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时间:2024.4.20

《新文化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列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2.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学生高度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以下两个问题思考讨论: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的是什么?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使学生明确尊孔与独裁专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当时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冲突,理解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必然会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采用六环节教学模式,即“目标定向----自学自练----讨论问难----精讲指导-----练习检测---检查反馈”。通过目标定向,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什么?教师通过问题导学,点拨学生自学自练、论疑问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明确知识点;学练检测,明确学得怎样?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检查、引导、督促激励、评点的作用。 学习方法:

通过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四幅人物图片,问:哪位同学能说这些历史人物?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中国处在了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之下,

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首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了一场探寻中国出路的新文化运动。

过渡语:(展示《青年杂志》的封面,过渡到本课第一个大问题)

同学们,此图是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学过程

一、《新青年》的创办

自学指导一

快速阅读课本41页第一段到第三段,回答下列1--3题:

1、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同桌讨论)

2、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各抒己见)(提示如下)

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的是什么?

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

教师点拨:

1、A.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B.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在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C.从19xx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强调:学生会依据课本回答出以上三个方面。教师指出,这个问题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概括为两句话: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二是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为加强理解教材,教师提出问题:①课本中的“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是何意思?②改造国民性,当时的国民性又是指什么?(教师简单解释即可)。

2、西方的民主平等的新思想与北洋军阀实行的独裁专制的旧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尊孔的目的是实行独裁和专制。所以,新文化运动要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就必须把矛头指向孔教。所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斗争。

动脑筋: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分小组辩论) 教师点拨:

不对。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把孔教作为工具。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集中体现,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的。

自学指导二

快速阅读课本41页第三段和42页第一段,回答下列1--4题: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吗?

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阵地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阅读42页红体字及四幅图片,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他的哪些精神值得你 学习?

教师点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主要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强调:“民主”和“科学”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今天过不过时呢?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新青年》杂志。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学法指导: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4、言之有理即可。精神紧扣着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并以此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学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

驱者们那种勇于探索,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将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举得更高,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过渡语:(过渡到新世纪的曙光)

我们一般把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为“四提倡、四反对”,可是从19xx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这使得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新世纪的曙光”

自学指导三

快速阅读课本42页最后一段和43页2段,回答下列1--3题:

1、 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2、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 ),

3、你怎样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醒学生要一分为二的分析)

教师点拨: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指导学生读42页竖黑体字——摘自《庶民的胜利》。

2、当堂掌握陈独秀及创办的刊物,李大钊及其文章。

学法指导:(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写法;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写法。并让学生写一写。)

3、A.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各抒己见: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和后期在内容上你认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点拨: 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板书设计:

一、《新青年》的创办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标志:《新青年》的创办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旗帜:“民主”“科学”

④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⑤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二、新世纪的曙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一面新旗帜,有了新发展,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就召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强大力量。“五四”运动后,他们开始把马史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终于在中国化之后,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由和富强之路。

教学设计说明

①考虑到初中学生知识储备、理论修养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在问题情景和反馈练习中设置了不同的思维含量,引导鼓励学生整体进步,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的激励功能,促使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

②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构建及反馈课题的设置,试图体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历史课题研究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衔接,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更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及人文素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体现新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课堂上多给学生思考、探究、交流的时间,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有所发现。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谈话、讨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适当开展课堂竞答、辩论赛、编演历史短剧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智慧,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

不足之处 1、课前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课前没有抓好预习的指导这一环节,有些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不熟悉,以致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反应冷淡,学生参与面不广。2、教学时间分配不够科学。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没充分考虑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致使课堂教学有些前松后紧。


第二篇:《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二、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刘半农先生于19xx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国的文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多用“伊”或“他”字,但其中并没有男女性别区分。在“五四”运动之前,“他”字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在此前后一段时间,“伊”字则被用来专指女性第三人称。

19xx年,刘半农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首次发表了《她字的研究》一文,在此文中他最先“她”字专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谁知,一个“她”字在文化界竟引起强烈反响。19xx年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将《“她”字问题》写好之后,寄给当时发表过几篇论辩文章的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栏。此文写成于19xx年6月6日,发表于19xx年8月9日;发表之后,又收入《半农杂文》集中,获得了广泛认同。渐渐,“她”字便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出现在文章书籍中,并最终为人们认可并广泛使用;就连刘半农只在文章中提及而未来得及深入解说的“它”字,现在也成为人称之外的其它物名的确定代词而广泛运用。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过后,女性的第三人称便渐渐为“她”字替代,表示物的称呼也有了“它”字。这两个字,沿用至今,这个成

绩,是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的刘半农先生创获的。

新课:

板书《新文化运动》,今天我们学习新文化运动,我们将从新背景、新人物、新内容、新形式、新发展和新意义这几个方面来讨论。

一、新背景:

“新”思潮——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新”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新人物:

陈独秀——1880-1942曾留学日本,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科学。

李大钊——1889-1927曾留学日本,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鲁 迅——1881-1936曾留学日本,代表作《狂人日记》。

胡 适——1891-1962曾留学美国,首倡白话文写作。

三、新内容:

材料一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材料二:“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

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

主” 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

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材料三: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

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

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

的发展;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材料四: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

学革命论》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

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

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今天过不过时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重读新文化运动的主旨。(生齐读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四、新形式: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材料:胡适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但有些喜爱文言文的人有抵触情绪。有人开玩笑说:“白话文语言不精炼,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笑着说:“不一定吧,有位朋友给我打电报,邀请我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意从政,决定不去, 就用白话文复电拒绝了他。”请同学们试着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各拟一份电报。

胡适先生的电文如下:干不了,谢谢!

五、新发展:师: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大战后的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明表示怀疑。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事件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xx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终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拥有事实的理论,具备了征服人心的说服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让新文化运动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呢?

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

六、新意义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生回答。

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七、小结板书:

新背景:“新”思潮 “新”经济

新 新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 适、鲁 迅

文 新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化 新形式: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运 新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

动 新意义:思想大解放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业:长江全能学案P22--23页

更多相关推荐: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内容附图。

新文化运动(练习)

21世纪教育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241新文化运动练习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当时过春节时百姓的门户上依然贴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春联这副春联带有强烈的A迷信思想B神权思想C宗教思想D皇权思想2...

9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传入中国2袁世凯为独裁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3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xx年陈...

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纪念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纪念在考研政治的命题中翻阅历年真题发现命题老师的一个命题共性那就是非常喜欢考查周年大事件今年恰逢新文化运动到来一百周年凯程考研政治老师认为在考研政治真题中有可...

论新文化运动

论新文化运动摘要新文化运动是19xx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高二历史学案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编制何兴堂刘海丽审骇李玉莹孟秀红20xx1115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自主学习1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2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

新文化运动过程以及内容讲义1

新文化运动过程以及内容讲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先导20世纪初期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撰写许多明快动人的文章介绍和鼓吹西方主义新思想新文化提倡新文体诗界革命以比较通俗而富有煽动力的文字运载新思想平易畅达词汇丰富句法灵...

新文化运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9课新文化运动台儿庄涧头一中刘颖zzliuying1004126com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课标要求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

解析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纪念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解析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纪念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民国的成立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木井中学##A.课前系统部分一、教学背景分析(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1.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我的理解是,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一课的学习,认识先进的…

历史视野中的新文化运动

历史视野中的新文化运动张春海陈叶军20xx年12月30日0918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分享到人人分享到QQ空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影响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

新文化运动口号(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