)×506     200×73÷(543-178)

(3)文字题.

 ①304除以19的商.加上16的5倍,和是多少?

 ②870与840的差去除1530与840的和,商是多少?

5.应用题.

  (1)三(一)班的男生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7人,女生有16人,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一个篮子里有25个鸡蛋,这个篮子和鸡蛋一共重1525克,篮子重400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克?

  (3)王师傅每小时加工42个零件,小李每小时加工37个零件,两人同时加工6小时,王师傅比小李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4)5部插秧机6小时插秧24000平方米,平均1部插秧机1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

    (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习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17——18页内容,思考:

(1)、要知道情境图中1号检查点的位置,应以什么地方为观测点呢?

(2)、东与北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1号检查点的位置还可以怎样说?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准确的描述方向)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3、抽生回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纠错。

2、指名说出观察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练习三1、2题。

课后回忆: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19页内容,思考:

(1)怎样画出路线图?

(2)、要画出路线示意图,应先确定什么?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画出路线图)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互相讨论一下,一分钟后检测。

3、抽生回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纠错。

2、指名说出错在哪里?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后大家要到哪里去,都应弄清方向和位置。

2、当堂训练内容: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

课后回忆:

第 三 课 时     

学习内容: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习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22页内容,思考:

(1)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度的方向上,那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

(2)、要画出路线示意图,应先确定什么?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正确画图)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再填一填。

3、抽生汇报。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纠错。

2、指名说出错在哪里?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知识。

2、当堂训练内容:完成练习第1、2两题

课后回忆:

第 四 课 时   

已有基础:

●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习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学习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学习准备: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

学习过程:

一、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1、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2、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二、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讨论: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

2、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三、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1)点1的西北方是 (           ),终点在起点的(      )方向,点2在起点的(        )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   ) 偏(    )(      )  度方向走 (    )千米到点1,再向(     )偏(    ) (      )  度方向走(  )千米到点2,最后向(    ) 偏(    )(    )度方向走(     )千米到终点。

四、当堂训练。

练习四第2题。

课后回忆: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学习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27——29页内容,思考:

(1)、观察题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能举出这样等式的例子吗?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简便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板演检测。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P28/做一做、P31/4、1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课后回忆:

第二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学习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30页内容,思考:

(1)、根据题中的行程计划和路线图示,你会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 2)、算一算,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呢?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简便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板演检测。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抽生补充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课后回忆:

第三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求:

(1)画出线段图。

(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4)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325+480+7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第四课时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33——35页内容,思考:

(1)、通过观察例题,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

( 2)、你能举出像这样的例子来吗?

(5分钟后比比看谁最聪明 )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板演检测。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抽生补充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P35/做一做1、2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第五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 ×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第六课时   乘法分配律           

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习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学习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36页内容,思考:

(1)、通过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 2)、用字母怎样表示乘法分配侓呢?

(3),乘法分配侓和结合侓一样吗?

(5分钟后比比看谁最聪明 )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板演检测。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抽生补充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P36/做一做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第七课时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38页内容,思考:

(1)、怎样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看谁对乘法的运算定侓掌握的更加牢固?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简便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板演检测。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      =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课后回忆:

第八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     

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知识点的复习

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

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

第九课时   减法性质、除法性质    

学习目标:

1、       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学习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39页内容,思考:

(1)、从情境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3)、如何简便计算?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简便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板演检测。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P41/2—4

板书设计:

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1)1035-235-497              (1)1035-497-203             a+b+c= a+(b-c)

1035-497-235                    1035-203-497            a×b×c= a×(b÷c)

(2)1035-(497+235)            (2)1035-(497+203)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学生举例)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

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a÷b÷c=a÷(b×c)

第十课时  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图片引入

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观察图(一)中的条件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一)

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

(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2.观察图(二)的条件问题。

小组讨论。

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P42/5—7

第十一课时  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学习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学习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40页内容,思考:

(1)、那三本书的总价在一百元左右呢?

(2)、李老师付100元买这两套书,找回多少钱?

