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设计)

时间:2024.5.2

第21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4 个生字,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法指导: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据我了解,最近你们又收集了不少古诗,愿意与大家分享分享吗?

同学们收集的古诗真不可少,看来你们非常善于积累。苏东坡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啊,学习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

老师利用工作闲暇也收集了一些古诗名句,想与你们分享分享,你们喜欢吗?【课件出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 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 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 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 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 柳永】

自己读读。

读完了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同学们,读完这些古诗名句,长江在你们眼里是怎样的?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长江有关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对于李白,你们并不陌生,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呢?

是啊,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历中度过的。25岁时,他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课件出示:望天门山】。

二、以读求义,整体感知。

1.“诗是歌”,读出韵味

同学们,想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赏赏吧!【课件播放古诗范读】注意听清字音。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想读读吗?老师看出来了,你们早已迫不及待了,赶快打开书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意。

读完了吗?听你们读诗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啊!

【课件出示:全诗】谁来试试?

【课件出示:“中断”、“至此回”。】这两个词,大家再读读。

注意:“至此回”中“至”是翘舌音、“此”是平舌音。

谁来试试第一句?【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

听出来了吗?“天门-中断-楚江开”,它的停顿是二、二、三。

同学们,这是一首写景诗,境界辽远,是“望”出来的,所以要读得慢一些,读出辽远的感觉。请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读。

【课件出示:后三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手势轻声读,千万不要跑到老师的手势前面去了。

真有歌的味道!唱歌有重唱,诗歌可叠读。【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你们读“天门-中断-楚江开”,老师重复读最后三个字“楚江开”,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我们来换一下,老师读一句,你们依老师的节奏重复最后三个字。

【课件出示:后三句】我们把后三句叠读叠读。

2.“诗是画”,赏景品“色”

同学们,诗可以当歌唱,诗也可以当画赏。《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且是连环画。那每一句诗都有什么景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找一找看。

找到了吗?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课件出示:天门山、楚江、孤帆、日。】

“天门”什么意思?好像什么?可见山怎样?所以叫什么?

“天门山”我们理解了,那“楚江”呢?

对,长江流经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美美地读读吧。【课件出示:全诗】

同学们,这“山”“水”“帆”“日”组成了一幅迷人的图画,我们一起来赏赏。

这水是什么颜色?【课件出示:碧】仔细看看这个“碧”字,它是个会意字,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什么?

左上的“王”是“玉”,和“白”组成的是琥珀的“珀”,下面是“石”,本义是青绿色像玉一样的石头。这“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难怪诗人对“碧”字情有独钟。

请看,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是“碧”, 【课件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谁来读读?

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是“碧”, 【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谁来读读?

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是“碧”,【课件出示: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谁来读读?

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也是“碧”, 【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起读读。

再看,这山是什么颜色?孤帆是什么颜色?日呢?

碧、青、白、红,这真是一幅色彩明丽的连环画啊!

三、举象悟义,以景传情

李白就像一位天才的摄影师,他拍下的四幅连环画,都是“望”中之景。【课件出示:全诗】让我们再细细来感受感受。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这画不是静止的,是流动的。我们是从诗中的哪些词感受到画在流动呢?自己悄悄读读,画出关键字、词。

同学们,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对,我们从“中断”“开”“东流”“回”“相对出”“日边来”等字感受到画在流动。 同学们,你有一火眼金睛啊,这些词都是动词,这些动词让这画活起来了,动起来了!

1、人山相望——山是山,水是水

A、学习第一、二句。

同学们,古人作诗,常常“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让我们好好品味品味这些动词,深入体会天门山的美吧。

我们先来品品【课件出示:中断】,它是什么意思?(从中间断开。)

【课件出示:断”(斷)字的繁体字】。左偏旁是用“刀”割断两束“丝”之意,右偏旁“斤”是斧头,“断”字表示有力地砍断。

同学们,展开你们的想象,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

对,那把利斧就是——楚江。

再看这个“开”字【课件出示:繁体“開”】下部的“廾”是两只手。一双手把门闩拉开,门就开了。如果说天门山就是这扇门,谁有这样一双能推开天门山的大手呢?(楚江)

同学们,我们把“断”和“开”送进诗句中【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你们的眼前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们的耳中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天门山本来是一座山,被楚江冲开,伴随“哗、哗??”的声音,分成了左边一座,右边一座,像两扇门一样。

明明就是夹江对峙两座静止的山,是大自然形成的,李白却大胆地想象成被楚江水撞开的、劈开的。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这天门山“断开”了吗?谁再加上动作读一读?

