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

时间:2024.4.27

关于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

华严里小学 刘晓露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推进、改革的成败,将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学校校本培训的理念应是“以学习求发展”,教育反思是实践这一理念的有效载体。

上一轮学校总课题是“实践型教学的研究”,该课题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学科课外延伸的探究两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为了巩固和深化该成果,学校确定本轮学校总课题研究的方向为“关于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其实就是教师的反思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认为,教师职业正在完成由技术熟练者模式向反思性实践者模式转变,继而发展成研究探索者模式。提倡教师的教育反思,就是试图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上一座桥梁,让教师在实践中把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自觉实践行为,把行动与研究和谐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教育反思,就能促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做到边实践,边反思,在反思中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把教育的过程看成是学习、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反思能力,实现在反思中提升成长。

当前,大多数的教师还是凭着经验、感觉和多年的教育实践所形成的惯例,在原有的轨道上进行工作,他们的工作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已阻碍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历来学校在提高教师素质方面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所安排的众多形式与内容的“培训”,都是单向的给予教师,希望教师得到提高,教师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时常出现“应付”、“抵触”的行为。教育反思则是以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为前提,让教师自觉关注自己的实践行为和价值意义,把“反思”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作为自己成长的一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通

过反思来提升教育智慧,实现“学习、工作、研究”三结合。

二、研究构想

(一)明确教育反思的意义,养成教育反思的习惯

反思意识和强烈的发展需要是教师反思的不竭动力。我们首先明确,众多的研究者认为:教师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经验,才能不拘泥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感受到反思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自觉地把教育反思视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意义我们要求教师定期进行学教育教学反思。

(二)培养教育反思的技能,提高教育反思的能力

我们针对教师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把教师的反思水平划分为3种:最低阶段的水平是技术理性水平,处于该水平的教师往往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课堂事件进行描述,而不能对事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二阶段水平是实践行动水平。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能经常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能主动寻求教学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教育理念,但在分析原因时往往带有个人偏见。第三阶段的水平是从反思走向科研,能够抓住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从确定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开始,继而采取一系列措施,边行动边反思进行调整,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尽快地帮助教师提高反思水平,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培训,强调教师进行边反思边学习,扎扎实实地为教师打好进行反思的基础,不断提高教育反思的能力。

(三)促使教学改革的深化,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的教育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教育反思以教学实践为主要对象,追求的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育反思借助对教学问题的探究和创造性的解决,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四)使教师成为研究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教育反思,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改变了教师被动地接受教育理论、被动地适应指导的地位。通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进而促使专业水平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创建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育反思制度。(学习制度、检查制度、考核评比制度)

2.研究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育反思的内容与途径。

(二)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措施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①成立课题组,论证研究方案;②学习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主要工作:①探索实践;②积累研究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五、研究过程

(一)加强了校本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了提升

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成长历程,正以生动的事例诉说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的规律性进程: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课堂行为→关注新理念的课堂设计→关注学生收获的行为调整。连接这三类活动的是两次有引领的合作反思:(1)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2)反思理性的课堂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在这样的多次往复中,完成更新理念、并向行为转移的两个飞跃。在这个过程中,新理念占据着非常核心的作用。教学反思需要理论的支撑,学习理论,以形成

理念高地。学校建立学习组织,形成教师自学、学科教研组合作学习和全员培训三级学习网络。学科组学习每周安排一次。学区全员培训或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两次。集体学习以理论专题学习为主。学科组内骨干教师轮流负责,每次学习确立一个学习主题,选择学习内容,由骨干教师主讲,学科组教师学习、讨论;全员培训由学科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教学问题探讨。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自觉在工作之余安排好每周的自学时间和内容,并按要求做好适量的读书笔记(青年教师每学期理论摘录3000字以上)。因为反思能力的提高有一个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我们规定中青年教师每周一篇教后感,每月至少撰写教学反思一篇,在学校教研会上交流。每学期至少有一篇反思在县教研网上发表。有了这种规定,有利于克服学习上的惰性,有利于教师学习从他律到自律以至自觉,有利于反思质量的提高。我校在研究过程中,中青年教师按规定撰写了500多篇教学反思,参加各类论文评比的论文208篇,获奖论文78篇。这充分反映了中青年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青年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了教研活动模式