(3)、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呢?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简便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板演检测。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P47/4、5

板书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2×25=300(元)         12×25                12×25

                             =(3×4)×25         =12×(100÷4)

                             =3×(4×25)         =12×100÷4

                             =3×100               =1200÷4

                             =300(元)            =300(元)

课后回忆:

第十二课时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40页内容,思考:

(1)、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怎样进行简便计算呢?

(2)、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简便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板演检测。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P46—47/1、3、7、8

板书设计: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               (2)7×21+1

               =(31+30)×2+26                  =147+1

               =61×2+26                         =148(天)

               =122+26

               =148(天)

课后回忆:

单元测试卷

一、算一算。(42分)

  1、直接写得数。(10分)

270÷9 =   620+60=  18×5= 84÷4=   530+470=  72÷18=  60÷15=

430-170=  120÷6÷2=  45+36-45+36=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2分)

  29+65+71+35             125×25×8×4

  4×(7×25)×3             498-154-46

  3、脱式计算。(12分)

  560+40-30×15         [296+(84-12)] ×5

  17×(35+480÷6)          270÷[18×(51-46)]

  4、列式计算。(8分)

  (1)30与25的积,减去120与6的商,差是多少?

  (2)620减去50与8的积,所得的差除以11,商是多少?

  二、填一填。(20分)

1、把100÷25=4,6+4=10,12×10=120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

2、如果把算式852+152÷19×8改变运算顺序,改变成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最后算乘法,那么算式应该是(                     )。

  3、在○内填上“<”、“>”或“=”。

  (1) 5+25×2○(5+25)×2         (2) 20+12+60÷3○20+(12+60)÷3

  (3)96÷6-3○96÷(6-3)           (4)90÷(3+6×2)○90÷[(3+6)×2]

4、“30与60的和,除以25与10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为

(                            )。

  5、王师傅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需要4分钟,现在要把它锯成10段,需要

(    )分钟。

  6、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143,已知商是3,余数是20,则被除

数是(      ),除数是(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一个因数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     )。

  (1)扩大10倍 (2)缩小10倍 (3)不变

2、最后一步算除法的算式是(    )。

  (1)90-25×4÷2 (2)(90-25)×4÷2 (3)90-[25×(4÷2)]

  3、(60+40÷2) ×2的正确结果是(    )。

  (1)25 (2)100 (3)16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在一道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中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里的。

  (2)在只有加减运算的混合运算中,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200-98÷7×4 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

  四、解决问题。(30分)

   1、学校食堂到白云亭蔬菜批发市场买了一些青菜和萝卜,萝卜5筐,每筐

30千克,白菜7筐,每筐25千克。问:这些蔬菜一共多少千克?

2、板桥小学四年级有女生1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少105人。四年

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课时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50页内容,思考:

(1)、通过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整数、分数、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侓是多少?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请你说说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当堂训练内容:完成“做一做”。

课后回忆:

第二课时 小数的读写法

学习内容: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学习目的: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习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52-54页内容,思考:

(1)、小数怎样去读,与整数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怎样写小数?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

3、抽生读、写小数。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纠错。

2、指名说出错误原因。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56页6、7题。

课后回忆:

第三课时 小数的性质

学习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学习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58——59页内容,思考:

(1)、小数有什么性质?

(2)、怎样化简和改写小数?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

2、有问题的相互讨论。

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错误原因。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练习二十一1——6题。

课后回忆:

小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60页内容,思考:

(1)、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2)、在比较时应注意什么?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

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错在哪里。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教材60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在比较小数部分

课后回忆: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学习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61-63页内容,思考: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一说。

3、全班汇报: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移?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练习十第八题。

课后回忆 :

生活中的小数

学习目的: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学习难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67-69页内容,思考:

(1)、如何正确改写?

(2)、有什么规律?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进行改写。

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一说。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练习十一1、3题

课后回忆: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

学习目的:

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习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73页例1,思考:

(1)、求小数的近似数,用什么方法?

(2)、通过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

3、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一说。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教材74页做一做

课后回忆: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学习目的:

1、使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学习难点: 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4-5页内容,思考:

(1)、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尝试把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一说。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

1、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2、20##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168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课后回忆: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学习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

1、做期末复习第8题(1)、(2)、(3)。

(1)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说一说0.5、0.023的意义。

(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问: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的数?