这楚江是利斧啊,“开”的力度还不够。男同学,你们来!

全班,一起来。

同学们,我们再来品品这个“回”字,它是个象形字,【课件出示:回】像一个旋转的旋涡,它在字典中的有三个义项【课件出示:1.回旋。2.回转,改变方向。3.返回。】,谁来读读?

你们认为应该选哪个义项?为什么?

浩荡而来的江水自西向东涌入天门山,随着山势,不得不掉转方向,折向北沿着山而流。“回”字就是——回转,改变方向。

天门山硬生生地让浩荡的长江水改变了方向,这样的气势谁又来读读?【课件出示: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是浩荡的长江水,山是险峻的天门山,山水在暗暗较量,我们一起读读,注意读好这个“回”字。

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山水互相作用,形成了这样的壮景【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起读读,读出气势。

B、学习三、四句。

同学们,刚才我们反复品味了“中断”“开”“回”这几个动词,感受到山水气势的美。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动词【课件出示:相对出、日边来。】,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什么叫“相对”?

创设情境:老师手指中间竖排的同学——这是一条楚江;再指左边竖排的同学——如果这是岸边的一座青山,与它相对的青山是哪座?老师手指右边竖排的同学——这是岸边的一座青山,与它相对的又是哪座?

这两两相对,我们感受到一座座山就像一扇扇——(门)。

同学们,问题来了,你瞧!老师手指左右两竖排的同学,这不明明是相对“坐”在这儿吗?李白为什么说相对“出”呢?

同学们,你们坐在车上,看到过那路旁的树和景吗?你们当时感到树和景是怎样的? 同桌讨论讨论:一座接一座的山为什么有出来的感觉呢?

老师手指站着的两两相对的同学——看这两两相对的山,把它们想得高些、再高些。船在前进,李白抬起头仰望。

船行到这儿,两座山扑入眼帘。

船行到这,眼前一亮,全新的景象又扑入眼帘。

船继续前行,两边崭新的景象又——扑入眼帘。

两边的新景象不断地扑入李白的眼帘,这就是——相对出。

这哪里是青山“相对出”啊,分明就是李白在干什么?

对啊!一个“出”字,展现了“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情境。这个“出’字,用得出神入化。船过天门山,扑入眼帘的是【课件出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起读读。

醒目的白帆从辽远的天边而来,向着诗人渐行渐近,渐行渐近。青山出迎,孤帆来就,让我们合作着读一读——【课件出示:相对出 日边来】。

2、人山相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A、人山对话理解“情”

我们品着这相对出、日边来,渐渐地,已经与诗人一起陶醉在山水中,这就是人山相融的境界。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眼前色彩明丽、流动而出的胜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如果说李白是远方的客人,那么,青山就是当地的——

远客、青山,四目相对,激动的李白可能会对相对出迎的天门山说什么呢?

在李白的眼里,天门山不仅仅是山,它还是富有灵性的人。

青山如此多情,诗人更加兴奋。【课件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起读读。

李白心情愉快,仅仅是因为天门山的美景吗?让老师来给你们讲讲李白吧: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20岁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直上云霄的。【课件出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起读读。

为了早日实现理想,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一年之后,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课件出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再读。

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怎么表达呢?这时,正好借眼前的山水来抒发,这就是借景抒情,【课件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起读读。

可是,事与愿违,后来李白有机会在皇帝身边工作了近两年,但并没有被重用。这时侯的他对朝廷十分不满,你们知道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于是,他在《行路难》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情不同,景不同。同样写山水,心情苦闷时,他想渡过黄河河流被冰堵满了,渡不了;要登太行山,山路被大雪覆盖了,他登不了。女生读读。

同样写山水,心情愉快时,楚江敞开胸怀,青山相对出迎,【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两岸青山相对出。】男生读读。

“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心情无比欣喜的李白,眼中的楚江、青山才会如此多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课件出示:全诗】。

3、人山相悦——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一千多年过去了,天门山已经嵌入到古诗《望天门山》的灵魂中,与古诗一起赋予山水更多的灵性。今天的游客来到这,都会想起这首诗,情不自禁地吟诵——指名读全诗。

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天门山,还是那样险峻,它不仅仅是名山,它还是文化。文化在传承,如果我们有机会来到天门山,也会深情地诵读——齐诵全诗。

这些字,已经嵌入到古诗《望天山门》的灵魂中,它书写着景,更传达着情!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李白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的诗生涯里是很少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和这篇文章吧。【课件出示:《天门山》、《天门山铭》】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它们正焦急地等待着你们去赏析呢!快去吧,老师看好你们啦!