这是实践、反思活动得以进行的运行机制。基本环节为“教学设计——实践尝试——分析诊断——课堂观摩——教学反思”。

1.设计预案。课例研究小组(集体备课组)事先设定共同关注的主题,围绕主题学习理论,形成理念高地。选择一个课例,设计教学新方案。

2.实践尝试、分析诊断。从我们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这里通常安排两个轮回。即第一次试教,试教后反思,反思内容为理一理方案的设计是否符合新理念,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想一想教学策略是否需要调整,教师的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找一找,不成功的症结在哪?第二次再试教,按改进的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然后再反思。想一想调整后的教学取得哪些预期效果,哪些方面还有待研究……与此同时选择恰当的观察技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观察课

堂,共同诊断,引发对困惑的解释、分析和思考。

3.课堂观摩、总结反思。课后共同反省教学方案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对成功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撰写案例分析或教学反思,为教师建立反思档案袋,逐步建立校本研修资源库。

多种形式的反思活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反思活动能提高反思的广度和深度。我们通常采用个体独立反思、群体交互反思、榜样对比反思等方式。

(1)个体独立反思。个体独立反思是基础。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我们强调独立反思,强调内因基础。个体独立反思在内容、形式、时间、空间上较少限制,自由度很大,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

(2)群体交互反思。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独立反思往往使反思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因此我们也常常采用群体交互反思的方式,即独立反思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在听取同伴意见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反思,使反思得到补充,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与此相对应,我们开展同伴互助的协作课教学实践活动。每月一次教师在年段组内开展协作性听课。协作性听课常常采用同教材异教案、同教案异班级对比听课。这种课,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听者、被听者都由教师自由选择、安排,体现一个“便”字;教师之间没有指导与被指导之分,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突出一个“助”字。其优点是互助合作,共享经验成果。

(3)榜样对比反思。这是独立反思与骨干引领相结合的反思。把教学骨干对某课堂教学的课后思考,与自己对同样的课的课后思考对比起来,教学骨干常常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有一个较高起点的引领,使教学反思得到深化。与此相对应我们开展骨干引领的示范课教学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科带头人送教活动,让学科带头人展示他们的精品课。我们还开展师徒结对的同教材引领课,其优点是切实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三)通过教育反思活动,增强了学校的管理

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对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1.坚持个性化评价。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师课堂行为表现的主要因素之一。每个学校的教师队伍都会有老少不一,良莠不齐的现象。如果用一把尺子量人,最后领导眼里只剩下屈指可数的那几个教学骨干。然而学校的发展,学生质量的提高,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因此,领导必须尊重每一位教师劳动。要充分发挥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实施个性化评价:尊重每个教师的个性,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给予个别化的引导。课程的性质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评课的标准、侧重点乃至方法也应不同。另外,评什么,怎样评?标准事先公布。听课前把评教师优势的发展还是评劣势的改进事先告诉教师,这样对教师的课堂反思的帮助更大。

2.关注专业引导。每学期一次课堂教学考核课、每周一次随堂听课,领导以丰富的实践经验用于指导教师课堂实践,促进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领导抱着研究的态度听课,关注教师课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通过与教师协商、探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领导听课后给教师评足优点,指明努力方向;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引导教师透过热热闹闹的形式,关注课堂的实质——一节课下来究竟让学生学到了什么;帮助教师课堂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推广(指导修改教学反思案例、论文,召开经验交流会);为教师请专家、师傅,与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交流。学校提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邀请学校领导、学科组长、或指导老师,深入自己的课堂听课,求得及时的指导点拨。这种课,通常是青年教师拜师学艺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调动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要求。指导老师或领导以平等的学习交流者的身份出现,消除青年教师被动接受听课的紧张感。

3.创造合作平台。安排合作交流的机会,每月至少一次;制定合作

计划,由教研组长牵头商量制定活动计划;提供信息支持,参加小组会议,观摩和评价年级研究课,分享教师教学日记,交流书籍、文章、论文、课件、教案、培训笔记和自己的观点、想法;参与小组活动,支持教师间、教研组内或组间的合作,参与他们的合作活动,注意尊重教师合作时的感受;维护依存关系,合作体现形式主要有:小组目标、资料共享、面对面交谈;保证合作实施:同年级集体备课,相同教学内容,设计使用同样的共同学习的技巧或强调相同的合作方式;相互观摩授课并聚在一起分析处理出现的问题;共同学习、研究、讨论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理论和实践课中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反思活动的管理中,通过个性化的评价,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通过专业引导和合作交流促进反思活动向广度与深度发展,教学反思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追求有效的反思活动的管理,目的正在于此。

六、研究成果

1.《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手册》的运用。

2.反思型教研组初步成型。

3.反思型师徒结对活动的已见成效。

七、研究结论

1.养成了教育反思的习惯,提高了教育反思的能力。

2.教师反思能力大大增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通过教育反思活动开展,强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三年来,我校教师通过一系列反思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学会了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懂得了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加以运用。