2、(1)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2)填空。

0.1里面有( )个0.01。 10个0.001是( )。

10个0.1是( )。 0.1里有( )个0.01。

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1、练习。

(1)把下面小数化简。

4.700 16.0100 8.7100 14.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写成两位小数。

4.2   13.1    21

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②问:做题时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2、做期末复习第9题,第1竖行两题。

(1)学生在书上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做期末复习第10题。

(1)先把这些数排列起来,找出最大、最小数,并和其他数一起,写好序号。

0.1  0.012  0.102  0.12   0.021

(2)按要求从小到大排列。

四、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做期末复习第8题(4)、(5)。

(1)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

问: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

(2)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2、练习。

(1)把1.8扩大100倍是( )。( )扩大1000倍是6.21。

(2)把( )缩小100倍是0.021。( )缩小1000倍是6.21。

五、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的改写

1、把下面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0.834 2.786 3.895

(1)学生做,指名板演。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486700    521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

460000000 7189600000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67100    209500

(1)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

(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

4、做期末复习第9题剩下的两题。

(1)比较25万和0.25亿大小,可以把25扩大10000倍,0.25扩大1亿倍。得到两个整数再比较大小。

(2)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小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或“亿”字,反过来,一个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改写成原来的整数,只要把它扩大1万倍或1亿倍就可以了。

5、做期末复习第11题。

学生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作业设计】

1、0.45表示( )。

2、把6.956 6.965 6.659 9.665 5.669 按从小到大排列是( )。

3、把67120986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保留一位小数是(      )万;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保留一位小数是( )亿。

4、在○里填“>”、“<”或“=”。

16.36○16.63 0.36万○3600

0.97○1.01 0.23亿○2100万

5、1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76千克,平均每千克稻谷出大米多少千克?100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多少千克?

单   元   测   试

一、小小知识窗,显我本领强。(19分)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       )、(      )……分别写作(     )、(     )、(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      )。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 ,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左边第三位是(       ) ,它的计数单位是(          )。
3、1里面有(      )个0.01,有(     )个0.001。
4、“20.04”中的“2”表示(     ),“5.42”中的“2”表示(           )。            
5、 3.625 是由3个(   ),6个(   ),2个(   ),5个(   )组成的。   
6、由4个十,2个一,8个十分之一,3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这是一个(         )位小数。
7、0.66的计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
8、5.007保留两位小数是(          ),0.9999保留整数是(        )。
9、一个自然数的近似值是5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0、把0.9扩大到它的10倍是(   ),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二、小裁判,你来判一判,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上“√”,错的打上“ד。)(6分)
 1、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  (   )
2、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个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个。 (   )
3、6.5和6.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
4、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2倍。   (  )
5、小数点的后面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6、0.1是1的十分之一,是0.01的10倍。(      )
三、我来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的计数单位是(    )
A、百分之一    B、一百      C、千分之一 
2、把0.9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是 (     )。
A、0.09        B、0.90          C、0900
3、比较大小:2.06 (       )  2.60
A、>  B、<  C、=
4、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大小 (        )。
A、不变         B、发生变化       C、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5、27520≈(    )万(保留一位小数)
A、3    B、2.7     C、2.8      
6、把9.375先扩大1000倍再缩小10倍的数是(         )。
A、937.5       B、93.75      C、9.375
四、比较大小:(在○里填上“>”、“< ”或“=”)(9分)

2.53米(   ) 253厘米              365克(    ) 0.365千克     
3200米(   ) 3.3千米                7.9(     )8.2
1.374 (    )1.3                 3米(     )300厘米
7.56(    ) 6.75          8.09(     )8.9            3角 (    )3元
五、你会读吗?试试吧!(8分)
76.03读作:                   0.0109读作:
0.04读作:                    2.30读作:
6.72读作:                    4.030读作:
340.09读作:                  2.95读作:
六、你会写数吗?试试看! (8分)
二万零六十五点九写作:
零点五写作:                      九十九点七九写作:
六点零六写作:                    三点零六二写作:
零点零八九写作:                 二十点零五写作:
七、化简下面各数,可要细心哟! (8分)
100.450=                    120.00=      
108.050=                    0.070=
2.030=                     2.0090=      
30.20=                     4.080=
八、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8分)
10.8=                  8.18=      
    2.80=                  12.15=
30.04=                  2.09=      
    20=                    3.8=
九、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保留一位小数)(6分)
3456900000                      648500000
4853900000                      549670000
301782000                       169070000
十、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16分)
1、精确到十分位。(8分)
10.05                      9.496
0.239                      7.95
5.49                       0.486
5.09                       8.78
2、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8分)
6.268                    9.851
0.402                    2.689
6.082                    7.659
7.495                    8.196