附板书设计:

碧水:开、回神奇壮丽

望天门山青山:中断孤帆:日边来乐观豪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诗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欣赏了天门山的景致,会背这首诗吗?背得真好。汹涌的长江水渐渐远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汪含情的西湖水【课件出示:西湖十景图片】。

同学们,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想去吗?那我们一起去赏赏吧!【课件出示:诗题】一起打打招呼吧!

从课题中,你能读懂了什么?(苏轼先是在饮酒,一开始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到底是怎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苏轼呢?自己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守诗里边哪几个词特别难读?

【出示课件:潋滟liàn yàn 空蒙kōnɡ ménɡ 淡妆浓抹dàn zhuānɡ nónɡ mǒ 相宜xiānɡ yí】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这么难读的词送到诗句中,你们还会读吗?【课件出示:全诗】谁来读读?

谁再来试试?

还想读吗?一起来吧

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理解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

其实,还可以联系课文中的插图,反复诵读来理解。

同学们,用你们的方法,自己反复读读,理解诗的意思。

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景色?是从哪句看到的?谁能读好这句话?

同学们,今天早上,老师拉开窗帘,看到了一片雨蒙蒙【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图文】,谁能把这画面读出来?

读得太美了,老师也想读读,能给老师这个机会吗?

谁再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是什么使这西湖这么美呢?能用诗里的一个词来说吗?【课件出示:雨亦奇。】 谁来读读?

同学们,你们还看到哪些景色?从哪句话感受到的?

平时见过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图文】

谁能用朗读来读活这幅画,让水波荡漾起来?

为什么会这么美啊?能用诗里的一个词来说吗?【课件出示:晴方好。】

穿越水面,你还看到什么?

这么美的景色都融在诗的第一句中,女同学来试试。男同学也来试。

【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自己反复读读,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晴天的西湖很美,雨天的西湖也很美。)

怪不得,我们的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二句诗】,齐读。

【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再读读后两句,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把西湖与西施相比。) 知道西施是谁吗?

此时此刻,你站在西湖上,你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

那苏轼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同学们,一个原因是西子的家和西湖很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西湖也被叫作西子湖。想不想去看看?【课件播放西湖美景】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春天——还是冬天;不管是早晨——还是黄昏?? 所以诗人说——总相宜。

诗人正坐在小船上,看着金子般的湖水,他说——【课件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雨后的西湖,山更青水更绿了,苏轼诗兴大发,他不禁感慨到——【课件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同学们,好诗需要反复诵读,自己再读读。

谁来试试?

谁再来试试?

还想读吗?一起读读。

同学们,你们越读越精彩了,那你们有会背的吗?谁能试试?一起来。

四、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听一听这首诗吧。【课件播放古诗朗读】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其实苏轼和西湖还有这样的缘分【课件出示:资料袋】,读读这份材料,你又会读懂些什么呢?

同学们,不仅是苏轼和西湖有缘份,我们的诗人白居易也和西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游了西湖后写下了【课件出示:钱塘湖春行】,自己读读,可以联系注释去理解。

同学们,要想读懂诗句,只能深入诗的字里行间,才能真正读懂它,谁来读? 一起读读。

同学们,为了纪念白居易,我们把白沙堤称作白堤。

六、快乐作业【课件出示】:

同学们,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背诵吧。 附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淡妆

水光、山色比西子总相宜

浓抹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3单元20xx0423153144转载标签分类教学设计叶绍翁宋体诗人夜书所见王维教育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6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

人教版三上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识字教学反思本课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读过几遍课文以后已经基本上能读准字音能把文中的个词读通顺读流利但有...

三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2 鲁教版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丰收美丽快乐的秋天文章的语言富有儿童气息通过比喻泥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美景并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从秋天的色...

pep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1Hello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1Hello教学反思保亭二小李美凤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够听懂会说HelloHiGoodbyeByebyeImWhatsyournameMyname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2能听说认读crayo...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教学反思

花钟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其原因最后讲植物学家根据这一原理修建了花钟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而课文意图是...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测量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8篇)