第二篇: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编号:

文章题目: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内容提要:

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他能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要更快、更好地促进其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育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成长,教师创造性实施教材的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为此我进行了“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是这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主题词:反思 创造性

单位:花家地实验小学

姓名:孙海平

通讯地址: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

邮编:100012

电话:138xxxxxxxx

编号:

文章题目: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内容提要:

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他能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要更快、更好地促进其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育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成长,教师创造性实施教材的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为此我进行了“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是这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主题词:反思 创造性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人类进行感情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手段与工具。每个人都具有音乐的才能,也都有用音乐进行感情表达和情绪交流的需要。音乐是陶冶情操、使人们感受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

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他能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要更快、更好地促进其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育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成长,教师创造性实施教材的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为此我进行了“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是这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理论依据与应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儿童生理学、心理学是本课题研究的生理学与心理学的依据。

2、音乐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学科教育学 2

的理论依据。

3、多元智能理论、创造学的理论是本研究的创造理论依据。

(二)主要原则

1、基础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因材施教原则

5、活动性原则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

1、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

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余文森 2004)。

2、反思的实质

就是自我批判——自己与自己对话,并借助自我对话来检讨自己、改善自

己,是教师个人“专业自修”的一种方法、技术。也是教师不断充实发展与完善自己的有效途径,21世纪需要反思型教师。

3、反思能力

一个教师如果想要在专业上尽快地成长起来,就必须掌握“反思”这种方

法,并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能力,即“反思能力”。

4、教学反思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经常反思的内容更多的是指向于自己实施的教

育教学活动,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行为与效果”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与分析,即教学反思。

四、教学中的案例反思

1、培养聆听习惯

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要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迷恋音乐课,我就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生。如果讲课枯燥无味,脸上毫无表情,只求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学生肯定坐立不安、无精打采,盼望着下课。所以,课上必须采用种种灵活的形式,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我必须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运用多样的、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为重点,通过引导、提问、聆听,来回答音乐所要表现的情绪、速度、节拍、演唱形式、乐段、乐句等问题。后来就是师生提问,再后来就变成生生提问,形式变化较多,学生已经不把提问当成是负担了,而把它看成一种游戏,较强的学生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经过长期培养,三年级学生在第一次聆听时就能分辨出歌曲的情绪、节拍、速度、演唱形式、地区风格等音乐信息,有一部分学生还能判断出歌曲的乐段及乐句,并准确的说出乐句间的关系,如变化重复、变化再现等乐理知识。

如在学习《天鹅请来当客人》一课时,学生就能通过聆听判断出歌曲演唱形式为独唱;情绪优美、流畅;节拍为4/4拍;速度为中速;并且听出有3个乐句。再通过看歌篇判断出前两个乐句(如下图)为变化重复“a、a1”。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任何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即使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或学生有良好的天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习惯的培养是经过师生长期的努力而形成的,良好的听课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培养改编歌词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有选择与拓展思维的空间与时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

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是知识进 4

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1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有效途径。

歌曲《小白兔和小乌龟》篇幅不大,用歌唱的形式讲一个故事梗概,题材内容与主题思想完全相同,描写了趾高气昂的兔子和勤恳踏实的乌龟赛跑的过程,强调“骄傲就会落后,虚心才能进步”这个道理。

歌曲已有四段歌词,但只是讲了故事内容,并没有讲故事内涵进行概括,所以我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加入了第5段:虚心使人进步,骄傲就落后。这样丰富了这首歌曲的内容又对歌曲进行了升华,使歌曲更加吸引人。

1王丽龄:《技·情·趣统一的音乐教学》北京教育出版社19xx年9月,第126页

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5

《放牛歌》这首歌是第四册第5课,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曲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回家的情景。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牧童田园生活的美,使学生热爱生活,并能在歌曲间奏部分加入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音乐是听觉艺术,多听多感受,从而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

我从聆听牛的叫声和笛子的声音,引入本课,从而引导学生联想,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看动画,通过画面将学生带进歌曲氛围中,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牛儿在水中为什么不走,为什么又开始走的原因,体会到音乐神奇的作用。巧妙的利用这个动画,引入到学习歌曲上来。

歌曲比较短小,虽反复一遍但歌词也只有一段。我在处理这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将最后一句稍作改动,将“赶着夕阳把家回,把家回”改编成“迎着朝霞把歌唱,把歌唱”,变成了两段歌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才能,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又丰富了这首歌曲的内容,使歌曲更加吸引人。并且在将歌曲间奏部分加入歌词,变成游戏的回声形式,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既有趣味性又增添了民歌风味。