期中试题

一、我会填(每题2分,共18分)

1.(a+    )×7=a×    +12×   

2.10.203读作:              其中1在    位上,表示      ,3在      位上,表示          ,它是        位小数。

3.在计算890÷(189-25×4)时,应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4.0.9里面有        个0.1,5.8里面有几个        0.1。

5. 把下列数从小到大排列:

0.401、    2.8、  0.41、  4.1、  0.411

(      )〈 (    )〈 (      )〈 (    )〈 (    )

6. 有一个数,百位上的数和百分位上的数都是3,个位上的数是1,十位和十分位上的数是0,这数写作(              )。

7. 小数的末尾添上(      ),或者去掉(      ),小数的(      )不变。

8. 把6.2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        )倍,把6.28缩小10倍,就把小数点向(        )移动(        )。

9. 7.36×10        ÷100            ×1000

二、我会判断“√”和“×”:(5分,每题1分)

1. 小数都小于整数                  (    )

2. 一个小数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0倍,小数点的位置实际没有变化。(  )

3. 把10.54先扩大10倍,再缩小1000倍,结果是1.054。  (    )

4. 25×4÷25×4=100÷100=l        (    )

5. 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            (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在学校团体操表演中,男生有400人,女生有340人,每行站20人,女生比男生少站多少行?正确列式是(    )。

340÷20-400÷20  ②20×(400-340)③(40-340)÷20

2.学校食堂买了8套不锈钢碗,每套里装9只,共花去216元钱,(    )式子可用于计算每只碗多少元钱?(    )

①216÷9×8  ②216÷8×9  ③216÷(9×8) ④2l6×9×8

3.比0.6小的一位小数有(      )个。    

 ①5个  ②50个  ③无数个

4. 小军在计算60÷(4+2)时,把算式抄成60÷4+2,这样两题的计算结果相差(    )。①8        ②7       ③5

5. 用简便方法计算76×99是根据(    )。

①乘法交换律  ②乘法结合律  ③乘法分配律  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计算(32分)

1. 口算:(10分)

125×8=    300÷12=          450×20=          300-82=      

299+63=      13×4+17×4 =      12.6×1000=      81.6÷1000=   

2.03×10=    6.6÷100=            63÷7÷9=        101×25=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每题3分,共18分 )

125×103-125×3          2700-425-175          125×88

41+127+59+173          1300÷25÷4            156×l0l-156

3.下列算式漏了括号,请你补上。(4分)

160÷20+15×2                      160620—15×Z

=(8+15)×2                      =160÷5×2

=23×2                             =32×2

=46                                =64

五、解决问题:(1—4每题5分,第5题8分,共28分)

 1、一个图书馆有24个同样的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240本书。这些书架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2、一本故事书小明要12天看完,前5天每天看18页,后7天每天20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 菜市场运来25筐黄瓜和32筐茄子,共重1870千克。每筐黄瓜重30千克,每筐茄子重多少千克?

4.小强、小来、小超三个好朋友的家都在公园附近,他们周末经常到公园来游玩。

(l)以公园为观测点,描述他们家的位置与方向。

                               

                       

(2)他们三家距离公园各多少米?

(3)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三角形的认识

学习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学习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80——81页内容,思考: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几条高?

(3)、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准确的描述方向)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互相讨论.

3、抽生回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纠错。

2、指名说一说。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练习三十四1、2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课后回忆:

2、三角形的分类

学习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学习用具:量角器、直尺。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83——84页内容,思考:

(1)、按角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

(2)、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准确的描述方向)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

3、抽生回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纠错。

2、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教材84页做一做

课后回忆:

3、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习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学习用具:每个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量角器。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17——18页内容,思考:

(1)、什么事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内角和?

(2)、根据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准确的描述方向)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

3、抽生回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纠错。

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88页第9、10题。

板书设计: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课后回忆:

单元测试

一、小小知识窗,看谁本领强!(20分)
1、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  )个顶点。
2、(                          )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                          )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叫(    )三角形。
5、如图,∠1+∠2+∠3=(    )
6、在一个三角形中,∠1=42°,∠2=29°,
∠3=(    )。这是一个(    )三角形。
7、一个直角=( )度;一个平角=( )度;一个周角=(  )度。
8、一个等边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    ),都是(    )度。
9、最少用(    )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1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
二、小小审判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不相等的。( )
2、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两个钝角。                   (  )
3、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4、等边三角形也是锐角三角形。                       (  )
5、在三角形中,一个角是直角,另两个角一定是45°。  (  )
三、我来选:(14分)
1、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100°,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2、在一个三角形中,∠1=20°,∠2=40°,这是一个(  )三角形。A、等边  B、直角  C、钝角  D、锐角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直角。
A、1  B、2  C、3
4、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都是60°,这是(  )三角形。
A、等边    B、等腰    C、直角
5、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个锐角。
A、1  B、2  C、3
6、最少用(  )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
A、1  B、2  C、3
7、∠1和∠2分别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已知∠1=52°,
∠2=(   )
A、38    B、28     C、不能求出
四、测测你的眼力:(下面的图形哪个是三角形,在(  )里打√)(8分)



(    )  (    )       (    )   (    )
五、你来给它们归归类吧!(6分)


1、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  2、锐角三角形:_________
3、钝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_________
5、等边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
六、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线段下面打“√”:(12分)
1、                            2、


3、


4、


七、画一画,并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10分)
1、        画一个边长分别为3厘米、4厘米、3厘米的等腰三角形。
2、画一个边长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的三角形。






八、用心数一数:(9分)
1、                         共有(    )条线段。


2、
                           共有(    )个三角形。



3、

                        共有(    )个三角形。

九、计算题(16分)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96°,每个底角是多少度?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1=20°,∠2等于多少度?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小数加减法   第95~ 97页例1、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95——97页内容,思考:

(1)、怎样对小数进行计算?

(2)、在做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进行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板演检测。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出错原因。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练习十六1题。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课后回忆: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学习目标:

 1、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3.6-1.6      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二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三、              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    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回忆: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100页例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100页内容,思考:

(1)、怎样对一些小数进行简便计算?

(2)、看谁对小数的简便运算掌握的更加牢固?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简便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板演检测。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当堂训练内容:P102页第6题

板书设计:

课后回忆: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第104页例5和例6。

学习目标

1、  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104页内容,思考:

(1)、怎样对一些小数进行简便计算?

(2)、看谁对简便运算定侓掌握的更加牢固?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简便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板演检测。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练习十八第3题

板书设计

                简    算

8.42+8.46+8.54+8.58       8.42+8.46+8.54+8.5

 =  16.88+8.54+8.58        = (8.42+8.58)+(8.46+8.54)

 = 25.42+8.58              = 17+17

 = 34(秒)               = 34(秒)

课后回忆: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学习目标:

1、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8-1.6

二、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

3.85+10.06=□+3.85

   10.24+8.2+1.8=10.24+(□○□)

   18.76-(3.76+0.53)=18.76-□○□

   32.17-0.46-4.54=32.17-(□○□)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34.5-(17.2+4.5)

三、解决问题

1、P105  4

   20##年春季运动会 田径 思念机组男子4×50米接力赛选手情况: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2、P106  5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3、P106  7(按以下步骤组内交流完成)

      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课后回忆:

第六课时

学习内容:小数加减法复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2.6+0.4      0.375+0.625    5.8+2

      5-0.2        0.48+0.29      4.3-1.6

  0.74-6.4     1-0.89         3-2.3

2.计算:  

     4.2+15.6     24.8-18.2    13+7.1

     10-9.05      3.96+6.04    4.03-1.97

提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根据是什么?