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6

3、培养旋律的创作

再例如《小白兔和小乌龟》,歌曲的附点八分音符运用的较多,演唱已经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演奏就更需要熟练的吹奏能力和技巧性。所以我在第3、4乐句中加入了低声部的旋律。这样既丰富了歌曲的形象,使歌曲更加饱满,又使歌曲的吹奏技巧变得简单了许多,那些吹奏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进行练习,不会丧失信心。

本节课力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松绑,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呆板、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活跃、主动和充满激情的学习状态。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并且充分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力,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

歌曲《我的小绵羊》这首歌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F大调,4/4拍,二部曲式结构,多采用同音反复,乐句间的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较频繁出现。歌曲愉快活泼,充满童趣,描述了小主人公和他的小绵羊嬉戏玩耍的情景。

演唱演奏都并不困难,但是为了使歌曲更加丰富、形象,我引导学生将其中的一个乐句“4 4 4 4 4 6 6 | 3 3 3 3 3 5 5 |”变成了3个声部:

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7

这样歌曲就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也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高了。

创造能力包括能够在非常相似的事物中敏锐地发现其细微的不同,它依靠发散与抽象思维来创造新颖的、独特的概念,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跳出已有的固定思维模式,从其它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五、反思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但为了使反思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切实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创造性培养的工具和桥梁,在反思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鲜明问题意识,捕捉反思对象。

第二,要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化思考。

第三,秉承新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

第四,联系已有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个人化理论。

六、研究的主要结论

反思性教学思想表明,教育反思的目的就在于引导教师通过反思自主调控自身的教育行为,逐渐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相长。一位教师,如果只顾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他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地道的“教书匠”,

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超越和自我 8

发展。其二,教育随笔是教育反思的物化。教师把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倾注于笔端,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演绎自己的成长故事,反思改变课堂的实践经历,也就是把教育反思物化为教育随笔,不仅仅为自己教育生活的五彩斑斓、多姿多彩寻找了一个良好的载体,这一写作的过程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享受。因为它能释放你久储未发的情感、能驱逐你牵肠挂肚的疲惫、能提升你教书育人的境界! 其三,教育创新需要多元化的反思。教师只有把自己丰盈的心路历程、独特的实践经历、个性化的成长故事,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清理、反思、建构,才能点燃教育的激情、滋养教学的灵气、拓宽创新的视野、铸就成功的风采。

教师要注重将反思的结果用于实践之中。反思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切实变革实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提高创造性设计与实施教学的能力。因而,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将反思的成果用于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改进实践状态,提升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王丽龄:《技·情·趣统一的音乐教学》北京教育出版社19xx年9月,第126页

2、闫小柳 赵忠义:《师德修养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5月

3、李秉德 李定仁:《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年2月

4、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小学音乐听觉思维训练》 北京出版社 20xx年3月

5、赵树辉 吴文漪:《小学音乐教学100问》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5月

9

更多相关推荐:
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本专题着眼于教师的反思和教学反思能力着重从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反思教学能力等方面阐述教师反思能力的内涵培养与训练的方法通过若干反思案例来创设反思情景示范反思方法训练反思能力引导广大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对反...

浅谈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

浅谈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柳江县五九小学梁日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来研究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及结果其研究的原动力来自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所产生结果的不满意态度而教师对自身教育教...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东城小学吴贤萍反思就是总结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及时调整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顺手教学成绩提高教师更具有人格魅力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

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一样反思能力更是新理念带给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也是当今教师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

教师反思能力培养与训练

教师反思能力培养与训练知识与理论一教师反思能力概述一什么是教师反思杜威指出反思是人们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依据所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他认为反思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并指出虚心专心及责任心是反思行...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反思也叫反省它是认识主体对已发生过的认识返回去在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对一个教师来...

浅谈对教师反思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认识

浅谈对教师反思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认识一中刘其凤教学作为一项直接面对学生的课堂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在平时对自已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断进行反思、检讨和总结。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而且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教…

教师提升自我素质的反思

教师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途径反思内容摘要目前中学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为此本文提出教师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途径反思即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教师只有反思才能充分...

教师业务学习反思

教师业务学习反思红星小学代继安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业务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暑期的学习和平时的校本培训以及自己平时学习我对教师的...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反思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课后反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通过学习和自身能力测评我发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很浅薄认真阅读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之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面世旋向普教领域延伸的90年代形成高潮出现多种反思性教学的模式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丛书订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作者金成艳小学语文青海海东化隆小学语文二班评论数浏览数054发表日期20xx1201213250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邓小平...

教师反思能力(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