二、练习:

1.计算: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1.3+108.75-(100-0.07)

2、 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

(1).9.26-3.96+8.905=        (14.475   14.205  13.809)

(2).9.09+11.1-19=             (20   1.1   1.19)

(3).40-9.05-(3.8+6.02)=     (21.13   33.35   20.95)

3、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

4.9+0.1-4.9+0.1   34.02+13.5+0.98

5.6+2.7-4.4       5.17-1.8-3.2

 9.95-(4.95+3.14)   8.43+2.87+0.57+0.13

4、 列式计算:

(1).27.8减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

(2).23.64加18.9的和.再减去37.82.得多少?

三、解决问题:

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快多少千米?

2、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

3、有两个粮食仓库 ,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

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

单元测试

一、小小知识窗看谁本领强!(20分)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       ),相同的数位也要(        ),得数的       (         )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1.84是(      )位小数,读作(          )。它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把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         )。
4、2元=( )分 3厘米=( )分米 
8平方分米=( )平方米
5、1吨30千克+980千克=(        )(用小数表示)。
6、0.08的计数单位是(     ),0.9的计数单位是(     )。
7、8.059是由8个(   )、5个(   )、9个(   )组成的。
8、2.045精确到十分位是(       )。
9、3.096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10、妈妈买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妈妈一共花了(        )元钱。
二、小小审判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
2、0.1000大于0.99。                     (    )
3、大于0.6而小于0.7的数只有一个。      (    )
4、1-1÷4=0.75                  (      )
5、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三、我来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0.4与0.40的和是(     )
A、0.44       B、0.80        C、4.4
2、由8个十、6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A、8.6       B、80.6        C、806
3、比较大小:1.05(     )1.50
A、>   B、<     C、=
4、把3.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
A、35     B、3.5        C、0.35
5、8.75扩大100倍得(        )
A、8.75   B、87.5      C、875
四、比较大小(在○里填上“>”、“<”、“=”)(8分)
0.57○ 0.75     8元○80角    2.30○ 2.03   0.09○ 0.1
3千米○ 300米 2.49○2.049   50克○5千克  0.1米○0.10米
五、计算可马虎不得哟!(41分)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9分)
0.21+0.3=            1-0.8=              3.7-0.37=
0.9+9.1=           0.85+0.15=           6.76-0.6=
0.47+0.9=          60.51-0.51=          0. 07×1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写出验算过程。(12分)
(1)  2.5+9.36                       (2)  92.08-28.926

(3)  5.64-1.78                       (4)   7.2-6.45


3、计算下列各题,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12分)
(1)  8.9+0.46+1.1+3.54           (2)   29.36-0.25-8.75

(3)  0.384+0.36+2.64           (4)   51.27-8.66-1.34


4、列式算算看。(8分)
(1)  比9.25多0.15的数减去0.99,差是多少?


(2)   9比7.1与0.8的差多多少?


六、应用广场(21分)
1、有一桶豆油,第一个月吃了11.05千克,比第二个月多吃了0.86千克,  两次一共吃了多少千克?


2、一个乒乓球0.5元钱,一副乒乓球拍25元钱,现在小华拿了50元钱,买了两个乒乓球和一副乒乓球拍,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3、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平方千米?


4、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小强跳了1.2米,比小青多跳0.12米,比小刚少跳0.12米,你知道谁跳的最高吗?怎样算呢?

第七单元  统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书P108~109页内容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108-109页内容,思考:

(1)、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看了这个统计图你有什么感想?

(5分钟后比比看谁敢接受挑战)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3、抽生回答问题。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抽生纠错。

2、指名说出不同的意见。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课后回忆: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书P110~113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104页内容,思考:

(1)、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5分钟后汇报)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议一议。

3、分别指名说一说。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抽生纠错。

2、指名说一说。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板书设计:

课后回忆:

第三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书P114~116

学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学习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 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 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课后回忆:

四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    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110页内容,思考:

(1)、你从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分钟后汇报)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讨论,议一议。

3、分别指名说一说。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抽生纠错。

2、指名说一说。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当堂训练内容:完成书中P111页做一做

课后回忆: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学习内容:植树问题

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学习目标:

1.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习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 导入:刚才,在做手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小手特 灵活,哎,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了解一下吗?

2.过渡语: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

3. 再次感知,找到规律。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新授

例1,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

1. 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2. 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 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

4.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5. 交流。

6. 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

(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课后回忆:

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内容: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学习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学习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准备:3×3格、4×4格、5×5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格条形吹塑纸贴在地下。

课前准备:课桌围成“回”字形。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3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抢答: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

(3)动手验证: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2.教学每边摆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4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游戏:让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围棋子”,请小老师邀请“围棋子”按上题要求站在老师设计的大棋盘上。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5)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汇报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4)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三、总结规律

(1)师:你觉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例3:出示围棋格子图。问: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总结规律::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3)  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例3。

课后回忆:

第九单元  总复习

总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过程

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

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3)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4)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5)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6)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3、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课后回忆: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学习内容: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习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学习过程:

一、讲评第六单元试卷

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练习:12.376÷10=(    )×100=(    ) ÷1000=(    )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       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三、综合练习

课本P125 小数        P128  1、2、3

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学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师:下面四张扑克 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课后回忆:

总复习——三角形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课后回忆:

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

复习目标: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复习过程

1、复习概念:

 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练习讲评:

(一)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

(二)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和(    )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        )、(    )(          |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          )

 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

 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三)判断:

 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

 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

(四)画高:

 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

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

2、要标上垂直符号

(五)计算

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总复习——位置与方向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画路线图

注意:在描绘路线图的时候要注意确立坐标,并且坐标不止一个,走到哪就要在那个地点确立目标,并且在每个坐标里要找对方向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总复习——统计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1991—20##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    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    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P127统计9、根据1997-20##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    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

(3)    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    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  14  根据我国1997—20##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总复习——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一课三练》P52-P55  

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综合的输理,通过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牢固。

复习过程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5+63+37+22    (2)8*(11*125)   (3)25*11      (4)72*125

(5)54*99+54       (6)3900/25/4       (7)(100+4)*25   (8)16*43-43*6

分析:(1)注意在简算过程中要凑成整数的需要加上括号

(2)注意8和125的关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们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数的数,所以25*11=25*(10+1)=25*10+25*1

(4)注意72*125,看到125想到要找个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9)*125=(8*125)*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连个数的积

3、递等式计算

强调计算准确,并在稿纸上列竖式检查

4、填空

1、2、3、4、为小数的基本题,再次强调公式重要性。

5、6为小数提高题,应用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

5选择:

(1)  下面数量中与1.2分米不相等的是

0.12米      1.20分米      1.02分米        12厘米

分析:此题考核小数的性质和单位换算,小数点的移动。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再次复习这几个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2)  下面每组3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分析:考核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只要每组答案三个度数和是180度的就是正确的

(3)  下面每组三个角,不能为成三角形的是

分析:此题考核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实践操作

(1)  位置与方向

注意:强调要先找出观测点,在观测点上画十字。先看所去地点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标上角度和线段

(2)  统计图

注意:画统计图时要先描点再连线,并要标上数字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1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教师母光余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吉埠镇中心小学黄小芳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结与反思经过这一阶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亿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教材在安排具体内容时一方面图文并茂地提供教学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_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教学反思一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反思亿以内数的写法这节课上完后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如在写六千八百五十万时有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 教学反思

五角的度量的教学反思角的度量这一单元看似内容不多但比较抽象学好本单元内容对今后学习平面图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角的度量是本单元的难点是比较开放的一个章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先让他们观察量角器的形状是半圆形的我们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一大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以读数和写数为基础我按照教参进行了教学由于有了去年的经验我在读数时特别注意了读数的要点强调每一级的数都按照各级的读法读只是读完后在后面加上它的计数单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全班一致攻克了读数这难关写...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于垂直》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洪睿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落实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我也正在努力探索这样一个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亿以内的读写教学反思

亿以内的读写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写是以读数和写数为基础通过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的能力由于学生有了万以内数的读写的经验教学中我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__7_蟋蟀的住宅_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2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怎样建造住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周艳蓉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04例1做一做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了解在太空中旅行过的植物种子的神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